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华师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生命活动的调节》7.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夯实基础·巩固练
8.【中考·海南】以下的人类活动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的是( B ) A.排尿反射 B.望梅止渴 C.缩手反射 D.眨眼反射
【点拨】排尿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都是生来就有的先天 性非条件反射,没有大脑皮层参与,A、C、D 不正确;望梅止 渴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 下完成的条件反射,B 正确。
整合方法·提升练
12.当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 你会急忙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过去,如图是该过程反射活 动图解。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整合方法·提升练
(1)在耳内,感受雷声、风声的感受器是__耳__蜗____。视觉是在 _大__脑__皮__层__的__视__觉___中枢形成的。
(2)④在反射弧中属于_传__出__神__经_____;遇到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你 会选择地点避雨,这种反射活动属于_条__件__(或__复__杂__)_反射,该反 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大__脑__皮__层_____。
夯实基础·巩固练
【点拨】①杯弓蛇影、②鹦鹉学舌、③老马识途、⑥望梅止渴、 ⑦小狗听人话,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 形成的条件反射;④婴儿吮奶、⑤吃酸杏流唾液,都是生来就有 的,不学而能的非条件反射。所以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④婴儿吮 奶、⑤吃酸杏流唾液。
【答案】B
夯实基础·巩固练
7.机体的协调统一主要靠神经调节来实现,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反射弧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C.神经中枢都分布在大脑皮层 D.非条件反射不需要神经中枢参与
夯实基础·巩固练
【点拨】条件反射的建立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A 错误;当条件 反射建立以后,必须用食物刺激强化,才能巩固已建立起来的条 件反射,否则,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B 错误;随着训 练天数的增加,小鼠走迷宫时平均转错的次数逐渐减少,由此得 出的结论:经过训练,小鼠获得了走迷宫的条件反射,C 正确; 据表中数据可见,乙组小鼠的转错次数逐渐减少,说明乙组小鼠 也能建立条件反射,D 错误。 【答案】C
生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
生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
生命活动的三种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免疫调节。
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对生理过程进行调控。
它包括感受器的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的神经元,以及通过神经冲动传导和神经递质释放来调节身体各个系统的活动。
例如,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我们可以感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感觉到寒冷时,我们会打喷嚏或颤抖以增加体温。
2. 内分泌调节:内分泌调节是通过内分泌系统对生理过程进行调控。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如脑垂体、甲状腺、胰岛等)和它们分泌的激素组成。
这些激素通过血液传递到相应的靶组织或器官,调节其功能和代谢。
例如,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体温、能量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
3.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是通过免疫系统对生理过程进行调控。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和免疫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
它们通过识别和攻击病原体、调控炎症反应等方式来维护机体的免疫平衡和稳态。
例如,当机体感染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会启动免疫反应,释放炎症介质来清除病原体,并最终恢复机体的健康状态。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整理
第二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NO.XA019 2014-5-15一、人体的神经调节1、神经系统(1)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大脑、小脑和脑干)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从脑和脊髓发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经。
(2)基本单位——神经元①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
)②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③种类: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构成。
(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的调节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结构。
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3)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传递结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传递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专题6 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微专题2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专题6 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微专题2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1.神经调节要点整合(1)透彻理解反射弧各部分结构(2)图解兴奋产生的机制与特点(3)兴奋的传导与传递(4)神经递质的释放、性质及作用①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内的扩散及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不耗能。
②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并不都是有机物,如NO是无机物。
③NO作为神经递质时以自由扩散方式释放。
2.体液调节相关知识归纳(1)激素的本质及调节机制①激素运输无特异性。
“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不等于“只运输给靶细胞”。
②激素只起调节作用,不组成细胞结构、不供能,也不起催化作用。
③有些激素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2)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三种方式经典考题重现1.反射的完成以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以及神经元间的传递为基础。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③④。
①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
(2021·辽宁卷,16D)②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
(2021·河北卷,11C)③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
(2021·全国乙卷,4A)④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2020·山东卷,7D)⑤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2019·全国卷Ⅰ,4C)⑥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2018·全国卷Ⅲ,3A)⑦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2018·全国卷Ⅱ,2C)2.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①③。
①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2021·山东卷,8D)②大量出汗时,垂体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2021·海南卷,16D)③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知识点1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3.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知识点2反射弧4.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的反射过程。
(1)过程:①感受器:手指皮肤中有许多感受热刺激的感受器。
这些感受器感受到热的刺激后,能够产生神经冲动。
②传入神经: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中特定的神经中枢。
③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受了“烫”这一信号后,立刻产生神经冲动,并将它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传出神经迅速将来自中枢的神经冲动传到这些手指肌肉中的神经末梢。
⑤效应器: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组成效应器。
(2)在完成这个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元还会将冲动传到大脑,使人感觉到烫。
不过由于传向大脑的路径较长,在大脑作出判断之前,手指已经缩回了。
5.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完成的。
人体能完成许许多多的反射,具有许许多多的反射弧。
这些反射弧有着共同的结构模式。
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知识点3反射的类型6.简单反射:人生来就有的简单的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的分析和判断。
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
7.复杂反射: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
如听到上课铃走到教室;听到汽车喇叭向路旁躲避。
8.人类特有的反射: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参与下,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
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
9.测定反应速度:(1)刻度值的大小可以反映人的反应速度。
(2)测一个人在一种状态下的反应速度时,需要重复测量,求取平均值。
知识点1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A.反射B.反射弧C.神经元D.细胞体2.[教材习题变式]下列不属于反射的是( C )A.精彩的哑剧表演引来人们的阵阵掌声B.熟睡的人被蚊子叮咬会动一动C.草履虫游向食物D.司机遇突发情况紧急刹车知识点2反射弧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B )A.反射B.反射弧C.神经元D.大脑皮层4.在反射弧的结构中,能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A )A.感受器B.传出神经C.神经中枢D.效应器5.如图为反射弧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①是感受器B.③是神经中枢C.④是传入神经D.⑤是效应器6.短跑运动员一听到枪声就跑,这一反射的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 B )A.耳→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B.耳→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C.皮肤→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D.皮肤→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肌肉知识点3反射的类型7.下列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A )A.吃棒棒糖分泌唾液B.听到铃声进教室C.海豚顶球表演D.小狗看到主人摇尾巴8.下列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D )A.杯弓蛇影B.谈梅止渴C.画饼充饥D.迎风流泪9.[江西中考]从类型上看,下列反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D )A.望梅止渴B.谈虎色变C.老马识途D.雄鸡报晓1.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既没有感觉也没有反应B.反射的完成必须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结构C.反射需要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参与D.复杂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2.小华在街上看到久违的好朋友,立即兴奋地挥手打招呼。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课时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索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引
课时精练
考点一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①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 又叫 第一运动区 。 ②第一运动区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a.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b.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代表区。 c.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 倒置 的,但头面部代表区的 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 正立 的。 d.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 精细程度 有关。
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B错误; 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正立排列,即眼部在上、口部在下, C错误; 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D错误。
考点二
人脑的高级功能
归纳 夯实必备知识
1.人脑的高级功能 (1)感知外部世界,产生感觉。 (2)控制机体的 反射 活动。 (3)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2023·山东青岛高三模拟)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运动区中有 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中间部
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
√B.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抑制ATP水解来阻止回收5-羟色胺
C.抑郁症患者体内某些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含量可能比正常人的少 D.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回收5-羟色胺,因 此,这种抑制剂作用于突触前膜,应是与突触前膜回收5-羟色胺有 关的载体结合,若是抑制ATP水解,阻止回收时的能量供应,则会影 响神经元多种耗能的生命活动,B错误。
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
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命活动的调节概念,掌握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
2. 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和作用。
3.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生命活动调节实例。
4.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命活动的调节概念及方式。
2.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2. 实际生活中生命活动调节实例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过程和作用。
3.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1) 生命活动的调节概念及方式。
2) 神经调节的特点和作用。
3) 体液调节的特点和作用。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生命活动调节实例,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让学生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身边的生命活动调节实例,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活动调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生命活动调节概念、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生命活动调节实例,评估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中的合作、分享和交流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或补充。
2. 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采用其他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020届 二轮复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2神经调节 教案 (全国通用)
神经调节1.反射完成的两个条件(1)必须具备“完整”反射弧:反射弧任一部分受损,反射都不能完成。
(2)必须具备“适宜”刺激:刺激的“种类”需适宜,刺激的“强度”也需适宜。
2.兴奋产生的机制及传导(1)产生机制(2)兴奋的传导①形式: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②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膜内则相同。
③特点:可双向传导(在机体内反射弧中只单向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传递过程(2)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神经递质的释放、性质及作用效果1.反射活动所需时间长短与刺激时间长短有关吗?决定反射活动时间长短的因素主要是什么?提示:无关,决定反射活动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反射弧上突触的数量,突触的数量越多,反射活动维持的时间越长。
2.某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可以阻断突触处神经冲动传递,其主要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提示: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止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或抗体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等。
3.下图为神经元特殊的连接方式。
利用图中标注的A、B、C三个位点,请设计实验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写出简单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现象。
提示:设计思路:把某药物分别放在B、C两处,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观测电流计N的指针能否偏转。
预期实验现象:把药物放在C处,N的指针不偏转;把药物放在B处,N的指针偏转。
1.(2018·全国卷Ⅲ)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D [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此时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比膜外高很多倍,而钠离子浓度的分布与钾离子相反,因此A、B、C错误,D正确。
八年级科学下(华师大版)第6章第3节第一课时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的损伤:脑震荡和脊髓损伤
脑震荡是脑部的淤伤。当大脑的软组织与头盖骨碰撞时,就会 引起脑震荡。 当脊髓被切断或压碎时就会导致脊髓损伤。脊髓被切断时,不 能传输神经冲动,会丧失某些部位的运动能力。
神经损伤及预防: 1. 从高处坠落后,或高速碰撞时,机体受到机械力冲撞等外伤损 害 ——应预防受外伤。 2. 细菌损害—— 及时治疗疾病,有感染的病及时处理,不要蔓延。 3. 病毒损害—— 打预防针,预防脑膜炎,吃糖丸,预防小儿麻痹。
损害 大脑 的十 个不 良习 惯
长期饱食: 轻视早餐: 甜食过量: 长期吸烟: 睡眠不足: 少言寡语: 空气污染: 蒙头睡觉: 不愿动脑: 带病用脑:
脑干
脑干: 是人体的生命中枢。 功能:调节人体的基本生命 活动,如:呼吸系统和循环 系统。
小脑:
功能:保持身体的平衡,协 调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运动。
白质
灰质
脊神经
脊髓:灰质在中央,呈蝴蝶形, 白质分布在灰质的周围。 功能: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 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 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周围 神经 系统
大脑 小脑
脑
脑干
脊髓
脊神经 脑神经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
细 胞 核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体:含有细胞核
神经元
突起 树突 细胞体
树突:多条,短而呈树枝状分布
轴突:一条,长而少分枝
轴突
髓鞘
神经末梢
神经纤维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 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大脑 脑干
脑
小脑
大脑:
认识: 神经细胞
回
大脑半球的表面是灰 质,称为大脑皮层, 主要有神经细胞的细 胞体构成。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习题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一、选择题1、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的变化分别是()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A.由于气温高而出汗B.由于气温低,皮肤血管收缩C.在强光下瞳孔收缩D.用手触动含羞草的叶片,叶片立即收缩而下垂3.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4.下面各种现象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叩击膝下韧带,小腿突然跳起B、沸水烫手,立即缩回C、预备铃响,走进教室D、强光刺激,立即闭目5.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的完成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6.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则受损伤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7. 手偶然碰到针尖后,会发生缩手反射。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 B.先缩手后感到疼痛C.缩手和疼痛同时发生 D.此反射属于条件发射8.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方向是A.细胞体→轴突→树突 B.轴突→细胞体→树突C.树突→细胞体→轴突 D.树突→轴突→细胞体9. 下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
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A.都是由左向右B.都是由右向左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10.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遭到破坏,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11.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传递的( )A.突触 B.突触小体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12.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13.下列哪一项不是突触的结构A.轴突末梢膜 B.树突末梢膜C.胞体细胞膜 D.神经胶质细胞膜15. 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最高级中枢在A.大脑两半球B.大脑皮层 C.小脑 D.中枢神经系统16.膝跳反射通常受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影响,临床上常用以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
第七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填空
第七章知识点填空一、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1、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结构包括和2、神经系统由和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和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和组成。
脑主要分、、等3、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
其中特别发达,分左右两部分。
4、大脑表面称为,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一的,沟裂之间隆起形成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面积。
大脑皮层是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体活动的。
对和发生反应,具有抽象、慨括、推理、计算、想象等思维能力。
5、小脑:位于背侧,大脑的,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6、脑干:在下面,主要控制,如:、心跳、咳嗽等。
它能保持功能的正常运行。
7、脊髓: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形。
由许多组成,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1)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具有;(2)脊髓里的,一般。
8、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反射。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反射的基本结构是,包括:9、缩手反射是由控制的非条件反射,人的感觉是,。
缩手反射可以控制住不缩手,原因:10、膝跳反射可以用来检查一个人的的功能是否正常。
11、非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由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一般为,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如等12、条件反射:通过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由控制,通过学习的来的,需要不断强化,否则会减弱甚至,条件反射能使人和动物能更好的环境。
注:反射建立在神经系统的基础上,故没有神经系统的植物及部分低等动物反射。
二、人体生命活动的激素调节13、内分泌腺:分泌,导管,直接进入腺体内的,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人体内各种内分泌腺构成人体内分泌系统,它与神经系统一起指挥或协调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
外分泌腺:导管,如:唾液腺、汗腺地方性缺碘:(大脖子病),治疗方法:食用胰岛素:由中的分泌,能。
糖尿病:中有。
三、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6正常人体内体温:。
当外界温度变化时,人的体温不随之发生变化而保持相对恒定。
人体体温的调节是通过等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整理
第二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NO.XA019 2014-5-15一、人体的神经调节1、神经系统(1)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大脑、小脑和脑干)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从脑和脊髓发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经。
(2)基本单位——神经元①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
)②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③种类: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构成。
(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的调节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结构。
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3)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传递结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传递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第三节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11
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传递及传 递特点
神经纤维 内的传导
细胞体 神 经 元
树突
轴突 突起
传递特点:
单向传递
突触小体
神经细胞 间的传递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另一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
突 触
课堂练习
一、填空 1、神经的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反射 ,它是指人体通过 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 刺激 产生的 有规律 的 反应。
由脑干、脊髓控制
动物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 就有的反射。
如:吮吸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条件反射
由大脑控制
动物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 过训练学习逐渐形成的后 天性反射。
如:狗听到铃声会分泌唾液、马戏 团里的动物会表演、谈虎色变等。
将传入神经切断,反射是否还能正常进行?是否 有感觉?肌肉是否收缩? 将传出神经切断,反射是否还能正常进行?是否 有感觉?肌肉是否收缩? 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反射弧中任何结构或功能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
神 经 系 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承担着处理 信息的重任
脑神经:12对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31对 植物性神经
承担着传导 信息的功能
2、脑——神经系统髓
脑主要分为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
3、脊髓
灰质
白质
脊髓是 脑干 __的延续 ,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 传导 反射 主要有__和__两个方面的功能。
前根
脊髓
谈 感 受
•刚开始学自行车时,你能掌握身体 的平衡吗?当自行车要倒时,你最初 的反应是怎样的?
•当一个物体在你眼前突 然出现时,你会有何反应?
找 原 因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1
§2-2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第1课时)主备人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 使用日期__________执教: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阐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2、阐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过程学习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学习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的应用课型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组学习导学过程导学记录【自主学习】1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结构: ________神经细胞(神经元) ________2)功能:接受刺激,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___状态变为 ___________状态的过程。
3、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电位呈_________;当神经纤维受到一定刺激时,受刺激部位膜电位呈______。
4、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的,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5.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的_______内,只能由________释放,作用于______。
【合作学习】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研究课本P。
28图2—231、模仿图2—23画一个神经细胞,在神经纤维上的未受刺激部位画出静息电位,在刺激部位画出动作电位。
2、兴奋的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兴奋的传导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膜外:_________ →_________局部电流膜内:________ →_________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单向还是双向的,为什么?二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1 画一个突触结构图示:2、兴奋是如何从一个神经元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是单方向的还是多方向的?为什么?【巩固检测】1、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第二~三节
神 经 末 梢
髓鞘
神经元(神经细胞)
细胞核
1、神经元是神经系 统结构和功能的基 本单位。
胞1体 树2突
轴3突 神经4末梢
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2、神经元受到刺 激会产生一种生物 电变化,并以电信 号的形式进行信息 传递,这种能够传 导的电信号叫做神 经冲动。
神经元是一种高度 特化的细胞,包括 胞体和 突两起部分。突起分为 树和突
胰腺
导管
加拿大科学家班廷,从狗的胰岛中提取出了胰 岛素,用胰岛素治疗患糖尿病的狗并获得成功, 人们开始着手治疗人的糖尿病
生
垂体
长 激
素
分泌不足 分泌过多
侏儒症 幼年 巨人症 成年 肢端肥大症
主页
幼年
甲状腺
甲状 腺激
素 成年
分泌不足 分泌过多 分泌不足
呆小症
甲亢
地方性甲 状腺肿
主页
•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养蛙以及相关科研内容作为课题开展活 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青蛙(脊蛙)的搔扒反射实验
目的要求 通过观察青蛙(脊蛙)的搔扒反射,知道脊髓的反射功能。
材料用具 (略) 方法步骤 实验现象:
步骤三:蛙的四肢向腹部搔扒。
步骤四:蛙的四肢未出现搔扒现象。
分析与讨论 1、将脑破坏后,才能确保脊蛙的反应只在脊髓的参与下完成 。如果脑没有完全除尽,就无法确定残余的脑是否参与了反 应,无法证明脊髓灰质里有低级的神经中枢。 2、和没破坏脊髓的实验现象作对照。 3、反射。
脊神经 做 白质。
脊髓的灰质是神经元的 胞体集中的地
方。灰质里有许多 低级的神经中枢,
椎骨 它们是由
功能相同的
神经元 胞体汇集而成的,可以调
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讲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教案苏教版必修3
第4讲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1.神经元的结构与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相适应。
(生命观念)2.研究反射弧的结构模型以及分析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机理。
(科学思维)3.实验设计: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
(科学探究)考点一兴奋的产生与传导1.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传导形式:电信号(或局部电流)也称神经冲动。
②传导过程③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图中a←b→c。
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如图)a.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1)突触结构及其兴奋传递过程(2)突触类型①神经元间形成突触的主要类型(连线)②神经元与效应器形成的突触类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
(3)传导特点①单向传导: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②突触延搁: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导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4)作用效果:使后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兴奋或抑制。
1.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提示: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属于协助扩散。
2.神经纤维接受一定强度的刺激能产生兴奋,然后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3.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提示: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4.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提示:由于神经递质的种类不同,突触后膜上识别的受体不同,可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
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
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包括:
1.神经调节:人体通过神经系统感知身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相应反应,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2.内分泌调节:人体通过内分泌系统来控制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协调身体各种代谢过程,维持体内环境平衡。
3.免疫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攻击入侵体内的外来物质,保护身体免受病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的侵害。
4.运动调节:通过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等,从而调节身体生理功能。
5.饮食调节:饮食可以调节体内各种物质的平衡,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6.心理调节:情绪、情感和心态可以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影响身体的生理状态。
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八年级科学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3.3 神经调节 3.3.3 反射与反射弧练习 自然科学
第3节 神经 调节 (shénjīng)
4.[2016·温州]2016年3月,一场以人工智能AlphaGo获胜的围棋人机
大战引人瞩目。与AlphaGo对弈的棋手分析(fēnxī)棋局并作出判断的神经结
构属于反射弧中的( )
B
A.感受器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2021/12/11
第六页,共二十七页。
2021/12/11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七页。
第3节 神经(shénjīng)调节
拓展(tuò zhǎn)培优
如图A3-3-11为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A表示狗吃到食物后出现(chūxià分n)_泌_唾__液____的活动,这是狗生来就会的,
属于___非_条__件_(_简_单__) ___反射。
A.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
是:e→d→a→b→c
B.缩手反射是简单(jiǎndān)反射 C.若b处受损,其他部分正常,
则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D.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
2021/12/11
第十页,共二十七页。
第3节 神经 调节 (shénjīng)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反射弧的结构(jiégòu)和功能,反射活动是由反射弧完 成的,图中反射弧包括e感受器、d传入神经、a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c效应
2021/12/11
第七页,共二十七页。
第3节 神经 调节 (shénjīng)
知识点2 条件反射(tiáojiàn fǎnshè)和非条件反射(tiáojiàn fǎnshè)
6.宠物大赛上,小狗听到主人的指令后,完成坐、卧、跳、握手等 动作,下列反射与此类型相同的是( ) D A.眼前出现强光,马上眨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摘要: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同时,人体生活在经常变动的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的各种功能,这就需要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做出迅速而完善地调节,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实现这一调节的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其中神经调节起着主导的调节器节作用。
关键词:神经调节、兴奋、传导
1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1.1兴奋性和兴奋的含义
当活组织或活细胞受到一些外加的刺激因素(如机械的、化学的、温热的或适当的电刺激)作用时,可以应答性地出现一些特定的反应或暂时性的功能改变。
这些活组织或活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应变的能力,即为兴奋性。
几乎所有的活组织或活细胞都具有某种程度的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只是反应的灵敏程度和反应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在各种动物组织中,一般以神经和肌细胞,以及某些腺细胞表现出较高的兴奋性,也就是说,它们只需接受较小程度的刺激,就可以表现出某种形式的反应,因此,称之为可兴奋细胞或可兴奋组织。
各种可兴奋的细胞兴奋时虽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会出现一个特殊的电位变化,即动作电位;而后细胞所表现出的其它外部反应,如机械收缩或分泌活动等,都是由细胞膜动作电位进一步触发和引起的。
因此,兴奋性被理解为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兴奋则可理解为动作电位。
1.2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和阈刺激
刺激可以泛指细胞所处环境条件因素的任何改变,但实验表明,刺激要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必须在以下三个参数达到某一临界值:刺激的强度、刺激持续的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不仅如此,这三个参数对引起某一组织或细胞的兴奋并不是一个定值,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因此,简单地用刺激强度这一参数表示不同组织或细胞兴奋性的高低或同一组织兴奋性的波动,就必须将刺激持续的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在某一数值,这样,才能把引起组织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或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这个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刺激,简称阈值。
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产生机制
神经在接受刺激时,虽然不表现出肉眼可见的变化,但是刺激的部位产生了一个可传导的电变化。
细胞水平的生物电现象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安静状态下具有静息电位和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
2.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2.1.1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指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因为这一电位差存在于安静细胞的表面膜两侧,故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一般表现为外正内负,如规定膜外电位为零,则膜内电位大约都在-10mV-100mV之间,且大多数表现为一种稳定的直流电位,只要细胞末受到外来刺激而且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静息电位就稳定在某一相对恒定的水平。
2.1.2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指细胞在安静状况下受到一次短暂的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膜内原来存在的负电位迅速消失,并且进而变成正电位,即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成内正外负。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它只在刺激满足一定条件或特定条件下刺激强度达到阈
值时才能产生。
2.2生物电产生的机制
2.2.1静息电位与K+平衡电位
细胞内外钾离子的不均衡分布和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是使细胞能够保持内负外正状态的基础。
在钠泵活动的情况下,所有正常的生物细胞内的K+浓度超过细胞外K+浓度很多,而细胞外Na+浓度超过细胞内Na+浓度很多。
这种情况下,K+必然会有一个向膜外扩散的趋势,而Na+也有一个向膜内扩散的趋势。
细胞膜在安静状态下,主要对K+有通透性,所以只有K+能够移出膜外,又由于膜内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大分子不能随之外移,于是随着K+的外移,就出现了内负外正的状况。
K+的这种向外扩散并不能无限制进行,因为外移的K+所造成的外正内负的电场力,将对K+的外移起阻碍作用。
当促使K+外移的膜内外K+的浓度势能差等于已移出的K+所造成的阻碍K+外移的电势能差时,K+则不会再有净移动,而由已移出的K+形成的电位也稳定在某一数值,可称之为K+平衡电位。
2.2.2动作电位与Na+平衡电位
因为兴奋时膜内不仅出现负电位的消失,而且还出现一定数值的正电位,所以不能简单地解释为膜对K+的通透性消失,因为这样最多也只能使原有的负电位回升到零。
细胞受到刺激时,膜对通透性突然增大,超过了K+的通透性。
由于细胞外具有高浓度的Na+,而且膜内静息时原已维持着的负电位对Na+的内流起着吸引作用,于是Na+迅速内流,结果先是造成膜内负电位的迅速消失,而且由于膜外Na+的较高的浓度势能,Na+在膜内负电位升高到零电位时,仍能继续内移,直到内移的Na+在膜内形成的正电位足以阻止Na+的净移动为止。
这时的电位差称为Na+平衡电位。
3兴奋的传导
3.1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动作电位不是只出现在受刺激的局部,它在受刺激的部位产生后,还可沿着细胞膜向周围传播,而且传播的范围和距离并不因原初刺激的强弱而有所不同,直到整个细胞的膜依次兴奋并产生一次同样大小和形式的动作电位。
当神经纤维的某一小段,因受到足够强度的外加刺激而出现了动作电位,即该处出现了膜两侧电位的暂时性倒转,由静息电时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但和该段神经相邻的神经段仍处于安静时的内负外正状态;由于膜两侧的溶液都是导电的,于是在已兴奋的神经段和它相邻的末兴奋的神经段之间,将由于电位差存在而有电荷移动,称为局部电流。
它的运动方向是:膜外有正电荷由末兴奋段移向已兴奋段,膜内有正电荷由已兴奋段移向末兴奋段。
所谓动作电位的传导,实际上是由已兴奋的膜部分通过局部电流“刺激”了末兴奋的膜部分,使之产生动作电位,这样的过程在膜表面连续进行下去,就表现为兴奋在整个细胞上的传导。
3.2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
3.2.1突触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原生质相连,每一个神经的轴突末梢仅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此相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
主要的突触组成可分为三类:①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②轴突与树突相接触;③轴突与轴突相接触。
突触有特殊的微细结构,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首先分成许多小支,每个小支的末梢部分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贴附在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的表面。
突触的接触处有两层膜,轴突末梢的轴突膜称为突触前膜,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胞体膜或树突膜则称为突触后膜,两膜之间为突触间隙。
一个完整的突触即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3.2.2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
兴奋的突触传递是由突触前膜释放某种兴奋性递质,提高突触后膜对一价正离子(包括Na+和K+,尤其Na+)的通透性,从而引起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所以兴奋通过突触的机制如下:神经突触的兴奋冲动→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化学递质→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突触后膜对一价正离子的通透性升高,产生局部兴奋,出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始段转化成扩布性兴奋→兴奋传到整个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