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芒谈黑格尔

合集下载

邓晓芒:让哲学说汉语——从康德三大批判的翻译说起

邓晓芒:让哲学说汉语——从康德三大批判的翻译说起

邓晓芒:让哲学说汉语——从康德三大批判的翻译说起由我和我的老师杨祖陶先生合作翻译(我译,杨老师校)的康德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共100万字)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看到我们历时七年的这项“跨世纪”工程今天终于竣工,心中涌起无限感慨。

特别是,当我读着那一行行用方块字整齐排列的句子并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意识流”、所结成的思想织体时,竟感到仿佛是康德本人在用汉语向我们宣讲他那艰深晦涩的哲学。

这时我脑子里想到的,是黑格尔的一段箴言:“一个民族除非用自己的语言来习知那最优秀的东西,那么这东西就不会真正成为它的财富,它还将是野蛮的”,为此他提出要“教给哲学说德语”,认为“如果哲学一旦学会了说德语,那么那些平庸的思想就永远也难于在语言上貌似深奥了”。

(注:《黑格尔通信百封》,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02页。

)如果把这句话中的“德语”换成“汉语”,这仍然是一条至理名言。

的确,我们的意图就是要让哲学(这里就是康德哲学)“说汉语”。

但黑格尔这段话可能会有两点使人困惑之处。

其一是,一个民族为什么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来习知哲学?能否例如说通过普及外来语教育(在当时即普及拉丁文和希腊文,或者按今天中国的情况,普及英语教育或其他外语教育)而达到同样的目的?其二是,既然说到一个民族要用自己的语言来“习知”哲学,后面的结论就应当是“教给德语说哲学”,而不是“教给哲学说德语”,黑格尔这里是不是有笔误?先说第一个问题。

哲学显然是属于“最优秀的东西”之列。

在西方,哲学首先是希腊人创造的,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创造了哲学。

然后是罗马人及中世纪西欧的基督教哲学家,他们使用的是拉丁语。

近代以来,古典拉丁语随着欧洲各大民族国家的形成并创立了自己各自的语言体系,已经成为死去的语言。

在黑格尔的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仅仅局限于一小群经院神学家用拉丁语这种脱离广大群众的语言自说自话,这个民族整体上就会被看作仍然属于“野蛮民族”(这一点深受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思潮和启蒙运动的影响)。

体验绝对精神--读邓晓芒教授《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体验绝对精神--读邓晓芒教授《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体验绝对精神读邓晓芒教授《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代福平"■[内容提要]邓晓芒教授的《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给读者带来深刻、真切、丰富的阅读体验,包括三方面:一是哲学领悟,通过听黑格尔哲学讲汉语,体验到绝对精神的默示;二是自我觉醒,窥见激动人心的“我的时代”,体验到精神成长的魅力;三是治学激励,体验到做学问的真i帝是荣耀精神,对抗罪。

这三方面的体验将激发读者对精神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对生命创造的无限激情。

[关键词]《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绝对精神精神默示体验看啊,绝对精神的鸽子正向我们飞来!这是我阅读邓晓芒教授的《黑格 尔〈精神现象学〉句读》时,内心因惊喜而产生的欢呼。

邓晓芒教授从2010年春季开始逐句讲解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讲了 9个 学期,加上整理讲课录音,累计历时7年,形成10卷本共540余万字的《黑 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由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到2017年9月全部出 齐。

这套巨著带给我的激动,如同他在《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第一章开篇所说的那样:“黑格尔的辩证法,当它第一次出现于欧洲近代思想 **代福平,1973年生,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设计学、中西设 计哲学比较、美学。

036 |德国哲学(2018年下半年卷)舞台之际,无论对于德意志民族,还是对于自认为达到了人类文明顶峰的整个 西方思想界,都是一个奇迹,一次地震,一种从天而降的异象。

”①是的,在 我看来,《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的出现,同样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一 次地震,一种从天而降的异象。

从贺麟、王软兴先生1961年出版《精神现象 学》中译本到今天,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酵,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终于酿 出了精神的美酒。

作为一个哲学爱好者,曾经眼睁睁地看着贺麟、王玖兴先生译的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上下册在我书架上静静地存了 20多年。

我对它的感觉是既渴 望又害怕,明明知道是好书,却迟迟不能进人阅读,偶一翻开,旋即合上。

邓晓芒谈黑格尔

邓晓芒谈黑格尔

导论黑格尔哲学的总特点一、能动的辩证法:对自由意志的强调二、理性主义和逻辑主义:把非理性的神秘之物逻辑化,使之可以理解和言传达三、逻辑、认识论和本体论三统一黑格尔的逻辑是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客观世界有其内在支配规律,引申出历史主义:历史本身有逻辑层次,历史按照逻辑阶段发展(海德格尔不认为历史有逻辑)黑格尔,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许多哲学家把哲学的核心放在了研究宇宙万物统一的,最普遍最一般的本质或者共性上,认为它是万物存在的根本根据。

所以,这门科学是研究所有科学的基础所在。

这就是形而上学。

然而在以黑格尔作为起点的现代哲学开始之后,西方开始普遍质疑形而上学,开始重新开辟道路。

黑格尔形而上学的结构:逻辑学:自然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精神哲学:主观精神:人类学、精神现象学、心理学客观精神:法哲学、历史哲学绝对精神: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第一讲:逻辑学(一)1.导言:黑格尔的方法论在《逻辑学》里最纯粹的体现了出来2存在论:存在是什么?“所有存在之物因为什么才被认为是‘存在’的?”为什么要提出来?亚里士多德以降西哲的传统,古希腊人认为存在即“是”(动词、名次、系词),任何一句话都是“是命题”,故语言的领域就是“是”的领域,就是存在的领域。

第一个范畴:黑格尔认为:“是”是哲学的开端黑格尔把“是”能动化了,是就是“去存在”,以往的存在论讨论“存在者”,黑格尔讨论“在起来”的行动。

第二个范畴:“无”,在你“去是”的时候你还什么都不是,就是“无”第三个范畴:“变”——有与无的转化“质”——在变的过程中确定其前后关系,与其他东西相区别联系,物与物互相规定。

“量”任何物都是一个无限可被规定者,其他的东西就被视为“多”。

“度”质变和量变的界限,自然和社会的规律。

从度与无度中找到事物的规律,从“存在论”进入到“本质论”。

第二讲:逻辑学(二)3本质论:存在论里的概念表面上没有关系,但背后理性在起作用,使之有辩证关系。

黑格尔主奴认识

黑格尔主奴认识

【摘要】“主奴关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政治关系,黑格尔先生在“精神现象学”中,通过对“主奴”之间独立性与依赖性辩证关系的论述,主要是为了揭示主体自我意识是如何挣脱外在限制去获得无限内在自由进入理性状态的,本文结合所学略谈己见。

【关键词】“主奴关系”;自我意识引言黑格尔认为主体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本质,是潜藏在意识背后的东西,而且在起作用。

用他的话说就是:“自我意识是意识自身确定性的真理。

”意思就是说意识自身未定时看不出来,一旦确定就会被发现。

意识在经由感性确定性、知觉、力和知性(超感官世界)等不同发展阶段后,逐渐成长为自我意识的。

“主奴关系”原本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奴役与被奴役、统治与被统治、控制与被控制的政治关系,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借用它来谈主体的自我意识,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是不是想通过对“主奴关系”的论述来揭示主观精神获得解放经历了一个由不自由到陷入“苦恼意识”的囹圄、再到通过“劳动”挣脱外在限制去获得无限内在自由进入理性状态的漫长过程?笔者就此略谈拙识。

一、主体的意识是如何过渡到自我意识的人的思维意识从意识发展到自我意识也是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不是直线式上升也不是圆周式运动,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由最初的感性确定性逐渐向知觉过渡,然后由知觉过渡到力和知性(超感官世界),最后由知性通过对对象意识而返回自身形成了自我意识。

具体说来就是,作为意识的主体首先必须确定自我和对象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对象不是自我,自我不是对象,本质上自我和本质没有差别,这是意识产生的前提,没有意识到这点主体是没有意识的,更谈不上自我意识。

确定一个对象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深刻地理解它,只有理解到了的东西我们才可深刻地感觉到它。

尽管世界上没有不可被认识的事物只存在尚未被人认识的事物,但是由于感性具体就像过眼云烟变幻莫测、飘忽不定,我们很难把握它们。

当我们指着一个事物说这是什么的时候其实它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变的只有“这”这个抽象的语词,而具体的事物我们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

邓晓芒:黑格尔辩证法的意义、含义

邓晓芒:黑格尔辩证法的意义、含义

邓晓芒:黑格尔辩证法的意义、含义我非常高兴可以到西南政法大学这个全国著名的学府来接受贵校崇高的荣誉,并且很高兴可以跟这么多的学生济济一堂地在一起讨论学术问题。

文/邓晓芒编/@死亡哲学「/zszwyds」【搜索关注我-->微信公号:zhexue-ht】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今后我打算每年都到贵校来和大家交流一下思想的心得,和大家共同把我国的学术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大家都是国内法学界将来的希望,我们国家的法治建设将来走向现代化和世界就要靠你们在法治界奠定扎实的基础,这个是大有希望!我也觉得能够给大家讲课是几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因此,每年能够有机会可以把我的心得和大家交流交流,对我本人来说在学术上是一种促进,在精神上更是一种鼓励。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的是我的一个想法——黑格尔辩证法辨正,也就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意义、含义。

之所以称为“辨正”,是因为以往对黑格尔辩证法的一些理解有偏离。

随着理论界的不断深入研究,以往认识的表面性暴露出来了。

经过近一百年接触黑格尔的思想,开始的理解显示出表面性。

因为两种文化的接触一开始只能是表面的,这种表面的接触也是有益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

所以在今天尤其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源地——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的思想发展以及他们所包含的真正内涵从新作一番考证。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特别是黑格尔直接影响了马克思。

马克思早年是青年黑格尔派嘛。

探析黑格尔辩证法有助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

若想不是片面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非追溯到黑格尔辩证法不可。

它究竟是如何构成的?它的内涵、内部结构是怎样的?黑格尔辩证法有通俗的解释,所谓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三大规律。

这是恩格斯最早概括的。

这是对的,但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

三大规律是黑格尔辩证法的表现,这是由辩证法内部结构所构成。

我通过从康德到黑格尔的研究,认为黑格尔辩证法有两大要素:一是否定的辩证法;二是反思的思想。

关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几个问题_邓晓芒

关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几个问题_邓晓芒

神 , 你 无非 就 是从 你 自 己 、 你 的 意识 、 自 我 意识和理 性 的历 程 出 发 , 你 把 它发 挥 出 来 , 就 说这是世 界 的 结
构 , 你想 让所有 的 人都 相信 , 你凭 什 么 让人 家相 信? 所 以 马 克思 在《 1 8 4 4 年 经济学哲 学 手 稿》 里 面谈到 ,
的 肉 身 , 那 么世俗 的 生活 就得到 了 拯救 。
这 是 基督 教的 一 种观 点 。
在 黑格 尔这 里 背后 实 际上 有这种 观
,
点在 起作用 。 什 么 是 道 ? 什 么 是上 帝 ? 就 是逻 辑 , 只 有从逻辑 的 角 度 出 发 才能 对世 俗 的 生 活加 以 拯救 ,
,
不 是 一种 逻 辑 化 的 理 解 , 而 是 一种 经 验 化 的 理解 , 经 验式 的 理解 。 当 然背 后 是 有 逻 辑 的 。 那么 进 人 到
《哲 学 百 科 全 书 》 的 时候就完 全 变 成 了 一种 逻 辑化 的 理解 , 于 是 它就 只 能 作 为逻 辑 体系 中 的 某 个 环 节 。
它本身 是 经 验性 的 嘛 只 有在 逻 辑 环节 这样一 个 背景 之 下 才 能够 得 到 保 留 因 此它 不 能再放 在 第一部 。
,
,
我 在 《思 辨 的 张 力 》里 面提 出 来 , 这个 经 验 性 的 《 精 神 现象学 》 在这 个 逻 辑 体 系 里 面 得 到 了 种 一 拯 “ 救 ” 。
18 0 6
年 底拿 破 仑 侵入 耶 拿 ,
当 时黑格 尔 在耶拿 ,
刚 刚 把 自 己 的
稿子 寄 出 去 。 他 站在 自 己 的 窗前看 到拿破仑骑 着 白 马 进城 心 里 面涌 起一 股感慨 这 是 “ 世界 精 神 ” 坐在

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

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

浅谈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摘要】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均按照西方传统本体论哲学形态结构美学体系,但实践美学把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直接当作美学命题,没有找到美学特有的问题域,后实践美学以当代西方的个体哲学为美学的哲学基础,极为便利地阐释了审美活动的现代内涵,但后实践美学历史主义意识的缺乏使其理论不具普适性,其审美至上主义更有偏执性和虚幻性。

实践美学的历史唯物论和后实践美学的个体主义是其留给新世纪中国美学的有益资源。

【关键词】后实践美学;实践活动;中国美学关于自由,马克思说过这样的话:“自由在这个领域里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合理地调节着他们同自然的这种物质交换,把它放在他们共同的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支配他们;他们以最小力量的支出,在配得上他们的人性而且与它相适合的条件下来进行这一事情。

但是,这仍然是必然王国。

”“事实上,自由王国只是在必需和外在目的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的,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

”“在它的彼岸,开始着人类力量的发展,这种发展以自身为目的,是真正的自由王国,可是它只有在当作自己基础的这个必然王国里才能繁荣起来。

”实践美学的提出和发展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美学取得的一个重要成就,从创立开始,实践美学就不断地遭到批评和诘难,实践美学的发展和完善正是在这种批评和诘难中实现的。

1956年朱光潜发表《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引发了一场美学大讨论,这场讨论形成了以蔡仪为首的“客观派”,以吕荧、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和李泽厚为代表的“客观社会派”。

李泽厚的实践美学思想就是在那时开始萌芽,到80年代,他以“自然的人化”的实践观和历史“积淀”说为核心,形成了他独特的实践美学。

蒋孔阳、刘纲纪和周来祥等人对实践美学思想的发扬光大,成为了实践美学的领头人,而后的张玉能、朱立元等人对实践美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有力地推进了实践美学理论体系的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邓晓芒:《纯粹理性批判》

邓晓芒:《纯粹理性批判》

邓晓芒:《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纯粹理性批判》第一讲《纯粹理性批判》在我国,近些年,继尼采热、海德格尔热之后,又兴起了一股康德热。

2004年是康德诞辰280周年,逝世200周年,全世界都在纪念康德。

刚好我和杨祖陶先生译的康德的三大批判于2004年2月出齐了,人民出版社在北京搞了一个比较大规模的首发式,引起了国内的普遍关注。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把平时积累的一些看法给大家作一个介绍。

康德的三大批判究竟讲了些什么?要讲些什么?他的思路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写三大批判?为什么写出来以后对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起了这么大的作用?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拼命地挖掘,好像三大批判是一个丰富的宝藏,里面有那么多的思想内涵。

康德这么一个身高不到160厘米的小个子老头,他的脑子里为什么能装那么多东西?大家都感到非常惊奇。

对康德哲学读得越多就越觉得里面有东西,这是今天哲学界的共识,叫作“说不尽的康德”。

那么多人研究康德,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文章和著作发表,但仍然觉得远远没有谈完,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

我今天先从康德思想的缘起来谈,他在18世纪那个时代为什么要写《纯粹理性批判》———这是他的第一部成名作。

他在前批判时期的一些论文,给他带来了小小的名声,但在这部著作出版以后,经过人们一个长时间的消化,康德在世界上才名声大振,成为一位真正的哲学大师,用梁启超先生的话说就是成了“近世第一大哲”。

一、《纯粹理性批判》产生的历史背景要理解《纯粹理性批判》,就要了解它产生的那一段历史,至少要了解康德时代的哲学环境。

欧洲启蒙运动以及近代欧洲哲学在那个时候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当时对康德的哲学思想影响最大的是休谟,他说休谟打断了他的独断论的迷梦,也就是说,打断了他的教条主义的迷梦。

什么是独断论呢?独断论,我们也翻译为教条主义,就是指当时德国流行的理性派哲学,我们称之为唯理论。

当时大陆和英国主要有两派在争论:大陆的唯理论派和英国的经验论派。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 “意识是我们所想的,认为的和知道的一切东西,它是思维的主体,而且它不是以客体的形式与我们相对,而是在我们自己里面。

”2. “我们的精神是一个无限扩张和无限进化的力量,它不断地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这一句话表达了黑格尔对精神的本质及其发展历程的理解。

他认为,我们的精神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力量,它会不断地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这种不断扩张和进化的过程一定要有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的支持和激励,只有这样,我们的精神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实现其无限可能性。

3. “自由是精神世界最高的价值,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在黑格尔看来,自由是精神世界最高的价值。

他认为,自由是一个理念,是精神发展历程的最终目标。

通过推动个体自由的发展和实现,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充实的人类社会。

在现代社会,自由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价值信仰,被视为人类自身的本质和尊严所在。

4. “所有真正的哲学都必须是一种关于自身的反思。

”这一句话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一种内在理念。

他认为,哲学不仅是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知识积累,更是一种内在自我反思的过程。

哲学家要通过这种自我反思,来剖析出哲学信仰的本质,从而推动人类精神的进化。

5. “哲学的任务是揭示真正的现实,而这些真正的现实必须是自由和自我意识的力量。

”这一句话表达了黑格尔对哲学的认知和理想化追求。

他认为,哲学家的任务不仅是对外在世界的认知,也意味着对内在自我意识的深度探寻。

哲学家需要寻找真正的现实,而这些现实必须基于自由和自我意识,才能推动精神历程的发展,并为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动力。

6. “历史是精神发展的演进历程,不断回溯和审视历史,是推动现代哲学的重要方法。

”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历史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历史是精神发展的演进历程,是了解和研究人类精神发展历程必不可少的途径。

因此他强调,要不断回溯和审视历史,从中获取精神进化的本质。

7. “艺术是精神的真正表现,它能够直接表达和传达人类精神的内在情感和价值观。

邓晓芒:自我意识的自欺本质演讲文字稿

邓晓芒:自我意识的自欺本质演讲文字稿

邓晓芒:自我意识的自欺本质演讲文字稿.txt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放得下的是曾经,放不下的是记忆。

无论我在哪里,我离你都只有一转身的距离。

邓晓芒:自我意识的自欺本质主讲人:邓晓芒时间:2008年11月8日张大军:感谢各位朋友今天来参加由邓晓芒老师为我们作的讲座!邓老师是当代中国学问最深的知名学者之一,今天他能在百忙之中来作这场演讲,我们感到非常荣幸。

他演讲的题目是“自我意识的自欺本质”,下面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邓老师的精彩演讲!邓晓芒:谢谢!“自我意识的自欺本质”这篇文章是最近德国文化节在首都师大召开时,我所准备的一篇论文,虽然写得比较仓促,但是我思考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年了。

这个大家都知道,关于自我的问题,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结构,它跟人的自由、人的主体性都有很密切的联系。

关于自我意识的结构,我长期思考的结论是这其实是一个自欺的本质、自欺的结构。

听起来好像有点不习惯,特别是我们中国人,一讲到自我、自我意识就觉得那是最真诚的。

你面对大千世界,对各种各样的现象做出这样或那样的判断,而这些判断后面总是会有一个自我隐藏在那里。

于是我们就认为回到自我的时候这就是我们最清醒、最真诚的时候。

但是我长期思考的一个结论是,我发现当你认为自己是最真诚的时候,实际上你的自我还是有一个结构在那里,而这个结构是导向自欺的。

这就似乎违背我们的常识。

为什么要提这样一个命题呢?我想主要是为了促使我们中国人更进一步地深入到自我,深入到自我意识,思考它是怎么形成的、它的意义、它的功能、它的运作方式。

我们不要以为只要回到自我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其实问题才刚刚开始,因为当你进入自我的时候,你仅仅有了一个起点,而前面还有很长的路。

所以我探讨这个问题,就是要把自我的本质分解出来。

首先我们来考察“自我”这个概念。

“自我”这个词当然是现代汉语里面的一个词,在古代汉语里面没有,我们是在翻译的时候用的“自我”这个词,特别是翻译德文概念的时候。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讲黑格尔|武汉大学(国家精品课程)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讲黑格尔|武汉大学(国家精品课程)

黑格尔: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

杜宾根大学哲学博士。

曾任家庭教师,纽伦堡文科中学校长,海德堡大学、柏林大学教授。

1830年任柏林大学校长。

创立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极大地发展了辩证法。

他的哲学的基本的出发点是唯心主义的思维与存在同一论(亦称“思有同一说”),精神运动的辩证法以及发展过程的正反合三段式。

认为思维和存在统一于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一独立主体,是万事万物的本原与基础,它的辩证发展经历了逻辑、自然、精神三个阶段。

他的哲学是对三个阶段的描述,因而相应地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组成。

逻辑学是“研究观念(理念)自在自为的科学”,将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当做思维的规律加以阐明,在概念的辩证法中,他猜测到了客观事物本身的辩证法。

自然哲学是“研究观念他在或外在化的科学”,他以幻想代替事实,发表了一些错误理论,但他也提出了合理的思想。

精神哲学是“研究观念由他在回复到自身的科学”,他提出了社会政治、伦理、历史、美学等方面的观点和主张,并试图找出贯穿在历史各方面的发展线索。

在美学上,提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强调艺术与人生重大问题的密切联系以及理性的内容对艺术的重要意义。

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

生平简介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

18岁时,他进入图宾根大学(符腾堡州的一所新教神学院)学习,在那里,他与荷尔德林、谢林成为朋友,同时,为斯宾诺莎、康德、卢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国大革命深深吸引。

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

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

因此,说他大器晚成毫不过分。

1831年在德国柏林去世。

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观比较

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观比较
21
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观比较
邓 晓 芒
内容提要 本文从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两个方面对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概念进行了一种谱系学的比 较 , 指出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虽然已包含有积极自由的萌芽 , 但总体上仍然属于消极自由的范畴 , 黑 格尔则针对康德的这三个层次作了自己的调整和改进 , 发展出了自由意识的三个历史阶段 , 使消极自由和 积极自由在历史理性中达到了辩证的统一 , 更深刻更系统地展示了自由概念的逻辑谱系 。文章最后对康德 和黑格尔自由观各自的得失利弊进行了权衡 。
所以 , 康德对自由的 “消极 ”意义的理解是就其局限于 “应当 ”而排除一切感性的前因后果的 考虑这一点而言的 。这种理解本身也有两方面 : 其一 , 在原因上它不受自然必然性所决定 、所束缚 ; 其二 , 在结果上它不在乎现实的后果是否是它所想要的 , 即它不掌控现实的后果 。这种消极的自由与 英国经验的消极自由 , 如伯林 所强调的政治意义上的消极自由意味着 : “就没有人或人的群体干涉我的活动而言 , 我是自由的 。在 这个意义上 , 政治自由简单地说 , 就是一个人能够不被别人阻碍地行动的领域 。”⑨在伯林看来 , 这个 “范围 ”是确定的 , 可以从经验上来加以划定 , 例如宗教自由 、言论自由 、财产权 、隐私权等 , 这都 属于 “最低限度的个人自由 ”,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人权 ”。但伯林是把这种个人人权放在基于 自然因果性之上的社会关系中来作经验的考察 , 在他那里 , 自由并不在于不受自然必然性束缚 , 而只
22
社会科学战线 ·2005年第 3期 ·比较哲学
受任何感性经验的束缚 , 这使它本身固有一种消极自由的意义 ; 但由于它 “应当 ”在感性经验中实 现出来 , 这又使康德能够赋予本来是消极的自由意志以 “积极的自由 ”的涵义 。或者说 , 自由在理 论理性中作为一种理念是消极的自由 , 也就是可以设想的一种跳出一切经验规律之外的原因性 ; 而在 实践理性中作为意志的规律即道德自律则具有了积极的意义 , 也就是某些经验事物虽然也符合自然因 果性规律 , 却应当被看作是受到道德律的影响而发生的 。这就像康德所说的 :

黑格尔_精神现象学_句读_绪论 邓晓芒

黑格尔_精神现象学_句读_绪论 邓晓芒

2010年第4期(总第111期)/七月号现代哲学MODERN P H I LOS OP HY No 42010/G eneralNo 111/J ULY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句读绪论邓晓芒*!摘要∀什么是#精神现象学∃?精神现象学按黑格尔自己的说法,叫做#意识的经验科学∃,是专门谈意识的。

在这里,意识是以#经验∃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里的#经验∃(Er fahrung)有#经历∃之意,也就是说,意识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

但是,我们决不能把精神现象学单纯当作一门现实的历史科学,类似于人类从古到今的意识发生学。

相反,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确是被当作一种哲学,它考察的是一般意识本身的层次结构。

!关键词∀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努斯;逻各斯中图分类号:B516 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660(2010)04-0067-05%%很早就想对黑格尔的 精神现象学 做一番全面的清理和研究。

90年代初,当我写 思辨的张力 时,就已经接触到对 精神现象学 中一些段落的分析,从那时候起我就萌发了想要对这部巨著加以详细考察的欲望,并在由杨祖陶老师为我的书所写的序言中作了预告。

但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预告中的# 精神现象学 研究∃还没有问世。

经常有人问我这项研究进行得怎么样了,我都只好愧对,或者以时间太紧、无暇顾及来推托。

的确,多年来我想要做的事情太多,手伸得太长,以至于几乎忘记了自己当初所立下的誓言。

最近终于有机会来兑现这项20年的夙愿了。

上学期我在武汉大学讲授康德哲学的课告一段落,完成了康德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的句读,虽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康德著作未能一一解读(如 单纯理性范围内的宗教 ),但毕竟已有了一个大致的全貌(三大批判外加一个 基础 的逐句讲解)。

考虑到时间已经不多,我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我最有兴趣和体会的事情上,所以我下决心暂时放下康德哲学,对黑格尔的 精神现象学 这部最难读的#天书∃进行一次集中的攻关,即做一次逐句解读(我称之为#句读∃)。

关于形式逻辑的几点思考

关于形式逻辑的几点思考

关于形式逻辑的几点思考作者:杨红玉来源:《中州学刊》2021年第01期摘要: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逻辑学界发生过数次大规模的逻辑学讨论,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形式逻辑相关。

形式逻辑本是逻辑学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概念,但很多新的逻辑理论为自身存在的正当性所进行的辩护,都采取了否定或者质疑形式逻辑的策略。

实际上衡量一个新的理论是否创新或发展了逻辑,重要的依据不是它的自我辩护方式,而是它是否首先遵循了逻辑的内在机制。

逻辑学作为一个学科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也有其特定的研究方式,逻辑学就是形式逻辑。

关键词:形式逻辑;辩证法;辩证逻辑;非形式逻辑中图分类号:B8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21)01-0117-072017年以来,王路教授和邓晓芒教授关于康德哲学产生了诸多争论①,这些争论既涉及对康德哲学不同研究方法的坚持,也涉及对康德哲学理论的不同理解,如是否应该区分“真”与“真理”,以及如何正确评价康德的逻辑观等。

在这些争论中,有一个概念被双方不断提及但态度立场反差巨大,这个概念就是形式逻辑。

王路教授认为康德的先验逻辑建立在尊重和遵循形式逻辑的基础之上,而邓晓芒教授则认为先验逻辑建立在对形式逻辑的批判和摒弃之上。

作为一个学术后进,本文无意在王路教授或邓晓芒教授的立场之间做出是非判断,而是想表明两位教授关于形式逻辑的这种争论,在中外哲学界和逻辑学界都发生过,甚至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国内逻辑学界的诸多争论,如逻辑如何现代化、辩证逻辑的学科定位、普通逻辑的课程性质等,也都直接或間接与对形式逻辑的不同认识和理解有关。

形式逻辑是逻辑学研究中的一个极其平凡而又普通的概念,但围绕着它,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之多的争端和争议?人们关于形式逻辑的争议,背后争论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本文试以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国内三次逻辑学大讨论为视角,给予这些问题新的审视,并由此对形式逻辑本身的学科定位和范围界定予以更加确切的阐释和诠释。

邓晓芒教授: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授课视频27部】

邓晓芒教授: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授课视频27部】

邓晓芒教授: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授课视频27部】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A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B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2A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2B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3A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3B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4A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4B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5A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5B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6A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6B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7A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7B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8A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8B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9A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9B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0A
邓晓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0B 邓晓芒_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1A
邓晓芒_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1B
邓晓芒_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2A
邓晓芒_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2B
邓晓芒_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3A
邓晓芒_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3B
邓晓芒_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14。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整理打印版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整理打印版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绪论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节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一、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二、希腊哲学发展的梗概第二节早期希腊哲学一、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2.阿那克西曼德3.阿那克西美尼二、毕达哥拉斯学派三、赫拉克利特四、爱利亚学派1.克塞诺芬尼2.巴门尼德3.芝诺4.麦里梭第三节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一、智者派1.普罗泰戈拉2.高尔吉亚二、原子论者及其先驱1.恩培多克勒2.阿那克萨戈拉3.留基波4.德谟克利特三、苏格拉底与柏拉图1.苏格拉底2.小苏格拉底学派3.柏拉图四、亚里士多德第四节希腊哲学的衰颓一、伊壁鸠鲁学派二、斯多葛学派1.早期斯多葛学派2.晚期斯多葛学派三、怀疑主义1.早期怀疑主义2.晚期怀疑主义四、新柏拉图主义1.斐洛2.普罗提诺3.波菲利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教父哲学一、教父哲学对待理性与信仰的基本态度1.“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2.超理性的信仰3.基督教基本教义的确立二、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第三节经院哲学一、实在论与唯名论1.“共相”问题的由来2.安瑟尔谟3,最初的唯名论者4.阿伯拉尔二、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三、反托马斯主义的方济各修会经院哲学家1.罗吉尔·培根2.约翰·邓斯·司各脱3.威廉·奥卡姆第三章16-18世纪西欧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二、宗教改革第三节早期经验论哲学一、弗兰西斯·培根二、霍布斯三、洛克四、英国自然神论第四节唯理论哲学一、笛卡尔二、伽桑狄与马勒伯朗士1.伽桑狄2.马勒伯朗士三、斯宾诺莎四、莱布尼茨第五节晚期经验论哲学一、贝克莱二、休谟第四章18世纪法国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法国自然神论者一、伏尔泰二、孟德斯鸠三、卢梭第三节法国唯物主义者一、狄德罗二、拉美特利三、爱尔维修四、霍尔巴赫第五章德国古典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康德一、“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及批判哲学的形成1.“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2.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二、批判哲学的认识论:《纯粹理性批判》1.感性2.知性3.理性4.未来形而上学的方法三、批判哲学的道德哲学:《实践理性批判》1.道德问题的提出2.道德律3.自由4.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和道德宗教四、批判哲学的美学和目的论:《判断力批判》1.康德两大批判的对立及调和的努力2.审美判断力批判3.目的论判断力批判第三节费希特和谢林一、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行动哲学1.对康德哲学的批判2.知识学的基本原理3.理论知识的基础4.实践知识的基础二、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学1.对费希特的批判和“绝对同一性”的提出2.自然哲学3.先验哲学4.艺术哲学第四节黑格尔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总结和开拓二、逻辑学1.存在论2.本质论3.概念论三、应用逻辑学1.自然哲学2.精神哲学第六章近代哲学的终结及向现代哲学的过渡第一节青年黑格尔派与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哲学一、“实体”和“主体”之争二、费尔巴哈的感性的人学和直观的唯物主义第二节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创立一、马克思的感性学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三、马克思的辩证法第三节非理性主义的兴起一、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二、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三、克尔凯郭尔的存在哲学第四节实证主义哲学的滥觞一、孔德的社会学的实证主义二、穆勒的归纳逻辑及其运用三、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后记绪论这里,我们对全书的基本线索作一个总的提示,即指出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黑格尔哲学的总特点一、能动的辩证法:对自由意志的强调二、理性主义和逻辑主义:把非理性的神秘之物逻辑化,使之可以理解和言传达三、逻辑、认识论和本体论三统一黑格尔的逻辑是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客观世界有其内在支配规律,引申出历史主义:历史本身有逻辑层次,历史按照逻辑阶段发展(海德格尔不认为历史有逻辑)黑格尔,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许多哲学家把哲学的核心放在了研究宇宙万物统一的,最普遍最一般的本质或者共性上,认为它是万物存在的根本根据。

所以,这门科学是研究所有科学的基础所在。

这就是形而上学。

然而在以黑格尔作为起点的现代哲学开始之后,西方开始普遍质疑形而上学,开始重新开辟道路。

黑格尔形而上学的结构:逻辑学:自然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精神哲学:主观精神:人类学、精神现象学、心理学客观精神:法哲学、历史哲学绝对精神: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第一讲:逻辑学(一)1.导言:黑格尔的方法论在《逻辑学》里最纯粹的体现了出来2存在论:存在是什么?“所有存在之物因为什么才被认为是‘存在’的?”为什么要提出来?亚里士多德以降西哲的传统,古希腊人认为存在即“是”(动词、名次、系词),任何一句话都是“是命题”,故语言的领域就是“是”的领域,就是存在的领域。

第一个范畴:黑格尔认为:“是”是哲学的开端黑格尔把“是”能动化了,是就是“去存在”,以往的存在论讨论“存在者”,黑格尔讨论“在起来”的行动。

第二个范畴:“无”,在你“去是”的时候你还什么都不是,就是“无”第三个范畴:“变”——有与无的转化“质”——在变的过程中确定其前后关系,与其他东西相区别联系,物与物互相规定。

“量”任何物都是一个无限可被规定者,其他的东西就被视为“多”。

“度”质变和量变的界限,自然和社会的规律。

从度与无度中找到事物的规律,从“存在论”进入到“本质论”。

第二讲:逻辑学(二)3本质论:存在论里的概念表面上没有关系,但背后理性在起作用,使之有辩证关系。

本质论的对立概念有辩证关系。

本质论就是要找到事物的根据,知道它如何存在、何以存在、存在的前提。

本质就是存在本身,是由存在概念自身发展而来的。

是要靠反思来把握的。

本质论的范畴都是一对一对的,体现出辩证法的对立统一。

引出矛盾:自己和自己的对立。

这种矛盾在辩证逻辑看来恰好是万物的根基,某一事物自己和自己不相容就是最终的根基,矛盾后再无根据,所以矛盾就是荒谬,也就是自由。

从自由角度理解各个范畴(质料和形式、本质和现象、全体和部分……)4.概念论概念是自由的概念就是存在的本质,本质的存在。

上面的存在论本质论最后引到概念论。

概念论里的范畴都是三个一组,每一个解释其他两个三段式有节奏的进展在概念论里特别强调发展上升概念论的三个阶段主观性阶段:形式逻辑(概念判断推理);辩证逻辑(改造:集中在普遍、特殊、个别的解释);普遍性:自由的威力,一切特殊性被看做要追求普遍性的。

具体概念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动性,自我否定。

判断就是一个概念自行划分为两个概念。

推理是从判断里把这种内在联系明白揭示出来。

客观性阶段:机械性,化学性,目的性(主体性和能动性)。

理念阶段:理念(主观和客观相统一),三个特点:1真理是全体性的,不是支离破碎的。

2真理是具体的能动的3真理是一个过程;三个环节:1生命2认识3绝对理念(对全部概念的总的概括,绝对理念提供了实现决心的方法。

)回到上帝创世界的意思,一个圆圈。

逻辑学是上帝创造世界的蓝图。

第三讲:应用逻辑学(一)1自然哲学1.1由逻辑学向上帝拥有了绝对理念,把自己外化为自然界。

批评:上帝的堕落回应:上帝创造自然界以后又在自然界里面重新创造更高层次他的精神,这是上帝的需要,是他的一个历程。

赞扬:能动的过程人的精神是从自然界里面来的,黑格尔设定了上帝,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和人是一体的。

1.2看待自然的两种眼光黑格尔认为,人的精神来源于上帝,但是上帝让人的灵魂从自然界及其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

黑格尔对自然界的双重眼光:一是自然界本身的眼光(离开人单独看自然界),黑格尔认为自然界是没有时间的,虽然有精神,但是被属于自己的物质给拖累掩盖了。

另一重眼光是:物质的自然界只是精神的外壳。

那么自然界是如何产生精神的东西呢?1.3自然哲学的三个阶段机械论:原子分子遵守力学规律组成万物,依靠数学、逻辑就可以理解世界(最低层次的世界观)物理论:更强调质的区别,特殊的运动规律。

有机论:生物学的,人类学的,生理方面的规律。

有了目的性。

自然界通过人达到了自身的自我意识,在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整个自然界最深刻的本质。

1.4自然哲学向精神哲学的转换自然在人身上实现它的目的,意识到了他的自身。

自然哲学中的对立统一,到了精神哲学,就是自我否定,否定之否定。

自我否定是诉诸人的能动性和自由的,所以就进入了精神领域。

在自然中体现出了精神的潜在本质。

第四讲:应用逻辑学(二)2.精神哲学2.1主观精神之“精神现象学”2.1.1“什么是精神现象学”每个人都有精神现象,由《精神现象学》走向《逻辑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

“精神现象学”是意识的经验科学,此意识是哲学家的意识。

黑格尔将这个源头隐藏起来,其本质还是主观唯心的。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只探讨精神的现象,而不涉及精神的本质和客观事实。

不是具体的,探讨的是高度抽象的精神发展史,与历史的进展是平行的。

精神现象反映的是逻辑本质,《精神现象学》对应于《逻辑学》中的某一范畴。

2.1.2“意识”A感性确定性:意识是我和对象相区分,感性确定性是最直接的确定性,但是是抽象的不能表达的,只有指出“这一个”,但“这”又是共相的。

这就涉及到语言学的部分。

表现出了一种“倒名为实”的传统,不语言,概念看的比经验事实更重要,更根本,语词代表一种共相,共相的内容可以变化消失,而只有这个语词是永恒的。

B知觉:一种对于共相的普遍性的把握。

知觉是主动的。

C力和知性:我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物的概念,是因为我们的先验自我意识有一种统觉的能力,把所有的感性材料聚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对象,但是在这个对象背后仍有一个不被我们抓到的东西,就是物自体。

知性就是常说的“理智”,现象是物自体力的表现,知性的特点是着眼于“力”,着眼于抽象概念“力和力的表现”。

知性探讨“何以可能”,力是怎样作用的?另一个特点是找规律:知性的思维认为,当我们用规律来把握世界的时候,我们就解除到了事物的本质。

自我意识察觉出自己的自相矛盾了。

第五讲应用逻辑学(三)3.自我意识3.1自我意识本身意识有自我意识作为根基3.2自我意识的结构把自己区分一成自我与对象两部分,但它们又是一个整体。

“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这样做对不对?”3.3自我意识的环节:欲望、生命、类意识欲望:对外部世界的追求生命:我和我的所有物构成了我类:对人类生命整体的欲望,人与人的关系3.4自我意识结构的无限性无穷后退,旁观自己,体现为一种类的无限性,人的本质对象化。

每个人都是类的一份子,每个人的自我意识都体现了普遍的自我意识。

对自然亦可以人化。

4.自我意识的独立与依赖4.1自我的对象化&对象的人化人的内在体验附会到对象上,我们才能对对象加以描述,整个宇宙都是通过人发自我意识扩展开的。

4.2主奴关系一种政治关系。

一种辩证关系。

自我是主人,对象是奴隶。

而主人的对象是奴隶,对象的自我是主人。

主人和奴隶才构成了一个完全的自我意识,否则双方都是不完整的。

但是主人是被动的,奴隶是主动的,因为奴隶是真正和自然界打交道的。

主人消费奴隶的劳动产品,,始终没有自己的对象,奴隶生产产品却不能消费,就有了对象,逐渐产生自我意识。

因此奴隶的前途是上升的,主人的前途的堕落的。

结局是奴隶走线人格独立和自由意志的觉醒,这标志着自由意志的萌芽。

4.3自我意识的自由斯多葛哲学:自我意识的哲学,人人平等。

从普遍理性上建立起自己的自由哲学,积极地把握世界的理性,按照规律办事。

要克服感性的问题,才能使自己的人格重获自由。

伊壁鸠鲁哲学:“跟着感觉走”怀疑派:悬置一切理性和感性的问题,怀疑一切。

斯多葛学派成为了以后的发展方向,因为自由意识需要一个普遍的超越性的根基。

斯多葛学派建立在“人人都有一个独立人格”上,无论肉体如何,我始终是自由的。

斯多葛学派的困境是:灵与肉的冲突始终存在,会造成一种尖锐的痛苦,由此就进入了基督教。

基督教的人生哲学就来自于斯多葛派。

不过斯多葛学派灵魂的高贵是体现在对物的忍耐力方面,基督教主张灵魂的高贵体现在信仰上,在享受的时候要想到世界末日,那享受就一点也没意思了。

黑格尔谈到的苦恼意识就是这种基督教意识,在中世纪基督教里,自我意识的主体和对象被切断了。

灵魂属于天堂,肉体属于地狱。

文艺复兴把肉体还给人,而对更高层次的追求还在。

二者的矛盾通过理性和解——人需要按照世俗生活的规律,世俗生活的理性完成生活。

二、客观精神客观精神是从自我意识中引来的,当人意识到自由的时候,就想把这个自由意识变成一种适合于这种自由的外在关系形式。

客观精神分抽象法、道德、伦理。

抽象法是法哲学,转向内心就是道德,道德和抽象法结合形成伦理。

国与国的关系是不同自由意志水平的战争,国家的兴衰体现出自由意志的进展,即是历史的规律,历史最终会走向何处,理解和相信历史的正义也必须通过我们的精神生活,最后的阶段就是绝对精神。

三绝对精神1.艺术、宗教、哲学人来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有递进关系把握绝对精神的方式不同,艺术感性,宗教表象,哲学概念2.艺术2.1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是人的创造自然美是人经历了精神活动才认为是美的2.2艺术哲学的三个形式:内容、形式、艺术家美的内容是概念,艺术必须要有思想性,但是这个思想的形式是感性的,称为理想。

内容方面:一般层次: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特殊层次:情境和动作(情节);个别方面:人物性格,情致能够打动人需要普遍性形式方面:情感,自然艺术家:时代的产物,特殊的精神2.3艺术史以时代精神划分艺术史:象征型艺术,理念还被压抑在自然的物质下尚未显示,史前;古典型艺术:内容和形式完全吻合(人体)希腊罗马;浪漫型艺术:形式内容主动背离(艺术的衰落)文艺复兴以后3.宗教以象征、比喻的方式表达绝对精神三个层次:自然宗教:人和自然没有分开:泛灵、原始信仰、巫术、自然崇拜、古希腊宗教;精神个体性的宗教:超越的:犹太教,基督教(旧约,启示的宗教;新约:实证的宗教;新教:自由的宗教)上帝是一种精神:引向哲学4.哲学4.1哲学就是哲学史与其他意识形态一样,哲学也体现哲学史。

但是哲学是有历史性的吗?哲学一旦提出,就是活的,但是并不以当时的形态活着。

哲学是在前人提出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

4.2绝对精神与历史黑格尔是第一个想在历史里面找规律的人。

人由于他的自由意志,创造出他自己的历史,这个历史显示出规律,当然人可能没有自觉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