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课件
脑卒中ppt课件
中医治疗
(2)中脏腑 ①痰热内闭证 症状:起病急骤,神识昏蒙,鼻鼾痰鸣,
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拘急,项强身热,气 粗口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 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舌苔褐黄干 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31
中医治疗
方药:羚羊角汤加减配合灌服或鼻饲安宫 牛黄丸。羚羊角粉冲服0.6g,生石决明先 煎30g,夏枯草9g,丹皮9g,天竺黄6g, 石菖蒲9g,郁金9g,远志9g等。
32
33
6
哪些人容易患有脑卒中?
7
目录
脑卒中基础知识 高血压疾病知识简介 如何预防脑卒中
8
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怎样呢?
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据统计,70%-80%脑卒中病人都有高血压
9
什么是血压?
•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 清晨血压一般是指早晨6点—10点的血压
卒中二级预防:预防二进宫
生活方式要改善
‒ 控制体重 ‒ 注意饮食控制 ‒ 坚持长期运动 ‒ 戒烟戒酒 ‒ 保持健康心态 ‒ 坚持定期随访
血压达标是关键 血脂达标很重要 抗栓管理要牢记 血糖管理不可少
25
预防卒中再发的药物治疗
降压药长期、规律服用
‒ 不规律服药容易造成血压波动,易导致卒中、心梗的发生 ‒ 最好选用真正分子长效的降压药,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特别是最
高血压的治疗控制血压患者人群降压目标值mmhg普通高血压及卒中患者14090糖尿病和肾病患者13080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509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丌仅仅是为了降低血压更重要的是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水平稳定在正常范围防止高血压造成身体重要器官如心脑肾血管等造成丌可逆的损害清晨血压的管理是卒中患者血压管理的一个重要杠杆点控制清晨血压清晨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意味着24小时血压得到严格控制如此带来的保护作用远远高于基于诊室血压评估结果清晨血压达标意味着24小时血压达标19高血压的治疗降压药物以下五类降压药是根据作用机制丌同来分类如何选择降压药
卒中病人血压管理幻灯片课件
• Oliveira-Filho J, Silva SC, Trabuco CC, Pedreira BB, Sousa EU,Bacellar A. Detrimental effect of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in the first 24 hours of acute stroke onset. Neurology. 2003;61:1047– 1051.
3
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
• 急性期血压增高原因:可能继发于脑血管 事件引起血管张力增高、膀胱充盈、恶心 、疼痛、先前存在的高血压、对低氧血症 的生理性反应或对颅内压升高的反应。
4
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
• 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可能包括下面的原因: 既往高血压病史,神经内分泌激活, Cushing’s 应急反应,尿便潴留,疼痛,紧 张,焦虑,颅内压升高,医源性因素。 • 能引起血压降低的因素包括:冠心病,心 衰,房颤等引起的心源性脑梗死或合并应 激性溃疡出血等。
1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血压的利弊
Vemmos 等人发现:
– 在大多数缺血性卒中的亚组中,血压升高与既 往高血压病史或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性有关。 – 死亡率与病人的血压成U形关系; – 血压升高与血压水平降低都与早期或晚期卒中 死亡率增高有关。
• Robinson T, Waddington A, Ward-Close S, Taub N, Potter J. The predictive role of 24-hour compared to causal blood pressure levels on outcome following acute stroke. Cerebrovasc Dis. 1997;7:264 –272.
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控制
脑出血的血压处理
1.收缩压≥200或舒张压≥110mmHg以上者,脱水治疗及慎重
平稳降血压,使血压略高于发病前水平或在180/105mmHg 左右为宜。 2.收缩压170~200mmHg或舒张压100~110mmHg,仅脱水 降低颅内压,并严观血压。如血压继续升,按前者处理。 3.收缩压<165mmHg或舒张压<95mmHg,仅降低颅内压, 不降血压治疗。 4. 进入恢复期后,积极治疗高血压病,使血压降至正常范 围。
TIA的血压处理
1.血压一般不会过高,多不需降血压。
2. TIA完全控制后,应积极治疗原有的高血压病。 3. 使血压缓慢降至正常水平或可耐受的最低水平。
脑梗死的血压处理
1.首选静脉用药,最好用输液泵。避免血压降过低。 2. 早期脑梗死:收缩压在 180 ~ 220mmHg 或舒张压在 110 ~
120mmHg之间,暂不用药,严密观察;如>220/120mmHg, 则应缓降血压。 3. 出 血 性 脑 梗 死 : 维 持 在 收 缩 压 ≤ 180mmHg 或 舒 张 压 ≤105mmHg。 4. 溶 栓 治 疗 前 后 : 当 收 缩 压 >180mmHg 或 舒 张 压 >105mmHg时,应降压治疗防出血。输液泵静注硝普钠可 迅速平稳地降血压至所需水平,也可用利息定(压宁定)、 卡维地洛等。 5.脑梗死恢复期:按高血压病常规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压处理
1.血压高时,应及时降至正常水平。
2. 常规静脉点滴尼莫地平,既降血压又防脑动脉射性血压升高的效 果。
血压调控的处理原则
1.积极平稳控制过高的血压。
2.防止降血压过低、过快。 3.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尤其在降血压治疗过程中。
急性脑卒中血压的管理
急性脑卒中血压管理----卒中治疗中永恒的主旋律高血压作为脑血管病最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高都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正相关,并呈线性关系。
研究表明收缩压大于160mmhg和舒张压大于95mmhg,卒中相对风险约为血压正常者的4倍!为了不让悲剧的发生,我们必须在一二级预防重把控制血压作为重中之重,有效控制高血压可使卒中发生率减少一半,这是大家都明白的共识。
[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后第一周,血压可以自动下降,使得临床医师更倾向于保守。
然而,在脑血管病的急性期(1周内),在缺血的脑组织,脑的自动调节功能受损,使得脑血流的与外周血压的改变成比例。
这可能与在缺血区,脑血管已经最大限度的扩张,在血压降低时血管已经不能再进一步扩张有关。
过于积极的控制血压可以梗塞灶的扩大,并导致病情加重。
另一方面,血压过高可以增加缺血区的出血转化机会,尤其是在使用可以增加出血倾向的抗凝、抗血小板和纤溶等药物时。
另外,脑血流的过度灌注可以加重脑水肿,尽管这一推测未被多数证实。
一、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降压药物的使用原则急性脑血管病的血压增高的治疗指南基于以下原则:1)使用短效药物,容易控制,避免引起血压的过度降低和突然降低,首选的药物是静注拉贝洛尔、依托普利,更为积极且容易控制的方法是静滴硝酸甘油、硝普钠和艾司洛尔。
在急诊室最常用的是舌下含服硝苯地平,但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应视为二线药物,因为与静脉用药相比,起效慢、难以控制,引起的血压下降较为急速;2)低剂量开始;3)避免降低脑血流量的药物(如:普萘洛尔,倍他乐克);4)除了心衰之处,避免使用利尿药物;5)应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观察有无肌力和意识状态的改变。
如何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的加重,则血压的处理应更加保守。
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压处理指南由于缺血脑组织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在缺血局部脑血流的维持几乎完全依赖于动脉血压。
大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具有高血压病史,基础动脉压高,脑血流的自动调节范围更高、更窄。
脑卒中患者血压管理ppt课件
血压过度升高(>220/120mmHg)者,有严重心脏 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或高血压脑病者,建议谨 慎降压,反复测量血压(四类证据,优良临床实 验)建议避免急速降压(二类证据,C级推荐)
建议在溶栓前将185/110mmHg或更高的血压降低 (四类证据,优良临床实验)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卒中高血压
➢ 平稳控制过高的血压,防止降压 过快、过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
➢ 缓慢降压
➢ 个体化降压治疗
➢ 维持降压效果的平稳性,一般主 张采用长效降血压药物
➢ 在降血压过程中应注意靶器官的 保护,尤其是脑、心、肾
➢ 一般处理原则:如果需要降血压 治疗,建议首选静脉用药,最好 应用微量输液泵。
卒中血压调控--TIA
此类患者的血压一般不会过高, 因此,多不需进行降血压治疗。 在TIA 完全控制后,应积极治疗 原有的高血压病,最好使血压缓慢 降至正常水平 如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时即不能耐 受,则应降至可耐受的最低水平。
2.重复测量SBP>220 或DBP>120mmHg收缩压>220,舒张压为 120-140 时:卡托普利6.25-12.5mg,口服;拉贝洛尔5-20mg,静脉 注射;乌拉地尔10-50mg,静脉注射,然后,4-8mg/h,静脉注射; 克乐定0.15-0.3mg,静脉注射;双肼酚嗪5mg,静脉注射加美托洛 尔10mg。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高
血压教育计划(第6 次报告)
脑血管病伴随高血压时要给予降压治疗
对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高血压,最好不给予治 疗。
除非血压特别高,应等到病情稳定后再处理。
即使给予降压治疗,也要缓慢进行,避免造成直 立性低曲压。
脑卒中急性期的血压管理
组织并 不 存 在 缺 血 区域 , 是 , 类 出血 周 围 区域 但 人
MR 表观弥散 系数 ( g 成像 研究表 明, I A C) 在颅 内压升 高 的情况下 , 大量 IH血肿边缘 区域存 在继 发缺血 的 C 风险 。过度降压可能会 降低脑灌 注压 , 在颅 内压 尤其 升高 时 增 加 脑损 伤。研 究 动 物 模 型 的血 压 变 化 与
果为其 提供确 切 的依 据 , 目前更 强 调 需基 于 患 者 的
慢性 高血压病史 、 内压 、 颅 年龄 、 中病 因、 卒 距卒 中发
病 的 时间等 因素进 行个 体化管 理的观 点 。
1 出血 性卒 中急性期 的血压 管理 原发性脑 出血 (C 的致 残率 和致 死率 居 各类 IH) 卒 中的首 位 , 急性 期 对血 压 的监 测 和管理 是 影 响 其 IH预后 及结局的关键问题 , C 但是应将 血压控 制在何
降的变化规律, 这一动态的变化过程是一种 自动调
节 的保 护性病 理生 理 过程 , 升高 的 血压 无 须特 殊 治
疗, 随病情平 稳 血压 会 自动 下 降 , 因此 根 据 2 0 0 7年 美 国心脏学 会 ( HA) 年人 自发 性脑 内 出血 治 疗 A 成 指南 的推荐 , 于 I H急 性 期 S P> 0 m H 对 C B 2 0 m g或 平均动 脉压 ( A ) M P=S P 3+2 B / )>10 M P(A B/ D P3 5
种 阈值范同 , 目前仍缺乏 前瞻性 研究为其提供依据 。
I H急性期 由于血肿 的 占位 效应 和血肿 周 围水 C 肿 , 内压 升高 , 颅 通过 C si uhn g反应 反射 性地 引起 血 压 升 高 , 保 证 正 常 脑 灌 注 , IH 急 性 期 , 以 在 C 有
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PPT课件
LIFE: 氯沙坦显著降低脑卒中发生危险
8 7
脑卒中 (致死和非致死性) 25 %
(P = 0.001)
出现第一次事件的 患者人数百分比 (%)
6 5 4 3 2 1 0
校正后的危险减少: 24.9%, p=0.0010 未校正的危险减少: 25.8%, p=0.0006
高危人数 氯沙坦 阿替洛尔
脑卒中与高血压
卒中:日趋严重的流行病
从全世界而言,卒中每年夺去 570 万人 的生命。它已经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 病之后的第二大致死原因,也是首要的 严重致残原因。并且其危害不分年龄、 男女、肤色和国度。 五分之四的卒中病人发生在那些难以抵 御卒中危害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世界卒中日宣言,2006年10月26日,开普敦
急性脑血管疾病急性脑血管疾病11脑血管病的类型脑血管病的类型脑血管病脑血管病超过24小时24小时内恢复出血性缺血性脑梗塞tia脑表面破入脑实质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12脑血管病病因脑血管病病因血管壁病变血管壁病变心脏疾病心脏疾病侧枝循环侧枝循环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年龄种族种族性别性别家族史家族史15可能的危险因素可能的危险因素肥胖肥胖体力活动少体力活动少过度饮酒过度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高凝状态激素替代治疗激素替代治疗口服替代治疗口服替代治疗16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压bpbp正常人群的正常人群的55倍以上倍以上吸烟吸烟糖尿病糖尿病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镰状细胞病镰状细胞病血脂异常血脂异常心房纤颤心房纤颤17脑卒中患者病发高血压很普遍
卒中急性期的预后极差
死亡率高达19%
20
卒中复发率明显增高
19% 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卒中急性期的预后极差
死亡率高达19%
20
卒中复发率明显增高
19% 12%
20
死 亡 率 10 ( )
0
卒 中 复 发 倍10 数
15倍
9倍
%
7天
1月
0
与普通 人群相比
卒中时间
与同龄同性 别人群相比
Br J Cardiol. 2002; FEB 9(2):103-105.
卒中显著缩短期望寿命 !
弗莱明翰心脏研究调查表明:卒中平均降低人寿命 12年!
60岁时的平均剩余生存期 (男性) *
20
1
-7.4 年
14 12
年
10 8 6
4
2 0
健康
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
有过急性心 梗死的病人
有过脑卒 中的病人
* 数据来自弗莱明翰心脏研究
1. Peeters et al. Eur Heart J ,2002;23:458–66.
肥胖 体力活动少 过度饮酒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凝状态 激素替代治疗 口服替代治疗
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 ( BP正常人群的5倍以上) 吸烟 糖尿病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镰状细胞病 血脂异常 心房纤颤
高血压与脑卒中
脑卒中病程中出现的高血压
脑卒中患者病发高血压很普遍。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压管理原则
对于高血压的非卒中患者,高血压是主要矛盾, 因此血压应尽量控制在140/90以下; 而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保证全脑有足够的血液 灌注成为主要矛盾,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控 制血压而不应盲目降压 对于血压的调控应该根据年龄、脑血管的危险因 素、脑血管病的类型、脑水肿的情况、病前的血 压水平、是否颅内外血管的狭窄及其程度等来全 面考虑,缓慢地使血压维持在安全的范围内 急性卒中合并心衰/夹层动脉瘤例外
在中国,卒中是极其严重的问 题 缺血性卒中
发病率: 120~180/10万人口
每年新发病例: >200万
死亡率:
80~130/10万人口 每年死亡病例: >150万
患病率: 400~700/10万人口
全国脑卒中存活者: 600~700万 无症状脑卒中是有症状的5倍
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病主要 死因
摘自《中国慢性病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5月
在各个年龄段,均存在卒中发生的风险
按年龄和性别的卒中发病率NHANES:1999-2002
14 12
人口百分比
12.0
11.5
10 8 6 4 2 0 20-34 35-44 45-54
年龄 Men 男 Women 女 0.4 0.3 1.1 0.8 1.2 2.1 3.1 3.0 6.6 6.3
脑卒中与高血压
卒中:日趋严重的流行病
从全世界而言,卒中每年夺去 570 万人 的生命。它已经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 病之后的第二大致死原因,也是首要的 严重致残原因。并且其危害不分年龄、 男女、肤色和国度。 五分之四的卒中病人发生在那些难以抵 御卒中危害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世界卒中日宣言,2006年10月26日,开普敦
卒中的预防
高危人群
一级预防
发病
二级预防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首选口服药 延续或重新给抗高血压 开始的24小时降压幅度控制在15% 如果静脉给药,最好选用短效药
不同年龄组血压管理目标不同
<55岁卒中者发病时血压容易升高,若 >180/110,应予降压治疗. 55-64:若早期血压>200/110,可缓慢降压,1周后病 情平稳后维持在160/89以下 65-81:特别慎重低灌注.分水岭梗死,血管狭窄高 发.血压>210/110,可非常慎重地缓慢降压. 老年人血压<160/90的急性卒中,尽量不降压治 疗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既往) 脑卒中的后果
急性期高血压(应激性)可自愈 继发于疼痛,呕吐,应激,焦虑 继发于颅高压
卒中急性期高血压(1):原因
卒中的应急。 膀胱充盈。 疼痛。 既往高血压。 低氧的生理反应。 高颅压。
高血压(2):积极降压情况
高血压脑病。 主动脉夹层。 急性肾衰。 急性肺水肿。 急性心梗。
印度
俄罗斯
150
165 77 51
76.1
中国3个城市的卒中发病率
3个国家每年卒中死亡人数
Stroke. 2006;37:63-6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tlas of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http://www.who.int/cardiovascular_diseases/resources/atlas/en/
-12年
16
-6.2年
18
我国是全球卒中的第一 大国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 ,卒中死亡人数165万人
年龄校正的发病率(/10万人年) 每年因卒中死亡的人数(万)
北京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35
上海
长沙
中国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55-64
65-74
75+
来源: Stroke 1991;22:312-318.
脑血管病造成的死亡日益攀升
以时间计算
每12秒有一个中国人发 生卒中 每21秒有一个中国人死 于卒中
概 念
Βιβλιοθήκη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由 于脑部或供应脑部的血管异常导致的脑部病 变 脑卒中(stroke):急性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矛盾
降压的好处 减轻脑水肿。 减少出血转换。
预防进一步血管 损害。 预防卒中复发。
降压的坏处
减少缺血灌注, 扩大梗死面积。
急性脑梗死溶栓血压要求
既往有高血压的患者维持血压在160-180/100-105
既往无高血压患者,BP维持在160-180/90-100 血压高于185/105,考虑慎重降压
脑血管病的类型
脑血管病
缺血性
出血性
24小时内恢复
超过24小时
破入脑实质
脑表面
TIA
脑梗塞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病病因
主要病因
协同病因
血液动力学
血管壁病变
心脏疾病 侧枝循环
血液流变学
其它
病 因
危 险 因 素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年龄 种族 性别 家族史
可能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