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台湾文学(五)台湾现代派小说 PPT
合集下载
现代台湾文学导读―散文中的地域风情PPT课件
![现代台湾文学导读―散文中的地域风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42158e0912a216147929d3.png)
7
本文-林文義〈記得大嵙崁〉
接著作者談起「大姑陷」怎麼變成「大嵙崁」又怎 麼改為「大溪」。一個名字,一種政權。
離開昔日的「大姑陷」河岸,那條如今已淤積幾近 消失的大嵙崁溪上游,記憶著泰雅族人血淚斑斑的 歷史,被驅趕到離大嵙崁溪很遠的觀音、復興、巴 陵的族群,一如台灣島嶼各族的原住民同樣的困擾 --年輕的族人到平地漢人的社會討生活,老人與 小孩留在山上的家園,循環依序,一如山風雲影下 難掩的孤零。
現代台灣文學 導讀
散文中的地域風情
1
林文義〈記得大嵙崁〉
作者:林文義
林文義,1953年生於台北大龍峒,國立台灣藝術專 科學校廣電科畢業,曾任書評書目出版社、《文學 家》雜誌總編輯,《自立晚報》本土副刊主編,綠 色和平電台、民視〈福爾摩沙〉八大〈台灣風情〉 等節目主持人。十八歲開始文學創作,以散文、漫 畫知名於文壇,曾以漫畫描繪台灣四百年簡史,集 為《唐山渡海》。近年更致力於小說及新詩創作。 出版有散文集《記憶的河流》、《母親的河 ── 淡水河記事》等合計二十餘種。
8
從大姑陷到大溪
寫大溪老街的沒落。 坍落敗壞的西洋雜大正式建築,剝落的白瓷磚外牆
以及精緻的雕飾;漢英文字還清楚的鐫刻著「建成 商行」四字,大溪老街實在很寂寥。
建成商行,富商簡阿牛的住所 走一趟大溪老街,除了美食 ,用文化之旅的方式。
9
本文-林文義〈記得大嵙崁〉
循著這條狹窄卻筆直的老街試圖走向河岸,如果時 光倒流百年,應該看到的,不就是郭雪湖筆下,彩 麗的大帆船。
5
本文-林文義〈記得大嵙崁〉
--我們並不是世居觀音鄉的人,我們的家園原來 就在大嵙崁溪上游,還沒有建築水庫的從前,鱒魚 可以從角板山直下大嵙崁到淡水河,水庫的完成把 一切都阻隔了,甚至於日據時代所遺留的魚梯,整 個家園都滅絕,就在集水區深達數百公尺的水 底……。
本文-林文義〈記得大嵙崁〉
接著作者談起「大姑陷」怎麼變成「大嵙崁」又怎 麼改為「大溪」。一個名字,一種政權。
離開昔日的「大姑陷」河岸,那條如今已淤積幾近 消失的大嵙崁溪上游,記憶著泰雅族人血淚斑斑的 歷史,被驅趕到離大嵙崁溪很遠的觀音、復興、巴 陵的族群,一如台灣島嶼各族的原住民同樣的困擾 --年輕的族人到平地漢人的社會討生活,老人與 小孩留在山上的家園,循環依序,一如山風雲影下 難掩的孤零。
現代台灣文學 導讀
散文中的地域風情
1
林文義〈記得大嵙崁〉
作者:林文義
林文義,1953年生於台北大龍峒,國立台灣藝術專 科學校廣電科畢業,曾任書評書目出版社、《文學 家》雜誌總編輯,《自立晚報》本土副刊主編,綠 色和平電台、民視〈福爾摩沙〉八大〈台灣風情〉 等節目主持人。十八歲開始文學創作,以散文、漫 畫知名於文壇,曾以漫畫描繪台灣四百年簡史,集 為《唐山渡海》。近年更致力於小說及新詩創作。 出版有散文集《記憶的河流》、《母親的河 ── 淡水河記事》等合計二十餘種。
8
從大姑陷到大溪
寫大溪老街的沒落。 坍落敗壞的西洋雜大正式建築,剝落的白瓷磚外牆
以及精緻的雕飾;漢英文字還清楚的鐫刻著「建成 商行」四字,大溪老街實在很寂寥。
建成商行,富商簡阿牛的住所 走一趟大溪老街,除了美食 ,用文化之旅的方式。
9
本文-林文義〈記得大嵙崁〉
循著這條狹窄卻筆直的老街試圖走向河岸,如果時 光倒流百年,應該看到的,不就是郭雪湖筆下,彩 麗的大帆船。
5
本文-林文義〈記得大嵙崁〉
--我們並不是世居觀音鄉的人,我們的家園原來 就在大嵙崁溪上游,還沒有建築水庫的從前,鱒魚 可以從角板山直下大嵙崁到淡水河,水庫的完成把 一切都阻隔了,甚至於日據時代所遺留的魚梯,整 個家園都滅絕,就在集水區深達數百公尺的水 底……。
第五章 六十年代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台湾文学教学课件
![第五章 六十年代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台湾文学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d87fa9f111f18583d05afa.png)
第二次浪潮: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和兴盛。 1956年9月,台大外文系的夏济安教授领衔和本系一 些师生一起创办了《文学杂志》。引导了白先勇、欧阳 子、陈若曦、王文兴、丛苏、叶维廉等一批以台大外文系 为主的青年人步入了文坛。随后, 这批文学青年自发组 成“现代文学社”,并在1960年 3月,以白先勇为主编, 《现代文学》杂志创刊。
植,而非纵的继承。”
#
白先勇:“现代主义是对西方十九世纪的工业文明以 及 兴起的中产阶级庸俗价值的一个大反动,因此其叛逆性特 强;又因经过两次大战,战争瓦解了西方社会的传统价 值,动摇了西方对人类、人生的信仰及信心,因此西方现 代主义的作品中对人类文明总持着悲观及怀疑态度。事实 上二十世纪的中国人所经历的战争及革命的破坏,比起西 方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的传统社会及传统价值更遭到 空前的毁灭。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文化危机跟西方人的 可谓旗鼓相当。西方现代主义作品中叛逆的声音、哀伤的 调子,是十分能够打动我们那一群成长于战后而正在求新 望变彷徨摸索的青年学生的”。
加中国小说的身份,总之,我们得靠自己的努力。”“我们有感于
旧有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不足于表现我们作为现代人的艺术情感。所
以,我们决定试验,摸索和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我们可能失
败,但不要紧,因为继我们而来的文艺工作者可能会因我们的失败
的教训而成功。胡适先生当初倡导白话文和新诗,我们无理由要求
胡适先生所写的一定是最好的白话文和新诗。胡先生在中国文化史
上灿烂的一笔是他‘先驱者’的历史价值。同样,我们希望我们的
试验和努力得到历史的承认。”“我们尊重传统,但我们不必模仿
传统或激烈地废除传统,不过为了需要,我们可以做一些‘破坏的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始作诵者现代派诗人纪弦在他
Get清风第七讲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与代表作家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Get清风第七讲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与代表作家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d8429e25c52cc58ad6be98.png)
2、现代派小说的发端
台湾现代派文学发端于诗歌领域。 1953年诗人纪弦创办了?现代诗?杂志,到了五 十年代中期,在?现代诗?的根底上成立了?现代诗 社?,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现代派阵容, 现代主义的浪潮不久就从诗坛扩大到文学的其 他领域,受影响最大的是小说。对现代派小说的产 生和开展起作用的是?文学杂志?、?现代文学?、? 笔汇?、?文星?、?皇冠?、?小说新潮?、?中外文学? 等刊物,其中?文学杂志?、?现代文学?的作用尤为 重要。
第七讲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与代表作家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小说创作在台湾文学史中的 地位,掌握代表作家们的创作成就与特色。
五十年代,台湾当局在思想上采取钳制政策, 禁止五四以来大陆的进步文学作品进入台湾。这就 割断了青年一代继承祖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而“反 共、抗俄、复国〞的“战斗文艺〞却笼罩整个台湾 文坛。
另外,?现代文学?还刊登了一些现代试验性作 品,如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丛甦的?盲猎?、欧阳 子的?秋叶?、王文兴的?黑衣?、?寒流?、七等生的? 我爱黑眼珠?、张系国的?香蕉船?等。同时,?现代 文学?对台湾乡土文学的小说也并不拒于门外。
?现代文学?使现代派小说获得较大的开展,成 为六十年代的小说主潮,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作 家,他们先后成为台湾文坛的重要作家或文学理论 家。
?文学杂志?除了重视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介 绍外,更倾向于现代主义的传播于试验,表现出明显 的现代主义色彩。
它曾大量刊登西方现代派作品,广泛介绍西方现 代派作家,竭力推崇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为现代 主义“试验性作品〞提供发表的园地,培养了一批以 台湾大学外文系学生为主的现代派小说作者群。
夏济安教授的原宗旨虽然未能实现,但?文学 杂志?却为台湾现代派文学的兴起、为现代派小说的 成长创造了条件,活泼了台湾沉闷的文学创作,同 时对那些毫无文学价值的反共政治文学、色情庸俗 文学也给予了有力的冲击。
台湾文学第五节
![台湾文学第五节](https://img.taocdn.com/s3/m/44cc65eb19e8b8f67c1cb94e.png)
三 现代派小说 (一)现代派小说的崛起
《现代文学》是台湾小说现代派的大本 现代文学》 其主要贡献之一是为文坛造就了白先勇、 营。其主要贡献之一是为文坛造就了白先勇、 陈映真、黄春明、陈若曦、王拓、欧阳子、 陈映真、黄春明、陈若曦、王拓、欧阳子、 王文兴、王祯和、於梨华、七等生、 王文兴、王祯和、於梨华、七等生、丛 、水 施叔青、李昂等一大批作家。 晶、施叔青、李昂等一大批作家。
受西方浪漫派的启发; 受西方浪漫派的启发; 二是西化实验时期(1958二是西化实验时期(1958• 1960),1958年余光中赴美学习美 ),1958 1960),1958年余光中赴美学习美 国文学和现代绘画史, 国文学和现代绘画史,受到西方文 学艺术的影响, 学艺术的影响,并卷入当时台湾现 代诗的潮流; 代诗的潮流; 三是反对西化提倡古典主义时 1961-1964), ),他与全盘西化论 期(1961-1964),他与全盘西化论 者曾有激烈论争, 者曾有激烈论争,逐渐回归中国古 典诗歌的传统; 典诗歌的传统; 四是民主写实时期(1965年至 四是民主写实时期(1965年至 ),以 在冷战的年代》 今),以《在冷战的年代》、《白 玉苦瓜》 与永恒拔河》 玉苦瓜》、《与永恒拔河》等诗为 代表。 代表。
(1974年 (1974年) 似醒似睡, 似醒似睡,缓缓的柔光里 似悠悠醒自千年的大寐 一只瓜从从容容在成熟 一只苦瓜, 一只苦瓜,不再是涩苦 日磨月磋出深孕的清莹 看茎须缭绕, 看茎须缭绕,叶掌抚抱 哪一年的丰收像一口要吸尽 古中国喂了又喂的乳浆 完美的圆腻啊酣然而饱 那触觉, 那触觉,不断向外膨胀 充实每一粒酪白的葡萄 直到瓜尖,仍翘着当日的新鲜。 直到瓜尖,仍翘着当日的新鲜。 笑对灵魂在白玉里流转 一首歌, 一首歌,咏生命曾经是瓜而苦 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 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
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创作特点1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创作特点1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e78eba6c85ec3a86c2c58b.png)
自《芝加哥之死》以后,白先勇后期的小说创 作逐渐成熟,《台北人》标志着他创作的一个高峰。
白先勇的创作从中国传统文学起步,中间“西 化”,后又回复传统,并能娴熟地融铸中西文化, 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创作风格,也因此奠定了他在 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地位。
2、白先勇小说创作成就与特色
(1)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白先勇的小说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描写国民党官僚的晚年生活的没落和资产 阶级的兴起,揭露台湾上流社会种种丑陋的内幕, 如《国葬》、《梁父吟》、《思旧赋》、《游园惊 梦》、《永远的尹雪艳》、《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等;二是描写台湾下层人民生活的,如《孤恋花》 等;三是描写乡愁的,如《花荣桥记》、《芝加哥 之死》、《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等。
从存在主义去理解作品,便可以解决我们从伦 理角度难以理解的问题。
李龙第想:“我必须选择,在现况中选择,我 必须负起我做人的责任,我不是挂名来这个世界获 利益的,我需负起一件使我感到存在的荣耀之责 任。”他因依靠妻子生活而觉得自己责任的缺失, “在现况中选择”使得他实现了自己存在的自由和 责任,而对岸的妻子在他看来是隔着一条鸿沟的理 想。作者曾说:“我个人认为‘抉择’是那篇正文 更为恰当的主题……也许可以目为‘存在’。”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白先勇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台湾大学。但是 因为他热爱水利,想在长江三峡建立一个大型的水 利工程,于是他到台湾成功大学学习水利工程。 1957年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1年毕业。1963年 到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从事创作研究, 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 分校任教,讲授中国语言文学课程。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小说通过钱夫人的命运 和爱情悲剧,表现了人性和理性的冲突,揭露了封 建观念和金钱物质对人性和爱情的扼杀。
台湾文学概况PPT课件
![台湾文学概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a4a25403d8ce2f00662386.png)
11
二、台湾文学特色
1、民族性
2、本土性
3、融合性
12
第二节 台湾文学的分期与成就
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从“五四”至抗战胜利,称为日据时代的文
学 二、从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归祖国怀抱至今称
为光复以后的文学。
13
一、台湾日据时代文学又可分为: (1)20年代摇篮时期 (2)30年代成熟时期 (3)抗战爆发后的低潮时期
示等手法。
37
钟理和(1915-1960)
台湾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原籍广东梅州, 世居台湾高雄市屏东。只读过小学,18岁起在父 亲办的农场当助手。不久与农场女工钟台妹恋爱。 因当地风俗不准同姓结婚,钟理和即于1934年离 家出走,到沈阳学驾驶,两年后将钟台妹接到沈 阳结婚。1941年,迁居北平,并开始学习创作。 1945年在北平出版了中篇小说集《夹竹桃》。 1946年举家迁回台湾。当过教员,患肺病疗养3年, 家庭经济日趋恶化,长子营养不良跌成残废,次 子在贫病中夭折。但他仍然坚持创作。
18
2010年末,台湾作家白先勇的作品首次在大 陆结集出版,浦一出版即一片叫好。白越 来越多地被大陆观众所熟知。他是台湾当 代高产的作家,从《寂寞的十七岁》到 《台北人》、《纽约客》,他塑造了一个 又一个性格鲜明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人 物。由于他致力于昆曲的推广,担任青春 版《牡丹亭》的制作人,其人其书一时成 为媒体追捧的热点。
14
二、光复后的文学大致可分为:
1、50年代的反共怀乡文学 2、6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 3、70年代的乡土文学 4、80年代以后的多元文学时期
15
成就: 1、强大的作家队伍 2、一批好的作品 3、题材、体裁、风格、流派、创作方法比
较多样。
二、台湾文学特色
1、民族性
2、本土性
3、融合性
12
第二节 台湾文学的分期与成就
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从“五四”至抗战胜利,称为日据时代的文
学 二、从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归祖国怀抱至今称
为光复以后的文学。
13
一、台湾日据时代文学又可分为: (1)20年代摇篮时期 (2)30年代成熟时期 (3)抗战爆发后的低潮时期
示等手法。
37
钟理和(1915-1960)
台湾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原籍广东梅州, 世居台湾高雄市屏东。只读过小学,18岁起在父 亲办的农场当助手。不久与农场女工钟台妹恋爱。 因当地风俗不准同姓结婚,钟理和即于1934年离 家出走,到沈阳学驾驶,两年后将钟台妹接到沈 阳结婚。1941年,迁居北平,并开始学习创作。 1945年在北平出版了中篇小说集《夹竹桃》。 1946年举家迁回台湾。当过教员,患肺病疗养3年, 家庭经济日趋恶化,长子营养不良跌成残废,次 子在贫病中夭折。但他仍然坚持创作。
18
2010年末,台湾作家白先勇的作品首次在大 陆结集出版,浦一出版即一片叫好。白越 来越多地被大陆观众所熟知。他是台湾当 代高产的作家,从《寂寞的十七岁》到 《台北人》、《纽约客》,他塑造了一个 又一个性格鲜明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人 物。由于他致力于昆曲的推广,担任青春 版《牡丹亭》的制作人,其人其书一时成 为媒体追捧的热点。
14
二、光复后的文学大致可分为:
1、50年代的反共怀乡文学 2、6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 3、70年代的乡土文学 4、80年代以后的多元文学时期
15
成就: 1、强大的作家队伍 2、一批好的作品 3、题材、体裁、风格、流派、创作方法比
较多样。
第一章台湾文学(五)台湾现代派小说 PPT
![第一章台湾文学(五)台湾现代派小说 PPT](https://img.taocdn.com/s3/m/1058e571524de518974b7d13.png)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 但是因为他热爱水利,想在长江三峡建立一个大 型的水利工程,于是他到台湾成功大学学习水利 工程。1957年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1年毕业。 1963年到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从事创 作研究,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加州大学 圣塔芭芭拉分校任教,讲授中国语言文学课程。
❖ 白先勇常常在小说中借用古诗词入文,增添了小 说的传统韵味,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 (4)语言特色
❖ 白先勇的小说语言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学的熏陶,一方面 来自方言的魅力,经过他自己的创造,使得他的小说语言 “揉和文言与白话”,有一种明快、优雅、流利的语言风 格。
❖ 小说语言中潜隐着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经历和美学情趣。 动荡年代的生活经历在他的个性气质和审美情趣方面打下 了烙印,创作时便化为笔下的“言语”。沪腔儿、川味儿、 台湾方言等的介入,都使得小说避免了沉闷与单调,丰富 了小说多彩的品质。
❖ (2)人物形象塑造
❖ 白先勇小说成功地塑造出“最后的贵族”的人物 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填补了空白。
❖ 他继承了《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又恰当地 运用西方文学中的意识流、象征等手法来塑造人 物形象,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如尹雪艳的肖像 描写表达出人物冷艳逼人的个性特征;《游园惊 梦》中四个贵妇人的肖像描写,赖夫人“高傲”、 窦夫人“吟贵”、蒋碧月“放荡”、钱夫人“伤 感”,恰切地显示出她们的身份、地位、个性与 风格特征,将人物性格和命运变化鲜明生动地展 现出来了。
❖ 余光中对白先勇小说特点的阐述与评价:“白先勇 的小说……在主题上可以说为当代台湾中上层社会 塑下了多面浮雕,在技巧上可以说熔中国古典小说 和西洋小说于一炉。……小说家白先勇是现代中国 最敏感的伤心人,他的作品最具历史感。……出身 外文系,复由留学生变成旅美学人的白先勇,竟是 不折不扣的一位中国作家。”
第一章台湾文学(四)台湾乡土小说(下)
![第一章台湾文学(四)台湾乡土小说(下)](https://img.taocdn.com/s3/m/dfe2e57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8.png)
❖ C、反省时期
❖ 1966年至1975年,陈映真开始对自己、对当时流 行的思潮进行反思与批判。
❖ 由于突然入狱,7年的铁窗生活,促成了他创作 思想的转变,他后来写了《试论陈映真》剖析了 自己的创作经历。通过乡土文学的论战,他的思 想深度均超过了前两期。出狱后写的《永恒的大 地》、《缪一个日午》、《贺大哥》、《夜行货 车》、《华盛顿大楼》等系列小说,以及《上班 族的一日》、《云》、《万商帝君》等都充分体 现了他的创作新理念——弘扬民族文化。
第二节 标准的乡土作家 ——黄春明
一、黄春明创作概述 1、作家介绍
❖ 黄春明(1939-)台湾宜兰县人,台湾当代文 坛公认的“标准乡土作家”、“小人物的代言人”。
❖ 黄春明珍视并拥抱小人物的生活,擅长写“受 屈辱的一群”人的悲苦和奋斗,为“无告的人”代 言,告诫人们不要“以忘恩负义的心态来轻视孕育 你供给你乳汁与蜜的土地和人民”。他对小人物的 同情缘于初中时的一段经历。生活的困窘使得他养 成了不屈不挠的倔强的性格,为此他挨过家人、伙 伴、甚至于老师的打骂,这些都成为以后的创作素 材。
❖ 《小林来台北》对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进行尖锐 的批判。《素兰要出嫁》揭示了造成不幸遭遇的 社会背景。《香格里拉》写寡妇阿缎是台湾城市 资本主义吞噬偏远农村而产生畸形土壤的受害者 和牺牲品。在《玫瑰玫瑰我爱你》中,作者将那 些见利忘义、不惜拿自己同胞姐妹的身体向以台 湾岛为度假基地的侵越美军来换取硬通货、而一 夜成为暴发户的败类,推向了民族审判台,把作 者鲜明的民族立场和民族情感袒露给了读者。
❖ 1968年,他应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邀请,拟赴美 参加写作研究,行前,被台湾当局以“阅读毛泽东、鲁迅 著作”与“涉嫌叛乱”的罪名逮捕。1975年获释。7年中, 他在政治犯监狱备受磨难。
090519-台港文学
![090519-台港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d857c211fc4ffe473368ab4e.png)
•
•
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流行,冲破了战斗文学教条的束缚,在 促使文学摆脱国民党当局的政治羁绊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从现代诗方面看,作为一种文学运动,它的功绩,主要在于奠 定自由诗体为新诗的主要形式,语言上的勇猛的实验以及导致了 诗人们努力的向人类心灵的内在挖掘。 它的弊病则是逃避现实矛盾,走进个人的象牙之塔。它强调 横的移植,提倡异国情调,形成了盲目西化的倾向;它强调为艺 术而艺术,促使唯美主义的流行和形式主义的泛滥;它向内在挖 掘,导致了矫饰造作、无病呻吟和晦涩如谜、甚至使唯性主义大 行其道。所以,步入70年代,在乡土文学崛起的时候,现代诗受 到了猛烈的批评。 当然,这些弊病是就现代诗总体而言,并非每个诗人,和所 有的诗都如此。现代诗运动中的探求者,如纪弦、余光中、痖弦、 郑愁予等,在创作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 留学生文学:於梨华、聂华苓、丛苏、陈若曦、张系国和 白先勇等 • 通俗文学创作热潮:琼瑶的言情小说、古龙的武侠小说、 高阳的历史小说
• 继纪弦等人的现代派成立之后,夏 济安创办了《文学杂志》。该刊提 倡说老实话的文学,但在艺术上倾向 现代主义。它支持现代诗运动,介绍 欧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和作品,发 表台湾作家的现代主义的作品,对 台湾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起了 推波助澜的作用。1959年夏济安离 台赴美,《文学杂志》停刊。次年 台大外文系学生白先勇、王文兴、 陈若曦、欧阳子、刘绍铭、李欧梵、 戴天等人成立《现代文学》社,出 版《现代文学》杂志,介绍西方现 代主义作家如卡夫卡、卡缪、乔伊 思、托马斯· 曼、詹姆斯、福克纳等 作家,介绍存在主义、意识流、虚 无主义、超现实主义小说。同时也 以西方现代主义作家为师创作小说, 他们跟现代派、蓝星诗社、创世纪 诗社的诗人遥相呼应,形成了现代 文学派。现代主义文学主宰了60年 代的台湾文坛。
港台文学 1
![港台文学 1](https://img.taocdn.com/s3/m/5ac470064a7302768e99393b.png)
乱都之恋
(乱都是指北京,因为那时正值奉直开战,北京城內
外人心颇不安,故曰乱都。)
一 二 不愿和你分別, 乱哄哄的北京, 终又难免这一別。 依旧给漫天的灰尘笼罩 自生以来,不知经历了 着。 多少的生离和死別, 我大清早就督着行李, 但何曾有过这么依恋, 冲着杂沓的喧囂 这么怆惜的离別! 冒者迷濛的灰雾, 独向将载我走的车中去。
1、新文学运动的提倡与论争
提倡:1920—1926年间,留学日本的青
年蔡惠如、林献堂组织“新民会”,创 刊《台湾青年》,发动了台湾的新文化 运动,然后有张我军、赖和等撰文抨击 旧文学。 台湾青年张我军,身受“五四”运动洗 礼,于1924年9月在《台湾民报》第2卷 7期上发表《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 呼吁台湾青年以“团结、毅力、牺牲” 为武器改造台湾旧文化。
6 、新生代作家:龙应台、萧飒、
罗青、朱天文 个人化倾向更明显 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朱天文《世纪末的华丽》
第二节
香港文学
香港属于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1、香港新文学的开创(20世纪初) 内容: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存 状态 如,侣伦《穷巷》 黄谷柳《虾球传》
2、50、60年代的本土作家和通俗小 说潮流 (1)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 传统小说样式 浓郁的现代感 (2)亦舒、岑凯伦的言情小说 3、70年代以后的多元化的文学发展 如,董桥的散文 (华侨子弟,有着复杂的教育背景)
三
秋朝的天空, 半晴不晴地, 散射着很微弱的朝晖, 微光里,愁惨中, 火车载我向南去了。
四 火车纵无情, 火车纵万能, 也载不了我的 灵魂儿回去, 我已经把它寄 托在这里了。
在内容与技巧上,《乱都之恋》都具有重要 的文学史价值,它是第一部以从未用过的语 言写出的从未有过的爱情诗篇,是台湾新诗 创作的一个重要开端。
台港文学
![台港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b63ef304f18583d04964591b.png)
(二)袭用了旧小说在行文时夹用诗词、歌赋、 联句,在回目中使用对联、诗词,在语言上 使用白话、夹用韵文等特点。
二、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特色
(三)借鉴了中国式的传统手法,如说书艺术、 插科打诨角色的引入、全知叙述和次知叙述 的运用、戏剧舞台的架设、假全知状态下的 视觉与心觉的运用等。
(四)语言可用“行云流水,平中见奇”来描 述。
返回
15三朵花--刘雪华俞小凡金素梅 黄叶无风自落 秋云不雨常阴 天若有情天易老 摇摇幽恨难禁 惆怅旧如梦
返回
16望夫崖--俞小凡林瑞阳翁家明 传说里,有一个女孩 心上人飘流在海外 传说中,她站在荒野 就这样,痴痴的等待 山可移,此崖永不移 海可枯,此情永不改
返回
17一帘幽梦--陈德容刘德凯萧蔷林瑞阳 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 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诉无人能懂 谁能解我情衷,谁将柔情深种 若能相知又相逢,共此一帘幽梦
(三)战后香港文学
1941年香港沦陷,南来作家大多撤回内地,香 港文学处于凋零时期。从1946年夏天开始, 由于蒋介石发动内战,残酷镇压民主运动, 大批作家为了躲避战火,再次来到香港。他 们从事创作,创办报刊,培养了大批文艺骨 干。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郭沫若的《洪波曲》、 茅盾的《锻炼》、黄谷柳的《虾球传》、聂 绀弩的《天亮了》;诗歌有邹荻帆的《浅水 湾》等。
(二)50年代台湾文学 50年代在国民党的专制下,台湾“反共八股” 的“反共文学”泛滥一时
(三)60年代台湾文学 60年代台湾文学的主流是现代派文学。
(四)70年代台湾文学 乡土文学成为主要的文学潮流。 陈映真的《将军族》、《华盛顿大楼》,黄春
明的《儿子的大玩偶》
(五)80年代台湾文学 :呈现出多流派、多风 格、多题材的多元化格局。
二、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特色
(三)借鉴了中国式的传统手法,如说书艺术、 插科打诨角色的引入、全知叙述和次知叙述 的运用、戏剧舞台的架设、假全知状态下的 视觉与心觉的运用等。
(四)语言可用“行云流水,平中见奇”来描 述。
返回
15三朵花--刘雪华俞小凡金素梅 黄叶无风自落 秋云不雨常阴 天若有情天易老 摇摇幽恨难禁 惆怅旧如梦
返回
16望夫崖--俞小凡林瑞阳翁家明 传说里,有一个女孩 心上人飘流在海外 传说中,她站在荒野 就这样,痴痴的等待 山可移,此崖永不移 海可枯,此情永不改
返回
17一帘幽梦--陈德容刘德凯萧蔷林瑞阳 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 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诉无人能懂 谁能解我情衷,谁将柔情深种 若能相知又相逢,共此一帘幽梦
(三)战后香港文学
1941年香港沦陷,南来作家大多撤回内地,香 港文学处于凋零时期。从1946年夏天开始, 由于蒋介石发动内战,残酷镇压民主运动, 大批作家为了躲避战火,再次来到香港。他 们从事创作,创办报刊,培养了大批文艺骨 干。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郭沫若的《洪波曲》、 茅盾的《锻炼》、黄谷柳的《虾球传》、聂 绀弩的《天亮了》;诗歌有邹荻帆的《浅水 湾》等。
(二)50年代台湾文学 50年代在国民党的专制下,台湾“反共八股” 的“反共文学”泛滥一时
(三)60年代台湾文学 60年代台湾文学的主流是现代派文学。
(四)70年代台湾文学 乡土文学成为主要的文学潮流。 陈映真的《将军族》、《华盛顿大楼》,黄春
明的《儿子的大玩偶》
(五)80年代台湾文学 :呈现出多流派、多风 格、多题材的多元化格局。
台港现当代小说教学课件
![台港现当代小说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73fba065ce050876321324.png)
《笠山农场》是钟理和惟一完成的长篇 小说,也是他的主要代表作。
• 代表作《笠山农场》: • 1.自传性特点,把自己的血肉、情感和生命 融入字里行间,显示了创作才华。 • 2.以日据时期的台湾南部为背景,以刘致平、 刘淑华的同姓婚爱为明线,表现了青年男女 纯洁真挚的爱情。暗线是集中反映了咖啡农 场的五年兴衰史,深刻地反映了台湾农村经 济的破产。
钟理和
• 钟理和(1915~1960),笔名江流、里禾,号 钟铮、钟坚等。台湾屏东人,祖籍广东梅县。 钟理和的创作可分为两个段:北京时期与返台 之后。在台湾乡土文学发展史上,钟理和是50 年代承前启后的主要代表。 • 主要作品:“钟理和全集”八卷:《夹竹桃》、 《原乡人》、《雨》、《做田》、《笠山农 场》、《日记》、《书简》、《残集》系列短 篇《故乡》包括《竹头庄》、《山火》、《阿 煌叔》《山歌与亲家》。
林海音的作品类型 (1)用朴实的传统的写实主义的手法,描写 旧中国北京各阶层的生活和北京的风俗习 惯与风景名胜,作品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城南旧事》。 (2)以传统的写实主义手法与西方文学的技 巧相结合,描写旧中国妇女的婚姻悲剧故 事。《婚姻的故事》。 (3)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乡土题材。《要喝 冰吗》。
於梨华
曾被人们称为 “台湾乡土文 学之父”等。 他的作品被公 认为“代表真 正的台湾文 学”。
• 作品特色:其一,深刻地表现了台湾同胞对于 “原乡”的感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倾向。 其二,动人地描绘出农民的贫困和美德,不愧 为优秀的农民文学。其三,他的作品多半带有 自传性质,着重写自己及一家人的命运,特别 是爱情、婚姻方面的遭遇 。
• 《姗姗,你在哪里?》李鑫 姗姗 反映小人物的灰色灵魂 • 继承了传统小说白描的手法,整体上 呈现现代派创作风格。 • 意识流手法
台湾现代文学
![台湾现代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70d7e4afdd3383c4bb4cd2b2.png)
• 30年代初期,受大陆同一时期“左联“为核心的革命文学 主潮呼应,台湾文学进入繁荣期。 • 1934年5月6日,以赖和,张深切为领导的“台湾文艺联 盟“成立。提出了”推翻腐败文学,实现文艺大众化“的 目标,并且创办了机关刊物《台湾文艺》《台湾文艺》的 创刊,推动了台湾新文学运动达到高潮,标志现代新文学 进入了繁荣期。除了赖和,杨逵等原以成名的作家外,吴 浊流,张我军,张深切,吕赫若等一大批作家在思想上, 艺术上也都趋于成熟。在创作方面出现了如赖和的《流离 曲》,《南国哀歌》,杨守愚的《一个恐怖 的早晨》, 杨华的《黑潮集》等诗歌以及赖和的《善讼人的故事》, 杨逵的《送报人》吴浊流的《水月》等有深远影响的小说。
• 从1937年推行“ 皇民化”运 动卡好似,到1945年台湾光 复,爱国作家虽然也写了一 些优秀的作品,但总的来说, 台湾新文学作品数量锐减, 已失去了昔日的繁荣。
台湾现代文学的繁荣期?1927年前后台湾反帝反殖民和工农运动蓬勃兴起引起了日本殖民当局的极度恐慌他们在血腥镇压了年前后台湾反帝反殖民和工农运动蓬勃兴起引起了日本殖民当局的极度恐慌他们在血腥镇压了雾社起义后又在全岛发动大进反检举进行大逮捕反帝反殖民转入低潮
台湾现代文学
•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文学也是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以1945年台湾光复为界, 台湾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光复以前,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为 现代文学阶段;光复以后为当代文 学阶段。
• 繁荣期的特点: • 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以忧郁的 目光凝聚灾难的台湾,批判旧 社会习俗,揭示日本统治的的 这块土地的流血与与伤痛呻吟 与呼唤,展示顽强不屈的民族 精魂。
台湾现代文学的沉寂期
•
从1937年开始,日本殖民当局为了配 合在大陆的侵华战争,彻底消除台湾 人民的民族意识,在台湾强行推行 “皇民化”运动,规定日语为台湾唯 一合法的语言,一切出版物禁止使用 汉语,还强行解散了“台湾文艺联 盟”。台湾新文学运动俄旗手赖和被 捕,许多新文学作家被迫停止了创作。 新文学运动随之结束。
台湾现当代乡土文学及代表作家课件
![台湾现当代乡土文学及代表作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c4cf1f763231126edb1124.png)
61年至1965年由于受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
面对台湾这个充满矛盾的社会,他在作品中往往采用超
现实主义的手法,写小知识分子的颓伤、哀愁、虚无、
绝望。其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充满了乌托邦式的空想,都
缺乏为实现理想去奋斗的勇气和力量,最后在失败中走
上自杀的道路。
C、反省时期 1966年至1975年,陈映真开始对自己、对当时流 行的思潮进行反思与批判。 由于突然入狱,7年的铁窗生活,促成了他创作 思想的转变,他后来写了《试论陈映真》剖析了 自己的创作经历。通过乡土文学的论战,他的思 想深度均超过了前两期。出狱后写的《永恒的大 地》、《缪一个日午》、《贺大哥》、《夜行货 车》、《华盛顿大楼》等系列小说,以及《上班 族的一日》、《云》、《万商帝君》等都充分体 现了他的创作新理念——弘扬民族文化。
盟”,他担任主席,1990年曾率团回大陆寻根。
2、创作概况
陈映真的创作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自传时期
现代主义时期
反省时期 政治小说时期。
A、自传时期 1959年至1961年是他的创作自传时期,这个时期 他的创作基调是“伤感、忧郁、苍白而且苦闷”。 他曾在《试论陈映真》中写道:“……这种由沦 落而来的灰黯的记忆,以及因之而来的挫折败和 困辱的情绪,是他早期作品中那种苍白惨绿色调 的一个主要根源。” 《面摊》、《我的弟弟康雄》、《乡村教师》、 《死者》、《故乡》、《祖父和伞》等小说中常 常有破败的家乡市镇,贫困的哀愁,苦闷的情绪 以及远离故乡的愁思,明显带有自传的烙印。
《山路》塑造了一位舍己帮助革命家庭的女青年 蔡千惠。蔡千惠的未婚夫及他的战友李国坤被自 己的哥哥出卖了,李国坤被杀,未婚夫被长期监 禁。蔡千惠怀着负罪感冒充李国坤在外的妻子来
面对台湾这个充满矛盾的社会,他在作品中往往采用超
现实主义的手法,写小知识分子的颓伤、哀愁、虚无、
绝望。其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充满了乌托邦式的空想,都
缺乏为实现理想去奋斗的勇气和力量,最后在失败中走
上自杀的道路。
C、反省时期 1966年至1975年,陈映真开始对自己、对当时流 行的思潮进行反思与批判。 由于突然入狱,7年的铁窗生活,促成了他创作 思想的转变,他后来写了《试论陈映真》剖析了 自己的创作经历。通过乡土文学的论战,他的思 想深度均超过了前两期。出狱后写的《永恒的大 地》、《缪一个日午》、《贺大哥》、《夜行货 车》、《华盛顿大楼》等系列小说,以及《上班 族的一日》、《云》、《万商帝君》等都充分体 现了他的创作新理念——弘扬民族文化。
盟”,他担任主席,1990年曾率团回大陆寻根。
2、创作概况
陈映真的创作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自传时期
现代主义时期
反省时期 政治小说时期。
A、自传时期 1959年至1961年是他的创作自传时期,这个时期 他的创作基调是“伤感、忧郁、苍白而且苦闷”。 他曾在《试论陈映真》中写道:“……这种由沦 落而来的灰黯的记忆,以及因之而来的挫折败和 困辱的情绪,是他早期作品中那种苍白惨绿色调 的一个主要根源。” 《面摊》、《我的弟弟康雄》、《乡村教师》、 《死者》、《故乡》、《祖父和伞》等小说中常 常有破败的家乡市镇,贫困的哀愁,苦闷的情绪 以及远离故乡的愁思,明显带有自传的烙印。
《山路》塑造了一位舍己帮助革命家庭的女青年 蔡千惠。蔡千惠的未婚夫及他的战友李国坤被自 己的哥哥出卖了,李国坤被杀,未婚夫被长期监 禁。蔡千惠怀着负罪感冒充李国坤在外的妻子来
台湾小说ppt课件
![台湾小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db91aba1c7aa00b42acb0c.png)
台湾现代派小说
• 台湾现代派小说是六七十年代占据了台湾文学主 流地位的小说。它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在台湾小 说中注入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观念,“移植”了 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创作手法,进行“试验、探索 和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从《现代文学》 起步的白先勇、七等生等的创作被视为台湾现代 派小说的代表,艺术本位的立场,现代形式的广 泛探索,死亡、性、梦魇、变态人性的深入表现, 人类内心世界的多层面开掘,成为这批作家创作 的明显特征。
• 王夔龙及时赶来了,他穿了一身的黑西装,打着黑领带, 胸前捧着一大束拳头大一朵的白菊花,总有二十来枝。 他大概爬山爬急了,兀自在重重的喘息。他一脸发青, 他那一双炯炯的眼睛,像两团黑火似的,烧得在跳跃。 他看到石郭里躺着傅老爷子的灵柩,便往前走了几步, 弯下身去,将那束白菊花轻轻放在墓前,然后立起身, 双手下垂,默然俯首,望着石郭里傅老爷子的棺木,静 静的凝视了十多分钟。陡然间,扑通一声,他那高大嶙 峋的身躯,竟跪跌在傅老爷子墓前。他全身匍伏,顶额 抵地,开始放声恸哭起来。他那高耸的双肩,急剧的抽 搐着,一声比一声大,一声比一声凶猛。他的呼嚎,愈 来傅高亢,愈来愈凄厉,简直不像人发出来的哭声,好 似一头受了重创的猛兽,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跼在幽黯 的洞穴口,朝着苍天,发出最后一声穿石裂帛痛不可当 的悲啸来。那轮巨大的赤红的夕阳,正正落在山头,把 王夔龙照得全身浴血一般。王夔龙那一声声撼天震地的 悲啸,随着夕辉的血浪,沸沸滚滚往山脚冲流下去,在 那千茔百冢的山谷里,此起彼落的激荡着。于是我们六 个人,由师傅领头,在那浴血般的夕阳影里,也一齐纷 纷的跪拜下去。
扎得挺细,一双带白铜刺的长统马靴乌光水滑的啪哒一
声靠在一起,眼皮都喝得泛了桃花,却叫道:夫人。谁
不知道南京梅园新村的钱夫人呢?钱鹏公,钱将军的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自《芝加哥之死》以后,白先勇后期的小说创作逐渐成熟, 《台北人》标志着他创作的一个高峰。
❖ 白先勇的创作从中国传统文学起步,中间“西化”,后又 回复传统,并能娴熟地融铸中西文化,形成自己独特鲜明 的创作风格,也因此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地位。
2、白先勇小说创作成就与特色
❖ (1)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 《文学杂志》除了重视对中国古典文 学的研究和介绍外,更倾向于现代主 义的传播于试验,表现出明显的现代 主义色彩。
❖ 它曾大量刊登西方现代派作品,广泛 介绍西方现代派作家,极力推崇西方 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为现代主义“试 验性作品”提供发表的园地,培养了 一批以台湾大学外文系学生为主的现 代派小说作者群。
❖ 白先勇曾说:“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是对历代兴亡伤怀的追掉, 从屈原的《离骚》到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中所表现的人世沧桑 的一种苍凉感,正是中国文学最高的境界,也就是《三国演义》中,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历史感,以及《红楼梦》‘好了歌’ 中‘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的无常感。”
❖ “台北我是最熟的——真正熟悉的,你知道,我在这里上学长大 的——可是,我不认为台北是我的家,桂林也不是——都不是。也 许你不明白,在美国我想家想得厉害。那不是一个具体的“家”, 一个房子,一个地方,或任何地方——而是这些地方,所有关于中 国的记忆的总合,很难解释的,可是我真的想得厉害。”
(包括十四个短篇:永远的尹雪艳/一把青/岁除/金大班的 最后一夜/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思旧赋/梁父吟/孤恋花 /花桥荣记/秋思/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游园惊梦/冬夜/ 国葬)最具代表性,成为台湾文学经典作品之一。
❖ 白先勇的创作以1964年在美国创作的《芝加哥之死》为界, 分前期和后期。
❖ 其前期创作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很大,有浓重的个人 色彩和主观幻想成分;作品中人物多是畸形的、病态的, 热衷于性爱冲突和同性恋;艺术上尚不成熟。代表作有 《金大奶奶》和《玉卿嫂》。
❖ 总的来说,白先勇的小说创作表现了丰富复杂的思想内 涵,传达出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生无常感。
❖ 白先勇的小说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 一是描写国民党官僚的晚年生活的没落和资产 阶级的兴起,揭露台湾上流社会种种丑陋的内幕, 如《国葬》、《梁父吟》、《思旧赋》、《游园惊 梦》、《永远的尹雪艳》、《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等;二是描写台湾下层人民生活的,如《孤恋花》 等;三是描写乡愁,特别是“文化乡愁”,如《花 荣桥记》、《芝加哥之死》、《那片血一般红的杜 鹃花》等。
❖ 五十年代,台湾当局在政治上虽然施行高压政策, 但在经济上采取了对外开放的措施。到六十年代中 期,台湾的经济结构由保守封闭的农业经济转化为 开放的资本主义经济。随之,西方的各种文化、文 艺思潮也进入到台湾。
❖ 美籍台湾文学评论家李欧梵对这个时期的 社会、文化背景作过这样的论述:“‘国 民’政府是根据一种政治神话——他们将 ‘收复大陆’——进行统治的。国民党政 府全面树立权威的手腕,不是使人悚惧无 言,就是进一步导致人们政治上的淡 漠……无论是从大陆来的还是台湾本地的 作家,都逐渐内向起来,沉浸于个人感觉 的下意识的和梦幻的世界之中。”
一、白先勇现代派小说创作
1、白先勇现代派小说创作概述
❖ “现代文学社”的成员是一批富有生机、壮志的年轻 大学生,他们以创建和实验现代派文学为使命,向 台湾文坛拓荒挺进。
❖ 他们的创刊宗旨是:有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近代艺 术学派与潮流,批评思想,并尽可能选择其代表作 品;试验、摸索,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表现 作为现代人的艺术感情;用试验和努力得到历史的 承认;尊重传统,但不模仿传统或激烈地废除传统, 不过为了需要,可以做一些“破坏的建设工作”。
❖ (2)创作概述
❖
白先勇被台湾文学史评论家夏志清称为是“当今文坛留下
几篇值得后世诵读的作品”的重要作家。
❖ 他自1958年发表处女作《金大奶奶》开始,现已出版短篇小说 集《寂寞的17岁》、《谪仙记》、《纽约客》、《台北人》、 《游园惊梦》、《孤恋花》、《骨灰》等,长篇小说《孽子》、 散文集《蓦然回首》、《第六只手指》等。其中《台北人》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 但是因为他热爱水利,想在长江三峡建立一个大 型的水利工程,于是他到台湾成功大学学习水利 工程。1957年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1年毕业。 1963年到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从事创 作研究,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加州大学 圣塔芭芭拉分校任教,讲授中国语言文学课程。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与代表作家
❖ 重点 ❖ 正确理解现代派小说创作在台湾文学史中的
地位,掌握代表作家们的创作成就与特色 ❖ 第一节 现代派小说创作概况
❖ 一、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历史发展 1、历史文化背景
❖ 台湾现代派文学是在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下 产生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始于五十年代初,兴于五 十年代末,盛于六十年代。
❖ 2、现代派小说的发端 ❖ 台湾现代派文学发端于诗歌领域。 ❖ 1953年诗人纪弦创办了《现代诗》杂志,到了五十年代
中期,在《现代诗》的基础上成立了《现代诗社》,从 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现代派阵容,
❖ 现代主义的浪潮不久就从诗坛扩大到文学的其他领域, 受影响最大的是小说。对现代派小说的产生和发展起作 用的是《文学杂志》、《现代文学》、《笔汇》、《文 星》、《皇冠》、《小说新潮》、《中外文学》等刊物, 其中《文学杂志》、《现代文学》的作用尤为重要。
No Image
白先勇(1937——)
一、白先勇现代派小说创作
1、白先勇现代派小说创作概述
❖ (1)作家介绍 ❖ 白先勇(1937年父亲白崇禧是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母亲马佩璋出身 于广西富商家庭。他的童年经历中日战争、国共内战,先后迁徙流 亡于桂林、重庆、南京、上海、香港等地。1948年到香港上小学, 1952年去台湾上中学,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台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