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学教学大纲
人际关系教学大纲怎么写
![人际关系教学大纲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e9378e5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0.png)
人际关系教学大纲怎么写人际关系教学大纲怎么写人际关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我们与他人的相处方式、沟通技巧以及解决冲突的能力。
因此,人际关系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为了有效地进行人际关系教学,编写一份科学合理的人际关系教学大纲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人际关系教学大纲应该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
在知识方面,学生需要了解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规律,以及常见的人际关系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能力方面,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合作能力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在情感方面,学生需要培养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态度,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其次,人际关系教学大纲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
在理论知识方面,可以包括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沟通模式、冲突解决技巧等内容。
在实践技能方面,可以包括如何主动交流、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等内容。
同时,教学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技能逐步展开,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人际关系的能力。
第三,人际关系教学大纲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人际关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实践和体验。
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同时,教学方法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可以采用课外阅读、团队合作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第四,人际关系教学大纲应该注重评价和反馈。
评价和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因此,在编写人际关系教学大纲时,应该明确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评价可以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方面,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最后,人际关系教学大纲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人际交往教案
![人际交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61506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0.png)
人际交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人际交往以及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如倾听、表达、沟通等。
3.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质量。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人际交往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经验和困惑。
3.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人际交往技巧。
4. 体验法:让学生进行一些互动游戏,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和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视频导入人际交往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人际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为什么需要学习人际交往技巧。
介绍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如倾听、表达、沟通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 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经验和困惑。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范围内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 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实际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场景。
在角色扮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5. 体验让学生进行一些互动游戏,如“解手链”、“两人三足”等,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和重要性。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际交往技巧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一周内观察自己的人际交往行为,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基本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人际交往技巧。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反思和应用。
(精确版)人际联系主题班会教学大纲
![(精确版)人际联系主题班会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1501ba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5.png)
(精确版)人际联系主题班会教学大纲
1. 班会背景与目的
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
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我们特组织本次以"人际联系"为主题的班会。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的
基本技巧,提升沟通能力。
2. 班会主题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共享美好校园生活"
3. 班会时间
时长:约 1 小时
4. 班会地点
学校多功能厅
5. 班会参与人员
全体师生及学生代表
6. 班会内容
6.1. 开场介绍
- 班会主题及目的介绍
- 主持人致辞
6.2. 主题讲座
- 邀请心理学专家进行主题讲座
- 讲座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重要性及影响因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6.3. 学生代表发言
- 邀请几名学生代表分享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经验和感悟
6.4. 互动环节
- 组织一些与人际关系相关的互动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6.5. 老师总结
- 老师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人际交往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和要求
6.6. 班会结束
- 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和实践所学知识
7. 班会准备
- 邀请专家、准备讲座PPT
- 准备互动游戏或活动材料
- 布置会场
- 宣传和动员学生参与
8. 班会效果评估
- 对参与班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班会的评价和意见
- 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估,看其在人际交往方面是否有明显的改善。
开学第一课人际关系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开学第一课人际关系教育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62420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8.png)
开学第一课人际关系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及对研究和生活的影响;2. 掌握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技巧;3.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定义和概念;- 人际关系对研究和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基本原则:尊重、信任、理解、包容;- 技巧:积极沟通、倾听、表达自己、尊重他人。
3. 提高沟通能力- 非言语沟通:肢体语言、眼神交流;- 言语沟通:语言表达、声音语调;- 在日常生活和研究中进行有效的沟通练。
4. 发展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分工合作、相互支持、共同目标。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 激发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了解人际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人际关系的定义和概念,以及对研究和生活的影响。
3.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讲解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活动。
4. 提高沟通能力- 介绍非言语沟通和言语沟通的重要性,进行相关练和讨论。
5. 发展团队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和讨论。
6. 总结和评价-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四、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括课程导入、教学内容、案例分析等;2. 角色扮演活动材料;3.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4. 团队合作活动材料。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反馈和意见;3.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表现评价;4. 教案实施过程的评价。
六、教学延伸1. 配套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写一篇心得体会;2. 继续关注和引导学生在学校中发展良好人际关系,定期评估和反馈。
参考资料1. 《人际关系心理学》(教材);2. 《人际沟通技巧与方法》(教材);3. 《团队合作与领导》(教材)。
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教学大纲
![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e41623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e.png)
附件3:《人际关系与沟通》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编码:课程类别:选修适用专业:不限专业课程学时:24课程学分:1.5课程简介:人际交往是心理学、人际关系学交叉的一门学科,是综合大学各专业本科学生的选修课程。
通过学习《人际关系与沟通》,使学生获得人际关系概述、人际交往、社会交往、人际间的交往、人际间的交往艺术、语言与非语言交往、无声语言交往、演讲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掌握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具备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服务。
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堂讲授,音像教学,演示等形式进行,注重学生生职业素质和形象的培养。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24学时,理论讲授20学时,实践4学时。
选用教材:自编教材参考书:1.《人际关系》主编李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2.《医学与人文》主编钟明华吴素香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二、课程教育目标初步了解人际沟通的要点,为大学生改善人际关系、求职和面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三、课程学时分配章内容学时第一章人际关系概论第二章大学生的情商与人际交往第三章沟通的技巧4 4 4第四章演讲的技巧4第五章求职与面试技巧8四、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第一章人际关系概论【教学要求】1.掌握人际关系的概念。
2.熟悉理解人际关系的本质与特征及协调人际关系的意义。
3.了解人际关系的性质、类型及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一、人际关系的性质1.人际关系的概念2.人际关系的特征3.人际关系的本质二、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1.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三、人际关系的类型四、协调人际关系的意义【教学时数】4学时第二章大学生的情商与人际交往【教学要求】1.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形态与常用方式。
2.熟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结构及成功交往的心理基础。
3.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认知效应与偏差。
【教学内容】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本质与功能1.大学生人际交往与社会发展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本质和功能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结构1.代际交往(与长辈)2.同龄人交往(与同学)3.异性间交往(与情侣)三、人际交往的形态与方式1.语言交往2.非语言交往3.交往方式四、人际交往中的认知效应与偏差五、大学生成功交往的心理基础【教学时数】2学时第三章演讲的技巧第一节演讲中的介绍艺术【教学要求】1.掌握演讲中介绍与称呼的艺术、微笑的艺术。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大纲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7a21e1ba45177232f60a2fe.png)
《护理礼仪》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适用专业:护理专业学时: 64 其中:理论学时: 36 实践学时: 28一、课程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职业教育思想,以现代医学模式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为出发点,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符合职业特点和就业需求为要求,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素养。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与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礼仪的基本内涵,了解礼仪知识,懂得遵守礼仪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现代交际素质,适应现代社会和职业需要。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护理礼仪》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是熟练护理礼仪仪态礼仪、护士仪态礼仪及护士服饰礼仪,懂得遵守礼仪规范的重要性,并且培养学生的现代交际素质,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及护理职业的需要。
2、能力目标通过《护理礼仪》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护理淡妆的化法并实践,熟练掌握应用护士坐姿、站姿、走姿、蹲姿等护士的仪态礼仪及护士服饰的规范穿戴;并且熟练掌握求职过程中运用到的礼仪及学生实习期间应具备的礼仪;并且具备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以适应医院护理职业需求,提高从事护理工作的实际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具备护士各项交往礼仪素质要求,规范的基本礼仪,良好的职业行为,团结协作的精神,亲和的沟通能力等。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单元(章)教学内容总课时理论实践第一章礼仪与礼仪概述 2 2 0护理礼仪护理礼仪概述 2 2 0第二章日常社日常社交礼仪概述 4 1 3 交礼仪基本交往礼仪 2 2 0公共礼仪 2 2 0 第三章护士基护士仪容礼仪 2 2 0 本礼仪护士仪态礼仪12 1 11护士服饰礼仪 2 2 0 第四章护士工护士工作礼仪概述 1 1 0 作礼仪岗位护理礼仪 2 2 0 同事间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2 2 0 第五章人际关人际关系概述 1 1 0 系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2 2 0 第六章人际沟人际沟通概述 2 2 0 通护士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2 2 0 第七章护理工护理语言沟通概述 1 1 0 作中的语言沟护理口头语言沟通 2 2 0 通护理书面语言沟通 2 2 0 第八章护理工非语言沟通概述 2 2 0作中的非语言2 2 0非语言沟通的主要形式沟通第九章护士实护士实习礼仪概述 1 1 0 习礼仪护士与医护人员的沟通礼仪 2 2 0 护士与患者的沟通礼仪 2 2 0护士在临床实习期间易出现的礼 2 2 0仪问题第十章护士求护士求职礼仪概述 4 2 2 职礼仪书面求职礼仪 2 2 0 面试礼仪 2 2 0 总计64 48 16四、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礼仪与护理礼仪(一)教学内容:礼仪概述;学习护理礼仪的意义和方法(二)教学目标:掌握礼仪的含义和特征;掌握礼仪的基本原则;熟悉国际礼仪的通则;了解礼仪的发展过程(三)教学重点:礼仪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礼仪的基本原则与表现形式(四)教学难点:礼仪的基本原则与表现形式第二章日常社交礼仪(一)教学内容: 1、交际礼仪 2、公共场所礼仪3、涉外礼仪(二)教学目标:掌握介绍的含义及其作用;掌握介绍的基本原则、称谓的原则;掌握握手礼的基本要求(三)教学重点:介绍的含义及其作用(四)教学难点:介绍的基本原则、称谓的原则(五)实训一:日常社交礼仪的训练1、实训目的:通过反复的训练,能够规范得体的称呼对方,并进行简单的介绍;掌握名片的使用礼仪。
《人际沟通与交流》课程教学大纲
![《人际沟通与交流》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86305f9d1f34693daef3ee5.png)
《人际沟通与交流》是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学方式与课程 形式的改革,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方式和习惯,要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在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中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培养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从而提升本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体水 平。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围绕“心理疏导、意识培养、方法学习、技巧训练、学以致用”五个方面展 开,从而实现学生在“听、说、看、动、用”几方面的有效转化,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成大学关键时 期的转折,并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本课程重在技能培养,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知识要求:要求掌握人际交往与沟通艺术的基本知识,明确价值观对个人行为 及人际关系的影响,掌握人际交往与有效沟通的方法的特点、功能和成功交往 /沟通的基本原则,不 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悉人际交往与沟通艺术,善于与各种类型组织打交道。
2、学习本课程的能力要求:通过相关知识的教学和将这些知识(日常人际交往与沟通礼仪、人 际沟通、商务活动沟通等)常用于各种实践领域中的操作训练,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明确实 际操作目的,根据实际情境快速与人建立联系、沟通。在社交场合若能以坦然、开朗的态度与人交谈, 并能把握正确的沟通方法,利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撰写: 陈帆
系主任:
审阅:
教学院长:
日常沟通与倾听技巧 2 重点:日常沟通的技巧 难点:针对不同情况的日常沟通方法与倾听技巧 案例、模拟
职场沟通技巧 2 重点:职场沟通技巧难点:职场沟通中的主要禁忌及注意事项 案例分析、情景模拟
交友沟通技巧 2 重点:交友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案例分析、情景模拟
管理沟通技巧 2 重点:管理沟通的原则和渠道难点:冲突管理、管理沟通 案例分析、情景模拟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课程标准-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教案-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教学大纲12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课程标准-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教案-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教学大纲12](https://img.taocdn.com/s3/m/0af0c4d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7.png)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慕课版)》课程标准使用专业修读学期制订时间2021年8月课程代码课程学时52 课程学分 3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类别职业技能课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执笔人合作者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人际关系与沟通是各类高校学生都应当着力提高与训练地一项基本素质,它关系到学生将来地社交,求职,工作,升迁等问题。
如果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短板,可能会严重影响今后地发展与前途,所以必须引起足够地重视并加以培养。
本课程从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沟通技能,化解人际冲突,求职沟通,与同事沟通,下属与上司沟通,上司与下属沟通,会议沟通,与客户沟通,商务谈判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了人际交往与沟通中遇到地问题与处理技巧,以提高学生地社会交际与工作交际能力,帮助其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
二、课程设计思路(一)设计理念本课程遵循以就业为导向地现代教育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地职业能力为本位,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内容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可以引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突出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
本课程地设计不仅仅仅仅充分考虑了满足岗位需求地专业技能与知识运用能力地培养,还充分考虑到学生地身心发展特点,将学生职业素养地养成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本课程特别注重理论,案例与实践地结合,融入了大量精彩地案例,强调学,做,行一体化,每个单元都针对知识点配合即时演练,实践与应用,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二)课程设计思路1.教学内容设计本课程以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人际沟通过程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沟通技能,化解人际冲突,求职沟通,职场沟通,会议沟通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提1升社会交际与职场交际能力。
2.教学模式设计本课程采取“目标驱动,学做合一”地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与自我实践相结合,教,学,练结合,利用情景还原,小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多样地丰富案例(含思政素材),对社交场合地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沟通技能,化解人际冲突,求职沟通,与同事沟通,下属与上司沟通,上司与下属沟通,会议沟通,与客户沟通等内容进行实践实训,以有效地实现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地有机结合,强调学,做,行一体化,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教学大纲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2b39a7ccc22bcd127ff0c49.png)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慕课版)》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计划学时:52计划学分:3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慕课版)》,吕丽辉主编,2021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教材适用专业:不限专业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人际交往与沟通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和训练的一项基本素质,它关系到学生的大学生活、将来的求职、升迁等问题。
若不具备这一素质,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前途。
本课程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沟通技能、化解人际冲突、求职沟通、与同事沟通、下属与上司沟通、上司与下属沟通、会议沟通、与客户沟通、商务谈判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了人际交往与沟通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技巧,以提高读者的社会交际和工作交际能力,帮助读者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课程教学要求注:“课程教学要求”栏中内容为针对该课程适用专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注:此表中内容为该课程的全部考核方式及其相关信息。
六、学生学习建议(一)学习方法建议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讲解人际关系与沟通知识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驾驭各种交际场面的能力。
2.通过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提问式教学、多煤体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师生互动交流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熟悉人际交往与沟通艺术,掌握人际关系与沟通的各种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二)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人际的奥秘:曾仕强告诉你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作者曾仕强,2015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大学三年级心理学教案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
![大学三年级心理学教案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3abdac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6.png)
大学三年级心理学教案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大学三年级心理学教案: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引言: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质量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社会心理学的教学,帮助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促进他们的个人增长和发展。
第一部分:社会心理学概述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内容1.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2. 社会认知与社会知觉2.1 社会认知的概念2.2 社会认知的影响因素2.3 社会知觉的意义和作用3. 社会影响与社会行为3.1 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特点3.2 社会影响的类型与机制3.3 社会行为的内在动机与外在因素第二部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与建立1.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1.1 人际关系对个人幸福的影响1.2 人际关系对个人成长的促进1.3 人际关系对职业发展的意义2. 人际关系的建立2.1 沟通与表达技巧2.2 形成亲密关系的要素2.3 解决冲突与处理分歧的方法第三部分:人际关系中的心理障碍与解决1. 社交焦虑与人际交往困难1.1 社交焦虑的定义与特征1.2 社交焦虑的影响与原因1.3 克服社交焦虑的方法和策略2. 人际冲突与冲突解决2.1 人际冲突的原因与类型2.2 解决人际冲突的技巧和方法2.3 提升人际冲突处理的能力第四部分:社会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社会心理学在职场中的应用1.1 领导力与影响力1.2 团队合作与团队建设1.3 职业发展与人际关系2. 社会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2.1 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建立2.2 教育环境的影响与改善2.3 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与支持结语: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此课程,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和思维方式,提升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能力,并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教案-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教学大纲-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课程标准38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教案-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教学大纲-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课程标准38](https://img.taocdn.com/s3/m/6188073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c.png)
第一单元有价值地无形资产——人际关系教学内容专题一,初识人际关系专题二,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地过程专题三,人际关系中地个人形象管理教学要求【知识目标】1.了解人际关系地重要性,心理构成与三维理论2.了解影响人际关系地主要因素与处理人际关系地基本原则3.了解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地过程4.掌握个人形象地重要性,四大要素与管理方法【素质培养目标】1.理解人际关系地重要性,重视人际关系2.遵循处理人际关系地4个基本原则:尊重原则,诚信原则,互惠原则,宽容原则3.塑造良好地个人形象教学重点1.人际关系地重要性与心理构成2.处理人际关系地基本原则3.个人形象地重要性,四大要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课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情景还原:一本推理小说带来地巨大改变请分析吴华在最开始处理与同事地人际关系时有哪些做得不恰当地地方?它与同事方晨关系越来越好地原因是什么?吴华地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专题一初识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地重要性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地人际关系状况都会对自己地人生产生重要地影响。
良好地人际关系对个人地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身心健康2.有利于事业成功(1)促进共同协作(2)促进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3)提供意志上地支持3.有利于创造幸福人生(1)物质生活地满足(2)精神生活地满足二,人际关系地心理构成人际关系是多种心理因素地复合体,它地基本成分包含认知,情感与行为。
1.认知认知是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地前提与基础。
认知包含对它人与自我地认知,是人际知觉地结果。
2.情感情感是指交往双方相互之间在情绪上地好恶程度与对交往现状地满意程度,还包含情绪地敏感性与对它人,对自我成功感地评价态度等。
3.行为人际关系要通过各种交际行为来展现,行为主要包含活动,举止,表情与言语等。
三,人际关系地三维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了人际需求地三维理论。
它认为,每个人在人际交往地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需求,即包容需求,支配需求与情感需求。
《人际关系心理学》 教学大纲 王林
![《人际关系心理学》 教学大纲 王林](https://img.taocdn.com/s3/m/57068801cc7931b765ce158a.png)
《人际关系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范围:各专业适用学时:24学时)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学校公共选修课程,人际交往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来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是从微观的、心理层面去研究的两人交往中所形成的关系,为社会科学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它是基础理论研究和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边缘学科。
二、教学任务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框架由人际关系理论和人际关系实践两部分组成。
人际关系理论是要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探讨人际态度、自我知觉、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沟通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为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积累素材。
人际关系实践是将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人们的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改善现实社会中的不良人际关系,用科学的人际交往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建立和发展个人良好的社会支持。
三、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熟悉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能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人际矛盾进行一定的分析、处理;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和原理,并能将其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及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达到以下主要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2)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价值及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3﹚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及友谊的建立与发展影响因素。
(4)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概念理论分析一般的人际关系心理现象,正确处理和改善人际关系。
四、教学时间安排五、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课程有内容上的交叉,因此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所以本课程内容以人际关系理论部分为主线,实践部分初步接触,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进一步加深理解和熟练运用。
《人际关系与沟通》教学大纲
![《人际关系与沟通》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b1e2c5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1.png)
《人际关系与沟通》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编码: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训18学时适用专业:不限专业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人际关系、人际沟通、职场人际关系和职场的平行、上行、下行、客户沟通等方面的知识与技巧,使学生能掌握一般人际关系、职场人际关系、自我认识、认识他人的基本理论,具备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职场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
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堂教授、影像教学、案例分析、课题讨论、情景模拟、实训练习、演示等形式进行,注重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识、自我形象的提升和实际沟通技巧的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学生学习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的相关理论和实务,使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并掌握实用的沟通技巧,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沟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
(二)具体目标1.能力目标(1)系统学习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用理论指导实践。
(2)通过提供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给学生感性认识,再结合实训让学生练习,通过影像教学、课题讨论等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努力培养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以及知行合一的理念。
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并掌握实用的沟通技巧。
同时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基本沟通技能的练习,如:倾听、提问、反馈、肢体语言等,让他们能在一对一沟通以及与不同人际风格的上司、下属和客户沟通等情景下正确使用各种沟通技巧并取得良好效果。
3.素目标/思政目标(1)掌握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包括理解人的一生离不开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人际沟通,掌握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的含义及沟通的主要方式,了解沟通失败的原因以及高效沟通的原则。
拓展专业视野,引导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乐于接收新观念、新事物,培养愿意与人合作的情感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关系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学分: 参考学时: 78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适用专业:大纲执笔人: 徐维东系(教研
室)主任:蒋家宁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掌握各种类型的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交往的原则、
方法和技巧,人际关系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研究人际
交往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着重从人际心理和人际交往
方面探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方法技巧,培养
和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人
际关系的对象、任务和方法、理论、特征;正确处理
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关系存在的基本形式,人际关
系的测量和分析;人际关系的情绪和情感机制,态度
与人际关系,行为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与年龄发展
阶段;人际关系与个性心理和群体心理;情爱心理,
异常人际心理;人际沟通的结构与功能,人际沟通的
工具;人际交往与自我意识、自我表露、自我辩解;
人际认知的内容、结构和特点,印象的形成,人际认
知偏差和归因理论;人际之间的影响:说明、暗示、
感染、模仿、同感与理解;特殊的人际交往形式:异
性交往、代际交往、跨文化的人际交往;现代西方人
际关系理论简介等。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论 [教学目的] 通过对人际关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际关系学的特点、作用、任务、方法,明确人际关系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人际关系学的重要性,人际关系的特点。
[教学时数] 10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第一节人际关系与人际关系学第二节人际关系的特点和作用第三节人际关系的理论与模式第四节人际关系的继承与变革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功能[教学目的] 了解人际关系的各种功能,提高学生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联系实际,体会人际关系的各种功能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时数] 10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第一节产生合力第二
节形成互补第三节互相激励第四节联络感情第五节交流信息第三章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教学目的] 了解人际关系产生的根本原因,人际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体会人际关
系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对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
展的学习,体会人际关系发展的规律。
[教学时数] 10 [教学方
法与手段]讲授法第一节人际关系的动力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历史进程第三节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第四章人际关系的类型[教学目的]了解人际关系的各种类型,掌握各种类型的形成原因、特点,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类型。
[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种人际关系类型的特点,正确处理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
[教学时数] 10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第一节结构关系第二节上下关系第三节血缘关系
第四节地缘关系第五节业缘关系第六节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第七节临时关系和持久关系第五章交往原则[教学目的]掌握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原则并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各种交往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各种交往原则。
[教学时数] 10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第一节平等原则第二节互利原则第三节信用原则第四节相容原则第六章人际关系的心理障碍[教学目的]了解人际交往中的各种心理障碍,学会克服交往障碍,保持人际交往中良好的心理状态。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人际交往的心理调适技法,克服各种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
[教学时数] 12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第一节人际交往及其心理障碍第二节危害人际关系的毒瘤第三节现实生活中的其他心理障碍第四节人际关系心理障碍的消除第七章人际交往的艺术与技巧[教学目的] 掌握各种人际交往的艺术与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灵活运用各种人际交往技巧,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教学时数] 14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第一节优化个人形象第二节同事关系的处理第三节同学关系的处理第四节两种家庭关系的处理第五节异性交往之道四、学时分配建议讲课实验上
机教学内容(章) 习题课其它学时学时学时第一章概论10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功能 10 第三章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10
第四章人际关系的类型 10 第五章交往原则 10 第六章人际
关系的心理障碍 12 第七章人际交往的艺术与技巧 14 复习
2 合计 78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人际关系学》,郑永廷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 参考书
目: 1. 《人际交往心理学》,郑全全、俞国良著,人民教育出
版社,1999年版 2. 《人际交往心理学》、高玉祥等著,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3. 《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日]
古畑和孝编,王康乐译,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4. 《人
际交往心理学》,佘丽琳编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
5.《人际关系与沟通》,曾仕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