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史复习题
人类学史复习题

人类学史名词解释:古典进化论学派:是19世纪中叶西方出现的第一个人类学理论流派,它活跃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30年间。
他主要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认为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地发展。
这种循序的进化过程是全世界所有文化的普遍发展规律,造成了这种普遍性的原因在于人类心里的一致性。
起主要代表人物有:巴斯蒂安、斯宾塞、泰勒、摩尔根。
英国功能主义学派:是在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形成的人类学学派。
该派对进化论学派都持批评的态度。
认为人类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要把文化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来考察,弄清楚这个有机统一体中各个组成部分对整体所做的贡献,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形成了英国较有影响的功能派队伍,为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套实地调查方法。
播化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人类学学派。
其基本理论是直接与进化论相对的传播论,反对进化论学派的方法,主张从空间上研究文化,认为民族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研究文化基本内容的文化传播和文化圈。
分为德奥播化学派和英国播化学派。
法国社会学年刊学派: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1897年在巴里创办了《社会学年刊》后形成的学派,故又称“法国社会学派”或“杜尔干学派”。
它既是社会学的学派,又是人类学的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迪尔凯姆及其继承人莫斯,为巴黎人类学研究所培养了大量的人类学家。
美国心理学派:20世纪30年代初,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的影响下,美国一部分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转向文化与个人关系研究。
他们认为,文化塑造了民族的“基本人格”,而“基本人格”又决定了这个民族文化的命运,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正是由于“基本人格”的差异造成的。
文化是抽象的东西,个人才是真正的客观现实,因此,研究某个民族的文化,必须从研究这个民族的个体开始。
历史特殊论学派:美国历史学派形成于20世纪初。
该学派是在批判古典进化论和播化学派的基础上形成的。
人类学复习资料

人类学作为一门反思性的学科,它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通过对各种不同文化的审视,达到对把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当做全人类一般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反思与批评;2,通过揭示我们对各种文化世界、包括我们自己的文化进行分析的努力中所固有的弱点,来打破既有观点的稳固地位,达到对知识获得一般性规律的反思与批评;3,通过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重新定位,达到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评。
古典进化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概述:古典进化论一般又叫做文化进化论,它是人类学的第一个理论(或流派)。
古典进化论以研究社会与文化的进化为目标,注重人类文化一致性的研究,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高峰时期的乐观主义的表现,表达出强烈的欧洲文化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念。
思想渊源:1、18世纪欧洲社会思想家有关学说的影响2、人类学本身思想脉络的影响。
3、生物进化论的影响。
泰勒及其思想泰勒是英国第一位人类学教授。
他的著作有:《人类早期历史和文明的发展研究》(1965)、《原始文化》(1871)和《人类学》(1881),代表作:《原始文化》。
他给“文化”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他主要运用文化遗留分析法和比较法。
文化遗存分析法:现实生活中的儿童游戏,民间俗语,荒谬的习惯,他认为可能跟古代文化的某一阶段有关系,它们是原始野蛮人的遗留物。
泰勒的研究逻辑是:由于古代社会的文化遗留在现实的文化当中,所以对遗留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历史发展的进程。
因此,文化遗留可以视为“文明进步全过程的路标”。
摩尔根及其思想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是古典进化论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研究人类社会进化问题。
主要著作有《易洛魁联盟》(1851)、《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1871年),《古代社会》(1877)等,代表作为《古代社会》。
摩尔根用了哪些观点来支撑他的人类社会经历了“蒙昧——野蛮——文明”的思想的?泰勒而言,摩尔根对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文明”三阶段进行了更为系统的论证,这种系统性表现在他用四根重要的支柱支撑了社会进化论大夏。
人类学基础知识试题

人类学基础知识试题考试题目:人类学基础知识试题正文:一、选择题1. 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a) 动物b) 历史c) 人类d) 经济2. 以下哪个人被誉为现代人类学的创始人:a) 马克思b) 波斯托c) 马尔萨斯d) 爱略特3.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a) 实证主义和唯物史观b) 实地调查和比较研究c) 逻辑推理和实验设计d) 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4. 以下哪个层次的研究是人类学的基础:a) 社会b) 经济c) 文化d) 政治5. 人类学的前提假设是:a) 人类具备智慧和道德b) 文化具有互补性和差异性c) 人类社会可以实现和谐共存d) 种族和民族是决定人类生活的唯一因素二、简答题1. 请简述文化的定义以及人类如何习得文化。
文化是一整套社会共享的观念、价值、符号、习俗、技术和物质制品的体系。
人类通过社会化过程,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习得文化。
这种习得主要通过语言、教育、家庭和社会交往等方式来进行。
2. 请简述人类学家如何进行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家进行实地研究的主要方法。
人类学家会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社群或文化群体,长期观察和交往,并进行深入访谈和收集民族志料等。
田野调查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和理解特定社群的文化、社会结构、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论述题请从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普世主义两个角度,论述人类学对于文化的理解和解释。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是相对的,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和内在逻辑。
文化相对主义者强调接受并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致力于避免对其他文化的歧视和偏见。
人类学家通过对不同文化的研究和比较,探究各种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文化普世主义则认为一些文化价值和原则是普遍适用于所有人类社会的。
文化普世主义者关注人类的共同点和普遍价值观,并试图推动跨文化对话和理解。
人类学家通过研究不同文化中的普世价值观,努力寻找人类共同的基础和文化的普遍性。
综上所述,人类学通过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普世主义两种视角,旨在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的特点、共性和差异,为人们提供更宽广的文化视野和人类理解。
西方人类学史复习题

西方人类学史名词解释1亲属称谓: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最早对亲属称谓进行分类研究,他把所有的亲属称谓分为描述式和类分式两种,认为类分式是描述式演变而来。
通过对亲属称谓的研究,认为人类的婚姻家庭经过从原始乱婚到一夫一妻制的过程,即从血缘家庭、普那露亚家庭、对偶家庭、父系家长制家庭到一夫一妻制。
类分式亲属称谓:特点:重视群体关系而不计及个人的亲属关系,无论直系或旁系亲属,只要辈份相同,除性别外,一般使用同一称谓,因此称谓极简单。
所谓“类分式”,就是指对亲属称呼不进行逐个区别,而是分为若干类别;不论被称呼的人与“自身”的亲疏关系如何,凡属同一类别的人即以同一亲疏称谓笼统称之。
例如,我的亲兄弟与我父亲的兄弟之子,均称为“我的兄弟”,我的亲姐妹与我母亲的姐妹之女均称为“我的姐妹”。
2叙述式亲属称谓:特点:直系与旁系的亲属各使用不同的称谓,以示区别。
“说明式”就是对于亲属,或用基本亲属称谓来说明,获将这些基本称谓结合起来加以说明,使每一个与“自身”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谓各不相同。
例如,我的兄弟、父之兄弟、父之兄弟之子等的称谓各不相同。
3集体观念:涂尔干常用的概念之一:一个社会中成员所有的共同信仰和情感,有别于个人观念。
集体观念不是从个人的生活经验中吸取的,而是通过社会环境,即教育、社会舆论、习俗、灌输到人的意识之中来的。
4文化唯物主义:马文﹒哈里斯所创立的研究方法文化唯物主义认为所有的人类社会文化系统都共同由三个要素构成:基础结构(infrastructure)、结构(structure)和上层建筑(superstructure)。
哈里斯称之为适应于人类社会的“普同模式”(universal pattern)。
他强调基础结构为人类社会文化提供了基础,是第一位的。
它对结构形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进而,结构决定上层建筑。
因此,研究人类社会必须由生产和再生产方式入手。
他甚至认为人类学研究应该是以基础结构为中心的研究。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试卷

8. 人类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是? A) 理论贡献 B) 实践贡献 C) 方法贡献 D) 所有上述
9. 历史人类学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是? A) 保护文化遗产 B) 发掘文化资源 C) 促进文化交流 D) 所有上述
1. 描述人类文化的定义和特征。(10 分) 2. 什么是历史人类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10 分)
第三部分:论述题(30 分) Section A(15 分) 选择以下任一论述题,并用完整的句子回答。
1. 论述历史人类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分) 选择以下任一论述题,并用完整的句子回答。
4. 人类社会的主要类型是? A) 部落社会 B) 城市社会 C) 国家社会 D) 文化社会
5. 历史人类学的主要理论是? A) 马克思主义 B) functionalism C) Structuralism D) 后现代主义
Section B(20 分)
6. 人类文化的主要特征是? A) 多样性 B) 普适性 C) 相对性 D) 绝对性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2019-2020 学年上学期期末试卷 2019-2020 学年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00 分 适用专业:历史学院 注意:
• 本试卷共 5 页,包括封面、试题和答案纸。 • 请在答题纸上书写答案,不要在试题纸上书写。 • 请将答案写清楚、完整,否则不予计分。 • 请在考试结束前检查答案是否完整。
1. 论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普适性。 2. 论述历史人类学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注意: • 请将答案写清楚、完整,否则不予计分。 • 请在考试结束前检查答案是否完整。
人类学考试试题

人类学考试试题
1. 请简述人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什么是文化?文化的特征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3. 人类学家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4. 请简要介绍人类学中的几种研究方法,如实地调查、田野调查等。
5. 人类学中的文化相对主义观念是什么?对于文化相对主义,不同
的人类学家有哪些不同的看法?
6. 人类学如何与其他社会科学如社会学、心理学等区分开来?它们
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
7. 请谈谈文化冲突在当今社会中的现象及影响,以及人类学可以发
挥的作用。
8. 人类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如何应用人类学的研究成果来
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9. 人类学中的反思性和批判性思维对于研究的重要性是什么?如何
运用反思性和批判性思维来进行人类学研究?
10. 结合现实案例,探讨人类学在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跨文化理解
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以上是人类学考试试题,请根据试题中的要求进行回答和论述。
祝
您顺利通过考试!。
人类学复习

人类学复习人类学复习一、人类学定义:Anthropology1.有关人类的知识学问/人的科学/关于人的研究——以人文和科学为基础2.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3.全面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二、人类学四分支:体质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三、文化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泰勒四、文化的濡化由赫斯科韦茨(Herskovits)提出。
濡化是把人类和其他生物加以区别的学习经验,能使一个人在生命的开始延续中,借此种经验获得在该文化中的生存的能力。
从个体角度来看,濡化是人的学习和教育;从群体角度来看,濡化是不同族群、不同社会赖以存在和延续的方式及手段,同时也是族群认同的过程标志之一——人们通过代代相传的语言、服饰、饮食习惯、人格、信仰、共同的祖先和社会经历认同于某一族群。
核心:人及人的文化习得和传承机制。
P.39/222五、研究方法:历时性研究~研究跨越时间段的社会。
共时性研究~研究同时存在的社会。
共时性的研究是不考虑文化的历史和起源,而是将文化看成一个整合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文化的每一个因素都扮演一特定的角色,都具有一种功能。
因此,研究文化就是研究一种文化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这种文化的整体结构、各文化要素在这个整体系统中对于外界调适和内部整合两方面所具有的功能,以及比较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异同点。
六、研究视角整体观~跨文化视角~七、理论流派及其代表理论(看书)进化论~知识论传播学的文化圈~博厄斯(作用、地位、影响)文化相对主义~文化功能论~结构功能论代表作八、主位、客位研究文化的客位研究是对世界上各种文化进行分析,并从研究者的角度建构理论体系。
文化的主位研究则从当地人的视角去理解文化,像本地人那样去思考和行动;文化的客位研究如同音素的分析,采用类似的国际音标那样适用于所有文化的概念和术语,对世界上各种文化进行分析,并从研究者的角度建构理论体系。
北大人类学试题

历年北大人类学试题01-05!2005年人类学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8*5=40):1.格尔兹2.文化霸权3.差序格局4.进化论5.历史具体主义二.简答题(15*4=60):1.英国功能学人类学与以前人类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简述布朗的单系血统。
3.试述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大家庭与小孩子的关系。
4.简述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有关“功能”的不同解释。
三.论述题(25*2=50):1.试述20世纪中国人类学史的基本演变线索。
2.试论礼物在社会建构中的作用。
人类学方法试题:一.名词解释(8*5=40):1.地方性知识2.跨文化比较3.文本4.民族语言学5.参与观察二.简答题(15*4=60):1.试述人类学进化论的方法论。
2.试述历史材料在民族学中的价值。
3.说明海外民族志和家乡民族志在知识论上各有什么优点?4.简述主位方法的基本含义。
四.论述题(25*2=50):1.Ethnography可以称为“田野志”吗?为什么?2.试述民族志方法应用于中国研究时遇到的问题?04年试题理论一名词解释10 *4社区后殖民主义结构人类学库拉圈二简述15*4《忧郁的热带》中作者所宣称的人类学立场?简述《江村经济》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人类区域关系档案的内容哈里斯的文化唯物论的内容三论述25*2努尔人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的立论是什么?作者又是怎样证明的?方法一名词解释10 *4年龄组制度人类学的整体观局内人观点家乡民族志二简述15*4解释人类学的方法论特点民族中心主义持续存在的根源是什么试用人类学亲属符号表示联合家庭和多偶制家庭后现代人类学的基本特征三论述25*2跨文化研究在人类学中的地位如何现代民族志的缺失何在03年试题理论一:概念解释1.涂尔干2.费孝通3.格尔茨4.传统5.社会结构6.象征人类学二:简述题1.简述博厄斯的人类学理论贡献2.简述新进化论3.简述结构人类学的基本观点4.简述列维-斯特劳斯的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5.什么是文化相对论6.简述埃文思-普里查德的人类学观三:论述题1.举例论述人类学何以是文化批评2.论述经济全球化对没个民族文化的影响3.试论利奇的过程理论方法一:概念解释1.民族志电影2.民族中心主义3.田野工作4.客位研究法5.拉的克里夫_布朗6.遗留物二:简述题1.简述实验民族志的基本特点2.简述仪式研究的社会人类学视角3.简述比较研究对人类学的意义4.简述参与观察所获资料与文献资料的几本差异5.什么是格尔茨解释人类学的“深描”6.简述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的研究方法三:论述题1.试论《努尔人》的方法论意义2.人类学的概念是这样建立的3.试论马林诺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对人类学方法论的主要贡献02年试题一. 概念解释1.进化论2.博厄斯3.米德4.结构主义5.利奇二. 简述题1.简述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2.简述宗教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3.简述政治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三. 论述题1.试述马林诺斯基的《文化论》的基本内容2.试述20世纪初期西方人类学的主要内容3.试述二战以后西方人类学的主要变化一. 概念解释1.田野工作2.民族志3.跨文化研究4.人类学5.民族中心主义二. 简述题1.简述社会人类学与历史学的差别2.你对人类学在中国"本土化"的看法3.试述人类学的基本研究规则三. 论述题1.试述一个人类学家研究自己民族和他民族时面临的主要困难和便利之处2.试述整体论3.试述归纳法在人类学研究中的意义01年试题(先理论,后方法)一. 概念解释1.马林诺斯基2.新进化论3.文化相对论4.《江村经济》5.结构人类学6.社区研究法7.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8.田野工作二. 简述题1试论功能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的异同2.试论50年代至70年代(二战后)英,法,美国人类学的基本变化情况3.简述解释人类学的基本观点三. 论述题1.试从社会文化人类学分支领域(亲属制度,宗教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政治人类学)之一论述本学科的研究特色2.举例说明民族志对于社会人类学的重要性3.略析人类学者在研究中国中面临的认识论挑战一. 概念解释1.民族志2.参与观察3.跨文化比较研究4.“浓厚的描述”5.整体论二. 简述题1.简述社会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特征2.简述"主位法"和"客位法"的方法论差异三. 论述题1.试比较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共时方法和历时方法的结合2.论述经验事实与理论阐述之间的关系四.问答题1.《古代社会》的作者是( )(1)泰勒(2)摩尔根(3)马林诺斯基2.结构人类学的代表人物是( )(1)格尔茨(2)列维_斯特劳斯(30埃文思_普里查德3.弗里德曼是( )(1)汉学人类学家(2)非洲人类学家(3)美洲印地安人类学家4田野工作是指( )(1)实地社会实习(2)地理学实地测量工作(3)民族志研究的核心过程(4)社会学的整体论方法。
人类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人类学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人类社会B. 人类文化C. 人类生物学D. 人类心理学答案:D2. 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田野调查B. 文献研究C. 实验研究D. 比较研究答案:C3. 以下哪一项不是人类学的主要分支?A. 社会人类学B. 语言人类学C. 生物人类学D. 环境人类学答案:D4. 人类学中的“文化相对主义”观点认为:A. 所有文化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B. 所有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C. 所有文化都应该被尊重和保护D. 所有文化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元素构成的答案:A5. 人类学中的“进化论”观点认为:A. 人类社会和文化是不断进化的B. 人类社会和文化是静态不变的C. 人类社会和文化是随机发展的D. 人类社会和文化是倒退的答案:A6. 以下哪一项不是人类学研究中常用的概念?A. 文化B. 社会结构C. 种族D. 基因答案:C7. 人类学中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A. 社会和文化的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B. 社会和文化的每个部分都是随机的C. 社会和文化的每个部分都是相互独立的D. 社会和文化的每个部分都是相互冲突的答案:A8. 以下哪一项不是人类学研究中常用的田野调查方法?A. 参与观察B. 深度访谈C. 问卷调查D. 实验研究答案:D9. 人类学中的“结构主义”理论认为:A. 社会和文化是由不同的结构组成的B. 社会和文化是由不同的功能组成的C. 社会和文化是由不同的元素组成的D. 社会和文化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答案:A10. 以下哪一项不是人类学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A. 比较分析B. 历史分析C. 统计分析D. 实验研究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以下哪些?A. 人类起源B. 人类进化C. 人类文化D. 人类社会答案:ABCD12. 人类学中的“文化”概念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物质文化B. 非物质文化C. 社会结构D. 语言答案:ABD13. 人类学中的“社会结构”概念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家庭B. 宗教C. 经济D. 政治答案:ABCD14. 人类学中的“进化论”观点包括以下哪些理论?A. 社会达尔文主义B. 文化进化论C. 多线进化论D. 单线进化论答案:BCD15. 人类学中的“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以下哪些?A. 马林诺夫斯基B. 埃文斯-普里查德C. 拉德克利夫-布朗D. 列维-斯特劳斯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人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庄孔韶人类学概论复习题第1章

第一章人类学要义1、什么是人类学?人类学(Anthropology)源自于希腊语,含义是“人的学问”。
然而,人类学的具体内涵,必须要放到它所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学科进程中来理解。
早期的人类学关注人论哲学的讨论和人的生物特性的研究,而到了19、20世纪,“文化”的研究成为了人类学的核心主题。
基于今日现有的知识上考察人类学的内涵,可以说:人类学是关于人的学问,这包括所有时代和所有地方的人,包括人的体质特征和文化创造。
人类学通常采取“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文化中的“他者”进行全面的考察,基于考察撰写“民族志”,用来对不同的文化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最终展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多种可能性,或者试图找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文化理论。
2、试解释文化和culture的含义。
英文中culture一词源自拉丁语,本意是“耕耘/种植”。
这不仅指“种植庄稼,饲养家畜”,也含有“照料家庭,培育道德”之意。
后来,culture一词逐渐指心灵道德或艺术修养的成就和状态。
这里强调culture是与nature(自然)区别开的人的创造。
在现代语境中,中文“文化”一词首先可以作为culture翻译成中文时的对等词来理解。
中国传统上,有“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可以看出,作为“人的创造”的culture,中文里含义相同的应该是“人文”。
“文化”一词,在传统上具有“用‘人文’来教化”之意,这与culture本来的动词性含义是相通的。
中文里“文化”更强调“人文”的教化方式。
3、说明跨文化比较的方法及其前提条件。
跨文化比较(cross-cultural comparison)是人类学家在对从世界上不同民族获得的经验材料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验证理论假设,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与差异,以实现理论概括或发现某种通则的方法。
跨文化比较的前提,是承认文化具有多样性、整体性和相对性的特征。
而且,人类社会各种不同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尽管各地区的社会与文化存在差异,然而他们总会有共同的可供分析的单元与要素。
兰州大学《历史人类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8. 历史人类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 B.功能主义 C.结构 functionalism D.以上都不是
9. 历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是: A.社会文化演变 B.经济发展史 C.政治制度史 D.以上都不是
三、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21. 历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的人类社会。 22. 历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 23. 历史人类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 24. 历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是_____________和
B.功能主义 C.结构 functionalism D.以上都不是
4. 历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是: A.社会文化演变 B.经济发展史 C.政治制度史 D.以上都不是
5. 历史人类学的主要应用是: A.文化遗产保护 B.社会发展规划 C.历史研究 D.以上都不是
6. 历史人类学的主要特点是: A.跨学科性 B.历史性 C.人类中心性 D.以上都不是
兰州大学《历史人类学》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考试课程:历史人类学 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专业:人类学 总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历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过去的人类社会 B.现在的人类社会 C.未来的人类社会 D.以上都不是 2. 历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田野调查 B.文献研究 C.实验研究 D.以上都不是 3. 历史人类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
人类学复习题

人类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 人类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人类生物学B. 人类历史C. 人类文化D. 人类地理2. 以下哪项不是人类学的研究领域?A. 社会人类学B. 考古人类学C. 医学人类学D. 政治人类学3. 人类学方法的核心是什么?A. 田野调查B. 数据分析C. 文献研究D. 实验研究4. 以下哪个国家是人类学发源地?A. 英国B. 法国C. 美国D. 德国5. 人类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A. 人类群体B. 人类社会C. 人类遗迹D. 人类文化二、填空题1.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是_______。
2. 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的核心研究方法之一,它强调_______和_______的结合。
4. 人类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_______年代的社会演化论。
5. 现代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是_______分析。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人类学的起源和发展。
2. 请解释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每个对象的具体内容。
3. 田野调查在人类学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它的具体步骤是什么?4. 请解释文化相对主义在人类学中的意义和应用。
5. 人类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是什么?四、论述题论述人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其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五、综合题请结合田野调查的方法,选择一个具体的文化现象或社会群体,进行详细的人类学研究。
包括田野调查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对文化或群体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注意:题目仅为示例,实际题目可能有所变化。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人类学史复习提纲

人类学史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人类学—是自然史的分支,是研究人类和人类种族的学问”。
更简明地说,人类学可以称为“人的科学”。
它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自然人,第二部分研究人与人的关系,换句话来说,是研究社会人的科学。
人类学可以划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
广义人类学的观点一般以英、美两国和其他英语国家的学者为代表,他们认为人类学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其研究领域应包括人类的体质、心理、文化、社会、语言、民族、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十分庞杂。
在他们那里,传统上习惯于将人类学划分为两大部分,即研究人类自身体质特征的体质人类学和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特征的文化人类学。
狭义人类学是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如德国、法国和俄国,人类学一词传统上却仅指体质人类学,日本的一些人类学研究机构也仅限于研究人类的体质。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他们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人类学”这一概念,认为人类学是专门研究人类体质的学问,同时也包括对人类的近亲———灵长类动物的研究。
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生于公元前384年,死于公元前322年。
他不仅是用“人类学”这个名词的第一个权威,而且在上古时期,对于人的研究在亚里斯多德那里达到了顶点。
他奠定了动物学的基础,创立了“生物阶梯”的思想。
按照他的这一思想,一系列生物体的地位逐渐升高,呈阶梯状排列。
亚里斯多德是绝对没有进化论思想的,但是他提出的生物以阶梯形式排列的原则对于后来18世纪进化论学说的发展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亚里斯多德在确定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的问题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他的著作中存在着许多涉及人与动物之间形态特征差异方面的论点。
但是在对人手作用的评价上,他认为人之所以有手是由于智慧所致,从而明显地表现出其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3、“地方性的知识”—这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格尔兹提出的一个概念。
他写了一本叫做《地方性知识》的书。
这种“地方性知识”,以区别于其它知识形态,特别是实证论者假定的“普遍性”知识形态。
人类学考试真题07-13

人类学考试真题名词解释【人类学概论】20121、尼安德特人2、差序格局3、《礼物》4、杨成志5、船货崇拜6、话语分析7、实验民族志8、《仪式过程》9、交表婚10、萨满20111、南方古猿2、人种3、《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4、杨成志5、乔姆斯基6、民族学考古学7、深描8、象征人类学9、收继婚10、过渡仪式20101、家庭2、社会性别3、《金翼》4、弗朗兹·博厄斯5、社会方言6、民族考古学7、儒化8、种族主义9、政治人类学10、强化仪式20091、继嗣群2、认知人类学3、智人4、莫斯5、代码转换6、《文化论》7、民间信仰8、库拉圈9、亲属称谓10、过渡仪式20081、亲属关系2、尼安德特人3、生态人类学4、乔姆斯基5、《原始思维》2007 1、儒化2、新考古学3、《物种起源》4、经济人类学5、社会性别2006 1、人种2、民族志3、聚落考古学4、医学人类学5、涵化6、《努尔人》20051、母系与母权2、人类学的整体观3、心理人类学4、大传统与小传统5、匮乏文化6、文化相对论20041、人种与种族2、新考古学3、婚姻与继嗣4、历史人类学5、文化传播6、《努尔人》或《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人类学理论与方法】20121、文化2、整体观3、参与式观察4、全球化5、阈限20111、功能主义2、主位与客位3、互惠4、乱伦禁忌5、民族20101、维克多·特纳2、深描3、实践理论4、新进化论5、交表婚6、核心家庭7、结构主义8、文化唯物主义9、文化资本10、文化批评20091、亲属制度2、集体表象3、社会结构4、互惠5、涵化6、年代-区域关系7、苏维埃学派8、《古代社会》9、《文化论》10、《江村经济》20071、阈限2、主位与客位3、文化相对论4、全球化5、后现代人类学【人类学概论】20121、简述英国传播学派的代表人物和观点。
2、如何理解人类学中的“社会研究传统”与“文化研究传统”?20111、简述你对人类学研究范式的认识。
七年级上册历史学科复习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学科复习试题及答案第一章:人类的起源和文明的发展1. 人类起源的科学依据是什么?简要说明。
答:人类起源的科学依据是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化石、遗址和文化遗物的发掘和研究,科学家们得出了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逐渐迁移到其他地区的结论。
2. 请简述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点。
答: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最早的文化时期,主要特点是使用石器作为主要工具,生活方式以狩猎和采集为主。
而新石器时代则是人类进步的阶段,人们开始使用磨制工具,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使人类社会出现了定居和农耕文明。
3. 农业的出现对人类社会有哪些重大影响?答:农业的出现对人类社会有以下重大影响:首先,农业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从游牧生活转变为定居生活,形成了农耕文明。
其次,农业生产的增加使人口增加,逐渐形成了城市和国家。
同时,农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兴起1. 埃及文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埃及文明的主要特点是封建制度的建立、宗教的盛行、人民生活水平较高以及建筑和艺术的繁荣。
埃及文明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通过灌溉农业取得了丰富的农产品,社会经济相对稳定,人民生活较为富裕。
2.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特点是什么?答:汉朝的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设立各级官员来管理国家事务。
社会经济方面,汉朝实行封建制度,农业是主要经济活动,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一定发展。
3. 印度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印度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是种族和宗教多样性、种姓制度的建立、和的兴起以及数学和医学的发展。
印度古代社会分为种姓制度中的四个等级,宗教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印度数学和医学也有很高的造诣。
第三章: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1. 希腊城邦的特点是什么?答:希腊城邦的特点是政治独立性、城邦自治、公民参与政治决策以及文化繁荣。
希腊城邦是由一个个独立的城市国家组成的,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公民有权参与政治决策,希腊文化也在这种环境下繁荣发展。
人类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人类学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动植物B. 人类社会C. 文化遗产D. 自然环境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A. 社会人类学B. 体质人类学C. 考古人类学D. 动物学答案:D3.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哪项?A. 实验B. 观察C. 计算D. 推理答案:B4. 人类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什么?A. 娱乐B. 探索人类文化与生物多样性C. 预测未来D. 赚钱5.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人类学的理论?A. 文化相对论B. 结构功能主义C. 进化论D. 相对论答案:D6. 人类学研究中常用的田野调查方法是什么?A. 实验室研究B. 问卷调查C. 参与观察D. 理论推导答案:C7. 人类学的研究范围通常包括哪些?A. 仅人类社会B. 仅人类生物特性C. 人类社会和生物特性D. 仅人类心理特性答案:C8. 人类学研究中,文化的定义是什么?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B. 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C. 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D. 人类创造的非物质财富答案:C9. 以下哪个不是人类学研究常用的工具?B. 录音机C. 显微镜D. 望远镜答案:D10. 人类学研究中,以下哪个概念是研究人类进化的?A. 文化变迁B. 文化适应C. 社会进化D. 物种进化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内容?A. 人类起源B. 人类遗传C. 人类疾病D. 人类迁徙答案:ABD2. 社会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A. 社会结构B. 社会变迁C. 社会问题D. 社会心理答案:ABC3. 人类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是研究方法?A. 比较研究B. 历史研究C. 定量研究D. 定性研究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A. 语言B. 宗教C. 法律D. 艺术答案:ABCD5. 人类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是重要的研究工具?A. 笔记本B. 照相机C. 录音笔D. 计算机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亲属称谓:在《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中,摩尔根将所有亲属称谓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即“分类式”和“说明式”;原始民族采用的是“分类式”的称谓文明民族采用的是“说明式”的称谓。
所谓“分类式”,就是指对亲属称呼不进行逐个区别,而是分为若干类别;不论被称呼的人与“自身”的亲疏关系如何,凡属同一类别的人即以同一亲属称谓笼统称之。
而“说明式”就是对于亲属,或用基本亲属称谓来说明,或将这些基本称谓结合起来加以说明,使每一个与“自身”有亲属关系的人称谓各不相同。
“类别式”称谓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马来亚式,第二种是土兰尼亚和加诺万尼亚式。
摩尔根认为每一种亲属称谓制度或形式,都是某种婚姻和家庭形式的反映。
集体观念: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指同一社会中所具有的共同信仰和情感;有别于个体观念,集体观念不是从个人自身的生活经验中吸取的,而是通过社会环境,即教育、社会舆论、习俗灌输到人的意识中来的。
涂尔干认为人有两种意识,一种意识是个人的,它表现了人们富有特征的意识形态;另一种意识是整个社会集体共有的,它不会随着个体的主观意愿而改变或者消失,他把后者这种不是个人从直接经验中取得、而是由社会强加给个人的意识称为集体观念。
集体观念相当于英美所说的文化。
文化唯物主义:1)由美国人类学家迈文·哈里斯提出,又称技术经济决定论。
2)相同的技术用于相同的环境,会产生出相同的生产劳动安排和产品分配,由此又形成大致相同的社会组织,以及相关的信仰系统。
3)把社会分为三个层次的结构,①基础结构:生产行为模式,人口生产模式。
生存的需要;文化与自然的交界面:人类行动的生态、化学、物质限制;行动:克服和改变这些限制的主观努力。
②结构:家庭经济行为,政治经济行为:行为关系的保证和秩序。
③上层结构:心理、象征、艺术、仪式。
普遍进化论:美国人类学家莱斯里·怀特提出,1)人类的进化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要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有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2)判断、衡量文化进化的基本标准也可以是普遍的,衡量文化的尺度:C=ET,文化=能量和技术,用人们怎样掌握和控制能量以及控制能量的多少来衡量文化。
3)他在试图摆脱相对主义的困境,寻找一个客观中立的评价标准,不掺杂价值判断的衡量文化。
《萨摩亚人的成年》:1)美国人类学家米德的著作。
2)小孩到了青春期都会经历一个反抗期,心理成熟但是社会方面还未成熟,要经历一个青春期危机,它不是一个生理学现象,而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
3)美国社会的青春期危机没有人类学的普遍性,这个原因是美国社会对待性的态度,社会认为他们的性还未成熟,不应该有性的行为,造成青少年的性压抑,由此造成青春期危机。
萨摩亚人对待孩子,在性的方面比较宽容,使孩子从未成年到成年的过程比较平缓,因此没有青春期危机。
4)使美国社会对于他们所持的对于性的态度进行一种反思,使得其态度有所改变。
机械团结:由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结合关系是以“同质”为基础的机械结合关系,这种关系产生一种惩罚性的社会规范;机械结合的基础是把个人同化为具有共同信仰和感情的整体,其团结的取得是以牺牲个性为代价的,周期的宗教仪式同机械结合紧密联系在一起。
构建在观念、习俗、规范的同质之上,个体身份的独立性与生计的自主性成反比。
有机团结:涂尔干提出,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们的结合关系是以“分工”为基础的有机结合关系,社会分工造成异质性和相互依赖两种后果,这种关系产生一种倾向于赔偿性的法律;有机结合主张维护人的个性,个体部分的个性越鲜明,社会的团结或合作越牢固,因为相互依赖的程度越高。
建立在社会分工、异质性的基础之上,个体身份的独立性与生计的自主性成反比。
社会事实:涂尔干提出;包括制度、习俗、观念;社会事实有两个特征,一是外在性,先于个人,外在于个人不以个人的消亡而消亡,二是强质性,有组织的形式(制度、习俗等),无组织的形式(舆论、教育等);社会现象自成其类,不同于心理现象和生物现象,社会现象的成因只能从社会事实中寻找,只能根据社会事实解释社会现象。
10.文化圈:1)根据文化特质分布来区分的历史-地理区域,例如稻米文化圈、骑马文化圈等。
2)传播学派和历史文化学派所用的概念,其基本假设是文化的相似性是由文化的传播和借取造成的——与进化论和文化生态学假设的分歧:人们能否各自发明出相似的文化。
3)文化圈的划分旨在探讨具体文化特质的起源和传播的历史途径,例如,在一些人(格雷布内尔)看来,那些仅分布在某一文化圈中心的可能是最近发明的,而那些扩散、分布在该区域边缘地带的文化特质则是古老的,等等。
11.基本人格:由美国人类学家卡迪纳提出,指一个社会成员所具有的,表现出来的大致相似的性格,做人和是非判断的标准。
12.多线进化论: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提出,1)文化的相似性可以产生于具有不同传统、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承认文化的平行进化,文化的相似性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地区,这种相似的原因不一定是有相同的历史,可以产生于不同的传统和历史中。
2)可以根据文化对生态的适应来解释这种文化的相似性。
3)这种文化的相似性所反映的并不是所处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相同,是反映了文化发展的一般通则——文化的生态适应。
13.日常生活的不可测量性: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人们具有主观能动性,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具有主观动力;并不是任何动机都可以被约化进文化纲要表格,或被约化为可观察的行为;抽象出来的习俗和行为规则可能离真实生活有距离,人们未必完全在遵循这些规则生活。
14.残余法:1)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等人提出。
2)现实一些看上去荒诞、无足轻重的习俗、信仰、文化在过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他们是原始文化进化的残余。
3)通过对这些残余的分析,我们能够确认文化的进化。
15.万物有灵论:泰勒提出,又称泛灵论,认为宗教起源于梦、死亡的思考和解释,宗教源于人类对自然现象、生命现象的好奇,它是一个认知的结果,用来缓解人们对外界无知产生的焦虑,它是一个心理的、认知的解释。
16.普拉路亚婚:1)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提出。
2)“普拉路亚”,夏维夷语,意为“亲密的朋友”。
3)族外群婚。
由若干嫡系的和旁系的姐妹集体地同彼此的丈夫婚配(丈夫不一定有亲属关系),或若干嫡系的和旁系的兄弟集体地同彼此的妻子婚配(妻子也不一定有亲属关系)而建立的家庭。
总之,是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的集体婚姻。
17.血缘婚:摩尔根提出,这是从“乱婚”即杂乱性交关系的原始状态中发展出来的第一种家庭形式;嫡系与旁系的兄弟姐妹们相互婚配而建立家庭,但是禁止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婚姻。
18.群婚:亦称“共夫共妻制”。
指一群男子和一群女子互为夫妻的婚姻家庭形式。
始于原始群向氏族公社的过渡时期,氏族即从群婚直接产生。
其经历了两个阶段,初级形式为“血缘婚”,较高一级为“普拉路亚婚”。
至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为对偶婚形式所替代。
19.文化整体论: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提出,每一文化都是自成一体的,有其自身形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
所以应该从整体与结构的高度去研究人类文化的动态发展过程。
文化现象是复杂的,是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必须将其置于该社会的大环境中全面观察,才能发现其本质特征和内在逻辑。
文化一方面是文化特质的一种偶然的堆积,另一方面文化作为一个价值整体影响着文化特质的形式。
20.《原始思维》:书名,法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列维-布吕尔的名著选编。
在该书中列维-布吕尔认为原始思维在绝大多数场合中不同于现代思维,它是一种既不知道也不使用抽象概念的具体的思维。
这种思维拥有许多世代相传的具有神秘性质的“集体表象”,这些集体表象靠“存在物与客体之间的神秘的互渗”而彼此关联,不受任何逻辑思维规律所支配。
这种思维对矛盾采取不关心的态度,它可容许同一实体在同一时间存在于两个或几个地方,容许部分与整体同一等等。
据此作者认为这种思维可叫作“先逻辑思维”,同时,他也认为人类的思维机能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思维的形式——一种是先逻辑思维,另一种是逻辑思维。
因而,他表示,在涉及生产、生活方面的事物时,“原始人”是运用逻辑思维的,只是在涉及因果律和矛盾律时,才运用先逻辑思维。
21.参与观察: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人类学田野工作最基本的一种调查方法。
指研究人员作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参与其中进行观察以收集所需材料的方法与技术。
这种方法要求人类学家深入调查研究的社区,与当地居民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建立密切而信任的关系,成为当地居民的一员,尽力克服本文化束缚,进入异文化,参与各项活动,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完整的观察记录,从而获得科学的调查资料。
22.库拉圈:马林诺夫斯基提出,指特罗不里安岛、新几内亚等岛屿的许多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的一种拌随着一定规模物物交换的仪礼性物品的交易圈。
库拉交易中主要的仪礼性物品包括红贝项链和白贝手镯,红贝项链按照顺时针方向传递,白贝手镯按照逆时针方向传递,在传递手镯和项链的同时,还举行一系列具有传统性质的社会和巫术活动,这种传递仪礼性物品的交易,即称“库拉”。
参加库拉交易的每一个人,都有固定的交易伙伴,由于每件手镯和项链都有实际价值,往往要用很多实物商品才可换得。
因此,在手镯和项链的传递过程中,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物品交换。
实际上,库拉交易的主要功能就是促使上述物品交换的正常进行,仪式性的礼物交换和实物交换混在一起。
在这个交换过程中,人们往往发展个人之间的关系,使邻近的民族结成一个互相关联的体系,在经济交换中具有仪式含义,是被道德化的。
23.戏谑关系: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列夫-布朗提出,认为一些社会承认某些人或某些范畴的人之间的一种特别的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相互戏谑、彼此亲密的,一般常见于非洲,主要是在父系社会舅甥之间、表兄妹之间。
在戏谑关系存在的社会中,往往形成敬畏和回避关系。
24.全面承诺:法国人类学家马歇尔-莫斯提出,他把具备义务性的送礼、义务性接受和义务性的回赠礼物的礼物交换习俗称为“全面酬报制度”,在具有这种制度的社会中,相互赠礼的人就像是共享财产的“所有权”,而不断地有彼此给予、接受和回报的义务。
任何在给予、馈赠行为上的怠慢都会暴发猜忌和血腥仇杀,不接受对方的给予和馈赠代表一种蔑视或“敌对的宣言”,接受后不回报会损坏收礼者的人格和声誉。
这种给予、接受与回报的义务,就相当于在这些义务束缚下的人或人群所订立的一个长期契约。
维护这种契约的力量有多种,比如,一个物品一旦进入“全面酬报制度”,它往往成为神圣的物品,此外,诸如约定俗成的礼节、慷慨的习惯、个人的面子与荣耀感都是保证契约得以执行的力量。
这种制度的根本原因或深层原则是社会秩序与社会关系,社会需要这种互惠性制度,以保证社会活动的进行和社会规范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