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知识(地质作用)

合集下载

大一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成、结构和演变过程的科学,作为一门广泛的学科,大一学生通常会接触到一些基础的地质知识。

本文将对大一普通地质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岩石与矿物、地质作用等内容。

一、地球的形成与演化1.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是地球宇宙形成的起点,它导致了宇宙的膨胀和冷却。

2.行星形成理论:地球是由星云中的气体和尘埃经过一系列过程逐渐凝聚形成的。

3.地球的分化: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分别由不同成分和物质组成。

4.地球的演化过程:包括原始大气的形成、水的起源、生命的出现以及地质事件的发展。

二、岩石与矿物1.岩石的分类:岩石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每种岩石有不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2.火成岩:由地下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包括侵入岩和喷发岩两大类。

3.沉积岩:由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质岩等组成,形成过程包括物理和化学的沉积作用。

4.变质岩: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包括片麻岩、页岩和大理岩等。

5.矿物的特征:矿物是由确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组成的固体物质,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三、地质作用1.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外部的构造和变形,包括地震、火山和地壳运动等地质现象。

2.地质力学:研究岩石的应力、应变和变形等力学行为,包括岩石的断裂和褶皱形成。

3.地貌地质学:研究地表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包括风蚀、水蚀和冰蚀等地质作用。

4.环境地质学:研究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地质灾害的预防控制,包括地质灾害的分析和评估。

综上所述,地质学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的学科,大一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岩石与矿物以及地质作用等基础知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对地球的奥秘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地质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也将不断深入,为人类的生活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地质学基础--地质作用(二)

地质学基础--地质作用(二)
13
第七章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3)河漫滩沉积:河漫滩是指河床两侧的低洼地带。洪水 期,河水漫过河床,进入两侧的低洼地带,因地形开 阔流速相对减小,从而造成细粒物质的沉积称为河漫 滩沉积。沉积物主要为粉沙、泥质等。 由于河流沉积物下部为粗粒的滞留、边滩沉 积,上部为细粒的漫滩沉积,形成了明显 双元结构 的 。 4)河心滩沉积:因河床变宽或河床中障碍物的影响,产 生双向环流,而发生在河床中的沉积称为河心滩沉积。 心滩沉积 随着沉积作用的加强,河心滩会露出水面则称为河心 洲。沉积物主要为沙粒,分选、磨圆均好。
第七章
第三节陆地流水的基本概念
地质作用
三、片流、洪流的地质作用 片流、 片流与洪流因无稳定的水源补给,而成为暂时性地面流水。 片流:沿斜坡无固定水道的面状流水,水层薄、流速慢、网状分布。 片流 洪流:由片流汇聚而成,沿河谷流动,流速快、流量大、有固定水 洪流 道。 片流、洪流、河流 1.片流 洪流地质作用的基本特点: 片流、 1.片流、洪流地质作用的基本特点: 1)片流的洗刷作用:片流主要由大-暴雨形成,片流洗刷地表松散 物质,并将其搬运到坡角的过程称其为洗刷作用。片流不仅将 岩石表面的松散物冲离原地,而且也可将地表坡面切割成不规 则的浅槽,有利于风化作用的进一步进行。 浅槽 2)洪流的地质作用:片流在低洼出汇聚成洪流,洪流以其自身的 动力或裹挟的沙石对沟谷的破坏,以及将碎屑物搬运到低处沉 积的过程称之为洪流的地质作用。
北戴河大石河河谷形
24
插图8 插图8
金沙江虎跳峡
可罗拉多大峡谷
25
插图 9
伊瓜苏瀑布
26
插图10 插图10 瀑布向源侵蚀现象
17
插图1 插图1
片流、洪流、河流关系图 片流、洪流、

地质学基础知识

地质学基础知识

地质学基础知识地质学基础知识1.1地球及地质作⽤1、地质作⽤:由于⾃然动⼒所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购造和地壳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称为地质作⽤。

2、地质作⽤分为:内⼒地质作⽤、外⼒地质作⽤。

3、内⼒地质作⽤:作⽤于整个地壳和岩⽯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的称为内⼒地质作⽤。

4、外⼒地质作⽤:作⽤于地球表⾯,能源来⾃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地质作⽤。

5、内⼒地质作⽤⼜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岩浆作⽤、变质作⽤。

6、外⼒地质作⽤⼜分为:风化作⽤、剥蚀作⽤、搬运作⽤、沉积作⽤固结成岩作⽤。

7、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引起地壳(或岩⽯圈)组成物质发⽣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8、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

9、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平运动(造⼭、沿球体平⾯沿切线⽅向)10、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种表现。

11、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12、震源:地壳内部发⽣地震的地⽅称为震源。

13、震中:震源在地⾯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14、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地震、陷落地震。

15、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70km)中源地震,范围(70㎞~300㎞)深源地震,范围(300㎞~700㎞)。

1.2岩浆作⽤和⽕成岩1、岩浆成份分类:⼆氧化硅、⾦属氧化物、少量⾦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2、岩浆作⽤: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

3、岩浆作⽤分为:喷出作⽤、侵⼊作⽤。

4、⽕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岩。

5、⽕⼭分为:活⽕⼭、死⽕⼭、休眠⽕⼭。

6、程度分⽕⼭按喷发剧烈为:猛烈式、宁静式。

7、喷发形式:中⼼式、裂隙式、熔透式。

8、喷出物质:以固态、⽓态、液态的形式存在。

1.3岩⽯1、喷出岩的产状分为:⽕⼭锥、岩钟、岩熔流。

2、三⼤岩类:⽕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第⼆部分》倾⼊作⽤与倾⼊岩1、倾⼊作⽤:岩浆从地壳深部上升运移倾⼊周围岩⽯,⽽未达到地表。

地质学基础(第十五章: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第十五章: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第十五章 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第一节
第二节
湖泊概述
湖泊的地质作用
第三节
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一、沼泽的概念及其成因
1、沼泽的概念 是陆地上潮湿积水、喜湿性植物大量生长并有泥炭堆积的地方
普通地质学---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三、湖泊的沉积作用
2、化学沉积作用
(1)潮湿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2)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碳酸盐沉积阶段
硫酸盐沉积阶段 氯化物沉积阶段 盐湖干涸与盐层埋藏阶段
3、湖泊的生物沉积作用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学---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学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第十五章 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第一节
第二节
湖泊概述
湖泊的地质作用
第三节
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地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岩浆作用
岩浆作用,是岩浆从形成、运动直到冷凝成岩的全过程 。 岩浆是地下岩石的高温 (800~1200℃)熔融体。它不 连续地发源于地幔顶部或地壳深部。岩浆形成后循软弱 带从深部向浅部运动,在运动中随温度、压力的降低, 本身也发生变化,并与周围岩石相互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是岩石在 风化带以下,受温度、 压力和流体物质的影 响 ,在固态下转变 成新的岩石的作用 。 岩石变质后,其原有 构造、矿物成分都有 不同程度的变化,有 的可完全改变原岩特 征。
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三、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表生条件下(常 温、常压、富氧和水),由于 气温、大气、水和生物等的 作用,使岩石和矿物在原地 遭受分解和破坏的过程。有 以下3种类型: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在自然界以上3种风化作用可能 并存,但在不同的地区可能 以某一种或两种为主。
(3) 基岩岩性
基岩岩性是影响风化作用的内在因素。岩石的 种类,造岩矿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岩石的结 构和构造都影响风化作用。此外,岩石中胶结 物的成分和胶结方式、岩石裂隙发育程度等, 也都影响岩石的抗风化能力。
第五章 外动力地质 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
——地质学基础
地质营力与地质作用
外地质营力/作用 内地质营力/作用
风化作用 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一、地质营力
地质营力,一般指引起岩石圈物质组成、内部 结构和地表形态运动和变化的自然动力。 根据能量的来源,可将地质营力分为外地质营 力和内地质营力。
地质作用既发生于地表,也发生于地球内部。有的 强烈急促,如地震;有的微弱缓慢,如风化作用。 地球的地表现状是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长期改造 的结果。

地质学基础 讲7-讲10-外动力地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    讲7-讲10-外动力地质作用

河流机械搬运物的运动方式与磨圆示意图
悬移式 跳跃式 悬移式
棱角状
椭圆状
河流搬运物形态、组分变化示意图
上游区
中游区
下游区

二、海洋的搬运作用 1.机械搬运作用 ⑴ 海浪的搬运作用 搬运方式:悬移,跃移和推移 分选和磨圆程度比河流更好。 ⑵ 浊流的搬运作用:流动持续时间短,分选和磨圆不明显; ⑶ 洋流的搬运作用:流速缓慢,只能以悬移方式搬运极细物质, 搬运能力不大; 2.化学搬运作用: 可溶性物质以真溶液形式在海水中扩散,被长距离搬运 胶体溶液与海水混合发生凝胶沉淀,一般在浅海近岸带沉淀。
三、其他地质营力的搬运作用 1.风的搬运作用:只有机械搬运 搬运方式:悬移、跃移和推移; 分选和磨圆良好。 2.冰川的搬运作用 搬运方式:载运、推运; 不具有分选和磨圆 3.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搬运方式:溶运; 溶洞和地下暗河中的地下水也有一定的机械搬运能力,搬 运的物质是泥质和少量细小砂粒。
第四节 沉积作用
一、河流的沉积作用 1.概述:一般没有化学沉积,只有机械沉积; 机械沉积分异规律:当流动介质的运动速度和搬运能力在一定方向 上作有规律的降低时,被搬运的物质相应按粒 度,密度和形状分异,依次沉积。

砾 砂 粉砂
锡石
磁铁矿
琥珀
石墨
石英
(0.05-0.005mm) (>2mm)(2-0.05mm)
河流的碎屑沉积物为冲积物,具有层理,砂砾层中具斜层理,粉砂层中
二十世纪重大成就
橙色:表层流; 蓝色:底层流 80年代末提出了“全球输送带”概念,这是深海热盐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描 述了北大西洋下沉的深层水南下,通过南极绕流进入印度洋和太平洋,然后上翻 到上层,再返回北大西洋。

地质学基础(第二章地质作用1)

地质学基础(第二章地质作用1)

二、河流的地质作用 (一)、概述 河流是陆地上永久性有固定水流,它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极其密切的 关系。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河流分不开的“母亲河”同时从自然界的角度,河 流是陆地上最活跃的地质动力。河流的地质作用是陆地上最强烈的外动力地 质作用,流水的作用,是河水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各种改造。 1、片流、洪流和河流 1)片流与坡积裙 大气降水大多为地表水,最初覆盖地面沿斜坡均匀活动网状流—片流。 2)洪流与洪积扇 片流进一步发展水量增大,在一些沟槽中汇集、便以自身冲刷使沟槽扩 大,成沟谷。沟谷中的浊水能量大(雨季)携带大量冲刷碎屑在沟口(山角 处)堆积扇水,称浊积扇。 3)河流 大型切割源沟各称冲沟,当冲沟有充足的外给水源即成为永久性水,称 河流。 地表上有固定水道(河道)的经常性水流。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 第三节
外动力地质作用
(二)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1、气候的影响 第 二 章 地 质 作 用
气候影响到 干冷地区 湿热地区
地表温度
降水量 降水性质 水溶液性质 生物活动状况

小 固体 酸性少 少

大 雨 酸性水 多
干冷地区:物理风化为主,程度差,速度慢,产物以岩 石碎屑为主。 湿热地区:化学风化为主,生物风化,程度高,速度快, 矿物分解彻底。产物以大量残留粘土为主。
西南石油大学
■ 第三节
外动力地质作用
第 二 章 地 质 作 用
(2)侧蚀作用(旁蚀) 河水对河床两岸的岩石进行侵蚀,使河谷加宽或使河道左右迁移的 作用称侧蚀作用。 侧蚀的原因 1)河流弯道处的离心力:河道中只要有一个微小的弯曲存在,流水 就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涌向凹岸,从而在道弯处形成单向环流。 单向环流使岸不断侵蚀,同时凸岸沉积,结果加大了河流的弯面程度。 2)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由于科氏的作用,即使 是很平的河道也将有一侧受到侧方侵蚀,北半球河流的左转弯处,离心力 与科氏力同时作用凹岸,侧蚀强烈;右转弯处,离心力与科氏力相反。 侧蚀的结果 1)河床弯道处曲率增大 2)河谷加宽,不对称,凹岸陡,凸岸缓。 3)自由河曲及牛轭湖的形成。

地质学基础-地质营力与地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地质营力与地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地质营力与地质作用
内地质营力:能源来自于地球内部,作用于整个地球的自然动力。

这些内能包括热能、旋转能、重力能、结晶能和化学能。

主要有构造营力和岩浆营力。

构造营力:由地球内部引起的,使地壳或岩石圈发生机械运动的自然动力。

山脉的隆起、板块的漂移、岩层中的褶皱与断裂现象,以及具有巨大破坏力的地震等,都是由构造营力引起的。

构造营力可造成脆性变形,也可造成塑性变形,可形成面状构造,也可形成线状构造。

岩浆营力:由地球内能引起的,通过岩浆的温度、压力和运动表现出来的自然动力。

岩浆营力可以引起岩浆侵入和喷发作用,以及诱发火山地震,还可引起变质作用。

地质作用:由地质营力引起岩石圈或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一般由内地质营力引起,使地壳或岩石圈物质成分、内部结构以及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作用。

内地质作用类型: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
主要能源是太阳的辐射能。

类型: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崩塌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工程地质学-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学-地质作用

1.4 地貌单元
1.5.1 地貌形态 (1)基本要素:地形面、地形线和地形点 )基本要素:地形面、 (2)地貌单元分类 )
1.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应注意的工程地质问题
1、在选址时,必须注意河流的最高洪水位,河流的冲刷规律、河岸的 、在选址时,必须注意河流的最高洪水位,河流的冲刷规律、 稳定性和地基发生管涌的可能性。 稳定性和地基发生管涌的可能性。 2、必须详细了解阶地的稳定性和地层情况及上游发生滑坡、泥石流等 、必须详细了解阶地的稳定性和地层情况及上游发生滑坡、 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3、注意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注意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4、注意古代河道的走向以减少建筑物的差异沉降。 、注意古代河道的走向以减少建筑物的差异沉降。
1.3 外动力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 主要是促使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原地发生破碎、分解的一种破坏作用。 主要是促使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原地发生破碎、分解的一种破坏作用。 剥蚀作用 主要指的是风化作用的产物在原地剥离下来。 主要指的是风化作用的产物在原地剥离下来。 搬运作用 风化、剥蚀后的产物,被流水、 冰川等介质搬运到其它地方。 风化、剥蚀后的产物,被流水、风、冰川等介质搬运到其它地方。 沉积作用 由于搬运介质的能量减弱,被搬运的物质从搬运介质中分离出来, 由于搬运介质的能量减弱,被搬运的物质从搬运介质中分离出来, 形成沉积物的作用。 形成沉积物的作用。 成岩作用 沉积物在压力、温度以及受到某些化学溶液的影响,发生压密、 沉积物在压力、温度以及受到某些化学溶液的影响,发生压密、胶 结及重结晶作用,固结成岩的作用。 结及重结晶作用,固结成岩的作用。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主要是研究地壳的科学。

具体地讲,它是研究地壳的构造、物质组成、发展变化以及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内容的科学。

Ⅰ.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和物体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的合力称为重力。

通过高程及地形校正后,再减去该地区的理论重力值,得出的值如为正值,称正异常,表明地下有密度较大的物质分布;如为负值,称负异常。

地壳上每加深100米,温度升高3℃左右。

地质作用:所有引起矿物、岩石的产生和破坏,从而使地壳面貌发生变化的自然作用。

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一) 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转动能、重力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产生的地质动力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其表现方式有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地壳运动:组成地壳的物质(岩体)不断运动,改变他们的相对位置和内部构造。

岩浆运动: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由于外部压力的变化,岩浆向压力减小的方向移动,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成为岩石的全过程。

岩浆作用有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两种。

(1)喷出作用:喷出作用是指岩浆直接喷出地表。

(2)侵入作用:灼热熔融的岩浆并不一定能上升到达地面,往往由于热力和上升力量的不足,在上升过程就会把热传给与它相接触的岩石,而逐渐在地下冷却凝固。

变质作用:由于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使已形成的矿物和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的形象,在基本保持固态的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

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矿物和岩石,这一过程称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可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三种。

(1)接触变质作用。

(2)动力变质作用。

(3)区域变质作用。

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由于地震波在地下传播引起的。

(二)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量所产生的地质作用。

它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以及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地球的重力能等,其作用方式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

风化作用:在常温常压下,由于温度、H2O、O2、CO2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组成地壳表层的岩石发生崩裂、分解等变化,以适应新环境的作用。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1 (2)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1 (2)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学科,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面形态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2、岩石圈: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3、矿物: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岩石圈或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5、双变质带:其中一个带是高压低温变质带,分布于靠大洋一侧;另一带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称之为双变质带。

6、风化壳: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称为风化壳。

7、克拉克值:国际上将某种元素在地壳中分布的重量百分比叫做克拉克值。

8、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岩石特征。

9、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组成部分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的岩石特征。

10、成岩作用:促使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称成岩作用。

11、层理构造:沿原始沉积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矿物成分、颜色、结构等特征发生变化所构成的一种层状构造。

12、成分成熟度:是指砂岩中碎屑组分在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最稳定的终极产物的程度。

13、沉积环境:是沉积物(岩)的形成过程及其发生这种过程的环境。

14、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

15、重力流: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狭谷流动的,含大量泥沙并呈悬浮搬运的高密度底流,是一种非牛顿流体。

16、化石: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骸骨和贝壳等。

标准化石: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他们具有生存时间短、地理分布广、数量很多,保存完好和容易鉴定的特点,称为标准化石。

17、地层:通常人们把某一地质时代所形成的岩层或岩石组合,称为地层。

地质学基础--地质作用(一)

地质学基础--地质作用(一)

第七章
第一节地质营力与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二、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 一)地质作用的定义:由地质营力引起的,造成地壳运动与变化的 各种自然作用称之为地质作用。 二)地质作用的分类 地质作用的分类
地质作用表
2
第七章
第二节
风化作用
地质作用
一、风化作用的定义 户外的铁丝会生锈,死去的树木会腐烂,同样地表的岩石和 矿物天长日久也会松散,Why? 风化作用:是指表生条件下(常温、常压、富氧和水),由于 气温、大气、水和生物等的作用,使岩石和矿物在原地遭受分 解和破坏的过程。 二、风化作用的类型: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 风化作用的类型 化三种类型。 一)物理风化 1.定义 定义:由于温度的反复变化等原因,使得岩石或矿物在原地发生 1.定义 机械破碎,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之为物理风化作 用。 2.方式 2.方式 : 3 温差风化:岩石表层因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使岩石破碎的过程。 1)温差风化
5
第七章
第二节
风化作用
地质作用
3)氧化作用:岩石中的矿物与水中或大气中的游离氧发生化学反 应,致使岩石遭受破坏的过程。 矿物大多数形成的地下缺氧环境,一旦出露地表,由低价元 素组成的矿物最易氧化成高价元素矿物。例如黄铁矿被氧化成 褐铁矿等。 3.化学风化产物的特点: 化学风化不仅改变了岩石中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同时也使 得原先坚硬的岩石变的松散多孔,其矿物组合以在表生条件下 稳定的含铁(高价)、铝等元素的矿物组合为主。如褐铁矿、 铝土矿等。 三)生物风化作用 1.定义:生物的生命活动引起岩石破坏、分解的作用。 2.方式:
4
第七章
第二节
风化作用
地质作用
二)化学风化 1.定义 定义:出露地表的岩石或矿物,因大气中水、氧等的作用,而发 1.定义 生化学反应,导致岩石或矿物成分改变,岩石遭受破坏的过程。 2.方式 方式: 2.方式: 1)溶解作用:岩石中某些溶解度较大的矿物(卤化物、硫硅酸盐 等)易溶于水,并随水流失。另外方解石虽不溶于水(纯水), 但当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则可形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随水流 石 林 失。如碳酸岩分布区的喀斯特地貌,即为溶解作用形成。 2)水解作用:水是弱电解质,可部分的电离为H+和OH-离子,它可 以与水中矿物离解的各种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特别是碱金属离 子),形成可溶性的溶液或胶体物质,随水流失,从而造成岩 石的破坏。例如钾长石与水作用形成高岭石(不溶)+二氧化 硅(胶体,可溶)+氢氧化钾(溶液)。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一门研究大自然塑造作用及其原因和结果的学问。

在解决自然科学理论问题的过程中,在指导人们找寻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以及和自然灾害作斗争并维护人类健康的实践中,地质学研究均具有重大意义。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组成地球的物质、地球的结构与构造、地球内部和表层的各种作用、地球的历史、应用问题、综合性研究以及方法学研究等。

3.地质作用包括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型。

地质作用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从不停息。

促使地质作用进行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热和太阳能。

4.“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未来”及“活动论”是地质学思维的三大方法论。

5.地质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研究成果和认识必须经得住他人的重复检验。

大自然是地质新理论、新发现与新成果的源泉,到大自然中去实践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普通地质学是初学者学习地质学的启蒙之课。

它是地质学各学科之间的一门链接性、统领性的课程,有利于人们整合、凝练碎片化知识,集地质学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于一体,有利于建立各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各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6. 我国地学研究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地域优势。

第二章矿物1.克拉克值是地壳元素的丰度。

其用质量分数来表示,主量元素的单位一般为%,微量元素单位有g/t(克/吨) 或10-6(百万分之一)。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O、Si、Al、Fe、Ca、Mg、Na、K,它们总量占地壳质量的98.03%, 其中O、Si、Al、Fe、Ca 五种元素占了91.26%。

3.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固体。

矿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4.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除个别特例以外,矿物都属于晶体。

5.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力等) 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此现象称为同质多象。

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他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8外动力(风的地质作用)——【地质学基础】

8外动力(风的地质作用)——【地质学基础】
状;砂粒由稳定矿物(石英等)组成,表面具“沙漠漆”;不含生物遗迹;发育 大型交错层理;可形成新月型沙丘、纵向沙垅、横向沙垅。
2、风成黄土:粉砂、粘土长期悬浮,远距离搬运到内陆干旱盆地边缘
,随风力减弱而沉积,形成风成黄土。
风成黄土特点:灰黄色或棕黄色疏松、多孔;
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 粉砂和粘土,粒度细; 分布不受地形局限
跃移<0.5mm;推移0.5~2mm;悬移<0.1~0.2mm 视风速大小可互相转化
(4)风运物主要分布在距地表30厘米以内,且以10 厘米以内最集中(大于80%)。
(三)风的沉积作用
——当风速减弱时,砂粒和尘土堆积下来形 成风积物的过程。
风积物包括:
1、风成砂:分选极好、磨圆好,一般0.25 ~0.05mm,表面可具毛玻璃
力的作用下,长期悬浮搬运,距离远。
跃移:砂粒跳跃式前
进,0.2 ~ 2mm。
推移:砂层表面的 砂
和细砾,被推动或以滚动 方式缓慢前进。
搬运方式
搬运方式
2、风的搬运特征:
(1)只搬运碎屑物质
搬运能力小,只搬运细颗粒,相同速度,搬运能力 只有流水1/300。
(2)颗粒分选、磨圆好,常具霜面、棱面。 (3)搬运方式:推移★★ 跃移★★★★ 悬移
六、风的地质作用
风的地质作用——风以自身的风力及所形成的 风沙流对地表进行破坏、又将破坏产物搬运 到其它地区沉积下来的作用。
风力的大小: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
P 1 CV 2 2
风的地质作用盛行地区:无植被或植被较少地区。
如沙漠
(一)风的剥蚀作用
——风以自身动力和风中所挟带的沙石对地表破坏的过程,又称风蚀作用。 风蚀作用的方式:

第七章 地质作用(2. 河流)

第七章 地质作用(2. 河流)

北戴河大石河河谷
侧蚀作用
(1) 随着河流的侧蚀 作用的不断进行,河 床越来越弯曲,形成 连续弯曲的河床,称
之为河曲。
侧蚀作用
(2) 河曲进一步发展成为极度弯曲的河床称为蛇曲。
侧蚀作用
(3) 河床在河谷中来回
蛇曲 截弯曲直 牛轭湖 “箱”形谷
迁移,使谷底宽而平坦
成为箱状称“箱”形谷。
蛇曲相邻的两凹岸不断
3. 河谷中的沉积
(2) 河漫滩沉积,河漫滩是指河床两侧的低洼地带。 洪水期,河水漫过河床,进入两侧的低洼地带, 因地形开阔流速相对减小,从而造成细粒物质 的沉积称为河漫滩沉积。沉积物主要为粉沙、 泥质等。由于河流沉积物下部为粗粒的滞留、 边滩沉积,上部为细粒的漫滩沉积,形成了明 显的双元结构。
3. 河谷中的沉积
颗粒的磨圆程度,也 称磨圆度,与搬 运距离有关,一 般分为4(5)级:棱 角状、次棱状、 次圆状、圆状(和 浑圆状)。
磨细作用
磨细作用,碎屑物在河流的搬运过程中,在磨圆作 用进行的同时,颗粒越磨越细小的现象。
机械分异作用
机械分异作用,碎屑物在河流的搬运过程中,按大 小、比重依次发生沉积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河流的流速从上游到下游呈有规律性 递减,其搬运能力也相应减弱,因此粒径大或 比重大的碎屑物搬运距离近,而粒径小或比重 小的碎屑物搬运距离圆。
4. 地面流水的水动力状态
(1) 地面流水的动能:地面流水总是将自身的势能转变 为动能(E),流水的动能则受流量(M)和流速(V)的影响, 关系式为:E=1/2MV2。从上式可以看出,流速的微小 变化,对其动能的影响十分大。 (2) 地面流水的负载:地面流水在流动过程中所消耗的 全部能量称为流水的负载。动能与负载有下列关系: 1)动能 >负载 , 流水以侵蚀为主(上游区) 2)动能=负载 , 流水以搬运为主(中游区) 3)动能 <负载 , 流水以沉积为主(下游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学基础知识(地质作用)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共15小题30分)
1、由自然力引起地壳或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称为。

A、地质作用
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
D、岩浆作用
2、在大气、水、生物等的作用(包括地表温度变化的作用)下使岩石在原地被分解破坏的过程,称。

A、剥蚀作用
B、搬运作用
C、风化作用
D、沉积作用
3、在岩浆岩中当SiO
2
含量大于66%时,该岩石为。

A、中性岩
B、基性岩
C、超基性岩
D、酸性岩
4、是指岩浆侵入围岩而引起的变质作用。

A、气-液变质作用
B、接触变质作用
C、动力变质作用
D、区域变质作用
5、由岩石圈及上地幔物质的机械搬运使刚性岩块突然断裂而引起的地震
是。

A、陷落地震
B、诱发地震
C、火山地震
D、构造地震
6、“球形风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压力
B、温差
C、岩性
D、生物
7、风化壳的存在,表面有,证明地壳发生过地壳运动。

A、断层
B、褶皱
C、沉积间断
D、生物
8、河流中的流水,在流动过程中会发生侵蚀作用,其中下蚀作用会使河
流。

A、变平
B、加宽
C、加深
D、缩短
9、一般高潮面和低潮面之间的地带,称为。

A、滨岸带
B、浅海带
C、潮间带
D、朝上带
10、地表之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地下水称。

A、承压水
B、层间水
C、潜水
D、泉水
11、云南石林是属于地貌。

A、喀斯特
B、砂岩
C、平移断层
D、逆掩断层
12、河流阶地大多数情况下由构成,他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或侵蚀基准面发生变化有关。

A、心滩
B、河漫滩
C、边滩
D、冲击层
13、珊瑚是浅海固着底栖生物,其躯体呈树枝状,由许多小管构成。

A、SiO
2 B、CaCO
3
C、FeO
2
D、CaSO
4
14、鲕状灰岩是典型的地层。

A、海相
B、陆相
C、海陆过渡相
D、冰川相
15、下列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

A、剥蚀作用
B、岩浆活动
C、沉积作用
D、成岩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6、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环境中,由于变化、、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等的作用,是矿物、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17、地球的内能,主要有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地球内部物质所产生的和地球自转所产生的。

18、泉是指地下水的,按泉水的运动特征可分为和。

19、河流的侧蚀作用能促使河床左右迁移、形成河曲、使河谷谷坡后退、谷底
的作用。

20、内动力地质作用分为、岩浆作用、、和地震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分为、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成岩作用。

21、浅海化学沉积物以铝、、、钙等的氧化物和为主。

小管构成,珊瑚珊瑚是浅海固着,其躯体呈树枝状,由许多CaCO
3
不断繁殖,不断分泌石灰质,骨骼也不断长大,形成巨大的。

22、煤是能源,中国是世界上煤矿资源极丰富的国家之一。

从成煤环境来看,主要有煤田和煤田两种类型。

其成煤时期主要和中生代形成。

23、河流在下蚀作用过程中常在河谷两侧留下一些台阶状的地貌单元,这些地貌单元被称为。

24、冰啧物的特点是无分选性,大的漂砾和砂、粘土等混杂堆积在一起;不具层理;砾石和砂多为,在砾石的的磨擦面上可见到特有的,它是冰川存在的重要依据。

25、海相地层其主要特点是含有;具有良好的;常有典型的海相环境下形成的矿物和岩石,如海绿石、鲕状灰岩、礁灰岩等。

在滨海沉积中海常见交错层理、、泥裂等构造。

26、常见的喀斯特地貌有溶沟、石芽和;落水洞和漏斗;峰林;地下河(暗河)和。

三、判断题(共10小题20分)
()27、变质作用过程中,水和二氧化碳的有无不很重要。

()28、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同一次地震中不同地点,地震的震级、烈度是相同的。

()29、在大陆地壳的表层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薄壳,称为风化壳。

()30、粘土和淤泥的孔隙度大,但空隙小,常构成透水层和含水层。

砂岩等空隙粗大,相互连通,常构成不透水层或隔水层。

()31、溶洞是在石灰岩地区由于地下水浅蚀作用,地下水沿岩层裂隙及层理面、节理面等空隙流动,发生强烈的溶蚀作用使空隙扩大成洞穴。

()32、河漫滩是指洪水期被水淹没,洪水退后又露出水面的河床两侧谷底
平坦部位上的堆积地形。

()33、浅海是指最低潮线以下至200m深度的海区沉积,又称大陆架沉积,是海洋中主要的沉积区,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都很丰富。

()34、陆相地层主要特点是含有陆相化石(包括淡水生物),沉积物一般以碎屑物和粘土为主,具有水平层理和各种原始斜层理和交错层理。

()35、风蚀作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风速和地面的自然状况。

()36、在成岩作用的过程中,当沉积物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沉积物还会随之发生化学变化,并形成新的矿物和新的矿物组合。

四、名词解释(高三做前6题,高二任选6题,共24分)
37、垂直运动:
38、风化壳:
39、河流阶地:
40、侵蚀基准面:
41、沉积相:
42、地质作用:
43、地震:
44、成岩作用:
45、剥蚀作用:
46、沉积作用:
47、风化作用:
五、简答题(高二高三任选6题,共36分)
48、什么是风化作用?它与剥蚀作用有何区别?
49、地壳运动有哪些特征?地壳升降运动和地壳水平运动有哪些重要标志?
50、变质作用的类型有哪些?
51、河流是怎样进行侵蚀作用的?
52、海蚀作用在什么地带最盛行?为什么?
53、剥蚀作用的类型有哪些?
54、河流对搬运物事如何搬运的?
55、研究河流阶地的意义是什么?
56、海相、陆相及海陆过渡相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57、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有哪些类型?
六、论述题(任选1题,共10分)
58、研究风化壳的意义有哪些?
59、论述岩浆的特点。

60、浅海带可以形成哪些生物沉积?
61、论述河流下蚀作用的过程及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