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社会发展规律总结共46页

合集下载

2024年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

2024年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

2024年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____年,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引言哲学是关于世界本质和人类存在意义的学科,在____年,人们对于哲学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

本文将对____年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哲学原理1. 辩证法原理辩证法是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在____年,辩证法的研究不仅聚焦于人与自然的矛盾,还包括了社会矛盾、思维矛盾等方面。

辩证法原理指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统一和斗争实现的。

人们在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矛盾的分析和解决,以推动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2. 唯物主义原理唯物主义是哲学的重要思想体系,它认为物质是基本的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在____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自然的深入认识,唯物主义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发展。

人们更加重视对物质世界的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3. 人类本质原理人类本质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在____年,人们对人类本质的理解越发深入。

人类本质原理认为,人类是社会的动物,具有社会性和创造性。

人们在研究人类本质的同时,重视人类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哲学方法论1. 综合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方法是哲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____年,人们在研究问题时更加注重多学科的融合和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综合分析方法能够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全面地认识事物,并找出其中的矛盾和规律。

2.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哲学研究的基础之一。

在____年,人们更加注重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理论和观点的正确性。

实证研究方法能够从实践中获取经验数据,进行逻辑推理和实证验证,以提高哲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对话交流方法对话交流方法在哲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____年,人们更加重视多元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对话交流方法能够帮助人们开拓思维、超越偏见,推动哲学研究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与归纳

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与归纳

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与归纳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是论述世界的根本方法。

作为一种辩证的唯物主义哲学,它认为世界是一个矛盾运动发展的统一体。

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讨中,辩证唯物主义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我将从“辩证法”、“唯物主义”、“社会发展规律”三个方面对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与归纳进行探讨。

首先,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概念之一。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一个统一体,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辩证法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指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在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因此,辩证法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其次,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基本概念。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物质的首要性。

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唯物主义通过对社会客观规律的把握,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规律性。

因此,唯物主义为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最后,社会发展规律是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发展的总结与归纳。

社会发展规律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客观规律性,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联系。

社会发展规律包括生产关系、生产力、阶级斗争、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这些规律共同构成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规律。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与归纳,是在对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和历史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对社会矛盾和社会规律的把握,它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思想方法和理论基础。

只有深入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不断总结和归纳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引领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

由此我们发现,社会发展伴随着一定的规律。

这些规律反映了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进程,指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道路。

本文将探讨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规律的基本特点。

社会发展的规律之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而生产力又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生产关系包括物质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制度。

物质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资料的占有与分配方式,而社会政治制度则是指国家及其政治系统的性质。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不能再被现有的生产关系所适应,这时就需要通过社会制度和政治变革来推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发展改变了生产方法和生产力的性质,从而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发展的规律之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并重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一直相辅相成。

物质文明是指技术、经济、科学、教育、健康、环境等方面的发展,而精神文明则是指思想、文学、艺术、道德、法制等方面的进步。

这两方面的发展缺一不可,相互促进。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互相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上升。

社会发展的规律之三:社会形态的更替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社会形态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本质之一。

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因此,社会形态呈现出孕育、兴起、衰落、更替的历史过程。

从原始公社到现代资本主义,这些社会形态的更替反映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

社会发展的规律之四:人类社会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历史过程。

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社会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和特点。

,社会总是在各个方面不断进步和发展着,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这时候就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来适应新的情况和要求,实现社会的螺旋上升。

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连续性过程,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

案 例 一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的故事
1978年初,凤阳县乃至安徽省尝试“包干到组”,小岗 人也满怀兴趣的把20户人家分成4个组。没干多久,组里就产 生了矛盾,于是每个组又分“叉”。但没干几天又有吵架的 。社员提议:这样干不好,干脆包干到户。大家最终拟订3条 意见:1、夏秋两季打的头场粮食要先把国家公粮和集体提留 交齐;2、明组暗户,瞒上不瞒下;3、如果队长因此犯法坐 牢,他家的活由全队包下来,小孩由全队养到18岁。到会的 18户户主赌咒发誓按下红手印。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大包干 ”。 小岗人用18个鲜红的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蔚为壮观 的一页。“大包干”诞生伊始,就有人责难说,这违背了“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原则,是资本主义;也有人说,“ 大包干”是机会主义。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⑴服务的方向——“为己”和“排他”
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 要排除自己及其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⑵服务的方式
政治上层建筑直接凭借暴力来发挥作用,凭借 暴力的强制性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根本特点。 观念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一般地借助于非强力 的宣传、感化、说服、教育等手段发生作用。
(2)实现方式:
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阶级: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 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 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4)、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 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 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的冲突。
1、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必然会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社会发展的经 济动因与阶级斗争动力是联系在一起的。 2、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 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还表现在同一 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3、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它的 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 级的斗争,其历史进步作用是其他阶级斗争不 可比拟的。

大学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教案

大学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教案
你要有知识, 你就得参加变革现 实的实践;你要知 道梨子的滋味,你 就得变革梨子,亲 口尝一尝。
第10页/共89页
11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 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贝汉卫博士
第11页/共89页
12
62
一、真理及其特征
2、真理的绝对性
➢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是能够正确 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每一个 真理的获得,都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进 一步接近。
第62页/共89页
63
一、真理及其特征
3、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相 对的有条件的因素或方 面。
反映论:是指确 认认识的本质是人脑 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 认识论原则,坚持从 “物到感觉和思想” 的认识路线。
第21页/共89页
22
二、认识的本质
2、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 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没有被 反映者,就 不能有反映 。
第22页/共89页
23
二、认识的本质
概念、判断、推理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 的思维形式。
苹果是水果 。
西红柿不是水果 。
水果
第35页/共89页
36
2、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的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
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帝国主义是反动派
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卡斯帕洛夫与“深蓝” 对弈
(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性
认识的总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 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第一章-第3节-清华学生问过的69问清华韦正翔教授收集制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第一章-第3节-清华学生问过的69问清华韦正翔教授收集制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清华大学韦正翔教授收集制作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 与区别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将失败,别的人已经看得很清楚, 自己却看不清楚呢?算命和预测有什么区别? 成功与否和失败与否可以预测,但是成功的方 式和失败的方式能够预测吗?一个人的前途是 可以预测的吗?为什么人会相信一些人能够成 功,而相信另外一些人不能够成功呢?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 与区别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社会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什么?在高尚行为后面 是不是有利益动机呢?社会赞扬的高尚的道德 品质的总体来源是否与利益有关系?高尚性如 何超越利益的呢?
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第一,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 径;第三,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 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第50页)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有着自身的发展 规律。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要认识这些发展规 律,并遵循这些规律,自觉地改造世界。 (第46页)
清华学生由此联想到或关心的问题: 在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东西有无用的吗?社会让 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个人学习的动机与社会 让人学习的动机有什么区别?个人学习的动机 为什么可以是好奇心呢?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是能动的、 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根据一定的目的、要 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 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马克思说:人在“劳动 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 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 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 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 (第48页)

联系观与发展观

联系观与发展观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此类语言哲理是:
•当各部分以合理、有序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 功能 之和掌握系统优化方法、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 当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结构和排列次序发生变化,量变也能引起质变。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46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 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 经济是 “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而循环 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 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 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 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结合材料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9分)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46页
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3分)
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 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3分)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A
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46页
4、近年来,一种新的祭祖方式在网络上悄然流行。网上 祭祖这种方式既节省时间又经济环保,尤其是为许多远在异乡 的游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下面对这种祭祖方式看法正确的是
()
①网上祭祖是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②网上祭祖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 事物前进的和上升的运动、变化。变化分前进的、上升的及倒 退的、下降的,不可混淆。

哲学总结规律

哲学总结规律

哲学总结规律
一切存在皆为运动中之物。

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发展和演进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变化仅仅是同一个事物内部的矛盾得到解决后的表现形式。

新的矛盾又在新的格局下产生,这就是事物发展的常态。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任何事物都不能跳脱进程地演化和发展,结果是过程的必然产物。

我们应致力于理解并掌握事物演化的规律性过程,而非盲目追求结果。

相对性是认识论的基石。

任何问题都不能独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环境和条件相联系。

我们必须憧憬不同的视角来理解问题,避免武断的结论。

质量是形态变化的源泉。

一切表象背后都隐藏着实质,我们应探求事物本质的内在联系,才能真正掌握其演化规律。

以上五条观点可以说是哲学思考的基本规律。

它们强调运动、变化、过程、相对性以及实质,从根本上展示出事物演化的法则性。

当然,这只是初步总结,还需要不断完善。

高三政治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联系观 (共47张PPT)

高三政治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联系观 (共47张PPT)
唯物辩证法部分
(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联系观、发展观、 矛盾观、辩证否定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1.内容表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普
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 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判断依据: 联系、关系、制约、作用、有利于、影响、导致 了、一致的、统一的、造成了、因为。。所以、 继承、对外开放。
2.判断依据: 系统和要素、优化结构、经济结构调整、内部调整 、政府机构改革。田忌赛马,“鸟巢”安全、实 用、经济、美观的设计方案,多浆船的设计,“ 提要钩玄”、“八面受敌”读书法(本第59页) 。 3.原理运用: A.考多个: (1)系统和要素是辩证统一的。系统的基本特征 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 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分析 (2)系统和要素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掌握系 统优化的方法。 +分析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1.内容表述: 方法一: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具有普
遍性,)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 静止的观点。
方法二: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 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坚持发展的观点看 问题 ,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四)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 1.内容表述: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决定部分 。要求我 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 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 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 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 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 展。

论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论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论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是由人们互相交往、互相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的规律。

下面将讨论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首先,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人类社会并非一蹴而就的产物,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而成。

人类社会从最初的原始社会开始,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的阶段。

每个阶段都带来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以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

人类社会的演变是一个逐渐进化的过程,不可能突然跃进到更高的阶段。

其次,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的结果。

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变旧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正是这种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前进。

此外,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动态的。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从来没有一个终点。

人类社会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

社会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

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解决将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没有停滞和终结的状态。

最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受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作用。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上层建筑则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包括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要求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

只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协调,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逐渐演变、历史的必然、动态的过程,受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

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普遍的规律,这些规律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了解和把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指导社会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长久和谐发展。

《哲学与生活》PPT课件

《哲学与生活》PPT课件
第二页,共46页。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五页,共46页。
第六页,共46页。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高二选科 文理分科
成绩的好 与差
一切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七页,共46页。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有很多寓言故事都包含了丰 富的哲理,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 心进行分析思考。
第八页,共46页。
白 马 非 马 论
第四十四页,共46页。
4、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 绪。” 这说明( )
A、惊讶,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
B、惊讶才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C、哲学开端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惊讶和困惑也是一种哲学
第三十二页,共46页。
如果我能忍受了自己的老婆, 也就能忍受任何人了!
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 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 哲学家。
----苏格拉底
第三十三页,共46页。
姑娘和火炉
一群年轻的学生在学习爱 因斯坦的相对论时觉得非常难懂 ,就来找爱因斯坦,请他用最通 俗的语言来解释一下他的相对论 。


哲学的本义:
哲 哲学是指导、人
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们生活得 更好的艺术
哲学的任务: 是指导人们
(生活也离不开哲学) 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的意义:二看三对待
第三十七页,共46页。
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 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修订版)

哲学与人生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修订版)

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故事中的女主人判断高尚音乐的标准,是根 据形式上、现象上的新奇,一时的流行(即力量 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等,俄国大文豪赫尔 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从而提出了“流 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吗” 的质问,使女主人陷入 困境。因此我们说:判断新旧事物不能凭出现时 间的先后和形式上、现象上是否新奇,而是看其 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把握发展的概念十分重要
第一,必须紧紧把握发展的本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变化
{ 下降的、后退的运动
科学发展观
上升的、前进的运动
发 展
数量的增加或 减少
发展反映到人的 头脑里,就成为 一定的发展观念。
第二,必须学会正确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 看到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是有强大生命力和 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同客观规律背 道而驰的东西。
怎么样坚持适度的原则?
注意分寸,把握火候
忆一忆:你还学过那些重视量变的 成语、典故、诗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勿以恶少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一趾之疾,丧及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 千里之堤。
小结
要坚持适度原则
用量变 引起质 变的道 理看问 题
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要重视量的积累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与逆境
3.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境遇
阅读P66页廖智的故事,回答: 我们应如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
人生逆境?
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 有顺境和逆境两种不同的境遇。 怎样看待顺境和逆境?
人应该如何看待顺境
首先看到顺境好的一面: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和有 利条件。 举例:哈佛女孩刘亦婷 其次看到顺境不好的一面:顺境容易使人沉浸于安逸, 养成惰性与娇、骄二气,缺乏危机感与奋斗的动力。 举例:中国富二代问题 顺境面前,我们要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善于抓住机 会、创造机会,促进自身发展。

一、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共46页PPT

一、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共46页PPT

▪ 发现或建立一个情境中的二个或多个变 量间所存在的关系或关联。
▪ ex.
• 广告活动对销售产品具有什么影响? • 压力与突发性心脏病的关系? • 出生率与死亡率关系? • 七天连假与旅游人次的关系? • ……
19.07.2021
22
解释性研究(Explanatory)
▪ 澄清一个情境或现象中二个变量为什么或如何具有关系? (Why and How)
▪ 研究目的
• 描述情境、现象、问题或事件
▪ 研究资料收集
• 变量透过名义尺度或次序尺度測量
▪ 资料分析
• 主要了解情境、现象、或问题的变化,并非将其数量化
19.07.2021
26
质性研究的主要兴趣
➢ 惯常社会行动(及其形态) ➢ 行动者的主观经验 ➢ 影响行动和经验的条件(外在,内在) ➢ 行动者与结构的互动关系:结构二重性
19.07.2021
32
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研究的区别
与自然科学研究的差异:

研究对象具有不可重复性、
个性事件、难以模拟、难以控
制、复杂性、难以简单化、难
以量化、认识对象反作用等,
它意味着社会科学研究需要抽
取更多的样本,而且难以作出
准确的长期预测,研究结果的
推广范围小。
▪ 研究更多地受研究者主观因 素的影响,包括研究者的阶层 地位、政治倾向、文化观念、 宗教信仰、知识结构和时空环 境等因素。
研究方法
问访观调统 卷谈察查计
Method vs Methodology
▪ 方法(Method) • 收集资料的工具或研究技巧
▪ 方法论(Methodology)
• 研究过程所秉持的哲学;

高二政治必修四社会发展的规律

高二政治必修四社会发展的规律

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02
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就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03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社会形态的矛盾运动,推
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05
原始社会
人类社会的最初形态,生 产力水平低下,以采集和
狩猎为生。
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掌握土地等生产 资料,农民被束缚在土地
上。
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人民当家作主,追求共同
富裕。
社会发展规律及其特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 生产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也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改革和完善上 层建筑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途径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同时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也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 本矛盾的重要途径。
3
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 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 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Hale Waihona Puke 感谢您的观看THANKS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 本动力。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课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课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第十二页,共46页。
(2)认识具有________。 第一,认识的对象(客体)即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第二, 认识的主体即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第三,认识的基础即社会实践 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________。 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 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答案】 A
第三十二页,共46页。
2019 年春节期间,一则报道在微信朋友圈、聊天群热 传:中国科学家用疟原虫治愈了晚期癌症!但这一治疗方式,目 前还远没有到普及开来的程度。“科学家正在研究用疟原虫治疗 癌症”的吸引力,自然敌不过“中国人治愈癌症”。公众号追求 高的阅读量,无可厚非,但前提是不歪曲事实。这说明( )
第二十七页,共46页。
德国作家席勒曾说:“真理不会由于有人不承认它而蒙 受丝毫的损害。”这意在说明( )
A.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C.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真理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 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德国作家席 勒曾说:“真理不会由于有人不承认它而蒙受丝毫的损害。”这意 在说明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 项 符合题意;A、C 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真理是有条件的、具 体的,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D 项是错误的。故选 B 项。
又是相对的 ③真理是一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 成不变的
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第二十六页,共46页。
【特别提醒】 (1)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其形 式是主观的,属于认识范畴。 (2)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 条件性、具体性和相对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徐悲鸿画马
第36页,共83页。
❖社会历史性

牛拉犁
拖拉机
第37页,共83页。
实践的形式
生产实践
插秧
处理社会关系 的实践
科学实验
工人做工
第38页,共83页。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 标志的。 ❖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第33页,共83页。
实践的要素
原始人劳动
实践主体
实践客体
收割
实践手段
第34页,共83页。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客观性
生产劳动
实践 主体
实践 工具
实践 客体
实客 性观

第35页,共83页。
能动性
所谓自觉能动性,是指人 的实践不同于动物盲目的本能 活动,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 活动。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1页,共83页。
教学要点
❖ 世界的物质性 ❖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 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第2页,共83页。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3页,共83页。
第39页,共83页。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 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 区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