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实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方案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方案1一、数学学科发展现状分析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
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
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二、数学学科发展目标(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使学生知道“l 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数学思考方面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模板3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模板3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正确的运用以上知识点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扎实的经历.挖掘生成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对比/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向学生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②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
讨论。
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③通过课上及时给学生以表扬和激励,让学生体会到研究数学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④在探究新知、问题求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依托课上安排的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模板3篇意识与能力。
⑤通过帮助学生感知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1、让学生掌握、理解.2、并会正确的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难点:1、从知识的本身来看(是不是有难点)2、如何让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本节课知识点本身较为简单,但如何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抽象/对比/猜测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训练是本节课的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万能模板2教案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讲授难点(说明本课的研究时易发生艰巨和障碍的知识教授与能力造就点)小学数学讲授设计万能模板3篇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八.讲授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讲授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同学们要注意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不要漏掉重要的内容哦!课题名称一、教学目标[1-3年级]【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____________,理解____________,掌握__________。
小学数学教案的设计思路和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案的设计思路和实施策略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一个好的数学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案设计的思路和实施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案设计的思路1. 理清教学目标:在设计教案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衡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在教案设计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实际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
3. 激发学生思维: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因此在教案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开展数学游戏和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推理能力。
4. 引导学生合作: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教案设计中,可以设置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案实施的策略1. 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面积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
2. 引导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提问和引导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教授加法运算时,可以提出一道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加法运算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样化教学方法: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案实施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结合教师讲解、学生合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 及时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通用14篇)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通用14篇)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通用1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情景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操行统计表、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了,我们班上要出两个节目,大家觉得我们可以出什么呢?生:唱歌、跳舞、绘画、走时装步。
师:不错,合唱、舞蹈、小品、乐器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我们可以从这四类节目中选出两个,我们怎么决定出哪两个节目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统计知识。
老师想让大家投票来决定,下面老师请每组讨论出两个节目,等会投票。
板书课题:“统计”。
二、探究新知。
(随时注意给表现突出的大组或个人加五星和红旗)1、收集数据的过程师:我们要知道哪两个节目的票数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来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师:小组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师行间巡视,对方法收集好的小组和合作愉快的小组加五星)师:下面请各小组汇报交流各种方法,并说说本小组认为最简单的记录方法,谈谈为什么?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方法正字法,下面组长就把讨论结果在黑板上按“正”字的书写顺序画一笔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最新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最新5篇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排列与组合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感知它们间的不同,且能初步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通过相关的操作活动,能够找出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4、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及比较(类比和对比)等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排列规律的过程,能用不同的方法有顺序地来计算组合、排列数,初步了解简单事物组合和排列的不同。
三、教具、学具的`准备:课件、衣服卡片、学生练习纸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和贝贝一起进入有趣的教学广角,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事先板书:数学广角)(二)探究新知,创设情境1、衣服搭配中的组合问题星期天,爸爸、妈妈要带贝贝去游乐园玩,既然是去游玩,就要穿得漂亮一些,贝贝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穿什么衣服(点击出示图片例1图(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电脑音问:这些衣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①生猜师:谁猜的对呢?(你们是不是猜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验证以下,同桌合作动手摆一摆,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摆完后,用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纸表示出来。
展示成果并交流:师:为了便于同学们表述,我们给这些衣服编上号。
反馈:让学生先反馈摆法,再反馈记录法。
评议。
师:他们的搭配方法中,有重复的吗,有遗漏的吗?他们再摆的时候,是怎样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的呢?师:简单的说,他们是先确定一件上装,然后和不同的下装进行搭配,再确定一件上装,和不同的下装进行搭配,很快就摆出了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这样的思考方法,非常的——生:有顺序。
师:是啊,只要做到有序的思考,就能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
师:然后他们按照摆法的顺序,用连线法进行了表示。
你们也是用连线法表示的吗?有没有不是的?其实,我们还可以编号组合来表示,如①A……你们为什么都选择用连线法呢?师:理解了摆法,学会了连线法,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3=6可以改写为2×3=6)算式中的2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2表示有2件上装,3表示每件下装有3种搭配方法。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围绕“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展开,针对小学数学教师,旨在提升教师们在单元教学设计方面的能力,使其能够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教学任务包括以下方面:(1)理解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方法;(2)掌握单元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技巧;(3)学会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4)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5)通过教学评价,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的对象为小学数学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理论基础,但部分教师可能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1)单元教学设计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2)教学目标设定不够明确,难以指导教学;(3)教学策略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教学评价不够全面,难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次教学将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教师们提升单元教学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学会分析教材内容,提取核心知识点,制定合理的单元教学目标;(3)掌握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新授、巩固、拓展、小结等环节的设计方法;(4)学会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如以退为进、以点带面、以动带静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5)掌握教学评价的方法,包括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小组评价,以评估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法,让教师们了解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从中汲取经验;(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教师们相互交流、探讨,共同提高教学设计能力;(3)利用模拟教学情境,让教师们亲身体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践能力;(4)引导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通过课后总结、教学日志等方式,不断优化教学设计;(5)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其对教学工作的热情;(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3)强调团队合作精神,让教师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4)培养教师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提高教学设计水平;(5)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设计: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一、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讨论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介绍一种有效的教学设计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
二、背景1. 小学数学课程特点小学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计算与运算技能,并能够运用这些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对课程内容、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的过程。
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成绩。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1. 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该明确,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相适应。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程中,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算术运算。
2. 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可以依次教授数的认识、数的大小比较、加减法运算等内容。
3. 教学方法的运用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游戏、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教学资源的利用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设备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使用教学软件、数学实物等辅助教学工具。
5. 课堂管理与评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管理课堂秩序,确保学习环境的良好氛围。
此外,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设计案例以小学一年级数的认识为例,设计如下教学活动:1. 活动一:认识数字通过看图、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并能够正确书写、口头表达。
2. 活动二:认识数的大小通过比较大小、排列顺序等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关系。
3. 活动三:数的加法通过故事情境、实物模型等方式,教授数的加法运算,并进行实际操作。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常常存在抵触情绪和厌倦感,因此需要采取一些
有效的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
趣的故事和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数学游戏和竞赛,增加学习的
趣味性;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配合音乐、绘画、手工等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和创造力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注重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和探索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数学背后的逻辑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
思维能力。
三、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
小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次教学、
个别辅导、小组合作等方式,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进行个
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四、强化实践与应用
数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实践和应用来加深学生对
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来学习数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参观实地、实验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50篇(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范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50篇(5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
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并适时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来感受秒。
教学难点:建立1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理解1分=60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今天老师有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世上有件宝,黄金买不到。
一去不复返,愿你珍惜好。
)师:关于时间的知识你们回家复习了吗?那让我们一起检测一下你复习的怎么样好吗?(让学生认读时刻)把你们画的表拿出来,相互看一下,比一比谁画的好?师巡视把画得好的贴在黑班上展示给大家看。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喜欢过节吗?有一个咱们中国最传统的、最重要的节日,猜猜是什么节日?每到这个节日,你们都会得到压岁钱,这是什么节日?(春节)打开教科书第59页,观察主题图,这是在哪儿?图上的人们在做什么?(春节联欢晚会现场,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人们在倒计时……)师:过年真好!谁知道,刚才咱们倒数的5、4、3、2、1是用的什么时间单位?生: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师: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生:1秒很短。
生:特别短。
生:滴答一下就是1秒。
)三、观察探究,建立时间概念。
1. 观察表针(出示一个钟面)师:老师带来一个表,请你们看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
)你能不能给同学们指指看?(能)快,走到前面来。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7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7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7篇什么是教学设计?通过谈收获归纳总结全课,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在的兴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7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8—9页。
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体验分类方法和结果的多样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感受到身边有许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
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在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难点让学生能学会自己确立标准分类,有时能按不同的标准多次进行分类。
教学突破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知识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活动,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按不同的标准分,选择通过讲它俩谁分得对的小故事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讨论后明白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约4分钟)二、自主活动,体验分类(约30分钟)(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1.分一分,说一说。
多媒体显示教科书上文具和学具的主题图。
提问:有个做事马虎的小朋友,他把文具和学具都散放在桌子上。
我们一起来帮他整理一下。
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放到学具盒里?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用电脑配合显示收文具和学具的过程。
2.分一分,理一理。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6篇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6篇第1篇示例: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而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知识和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数学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总结、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包括如何有效地记忆数学知识、如何能够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如何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学方法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从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学习自主性。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通过实验、观察、调查、测量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数学实践活动比如数学建模、数学文化节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要点和步骤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要点和步骤教学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尤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要点和步骤,帮助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设计的要点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起点,必须明确、具体、可衡量。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保目标符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2. 教学内容合理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进行选择和安排,不能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
同时,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3.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运用讲解、讨论、实验、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特点进行选择和组合。
4. 学习资源充分利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具、多媒体课件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有趣的学习材料。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5. 学生评价全面客观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评价内容应涵盖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既要考察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也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设计的步骤1. 分析教学内容和要求在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需要细致地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了解教材的章节结构和知识要点,以及教学大纲中对于该年级数学教学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环境的条件。
2. 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明确、具体、可衡量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目标,同时还可以考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目标。
3. 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内容。
小学数学教案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数学教案的设计与实施一、前言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不仅关乎到学生的学业成就,还涉及到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包含数的认识、运算、应用等内容,而这些内容的教学需要设计适宜的教案,并按照科学的原则进行实施,以保证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的相关内容。
二、小学数学教案的设计1.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基石和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应当明确、可操作、具有可观性。
教师应当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调整目标,以确保教学的即时性和有效性。
2.教材的选择和解读选用合适的教材是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而解读教材则是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
在选择教材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驾驭好教材的语言、结构、逻辑等因素,确定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善加利用。
在解读教材时,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如表解、举例、讲解、演示等,使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清晰的理解和强烈的感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程度。
3.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小学数学教学应当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如板书、讲解、游戏、实验、小组讨论等。
在选择教学手段时,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创新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可玩性。
4.教学过程的组织和调控教学过程的组织和调控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课堂管理,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掌握教学节奏,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既严谨又和谐,既干净利落又不失温馨。
三、小学数学教案的实施1.教学启动教学启动是教学实施的开始环节,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在教学启动环节中,教师应当通过问题、猜谜、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并向学生介绍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为后续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4—86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纸片各一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每组同学准备两个完全一样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欣赏画面,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让学生找自己会算面积的图形,并说出计算公式。
教师提问:你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关于三角形,你学过哪些有关的知识。
学生回答,师展示。
二、分组操作和讨论,填写实验报告单。
(一)1、上节课,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
大家猜一猜: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2、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课前准备的完全一样的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3、按照你的想法,和小组内同学一起拼一拼,剪一剪,看一看,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哪些我们会求面积的图形。
4、学生小组合作,拼剪图形。
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拼剪。
5、各小组填写发现报告单,填写我们是用()拼或剪成了()。
6、小组汇报摆出的结果:7、组织学生讨论。
2024年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详案(14篇)
2024年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详案(14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详案篇一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 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历,开展数学考虑,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制定根据:1. 内容分析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生实际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根本方法。
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才能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开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表达不清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6---7分钟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1、出示图书箱,引导学生:从你的位置观察,你能看到什么?2、让学生在盒子上指认3、指名介绍活动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2、找找自己带的盒子〔长方体形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义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25分钟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盒子,体会观察结果的不同1、布置观察任务,明确观察要求,指导观察方法,2、教师巡视,注意搜集不同的资3、组织交流与评价随机引发考虑:从一个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4、引导小结活动二、从不同位置观察盒子,体会观察结果的不同1、学生观察,记录观察结果2、交流观察结果,检验观察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
首先是“我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概念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学设计是新课改的目标和理念的有效载体。
教学设计是指:“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制定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解决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是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探索教学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各要素的作用与效果之间的联系。
这些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活动等。
”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步骤方法,或者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实现各要素的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系统的教学功能,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教学设计是用系统整体观点来把握教学的各个要素以及相互关系,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案的一种规划性的活动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原则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R.Mager)指出: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
首先是“我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
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诸要素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首先,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
新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提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并且强调这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实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而又健康发展的根本目标。
布卢姆以学习者的外显行为作为目标分类的基点,以行为的复杂程度作为划分目标的依据,提出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六级分类──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方法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制定教案,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种小学数学教案的设计方法,帮助教师有效进行数学教学。
一、确定教学目标在设计数学教案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与课程标准相符合。
例如,如果是教授小学一年级的加法运算,教学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掌握1-10的数字之间的加法运算,并能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二、分析学生特点在设计数学教案时,教师需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例如,小学生学习数学时常常喜欢动手实践,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教师需要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有层次感,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
例如,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介绍加法的概念、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加法的实际应用等。
四、设计教学步骤在设计教学步骤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
步骤应尽量简洁清晰,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教学步骤可以包括示范演示、学生互动、练习等环节,以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加法运算的方法。
五、利用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
例如,可以使用数字卡片、教学游戏、数学实验器材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六、设计评估方法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评估方法,检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估可以包括小测验、作业、口头回答问题等方式。
通过评估结果,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的不足。
总结:小学数学教案的设计方法涉及教学目标的确定、学生特点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步骤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以及评估方法的设计。
通过合理的设计,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灵活运用,以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
教学步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步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一、引言数学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步骤,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与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课前准备1.明确课程目标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这有助于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准备教学材料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材料,如教科书、练习册、教具等。
确保材料内容准确、清晰,并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步骤1.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一环。
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图片、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好奇心,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2.讲解知识点在此阶段,教师可通过讲解、示范、展示等方式,全面而深入地介绍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应用,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引导练习针对所讲解的知识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
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思考和解答。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与拓展在课堂的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小竞赛,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
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学习内容,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5.课堂总结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强调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
给学生提供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四、课后延伸教学步骤的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后延伸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或者额外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五、结语通过以上教学步骤,教师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更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安排。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究精神。
本文将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为主题,探讨其中的一些重要要素和实施技巧。
一、教学设计的前提教学设计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通过观察和课堂测试等方式,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数学水平、学习习惯和问题进行了解,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
二、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数学概念、方法和定理等;能力目标是指学生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和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情感目标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兴趣、自信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三、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施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示范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
通过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四、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教学过程的环节和顺序,使得教学内容能够有机衔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分为导入、新课讲解、学生练习和课堂总结等环节。
导入环节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引入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新课讲解环节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示范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思路;学生练习环节可以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总结环节则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和概括,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和提高对数学的理解。
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思维导图、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实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是使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教学设计不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融入设计者诸多的个人经验,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实行再创造,同时灵活、巧妙地使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那么,如何实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才能使其不但具备设计的一般性质,同时还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让其更加充分地体现教学设计者的教育智慧呢?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R.Mager)指出: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
首先是“我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
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诸要素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所以,要实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必须围绕以上三个基本问题展开。
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但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
例如,同样的“确定位置”一课,因为两位教师确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因而形成了两种不同水平的教学设计。
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基于这个目标,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写有第几列、第几行的卡片,让学生手拿卡片到前边站好,然后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对应的位置。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汇报是怎样找到位置的,最后达成了教学目标。
从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与教学过程设计来看,认知性教学目标是主体,即使教学设计质朴,也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但却造成了学生的单一认知发展,而缺少良好的情感体验及使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另一位教师对“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主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该目标的指导下,教师首先让学生尝试用最简捷的数学方法描述班级中一名同学的位置,然后把同学们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加以分类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不同的表示方法的共同特点──都是用“第3组、第2个”描述这位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的。
此时教师指出,其实这名同学的位置还能够用(3,2)来表示,这种方法在数学中就叫“数对”。
在师生共同研究了“数对”的读写方法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教师用手指一个学生,请这个学生用“数对”说出自己的位置,其他学生判断正误;教师说“数对”,请坐在相对应位置的学生起立,其他学生用手势判断对错。
最后教师还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砸蛋游戏,把代表每个学生位置的“数对”输入电脑,同学们随机叫停,这位幸运的同学就到前边,在准确用“数对”说出想砸的金蛋或银蛋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后就能够砸蛋了,砸中后,电脑上会出现一句祝福的话。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使学生感受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简捷性、唯一性,同时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享受了成功,体验了快乐。
通过对以上两个教学设计的对比,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准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注重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目标的不同层次。
布卢姆以学习者的外显行为作为目标分类的基点,以行为的复杂水准作为划分目标的依据,提出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六级分类──知识、领会、使用、分析、综合、评价。
克拉斯沃尔等人于1964年提出了情感教学目标分类,并根据价值内化的水准将其分为五级:接受、注意,反应,价值化,价值观的组织,价值或价值系统的性格化。
辛普森将动作技能依次分为知觉、定向、在指导下做出反应、机械化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合、创作。
三位教育家的目标分类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基本依据,在实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对这三个目标领域统筹加以考虑,并把较高水平的目标当做影响内容的主题和根本目的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
二、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要素(一)分析学生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有针对性地实行教学设计,必须实行学情分析,应着重分析学习者的起始水平、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及学习者是怎样实行思维的。
1.学习者起始水平的诊断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及其关于学习条件的思想,为学习者起始水平的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及诊断的基本思路。
加涅将学习的结果分成了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及态度五类。
根据智慧技能学习的不同复杂水准,他又在该范畴中分出若干个亚类,即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解决问题)。
辨别是概念学习的基础,概念是规则学习的基础,使用若干个简单的规则是解决问题获得高级规则的基础。
如“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自己总结与概括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使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个内容属于规则学习的范畴,而规则学习的前提条件是获得使用相关概念的水平。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个公式中包括了“三角形”“面积”“等于”“底”“高”“乘”“除”七个概念,如果这七个概念中的任何一个概念没有掌握,规则学习都将无法实行。
同时,学生必须掌握“剪”“拼”“转化”等策略,否则将不能自主地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所以,准确地诊断学习者的起始水平是实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
2.学习者背景知识的分析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总要与背景知识发生联系,以相关知识──包括正规和非正规学习获得的知识来理解知识,重构新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背景知识的分析,不但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包括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背景知识的分析。
一位教师根据学生背景知识的不同,对“质数与合数”一课做了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
设计一: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根据农村中心校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数、分类、奇数、偶数、约数等背景知识,首先让学生把班级同学的学号数──1~16根据奇数与偶数实行分类。
接着让学生找出2~16各数的所有约数,并根据约数个数的特征把这些数分成两类。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概括这两类数的特征,进而在教师的持续追问下,师生共同概括出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
设计二:在校际交流活动中,根据县实验小学学生已经掌握的背景知识,首先让学生把班级同学的学号数──1~59根据奇数与偶数实行分类。
接着让学生找出1~59各数的所有约数,并根据约数个数的特征把这些数实行分类(应该分成三类)。
在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独立尝试概括、讨论交流、汇报辩论,揭示出质数、合数的概念,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设计三:在“省优秀教师教学成果汇报会”上,根据班级学生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已经知道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即使学生知道概念,但并没有真正理解概念),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在师生的共同辨析争论下,使全体学生真正理解质数、合数的内涵与外延。
通过对“质数与合数”一课三种不同教学设计的分析,我们理解到,准确地分析学习者的背景知识,是实行有效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
3.学习者是怎样实行思维的埃德·拉宾诺威克兹在《思维·学习·教学》一书中说:“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
既然我们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也许,我们仅仅自以为了解了他们。
”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了解学生,其实不然。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实行教学设计时,更多注重的是怎样实行教学,而很少考虑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学生是如何思维的。
一位教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复习体积单位并出示相对应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方体木块,然后让学生估计一个比较大的长方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接下来让学生用正方体的小木块摆大小不同的各种长方体,并记录得到的数据。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概括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在实际实行教学时,学生并没有按照设计者的思路估计这个较大的长方体的体积大约是多少,而是说这个长方体的长大约是30厘米、25厘米、50厘米,宽大约是20厘米、30厘米、40厘米,高大约是40厘米、50厘米、55厘米等。
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同样没有按照设计者的思路记录长方体的长、宽、高及体积各是多少,而是直接记录了小木块的个数。
造成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设计者缺乏对学生是如何实行思维的基本判断。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实行教学设计时,不但要对学习者起始水平实行诊断,对学习者背景知识实行分析,还应注重学生是如何思维的。
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对达成教学目标也十分重要,也是实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忽视的内容。
(二)组织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
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
所以,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其次要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应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合适的内容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位教师是这样组织“比一比──求平均数”一课的教学内容的:上课伊始,把男女生各分成3组(男生每组5人,女生每组4人)实行夹玻璃球比赛,由每组的记录员记录比赛的成绩。
根据每组夹球的总个数评出男女生的冠军组。
再从男女生的冠军组中选出最后的赢家。
因为男女生冠军组的人数不等,根据夹球的总个数确定最后的赢家是不公平的,由此引出问题──求平均数。
教师出示两组夹球情况统计图,在师生共同根据统计图合作探究出求平均数的方法并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解决三个实际问题──求平均气温,求五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求同学们平均每周的饮水量。
之所以如此组织教学内容,是因为教师首先认真地分析了教材。
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图和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利用统计图中的信息,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特征,教材结合“比一比”两个组投篮球的情况,根据统计图讨论哪个组学生的整体实力强,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并理解平均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