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劳动策略对工作倦怠和离职意向的影响综述

合集下载

《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酒店业的快速发展,酒店员工的工作状态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情绪劳动、工作倦怠以及工作满意度作为衡量员工工作状态的重要指标,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酒店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员工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以期为酒店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情绪劳动的概述情绪劳动是指员工在服务过程中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表现以达到组织期望的绩效。

在酒店行业中,情绪劳动尤为关键,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客户的服务体验和满意度。

对于酒店员工而言,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情绪管理能力,以便在工作中保持积极、专业的态度。

三、工作倦怠的探讨工作倦怠指的是长期工作压力导致的身心疲惫、对工作失去热情和兴趣的现象。

在酒店行业中,员工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情感要求,容易产生工作倦怠。

工作倦怠不仅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还可能导致员工离职率上升,给酒店带来人才流失的困扰。

四、工作满意度的分析工作满意度是衡量员工对工作的整体评价和感受。

在酒店行业中,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薪酬福利、工作环境、领导支持、同事关系等。

高工作满意度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热情,从而提升酒店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五、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方面,当员工在服务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时,会消耗大量的心理资源,导致身心疲惫;另一方面,如果员工长期处于高强度的情绪劳动状态,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和恢复机制,容易产生工作倦怠。

因此,酒店应关注员工的情绪劳动状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员工调节情绪,降低工作倦怠的发生率。

六、情绪劳动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情绪劳动对工作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员工能够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以积极、专业的态度面对工作时,他们会感到更加自信和满足;同时,他们也会更加认同自己的工作和组织,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

银行业员工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

银行业员工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

银行业员工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银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和情绪劳动的挑战。

情绪劳动是指员工根据组织要求,通过表达或隐藏真实的情感来满足组织和客户需求的一种工作内容。

虽然情绪劳动在确保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也可能导致员工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一种长期暴露在工作压力下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和态度。

它通常包括情感耗竭、厌倦和缺乏成就感等方面的体验。

在银行业员工中,他们需要经常面对各种各样的客户,可能需要表达出对客户的喜爱和关心,即使在自己的内心并不这么认为。

这种情绪劳动的过程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情感,导致员工的情感耗竭,进而引发职业倦怠。

一项研究表明,银行业员工的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

情绪劳动越高,员工的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

这是因为情绪劳动需要员工情感和行为的表演,而不是真实的内心体验,这样的表演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情感资源。

长期以来,这种不真实的表演会导致员工产生情感耗竭,从而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表现。

情绪劳动对员工的职业倦怠还通过工作压力的中介作用产生影响。

情绪劳动需要员工在短时间内完成各种复杂和繁琐的任务,这会给员工增加巨大的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是指员工在工作中所感到的对任务要求或预期结果的紧张和不安。

在满足组织和客户需求的员工经常需要应对冲突和压力,这会增加他们的情绪劳动负担和工作压力,最终加剧职业倦怠的程度。

为了解决银行业员工的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问题,一些管理措施可以被采取。

组织应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员工更好地应对情绪劳动的挑战。

培训可以包括情感管理和应对压力的技巧,以帮助员工更好地应对不同客户和工作压力。

组织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来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从而减少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的发生。

组织也可以通过设置员工奖励和激励机制,使员工获得更好的工作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减轻职业倦怠的程度。

服务业员工情绪劳动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服务业员工情绪劳动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服务业员工情绪劳动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不少于1000字随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服务行业员工的情绪劳动问题愈发引起重视。

情绪劳动是指服务行业员工在服务过程中为了符合公司、顾客和社会对服务行业员工的期待,而需要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其主要表现为员工需要在工作中为顾客提供服务和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保持自己的情绪不波动,结果员工不可避免地付出了额外的精神劳动和情感劳动。

情绪劳动对服务行业员工工作的影响极为深远,其中之一就是导致工作倦怠。

情绪劳动对于员工本身意味着要求员工模拟或抑制一些情绪。

通过精神上的努力,员工必须维持不同的情绪面孔,与顾客建立不同的情感联系。

其它人或情境因素则无法改变情感联系的需求,而这在很多情况下引发了情绪疲惫和痛苦。

同时,在工作中需要保持微笑并热情待人会让员工消耗大量的体力和精力,而在长期的服务过程中可能导致精疲力竭,从而引发工作倦怠,并对工作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情绪劳动对于员工的工作倦怠是有很大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失去了对情绪的掌控服务行业员工的主要工作是服务顾客,与顾客保持良好的情感联系是其工作的重要部分。

当员工需要保持某种情感状态时,而自身情绪却无法控制,这就导致了情感衝突。

在工作中,由于面对不同的客户和不同的需求,员工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中表现出不同的情感状态,这对员工来说是一项极大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其失去对情绪的控制。

2.负面影响非常大情绪劳动对员工的工作倦怠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主要因为员工在服务工作中要同时对顾客和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特别是在受到顾客挑剔和抱怨时,员工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会使情感状态进一步恶化,进而导致员工的工作倦怠感加剧。

3.产生抵触情绪在很多情况下,服务行业员工需要装做开心和满足的样子接待顾客,但是在服务过程中,如果员工发现顾客确实不是很尊重他们的工作,或者是过于苛刻,那么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当情绪升级到一定程度时,员工会对工作产生排斥情绪,进而导致工作倦怠。

《2024年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范文

《2024年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范文

《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篇一摘要本研究针对酒店员工情绪劳动、工作倦怠以及工作满意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分析情绪劳动对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为提升酒店员工的工作体验与效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随着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酒店业作为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员工情绪劳动的作用愈发凸显。

情绪劳动指的是个体在工作中调动和展现特定情绪的过程,对于酒店服务而言,员工需展现出热情、专业等正面情绪以提升顾客满意度。

然而,过度的情绪劳动可能引发工作倦怠,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进而对服务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探究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对提高员工工作体验及酒店整体运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一)情绪劳动的理论研究情绪劳动的研究多聚焦于其定义、分类及影响因素等方面。

研究表明,情绪劳动对员工的心理状态、工作效率及顾客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

(二)工作倦怠的内涵与影响工作倦怠指个体因长期工作压力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及行为上的疲惫感。

它不仅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还可能对员工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三)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进展工作满意度是衡量员工对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及工作回报等综合因素满意程度的指标。

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的工作效率、组织承诺及离职意愿密切相关。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实地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对酒店员工情绪劳动、工作倦怠及工作满意度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二)数据收集通过设计问卷,收集酒店员工的情绪劳动、工作倦怠及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数据。

同时,结合实地观察,对员工的工作环境及互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四、结果与分析(一)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适度的情绪劳动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但过度的情绪劳动则可能引发工作倦怠。

其中,长期维持特定情绪、应对负面情绪等情感劳动强度过大的情况更容易导致员工产生情感疲惫和职业倦怠。

《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范文

《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范文

《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酒店员工情绪劳动、工作倦怠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酒店员工的调查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对情绪劳动的概念、工作倦怠的成因及工作满意度的衡量标准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酒店员工在情绪劳动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探讨工作倦怠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情绪劳动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正负效应。

一、引言随着酒店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员工情绪劳动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情绪劳动不仅影响员工的个人表现,还直接关系到酒店的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然而,长期的工作压力和情感投入可能导致员工产生工作倦怠,进而影响其工作满意度。

因此,研究酒店员工情绪劳动、工作倦怠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酒店服务质量、改善员工工作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1. 情绪劳动的概念及研究现状情绪劳动是指员工在工作中通过调整自身情绪以达到组织期望的表现。

相关研究表明,情绪劳动对员工的心理状态、工作表现以及客户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

2. 工作倦怠的理论与影响因素工作倦怠是指员工在工作中因长期压力、情感消耗等导致的工作动力丧失和心理疲惫。

工作压力、组织氛围、个人因素等都是工作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

3. 工作满意度的衡量与影响因素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对工作的积极评价和认同。

除了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因素外,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也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访谈法收集数据。

问卷设计围绕情绪劳动、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三个方面展开,访谈则用于深入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

2. 数据收集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某大型酒店集团下的不同级别和部门的员工进行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XX份。

四、实证分析1. 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分析发现,高强度的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情绪调节策略对职业倦怠的缓解作用研究报告

情绪调节策略对职业倦怠的缓解作用研究报告

情绪调节策略对职业倦怠的缓解作用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情绪调节策略对职业倦怠的缓解作用。

通过对职场人员进行调查和实验,我们发现情绪调节策略在减轻职业倦怠方面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具体而言,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和认知重构策略在缓解职业倦怠中起到重要作用,而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则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

这些发现对于职业心理健康的促进和组织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引言:职业倦怠是一种由于长期面对工作压力和工作环境问题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状态。

它不仅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对组织绩效和员工离职率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研究如何缓解职业倦怠,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能,对于个体和组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验两种方法。

首先,我们通过向不同行业的职场人员发放问卷,收集了他们的情绪调节策略、职业倦怠水平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然后,我们从问卷调查的样本中选取了一部分人员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情绪调节策略对职业倦怠的缓解作用。

结果: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和认知重构策略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即采用这些策略的人在职业倦怠水平上表现较低。

而消极情绪调节策略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即采用这些策略的人在职业倦怠水平上表现较高。

这些结果在实验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讨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情绪调节策略对职业倦怠有着显著的影响。

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和认知重构策略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挑战,从而减轻职业倦怠的程度。

而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则可能加重个体的负面情绪,进而导致职业倦怠的加重。

因此,组织管理者应该重视情绪调节策略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员工学会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提高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

结论:本研究发现情绪调节策略在缓解职业倦怠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和认知重构策略能够帮助个体缓解职业倦怠,而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则可能加重职业倦怠的程度。

这些结果对于促进职业心理健康和组织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职业倦怠与员工情绪劳动关系研究

职业倦怠与员工情绪劳动关系研究

职业倦怠与员工情绪劳动关系研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职场,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但是,很多员工由于工作压力过大、职业规划不清、工作内容不适合自己等原因,会出现职业倦怠情况,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贡献,还会对公司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研究职业倦怠与员工情绪劳动的关系,对于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加公司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和表现形式职业倦怠是指在长期工作中,由于工作的要求和条件与个人能力、价值观的不匹配,或因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方面出现困惑、无聊、挫折等情况,而表现出的对工作的不满足、烦躁、消极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和行为。

其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情感疲劳:员工失去了对工作兴趣的态度,情感疲劳导致员工对工作没有热情,无法获得满足感和快乐。

2、缺乏动力:员工感觉到工作压力大、无法完成任务,缺乏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也就无法进入状态。

3、工作上的问题:员工在工作中常常遇到种种问题,如时间不够用、任务太多、通知接连不断等,这些问题常常使员工感到困惑、无助和无法掌控。

二、员工情绪劳动的概念和实践员工情绪劳动指的是员工能够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以满足职业要求和企业目标的一种能力和行为。

在现代服务产业及市场经济中,情绪劳动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劳动要素。

通过情绪劳动,员工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从而创造出适应企业需求的情感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实践中,员工情绪劳动不仅包括善于体察顾客需求、善于沟通、善于应对压力、善于建立人际关系等方面,还包括自我控制、自我调适和自我发展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职业倦怠与员工情绪劳动的关系1、职业倦怠会影响员工情绪劳动当员工出现职业倦怠时,他们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将受到影响,他们很难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中,使自己的情绪状态得到良好的调整和控制。

职业倦怠会破坏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无法按要求执行情绪劳动的目标,从而影响企业的服务质量和企业形象。

银行业员工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

银行业员工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

银行业员工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引言作为金融服务行业的一部分,银行业在日常运营中需要员工处理大量的客户服务工作,处理各类金融业务,同时还需要应对各种复杂的情绪与压力。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员工的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问题愈发凸显。

本文将探讨银行业员工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关的研究结果和解决措施。

一、情绪劳动的概念和特点情绪劳动,即人们在工作场所中基于组织的要求,通过控制和表达个人的情感来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

在银行业中,员工需要面对大量的客户,不同的客户可能带来不同的情绪,员工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以满足客户需求。

情绪劳动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受到组织的要求和规范的约束,员工需要按照银行的服务标准和要求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二是要求员工在工作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以适应客户的需求,这种情绪调整需要消耗大量的心理和情感资源;三是情绪劳动会导致员工情绪与情感的疲劳,长期从事情绪劳动容易导致员工产生职业倦怠。

二、职业倦怠的概念和表现职业倦怠是指员工在工作中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和压力状态下,对工作产生的无力感和疲劳感,表现为情绪疲惫、工作疲惫和缺乏兴趣。

职业倦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情绪疲惫,即员工对工作中需要调动的情感资源感到疲惫和耗尽;二是缺乏个人成就感,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成就感到缺乏,感到自己的工作毫无价值和意义;三是工作疲惫,即员工感到无力和疲惫,对工作丧失了兴趣和热情。

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员工的个人生活质量,还会对工作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时还可能会造成员工精神和身体健康问题。

1.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看,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情绪劳动是员工在工作中调整自己的情绪以适应组织的工作要求,这种情绪调整需要耗费大量的心理和情感资源,长期从事情绪劳动容易导致员工情感资源的疲劳,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一项研究发现,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情绪劳动越高,职业倦怠就越严重。

情绪劳动与员工离职意愿情绪耗竭与组织支持感的作用

情绪劳动与员工离职意愿情绪耗竭与组织支持感的作用

情绪劳动与员工离职意愿情绪耗竭与组织支持感的作用一、本文概述随着组织心理学的深入研究,情绪劳动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情绪劳动指的是员工在工作中需要进行情绪管理,以满足组织的要求,这包括抑制自己的情绪、表达组织期望的情绪等。

这种持续的情绪调节可能对员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员工离职意愿作为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其影响因素众多,情绪劳动便是其中之一。

特别是当情绪劳动导致情绪耗竭时,员工的离职意愿可能会显著增强。

本文旨在探讨情绪劳动与员工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并引入组织支持感这一变量,分析其在其中的作用。

我们期望通过实证研究,揭示情绪劳动、情绪耗竭、组织支持感和员工离职意愿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组织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降低员工的离职率,提高组织的稳定性和绩效。

文章首先将对情绪劳动的概念、测量及其对工作满意度、心理健康等的影响进行梳理和评述。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情绪耗竭的产生机制及其对离职意愿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入组织支持感的概念,分析其在情绪劳动与离职意愿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我们将通过实证分析,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情绪劳动和离职意愿的理解,而且为组织制定有效的员工支持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关注员工的情绪健康和组织支持感,组织可以降低员工的离职率,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文献综述情绪劳动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它指的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为了符合组织规定的情绪表达规则而进行的情绪调节活动。

员工在情绪劳动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心理资源,以维持适当的情绪状态,从而满足组织的需求。

然而,这种情绪劳动往往会导致员工情绪耗竭,即员工因为长期的情绪调节而耗尽了心理资源,产生疲惫、无力感,甚至对工作产生消极态度。

情绪耗竭不仅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员工的离职意愿增强,对组织产生不利影响。

在探讨情绪劳动与员工离职意愿的关系时,组织支持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2024年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范文

《2024年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范文

《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以酒店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通过文献回顾和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酒店员工在工作中所承受的情绪劳动、工作倦怠及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探讨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发现,情绪劳动对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而工作倦怠又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提高酒店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倦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引言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酒店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员工的工作状态对酒店的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情绪劳动是酒店员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员工的心理状态和工作表现具有重要影响。

而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则是衡量员工工作状态的重要指标。

因此,研究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对于提高酒店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回顾情绪劳动是指员工在工作中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表现来达到工作要求的一种劳动。

相关研究表明,情绪劳动对员工的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

工作倦怠是指员工在工作中因长期处于压力状态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现象。

而工作满意度则是员工对工作的整体评价和感受。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梳理情绪劳动、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其次,设计问卷,对酒店员工进行调查,收集数据;最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实证研究(一)情绪劳动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酒店员工的情绪劳动主要体现在与客人的互动中,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情绪表现来满足客人的需求。

影响情绪劳动的因素包括工作环境、工作压力、领导支持等。

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领导支持有助于缓解员工的情绪压力,提高情绪劳动的质量。

(二)工作倦怠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工作倦怠是酒店员工普遍存在的问题。

研究发现,工作压力、工作内容单调、缺乏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等因素是导致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

银行业员工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

银行业员工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

银行业员工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银行业作为金融服务的核心行业,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银行业员工作为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情绪和职业倦怠对于银行的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研究银行业员工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银行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提升银行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有研究综述1.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的概念情绪劳动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活中通过表情、声音、姿势等方式,从而满足组织背景下的情绪要求的劳动。

而职业倦怠则是指在工作过程中情感枯竭、工作效率下降以及对工作产生冷漠和不满的情绪状态。

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现有研究成果国内外已有许多研究探讨了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情绪劳动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过量的情绪劳动会导致员工情感消耗,从而增加职业倦怠的风险。

(3)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职业倦怠受到工作环境、工作要求、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4)情绪劳动对职业倦怠的调节作用:一些研究发现,积极的情绪劳动可以减缓职业倦怠的程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以上研究成果表明,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而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于银行业员工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却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银行业员工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银行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减少职业倦怠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分发问卷的形式,对银行业员工的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进行调查,以了解员工的情绪劳动状况、职业倦怠程度和影响因素。

具体步骤包括:设计问卷、选取研究对象、分发问卷、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等。

五、研究内容1.银行业员工的情绪劳动状况调查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银行业员工的情绪劳动状况进行调查,包括员工在工作中所需进行的情绪表达、情绪调节、情绪管理以及情绪劳动情感消耗等情况。

情绪劳动对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影响与机制

情绪劳动对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影响与机制

情绪劳动对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影响与机制作者:***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04期[摘要] 情绪劳动是指在工作中为表现出一种“合宜”的情绪所付出的劳动。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经常伴随高强度的情绪劳动,长期处于其中非常容易造成其职业倦怠。

本研究的目的是解析社会工作者采用情绪劳动的不同策略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工作者的情绪劳动对职业倦怠影响显著,其中采取表层扮演策略的社会工作者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并验证了工作满意度在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中发挥着中介作用。

[关键词] 情緒劳动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基金项目]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情绪劳动与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16YJC8400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王上,上海海洋大学社会工作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老年社会学、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 C9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7672(2021)04-0066-13一、引言社会工作是我国近30年来发展最快的职业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工作者已经成为提供社会服务、缓解社会矛盾、参与社会管理和强化民生方面的重要角色。

民政部《201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19年年底我国注册社会工作者已达到53.4万人,比2018年增加了9.5万人。

但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人才流失现象也日益明显,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福建等地的社会工作者离职率均在20%左右①,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和离职现象不容忽视。

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大多是深陷困境的弱势群体,面对服务对象的各种问题,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面对许多负面或者消极情绪,而长期处于情绪的压抑状态。

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社会工作者常常需要抑制本身的真实情绪、表现“合宜”的工作情绪,致使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比其他职业付出更高强度的“情绪劳动”。

①当前已有研究表明,情绪劳动是造成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甚至离职的重要影响因素。

《2024年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范文

《2024年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范文

《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篇一一、引言酒店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支柱,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顾客的满意度和企业的竞争力。

员工作为酒店服务的第一线,其情绪劳动对于提供高质量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工作倦怠的现象,这不仅会影响员工的工作表现,还可能降低工作满意度。

因此,研究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对于提升酒店服务质量、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关于酒店员工情绪劳动、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的研究逐渐增多。

研究表明,情绪劳动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顾客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而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则是影响员工情绪劳动的重要因素。

情绪劳动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来满足顾客需求的行为。

工作倦怠是指员工在工作中因长期压力、缺乏支持等原因而产生的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等心理状态。

工作满意度则是员工对工作的整体评价和感受。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某酒店员工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情绪劳动、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数据。

问卷设计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并经过专家评审和预测试,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四、研究结果1. 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酒店员工的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具体而言,当员工能够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情绪来满足顾客需求时,其工作倦怠程度较低;反之,当员工在工作中难以调整自己的情绪或经常出现负面情绪时,其工作倦怠程度较高。

2. 情绪劳动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酒店员工的情绪劳动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即当员工能够有效地进行情绪劳动时,其工作满意度较高;反之,当员工在情绪劳动方面存在困难时,其工作满意度较低。

3. 工作倦怠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倦怠对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具体而言,当员工出现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等心理状态时,其工作满意度会降低。

《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范文

《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范文

《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酒店业的快速发展,酒店员工的工作状态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情绪劳动、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作为衡量员工工作状态的重要指标,其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以期为酒店业提高员工工作状态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情绪劳动是指员工在工作中通过调整自身情绪以符合组织或顾客需求的过程。

研究表明,情绪劳动对员工的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

工作倦怠是指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和情感耗竭导致的工作动力下降、情感枯竭等现象。

而工作满意度则是衡量员工对工作的整体评价和满意度。

过去的研究表明,酒店员工的情绪劳动与其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一方面,积极的情绪劳动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倦怠;另一方面,过度的情绪劳动也可能导致员工情感耗竭,从而产生工作倦怠。

因此,探究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对于提高员工工作状态、提升酒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某酒店员工为研究对象,收集员工的情绪劳动、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结果与讨论1. 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酒店员工的情绪劳动与其工作倦怠呈负相关关系。

即积极的情绪劳动有助于降低员工的工作倦怠,而过度的情绪劳动则可能增加员工的工作倦怠。

这表明,在酒店工作中,员工需要适度调整自身情绪以符合组织和顾客需求,避免过度消耗情感资源,从而降低工作倦怠。

2. 情绪劳动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酒店员工的情绪劳动与其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

积极的情绪劳动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这表明,在酒店工作中,员工通过积极调整自身情绪,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和顾客需求,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

3. 工作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显示,酒店员工的工作倦怠与其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

情绪劳动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组织支持的调节效应

情绪劳动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组织支持的调节效应

情绪劳动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组织支持的调节效应二、课题立论依据2.1 研究背景写作思路:第一段:阐述服务业的重要性,点出服务线一线员工的离职率问题,强调降低服务业员工的离职率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第二段:说明服务业的工作特性不同,即员工不仅要付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同时也要付出情绪劳动,从而带入情绪劳动的主题(这里简要说明情绪劳动的概念,以及表层演出与深层演出的内涵)。

第三段:说明过去学者对于情绪劳动与离职倾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由于表层演出耗费更多的心力可能会导致更高的离职倾向,而深层演出因耗费的内在资源较少,导致的离职倾向程度较低。

但实证研究并未得到一致性的结论。

Grandey(2000)的研究指出,来自组织情境的因素有可能会影响情绪劳动与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选取组织支持作为潜在的情境因素,这是因为根据资源保存理论的观点,当员工面对工作中高度的情绪要求时,来自的组织支持有助于形成工作环境中的资源,从而缓解情绪劳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四段: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将资源保存理论与组织支持理论相结合,探讨服务业一线员工情绪劳动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支持在这一历程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对于降低一线员工的离职率,提升员工情绪管理能力有着较重要的借鉴意义。

2.2 研究意义2.2.1 理论意义写作思路:过去的研究在探讨情绪劳动与后果变量的关系时,较多从员工的个人差异切入,探讨员工的人格特质(如外向性特质、性别、情绪智力)如何影响情绪劳动与后果变量的关系,而较少探讨组织情境层面的影响。

本研究从组织支持的视角切入,有助于进一步厘清情绪劳动的适用情境。

2.2.2 实践意义写作思路:从研究的主题对服务企业的管理实践的意义来写(比如,降低离职率,创造积极的工作氛围,避免情绪劳动的消极影响等)。

2.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2.3.1 情绪劳动的文献综述(1)情绪劳动的界定与内涵(2)情绪劳动的维度与测量2.3.2 离职倾向的文献综述(1)离职倾向的概念界定(2)离职倾向的测量2.3.3 组织支持的文献综述(1)组织支持的内涵(2)组织支持的维度与测量2.3.4 情绪劳动、离职倾向与组织支持的相关研究(1)情绪劳动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2)组织支持的作用机制研究2.3.5 研究述评写作思路:对以上的文献回顾进行总结归纳,指出过去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本研究的主题。

情绪劳动策略对工作倦怠和离职意向的影响综述

情绪劳动策略对工作倦怠和离职意向的影响综述

情绪劳动策略对工作倦怠与离职意向的研究综述一、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行业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更多的人从事服务性质的工作。

如何提高服务水平,成为服务型企业热切关注的问题。

服务性行业要求员工不仅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还需要员工参与相当强度的情绪劳动( 李红菊,许燕,张宏宇,2005) ,于是,情绪劳动的问题渐渐凸显出来。

情绪劳动不但关系到个人和组织的绩效,而且影响到员工的心理健康,造成工作倦怠,离职意向等各种问题的产生。

现阶段对情绪劳动的研究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例如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以“情绪劳动”为关键字的文章在2005年只有一篇,而从2006 年至今已达38 篇,尤其是与顾客频繁接触的服务行业。

情绪劳动有助于工作的完成,能提高组织绩效;员工通过有效地表达组织要求的情绪,获得组织和工作上的认可,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和减少压力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关键词:情绪劳动、表层策略、深层策略、工作倦怠、离职率二、情绪劳动概念及其策略的引入和完善最早提出“情绪劳动”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Hockschild,他于1979年提出此理论。

她在《情绪管理》一书中正式提出“情绪劳动”这一概念,并且将其定义为“管理自己的情绪以便创造一个公众可以观察到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Hockschild认为, 员工从事情绪劳动的目的是为了与雇主交换而获取工资, 因而情绪劳动具有交换价值。

Hochschild 于1983年根据戏剧表演理论提出, 员工在其内心的情绪发展与组织要求的情绪表达标准不一致时, 会用不同的情绪劳动策略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以达到与组织标准相统一的原则。

一种方式是通过调节内心的情绪去感受事件所传达的情感, 从而使自己的情绪与组织要求的外在情绪表现相符合, 再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称为深层表演;另一种策略是通过调节公众可见的情绪表现, 但是内心的真实情感并未受事件感染而发生变化, 称为表面表演。

情感劳动对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

情感劳动对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

情感劳动对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第一章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员工离职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

员工离职不仅对组织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流失,还给组织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如招聘和培训新员工的成本以及人员流动性带来的不稳定性。

因此,研究员工离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组织管理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章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并提出问题陈述和研究假设。

第二章理论基础2.1 员工离职意愿的概念员工离职意愿是指员工对离开当前工作岗位的倾向和意愿。

离职意愿是员工在工作环境中出现问题时的一种应激反应,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2 情感劳动的概念情感劳动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达方式,以满足组织和职业要求的一种劳动方式。

情感劳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

第三章情感劳动对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3.1 情感劳动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情感劳动要求员工在工作中表达特定的情感,这可能导致员工面临情感冲突和疲劳,从而降低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

当员工对工作不满意时,他们更容易产生离职意愿。

3.2 情感劳动对员工组织认同的影响情感劳动要求员工忠诚于组织并展现出积极的情感表达,这可能导致员工对组织产生认同感。

当员工对组织认同感降低时,他们更可能产生离职意愿。

3.3 情感劳动对员工职业发展的影响情感劳动要求员工在工作中展现出特定的情感,这可能限制了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

当员工感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时,他们更可能选择离开当前工作岗位。

第四章影响情感劳动的因素4.1 组织支持组织对员工的支持可以减轻员工的情感劳动压力,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组织认同感,从而降低员工的离职意愿。

4.2 工作要求工作要求是指员工在工作中需要表达特定情感的程度和频率。

工作要求过高会增加员工的情感劳动压力,从而增加员工的离职意愿。

4.3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员工对自己的情感表达和管理能力的信心。

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员工可能更难应对情感劳动带来的压力,从而增加离职意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劳动策略对工作倦怠与离职意向的研究综述一、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行业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更多的人从事服务性质的工作。

如何提高服务水平,成为服务型企业热切关注的问题。

服务性行业要求员工不仅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还需要员工参与相当强度的情绪劳动( 李红菊,许燕,张宏宇,2005) ,于是,情绪劳动的问题渐渐凸显出来。

情绪劳动不但关系到个人和组织的绩效,而且影响到员工的心理健康,造成工作倦怠,离职意向等各种问题的产生。

现阶段对情绪劳动的研究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例如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以“情绪劳动”为关键字的文章在2005年只有一篇,而从2006 年至今已达38 篇,尤其是与顾客频繁接触的服务行业。

情绪劳动有助于工作的完成,能提高组织绩效;员工通过有效地表达组织要求的情绪,获得组织和工作上的认可,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和减少压力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关键词:情绪劳动、表层策略、深层策略、工作倦怠、离职率二、情绪劳动概念及其策略的引入和完善最早提出“情绪劳动”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学家Hockschild,他于1979年提出此理论。

她在《情绪管理》一书中正式提出“情绪劳动”这一概念,并且将其定义为“管理自己的情绪以便创造一个公众可以观察到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Hockschild认为, 员工从事情绪劳动的目的是为了与雇主交换而获取工资, 因而情绪劳动具有交换价值。

Hochschild 于1983年根据戏剧表演理论提出, 员工在其内心的情绪发展与组织要求的情绪表达标准不一致时, 会用不同的情绪劳动策略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以达到与组织标准相统一的原则。

一种方式是通过调节内心的情绪去感受事件所传达的情感, 从而使自己的情绪与组织要求的外在情绪表现相符合, 再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称为深层表演;另一种策略是通过调节公众可见的情绪表现, 但是内心的真实情感并未受事件感染而发生变化, 称为表面表演。

由于员工的情绪表达行为与内心的真实情绪感受并不一致, 所以会出现自我异化现象, 长期的过度情绪劳动会导致员工情绪枯竭, 产生工作倦怠等问题产生。

Hochschild的贡献在于首先提出情绪劳动这一概念,描述工作场所中个体情绪商品化的现象。

但是, 作为一个社会学学者, 她主要是从社会学角度对情绪劳动进行分析,而不是从组织和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情绪劳动的问题。

在Hochschild以后, 陆续有学者针对情绪劳动的现象,在不同的职业人群中开展质化研究, 其中包括超市收银员、银行柜员等等(Rafaeli, 1989; Rafaeli & Sutton, 1991)。

这些研究发现, 员工在工作中由于组织或工作要求的限制, 无法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些后续的质化研究进一步表明了情绪劳动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所指代的一种现象的普遍性; 并通过对组织的情绪表达规则、工作中存在的情绪管理现象及其对员工的影响等的深入分析, 揭示了情绪劳动在组织管理领域的研究价值。

三、情绪劳动内涵的争议和完善从90年代中期开始, 情绪劳动逐渐成为了组织和管理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学者们从组织和管理中的多种角度对情绪劳动进行探讨, 提出了各种关于情绪劳动定义的不同观点, 对Hochschild提出的情绪劳动的定义进行批评与完善。

同时, 由于量化研究的需要, 学界涌现出了各种对情绪劳动进行测量的方法。

关于情绪劳动内涵的不同观点到目前为止, 学者Hochschfld ( 1979 , 1983) 、Ashforth &Humphrey ( 1993 ) 、Morris & Fledman ( 1996 ) 、Schaubroeck &Jones ( 2000) 、Zerbe ( 2000) 、Zapf ( 2001) 、都把情绪劳动看作其它组织变量(如工作倦怠、满意度、情绪失调、压力等) 的自变量。

Ashforth、Humphrey(1993) 认为“情绪劳动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员工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Zapf 等学者(2001)用多元回归比较了任务特征、社会工作条件和情绪劳动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四、情绪劳动策略与工作倦怠与离职率关系的探究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 一直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关于倦怠研究的创始人。

1974 年,他在“Journal of Social Issues”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人事倦怠”的文章,首次采用“倦怠”一词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感受到的一组负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投入程度降低,对待服务对象不合理的态度和较低低的工作成就感等。

Maslach 、Jackson 将工作倦怠定义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

情感耗竭是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导致疲乏不堪,精力丧失;人格解体是指个体对待服务对象的负性的、冷淡的、过度疏远的态度;个人成就感降低是指个体的胜任感和工作成就感的下降。

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架势,工作的本质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随之而来的是工作倦怠问题的进一步加剧,Maslach 和Leiter (1997) 认为,工作倦怠已经成为追求美好工作和生活的严重碍。

(1)、情绪劳动策略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Brotheridge和Zammuner等学者的研究均发现,表层策略和工作倦怠、人格解体呈正相关,表层策略是工作倦怠和人格解体的一个有效预测源。

表层策略与工作成就感降低相关显著。

但新一种研究方式解释:如果员工把表层策略当成一种有效地情绪管理方法或是工作所必需的一部分,积极利用表层策略,就可能从中获得成就感;但若员工把表层策略当做具有欺骗性质的情绪行为或是给自己带来压力的不良的情绪表达方式,那么表层策略就可能会降低个人成就感。

关于深层策略和工作倦怠的关系Brotheridge等学者研究发现,深层策略能够正向预测个体成就感,对工作倦怠和人格解体的预测均不显著。

Brotheridge等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深度行为不仅能够正向预测个体成就感,还能够负向预测人格解体,通过对真实感的增加降低工作倦怠。

Zammuner的研究发现,深层策略对工作倦怠、人格解体和成就感的降低等因素的相关均不显著。

可见,深层策略对于表面行为,可能是一种更为积极的情绪策略。

(2)、情绪劳动与离职率的讨论情绪劳动会给个体带来三种可能结果: 情绪协调、情绪失调与情绪偏离。

其中情绪失调是指个体内在情感与情绪规则不一致, 但仍然表现出组织要求的情绪行为即虚伪情绪( fake emotions) 。

情绪失调会使个体的情绪功能受到损害, 甚至产生障碍。

Morris 与Feldman认为这三者中只有情绪失调这一维度会带来过坐满力度的降低,从而引发离职率的升高。

五、总结与展望情绪劳动这一概念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由概念的引入与明确、内容的争议与完善两个阶段。

通过对情绪劳动发展历程的追溯和对现存争议的分析, 可以发现, 正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议和批判促进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这些不同观点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 对立的争议能够让我们更进一步认清情绪劳动的本质, 互为补充的观点能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来看清情绪劳动这一现象。

但是, 现存的某些激烈的争议也极大地阻碍了情绪劳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 为了消除情绪劳动研究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障碍, 新的情绪劳动概念的整合模型便萌发而出, 以便促进情绪劳动概念的融合与统一。

情绪劳动概念的整合模型早期研究者多进行质化研究, 希望发现情绪劳动的本质和结果。

但是至今这一领域许多研究结果仍然是互相矛盾的。

例如到底是哪些变量在情绪劳动中起中介或调节作用, 使某些个体在进行情绪劳动却并不情绪枯竭, 这个问题受量化方法的局限仍然没有定论。

因为文化因素在情绪劳动中是一个非常重要变量, 每个国家和民族其情绪劳动都有其独特性, 研究者应该结合文化背景对情绪劳动的衍化历程进行质化研究, 以探讨在特定社会背景中的本土概念, 并为寻找其他重要的相关变量提供帮助。

需要关注的是, 应该根据不同的行业编制和使用不同的情绪劳动测量工具, 正如职业枯竭测量一样。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的独特性及其情绪展示规则。

参考文献[1] Hochschild AR. The managed heart. Berkely, CA: Universityof Califirnia Press, 1983. 7- 8[2] Morris JA, Feldman DC. The dimensions, antecedents, andconsequences of emotional labor. Academy of ManagementReview, 1996, 21(4): 986- 1010[3] Glomb TM, Tews MJ. Emotional labor: a conceptualizationand scale develop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04, 64(1): 1- 2[4] BrotherdgeCM, GrandeyAA.Emotional labor and burnout:Comparing two perspectives of "people work".Journal ofVocational Behavior, 2002, 60(1):17-39 [5] Diefendorff JM, Gosserand RH. Understanding the emotionallabor process: a control theory perspective. Journal of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3, 24(8): 945- 959[6]李红菊、许燕、张宏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北京大学,2007,15-4[7] 胡君辰、杨林锋,心理科学,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09 ,32 (2) :423 - 426[8] 王朝霞,杨敏,王慧,高伟,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山东,2009.6,Vol124No111[9]周志云,吴之茵,金凤英,护理学报,浙江,2010.8,17-8B[10] 田学红,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3[11] 程红玲, 陈维政,华东经济管理,四川大学,Nov1, 2009 (Vol. 23 ,No.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