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

合集下载

上海近代建筑变迁

上海近代建筑变迁

上海近代建筑变迁上海,是一座经济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经过百年的沧桑变迁,在近代中国的血雨腥风中,愈来愈焕发出自我独特的光芒。

建筑是文化领域中最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因素,整体而又集中地体现了民族传统、地域特性、时代精神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建筑所反映的空间与时间关系,其深度和广度是无可比拟的。

而与现代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上海近代建筑,则综合反映了上海的近代社会和城市的演变历程。

自1843年11月开埠以来,上海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大都会,成为中国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

中国的封建社会最早在上海解体,并奠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并且又发展成为一种折衷混合的社会,上海变成一座独特的城市,完全不同于中国的其他城市。

一、开埠前的上海上海的近代建筑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在近百年的建筑中,几乎囊括了世界建筑各个时期的各种风格,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世界建筑史。

在许多情况下,上海的近代建筑又与社会的现代化和商业化结合在一起,把舶来文化变成自己的文化。

因此,上海的近代建筑也构成了自己的特色。

上海现存的地面建筑文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陀罗尼经幢(859)和泖塔(874-879)、宋代的兴圣教寺塔(1068-1094)、元代的清真寺(1341-1368)和明代的豫园(1559始建)等,在开埠以前,大体上保持了传统的延续性,上海古代建筑,在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

嘉定孔庙和龙华寺各建筑群格守中国传统的中轴线排列,形制完整,布局严谨;南翔寺双塔和文庙魁星阁是中国木构架结构典型,体现了古代完美的结构工艺;龙华塔和真如寺的地基处理因地制宜,坚实牢固;书隐楼的木雕和砖雕艺术精湛,形象逼真。

所有这些均体现了上海在建筑造型和布局、传统的木构架结构、软土地基的处理、装饰彩绘、施工工艺方面的创造性和重要的贡献。

二、开辟租界/最初的西式建筑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照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成为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允许英国上海设立租界。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

• 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 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 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 人居住地。
(3)租界对近代中国双重影响: • 侵犯中国主权(形成国中之国); • 传播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如:城市建筑与管理、 司法制度、文化教育); • 革命党人反清之地。
三、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

上海租界时间表 1840年6月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6月 英军攻入上海 1842年8月 《中英江宁条约》(《南京条约》)签定上海成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 1843年11月14日 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GEORGE BALFOUR宣布上海于11月17日正式开埠 1844年7月 《中美五口通商贸易章程》(《望厦条约》)签定 1844年10月 《中法五口通商贸易章程》(《黄埔条约》)签定美国及法国获得与英国相似的在 华特权。 1845年11月29日 《上海土地章程》公布,正式确定了第一块租界的范围,计830亩(约553278 平方米) 1848年11月 英国将租界面积扩大至2820亩(约1879812平方米) 1848年 美国开始在虹口地区购地,造成租界事实 1849年6月 法国建立租界,面积986亩(约657267.6平方 米) 1854年7月11日 成立租界行政委员会(EXECUTIVE CMMITTEE),不久更名为市政委员会 (MUNICIPAL COUNCIL)中文名为工部局 1857年 法租界成立“管理道路委员会” 1861年 法租界成立“管理道路委员会” 1862年 美英租界合并 同年 法租界“管理道路委员会”更名为“公董局”(CONSEIL MUNICIPAL),职能与工部 局相似 同年 大英自来火房(英商上海煤气股份有限公司)筹建,于1865年供气. 1881年 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成立,1883年供水. 同年 上海大北电报公司开始兼营市内电话业务.1882年由英商德律风公司接办. 1882年 英商上海电光公司成立 1893年 美英租界面积扩展至10676亩(约7116621平方米) 1899年 美英租界正式更名为“上海国际公共租界”(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OF SHANGHAI),并再次扩展到33503亩(约22333099平方米)。 同年 法租界扩展至2135亩(约1423191平方米) 1914年 法租界扩展至15150亩(约10095990平方米) 1941年12月 日军占领公共租界,不久,美英和法国向中国

201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5年高考上海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5年上海高考历史解析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指的是( )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答案】A【考点定位】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中华文明起源——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2. “什尔巴克,这是个你也知道的市镇,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

那是个古老的市镇,诸神都在那里存身,是他们让诸大神泛起洪水……”以上文字出自()A.《吉尔伽美什》B.《罗摩衍那》C.《摩诃婆罗多》D.《荷马史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

材料关键信息是“……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这表明该文学作品出现在两河流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考点定位】古代东方——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3. “每一国的人民,一方面要遵守自身特有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习俗,一方面要遵守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根据自然理性,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称为列国通法”。

与此理论相关的法律实践是()A汉穆拉比颁布了颁布了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法律之大成的法典B梭伦改革时期颁布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令C罗马共和国政府公布了“十二铜表法”D卡拉卡拉皇帝敕令授予罗马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

材料信息“每一国的人民……,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称为列国通法”强调的是国际法。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时期的万民法具有国际法的特征,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罗马法体系——“公民法”与“万民法”4. 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A太尉 B皇帝C郡守、县令 D丞相【答案】C【考点定位】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5. 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

这一年处在()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答案】D【考点定位】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秦末农民起义——西汉的建立6、“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

近代上海的变迁感想

近代上海的变迁感想

近代上海的变迁感想上海是一座充满风情的都市,在近百年的沧桑历史中,它既见证了我国近代发展的步伐,同时也在这过往的岁月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解放前的近代上海,是远东闻名的“东方巴黎”时尚之都,是远东最奢华的大都市,有东方不夜城至称。

1927年,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

22年后红旗再次在上海滩飘扬。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1949年5月28日上海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0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把5月27日定为上海解放纪念日。

“烂泥路”上崛起的金融城,随着浦东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起。

烂泥路如今变成了银城路,在金色阳光下,路的北段一边是金茂大厦,一边是东方明珠电视塔,路的南段是美丽的滨江园,路东是巍然屹立的楼群和世纪大道,路西是滨江大道、滨江花园。

这是一条“黄金走廊”集中了大部分金融机构,成为了一条重要的经济动脉。

说起近代上海,那些打扮时髦的女人引领了那时的潮流。

在那时候的女性头发精致梳理,发髻烫挽有型,身穿高开叉,窄腰身的旗袍,这不是重头戏。

尖头高底上等皮鞋一双,紫貂手套一副,皮围巾,弯形牙梳,丝巾一样都少不了,最后还得画上浓妆艳抹的妆。

而时尚流行到现在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了,穿搭的服饰也是层出不穷。

这几年流行起混搭的穿法,裤子破着一个大窟窿那叫潮流,人们纷纷效仿,但这些似乎都少了一种说不出韵味!旗袍——你会想到什么?你肯定第一会想到《花样年华》这部电影。

这部影片把当时的旗袍展现的淋漓尽致,因女主角在影片中总头到尾换穿了23件不同的旗袍,成为了怀旧的经典。

这23件出自大师之手的手工定制旗袍,给当时社会一种耳目一新的时尚美感。

穿上旗袍的上海女人们,特别量体裁剪的手工旗袍,凹凸有致的身材线条,高腰侧腿开叉,精致的首饰配件,一起烘托显现时髦女人的优雅和婀娜多姿。

她换上各式样的旗袍,这就是当年的时尚女人的展示。

旗袍是中国服饰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历经风霜却永垂不朽,我们要扬起中国优秀的文化旗帜,一路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上海高考——中国近代史(拓展)二

上海高考——中国近代史(拓展)二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远古:从距今5000年前的崧泽文化开始,上海地区已有了文明的雏形;元明:经过元明时代的设县建城,上海初步具备了城市的框架;清中期:至清中期,上海已发展成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迫使上海开埠,西方列强的入侵形成了“国中之国”——租界,租界既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也在客观上将上海推向世界。

清末到民国:从清末到民国,上海的市政、城建、经济、文化在近代社会的大变局中逐步发展;新中国:新中国的建立开始了上海发展的新纪元,计划经济时期上海发挥了全国经济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功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抓住浦东开发的发展机遇,以“四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为目标,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2010年: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上海的发展层次,扩大了上海的影响力,上海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第15课开埠之前的上海考纲要求:设县(A)重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上海开埠之前城市格局形成的关系导入:本课内容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时序性强,跨度大——从代表上海地区文明起源的崧泽文化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上海城市的初步形成;二是生产力的发展始终贯穿在整个上海历史变迁的过程中,成为推动其发展变迁的动力,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一.崧泽文化(考古证史)1.时间:新石器时代2.性质:继承马家浜文化并向良渚文化过渡的文化遗存3.特点:种植农业、饲养家畜等4.意义:表明上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文明的雏形。

●根据人类制造工具的历程,考古学研究将人类早期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遗存属于新石器时代。

●崧泽文化告诉我们:材料有第一手、第二手之分和原始、非原始之别,文物遗迹与遗址属于第一手材料,是原始材料,是历史研究最可信的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方法,叫论从史出;材料表明生产力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上海繁华都市的沧桑历史

上海繁华都市的沧桑历史

上海繁华都市的沧桑历史上海这座繁华都市承载着许多沧桑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迁和故事。

从起初的一个小渔村演变成如今的现代化大都市,上海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

本文将以时间线的方式,为您呈现上海的沧桑历史。

一、清朝时期的渔村在清朝时期,上海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渔村,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河边,是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

当时的上海是一片孤独而贫困的土地,几乎没有任何商业活动。

人们的生活充满了辛勤劳动和对未来的憧憬。

二、外国租界的建立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签署了南京条约,其中规定了上海的开埠条件。

从此,英国、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相继来到上海,并在上海设立了租界。

这些外国租界成为了上海的特殊存在,也为上海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观念。

三、近代工业的起步沪杭铁路的修建是上海近代工业起步的重要里程碑。

1876年,沪杭铁路开始修建,上海作为铁路的起点之一,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发展。

纺织、造船和钢铁等行业相继兴起,促进了上海的工业化进程。

四、上海公共租界的建立1863年,英法两国与中国签订了《上海公共租界章程》,规定了上海的行政和司法管理体制。

上海公共租界的建立标志着上海成为了华东地区的贸易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和投资。

五、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了亚洲最大的港口和金融中心,经济繁荣达到了顶峰。

同时,上海也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中心,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诗人和演艺人员。

六、战争和动荡时期自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上海成为了中外战火交织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经历了日本侵略、国共内战和解放战争等大规模战斗。

上海的工商业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七、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是上海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上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上海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球城市。

高楼大厦、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国际化的商业街区等,上海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上海等级考·历史:上海的历史变迁(学生版)

上海等级考·历史:上海的历史变迁(学生版)

上海高中历史·上海的历史变迁考情分析1.掌握上海自古至今的大致历史变化。

2.近代上海的市政变化、在近代史中的地位尤其重要。

3.对一些与上海有关的重大事件,如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等有所了解。

考点梳理崧泽文化1、上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文明的雏形,在青浦县崧泽村发现了崧泽文化。

2、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磨制石器、陶器(三口陶器)、玉器(装饰品:石瑝)等。

还发现了粳稻颗粒和一只陶塑小猪,可以推断当时人们已懂得了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

设县与建城(古代)1、古代行政区划的变化:上海地区,春秋属吴。

战国先后属越、楚。

至唐天宝年间(742-756)出现了第一个县级治所——华亭县。

此时,出现了青龙集镇,据江瞰海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内航海运的优越条件,使青龙镇变得非常繁盛。

(有“小杭州”之称)到南宋末年,形成上海镇。

至元代,朝廷在上海设立市舶司。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 年),朝廷正式设置上海县。

2、建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因倭寇骚扰而筑城自卫,奠定了开埠前上海城市的基本格局。

3、经济发展:棉纺织业从元代开始兴盛。

明代中晚期,上海县和整个松江府已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得到“衣被天下”的美誉。

(有“小苏州”之称)至清嘉庆、道光年间,随着海运漕粮之路的开辟,沙船运输业空前发展,上海县城和周边城镇的规模迅速扩大,各地客商云集,会馆公所林立,被誉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一、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1、上海开埠1842 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条约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1843 年上海正式开埠。

2、租界的设立(1)租界: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土地国有化)。

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

从老地图上看:上海近100年变迁

从老地图上看:上海近100年变迁

从老地图上看:上海近100年变迁对照老上海地图,看看你现在的家当年坐落在什么区或者什么县?说不定那时还属于江苏省呢!!建议先看1948年、1952年、1958年的几幅。

有些同学虽然落户上海多年,但是对于上海行政区划的沿革还一直不清楚,现抽空上传一系列上海不同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划地图,让各位欣赏一番。

算是“乡土”教育启蒙的话题吧!!了解上海行政区划的沿革,做名副其实的上海人。

“上海市”的叫法直到1930年才成立。

上海自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设县后,一直属松江府。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于1843年开埠,以后在县境内陆续设立了英租界、法租界和公共租界。

清朝时设有督察性质的“分巡苏松太兵备道”,因为驻在上海,俗称“上海道”、“上海道台”。

在与西方列强的交涉中,上海县级别太低,职权有限,所以大多由'上海道'出面,如与英国领事巴富尔签订“土地章程”的就是“上海道台”宫慕久。

但“上海道”不是行政区划,上海县在行政上还是属于江苏省。

民国十六年(1927年)设立上海特别市,辖上海县全境和宝山、川沙二县部分乡镇,直属中央政府,1930年改名上海市。

从此上海不再属江苏省,长三角分属江苏、浙江和上海市三个省级政区。

解放后,上海一直是中央直辖市,至1958年,原属江苏省的松江专区划归上海,所属的松江、崇明、宝山、嘉定、上海、青浦、金山、川沙、奉贤、南汇10县都成为上海市的辖境。

此后,除个别地方的归属有过调整外,苏、浙、沪的界线基本没有变化。

看看历年的上海行政区划图:1.上海行政地图--民国十六年(1927年)1927年7月7日,正式宣布建立“上海特别市”,直属国民政府。

这是第一次把“市”作为行政区域单位确定下来,标志着上海建市之始。

上海特别市拟划入上海县全境和宝山、松江、青浦、南汇四县的部分地区,共计30个区。

到1928年,实际划入17个区。

2.上海行政地图--民国十七年(1928年)1928年,北伐成功后,国民政府成立上海市,基本上就是现在黄浦江沿线的地区。

第四单元__上海历史的变迁1.

第四单元__上海历史的变迁1.

洋务重镇
民族资本主义 19世纪后 (1)1869年,方举赞在上海开设发昌机器厂; 发展的“乐土” 期 (2)19世纪80年代,诞生仿洋机制品工业;
(3)1897年,夏翠芳创建商务印书馆; 西学东渐的 “窗口” 19世纪后 (1)促进西书的翻译与出版; 期到20世 (2)推动报刊业的繁荣; 纪初 (3)进步思想宣传阵地;
被迫的开放:上海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客观上:使上海从此与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经济联系空前活跃,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重心逐渐 从广州转移到上海,促进上海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上海城市的近代化
总之,在民族的屈辱之中,上海最终走出早先与世隔绝状态
3、上海租界的市政:
建立依据: 按照土地章程,租界作为西人居留地,实行华洋分处原则,即华人可以 到租界里进行买卖交易,但不得入内租地、造房、租房、居住; 1853年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清政府为切断居民与小刀会联系,强令居民迁徙, 迫使大批难民流入租界,造成租界内事实上的华洋杂居
(3)现代上海:上海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重点和难点: 将上海历史的变迁作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折射点来学习
古代上海
历史时期 唐朝以前 唐朝时期 行政归属或设置
春秋属吴;战国后属越、楚; 秦汉以后分属昆山、海盐、 由拳、娄县、嘉兴诸县 华亭县(天宝年间出现第一 青龙镇踞江瞰海的优越位置, 个县级治所) 为内航海运提供优越条件, 经济非常繁荣。 青龙集镇 南宋末年为上海镇 青龙镇衰弱,上海浦迅速发 展。
上海历史的发展变迁
单元导读:
上海历史发展基本脉络: (1)古代上海: 崧泽文化——上海文明的雏形; 唐朝和元朝——★上海设县: 明朝——建城:初步具备城市框架 清中期——“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2)近代上海: 鸦片战争后——开埠,建立租界;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社 会的缩影,客观上将上海推向世界

上海市城镇化的历史演进

上海市城镇化的历史演进

上海市城镇化的历史演进一、简介城镇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市的城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本文将介绍上海市城镇化的历史演进,并探讨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二、近代城镇化进程近代城镇化进程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上海市城镇化发展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上海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

由于外商的涌入和国内工商业的发展,上海的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同时,上海也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和移民来到这里谋生。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的城镇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政策的推进,上海市的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

在这一时期,大量的农民工涌入上海从事工业和服务业工作。

同时,上海也成为了各类企业的总部所在地,吸引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来到这里工作和生活。

四、城镇化带来的经济影响上海市的城镇化对经济的影响是显著的。

首先,城市人口的增加带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促进了商品和服务业的发展。

其次,城镇化使得劳动力的集聚,提高了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增加了生产能力。

另外,城镇化还带来了大量的投资机会,吸引了国内外资本的流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五、城镇化对社会的影响城镇化对上海市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变化也有深远影响。

首先,城镇化加速了人口的流动,使得社会结构变得更加流动和多元化。

其次,城镇化带来了职业多样化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了社会流动性和人们的生活水平。

然而,城镇化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户籍制度的问题、社会保障的不完善等。

六、城镇化对环境的影响城镇化对上海市的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开发和建设不可避免。

大量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此外,城市交通拥堵、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历史变迁

上海历史变迁

上海历史的变迁
古代上海:设县
南宋末年:上海镇
元代:上海市舶司
1291年正式设上海县 隶属松江府
近代上海的市政变迁(1840—1862年)
一、上海开埠:1842年《南京条约》,上海辟为通商口岸; 1843年,正式开埠。
二、租界辟设:依据《虎门条约》,1845年订立《上海租地章程》, 内容涉及租地办法、范围、使用界定、市政管理原则等,宣告英租界 辟设。依据片面最惠国待遇,美租界、法租界辟设。
三、由华洋分处到华洋杂居: 1853年前,华洋分处,华人可到租界买卖交易,但不得在此居住; 1853年小刀会起义,清政府强令居民迁徙,难民流入租界,华洋杂居 。
四、租界市政机关的产生:1854年,英法美三国领事单方面修改租 地章程,成为租界市政的法律基础。7月,市政机关“市政委员会” (Municipal Council)正式产生,中文翻译为工部局,实际上就 是租界的市政府。此后,各种下属机关陆续设置,最终形成了“国 中之国”。 法租界成立“公董局”。
3、经过十几年的开发,浦东已经建成为一座外向型、多功能、 现代化的新城区,初步建立起了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 中心的基本框架,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成为上海重要的经 济增长极,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取得显著成就的重 要标志。
百年中国看上海
近代以降,西方殖民者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上海被辟 为通商口岸。至此,上海成为了近代中国重要的历史舞台,她的 近代化发展既是不平等条约的冲击和西学东渐大潮拍打下近代中 国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同时也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艰难转型起到 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引领着近代中国的前行。
福州路原名布道街,上海外滩以西的一条支马路,原是上海公 共租界中区的一条著名街道,俗称四马路。1843 年,在此创 办了中国第一个出版机构——墨海书馆。此后,这成为中国文 化出版业之重地,云集了中华书局总店、大东书局、世界书局、 黎明书局、文化书店、光明书局、上海书店、上海书报杂志社、 中国图书杂志公司、中国文化服务社以及中央书店等等靡不胜 数。它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报业的重镇,拥有《申报》、《新闻 报》、介绍风花雪月的上海滩小报《晶报》、《苏报》、《神 州日报》、《中央日报》、《文汇报》等。还有造型别致《时 报》馆,内有康有为、梁启超授意创办的大型日报社,主张立 宪,介绍欧美文化。

第16课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

第16课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

租界新的评价
• 中西文化交汇中心 • 市政文明建设 • 近代物质文明建设 • 庇护进步事业场所
典范
第17课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 课
近代经济起步: 世纪 年代后 19世纪 近代经济起步: 世纪50年代后
19世纪下半叶的上海经济 世纪下半叶的上海经济: 经济主流: 外贸为主导的贸 世纪下半叶的上海经济 经济主流:

1919年刚落成时的工部局大厦,在 年刚落成时的工部局大厦, 年刚落成时的工部局大厦 江西中路与河南中路、 江西中路与河南中路、福州路与汉 口路之间,现称老市府大楼, 口路之间,现称老市府大楼,呈正 方形。 方形。
工部局局旗
租界的传统评价
• 提起租界,往往把侵略、野 蛮、反动、黑暗冠于其中。 租界,意味着中国主权的轻 蔑,践踏与严重侵害。“租 界是罪恶之源,是人间地 狱。”这一愤慨支真实地揭 示了租界的历史本相。
经世致用 扶持世教, 指儒家的仁义道德学说, 扶持世教,匡正人心 :指儒家的仁义道德学说,这正是
他的历史局限所在,不过还是应当辩证看待这个问题。章学 他的历史局限所在,不过还是应当辩证看待这个问题。 诚的这一观点,在政治上虽然是消极的, 诚的这一观点,在政治上虽然是消极的,但在学术上却具有 进步意义。 进步意义。
《史通》是中国史学史上最早的从理论 史通》 上和方法上着重阐述史书编纂体裁体例 的专书﹐ 的专书﹐是对中国唐初以前的史学编纂 的概括和总结﹐ 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史学家从撰述历 史发展到评论史家﹑ 史发展到评论史家﹑史书和史学工作的 开创性著作。 开创性著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章学诚(1738-1801年),字实斋 年),字实斋
第16课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
一、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

上海城市史

上海城市史

自1843年开埠以来,在16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上海曾经有过三次重要的大转型,不但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一定程度上还带动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转变,影响深远。

可以说,上海的历史就是一部城市转型的历史。

回顾这一延续至今的历史过程,研究其背后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分析,考察其效用,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对于上海未来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城市转型的时空轮回上海的第一次大转型发生在近代。

近代中国面临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也充满了新旧观念的冲突、东西文化的碰撞。

近代上海的城市发展,正是这一历史性剧变的突出代表。

1842年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上海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上海在1843年11月17日正式开埠,被迫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也带动了整个国家从封闭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国家的艰难转变。

在短短几十年里,上海由一个滨海的县城,变成了人口超过几百万的大都会。

在经济上,上海已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首要港口和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中国乃至整个远东地区的工商业、金融和贸易中心;在政治上,上海是诸多政治理念和政治势力活跃的中心舞台,对近代中国政局变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文化上,上海是西学东渐的桥头堡,是中国近代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之一,影响深远;在制度上,上海借鉴租界先进的管理制度,推动了上海市民文化和市民社会的形成,促进了中国近代的制度变革;在城市建设上,上海是创造了诸多奇迹的魔幻之都,是近代最有魅力的城市之一。

20世纪20年代是上海城市的黄金时期,上海工业、贸易、金融等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20年代末期,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急遽变化,上海的经济开始逐步衰落。

1929年秋,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全面爆发,也波及到了上海,上海经济遭到重创,直到1935年才开始逐渐恢复。

城市高速发展累积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长期以来港口淤塞的危机,使上海远东第一大港的地位岌岌可危。

华洋分治的城市机构和管理体制,城市长期以来缺乏长远规划的无序建设,租界和华界的两极分化,上海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等导致了严重的城市问题。

高中历史第七册整理

高中历史第七册整理

(一)中国历史专题(第七册)一、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儒家学说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的春秋乱局,以重振礼乐制度为己仁,希望通过仁爱的方式恢复宗法制度下的身份等级秩序。

汉代儒士兼采阴阳五行学说,为儒家的伦理纲常敷上浓郁的神学色彩。

宋明理学家则将儒学提升至哲学的高度,使之更为精致而周密。

(从本质上说,儒学是与中国传统家族制度相辅相成的理论体系,在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长期延续的过程中,)儒家文化对古代中国的社会观念、行为规范、政治思想、法律制度等都具有极为深刻的影响。

儒学还辐射东亚,形成“儒家文化圈”,并在西方引起很大反响。

1.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1)孔孟之道(C)(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时期孟子继承、发展后人习称“孔孟之道”)孔子创立儒家学派a.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春秋时期,社会处在变革、转型阶段,儒家创始人孔子针对礼崩乐坏、动荡纷争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救世的主张。

b.孔子的主张①“礼”,重建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制度的原则,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使社会成员安分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

②“仁”,“复礼”的关键在于“为仁”。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孔子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仁”就是“爱人”,尤其是爱自己的亲人。

为“仁”之本应从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入手,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③“义”,孔子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就是“义”。

正人君子应重义轻利。

孟子继承发展儒家学说a.背景:战国时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局面。

b.孟子的主张①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这是儒家道德准则仁、义、礼、智的基础与开端。

②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③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推行仁政,结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局面。

由孔子创立,孟子继承发展的儒家学说,后人习称“孔孟之道”。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

第16课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考纲要求:上海开埠与租借的市政(B)重点:近代上海租界与华界的市政及相互关系导入:1.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兴起和自治内容兴起:中世纪初期,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衰败没落了,经济上与农村相差无几。

从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

就总体而言,意大利北部地区、法兰西南部地区和北海南部沿岸的中世纪城市,兴起最早,发展最快,其他地方则相对晚一些。

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中世纪城市规模都相当有限,平均人口仅为数千人,一直到14世纪,一般的大城市也只有2万余人而言。

自治:中世纪城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坏境,与封建领主之间矛盾不断,争斗时起,争取自治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政治目的之一。

斗争的结果是部分城市获得了完全自治权,有城市代表管理城市;还有一些城市取得部分自治权,有国王和城市代表共同管理。

自身力量弱小的中小城市,仍然处于各级封建领主的控制之下。

2.“市政”的含义市政,从字面上讲,市指城市,政指政治和行政。

广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3.租界的含义租界:旧时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大城市以租借名义强迫划定的有其管理的区域。

公共租界:旧时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大城市以租借名义强迫划定的共同管理的区域。

4.华界的含义在中国土地上有中国人居住和管理的区域。

5.鸦片战争对上海的影响《南京条约》规定,上海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随后英、美、法等国先后在上海设立租界,从此上海有了租界与华界之分。

一.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1.上海开埠: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屈辱地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条约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

《2024年从水乡到都市_近代上海城市道路系统演变与环境(1843-1949)》范文

《2024年从水乡到都市_近代上海城市道路系统演变与环境(1843-1949)》范文

《从水乡到都市_近代上海城市道路系统演变与环境(1843-1949)》篇一从水乡到都市_近代上海城市道路系统演变与环境(1843-1949)一、引言上海,一座充满魅力的现代都市,自1843年开埠以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中国近现代城市化的代表,上海的演变不仅仅是经济的崛起和文化的融合,更包括了城市道路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环境的变迁。

本文旨在探讨从水乡到都市的转变过程中,上海城市道路系统的演变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水乡时期的上海:传统道路与水系在开埠之前,上海是一个以水系为主的城市。

传统的道路多以河流、桥梁为依托,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貌。

这一时期的上海,道路系统以木桥、石桥为节点,连接着各个区域。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商业的繁荣,这些传统道路逐渐承载了更多的交通压力。

三、开埠后的上海:城市道路系统的初步形成自1843年开埠后,上海逐渐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

随着外来人口的涌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道路系统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因此,上海开始逐步建立起近代化的城市道路系统。

最初的道路以石子、砖块铺就,后逐渐发展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此外,还建设了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加强了城市各区域之间的联系。

四、城市道路系统的逐步完善与扩展在近现代的发展过程中,上海的城市道路系统不断完善和扩展。

首先是道路的宽度和长度不断增加,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同时,道路的等级和功能也逐渐明确,形成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不同的道路类型。

此外,还建设了大量的立交桥、高架路等交通设施,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

五、城市道路系统演变对环境的影响上海城市道路系统的演变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道路系统的完善为城市带来了便捷的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另一方面,城市道路系统的建设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如道路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噪音污染等对市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道路硬化和车辆尾气排放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上海等级考·历史:上海的历史变迁(学生版)

上海等级考·历史:上海的历史变迁(学生版)

上海高中历史·上海的历史变迁1.掌握上海自古至今的大致历史变化。

2.近代上海的市政变化、在近代史中的地位尤其重要。

3.对一些与上海有关的重大事件,如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等有所了解。

崧泽文化1、上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文明的雏形,在青浦县崧泽村发现了崧泽文化。

2、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磨制石器、陶器(三口陶器)、玉器(装饰品:石瑝)等。

还发现了粳稻颗粒和一只陶塑小猪,可以推断当时人们已懂得了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

设县与建城(古代)1、古代行政区划的变化:上海地区,春秋属吴。

战国先后属越、楚。

至唐天宝年间(742-756)出现了第一个县级治所——华亭县。

此时,出现了青龙集镇,据江瞰海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内航海运的优越条件,使青龙镇变得非常繁盛。

(有“小杭州”之称)到南宋末年,形成上海镇。

至元代,朝廷在上海设立市舶司。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朝廷正式设置上海县。

2、建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因倭寇骚扰而筑城自卫,奠定了开埠前上海城市的基本格局。

3、经济发展:棉纺织业从元代开始兴盛。

明代中晚期,上海县和整个松江府已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得到“衣被天下”的美誉。

(有“小苏州”之称)至清嘉庆、道光年间,随着海运漕粮之路的开辟,沙船运输业空前发展,上海县城和周边城镇的规模迅速扩大,各地客商云集,会馆公所林立,被誉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一、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1、上海开埠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条约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

2、租界的设立(1)租界: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土地国有化)。

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

现在租界由于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及作用,被大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所特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课堂交流
• 如何看待英法美等国在租界的矛盾行 为?上海租界研究的理论问题——殖 民主义的双重性。
三、课堂小结
• 租界为作为西人在上海的居住区域,不受中 国政府的管辖,成为“国中之国”;一些欧 美国家的“冒险者”来上海淘金,也有罪行 昭著的违法分子,是近代中国领土、主权遭 到破坏的缩影。
• 租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工程等建设均效 仿西方,也加速了上海的近代化进程,使上 海成为中西文化交汇的中心,造就了社会特 殊的文化、经济地位。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
新课导入
从崧泽文化开始,上海地区已有了文明的雏 形。经过元明时代的设县与建城,上海初步具备 了城市的框架。至清中期,上海已发展成为“江 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鸦片战争迫使上海开 埠,西方列强的入侵形成了“国中之国”——租 界。租界既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也 在客观上将上海推向世界。从清末到民国,上海 的市政、 城建、经济、文化在近代社会的大变 局中逐步发展。今天我们将学习近代上海市政的 变迁。
教学目标
• 了解租界的设立、管理,分析“国中 之国”的涵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了解晚清至民国华界市政的变化,分 析租界的客观作用。
教学重难点
• 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 • 晚清华界的市政。 • 清政府颁布的自治章程及其意义。
一、熟读课文,思考并回答
•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上海最大 的影响是什么?
• 思考:如何看待上海的开埠?
课堂练习
• 列举1840-1949年发生在上海的经济领域、政 治领域内对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各三例。
• 列举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上海的有重大影 响的事件两例。
作业布置
• 思考:西方列强在近代中国建立租界侵犯了 中国的哪些国家主权?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