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教案氨气

高中化学教案氨气

高中化学教案氨气
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氨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一、导入:
向学生展示氨气气味的特点,并让学生描述氨气的气味。

引导学生思考氨气的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授:
1. 氨气的性质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属于碱性气体。

2NH3(g) + H2O(l) → NH4OH(aq)
氨气遇火燃烧,产生氮气和水蒸汽。

4NH3(g) + 3O2(g) → 2N2(g) + 6H2O(g)
2. 氨气的制备方法
工业上主要的制备方法是哈伯-玻希过程,通过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催化反应。

N2(g) + 3H2(g) ⇌ 2NH3(g)
实验室中可以通过铵盐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制备氨气。

NH4Cl(s) + NaOH(aq) → NH3(g) + NaCl(aq) + H2O(l)
三、实验操作:
1. 准备实验器材:氨气生成装置、试管、氨水、蓝色石蕊试纸。

2. 操作步骤:
a. 在试管中放入氨水。

b. 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试管内的变化。

c. 拿出一张红色石蕊试纸,将其放入试管中,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3. 结果分析:试管中产生了氨气,红色石蕊试纸变成了蓝色。

四、讨论与总结:
请学生谈谈氨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并总结氨气的性质。

引导学生思考氨气在农业和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氨气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及结论,并写一段小结。

同时,请学生查阅资料,探究氨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氨气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通过对氨气实验室制法的探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氨气的制备原理2. 实验器材与试剂的选择3. 实验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4. 氨气性质的验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实验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氨气的制备原理、实验操作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氨气的制备原理、实验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3. 采用提问法激发学生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4.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氨气性质的验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氨水、石灰石等。

2. 试剂:氨水、石灰石、酚酞指示剂等。

3. 课件与教学素材。

4. 实验室安全常识讲解。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引发学生对氨气制备方法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授制备原理:介绍氨气的制备原理,让学生理解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过程。

3. 演示实验操作:展示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讲解实验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

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与操作正确。

5. 氨气性质验证:引导学生探讨氨气的性质,进行性质验证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七、实验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1.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与试剂。

(2)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氨水。

(3)将石灰石放入试管,加入少量水,滴入酚酞指示剂。

(4)将试管倒置,用酒精灯加热。

(5)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结果。

2. 操作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需佩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2)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3)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实验时要保持室内通风。

八、氨气性质验证1. 性质验证实验:(1)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氨气(NH3)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氨气的基本性质和常见用途。

2. 掌握氨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探究氨气的一些特性。

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氨气的基本性质2. 氨气的制备方法3. 氨气的实验观察和特性探究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氯化铵、氢氧化钠、盐酸、试剂瓶、导管、试管、气相色谱仪等。

2.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 实验操作指导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酸碱中的氨气反应,引起学生对氨气的认知和兴趣。

2. 知识讲解(20分钟)a. 介绍氨气的基本性质: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小;b. 介绍氨气的制备方法:通过氯铵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制备氨气;c. 探究氨气的溶解性:讲解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和其溶液的应用。

3. 实验操作(60分钟)a. 实验前准备工作:安全操作守则,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步骤介绍;b. 实验操作步骤:按照操作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氨气制备实验;c. 实验结果观察:观察氨气的颜色、气味等特性;d. 实验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探究氨气的一些特性。

4. 实验总结(10分钟)分析实验结果和数据,引导学生总结氨气的基本性质和制备方法。

5. 课堂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氨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并展示讨论结果。

6. 拓展性学习(10分钟)通过浏览相关资料,了解氨气的其他应用领域和安全注意事项。

7.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教师的总结,巩固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和参与度。

2. 检查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巧和安全意识。

3. 通过课堂讨论和拓展学习的成果,评估学生对氨气性质和应用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设计小组实验,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制备氨气。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相关行业进行参观,了解氨气的工业应用和相关安全措施。

氨气的性质教案

氨气的性质教案

氨气的性质教案氨气的性质教案【篇一: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版)第四章第四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安排在下一课时学习。

二、设计思想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史料和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

五、教学重点:1、氨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难点:1、氨水的组成及其碱性。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氨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氨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氨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氨气的基本性质和实际应用;2. 掌握氨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4.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氨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2. 教学难点:氨气的合理收集和保存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氨气发生装置、气液分离装置、氨水溶液等;2. 实验材料:氢气、氨水溶液、氯化铵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接触学生对氨气的了解和实际运用,引发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 介绍氨气的基本性质,如颜色、气味等;- 讲解氨气的制备方法,包括氨水和氯化铵的反应;- 引导学生对氨气的实际应用进行讨论。

3. 实验操作(30分钟)-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如氨气发生装置和气液分离装置;- 演示氨气的制备过程,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强调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4. 实验讨论(1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氨气的特点和性质;- 指导学生分析氨气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5. 拓展延伸(10分钟)- 对氨气的危害和防护措施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思考氨气的替代品和环保问题。

五、教学总结1.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2. 强调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化学知识的乐趣。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准确性和独立性;2. 学生课后提交对氨气实际应用的小结;3. 学生合作完成开展氨气实验的实验报告。

氨气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氨气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氨气优质教学设计教案I. 引言本教案旨在设计一堂优质的氨气教学课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氨气及其应用。

本教案适用于高中化学课程,主要适用于初次接触氨气的学生。

II. 教学目标1. 理解氨气的化学性质和重要应用。

2. 学会正确使用实验材料和设备,安全地进行氨气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

III. 教学内容A. 氨气概述1. 氨气的性质和特点。

2. 氨气的产生方法和重要应用。

B. 氨气实验1. 实验目的:探究氨气的性质。

2.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

- 进行氨气实验。

-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3. 实验分析:- 总结实验结果。

- 分析氨气的性质和反应过程。

IV.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氨气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材料和设备,亲自进行氨气实验。

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究氨气的性质和反应。

V.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分析。

2. 口头问答:进行课堂口头问答,检查学生对氨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VI.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提供有关氨气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

2. 实验室:提供实验材料和设备。

3. 多媒体工具:使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氨气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VII. 教学时间本教案建议安排一次教学课时,每节课时为45分钟。

VIII. 教学扩展与拓展1. 学生自主研究:鼓励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氨气的其他方面。

2. 实验扩展:设计更复杂的氨气实验,提供更多实践和探究的机会。

IX. 教学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实验室设备时,学生应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

2. 进行氨气实验时,应注意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氨气。

X. 结论通过本教案设计的氨气教学课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氨气的性质和应用,并培养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

氨气教学设计

氨气教学设计

氨气教学设计氨气教学设计氨或称“氨气”,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H,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高一化学氨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氨教学设计(一)一、教学设计(思想及创意)氨的性质:通过一则新闻和演示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氨的物理性质以及产生喷泉的“动力”是烧瓶内外有一定的压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使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

再结合问题,“空中生烟”实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归纳氨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合作学习、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

2、教学地位: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同时它又是水溶液呈碱性的惟一气体,而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质,也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它在工业上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掌握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有着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为学生将来参加工农业生产和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

另外,氨是氮族元素重要的化合物,是化肥工业制铵盐和硝酸的基础。

氨的学习还对后面的铵盐、硝酸、合成氨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本节内容。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 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氨的性质的理解,理解喷泉产生的“动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新情境下的新问题的能力;② 掌握氨、氨水的主要化学性质。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 学习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探究方法。

如通过对氨的“喷泉实验”和“空中生烟实验”的全面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新知识,让学生体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② 通过对液氨和氨水的性质对比、讨论,使学生了解对比这一重要科学方法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氨气教案优秀模板

高中化学氨气教案优秀模板

高中化学氨气教案优秀模板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氨气的性质和用途;
2. 能够描述氨气的制备方法和反应过程;
3. 理解氨气的气味和性质,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氨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氨气的制备方法;
3. 氨气的反应过程;
教学难点:
1. 氨气的气味和性质;
2. 氨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氨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二、讲解氨气的性质和用途(10分钟)
1. 结构式:NH3;
2. 性质:有刺激性气味,易燃,具有碱性;
3. 用途:农业中的氮肥,工业中的制冷剂和原料等;
三、探讨氨气的制备方法和反应过程(15分钟)
1. 制备方法:氨气的合成法,如氨的哈伯过程;
2. 反应过程: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存在下的反应过程;
四、讨论氨气的气味和性质(10分钟)
1. 氨气的刺激性气味是如何产生的;
2. 氨气的碱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了解氨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0分钟)
1. 氨气对呼吸道和眼睛的刺激作用;
2. 长期接触氨气可能导致哪些健康问题;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展望下节课继续深入探讨氨气的应用和环境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氨气的性质和用途,帮助学生理解氨气制备和反应过程,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氨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安全意识。

下节课可以结合实验或案例深入探讨氨气的应用和环境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氨气》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氨气》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氨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积累了学习非金属元素和化合物的更多体验,如初中学习的碳、高中学习了氯、硫等,在学习线索方面会比较清晰。

同时,也有氧化还原理论作为指导,对氨气的性质能够作出相应的推测。

另外,学生对于实验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对喷泉实验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和设计能力。

鉴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化学学习基础,所以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都可以突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氨气的分子结构,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氨水的成分和性质;掌握氨气的制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氨气化学性质的推测,提高推理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本质的分析,提高思维的积极性和发散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养成由宏观到微观,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科素养;通过归纳氨气的用途,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制法。

教学难点氨气的化学性质及制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演示“双喷泉”实验,请学生质疑,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新课讲析(一)氨气的物理性质学生归纳氨气的物理性质:极易溶于水,常温下 1: 700;容易液化,沸点 -33.50C 。

教师补充新闻事件中的液氨泄漏事件,强调氨气沸点比较高,容易液化。

(二)氨气的化学性质演示试管喷泉实验。

提问:根据刚才的实验以及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推测氨气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1.氨气与水的反应学生总结:氨气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3?H2O?NH4+ + OH-。

2.氨气与酸的反应教师演示氨水碱性的检验方法――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学生讨论:氨水和液氨的区别?演示实验:氨气和氯化氢的反应 NH3+HCl=NH4C1。

结论:氨气与挥发性酸(盐酸、硝酸等)反应才有白烟生成。

此为检验氨气方法之一。

2NH3 + H2SO4 =(NH4)2SO4 该化学反应的应用:可以制得化学肥料中的铵态氮肥。

3.氨气的还原性演示实验:氨的催化氧化4NH3 4NO+6H2O(工业制备硝酸的基础反应)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硝酸形成的原理。

化学氨气教学设计

化学氨气教学设计

化学氨气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与目标化学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教学设计以氨气为主题,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实验、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及其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如下:1. 了解氨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及应用;2. 学会进行氨气的制取和检验实验;3. 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反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氨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及应用;(2)氨气的制取和检验实验;(3)氨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反应。

2. 教学难点:(1)氨气的制取方法与实验操作;(2)氨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反应。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导管、烧瓶、烧杯、导管夹、试管、试管架等;2. 实验药品:氨水、氢氧化钠、盐酸等;3. 教学课件、教学实验指导书。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氨气的制取、氨气的化学性质实验以及氨气实际应用。

1. 氨气的制取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演示的氨气制取实验,并进行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解释。

让学生合作组队进行氨气的制取实验,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其对氨气的制取方法有直观的了解。

2. 氨气的化学性质实验给学生一个实验问题:“氨气和氯气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实验设想,并进行实验操作。

先将氨气通入洗涤瓶中收集,然后使用导管连接洗涤瓶和试管,加入少量的氯气。

观察氯气与氨气的反应情况,让学生用逻辑推理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并总结出氯气与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氨气实际应用介绍氨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进行案例分析。

例如氨气作为工业原料的使用,氨气在肥料中的应用等,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氨气的实际应用领域。

五、教学总结与评价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应能了解氨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及应用,并具备进行氨气的制取和检验实验的能力。

学生还能够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和常见反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

《氨气》 教学设计

《氨气》 教学设计

《氨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如与水的反应、与酸的反应等。

(3)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氨气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氨气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与水、与酸的反应。

(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教学难点(1)氨气与水反应的化学原理。

(2)喷泉实验的原理和操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氨气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如氨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氨气泄漏事故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氨气。

2、新课讲授(1)氨气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氨气,让学生观察氨气的颜色、状态,闻其气味。

然后通过实验演示氨气的溶解性,将充满氨气的烧瓶倒扣在水槽中,观察水迅速充满烧瓶的现象。

引导学生总结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2)氨气的化学性质①氨气与水的反应进行喷泉实验,向装满氨气的烧瓶中滴加少量水,引发喷泉。

引导学生思考喷泉形成的原因,从而讲解氨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₃+ H₂O ⇌ NH₃·H₂O ,NH₃·H₂O ⇌ NH₄⁺+ OH⁻。

强调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并且氨水具有弱碱性。

②氨气与酸的反应分别演示氨气与盐酸、硫酸、硝酸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₃+ HCl = NH₄Cl ,2NH₃+H₂SO₄=(NH₄)₂SO₄,NH₃+ HNO₃= NH₄NO₃。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说明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说明

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说明教学设计说明:氨气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氨气的性质和一些常见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展示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1.氨气的性质:氨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氨气的应用:介绍氨气的一些常见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安全问题:氨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学生需注意安全使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塑料瓶、塑料管、氨气、蓝色试纸、火柴等。

2.实验试剂:盐酸、碳酸氢钠溶液等。

3. PowerPoint幻灯片:用于展示氨气的性质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氨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以下问题:这是什么物质?你了解氨气的性质吗?2.探究(30分钟):(1)氨气的化学性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将氨气通入盐酸中,会有白色的烟雾产生。

解释实验现象:氨气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的固体沉淀,所以会产生白色烟雾。

(2)氨气的物理性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将氨气通入酚醛试剂中,试剂的颜色发生变化。

解释实验现象:氨气与酚醛试剂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可见的颜色变化。

3.拓展(20分钟):(1)氨气的应用:通过展示幻灯片介绍氨气的一些常见应用,如合成农药、化肥、合成纤维等。

(2)安全使用氨气:提醒学生使用氨气时需要注意安全事项,如戴好防护眼镜、手套等,避免直接吸入氨气等。

4.实验操作(25分钟):学生在实验室中操作进行氨气的制备实验。

步骤1:取一个塑料瓶,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步骤2:用塑料管插入塑料瓶中,另一端放入盐酸。

步骤3:缓慢加热瓶底,观察瓶口是否有气泡产生。

步骤4:将放在瓶口上面的试纸变色。

步骤5:将试纸变色的位置与氨气的图像进行对比。

5.总结(10分钟):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氨气的性质有哪些?氨气的应用有哪些?使用氨气需要注意什么安全问题?六、课后作业:1.总结氨气的性质,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

《氨气》 学历案

《氨气》 学历案

《氨气》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如与水的反应、与酸的反应、还原性等。

3、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的原理和装置。

4、认识氨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氨气的化学性质,尤其是与水和酸的反应。

(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难点(1)氨气喷泉实验的原理。

(2)氨气的还原性。

三、知识回顾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哪些?2、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四、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如厕所里的刺鼻气味,其中就可能含有氨气。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农业、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那么,氨气到底具有哪些性质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五、知识讲解1、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气(NH₃)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1 体积水大约可溶解 700 体积氨气)。

氨气易液化,液氨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常用作制冷剂。

2、氨气的化学性质(1)氨气与水的反应氨气溶于水时,大部分与水结合形成一水合氨(NH₃·H₂O),一水合氨部分电离出铵根离子(NH₄⁺)和氢氧根离子(OH⁻),使溶液呈碱性。

NH₃+ H₂O ⇌ NH₃·H₂O ⇌ NH₄⁺+ OH⁻这也是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原因。

(2)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能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NH₃+ HCl = NH₄Cl(产生白烟)2NH₃+ H₂SO₄=(NH₄)₂SO₄(3)氨气的还原性氨气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

4NH₃+ 5O₂= 4NO + 6H₂O(催化剂、加热)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氯化铵(NH₄Cl)和氢氧化钙Ca(OH)₂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氯化钙(CaCl₂)和水。

2NH₄Cl + Ca(OH)₂= CaCl₂+ 2NH₃↑ + 2H₂O(2)发生装置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的装置,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类似。

氨气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一等奖)

氨气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一等奖)

氨气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一等奖)研究背景和目的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在农业、化工和制冷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对氨气制取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本教学设计旨在设计一个研究项目,以促进学生对氨气制取过程的全面研究和掌握。

教学内容和步骤教学内容1. 氨气的用途和重要性介绍2. 氨气制取工艺的原理和流程解析3. 实验室常用的氨气制取方法和设备介绍4. 氨气制取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介绍氨气的用途和重要性- 通过讲解氨气的用途和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第二课时:氨气制取工艺的原理和流程解析- 简要介绍氨气制取的工艺原理,包括哈伯-博什过程和合成氨工业反应的条件。

- 展示氨气制取的流程图,帮助学生理解整个过程。

3. 第三课时:实验室常用的氨气制取方法和设备介绍- 展示实验室常用的氨气制取方法,如氨气发生器和氨气水解法。

- 介绍制取氨气所需的实验室设备,并讲解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4. 第四课时:氨气制取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指导学生进行氨气制取实验,包括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记录要点。

-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佩戴安全眼镜和手套,注意气体泄漏等问题。

教学评估和期望成果- 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操作和口头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估,检验学生对氨气制取的理解和操作技能。

- 期望成果: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氨气制取的原理、流程和实验操作,掌握氨气制取实验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参考资料1. Smith, J. D., & Johnson, T. L. (2008). Ammonia synthesis for fertilizer production. In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pp. 15-24). Wiley-VCH.2. 《化学实验操作指导》以上是针对氨气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氨气制取的原理、流程和实验操作技能。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气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气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氨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氨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了解氨气的用途及危害,培养安全使用氨气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氨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氨气,引导学生了解氨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危害。

2. 学习氨气的制备方法,并通过实验观察氨气的物理性质。

3. 学习氨气的化学性质,包括氨气的焰色反应和与氧化剂的反应。

4. 了解氨气的用途及危害,鼓励学生讨论氨气的安全使用方法。

5. 总结:对氨气的性质、制备方法、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四、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氨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2.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思考氨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如何安全使用氨气。

五、教学反思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氨气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安全使用氨气的意识。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氨气-教学设计

氨气-教学设计

氨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氨分子的结构2、使学生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了解氨的用途。

3、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氨与氨水的区别教学过程【引入】:大家都知道刘谦变魔术变得很好,其实在我们化学中也有很多魔术,这节课呢,老师也先给大家变个魔术,大家仔细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用滴管取几滴浓氨水,滴在玻片上,迅速盖在集气瓶上,上下振荡几下。

浓氨水易挥发,形成一瓶氨气。

同理,制得一瓶氯化氢气体。

(老师此处暂时不作讲解)将两只带磨口玻片的集气瓶口对口放置,抽去两块玻片。

学生观察现象。

【生】:集气瓶内产生大量的白烟。

【师】:这个魔术叫做——空瓶生烟,其实啊,老师用的是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的反应来做的这个实验,那么,氨有哪些性质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正确认识——氨。

【板书】:第二节氨一、氨(NH3——即氨气的简称)【回顾】:我们上节课学过的氨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现在我们继续来看一下氨分子的空间构型、【师】:那根据大家对“空瓶生烟”中氨气的观察和我们对氨分子结构的学习,大家大胆的总结和推测一下,氨具有哪些性质呢?【提示】:氨有没有气味?谁来闻闻氨的气味?先分析一下,如何正确地闻氨气的气味?【师】: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而空气的平均式量是29,所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闻气味时瓶口向下,用手轻轻煽动,使少量氨分子飘进鼻孔。

【生】: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板书】: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师】:大家有没有闻过动物体腐烂后的气味?(一股恶臭味)其中含有氨气。

农村里的同学在父母施铵肥时也应该闻到过。

(刺激性气味)那种气味主要就是氨气散发的。

另外厕所里也有氨气的气味。

【过渡】:这些都是氨的物理性质,氨的化学性质又如何呢?结构决定性质,首先看一下氨的结构特点。

【师】:既然氨分子是极性分子,那么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何呢?18【生】: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水作为溶剂是极性分子,所以氨分子应该易溶于水。

《氨气》教学案例

《氨气》教学案例

《氨气》教学案例第一篇:《氨气》教学案例《氨气》教学案例一:背景与主题背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都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但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主体,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创新等能力,仍是目前困扰我们教师的一大难题。

课堂上大多数教师的教学以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情况。

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感到: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主题: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化学教师,我力争让每一堂课都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我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我以《氨气》的教学为例,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二;问题情境描述如何根据氨气的化学式NH3,依据化学键理论、分子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氧化还原规律等理论,推测氨气的化学性质呢?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些性质呢?三、案例分析案例(一):物理性质: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提出NH3物理性质的假设:(1)、可能以前见过闻过氨气的同学,提出:氨气在常温下为气态,有刺激性气味。

教师辅助: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瓶装满氨气的试管,依次传下去,让他们看一看,闻一闻。

(2)、一些农村的学生可能提出:与化肥碳铵的气味一样。

(3)、有些同学可能提出:是碳铵分解为NH3了。

(4)、有些同学可能提出:从氨气的化学式NH3知,其摩尔质量为17g/mol,,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标况下密度为0.771g/l,所以同学们推出氨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这是旧知识的运用,不错。

案例(二):化学性质:1、氨与水的反应学生依据化学键理论、分子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等理论,推测氨气的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些性质。

(1)、有同学依据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知识推出NH3的稳定性强于CH4、PH3、弱于H2O、HF。

苏教版高中化学氨气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氨气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氨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了解氨气的制备方法;3. 了解氨气的主要用途;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氨气的化学性质;2. 氨气的用途。

教学难点:1. 氨气的制备方法;2. 氨气的主要用途。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氨气生成装置、试管、试管夹、酚酞指示剂等;2. 实验物质:氨水、氢氧化钠、氢气等;3. 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氨气及其性质,引起学生兴趣。

二、讲解氨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10分钟)1. 氨气的物理性质: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等;2. 氨气的化学性质:与酸反应生成盐类、能与氧气、氯气等发生作用等;3. 氨气的制备方法:氨水和氢氧化钠反应、氨水和过氢化氢反应等。

三、进行实验(20分钟)1. 将氨水和氢氧化钠放入氨气生成装置中,观察氨气生成的现象;2. 使用酚酞指示剂进行氨气的检测。

四、讲解氨气的用途(5分钟)1. 农业上的应用:作为植物养料;2. 工业上的应用:用于制造化肥、合成尿素等;3. 医疗上的应用:作为药物原料。

五、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重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习题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氨气的性质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对氨气制备方法和用途的掌握,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相关知识。

高中化学优质课氨气教案

高中化学优质课氨气教案

高中化学优质课氨气教案
课题:氨气的性质和应用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氨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了解氨气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3.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氨气的反应机理。

二、教学重点
1.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氨气的制备方法;
3.氨气的应用场景。

三、教学难点
1.氨气的工业应用;
2.氨气与酸碱中和反应的机理。

四、教学准备
1.实验室中制备氨气所需的化学试剂和设备;
2.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便于学生理解氨气的应用;
3.教师讲授的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引言
介绍氨气的特点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氨气的兴趣。

2.氨气的性质
教师通过PPT展示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进行相关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氨气的特点。

3.氨气的制备方法
介绍氨气的制备方法,包括哈伯-博斯曼法和氨气合成法,让学生了解氨气的生产过程。

4.氨气的应用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氨气在农业和化工领域的重要应用,让学生了解氨气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5.实验操作
进行简单的氨气制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他们对氨气性质的理解。

6.讨论与总结
与学生一起讨论氨气的应用和反应机理,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对下节课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化学优质课教案范本,仅供参考。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氨气的基本性质和制取方法。

2. 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掌握实验中常用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教学内容:1.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介绍实验室中常用的制氨气的方法,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等。

2. 氨气的性质:介绍氨气的基本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

3. 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讲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仪器的选用、试剂的准备、实验过程等。

4. 实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防止气体泄漏、佩戴防护装备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相关理论知识。

2. 采用演示法,进行氨气实验室制法的实验操作,并解释实验现象。

3. 采用问题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导管、集气瓶等。

2. 实验试剂:氯化铵、氢氧化钙、水等。

3. 防护装备:防护眼镜、手套、口罩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引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2. 讲解理论知识:讲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相关理论知识。

3. 演示实验:进行氨气实验室制法的实验操作,并解释实验现象。

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6. 安全防护教育:强调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防止气体泄漏、佩戴防护装备等。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氨气实验室制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解释。

2. 实验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规范,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气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版)第四章第四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
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
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安排
在下一课时学习。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
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
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
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
方面则更差。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史料和新闻报道创
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
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
题→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在教学中,通过创
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
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
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
3、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
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
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
识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

1、氨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
实际问题。

1、氨水的组成及其碱性。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3、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达到师
生、生生交流互动,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水、酚酞试液、浓氨水、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红色石蕊试纸、热水、脱脂棉、烧杯、集
气瓶、双孔胶塞、铁架台、导气管、毛巾、两端开口的长玻
璃管、橡皮塞等。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解决
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是化学技术
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贡献之一,化学家有关氨的研究曾
获得三次诺贝尔化学奖:
1918 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因为发明合成氨方
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哈伯的合成氨方法是人类科技发展
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是化工生产实现高温、高压、催化反
应的第一个里程碑。

1931 年,是德国工业化学家卡尔·博
施因为改进合成氨方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博施的主要贡献
是改进了哈伯首创的高压合成氨法,找到了合适的氧化铁型
催化剂,使合成氨生产工业化,称为“哈伯—博施法”。

XX 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
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得XX年诺贝尔化学奖,格哈德·埃特尔最重要的贡献,是合成氨的机
理研究。

人类为什么对氨如此的感兴趣?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和
用途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第四节氨、硫酸、硝酸
据新安晚报消息:
4月8日早晨,一辆装有22吨液氨的槽罐车,在铜陵市某地发生泄漏,槽罐喷出的白色气柱有四五米高,发出的
“哧哧”声一里开外就能听到,现场被浓烈的刺激性气味所
包围。

事发地点距离长江的直线距离仅500米,很有可能导致长江污染,须及时处置??
1. 你从这一新闻报道及图片得到什么启示?
2、从报道中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性质?
3、如何吸收泄露而弥漫在空气中的氨气?
小组讨论后,请一同学小结讨论结果。

拿出一瓶氨气引导学生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等
方面进行归纳,并与以上讨论结果进行对比。

对于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未知气体应当如何闻其气味?
请学生上讲台演示闻氨气的方法。

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
小于空气,易液化(因为氨气可液化后放在槽罐车中运输)。

上述报道的图片中消防队员为什么用水龙头
对空中喷洒?
是否用水吸收空气中弥漫的氨气呢?氨气在水中
的溶解性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氨气喷泉实验。

观察现象,思考氨气还有什么性质?
形成红色喷泉。

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水不能充满整个烧瓶,原因可能有哪些? 若某学生用氨做喷泉实验,结果实验失败,请你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可能收集的氨气不纯;可能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可能
是收集氨气时
刚才喷泉实验中装满水的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
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特性来引发喷泉实验。

请同学们思考能否用其他的方法来引发该实验?
学生探讨,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小结可行的实验方
案,并对可行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表扬,对其中较好的方案
大家重点探讨:
1)方案一:用热毛巾捂住装满氨气的集气瓶一会儿,
使气体受热膨胀把玻璃
导管内的空气排掉,这样氨气可接触到玻璃导管下面的水,溶于水后引发喷泉。

2)方案二:用冰水浸泡过的毛巾捂住装满氨气的集气
瓶一会儿,使气体冷缩
后造成的压力差而引发喷泉实验。

在老师的指导下,请两位同学完成方案一的实验。


有兴趣,课后大家可以在实验室试一试方案二。

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那么氨水为什
么会显碱性呢?氨水的成分又是什么呢?
氨水有氨气的刺激性气味?说明氨水中有什么微粒?
说明氨水中有氨气分子存在。

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的过程,是简单的物理过程吗?
会有怎样的反应发生呢?
假设NH3不和水反应,只是简单的溶于水,那么溶液中
只存在NH3分子和H2O分子,这时溶液应该是中性的。

加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石蕊试液变红,表明氨气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氨水中的粒子:NH3、H2O、NH3·H2O 、NH4、OH 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液氨与氨水有何不同?
讨论液氨与氨水的不同,并完成下列表格:
根据以上探讨的知识写出氨气与水发生的反应
与水反应: NH3+H2ONH3·H2O
NH4++OH-
C.%D.%
动手练习。

氨水的溶质是,但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以NH3 分子计算。

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700/
700
?17+1000?1
?·L-1
氨水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为:%
故选择A、C。

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演示,一位同学手拿玻璃棒蘸点浓
氨水,另一位同学拿玻璃棒蘸点浓盐酸,然后相互靠近,但不接触,观察现象。

观察现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两玻璃棒相互靠近时有大量白烟产生。

(2)与酸的反应: NH3+HCl=NH4Cl
上述实验有它的不足之处:由于浓氨水和浓盐酸本身
都可以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导致反应后形成的白烟现象不太
明显,有学生会误认为这是浓氨水或浓盐酸本身在空气中形
成白雾,因而说服力不强。

请同学们来设计一个说服力更强
的实验?
学生探讨,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小结并肯定可行的
实验方案,同时自己给出一种具有参考价值的方案,给学生
演示:
取一根两端开口的长玻璃管,一端塞入浸有浓盐酸的脱
脂棉,另一端塞入浸有浓氨水的脱脂棉,然后两端用橡皮塞
塞紧,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上述实验中我们可明显看到一段时间后,在玻璃管中
间偏向浓盐酸的一端先出现白烟,然后白烟向两端逐渐扩散。

请问为什么起初偏向浓盐酸的一端先出现白烟呢?
在教师的提示下,由学生讨论得出答案:因为分子量
小的氨分子扩散的速度快,所以两种气体分子在靠近浓盐酸
的一端先相遇产生白烟。

NH3也可与其它酸发生类似的反应,请同学们动手练习:NH3+HNO3=NH4NO3 2NH3+H2SO4=2SO4
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
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一定是氯气与氨气发生反应后有氨化铵固体小颗粒在
空气中呈白烟状,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

反应原理:3Cl2 +2NH3 = 6HCl +N2 HCl + NH3
= NH4Cl。

在上述氨气与水、氨气与酸的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
价都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它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呢?请同
学们阅读课文P98-99的思考与交流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氮气怎样转化为氨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