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6课北宋的政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和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提高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教学重点

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与影响。

教学难点

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北宋的政治》导入小视频,引出学习内容。呈现本课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

一、北宋的建立

(一)北宋的建立----讲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

老师讲述:北宋建立的方式(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开封)、国号(宋)

(二)局部的统一

教师设问: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有没有结束?对于藩镇割据局面,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都做了哪些努力?

学生根据书本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北宋完成的是局部的统一。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出现统一趋势。宋朝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展示地图)

二、强化中央集权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让学生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原因是什么?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教师归纳: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为了防止类似兵变的重演,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导入,宋太祖都有从哪些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

课件展示:措施(1)、军权(削其精兵)

①、“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②、统调分离,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权”。教师讲述:枢密院调兵要奏禀皇上,没有皇帝的命令,任何人无权调动军队。

③更戍法: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2)集中行政权(夺其权)

1)、在中央(相权)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

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2)在地方

派文臣担任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度;并设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完成书本P30材料研读,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3)集中财权(制其钱谷)

取消了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各路设立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

展示北宋官帽有两条长翅的原因。

归纳整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材料引入唐朝: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宋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宋初大将曹翰的《退将诗》,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朝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引发疑问:北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重文轻武政策

问题一: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原因:防止武将专权、篡权

问题二: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重用文官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措施:1、文人统兵,武将受限(展示文臣统兵的代表:欧阳修,《劝学诗》)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展示科举取士名额的增加,说明发展科举制的影响;展示武举名额,与进士科形成对比)

问题三: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归纳整理

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

2.政策: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3、影响:抑制武将,提升文臣的地位

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2.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这里反映出宋初是一个基本国策是()

A.冗官冗费 B.强干弱枝

C.重内轻外 D.重文轻武

3.“兵无常帅,帅无常帅”“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4.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造成“外州无留财”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B设置通判

C设置转运使 D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

【布置作业】

完成名师作业本第13、1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