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神经系统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是神经学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
根据病史、病情和神经系统体征,综合分析来确定神经系统的损害程度、部位和类型,从而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神经系统体征是通过神经系统检查获得的信息,医生可以通过体征的表现来确定神经系统是否损伤。
常见的神经系统体征包括:感觉障碍感觉障碍通常表现为疼痛、麻木和刺痛。
医生可以通过触觉、热觉、冷觉、震动感觉和深反射等检查方式来确定感觉障碍的存在和程度。
运动障碍运动障碍通常表现为肌肉无力、肌肉痉挛、震颤和运动失调。
医生可以通过肌张力、反射和肌力等检查方式来确定运动障碍的存在和程度。
自主神经障碍自主神经障碍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体温异常、尿频和便秘等症状。
医生可以通过心率、血压和瞳孔等检查方式来确定自主神经障碍的存在和程度。
神经系统定位神经系统定位是指确定神经系统损伤的具体部位。
通常的方法包括:局限性症状法局限性症状法是根据特定神经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来确定损伤部位的方法。
例如,单侧视力损害和视野缺损通常是大脑半球后内侧区的病变所致。
神经系统图谱法神经系统图谱法是通过观察乃至标准化分析神经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体征的分布规律,来确定损伤部位的方法。
例如,颞叶癫痫发作通常具有头部偏向、口部自动运动和突发性认知障碍等特征。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神经系统定位中最精准的方法,通常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脑电图和神经肌肉电图等检查来确定损伤部位。
神经系统定性诊断神经系统定性诊断是指确定神经系统损伤的类型。
通常的方法包括:损伤性疾病损伤性疾病是指神经系统被外界物理和化学因素损伤导致的疾病,如脑外伤、吸毒等。
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指神经系统因代谢异常而导致的疾病,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指神经系统被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导致的疾病,如脑膜炎、脑炎等。
免疫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是指由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概述 • 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 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 •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的难点与挑战 •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的未来发展
目录
Part
01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是指通过临床 检查和辅助检查,确定神经系统 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从而为治疗 提供依据的诊断过程。
总结词
利用影像学技术观察脑部结构,了解病变部位和性质。
详细描述
神经影像学检查是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包括X线、CT、MRI等。这些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脑部结构 ,帮助医生了解病变的部位、大小、形状等信息,从而准确地定位病变。对于脑部肿瘤、脑出血、脑 梗塞等疾病,神经影像学检查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神经电生理检查
发展新型影像技术,如功 能磁共振成像、光学成像 等,提供更精准的定位信 息。
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神经内外科、影像科、病 理科等多学科共同参与, 提高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和 全面性。
建立多学科协作平台,实 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提高诊断效率。
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动神经病学定位诊 断的发展。
提高医生的专业素养
通过定位诊断,可以识别病 变的神经根、神经丛或神经
纤维。
04
05
正确的定位诊断有助于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法,促进患者
康复。
Part
04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的难点与挑 战
交叉学科知识的应用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需要综合运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影像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要求较高。
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交织,需要医生具备跨学科的整合能力,以便更准确地定位病 变部位。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神经病学名词及问答题1、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2、定位诊断:即确定神经系统损伤部位、如脑、脊髓、周围神经还是肌肉,并应判断病变为弥散性、局灶性、多灶性还是系统性。
3、定性诊断:是在准确定位基础上,根据病史、主要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进一步确定疾病病因及性质。
4、上运动神经元:即锥体系统,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大椎体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功能是发放和传递随意运动冲动至下运动神经元,并控制和支配其活动,损伤后可产生中枢性瘫痪(痉挛性瘫痪)。
5、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轴突,是接受锥体系统、锥体外系和小脑系统冲动最后通路,是冲动到达骨骼肌唯一通路,损伤可产生周围性瘫痪(迟缓性瘫痪)6、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为脑底部或脑表面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一种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以及玻璃体下片状出血。
7、偏头痛:是临床常见原发性头痛,特征为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对声光刺激敏感,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特异性药物为麦角类制剂和曲普坦类药物。
8、癫痫:是多种原因导致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具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和刻板性特点。
9、痫性发作:是指癫痫临床上每次发作或每种发作全过程,一个患者可有一种或多种形式痫性发作。
10、癫痫综合征:是指在癫痫中由特定症状和体征组成特定癫痫现象,包括各类痫性发作组合。
11、癫痫持续状态(SE)指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未自行停止,称“癫痫持续状态”或“癫痫状态”。
12、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也称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以病损水平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临床特征。
神经内科定位定性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一、诊断程序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应当确定:1.病变在什么部位?2.病变的性质及原因是什么?前者即定位诊断又称解剖诊断;后者为定性诊断又称病理、病因诊断。
【定位诊断】包括:1.病变或病灶的部位,在周围(肌肉、神经肌肉接头或周围神经)还是中枢(脊髓或脑),或两者均受累。
明确其具体位置与側别(左、右侧或腹、背侧)或近、远端。
2.病变或病灶的多少及分布(单病灶或多病灶、弥散性或选择性)。
定位诊断力求精确,体征是定位诊断的主要依据,病史中的首发症状、病情演变,可提示病变的始发部位、扩展的方式与范围。
首先,要确认患者的症状是因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如某肢体活动受限,要确认是1因随意肌收缩无力(瘫疾)所致“不能动”;2还是肌张力增高引起的运动“不灵活”;3或患者因畏于肢体局部疼痛的“不敢动”. 如下肢疼痛,应先除外1下肢软组织损伤、2骨关节病3或血管性疾患所致疼痛,4再考虑其为神经痛。
然后,将主症进行综合归类,结合神经系统体征,推测其病变部位。
患者的症状不一,应将其主要表现进行归类以便分析。
如偏瘫、截瘫、四肢瘫、共济失调、神经根痛、锥体束征、烦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等。
由于神经症状的产生是神经系统受损部位生理功能障碍的结果,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损害,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可据此推测病变的部位。
如下:1.肌肉病变受损后只出现运动障碍,表现为受累肌无力,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无感觉障碍。
可由肌肉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周期性麻痹)、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如重症肌无力)等引起。
2.周围神经病变受损后出现其支配区范围内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症状,特点为下运动神经元瘫疾。
前根、后根的损害分别出现根性分布的运动、感觉障碍;多发性神经病见四肢远端的运动、感觉障碍。
3.脊髓病变横贯性脊髓损害,出现病损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及括约肌三大功能障碍,即上运动神经元性截瘫或四肢瘫、病变平面以下传导束性全部感觉障碍及尿便功能障碍。
精神病学:神经系统定位诊断
大脑皮质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投射纤维
丘脑上辐射(内 丘脑腹后外侧核
脑桥
侧 内侧丘系
交叉 第二级N元
丘系交叉 薄束核、楔束核
延髓
中枢突
薄束、楔束 后根内侧部
C8
第一级N元
脊N节
T4
周围突
脊N
L3
感受器
躯干四肢肌腱、关节 、皮肤感受器
S5
每一脊神经
后根的输入纤 维来自一定的 皮肤区域,此种 阶段性支配现 象于胸段最明 显
颈:C3 肩:C4 乳头:T4 剑突:T6 脐:T10 腹股沟:T12、L1
上肢:外侧:C5 、C6 中指:C7 内侧:C8 、T1 、T2
下肢:股前:L1-3 膝:L4 小腿内侧:L4 小腿外侧:L5 大腿后:L4-S2 鞍区:S3-5
感 觉 障 碍 定 位 诊 断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1)
视神经
• 视神经病变:同侧盲或视力下降 • 视交叉病变:视交叉本身病变很少见。常见于垂体肿
瘤、颅咽管瘤、脑膜瘤、动脉瘤或视交叉蛛网膜炎压 迫
• 典型视交叉病变出现双颞侧偏盲。 • 视束病变:对侧偏盲,偏盲半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 外侧膝状体、视辐射、视中枢病变:对侧象限盲或偏
盲,但偏盲侧对光反射存在,有黄斑回避现象
2.角膜反射: 三叉神经传入、面神经传出,三叉神经受损角膜反射减 弱或消失.
皱额 皱眉 闭眼 露齿 鼓腮 吹哨
周围性 + + + + + +
VII面神经
中枢性 - - - + + +
面 神 经 麻 痹 的 定 位 诊 断
茎乳孔以下:同侧周围性面瘫
鼓索支以上:加上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
镫骨肌以上:加上听觉过敏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讲课用ppt课件
运动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包括: 下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 锥体外系 小脑系统
一、下运动神经元 (lower motor neuron)
下运动神经元在解剖上指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冲动的最后通路。下运动神经元将各方面来的冲动组合起来,经前根、周围神经传递至运动终板,引起肌肉收缩。
二、上运动神经元 (upper motor neuron)
皮质脑干束
额叶中央前回 和旁中央小叶
内囊膝部
脑 干脑神经运动核来自交叉放射冠皮质脊髓束
中脑大脑脚底中3/5
延髓交叉
脑桥基底部
额叶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
内囊后肢
放射冠
脊髓侧索
前角细胞
(二)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共同特点
1、肌力减低 2、肌张力增高 3、腱反射增强或亢进 4、浅反射减退或消失 5、出现病理反射 6、瘫痪肌肉不萎缩 7、肌电图示神经传导正常,无失神经电位
C 胸髓:下肢中枢性瘫 D 腰膨大(L1-S2):下肢 周围性瘫。
(2)脊髓半侧损害: 单侧锥体束损害
瘫痪特点为单侧(同侧), 其余与横贯性相同
运动系统各部位损害的瘫痪特点
锥体外系统主要指纹状体系统。包括:
(一)解剖生理
三、锥体外系统 (extrapyramial motor system)
(3)震颤(tremor)
静止性,搓丸样,随意运动时消失,情绪激动时加重,睡眠后消失,严重时可扩展至全身。
2、肌张力减低、运动过多综合征
锥体外系损害,肌张力减低常同时伴随运动过多,病变部位一般在尾状核和壳核。
(1)手足徐动症(athetosis)
多见于肢体远端,表现为间歇的、缓慢的、弯弯曲曲的蚯蚓样运动,见于新生儿窒息、核黄疸等。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PPT课件全篇
.
56
运动系统 锥体外系疾病
异常运动的类型
– 肌阵挛:突然、快速的抽搐样肌肉收缩,根 据其分布、与诱发刺激的关系及病因可将其 分类
– 肌痉挛:突然的反复的快速的协调的异常运 动,通常可不难模仿
.
57
神经科学的目的是研究人类感觉,行为,思 考,记忆的产生过程.
.
3
神经病学介绍
至今,人类的基因组中有80,000对基因已 被排序。除去外伤, 所有影响神经系统的 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性。人类基因 组的信息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确定不同疾 病的致病基因, 从而预知某一个体对特定 疾病的易感性.
.
4
神经病学介绍
从这些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通过 丘脑中继核及非特异性丘脑投射核及中 脑网状结构。
由丘系和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在 脑干加入头部的感觉纤维。
.
17
感觉系统
感觉的传导通路
头部的痛温觉由三叉神经 (V) 脊束核支 配; 触觉,压觉,姿势觉主要由三叉神经 感觉主核及中脑核传导。
.
18
感觉系统
.
31
感觉系统 定位诊断
感觉皮层病变
– 可损伤对侧躯体的辨别性感觉功能。因此, 病人不能定位受累侧的刺激或识别躯体不同 部位的位置。也可能不能通过触觉识别物体, 或确定其大小,重量,硬度或质地。
.
32
感觉系统
器质性与精神性感觉障碍的鉴别
– 精神性感觉障碍可伴有精神紊乱,可能有几 种特征性表现。
.
59
反射
腱反射
– 通常,腱反射可被分为以下几级:
神经定位诊断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旨在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解剖结构,了解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方法,并学会运用临床体征进行神经系统的定位诊断。
实验时间:2023年11月X日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实验材料:人体神经解剖模型、神经学检查工具、解剖图谱、实验指导书实验方法:1. 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学习:- 通过解剖图谱和神经解剖模型,详细学习神经系统各个部分的结构,包括脑、脊髓、颅神经、脊神经、周围神经等。
2. 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学习:- 学习神经损伤的基本原理,包括脊髓、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的损伤特点。
- 学习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方法,包括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检查。
3. 临床体征观察与诊断:- 观察并记录实验对象的各种临床体征,如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反射改变等。
- 结合神经解剖知识,分析临床体征,进行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
4. 实验操作:- 使用神经学检查工具,对实验对象进行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检查。
- 记录检查结果,并与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步骤:1. 神经系统解剖结构观察:- 观察大脑、脊髓、颅神经、脊神经、周围神经等结构的位置、形态和分布。
2. 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学习:- 阅读实验指导书,学习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方法。
3. 临床体征观察与诊断:- 观察实验对象的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 结合神经解剖知识,分析临床体征,进行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
4. 实验操作:- 使用神经学检查工具,对实验对象进行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检查。
- 记录检查结果,并与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1. 神经系统解剖结构观察:- 成功识别大脑、脊髓、颅神经、脊神经、周围神经等结构的位置、形态和分布。
2. 神经损伤定位诊断理论学习:- 掌握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方法,包括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的检查。
3. 临床体征观察与诊断:- 观察到实验对象存在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反射改变等临床体征。
- 结合神经解剖知识,成功进行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
神经病学定性定位诊断
.
36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分类
10. 产伤&发育异常
▲ 围产期损伤: 常见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 轻症
病例可无症状, 中-重度病例出生后常见嗜睡\激惹\呼
.
13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2. 有些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之初或 进展中出现的某些体征, 往往 不代表真正病灶水平灶
例如, 临床发现病人感觉障碍平面在胸髓水平, MRI却显示颈髓外占位性病变 是由于病变尚未压迫到颈髓的上行感觉纤维, 使感觉障碍平面未上升到病灶水平
.
14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3. 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某些先天性异常
一、定位诊断 Topical Diagnosis
.
4
一、定位诊断(Topical diagnosis)
➢ 是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提供的线索, 确定神经系统疾病损害部位
➢ 由于不同部位神经系统病变有各自的临 定位诊断的基础
.
5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准则
查&辅助检查, 通常可对疾病性质做出正确判断
.
27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学分类
1. 血管性疾病
脑&脊髓血管性疾病起病急骤, 发病后数min至数d神 经功能缺失症状达到高峰
症状: 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等 卒中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动脉炎&高脂
血症等 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脊髓血管畸形未破裂前可
2. 确定病变空间分布 ➢ 局灶性\多灶性\弥漫性\系统性
神经病学课件定位诊断
症状 中枢性尿崩症
受累结构
视上核、室旁核及其纤 维束
生理功能 分泌抗利尿激素
体温调节障碍:中枢性高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散热中枢、产热中枢
热、体温过低
下丘脑后部
摄食异常:食欲亢进、下 腹内侧核、灰结节外侧 饱食中枢、摄食中枢 丘脑性肥胖;厌食、消瘦 区
睡眠-觉醒障碍:失眠;睡 眠过度、嗜睡、发作性睡 病(narcolepsy)
分区 纹状区(17区)
生理功能 视中枢
对图形、物体、面容、颜
色的失去辨别能力,需借 助于触觉
优势侧纹状区(18、19 区)
单一视觉联合区
视物变形或颜色改变
顶枕颞交界区
11
岛叶和边缘叶 insula & limbic lobe
症状
内脏感觉和运动障碍或刺 激性症状
分区 脑岛
情绪和记忆障碍、行为异
常、幻觉、反应迟钝;内 脏活动障碍
精细听觉的障碍,听觉定 Heschl横回(41区) 位的障碍
人格改变、情绪异常、记
忆障碍、精神迟钝及表情 淡漠
优势侧颞叶大部或双侧 颞叶
嗅觉中枢 与记忆、精神、行为和内脏功能有 关
视觉冲动的投射纤维 初级听觉皮质,接受来自内膝体的 投射
10
枕叶 occipital lobe
症状 皮质盲、偏盲、象限盲
生殖和性功能障碍
视前区、后区网状结构 腹内侧核和结节部
与睡眠醒觉调节有关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腹内侧部和后部 vs 室旁 交感神经中枢 vs 副交感神经中枢 区和前区或外侧区
18
上丘脑 epithalamus
• 缰、缰核、缰连合、髓纹和松果体 • 缰及缰核是嗅觉系统的重要中继站,影响摄食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52页】
• 对侧眼球运动障碍 • 脑干临近结构损害 • 分离性眼肌麻痹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核间型眼肌麻痹
(internuclear ophthalmopligia) •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 •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 • 一个半综合症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核上型眼肌麻痹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2024/8/1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
• 定位诊断
症状、体征 + 解剖
• 定性诊断 病史 + 辅助检查
临床诊断或 病因诊断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准则
• 1. 首先 , 应确定病变损害水平(中枢、周围) • 2. 其次 , 要明确病变空间分布(局灶性、多灶性、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 1.并非临床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指示存在相 应的病灶
• 2. 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某些先天性异常 • 3.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的 所在 • 4.无症状体征的病灶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思考题
1.根据病变部位,躯体感觉障碍可分为那些类型 ?
2.失语症是如何分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何为核间性眼肌麻痹?可分为那些类型? 4.周围性面瘫不同部位面神经受累的临床表现? 5.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如何鉴别? 6.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如何鉴别? 7.试述单眼与双眼视力障碍常见于那些疾病?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不自主运动的定位诊断
• 旧新纹状体或/和丘脑底核病变
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 肌强直(rigidity) 运动不能(akinesia)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共53页文档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神经病学定位诊断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Ⅹ. 迷 走 神 经
Ⅺ. 副 神 经
Ⅻ. 舌 下 神 经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感觉的分类: 普通感觉 浅感觉--皮肤、粘膜感受到的外部感觉。
如痛觉、触觉和温度觉。
深感觉--来自肌肉、肌腱、关节、骨膜的本体觉。
如关节位置觉、音叉觉和运动觉。
复合觉--来自皮层的感觉。
如图形觉、两点辨别觉等。
特殊感觉--如嗅、视、味和听觉。
神经系统 应用解剖
脑的大致结构
颅神经
12对
I嗅神经 Ⅱ视神经
Ⅲ动眼神经 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 Ⅵ外展神经
Ⅶ面神经
Ⅷ位听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Ⅹ迷走神经
Ⅺ副神经 Ⅻ舌下神经
端脑(2) 间脑(2) 桥脑(4)
延髓(4)
I. 嗅 神 经
周围病变: 嗅觉丧失
中枢病变: 幻嗅发作
II. 视 神 经
视力 视野 视乳头
中
中枢性 周围性
枢 性 面
病变 面神经 面神经核、面 部位 核以上 神经
瘫
皱眉 能
不能
和 周
额纹 对称 患侧消失围ຫໍສະໝຸດ 闭眼 有力 无力性 面
露齿
口角歪 口角歪向健 向患侧 侧
瘫 的
鼓腮 不能 不能
鉴
吹口哨 不能 不能
别
味觉 正常 减弱/消失
中枢性面瘫
周围性性面瘫
Ⅷ. 位 听 神 经
Ⅸ. 舌 咽 神 经
思考题
哪些颅神经核仅由对侧大脑支配?
• 部分面神经核;舌下神经核
脑出血患者伸舌左偏,提示哪侧大脑出血?
• 右侧
高位截瘫患者双侧下肢的病理征应是:
• 阳性
脊髓内占位性病变的感觉障碍发展特点是什么?
• 一般从上往下发展
2 舞蹈症(chorea)是肢体 和头面部迅速、不规则、 无节律、粗大的不能随 意控制的动作。常见于 小舞蹈病和老年性舞蹈 病。
3 抽动秽语综合征 :见于 儿童,以多部位突发性 快速无目的的重复性肌 肉抽动为特点,常累及 面部肌肉,发音肌抽槒 可伴有不自主发声,可 有秽语。
小脑等病变的临床表现
共济失调(ataxia) : 是因小脑、本体感觉及前 庭功能障碍所致的运动笨 拙和不协调,可累及四肢、 躯体及咽喉部肌肉,引起 姿势、步态和语言障碍。
(2)病变的空间分布为局灶性、多灶性、播散性 还是系统性。
(3)尽量用一个局灶性病灶来解释,如实在不能 解释的,再考虑多灶性或播散性的可能。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性诊断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性质: 感染、外伤、血管性、肿瘤、遗传性、营 养和代谢性疾病、中毒、脱髓鞘性疾病、 变性病、产伤与发育异常、系统性疾病伴 发的神经损害。
闭目难立征阳性 粗大水平性眼震
感觉性共济失调又称深感觉性共济失调。表现站 立不稳,迈步不知远近,落脚不知深浅。睁眼共 济失调不明显,闭眼明显,闭目难立征阳性。
前庭性共济失调的特点是:眩晕、呕吐、眼球震 颤明显。
定位诊断的原则
(1)首先明确神经系统病损的水平,即中枢性还 是周围性;是否是其它系统疾病的并发症
不 同 类 型 的 感 觉 障 碍
感觉障碍的分类
1 刺激性症状: 感觉过敏(hypersthesia) 感觉倒错(dysesthesia) 感觉过度(hyperpathia) 感觉异常(paresthesia) 疼痛(pain):
2 抑制性症状: 感觉减退或缺失
分离性感觉障碍
疼痛的部位和特点: 局部性疼痛 放射性疼痛 扩散性疼痛 牵扯性疼痛
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
瘫痪(paralysis)的定义: 指随意运动功能减退或丧失。 肌 力的分级:0~5级。
内囊损害:三偏—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主侧半球损害—失语
上运动神经元:指中央前回 运动区大锥体细胞及其下行 纤维形成的锥体束(包括皮 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瘫 痪又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其临床特点是:瘫痪肢体肌 张力增高,肌力减退,腱反 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没 有明显的肌肉萎缩和肌束震 颤。
各种不同类型共济失调的特点
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特点: 1.姿势和步态的改变; 2.随意运动的协调性障碍; 3.语言障碍; 4.共济失调性眼球震颤; 5.肌张力减低
大脑性共济失调的特点同小 脑性共济失调,但症状不如 小脑性共济失调,较少伴发 眼球震颤。
小脑性步基增宽 小脑性动作笨拙
小脑意向性震颤 小脑性构音障碍
肌肉萎缩
肌束颤动
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定位诊断
周前脊围根髓神前:经角呈细节:胞段瘫性:痪分瘫痪布呈与的 周下节围运段神动性经神分支 经 布配 元 ,一 瘫 常致 痪 有, 。 肌并 束 伴震相颤应或部肌位 纤感 维觉 震障 颤碍 无和 感 植觉物障神碍经。功能障碍。
神经丛:常引起一个肢 体的多数神经瘫痪、感 觉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不自主运动
患者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出现的不能 自行控制的骨骼肌不正常的运动,特 点是清醒时出现,睡眠时消失,紧张 和情绪激动时增强。
锥体外系
前庭小脑系统
锥体外系病变的临床表现
1.震颤(tremor) 是指身体的一部分或全部表现的不 随意的节律或无节律性的颤动。常 见的有静止性震颤、运动性震颤和 姿势性震颤。
下运动神经元:指脊髓前角 细胞和脑干脑神经运动和及 其发出的神经纤维,接受锥 体束、锥体外系和小脑系统 各种神经冲动的最后通路.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瘫 痪又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其临床特点是:瘫痪肌肉肌 张力降低或消失,腱反射减 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 有明显的肌肉萎缩有/无肌束 震颤。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腱
反
射
霍夫曼征
巴宾斯基征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的定位诊断
皮脊层髓:横贯性脊髓损害---病 破变坏平性面病以灶下两--对侧侧肢肢体体呈单上瘫运和动 对神侧经元中瘫枢;性完面全瘫性;感觉障碍和 刺括内激约囊性肌:病功对灶能侧障--偏对碍瘫侧。、躯对体侧相偏应身部感 位觉临平病上产脑障床变运出面生干碍上在动现的双:和常颈神抽脑上一对称膨经搐神肢侧侧大元。经下“脑偏 以 瘫三的 运干盲 上 ;偏运 动病。 , 颈动 神症变产 膨核 经”因生 大及 元。损四 病尚 瘫害肢 变未 ,该 交和叉双的下皮肢质上脊运髓 动束 神而 经产 元生 瘫同 ;侧 胸 脑髓神病经变的出下现运双动 下神 肢经 上元 运瘫 动和 神对 经 侧元肢瘫体;的腰上膨运大动病神变经出元现瘫双。下肢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感觉传导通路
白质前联合 浅感觉
深感觉
感觉纤维末梢感受器接受刺激 后根神经节--(I级神经元)
脊髓后角细胞及延髓薄束核、 楔束核--- (Ⅱ级神经元)
丘脑外侧核- (Ⅲ级神经元)
内囊后肢辐射 大脑皮层中央后回。
感觉传导纤维在脊髓的分布
感觉的节段性支配
每一个脊髓后根 支配一定的皮肤 区域,该区域称 为皮节 (共31节:颈8、 胸12、腰5、骶5、 尾1)。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教学目标
熟悉神经解剖 掌握:
• 神经疾病的诊断原则 • 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 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的鉴别
课程内容
脑神经 运动系统 感觉系统 反射 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害的临床表现与定位(大脑
半球、内囊、基底神经节、间脑、小脑、脊髓)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放射
视神经 视皮层
III. 动 眼 神 经
眼球运动,对光反射,复视
动眼神经完全麻痹: 上睑下垂 眼球外展位 上、下、内运动不能 瞳孔散大
IV. 滑 车 神 经
• 复视 • 眼球外下运动不能 • 代偿头位
VI. 外 展 神 经
V. 三 叉 神 经
VII. 面 神 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