隧道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霍国家高速公路兰州绕城南段

LRN01合同段

隧道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福建省第一公路工程公司

二零一四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第三章安全施工技术方案及事故应急预案 (5)

第四章隧道施工通风防尘及临时排水措施 (8)

第五章隧道坍方的预防措施及处理预案 (11)

第六章隧道用电安全 (15)

第一章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

1、连霍国家高速公路(G30)兰州绕城南段(G3001)LRN01合同段施工招标文件及施工设计图。

2、施工执行的现行的国家及行业法规、标准、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F80/1-200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 076-95

3、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4、我单位拥有的科技成果、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多年积累的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

1、按照招标合同文件的各项条款要求,实质性响应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和要求。

2、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公路技术管理规程》、《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施工图设计。

3、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经济适用的原则。

4、坚持施工全过程严密监控,以科学的方法实行动态管理,灵活实施动静结合的管理原则。

5、实施项目法管理,通过对施工人员、设备、材料、资金、技术、方案、营地、时间与空间条件的优化设置,实现项目成本、工期、质量及创立良好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简介

本标段隧道工程为定远1#隧道,位于榆中县定远镇西侧,与拟建定远立交B、C匝道相接,出口位于定远镇上井滩右侧。隧道进出口都位于榆中县定远镇,进口附近有G312线与村级公路相通,出口附近沟道较窄;隧道右线ZBK1+312~YK2+276.5、1372.713m,左线ZCK0+614~ZK2+294、1398.297m,为分离式长隧道。

二、地形与地貌

隧址区属于黄土梁区,海拔高程1765~2015m。地形起伏较大,黄土冲沟发育,隧道进口段位于黄土梁边,坡度较缓,呈阶梯状;出口位于上井滩沟右岸岸坡,坡高约66m,坡度约22°,地表多为梯田,植被稀疏,坡面凌乱,树枝状冲沟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坡面局部有黄土陷穴。

三、气象

隧址区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地处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过度地带,具有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该区平均海拔1520m,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根据《公

路自然区划标准》,本项目属甘东黄土山地区(III3)。

四、地层岩性

隧址区地层按成因可分为两大层组:第四系风积层、第四系冲洪积层。分述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黄土层(Q4al+pl),分布于隧道进口段,浅黄色,土质均匀,孔隙含量较多,含云母碎片,可塑~硬塑。

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层(Q3eol),分布于黄土梁顶部,厚30~85m,浅黄色,不具层理,以粉粒为主,土质较均匀,孔隙发育,偶见灰色斑点,硬塑。

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黄土层(Q2al+pl),分布于风积黄土层之下的隧道洞身段。一般呈黄褐色,局部略显红色,土质不均匀,孔隙含量较少,可见黑色斑点,局部可见白色钙化粉末,有粘土及粉细砂夹层,硬塑~坚硬。

五、地质构造与地震

隧址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祁连山褶皱系。祁连山褶皱系是中国古地台基础上裂陷而成的,北部和东北部与中朝准地台毗邻,南部为昆仑褶皱系及秦岭褶皱系,西为塔里木地块。兰州处于祁连山褶皱系二级构造单元-祁连中部隆起带和南祁连冒地槽褶皱带。

兰州市区位于北西西向马衔山~兴隆山~通渭断裂带和北北西向的庄浪河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其中马衔山断裂带中的马衔山~雾宿山断裂在市区以南通过,距市区最近处约17km;北北西向的庄浪河断裂在河口附近进入兰州黄河谷地,距兰州市西端约20km。黄河谷地的走向和区域构造有密切关系,市区内虽未发现有区域性大断层,但发育有北西西和北北西向的次一级构造。各构造体系的构造行迹表现比较微弱,地质构造不甚发育。

隧址区根据国家地震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18306-2001图A和图B):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2g,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对应全国地震烈度区划为VIII 度区,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抗震设防措施。

六、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出口位于上井滩沟右侧,上井滩沟为一干沟,平时无水,仅在暴雨时形成暂时性水流,冲沟中无泉水出露。隧址区未见地下水。

七、不良地质现象与特殊性岩土

隧址区特殊性岩土为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口段的第四系全新统的冲洪积黄土层,该层一般厚35~40m,为浅黄色疏松黄土,主要由粉粒组成,质地疏松而均匀,大孔隙发育,据探井实验资料,地表0~2m范围受灌溉及降水影响,一般无湿陷性,最大湿陷深度18.0m,湿陷总量1123mm,自重湿陷总量为483mm,为IV级(很严重)自重湿陷场地。

隧址区不良地质主要为黄土陷穴,主要分布于黄土冲沟两侧及沟脑,直径5~20m,深度一般5~20m,呈串珠状。局部黄土冲沟沟壁两侧发育黄土崩塌。本段黄土陷穴深度大,贯通性好,为大气降水和坡面径流下渗提供了通道,对隧道安全有一定影响。

八、隧道地基承载力

隧道进出口段地基承载力是根据黄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的经验方法确定《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根据土的液限、孔隙比和含水量的平均值或建议值查表确定。经综合确定,隧道洞身段地基承载力如下:

定远1#隧道地基承载力分段划分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