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

合集下载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
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 一般情况下,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构件表面到最外层钢筋中心的距离。

具体要求如下:
- 构件表面到最外层主筋(包括横筋和竖筋)中心距离不应小于25mm;
- 构件表面到最外层剪力筋中心距离不应小于20mm。

2. 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耐久性设计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
- 结构耐久性设计年限不少于50年的构件,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20mm;
- 结构耐久性设计年限不少于100年的构件,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30mm。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厚度要求是针对一般情况下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具体项目中还需要根据具体设计要求和结构布置进行详细设计。

另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规范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当地的规范进行设计。

混凝土防护层厚度标准

混凝土防护层厚度标准

混凝土防护层厚度标准一、前言混凝土防护层厚度标准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为了保护钢筋不受到腐蚀等影响,需要在钢筋周围涂覆一层防护层,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防护层厚度的标准,包括国内外标准、防护层厚度的计算方法、应注意的事项等。

二、国内外标准1. 国内标准国内常用的混凝土防护层厚度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规定,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应涂刷一层防护层。

当钢筋直径小于等于25mm时,防护层厚度应不小于20mm;当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防护层厚度应不小于25mm。

在海洋环境等特殊条件下,防护层厚度应根据具体情况增加。

(2)JGJ 94-2008《建筑工程钢筋防腐蚀施工规范》JGJ 94-2008规定,混凝土中的钢筋应涂刷一层防护层。

在正常环境下,钢筋直径小于等于25mm时,防护层厚度应不小于20mm;当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防护层厚度应不小于25mm。

在海洋环境等特殊条件下,防护层厚度应根据具体情况增加。

(3)CJJ/T 190-2012《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规范》CJJ/T 190-2012规定,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应涂刷一层防护层。

当钢筋直径小于等于25mm时,防护层厚度应不小于15mm;当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防护层厚度应不小于20mm。

在海洋环境等特殊条件下,防护层厚度应根据具体情况增加。

2. 国外标准国外常用的混凝土防护层厚度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ACI 318-14《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 and Commentary》ACI 318-14规定,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应涂刷一层防护层。

在正常环境下,钢筋直径小于等于25mm时,防护层厚度应不小于16mm;当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防护层厚度应不小于19mm。

在海洋环境等特殊条件下,防护层厚度应根据具体情况增加。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混凝土保护层 8.2.1 构件中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d; 2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8.2.1的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8.2.1中数值的倍。

表8.2.1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C 环境类别一二a 二b 三a 三b 板、墙、壳 15 20 25 30 40 梁、柱、杆 20 25 35 40 5 注:1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注:2 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点这下载施工技术资料 8.2.2 当有充分依据并采取下列措施时,可适当减小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1 构件表面有可靠的防护层; 2 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 3 在混凝土中掺加阻锈剂或采用阴极保护处理等防锈措施; 4 当对地下室墙体采取可靠的建筑防水做法或防护措施时,与土层接触一侧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25mm。

8.2.3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当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钢筋网片时,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20XX-12-31日志:《深度解析钢筋平法11G101 系列[附高清图集》有详細讲解。

现行规范不仅对钢筋验收时钢筋保护层厚度做出了具体要求,并且对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提出了检测的要求。

通过这些年的技术发展和检测方法的进步,钢筋保护层的无损检测已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并成为常规检测方法之一,各地质量监督站也把对钢筋保护层的检测作为工程主体质量验收前实体抽检的一个重要内容。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范围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范围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范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范围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

然而,实际施工中往往难以做到完全精准的厚度控制,因此必须了解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允许的偏差范围。

1. 教育性引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的是混凝土外表面到钢筋外表面的距离,它的作用主要包括保护钢筋免受腐蚀、抵抗外部环境的侵蚀以及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然而,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允许一定范围的偏差。

2. 深度探讨主题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范围是由一系列的设计规范和标准确定的,例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中对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该规范,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允许偏差范围主要受到混凝土外部尺寸的限制以及混凝土表面平整度的要求。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的影响,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往往难以做到完全精准。

设计规范中会对于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允许一定的正、负偏差范围,以保证在一定限度内实际施工中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一般来说,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允许偏差范围在设计规范中会给出具体的数值范围,例如允许正负10mm的偏差。

3. 总结回顾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允许的偏差范围是必须要重视的一个参数。

它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在实际工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通过合理的控制和检测手段来确保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文章写手,我个人认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允许的偏差范围是设计规范考虑到实际施工情况的一种合理体现。

在实际工程中,施工现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完全精准的施工往往是难以做到的。

适当的允许一定范围的偏差是为了保证施工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同时也要求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钢筋砼保护层规定

钢筋砼保护层规定

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第9.2.5条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第10.1.2条国家标准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必须对重要部位进行结构实体检验,主要检验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需要对重要构件,特别是悬挑梁和板构件,以及易发生钢筋位移、易露筋的部位,采用非破损(用先进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仪)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检验。

此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7~+10mm;对板类构件为-5~+8mm。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为合格。

当合格点率小于 90%,但不小于 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检验,当两次抽减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才能判为合格。

且每次抽样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 1.5倍。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3.5.2条规定:一类:室内干燥环境;永久的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

二类a: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寒冷和严寒地区的冰冻线以下的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二类b:干湿交替环境;水位频繁变动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上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三类a: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冰冻区环境;受除冰盐影响环境;海风环境。

三类b:盐渍土环境;受除冰盐作用环境;海岸环境。

四类:海水环境。

五类: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

注:1.室内潮湿环境是指构件表面经常处于结露或湿润状态的环境。

混凝土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计算方法

混凝土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计算方法

混凝土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计算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它由水泥、砂子、石子等材料混合而成。

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是建筑结构的重要指标,其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计算方法。

二、保护层厚度的定义保护层厚度是指混凝土中钢筋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距离,也称为钢筋的保护覆盖层厚度。

保护层的主要作用是保护钢筋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防止钢筋锈蚀,同时还能保护钢筋的加工和锚固性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三、保护层厚度的影响因素1.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度: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度越高,保护层的厚度就可以相应地减小。

2.钢筋的直径和数量:钢筋的直径和数量越大,保护层的厚度也相应地增加。

3.结构的使用环境:如结构所处的气候、温度、湿度、空气污染程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保护层的厚度。

4.结构设计要求:如结构的受力性质、使用寿命等要求会影响保护层的厚度。

四、保护层厚度的计算方法保护层厚度的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下面介绍常用的两种计算方法。

1.按混凝土等级计算法此方法根据混凝土等级来确定保护层的厚度。

根据我国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的规定,保护层厚度的计算公式为:h=(a+b)/2+δ其中,h为保护层厚度,a为钢筋直径,b为混凝土配筋中最大骨料粒径,δ为保护层厚度修正值。

保护层厚度修正值的计算公式为:δ=K1×K2×K3×K4×K5×K6×K7K1:混凝土强度等级修正系数K2:混凝土配合比修正系数K3:钢筋直径修正系数K4:混凝土保护层结构形式修正系数K5:混凝土覆盖层厚度修正系数K6:钢筋数量修正系数K7:结构使用环境修正系数以上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详见GB50010-2010。

2.按钢筋直径计算法此方法根据钢筋直径来确定保护层的厚度。

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解释

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解释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8.3.1第3条:当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 时,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筋,其直径不应小于d/4;对梁、柱、斜撑等杆状构件间距不应大于5d,对板、墙等平面构件间距不大于10 d,且均不应大于100mm,此处d 为锚固钢筋的直径。

使用者对这条规定理解困难。

我初步解析一下:1、“锚固钢筋保护层”指锚固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边的距离。

2、“当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 时”是指锚固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边的距离小于等于5d,d为锚固钢筋直径。

举例:锚固钢筋直径为25,5d =5*25=125㎜,如果锚固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边的距离小于125时,需要设置横向构造钢筋。

3、“横向构造钢筋的直径不小于d/4”。

以刚才所举例子,d/4=25/4=6.25。

可采用直径6.5的钢筋。

如果有两种以上锚固钢筋,d为较大规格钢筋直径。

4、“横向构造钢筋间距,梁、柱、斜撑不大于5d”。

以刚才所举例子,5d=5*25=125㎜。

规范要求间距不应小于100㎜,即min(5d,100㎜)。

这里取100㎜。

如果有两种以上锚固钢筋,d为较小规格钢筋直径。

5、“对板、墙等平面构件间距不大于10d,且均不应小于100mm”。

板、墙锚固钢筋间距为min(10d,100㎜)。

如果板、墙直径为8㎜,横向构造钢筋间距为80㎜。

那么,具体如何应用呢?我们针对各种构件分别讲解。

6、柱锚固钢筋在基础内或转换梁、框支梁内。

如果基础外伸,柱在基础内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存在小于5d的情况。

如果基础不外伸,那么柱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情况下不会大于5d,遇到这种情况,就需在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筋,一般以箍筋形式,而不是仅在保护层范围内设置。

柱在转换梁、框支梁内锚固原理与在基础内锚固构造相同。

7、梁锚入柱内或墙内,柱的截面一般大于梁宽,如果梁中心线与柱中心线重合,梁锚固钢筋保护层通常不会小于5d。

当梁与柱一边平齐时,梁锚固钢筋保护层会小于5d。

保护层厚度规范

保护层厚度规范

保护层厚度要求根据2010年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保护层厚度不再是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而是“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因此本次修订后保护层设计厚度比原来增加!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

但是,过大的保护层厚度会使构件受力后产生的裂缝宽度过大,就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如破坏构件表面的装修层、过大的裂缝宽度会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于设计中是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过大的保护层厚度还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因此,2010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2.1条,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d,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一般设计中是采用最小值的。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环境类别板、墙、壳梁、柱、杆一15 20二a 20 25二b 25 35三a 30 40三b 40 50注:1.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数值增加5mm. 2.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关于保护层厚度的其它规定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第9.2.3条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9.2.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梁柱双层配筋间距和保护层最小厚度

梁柱双层配筋间距和保护层最小厚度

梁柱双层配筋间距和保护层最小厚度随着建筑结构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梁柱双层配筋的概念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梁柱双层配筋是指在梁和柱的交接处设置两层配筋,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而为了保证梁柱双层配筋的有效作用,必须要合理设置间距和保护层最小厚度。

本文将从梁柱双层配筋的定义、作用、间距和保护层最小厚度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加深对梁柱双层配筋的理解和应用。

一、梁柱双层配筋的定义和作用梁柱双层配筋是指在梁柱节点受压区设置两层配筋,以增加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延性,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通常情况下,上层配筋用于承受构件受压区的作用力,下层配筋则用于延性增加,以保证节点在地震作用下不易产生脆性破坏。

梁柱双层配筋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措施,能够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造成的损失。

二、梁柱双层配筋间距的设置梁柱双层配筋的间距需要根据结构的具体要求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梁柱双层配筋的间距取决于梁柱节点的受力情况、梁柱节点的延性要求和构件尺寸等多个因素。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规定,梁柱双层配筋的间距应满足以下要求:1.梁柱双层配筋的纵向钢筋净距不应小于100mm。

2.梁柱双层配筋的横向钢筋净距不应小于150mm。

3.梁柱双层配筋的钢筋间的净距,一般不应小于最大配筋直径的4倍。

在实际设计中,梁柱双层配筋的间距还需要考虑构件尺寸、受力情况和延性要求等因素来确定。

在确定间距时,不仅需要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还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的可行性,保证梁柱双层配筋的有效作用。

三、梁柱双层配筋保护层的最小厚度梁柱双层配筋的保护层是指混凝土保护钢筋的最小厚度。

梁柱双层配筋保护层的最小厚度需要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以保证钢筋受力的安全和延性性能。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规定,梁柱双层配筋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应满足以下要求:1.梁柱双层配筋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

三排钢筋的受拉钢筋的合理到构件边缘的距离

三排钢筋的受拉钢筋的合理到构件边缘的距离

在构件设计中,受拉钢筋的合理到构件边缘的距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钢筋在构件中起着承受拉力和增强混凝土强度的重要作用,因此其设置位置对构件的整体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三排钢筋的受拉钢筋的合理到构件边缘的距离,以期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设计规范中关于受拉钢筋的要求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受拉钢筋的合理到构件边缘的距离应满足以下要求:1. 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构件内部的受拉钢筋应该设置有足够的保护层,以保证钢筋不受外部环境的侵蚀和损坏。

一般要求钢筋到构件表面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2. 构件的受力性能:受拉钢筋设置位置的合理性还需要考虑构件的受力性能。

合理设置受拉钢筋可以有效地提高构件的受力性能,延缓龄期期本是砼开始龄期结束后混凝土中钢筋产生锈蚀所导致的混凝土裂缝,增强构件的抗震和承载能力。

二、三排钢筋的受拉钢筋设置位置在混凝土构件中,三排钢筋的受拉钢筋通常设置在构件的受压区,以承受构件受拉力。

受拉钢筋设置的位置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1. 构件尺寸及受力情况:构件的尺寸和受力情况对受拉钢筋设置位置有着直接影响。

对于大跨度和大荷载的构件,受拉钢筋往往需要设置在距构件边缘较远的位置,以满足受力要求。

2. 钢筋直径和数量:受拉钢筋的直径和数量也是确定设置位置的重要因素。

直径较大或数量较多的受拉钢筋需要设置在较远离构件边缘的位置,以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充分保护层厚度。

3. 混凝土保护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影响受拉钢筋设置位置的关键因素之一。

保护层厚度不足会导致受拉钢筋暴露在外表面,容易受到锈蚀和破坏;而过厚的保护层则会降低钢筋的受力性能,影响构件的整体性能。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三排钢筋的受拉钢筋的合理到构件边缘的距离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并根据具体构件的情况进行合理确定。

要保证受拉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符合规范要求,充分保护钢筋不受外部环境的侵蚀和损坏;另要兼顾构件的受力性能,确保受拉钢筋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钢筋保护层控制措施

钢筋保护层控制措施

钢筋保护层控制措施一、执行依据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F50-2011二、钢筋保护层定义及控制意义根据2010 年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保护层厚度不再是纵向钢筋(非箍筋) 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而是“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是关系到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构件的结构承载力、耐久性和防火性。

三、总体质量要求1、钢筋骨架的要求:(1)钢筋表面无锈蚀与焊渣,主筋应顺直,表面不得有裂纹及其他损伤;(2)双层或多层钢筋间应有足够的支撑,骨架不得变形、松焊和开焊,具有足够的刚度;2、垫块的要求:(1)垫块采用专门供应商定制的混凝土专用垫块,标号不低于主体混凝土标号,由于各构件保护层厚度要求不一致,在定制前,对垫块供应商进行交底,明确各构件需要的垫块尺寸及需求数量;(2)垫块的数量必须满足保护层合格率的要求;3、检测仪器的要求:必须是经过标定、现场比对试验过的仪器进行检测;五、控制措施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

在施工前,应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确定正确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在作业前,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进行现场操作示范和讲解; 在交底时,不仅对钢筋组提出要求,还要对模板组、砼组等相关班组提出要求,强调钢筋保护层的重要性,提高人员的思想意识。

2、合理安排各工种的施工顺序。

(1)钢筋骨架质量控制:1)钢筋加工、制作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2)为了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固性,在制作过程中,要确保钢筋绑扎及焊接的质量;3)骨架安装工艺要合理、科学,骨架安装完成后,要对骨架位置尺寸进行认真检查,确保位置准确,不符合要求,要进行纠正处理;对结构复杂的构件,合理安插主、次筋的位置,并注意施工顺序,避免出现钢筋挤占保护层的情况。

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解释

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解释

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解释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第3条:当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 时,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筋,其直径不应小于d/4;对梁、柱、斜撑等杆状构件间距不应大于5d,对板、墙等平面构件间距不大于10 d,且均不应大于100mm,此处d 为锚固钢筋的直径。

使用者对这条规定理解困难。

我初步解析一下:1、“锚固钢筋保护层”指锚固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边的距离。

2、“当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 时”是指锚固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边的距离小于等于5d,d为锚固钢筋直径。

举例:锚固钢筋直径为25,5d =5*25=125㎜,如果锚固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边的距离小于125时,需要设置横向构造钢筋。

3、“横向构造钢筋的直径不小于d/4”。

以刚才所举例子,d/4=25/4=。

可采用直径的钢筋。

如果有两种以上锚固钢筋,d为较大规格钢筋直径。

4、“横向构造钢筋间距,梁、柱、斜撑不大于5d”。

以刚才所举例子,5d=5*25=125㎜。

规范要求间距不应小于100㎜,即min(5d,100㎜)。

这里取100㎜。

如果有两种以上锚固钢筋,d为较小规格钢筋直径。

5、“对板、墙等平面构件间距不大于10d,且均不应小于100mm”。

板、墙锚固钢筋间距为min(10d,100㎜)。

如果板、墙直径为8㎜,横向构造钢筋间距为80㎜。

那么,具体如何应用呢?我们针对各种构件分别讲解。

6、柱锚固钢筋在基础内或转换梁、框支梁内。

如果基础外伸,柱在基础内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存在小于5d的情况。

如果基础不外伸,那么柱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情况下不会大于5d,遇到这种情况,就需在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筋,一般以箍筋形式,而不是仅在保护层范围内设置。

柱在转换梁、框支梁内锚固原理与在基础内锚固构造相同。

7、梁锚入柱内或墙内,柱的截面一般大于梁宽,如果梁中心线与柱中心线重合,梁锚固钢筋保护层通常不会小于5d。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修订内容介绍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修订内容介绍

N 1
j
DH 0
s
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中的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整体增大系数法):
s
1 k 1 H 2G Ec J d
7
排架结构的二阶效应
▼对排架结构的二阶效应,近年来少有研究,故仍采用
原来的方法。 ▼公式 M M ns s M s
s 1
1 l0 1500 e0 / h0 h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修订动态
梁兴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修订概况
2007年2月8日 第一次全体工作会议(北京)
成立修订组,分工。 本校参加: “结构分析,承载力计算,结构构件抗震设 计” 修订 2008年8月25~30日 第二次全体工作会议(成都) 讨论《征求意见初稿》,对各部分提出修订意见 2008年12月8~9日 第三次全体工作会议(北京) 讨论初稿,形成《征求意见稿》 ◆2009年11月29日~12月2日 第四次全体工作会议(北 京) 2 讨论《送审初稿》,形成《送审稿》
25
★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高性能钢筋, 提出钢筋延性(极限应变)的要求(10)
钢筋修订时作下列改动: 增加500MPa级高强钢筋; 列入HRBF系列细晶粒钢筋; 淘汰低强的HPB235钢筋,代之以HPB300钢筋, 並规定了过渡方法; 列入中强钢丝以增加预应力筋品种,补充中强空
档.
26
2
0.5 f c A c N
注:此法与ACI规范基本相同,仅此处系数用曲率表达。
10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2)

现规范公式存在问题 ▼两个公式,国内外规范多数为一个公式,需统一。 ▼当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 占总剪力值的75%时,两个计算公式不连续,计算结 果存在较大差异(最大差异134%)。

对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措施

对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措施

对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措施混凝土保护层是在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并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从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 公称直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

1、确保耐久性:防止钢筋被空气、水分、盐分锈蚀。

2、确保握裹力:与钢筋共同作用,使钢筋发挥设计强度。

3、确保防火性能,使钢筋混凝土构件在耐火期限内不会失去工作性。

由此可见,混凝土保护层直接决定了建筑的结构性、耐久性和功能性,所以是相当重要构造措施。

1、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注:摘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规范表明,保护层最小值有15,20,25,30,35,40和50mm。

2、现场做法2.1 梁底、板底:采用普通砂浆垫块;缺点:容易踩踏钢筋,使得水泥垫块碎裂。

▲面筋砂浆垫块2.2 梁侧、柱侧:采用定型条状砂浆垫块或普通塑料垫片;缺点:无法很清晰判断保护层厚度。

3、质量验收【注:摘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采用非破损(保护层厚度测定仪)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检验。

……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7~10mm;对板类构件为-5~8mm……国内规范表明,允许存在负偏差。

1、保护层过小,易造成楼板下沉开裂,以及混凝土中的碱性反应提前使得钢筋氧化、生锈膨胀,造成混凝土爆裂。

2、保护层过大,使得混凝土处于无筋状态,产生裂缝。

3、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注:摘于《建筑基准法》】。

规范表明,保护层最小值有20,30,40,60mm。

另外,规定保护层不得大于80mm。

且不得有负偏差。

1、合理选择和设置垫块或垫片,使钢筋铺设在正确位置,确保保护层厚度。

2、垫块选择(混凝土制、钢制、塑料制):①砂浆制垫块因强度低、持久性有欠缺,规定不得使用;②塑料垫块稳定性、刚性、耐火性有欠缺,限于墙侧、柱侧、两侧;③混凝土垫块需提前确定强度等同或大于浇筑混凝土强度。

浅谈预制箱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控制

浅谈预制箱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控制

浅谈预制箱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控制钢筋保护层合格率控制是交通部制定的质量安全标准,关系到公路桥梁长久工程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及耐久性。

如何控制桥梁结构物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文章对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较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某工程桥梁预制箱梁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

标签:质量;控制措施;保护层厚度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是指从受力纵筋的外边缘到构件混凝土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对钢筋起保护作用,使钢筋不被锈蚀。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规定,“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明确规定了结构物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指标,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及《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有关保护层厚度对不同环境作用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在通州湾至通洋高速公路快速通道施工过程中,TK-LJ1标段施工单位会同总监办和现场办中心试验室对跨223省道分离式立交桥组合箱梁钢筋保护层厚度指标做了控制,作者结合本工程预制箱梁施工,从钢筋加工到混凝土浇筑振捣等工艺中罗列了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施工常见问题和控制措施,仅供参考。

1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在预制箱梁施工中,由于施工工艺的影响造成钢筋保护厚度整体布局不均匀。

造成公路桥梁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合格主要有以下原因:1.1 钢筋加工安装原因。

保护层厚度在施工过程中反映为钢筋与模板的距离。

因此,钢筋的骨架几何尺寸直接影响成型后的保护层厚度。

钢筋骨架定型措施控制不严,或者在钢筋骨架加工过程中,加强筋支撑不牢偏斜或受热变形,致使钢筋骨架横截面尺寸不符合要求,从而导致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合格。

1.2 模板安装质量原因。

模板的几何尺寸直接影响成型后结构物的尺寸,模板的尺寸与钢筋骨架的尺寸及平面位置共同决定了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8.2.3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当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钢筋网片时,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2011-12-31日志:《深度解析钢筋平法11G101 系列[附高清图集》有详細讲解。

现行规范不仅对钢筋验收时钢筋保护层厚度做出了具体要求,并且对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提出了检测的要求。

通过这些年的技术发展和检测方法的进步,钢筋保护层的无损检测已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并成为常规检测方法之一,各地质量监督站也把对钢筋保护层的检测作为工程主体质量验收前实体抽检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单位对施工班组的交底。

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对保护层的厚度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现浇楼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其要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

而基础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有时甚至要求达到10cm,这都要根据图纸的要求来绑扎钢筋。

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钢筋操作工不看结构图纸总说明而仅凭经验操作。

不使用相应的标准垫块,有时为图省事乱用垫块或少用垫块而导致保护层偏差。

这些现象都与施工单位不重视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不严有关。

这些都是人为因素,应该可以完全堵绝的。

2、注重钢筋的翻样工作。

施工单位的翻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翻样时箍筋的翻样尺寸要正确。

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

同时确保钢筋在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

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

3、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超标,所以还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

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小甚至发生露筋现象。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

钢筋保护层厚度分析分享保护层指的是混凝土上面那层小部分垫层。

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第,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第,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第,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第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必须对重要部位进行结构实体检验,主要检验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需要对重要构件,特别是悬挑梁和板构件,以及易发生钢筋位移、易露筋的部位,采用非破损(用先进的)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检验。

此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7—+10mm;对板类构件为-5—+8mm。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为合格。

当合格点率小于 90%,但不小于 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检验,当两次抽减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才能判为合格。

且每次抽样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3室内正常环境下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0mm4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1、砼强度小于等于C20时,板、墙保护层35mm,梁、柱保护层45mm2、砼强度C25或C30时,板、墙保护层25mm,梁、柱保护层35mm3、砼强度大于等于C35时,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5mm基础按有无垫层区分:有垫层时40mm,无垫层时70mm保护层具体还要按设计图纸定,图纸设计保护层厚度有可能有小幅调整。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GB50300-2001)基本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2.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8.2.3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当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钢筋网片时,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2011-12-31日志:《深度解析钢筋平法11G101 系列[附高清图集》有详細讲解。

现行规范不仅对钢筋验收时钢筋保护层厚度做出了具体要求,并且对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提出了检测的要求。

通过这些年的技术发展和检测方法的进步,钢筋保护层的无损检测已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并成为常规检测方法之一,各地质量监督站也把对钢筋保护层的检测作为工程主体质量验收前实体抽检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单位对施工班组的交底。

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对保护层的厚度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现浇楼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其要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

而基础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有时甚至要求达到10cm,这都要根据图纸的要求来绑扎钢筋。

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钢筋操作工不看结构图纸总说明而仅凭经验操作。

不使用相应的标准垫块,有时为图省事乱用垫块或少用垫块而导致保护层偏差。

这些现象都与施工单位不重视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不严有关。

这些都是人为因素,应该可以完全堵绝的。

2、注重钢筋的翻样工作。

施工单位的翻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翻样时箍筋的翻样尺寸要正确。

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

同时确保钢筋在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

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

3、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超标,所以还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

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小甚至发生露筋现象。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规范规定及检测的方法和厚度偏差的处理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规范规定及检测的方法和厚度偏差的处理

钢筋的保护层是指主筋还是指箍筋?
• 根据2010版新规范平法图集(11G101-1)定义,钢筋保护层,是最 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 所以是从箍筋外层算起。最外层钢筋边缘就是箍筋,可知保护层 厚度是从箍筋开始算起。
• 而根据03G101则是指砼面到主筋,也就是箍筋不算。柱到柱主筋, 梁到梁主筋。
原位标注表。示:支座1上部纵筋为4根直径22的二级钢,支座2两边上部纵筋为 6根直径22的二级钢分两排,上一排为4根,下一排为2根;第一跨跨距3600, 下部纵筋为3根直径18的二级钢,全部伸入支座,;第二跨跨距5800,下部纵 筋为4根直径18的二级钢,全部伸入支座;以后类推
7
配筋构造分析
8
柱平法标注——截面注写方式
9
柱平法标注----例题
• KZ1集中标注: • 650*600:表示柱的截面
尺寸 • 4 22:表示角部纵筋为4
根22的 二级钢 • Ф10·100/200:表示箍筋
为10的一级钢和间距。
• b边中部配5 22纵筋 • h边中部4 20筋
10
柱平法标注——纵筋
• 柱纵筋 • 当柱纵筋直径相同,各边根数也相同时(包括矩
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的作用1
• 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些书籍中也称作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在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钢筋骨架是被浇筑在混凝土之中的,由 于钢筋的化学成分比较活跃,在空气中比较容易被锈蚀,为了保 证钢筋的耐久性能,同时也是为了混凝土构件对钢筋有着可靠和 有效的握裹力,必须要求在钢筋骨架的四周有一定厚度的混凝土 将钢筋包裹住,
无侵蚀性的水或土直接接触的环境;寒冷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下与无侵
蚀性的水或土直接接触的环境
二b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8.2.3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当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钢筋网片时,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2011-12-31日志:《深度解析钢筋平法11G101 系列[附高清图集》有详細讲解。

现行规范不仅对钢筋验收时钢筋保护层厚度做出了具体要求,并且对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提出了检测的要求。

通过这些年的技术发展和检测方法的进步,钢筋保护层的无损检测已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并成为常规检测方法之一,各地质量监督站也把对钢筋保护层的检测作为工程主体质量验收前实体抽检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单位对施工班组的交底。

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对保护层的厚度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现浇楼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其要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

而基础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有时甚至要求达到10cm,这都要根据图纸的要求来绑扎钢筋。

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钢筋操作工不看结构图纸总说明而仅凭经验操作。

不使用相应的标准垫块,有时为图省事乱用垫块或少用垫块而导致保护层偏差。

这些现象都与施工单位不重视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不严有关。

这些都是人为因素,应该可以完全堵绝的。

2、注重钢筋的翻样工作。

施工单位的翻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翻样时箍筋的翻样尺寸要正确。

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

同时确保钢筋在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

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

3、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超标,所以还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

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小甚至发生露筋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规范
8.2.3 当梁、柱、墙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宜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当在保护层内配置防裂、防剥落的钢筋网片时,网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

2011-12-31日志:《深度解析钢筋平法11G101 系列[附高清图集》有详細讲解。

现行规范不仅对钢筋验收时钢筋保护层厚度做出了具体要求,并且对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提出了检测的要求。

通过这些年的技术发展和检测方法的进步,钢筋保护层的无损检测已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并成为常规检测方法之一,各地质量监督站也把对钢筋保护层的检测作为工程主体质量验收前实体抽检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特别是施工单位对施工班组的交底。

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对保护层的厚度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现浇楼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当混凝土强度不同时,其要求的厚度是不一样的。

而基础的迎水面保护层厚度通常为5cm,有时甚至要求达到10cm,这都要根据图纸的要求来绑扎钢筋。

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钢筋操作工不看结构图纸总说明而仅凭经验操作。

不使用相应的标准垫块,有时为图省事乱用垫块或少用垫块而导致保护层偏差。

这些现象都与施工单位不重视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不严有关。

这些都是人为因素,应该可以完全堵绝的。

2、注重钢筋的翻样工作。

施工单位的翻样人员应熟悉图纸及规范的要求。

翻样时箍筋的翻样尺寸要正确。

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

同时确保钢筋在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

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

3、模板制作的尺寸偏差也会导致保护层的超标,所以还要注意模板工程的制作和安装。

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小甚至发生露筋现象。

4、重视钢筋的绑扎成型工序。

绑扎时要按图纸、规范操作。

保证钢筋骨架各部分尺寸及精度,确保主筋位置的安放准确,是避免出现钢筋保护层偏差的前提。

对一些复杂的梁板结构,以及纵横交错的梁柱交接点应在认真交底的基础上,合理安插主、次梁结构主钢筋的位置,并注意施工顺序,避免出现钢筋挤占保护层的情况。

5、安放、绑扎固定钢筋保护层垫块应作为钢筋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苏州地区几年前就已经推广使用塑料垫块或卡撑式定位件等作为确保钢筋保护层的措施,现在在建筑工程上应用已比较广泛,但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发现不少施工单位不重视这个问题。

一个是垫块设置的数量不够,导致钢筋下沉或垫块被压碎、变形的情况屡有发生。

我们一般要求是间距0.8~1m应设置一只垫块,如果钢筋直径较小,则还应适当加密垫块的间距。

再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垫块的混用、乱用,梁、板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即使是相同标号的,其保护层要求也不相同,但在施工现场,有的工人将梁的垫块用作板筋的垫块,而将板筋的垫块用作梁的垫块。

在我们一般检测中常发现的问题就是楼板负弯矩钢筋或双层双向钢筋的上排筋保护层偏大,以及悬挑梁上部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等问题,应作为钢筋绑扎成型中关注的重点。

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监控的重点。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都要认真做好钢筋工程的隐蔽验收。

6、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提倡文明施工,注意成品保护。

有一些施工单位往往在浇捣混凝土时,无人统一指挥与监督。

已绑扎成型并经验收的钢筋网上施工人员毫无禁忌地乱踩乱踏,甚至将设备器具压在上面,造成支撑马墩和垫块被压扁或踩倒,以及混凝土内钢筋弯曲变型或位移。

这样就会使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得不到保证。

还有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振捣无序,局部振捣过分或振动棒触及钢筋骨架,也会使钢筋骨架变形、错位,使保护层厚度不均。

因此,在混凝土浇捣施工中,应做到规范操作,除了对易于偏位的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外,应有专人指挥监督,严禁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行走,振捣要按操作规范要求认真有序操作,振动捧不得随意触及钢筋骨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