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欧洲文学艺术领域的两个重要流派,它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产生并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创作。
本文将比较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艺术风格、思想观念以及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旨在揭示两者之间的对立和联系。
一、艺术风格比较古典主义注重形式的规范性和秩序感,追求合理、规则和对称的艺术表达。
其作品具有平衡、庄重、简洁、稳定的特点。
古典主义倾向于采用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元素,强调理性思考和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再现。
在绘画、雕塑和音乐等领域,古典主义追求优雅和完美,并使用明亮色彩与线条来强调形状和结构。
而浪漫主义则强调情感的表达和个体体验的独立性,更加注重想象力和直觉的发挥。
浪漫主义艺术家常以个人情感为核心,表达自然界、人类存在以及内心世界等方面的情感冲突和不可描述的力量。
这种风格常常体现为夸张、抒发、奇异和模糊的形式,并运用暗色调与模糊线条来传递情感或意象。
二、思想观念比较古典主义强调理性思维与客观观察,相信人类通过思考可以达到真理。
它倾向于对人性进行规范化解读,追求智慧和道德教化。
古典主义作品多从理性出发,关注历史传统、社会等当代问题,并试图通过这些题材来传播启示和价值观。
相比之下,浪漫主义注重个人情感与直觉体验。
浪漫主义崇尚个体的独特性和人类内心的深沉感受。
它试图打破传统约束,強調超脱象征和传统形式化角度的创新精神。
浪漫主义常常描绘与超脱传统规范相对立的幻想世界或非凡经历,并探索个人存在意义的深度。
三、社会背景比较古典主义诞生于17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而浪漫主义则出现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古典主义时期社会上流行着唯理性与科学方法论,并以此为基础塑造了其追求秩序与稳定性的艺术风格。
这一时期由于工业革命与政治改革等原因,社会逐渐开始向现代大众社会转变。
而浪漫主义则出现在贵族社会统治正式瓦解之际,并受到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等社会变革影响。
这一时期欧洲各地逐渐形成民族国家概念,知识分子对个体尊严与民族精神崛起渴望得到满足。
简述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区别
简述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区别2005-12-14 20:50匿名|分类:文化/艺术|浏览3199次分享到:2005-12-22 11:04网友采纳古典主义文学和艺术以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为典范,提倡和谐,温和的审美感觉,是西方十九世纪以前主要的文学艺术思潮,而且为教会和封建统治者所利用。
从十九世纪开始,浪漫主义运动开始,浪漫主义者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比如雨果的《爱尔那尼》大战,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都是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宣战,他们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原则,提倡表达自己内心本真的情感,他们喜欢描绘大自然,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艺术上喜欢比喻和夸张,成为西方文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思潮,而且对我国的现代文学和艺术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立体主义: 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
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
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
2、法国印象派对油画艺术发展的主要贡献有哪些?(1)突破了色彩运用上传统的“固有色”概念(2)树立“条件色”概念,并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所自然呈现的那种瞬息即逝的色彩和气氛。
(3)使油画的色彩显得更加丰富灿烂。
(4)在欧洲绘画史上是一四、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20分) 1、伦勃朗的《夜巡》(1)荷兰独立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带有风俗题材性质的团体肖像画应运而生。
(2)描绘了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的形象,在白天执行一件紧急任务而即将出发前的情景。
(3)画面整体处理得富有戏剧性,人物动态各异、形象生动,明暗变化强烈。
(4)打破了“巴洛克”风格的豪华与奢侈,建成了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
在艺术性或思想性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次色彩上的重大革新。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欧洲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们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并发展,各自有着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文学风格。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
一、历史背景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这一时期强调理性、秩序和稳定,受到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强调人类理性和客观规律。
而浪漫主义则兴起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这一时期正值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时代,人们开始对理性主义和启蒙运动的理念产生怀疑,追求个性、感性和情感的表达。
二、审美追求古典主义注重客观、理性和秩序,追求完美和规范,强调对现实世界的客观描绘和理性思考。
古典主义文学作品通常具有明确的结构和逻辑,语言简练、清晰,情节合乎逻辑,人物形象塑造符合道德规范。
而浪漫主义则更加注重个性、想象力和情感,追求超脱现实的理想境界,强调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常常充满幻想、神秘和情感色彩,语言华丽、富有感染力,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多变且充满矛盾。
三、题材和风格古典主义文学作品的题材通常是历史传奇、神话传说或者古代英雄事迹,强调对传统价值和道德规范的传承和弘扬。
古典主义作品的风格严谨、庄重,语言通常较为正统和规范,追求文字的精炼和准确。
而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题材更加广泛,涵盖了自然、爱情、个人命运等多个方面,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情感体验。
浪漫主义作品的风格多变、富有想象力,语言丰富多彩,追求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广度。
四、人物形象古典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英雄、圣贤或者历史人物,他们往往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形象稳重、庄严。
古典主义作家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来传达对道德和伦理的思考和追求。
而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他们可能是叛逆的英雄、痴情的爱人或者追求自由的冒险家,形象充满矛盾和冲突,展现出更加真实和立体的个体性。
五、文学成就古典主义在欧洲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作品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莫里哀的《唐璜》等,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文学风格的类型
文学风格的类型文学风格是指一个作品所采用的语言、表现手法、结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分类方法,可以将文学风格分为多种类型。
一、古典主义风格古典主义是文学史上的一种流派,其风格特点是对规范和传统的尊重、强调形式美和逻辑思维。
古典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通常具有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语言和明确的主题。
古希腊罗马文学、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和中国唐宋诗歌都是古典主义的代表。
二、浪漫主义风格浪漫主义强调感性、想象和自由,对个人内心情感的表达和探索十分重视。
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通常富有激情与情感,语言词藻华丽、情感丰富、意象多样。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法国浪漫主义小说以及中国唐朝以来的诗词都是浪漫主义的代表。
三、现实主义风格现实主义强调对现实社会的描写和批判,注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表现。
现实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通常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现实性,语言简明扼要,注重对事物的客观表现。
法国现实主义小说、俄国十九世纪文学以及中国现代小说都是现实主义的代表。
四、自然主义风格自然主义是现实主义的一种扩展和深化,强调对自然和人类行为的科学观察和研究。
自然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通常具有对社会现实深刻的描写和分析,语言精细准确,注重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法国自然主义小说、俄国十九世纪文学以及现代中国小说都是自然主义的代表。
五、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文学的一种重要流派,它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强调个性和自由,追求审美创新和形式的多样性。
现代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通常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叙事结构,常常包含象征主义和意识流等技巧。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日本战后文学以及中国现代文学都是现代主义的代表。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历史比较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历史比较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欧洲艺术史上两个重要的文化潮流,时间跨度大约为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
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审美理念,传递了两种不同的社会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艺术和文化上的差异以及历史意义。
古典主义的核心是追求理性和秩序,它源自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对这些文化的重新发现和赞扬。
古典主义的艺术风格注重对人体比例、对称和形式的几何规律的追求。
古典主义艺术形象常常是英勇、冷静、稳重和典雅的,强调人类的英雄主义和理性思考能力。
古典主义追求的是人类传统与智慧,而不是革新和创造,它反对个性和民主,主张统治者和领袖的权威和崇高性。
浪漫主义则是一个对古典主义的反动。
它强调情感和想象力,崇拜自然、个性和独立。
浪漫主义艺术家反对古典主义对形式和规则的过分追求,主张自由和激情的表现。
浪漫主义的艺术形象常常是感性、神秘、夸张和狂热的,它强调人的直觉和才华,推崇创造力和自由思想。
浪漫主义革新了艺术和文化领域,它表达了人们对传统的不满和渴望,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政治进步。
最显著的古典主义艺术代表是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他代表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的社会价值观。
大卫关注人类的英雄主义和理性思考,他的作品充满了真理、秩序和力量的象征,早期作品像《斯库塔利尼之誓愿》和《奥拉西奥的杀害》表现了希腊和罗马的历史英雄主义;他的拿破仑时期作品如《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和《拿破仑加冕》则体现了拿破仑的权力和崇高性。
大卫在艺术上的追求被视为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的象征,它体现了人类的理性思考与行动的力量以及统治者的权威和内涵。
浪漫主义艺术代表是卢梭(Eugene Delacroix)和弗朗西斯柯·戈雅(Francisco Goya),他们的作品既关注人类的个性和情感,也关注了当时欧洲各国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卢梭的作品《自由引导人民》和《阿尔及利亚女人》表达了他们对法国殖民主义和自由铸就的热情;戈雅的《第三十五条论坛法令》和《战争与和平》则体现了他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反感和不满。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分别出现在18世纪和19世纪。
古典主义强调理性、秩序和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追求,而浪漫主义则强调情感、个人主义和对自然的热爱。
本文将比较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艺术、文学和思想方面的不同之处。
一、艺术风格古典主义的艺术风格追求对称、平衡和秩序。
它受到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注重理性和客观性。
古典主义的艺术作品通常具有明确的线条和几何形状,色彩较为稳定和克制。
代表性的古典主义艺术家包括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
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
它追求独特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注重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浪漫主义的艺术作品通常具有丰富的色彩和动态的线条,形式多样且富有表现力。
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艺术家包括德拉克洛瓦、戈雅和特纳。
二、文学作品古典主义文学作品通常以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历史为题材,追求规范和完美的表达。
古典主义文学作品的语言通常较为庄重和正式,注重修辞和格律。
代表性的古典主义作家包括莎士比亚、蒙田和莫里哀。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题材广泛,包括对自然、爱情、英雄主义和超自然现象的描写。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语言通常较为自由和感性,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体验。
代表性的浪漫主义作家包括拜伦、雪莱和歌德。
三、思想观念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和秩序,追求对世界的客观认识和控制。
古典主义思想家认为人类通过理性思考和道德规范可以达到完美和幸福。
代表性的古典主义思想家包括笛卡尔、洛克和康德。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和自由,追求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
浪漫主义思想家认为人类的情感和想象力是最重要的,个体的独特性和自由是应该被尊重和追求的。
代表性的浪漫主义思想家包括卢梭、黑格尔和尼采。
综上所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艺术、文学和思想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古典主义追求理性和秩序,注重对称和平衡;而浪漫主义强调情感和个人主义,追求个性化和自由。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区别与联系交响乐作文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区别与联系交响乐作文嗨,伙计们!今天我们要聊聊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在交响乐这个领域里。
你们知道吗,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可是音乐史上两大重要的流派,它们就像是一对双胞胎,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让我们来看看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的音乐家们非常注重形式和结构,他们的作品往往是严谨的、对称的,就像一个完美的方盒子。
这种风格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尤为明显,比如他的第五交响曲,那个著名的“命运”主题就是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
而浪漫主义则更加注重情感表达,他们的作品往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肖邦的钢琴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浪漫主义的气息,那些优美的旋律就像是在诉说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那么,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交响乐中的联系又是什么呢?其实,这两大流派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
很多古典主义的音乐家也会创作浪漫主义的作品,反之亦然。
比如柴可夫斯基,他的交响曲既有古典主义的严谨结构,又有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
这种融合使得他的作品成为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现在,让我来给你们讲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贝多芬和他的朋友巴赫一起去听一场音乐会。
演出结束后,巴赫对贝多芬说:“你的交响曲真是太棒了!但是我觉得你可以在这首曲子里加入一些浪漫主义的元素,这样会更有趣。
”贝多芬听了之后,笑了笑说:“那我就试试看吧。
”于是,他就在自己的交响曲中加入了一些浪漫主义的元素,结果呢?大家都说这首曲子变得更加动人了!这就是因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使得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交响乐中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共同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美妙的音乐作品。
所以,下次当你听到一首交响乐时,不妨想想它是属于古典主义还是浪漫主义的风格,相信你会从中找到很多乐趣的!。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是欧洲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倾向。
古典主义强调理性、秩序和规范,追求对称、平衡和完美;而浪漫主义则强调感性、个性和自由,追求情感、想象和个性表达。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
首先,在文学题材和风格上,古典主义偏向于史诗、悲剧等高尚的文学形式,注重叙事的庄重和严肃,追求规范和传统;而浪漫主义则更倾向于民间传说、抒情诗等富有个性和情感的文学形式,注重情感的真挚和个性的表达,追求想象和创新。
古典主义作品如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等,展现了古典主义对理性和秩序的追求;而浪漫主义作品如拜伦的《唐璜》、雪莱的《西风颂》等,则展现了浪漫主义对感性和个性的追求。
其次,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上,古典主义更注重人物的典型性和情节的合理性,人物形象往往具有明确的特征和固定的角色,情节发展符合逻辑和规律;而浪漫主义更注重人物的个性化和情节的跳跃性,人物形象常常具有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矛盾的性格,情节发展充满想象和变化。
古典主义作品中的人物如奥德修斯、安提戈尼等,展现了古典主义对英雄和悲剧人物的塑造;而浪漫主义作品中的人物如猎人、诗人等,展现了浪漫主义对个性和自由的追求。
再者,在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上,古典主义更强调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认为文学应该具有教化和启迪的功能,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而浪漫主义更强调个人情感和审美体验,认为文学应该具有情感共鸣和审美享受的功能,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审美标准。
古典主义作品中的价值观念如忠诚、正义等,体现了古典主义对传统道德的尊重;而浪漫主义作品中的审美取向如超验主义、唯美主义等,体现了浪漫主义对个性和想象的推崇。
总的来说,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文学风格、题材取向、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古典主义追求理性、秩序和规范,强调传统和规范;而浪漫主义追求感性、个性和自由,强调情感和想象。
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异同
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异同在音乐发展史中,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个重要的时期。
这两个时期有着明显的差异,不仅在音乐风格上有所不同,而且在音乐表达、作曲技巧以及音乐主题上也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音乐的形式、表达和主题等方面探讨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异同。
一、音乐形式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注重对称、均衡的形式,常见的音乐形式有奏鸣曲、交响曲和协奏曲等。
这些作品结构严谨,乐曲分为几个乐章,每个乐章的形式都是明确的,如奏鸣曲的第一乐章通常采用快速的“奏鸣曲形式”,而第二乐章则采用缓慢的“变奏曲形式”。
整个作品的结构合理、清晰,强调音乐的和谐和完整性。
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则更加注重情感和个人表达。
音乐形式开始变得更加自由,形式多样,经常采用长曲式或循环曲式来表达情感。
例如,浪漫主义音乐中常见的独奏曲和交响诗,往往没有严格的乐章划分,而是通过连贯的音乐叙事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二、音乐表达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追求客观与理性,因此它的音乐表达相对冷静而客观。
乐曲的节奏和旋律都相对规则,力求达到对称和协调的效果。
古典主义音乐的表现力主要依赖于曲式和和声结构来传递情感。
相反地,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表达更加热情和个人化。
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以个人的情感和体验为中心,不再受到传统规则的束缚。
这一时期的作曲家们致力于在音乐中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通过丰富多样的旋律和鲜明的音色来传递复杂而深刻的情感。
三、音乐主题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主题大多是正统和高雅的。
这一时期的音乐主要以宫廷和教堂为主要场合,所以它的音乐主题往往与神圣、爱国和英雄主义等相关。
古典主义音乐以简洁明快的旋律为主,注重对称和节奏的规律。
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主题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浪漫主义音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作曲家们对独立、自由、个性等价值的追求。
这一时期的音乐主题包括爱情、自然、英雄、民间传说等,表现出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对内心世界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结语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在形式、表达和主题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彼得比格尔对于资产阶级艺术的分类
彼得比格尔对于资产阶级艺术的分类彼得·比格尔(PeterBürger)是一位德国的美学家和文化理论家,他在他的著作《美学对现代性的反思》中提出了资产阶级艺术的分类。
根据比格尔的观点,资产阶级艺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个阶段的特点。
1.古典主义(18世纪至19世纪初)古典主义阶段是指资产阶级艺术在18世纪至19世纪初期的表现形式。
这一阶段的艺术追求是“客观美”,即以古代艺术为模范,追求理性、秩序和对称。
古典主义的艺术作品强调意境的准确和精确的形式表达。
艺术家们试图通过对人体比例、对称和平衡的研究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
古典主义追求时间与空间的统一,在艺术作品中创造出一种稳定而完美的现实。
2.浪漫主义(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阶段是资产阶级艺术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这一阶段的艺术形式具有反古典主义色彩,突出个性、情感和幻想。
浪漫主义追求表现内在情感的直观和直觉方式。
艺术家们在作品中加入了更多的细节和感性的元素,通过描绘梦幻、奇异和超自然的情境来表达情感。
浪漫主义的艺术作品更加主观,强调个体的感受和情感表达。
3.现代主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现代主义阶段是资产阶级艺术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具革命性的阶段。
现代主义的艺术形式追求突破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寻求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
现代主义在艺术中反映了人类所处的现代社会问题,包括物质主义、工业化和科学的发展。
现代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试图摆脱限制和约束,追求艺术的创新和前卫。
总的来说,彼得·比格尔对资产阶级艺术的分类反映了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艺术形式的影响。
古典主义追求理性和秩序,浪漫主义强调情感和个性,现代主义则在突破传统表达方式的同时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
这三个阶段的艺术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的不同变化。
艺术流派的类型艺术概论
艺术流派的类型艺术概论艺术流派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背景下形成并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创作方式和艺术思想体系。
不同的流派代表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理念,反映了不同的艺术家对于现实世界的观察、认知和感受。
以下是对一些主要的艺术流派进行简单的介绍。
1.古典主义(Classicism):古典主义流派源于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复兴。
它追求艺术的和谐、对称和理性,强调人体的完美和神圣。
这一流派在西方艺术中影响深远,例如古希腊雕塑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2.文艺复兴(Renaissance):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文化运动,强调人文主义、人的尊严和个体的价值。
文艺复兴艺术振兴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化遗产,并注重透视、解剖和真实感的表现。
代表作品包括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3.巴洛克(Baroque):巴洛克流派是17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以其宏伟、富丽和夸张的特点闻名。
巴洛克时期的艺术作品充满了动态、运动和剧场感,表达了天堂、地狱和人类感情的复杂性。
代表作品包括伯纳尼尼的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和巴赫的管风琴作品。
4.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新古典主义流派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它倡导从古代艺术中寻找灵感和规范,注重对称、比例和理性的表现。
新古典主义强调纯粹理性的美和艺术的普世价值,代表作品包括雅克-路易·大卫的《凯旋入巴黎的拿破仑》。
5.浪漫主义(Romanticism):浪漫主义流派源于18-19世纪欧洲,强调个人感情和主观体验,追求情感、幻想和自然的自由。
浪漫主义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情绪表达和戏剧性,代表作品包括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和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6.印象派(Impressionism):印象派流派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它试图在作品中捕捉瞬间的光影和色彩变化。
印象派作品注重观察生活细节,并使用明亮的色彩和短小的笔触来表达感受,代表作品包括莫奈的《睡莲》和德加的《舞蹈课》。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转变与发展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转变与发展引言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文学思潮,分别出现在不同时代,代表了不同的审美观和艺术风格。
本文将就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背景、特点以及对文学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古典主义古典主义起源于17世纪欧洲,是一种强调理性、秩序和规范的文化运动。
以下是古典主义在文学上的特点:1.规范性:古典主义追求严谨和规范,使用经过认可的传统形式和结构,例如诗歌应遵循特定的格律。
2.理性:古典主义作品注重理性思考,强调客观真实、合乎逻辑,并常常以教育和道德为目标。
3.客观写实:作家倾向于描绘真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和情感,并避免夸张或虚构。
4.史诗与戏剧:古典文学注重大规模、壮丽而宏伟的叙事,尤其是史诗和戏剧。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起源于19世纪早期欧洲,是一种强调个人情感、想象力和非理性的反古典主义文化运动。
以下是浪漫主义在文学上的特点:1.个人情感:浪漫主义注重表达个人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对爱、自由和孤独等主题的探索。
2.想象力:浪漫主义作品倾向于表现激发读者想象力的奇异、幻想或超自然元素,追求超越常规生活的经历。
3.意境与心理描写:作者更加关注刻画细致而迷人的景观,并通过描写心理状态来展示角色内心深处的冲突与挣扎。
4.诗意语言:浪漫主义文学使用富有诗意和抒情性的语言风格,强调音乐性和节奏感。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对文学发展的影响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1.艺术观念的转变:从强调客观、理性的古典主义,转向注重主观情感和想象力的浪漫主义,拓宽了文学创作的思路和表达方式。
2.文学风格的变化:古典主义偏向于规范和传统,而浪漫主义则强调个性和自由。
这种变化带来了创新和多样性,使文学更具有个性特色。
3.对社会议题的关注:随着时间推移,文学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并表达批评与反抗声音,这在浪漫主义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4.开创新体裁与写作手法:期间出现了很多新类型的文学作品,如小说、独白诗等,并尝试采用新颖的叙事手法以及复杂的心理描写。
古典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的不同点
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之间的不同点一:是音乐特点不同。
古典音乐特点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浪漫主义音乐特点是:追求个性解放,强调抒发个人感情,反对拘泥形式,凭理智进行文艺创造。
二:是创作题材不同。
歌剧虽然是古典派音乐中的重要部分,但从整体来看,古典派音乐的特色在于器乐方面,特别体现在奏鸣曲和交响曲形式的音乐上。
曼海姆乐派的室内乐和交响乐不仅影响了维也纳乐派,而且对波恩时代的少年贝多芬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奏鸣曲是古典派音乐中极富代表性的形式,它的呈示部中有第一、第二主题的对比,中间出现发展部,然后是两个主题反复的再现部。
曼海姆乐派当时已经具有了相当完整的奏鸣曲形式,他们还在交响乐中加入小步舞曲乐章。
这个乐派的交响乐配器中,木管乐器也采用了双管编制。
莫扎特在自己的交响乐中加用单簧管,也是受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
浪漫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不但这一时期盛产伟大的音乐家,而且音乐体裁空前广泛,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交响诗等新颖、别致的形式,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个“宝库”。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和终结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行人,浪漫主义音乐抛弃了古典音乐的以旋律为主的统一性,强调多样性,发展和声的作用,对人物性格的特殊品质进行刻画,更多地运用转调手法和半音。
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是韦伯,音乐的代表是舒伯特。
三:是审美趋向不同。
古典主义音乐没有太多华丽的装饰,却是最美的旋律与最完美的和弦,干净的展现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古典主义的音乐是线条式的而且是鲜明的。
浪漫主义的音乐产生了炫技等音乐表现手法!如当时的帕格尼尼,李斯特等就是那时红极一时的演奏家!音乐表现,风格也日趋丰富,出现了一些以民族音乐语言进行创作的民族作曲家。
浪漫主义音乐比起之前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相对来说看轻形式和结构方面的考虑。
西方音乐史上的几个主要流派
西方音乐史上的几个主要流派西方音乐史上有许多流派,其中几个主要的流派包括古典音乐、浪漫主义音乐、爵士音乐、摇滚音乐和流行音乐。
以下是对每个流派的简要介绍。
1.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一种欧洲传统音乐,它起源于1750年左右的巴洛克时期,并在经历了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后,一直持续至今。
古典音乐通常是由大型乐团或合唱团演奏的,音乐家们使用大量的乐器,包括弦乐器、管乐器、键盘乐器和打击乐器。
古典音乐强调音乐的结构、复调和和声,而不是节奏和节拍。
一些著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包括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和肖邦。
2. 浪漫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兴起于19世纪初,它强调个人情感、情感表达和个人表达方式,比古典音乐更加情感化和富有表现力。
浪漫主义音乐通常包括具有强烈情感的旋律和复杂和声,以及音响效果和变化的动态度。
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包括肖邦、舒曼、勃拉姆斯和李斯特。
3. 爵士音乐爵士音乐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是从非洲传统音乐、布鲁斯音乐、摇滚音乐和拉丁音乐中演变而来。
爵士音乐通常使用钢琴、吉他、低音提琴、架子鼓和号角等乐器组成,它强调即兴表演、个性化演奏和即兴创作。
一些著名的爵士音乐家包括迪克帕维、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和迈尔斯戴维斯。
4. 摇滚音乐摇滚音乐是一种起源于1950年代的美国音乐,它的特点是使用强烈的电吉他声、高度变化的节奏和基于摇滚乐队组成的演出形式。
摇滚音乐通常包括具有社会意义的歌词和强烈的视觉效果,它是1960年代反文化运动的一部分。
一些著名的摇滚音乐家包括汉克威廉姆斯、艾尔维斯普雷斯利、蒂姆斯泰克斯和乔治哈里森。
5. 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一种流行于20世纪中期的音乐风格,它通常包括具有简单和易于接受的旋律和歌词、电子合成器和音效,并利用电子通讯技术的音乐制作技术。
流行音乐的发展与广播、电视和音乐媒体的普及有关。
一些著名的流行歌手和演唱家包括迈克杰克逊、麦当娜、小野丽莎和布兰妮斯皮尔斯。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1.基本精神是“理性”至上,注重正常情理,要求作家正常地理解世界,并且用明确的方式加以表现。
2 .心中要有不变的原则,因为在一切变幻无常的现象后面,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原则,一种关于“美”的绝对概念。
作家的使命在于尽可能表达这种绝对概念。
古典主义不着重抒写个人的思想情绪,而着重于写一般性的类型。
3.古典主义号召“摹仿自然”。
这里所说的自然不是指客观世界,而是经过主观选择的现象;古典主义描述的对象主要是人性。
这就是他们所说的“自然”。
至于物质世界,古典主义作家几乎是视而不见的。
4.古典主义要求“逼真”,但并不要求写真实,因为真实的事物有时并不使人赏心悦目;与此同时,古典主义要求“得体”,意思是作品中所描写的事物必须使大家看起来都顺眼,而不致引起反感。
5.古典主义认为文学的任务在于道德说教,在于劝善。
6.崇尚古希腊罗马的大作家,把他们的作品奉为圭臬。
7.各种文学作品的体裁要有严格的界限与规律,例如悲剧与喜剧不可混同(反对写悲喜剧),悲剧必须遵守“三一律”等。
8.古典主义要求简洁、洗练、明朗、精确的文风,反对烦琐、枝蔓、含糊、晦涩。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和当时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有密切关系;它是受这种政权的保护、鼓励与培植的,是为这种政权服务的。
路易十四用优厚的年俸供奉当时的著名作家,对待他们象对待贵族世家一样,优礼备至。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是欧洲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文化运动,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出现并给予人们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审美体验。
本文将就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点、价值观和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1.古典主义的特点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是由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理念的复兴而产生的文化运动。
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对称和秩序,追求完美的形式和均衡的结构。
在古典主义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何图形的运用、典雅的线条和简洁的造型,尊重自然规律,并强调人类理性的力量。
2.浪漫主义的特点浪漫主义则诞生于19世纪,与古典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追求自由、狂放和激情的表现。
浪漫主义的作品中常常带有神秘、梦幻和唯美的色彩,充满了自然的力量和人类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3.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比在审美观念上,古典主义强调客观和普遍的价值,追求规则和秩序。
而浪漫主义则注重主观和个体的体验,追求独特和个性的表达。
古典主义更加理性和冷静,而浪漫主义则更加感性和热情。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古典主义追求和声与和谐,强调艺术形式的完美和整体的平衡。
浪漫主义则更加偏爱异质性和不完整性,打破传统形式的束缚,追求个别的、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价值取向上,古典主义注重道德和道义,强调人的理性和自我约束。
浪漫主义则更加看重情感和个体的解放,强调个人的欲望和追求。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运动。
古典主义强调秩序和理性,注重普遍的价值和和谐的艺术表现。
而浪漫主义则注重自由和个性,重视独特的体验和表达。
它们在艺术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也可以相互影响和融合。
正因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存在,我们得以欣赏到不同风格和不同理念的艺术作品,丰富了我们的审美体验。
因此,我们应该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中,汲取灵感,发展我们自己的艺术观念。
无论是追求完美与规律,还是强调激情与内心体验,我们都能够在艺术中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体验到不同的美学享受。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比较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分别出现在18世纪和19世纪。
虽然它们在时间上有所重叠,但在理念、价值观和艺术表现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包括文学、艺术和音乐。
一、文学比较古典主义文学强调理性、秩序和规范,追求对人性和社会的客观描写。
古典主义作品通常以史诗、戏剧和寓言为主要形式,如荷马的《伊利亚特》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
这些作品注重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追求真实和客观的描写。
浪漫主义文学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
浪漫主义作品常常以诗歌和小说的形式呈现,如拜伦的诗歌和雨果的小说。
这些作品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的表达,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发展。
二、艺术比较古典主义艺术追求对人体和自然的准确描绘,注重对称、比例和对光影的处理。
古典主义艺术作品通常以雕塑和绘画为主要形式,如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和拉斐尔的绘画作品。
这些作品追求完美和永恒的美,强调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再现。
浪漫主义艺术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
浪漫主义艺术作品常常以风景画和肖像画的形式呈现,如康斯特布尔的风景画和戈雅的肖像画。
这些作品强调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追求独特和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三、音乐比较古典主义音乐注重对音乐结构和形式的探索,强调对和声和旋律的规范。
古典主义音乐作品通常以交响乐和室内乐为主要形式,如贝多芬的交响乐和莫扎特的室内乐。
这些作品追求对音乐形式的完美掌握,强调音乐的逻辑和结构。
浪漫主义音乐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
浪漫主义音乐作品常常以交响诗和钢琴曲的形式呈现,如柴可夫斯基的交响诗和肖邦的钢琴曲。
这些作品强调音乐家的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追求音乐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的演奏。
综上所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文学、艺术和音乐领域都有明显的差异。
古典主义注重理性和客观,强调对人性和社会的客观描写;而浪漫主义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强调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探索。
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区别
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区别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时空的界限并不明显,他们曾经共存过一段时间。
而想要找到一个可以明确划分两者的定义也不是很容易的,这些定义常常因为过于简单化而忽视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
事实上古典主义像线条一样棱角鲜明,而浪漫主义却偏重于色彩和情感,并含有许多主观和空想的元素。
这是音乐给我们的直观感受。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
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
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
单乐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
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
声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如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主义音乐派创新的艺术题材。
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
作曲家创立了多乐章的标题交想曲和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的形式。
一般来说,古典音乐是具有规则性本质的音乐,具有平衡,明晰的特点,注重形式的美感,被认为具有持久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流行。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本来是专指德奥1750-1830年间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即所谓“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有不确切的翻译为”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
浪漫主义文学和古典主义文学的区别
1.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区别浪漫主义的历史动力是多元的、离心的、而古典主义是一元、向心的;对理性的态度;浪漫主义是鼓吹非理性、非道德,强调唯美,而古典主义崇尚理性、道德;古典主义的创作目的是道德劝善,所塑造的人物是高大、崇高的贵族形象,而浪漫主义塑造的人物是畸形的、特殊的形象;浪漫主义的形式是多变,语言是反规范化的,而古典主义的形式是严整的,典雅的,语言是规范化的。
第一,浪漫主义文学崇尚自我,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
在总体上对人的感性世界作了新的拓展,个性在自由精神鼓舞下张扬,塑造了充满扩张欲望的“自我”,表达了强烈的个人主义愿望。
而古典主义拥护王权,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第二,浪漫主义强调感情的抒发,偏重理想的追求,有很强的主观性。
而古典主义文学崇尚理性和法则,反对个人感情的自由表达,浪漫主义则认为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是对作家创作的一种束缚,反对用理性观念来认识现实,主张从想象与情感等主观意志出发,追求创作的绝对自由。
如雪莱的诗歌,理想色彩和抒情都十分明显,例如《云》等作品,抒情色彩浓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第三,浪漫主义作家反对古典主义作家只注重历史题材和宫廷生活,他们接受卢梭“返回自然”的主张和“泛神论”思想,着力于表现自然景物和乡间的淳朴生活,歌颂和赞美大自然。
例如济慈的《秋颂》、雪莱的《西风颂》等,都是对大自然的赞歌。
而古典主义的高乃依的《熙德》则从正面描写了理性的胜利。
第四,浪漫主义善用夸张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如雪莱笔下的普罗米修斯解放后的社会,这是作家头脑中的主观想象的产物,是对未来世界的构想。
而古典主义则模仿古代,强调“三一律”,如拉辛的《安德洛玛克》就是典型代表。
第五,浪漫主义重视民族传统和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而古典主义则排斥民间文学,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追求典雅崇高的艺术风格,尼古拉.布瓦格的诗体理论著作《诗的艺术》是古典主义的权威性作品。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对比与辨析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对比与辨析一、介绍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个重要的文学运动,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文学观念。
本文将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进行对比与辨析,探讨它们在思想、风格以及作品形式上的差异。
二、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到18世纪初欧洲文学的主导流派。
受到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古典主义追求秩序、理性和规则性。
其特点包括:1.理性追求:古典主义强调理智、秩序和稳定,倡导通过合理规则激发艺术创作。
2.规则性体系:古典主义定义了一套艺术规则,如三一律(三个部分分别展示开头、中间以及结尾),遵循叙述逻辑等。
3.客观写实:古典主义作品注重客观描写和真实性,更注重人物行为和道德准则。
三、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兴起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它反对古典主义对规则和理性的过度崇拜。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感受、想象力和情感表达,其特点包括:1.情感与个人体验:浪漫主义强调情感的自由流动和个人的内心体验,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色彩。
2.自然与超自然:浪漫主义崇尚大自然,并探究神秘、超自然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3.异国风情:浪漫主义文学中常出现异国背景或异国文化元素,给读者带来新奇和遥远的体验。
四、对比与辨析1.文学观念上的差异:古典主义注重客观写实和普遍价值观念,而浪漫主义更注重个人情感和独特体验。
2.规则性与创新性:古典主义有明确的艺术规则,而浪漫主义更倾向于突破传统规则,追求创造力和创新。
3.人物形象的处理:古典主义作品中的人物常常是理性和道德的代表,而浪漫主义更注重塑造独特而复杂的个体形象。
4.对待自然与情感表达:古典主义作品对自然描写较少,而浪漫主义注重对自然景观和情感内核的描绘。
五、结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种不同风格和文学观念的运动。
古典主义追求理性、秩序和客观真实,而浪漫主义则强调情感、想象力以及个人体验。
通过对比与辨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文学运动,并从中汲取启示,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17世纪和18世纪前半期流行于欧洲君主专制时期的一种文艺思潮或文艺流派。
它的代表人物在创作实践和文艺理论上,把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文艺视为必须仿效的崇高典范,从中吸取题材、情节、形象和创作经验,并赋予它们新的历史内容。
古典主义一词由此而得名。
法国是欧洲古典主义文艺的中心。
从17世纪初起,法国诗人马莱伯等为反对一切方言与俚语,确立法国古典主义文学语言的规范做了大量工作。
诗人梅莱在悲剧《索福尼斯贝》中,最早实现了意大利学者提出的三一律原则,即一个情节线索、一天时间和一个地点。
这是古典主义剧作家创作的基本准则。
法国文艺理论家N.布瓦洛的《诗艺》是一部具有古典主义文艺宣言性质的重要论著,概括和总结了几十年法国古典主义创作的实践,要求文艺“模仿自然”(包括人性的自然),“研究宫廷”,“认识城市”;把体裁(史诗、悲剧、喜剧等)分为界限分明的不同的等级,并对每种体裁进行严格规范;依据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提出理性至上的美学原则。
古典主义在法国文学中的代表者有高乃依、拉辛、布瓦洛、莫里哀、拉封丹等;绘画的代表者有普桑、勒布朗、大卫等;建筑中的代表者有芒萨尔、勒诺特尔等。
他们在政治上拥护王权,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主张民族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宣扬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整体利益;塑造了为崇高社会理想而服务的人物典型;他们的创作基本上为宫廷服务,对民间文学采取轻视态度。
古典主义由于过分强调理性主义、普遍性和情节的集中、单一,往往忽视个性,突出类型,不少作品具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
在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思潮几乎遍及全欧。
当时的所谓艺术正统是崇尚古典复兴的艺术,以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美术风格为典范,要求进行艺术加工,从而符合一定的规范。
直接导致了后来学院派的产生,它的模式化成为一个弊端。
达维特是古典主义的第一个代表。
雅克·路易斯·达维特(Jacques Louis David,1748-1825)1748年达维特出身于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最初的绘画老师是他的亲戚,著名的罗可可画家布歇。
少年时代的达维特是沉默寡言和喜欢思考的,他不喜欢和同龄的孩子玩,使人感到他少年老成。
达维特的文化水平非常有限,他的感受力也很一般。
但正是由于这种缘故,他能够对别人开诚相见。
同时,达维特坚忍不拔地追求着自我完善,这使他成功地获得了熟练的技艺。
可是,尽管他有巨大的毅力以及接近人民,由于缺乏真正的文化,他不论在生活中或是艺术上,都未能走自己独立的道路。
他以盲目的热情献身于他所接触到的思想。
当达维特从皇家美术院毕业获罗马大奖后,他便赴意大利游学,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美术影响。
比柯尔夫人当达维特从意大利游学回到巴黎后,他认真地研究了布歇(Boucher)、格瑞兹(Greuze)、维安(Vien)、孟格斯、卡拉瓦乔(Caravaggio)、普桑(Poussin)等人的绘画风格以及古代雕刻。
达维特于1784年画了“比柯尔夫人”的肖像。
靠这个妇人的服装和相貌,使这幅肖像画没有一点古典主义的气息。
达维特得自对古典形式的研究,仅仅是强有力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强调了模特儿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则强调了她的粗俗;画家用了一种葡萄酒似的红色,把这种粗俗的气味渲染到淋漓尽致的程度。
这幅肖像画只是证明了一个工匠而不是一个艺术家的精湛的功夫。
萨平妇人1794年7月27日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了雅各宾党专政,参加雅各宾党的画家达维特也因被罗列了17条罪状而被捕入狱,险遭杀身之祸。
出狱以后,停止了所有政治活动,平时只在画室里教学。
这时的达维特情绪很消沉,遂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以裸体为基础的绘画作业上。
这一幅“萨平妇人”的画稿,在他的画室里已闲置了整个大革命时期,此时他拿出来重新加工。
这幅作品追求的是历史事件的逼真感。
在这一类题材上他始终保持一种观点:艺术之道在于模仿地道的古代生活,并考古式地真实再现当时的情景。
他说:“我的意图是要以一丝不苟的准确性去描绘古代风尚,要让那些希腊人、罗马人看了我的画后,不会感到我的画同他们的风俗习惯有格格不入之处”。
这幅作品不仅表现了画家的艺术理想,还反映了画家此时内心升腾出的一种希望和解想法。
重新创作这幅作品的热情,来源于画家试图以人体描写来填补心灵的空虚,更主要的是这个题材正好符合他抒发某种妥协、容忍与和平的哀吟心声。
“萨平妇人”的题材源自罗马神话传说:罗马人在邀请邻帮萨平人参加自己的宴会同时,悄悄地打入萨平城,抢去了那里许多年轻美貌的妇女。
萨平人是居住在阿比奈斯山脉中央的一支古意大利民族。
而罗马帝国的缔造者、一位部落领袖罗穆吕斯早就觊觎萨平女人。
在萨平城正在欢庆的节日里,他们冲进城去,掠夺萨平妇女和她们的财产。
从此,双方展开了长期的战斗。
这种连绵不断的战争引起萨平妇女的恐惧,为了不使自己的亲人继续牺牲,萨平妇女抱着幼儿奔到战场上来阻止这场厮杀。
画上站在中央用双手挡开鏖战激烈的敌对双方的萨平女人名叫爱尔茜里。
她奋不顾身走到前面,孩子已从她的怀里掉落在地,左右几个妇女抢步上来搂住幼儿;前景上右侧一个正欲投枪的武士即是罗马王罗穆吕斯,他背朝观者,与对方另一持盾拿剑、胸朝观众的萨平王都斯,构成势均力敌的一对。
画上所有人物都以裸体或半裸体展现,这是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
为了显示绘画造型布局,画上不论远景,还是近景,不论人物还是兵器,都服从黄金分割的视觉法则。
如右侧的战马与左侧高举婴儿的妇女形象相对称;爱尔茜里的白色衣服与后面稍右的红色衣服相协调。
前景上两个对峙的武士的相对站势……双方的厮杀尽管气氛强烈,但主要人物的构图,包括两个部落王的正反面盾牌,高举着的婴儿的竖形与横向标枪的水平形,都是在这种法则下的稳定构图。
这幅画暴露了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性。
达维特在失望与消沉的情绪下,借画这幅画来消磨时光,因而难免有“借酒浇愁”之感。
《拿破仑为维瑟芬皇后加冕图》拿破仑把达维特的兴趣从古代的题材转移开来,为的是要迫使达维特画他。
“拿破仑为维瑟芬皇后加冕图”(作于1805-1807年间。
身穿紫红丝绒与华丽锦绣披风的拿破仑,已经戴上了皇冠,他的双手正捧着小皇冠,准备往跪在他面前的皇后约瑟芬的头上戴去。
约瑟芬身后的紫红丝绒大披风由两个贵族妇女提着。
在拿破仑的背后坐着那位穿镶红边白色法衣的臃肿的教皇,他双手搁在胸前,低头默认这一情景。
整个气势十分庄严,人物多达百人,每个人物形象以精确的肖像来描绘,这里有宫廷权贵、大臣、将军、官员、贵妇、红衣主教与各国使节。
构图之宏大,场面之壮观,为画家以前的任何作品所没有的。
它充分发挥了画家的素描造型与色彩写生的卓越才能:出场人物个个肖像,色彩服从整体构思,金光闪烁,富丽堂皇,表现了人物衣着与殿内环境的强烈质感。
但在这幅画中获得改变的仅仅是题材,而达维特的风格则并未发生改变。
“法朗梭亚·南特伯爵”的肖像是另一件出色的作品。
达维特十分注意面部的勾画,表情细腻、姿态优雅、服装华贵、精力饱满和神态尊严,因此这幅作品生动地表达出了这个人物的庄重与自负。
总的来说,过维特对艺术的趣味发展的个人贡献就是严谨的处理、准确而自信的线描技法、否定艺术的独立性和有意识地把艺术变为一种政治和社会的武器。
《荷加斯兄弟宣誓》“荷拉斯兄弟之誓”也是在1784年画的;这幅画是达维特第一次实际的凯旋,毫无疑问,也是革命的预兆之一。
士兵宣誓场面的平淡无奇,父亲姿态的装腔作势,女人们矫揉造作的疲惫模样,都妨碍了人们看出这一作品的艺术上的长处。
可是与此同时,谁都不能忘记,在这幅作品中,造型语言第一次倾吐得如此质朴,充满了罗马式的庄严,并且才气洋溢地突出着战士的强有力和妇女的孱弱之间的对比。
这幅画所具备的图解性,很容易地说明了它之所以获得成功。
至于这幅画的形体和色彩,则可以说它们是一样粗糙、抽象、没有感情、没有个性的,但有一个差别,那便是这幅画的不伦不类的形体显示了达维特对古典形体的精通,而不伦不类的色彩却只是达维特完全忽视色彩关系的结果。
从我们上面提到的两幅作品来看,达维特在1784年就已经在技艺方面达到充分成熟。
他的风格的演变一直延续到他去世时为止,可是其基础却始终未变。
《勒卡米埃夫人》为了认识达维特的本质,我们不能在他的古典和现代的作品中去寻找,也不能在他的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的肖像画中去寻找,我们必须到在他心情振奋的时刻,为了乐趣而画的,不过于追求细节,也不讲究工整的那些肖像画中去寻找。
“勒卡米埃夫人”就是这样一幅画,达维特为这个少妇的优雅和魅力所吸引。
尽管有古典主义的装饰陈设,但他却没有使这个少妇失掉她本有的个性和魅力。
灰色的背景和灰褐色的地板,同黄色和天蓝色调子的卧椅以及白色的古典服装配合得很好。
轮廓的稍欠工整使得它们既能够烘托出形,而又不受生硬的线条的约束。
这件技艺无比精湛的作品,有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特殊丰采。
《马拉之死》被艺术评论界认为是过维特的一件杰作。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达维特的朋友马拉在浴缸里被杀害后的惨景:浸泡在浴缸里的马拉露出上身,歪斜着头,脸上流露出一种悔恨和痛苦的表情,鲜血正从他胸口流淌出来,染红了雪白的浴巾;他右臂无力地垂在浴缸外,手中还拿着那张凶手递给他的请求补助的申请书,上面清晰地写着:“1793年7月13日,马丽·安娜·夏洛蒂·科尔兑,致公民马拉:我是十分地不幸,为了指望得到您的慈善,这就足够了。
”光线投射在马拉苍白的脸部和身躯上,犹如一尊石雕像,富有纪念碑性。
在浴缸边的地上,遗留着一把凶手用来刺杀马拉的匕首。
达维持在这幅画中表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凶杀场面,他通过描绘马拉虽死在浴缸里,但手仍持着科尔兑的补助申请书和鹅毛笔这一情节,充满感情地表现了马拉带病工作,甘为穷苦人民操劳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尖锐地揭露了敌人以卑鄙的方法来接近马拉,从而达到杀害马拉的可耻罪行。
达维特还特意在浴缸边放置了一个木箱,上面置有一瓶墨水、一支鹅毛笔、几张纸币和便条,那便条上的字迹依稀可辨:“请把这五个法郎的纸币给一位五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可见画家亦注重这些次要部位上的细节表现,从而将马拉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更立体地展现出来。
达维特还在木箱的下部题上了一行字:“献给马拉——达维特”,真诚地表达了达维持对马拉的崇敬之情。
达维特说:“在马拉被刺前几天,我被派去访问他。
我见到的他在浴缸中的情景使我惊讶。
浴缸旁边有一只木箱,上面放着墨水瓶和纸,在浴缸外的手却在书写关于人民福利的计划。
……我认为,把马拉为人民而操劳的生活情景展示给人民是有益的。
”确实,达维特把他的亲身观察和体验在画中浓缩地表现出来了,把他的感情和对革命的正义感也淋漓尽致地流露出来。
他从希腊和罗马雕刻中学会了怎样塑造躯体的肌肉和筋腱,怎样赋予躯体外形高贵的美,用笔结实有力、完全不受各种偏见的拘束,他也从古典艺术中学会了舍弃所有无助于主要效果的枝节细部,学会了力求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