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引导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引导科学探究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幼儿可以培养好奇心、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和引导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
1. 制定科学探究活动目标科学探究活动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以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目标可以是帮助幼儿观察和探索周围的世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目标还要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相一致。
2. 选择适合幼儿的科学主题选择适合幼儿的科学主题是设计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一步。
要选择能引起幼儿兴趣且容易理解的主题,例如植物的生长、天气变化等。
同时,可以结合季节性主题,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活动。
3. 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我们需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
这些材料和工具可以是自然材料、实验器具或简单的制作物品。
通过使用材料和工具,幼儿可以亲身体验和探索科学现象。
4. 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需要引导幼儿提出问题。
问题可以是幼儿对主题的好奇或疑惑,也可以是让幼儿思考和互相交流的问题。
通过提出问题,可以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动力。
5. 进行观察和实验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要求幼儿进行观察和实验。
观察可以是通过肉眼观察、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进行观察。
实验可以是设计简单的实验,例如观察植物的生长条件或测试材料的性质。
通过观察和实验,幼儿可以积累经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6. 引导幼儿分析和总结在幼儿进行观察和实验后,我们需要引导他们分析和总结观察结果。
幼儿可以通过绘制图表、观察记录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
通过分析和总结,幼儿可以进一步理解科学现象,并形成自己的科学思维模式。
7. 鼓励幼儿提出解释和预测在分析和总结后,我们可以鼓励幼儿提出解释和预测。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经验,提出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和预测。
通过提出解释和预测,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8. 进行科学故事分享科学故事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科学现象。
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究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究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一、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促进幼儿的好奇心、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实验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活动内容1. 环境观察。
带领幼儿到室内外环境中观察天空、树木、花草、昆虫等自然元素,并帮助幼儿记录所观察到的内容。
2. 实验探究。
选择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蜗牛爬行、火柴燃烧、水的气态变化等等,通过让幼儿亲自操作和感受,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思维发展。
3. 植物种植。
带领幼儿在室内种植一些小型植物,教授种植方法、浇水方法,并帮助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4. 动物观察。
带领幼儿观察家庭宠物、动物园和图书馆书籍中的动物,教授基本的生物知识,如外貌、食物、生态环境等等。
三、活动细节1. 活动时间:建议将活动时间放在早上9点至中午12点之间,以保证幼儿的注意力和精力。
2. 资源准备: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播种培育土、小花盆、植物种子、宠物食品等。
3. 活动安排:将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上午进行环境观察和实验探究,下午进行植物种植和动物观察。
4. 活动策划:制定详细的活动流程,包括活动的名称、时间、地点、持续时间、参与人员、活动目的等等。
5. 安全措施:活动现场必须有专业的保育人员进行监管,防止幼儿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
四、活动方法1. 组织方式: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保育人员、教师或家长带领,保证每个小组工作流程的顺畅进行。
2. 教学方法:通过实践和操作的方式,教授幼儿探究方法和基本的科学知识。
3. 材料利用:通过幼儿制作相关的材料来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和探究知识。
4. 互动方式: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学习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感受。
五、实施过程1. 环境观察1) 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1名教师或家长带领至户外或室内观察探索。
2) 教师或家长引导幼儿认识树木、天空、花草、昆虫等,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3) 班级齐聚一堂,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所拍照片给其他组。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在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为了让幼儿在科学探究中获得最大的收获,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指导策略。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多个方面。
1. 引发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来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物和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提问。
这样的引导能够激发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的动机,为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教师需要为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一个积极、充满探索的学习环境。
这包括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材料,如实验器材、观察工具和书籍。
教师应组织安排活动场地和布置教室,以便幼儿能够自由地探索和互动。
3. 鼓励观察和实践:观察和实践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现象和变化,并提供适当的实践机会。
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花盆中种植小麦或豆子,让幼儿亲身参与和实践,从而加深他们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4. 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问题解决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
教师应该给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引导他们运用科学思维和方法。
在探究物体是否会沉浮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设计实验,观察和记录结果,并帮助幼儿总结规律和找出解释。
5. 适度干预和引导: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需要适度干预和引导幼儿的学习过程。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示性的问题或信息,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能够自己思考和尝试。
总结回顾:教师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指导策略应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并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
教师需要鼓励幼儿进行观察和实践,并给予他们问题解决的机会。
教师的干预和引导应适度,既给予启示和帮助,又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权。
对于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我认为它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教学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教学组织与指导策略幼儿科学活动是幼儿园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科学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观察、实验、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幼儿科学活动的教学组织与指导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创设学习环境:为了让幼儿主动参与科学活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可以在教室中设置一个专门的科学角,摆放各种科学实验器材、模型和图书,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设计具有探究性的科学活动: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应设计具有探究性的科学活动。
比如,在观察变化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猜测答案并进行实验验证。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
3.引导和提问:在进行幼儿科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提问,激发幼儿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观察花的颜色时,教师可以问:“你们觉得为什么花会有不同的颜色?”或者鼓励幼儿“为什么这样做?你可以怎么做?”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4.合作学习: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让幼儿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5.让幼儿亲身参与:幼儿科学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让幼儿亲身参与其中。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模型搭建等操作,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来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6.注重实践活动与知识结合:幼儿科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
因此,在进行科学活动的教学组织与指导时,教师应注重实践活动与知识的结合。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并拓展所学的科学知识。
7.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相结合:在开展幼儿科学活动时,可以将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相结合。
直接观察是指通过亲身经历,观察物体或现象的形态、颜色、性质等;间接观察是指通过实验、模型、图片等方式观察物体或现象。
通过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相结合,可以增加幼儿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关注,也越来越受到幼儿的喜欢。
因此,组织和指导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任务和责任。
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幼儿发展其探究和思维能力,增强他们对自然的探索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组织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前,教师要对小组成员有所了解,并根据他们的兴趣、能力和特点,将小组成员分为不同的小组,以方便组织和指导。
小组的大小应控制在3-5人之间,这样能够保证小组成员参与度高,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容易进行。
对于小组成员的不同特点,可以在组成小组时采取横向分组或纵向分组的方式,横向分组,即将不同学科水平差别不大的幼儿分在同一小组,可以提高小组的工作效率,而纵向分组则是按照学科水平不同来进行小组分组,以便于教师更好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和组织中,重要的一步是选取适合幼儿学龄的题材和实验。
对于幼儿来说,实验应该具有简单性、易操作性和趣味性。
例如,测量物体重量、判断物体颜色、观察花朵开放的时间等,都是幼儿容易理解和操作的实验。
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应该提供一个有利于幼儿学习和探究的环境。
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相应的工具和材料,例如放大镜、显微镜、计量杯等,让幼儿在探究科学问题时操作自如,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团结协作,尊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实验结果和分析问题。
同时,教师要具备耐心和细心的品质,理解小组成员的需求和敏感度,不失时机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总结和评价小组成员的表现和成果,让幼儿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和学习,发扬科学精神,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意识。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幼儿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具备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容易接受世界的多元化和变化。
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一)导入环节——引发探究兴趣创设问题情境能很好地引导幼儿进入预设的探究主题,感染幼儿情绪,激发幼儿兴趣,使孩子对探究对象产生好奇、疑惑。
一般宜采用童话情境导入、游戏情境导入、生活情境导入、拟人化情境导入等方式。
(二)基本环节——猜测实践验证1.展开预想猜测,开启建构之门。
教师要鼓励幼儿调动原有经验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推测、猜测,做大胆的假设,并创设多元互动,引发师幼、幼幼之间的互动。
2.进行实验观测,获得事实依据。
首先,教师要把握实验的关键经验,结合本年龄段幼儿的水平特点,分析幼儿应该学习什么和能够学习什么。
其次,在幼儿操作实验阶段,教师需要抛出有质量、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幼儿深入探究,这些问题应有层次地指向关键经验。
再次,教师需要根据关键经验,对幼儿的学习难点进行分解,细化在几个层次的实验步骤中,提供蕴含层级目标、体现个体差异的材料。
3.记录发现信息,描述客观现象。
小班阶段,教师可以使用直观、生动、形象的集体记录的方式;中、大班阶段,教师可以设计概括度稍高的记录表。
宜采用原有经验和当前操作结果相比较的记录表,将幼儿原有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结果做对比,以巩固幼儿原有的认识或对原来的认识做调整和纠正,促进新经验的主动构建。
4.组织讨论交流,梳理提升经验。
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在探究后组织集体、小组、个别的讨论交流,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
(三)结尾环节——适当拓展延伸1.平行内容拓展——回顾周围生活中相关、相似的事物或现象,也可以将平行材料展示在区角中,让幼儿继续探究。
2.生活运用拓展——以图片、多媒体或者实物等方式出示,引导幼儿把学习内容与生活相结合,找到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3.现象深入拓展——教师根据幼儿的经验水平、兴趣程度,在结尾环节做更深入的提示与启发,也可以在诸多问题中,寻找新问题,作为下次活动的内容。
幼儿园老师的幼儿科学探究指导

幼儿园老师的幼儿科学探究指导科学探究是幼儿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幼儿培养探索精神、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应该为幼儿们提供科学探究的指导,并创造有利于他们学习的环境。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幼儿科学探究的指导。
1. 科学环境的营造要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索欲望,创造一个富有科学氛围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老师可以在教室中设置一个特定区域,作为科学角落。
这个角落可以摆放一些实验器材、标本、图表和科学书籍,吸引幼儿们主动去探索和观察。
同时,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视频,也能够激发幼儿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提问。
2. 创设有趣的科学活动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科学活动,引导幼儿们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探究。
比如,在自然环境教育中,可以带幼儿们一起去探索花卉植物。
在户外,可以组织幼儿们开展昆虫观察和收集标本的活动。
在室内,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水的凝固点实验或者浮力实验。
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幼儿们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提供问题导向的学习幼儿园老师在进行科学探究指导时,应该注意提出问题并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解决。
比如,在观察花卉植物时,可以问幼儿们为什么花朵会开放,又为什么会凋谢,引导幼儿们开展相关实验探究。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帮助幼儿们提出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向学习,幼儿们能够更好地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4.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与记录科学探究离不开观察和记录,帮助幼儿培养观察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是幼儿园老师的责任。
在科学活动中,老师可以指导幼儿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并帮助他们记录下来。
可以使用图片、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记录,让幼儿们更好地整理和展示他们的观察成果。
5. 鼓励幼儿自主思考和分享成果在科学探究中,鼓励幼儿自主思考和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可以鼓励幼儿们在观察和实践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引导他们进行解决。
幼儿园科学探索指南科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指导

幼儿园科学探索指南科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指导科学活动是幼儿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科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观察、探索、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本文将提供一些科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指导,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科学教育。
一、确定主题科学活动的主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周围环境、教材内容等方面确定。
例如,可以选择动物、植物、天气、水、力量等作为主题,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和探索。
二、活动设计1.活动目标:明确活动的目标,例如,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目标应明确和具体,便于评估活动的成效。
2.活动步骤:根据主题和目标设计活动的步骤。
首先引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然后进行观察和实验,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并提问;最后总结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3.活动材料:根据活动的需要准备相应的材料,例如放大镜、显微镜、计量器、实验器材等。
确保材料安全、简单易懂,适合幼儿使用。
4.活动细节:在实施活动时要注意细节,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观察动物时要保持安静、不触摸,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植物的影响等。
同时,鼓励幼儿提问,回答问题时要关注他们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逐步发现答案。
三、实施指导1.激发兴趣:在引入活动时,可以利用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加他们对活动的关注度。
2.观察和实验: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同时,鼓励幼儿亲自动手,自己探索问题的答案。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观察水的变化、测量物体的重量等。
3.引导思考: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并提出合适的问题。
可以通过提问、展示示范等方式,帮助幼儿逐步发现答案。
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予肯定的回应,鼓励幼儿思考和尝试。
4.分享和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同时,教师也要对活动进行总结,与幼儿一起回顾和归纳活动的内容,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策略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策略引言幼儿园大班是儿童在科学素养培养的关键阶段,科学探究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为了促进幼儿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策略,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培养观察力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开始。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观察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等活动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在实施观察活动时,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实物、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以增加观察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幼儿还可以通过描述和绘画等方式把观察结果表达出来,这样有助于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发展。
提出问题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引导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考,并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问题。
在鼓励幼儿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区分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帮助他们培养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实验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是进行实验,教师应该帮助幼儿学会设计和进行简单的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实验步骤和要点,同时鼓励幼儿进行自主创新。
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进行分析等,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引导探索在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幼儿深入探索。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帮助他们总结和归纳规律。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案例分享等方式拓宽幼儿的视野,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在引导探索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幼儿保持密切的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与分享科学探究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应该帮助幼儿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并鼓励他们将所学习的内容与他人分享。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探索、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需要以下策略:1. 创设探究环境:幼儿园应该提供有利于科学探究的环境,如实验室、观察窗、植物园等。
这些环境应该有丰富的材料、工具和设备,让幼儿能够自由地进行探索。
幼儿园可以创造一些主题角落或工作站,供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探究活动。
2. 融入日常活动:科学探究不应该被局限在专门的活动中,而应该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
老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细节,如观察昆虫的生活轨迹、探究食物的来源等,激发幼儿的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的内容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数学、语言和艺术等,来丰富幼儿园的综合课程。
3. 倡导问题导向学习:科学探究活动应该以问题为导向,让幼儿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和实验来探索答案。
老师可以鼓励幼儿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他们使用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广泛的问题,让幼儿自行选择问题并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4. 引导合作学习:科学探究活动可以通过小组或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让幼儿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和学习。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任务,要求幼儿在小组中合作解决问题,分享观察结果和实验经验。
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提供反思和总结机会:科学探究活动完成后,老师应该给予幼儿反思和总结的机会。
幼儿可以回顾整个探究过程,思考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发现,并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的体会和发现。
通过反思和总结,幼儿可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并形成对科学方法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兴趣、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科学素质的重要教育内容。
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为了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需要一些策略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一、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之前,需要对材料和工具进行准备。
首先要选取与幼儿年龄相适应的科学探究内容和实践材料,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感知和实践来认识科学知识。
需要做好相关工具的准备,确保工具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比如做实验活动时要注意选取不易破碎的实验器材,放大镜等观察器材要确保清晰度。
还要提前调查了解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以此为依据进行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二、活动的组织形式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小组活动、全园活动、亲子活动等。
小组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
而全园活动可以丰富幼儿的社交经验,增加幼儿的学习乐趣。
亲子活动则可以增强家庭和幼儿园的互动,促进师生家庭之间的良好合作。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实际情况,需要选择适宜的组织形式。
三、活动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时,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
首先要以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为依据,设置有趣、实用、生活化的活动内容。
其次要注重情感因素,让幼儿在活动中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意活动的循序渐进,不宜过于复杂和晦涩,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适当的难易度设计。
最后要以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标,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探究的快乐和成功,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索欲望。
四、活动中的教师引导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
教师要在活动中做好引导和激励工作,要给予幼儿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但不可过多地干预幼儿的思维和行动。
教师要注重发现和引导幼儿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园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可以通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推理、预测等能力,促进他们的综合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下面是一些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1. 创设具体的情境: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来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
在幼儿园的操场上进行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植物的成长过程;在幼儿园的实验室中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
2. 注重观察与记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物体的特征、性质、变化等,并鼓励他们将观察到的事物用绘画、摄影、录音等方式记录下来,培养幼儿对细节的关注和记录的习惯。
3. 激发问题意识: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
当幼儿们正在观察一朵盛开的花时,教师可以问:“为什么花的颜色有红色、黄色和蓝色等不同的颜色呢?”这样可以激发幼儿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需求。
4. 引导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让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提出假设、进行观察和实验、得出结论等基本的科学思维方式。
5. 提供适当的材料和工具:教师在组织科学探究活动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和工具。
可以提供放大镜、测量工具、实验器材等,帮助幼儿进行观察和实验。
6. 鼓励合作与分享: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和分享。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组成小组,共同参与探究活动,并及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7. 引导反思和总结:科学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幼儿对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从经验中提取知识,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1. 引言1.1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索、发现事物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这种积极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幼儿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培养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科学探究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他们在多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需要与同伴合作、分享想法、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商水平。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成为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目的与意义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探索,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积极探求。
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需要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需要与其他小伙伴合作,共同探索问题,互相协作,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科学探索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好奇心、观察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发展,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策略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策略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意识和科学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幼儿能够主动观察、探索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策略:1. 创设情境:为幼儿呈现一个真实、具体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或实物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一个科学现象或问题。
2. 引导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和探究答案。
问问题时要简单明了,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可以通过“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3. 提供材料和工具:为幼儿提供所需材料和工具,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探究。
材料和工具可以是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也可以是专门设计的实验装置。
4. 观察记录:鼓励幼儿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可以让幼儿用画画、拍照或写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鼓励幼儿在记录过程中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5. 小组合作:鼓励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幼儿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观察结果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6. 总结归纳:在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对实验和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
可以通过讨论、展示、游戏等方式,加深幼儿对科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7. 延伸应用:将科学探究与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引导幼儿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他们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 注重观察和评估:通过观察和评估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表现,及时发现并纠正幼儿的错误观念和方法。
也要鼓励幼儿的努力和创造性思维。
幼儿教科研课题:幼儿园探索式科学教学活动的特点、组织与指导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幼教课题申报\幼儿综合课题申报幼儿园探索式科学教学活动的特点、组织与指导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幼儿园探索式科学教学活动的特点、组织与指导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1、探究性科学学习是培养儿童科学素养的最有效教育教学方式,但目前我国幼儿科学教育教学领域缺乏相应的研究与实践。
在我国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强调科学的学习要以“以探究为核心”(小学)或“突出科学探究”(初中)——这表明新的科学教育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随着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导幼儿以‘科学探索’的方式学习科学”这一理念为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所认识、所接受,她们开始尝试根据这一理念,对自己的科学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尝试以“探索”的方式,来组织和开展幼儿科学教学活动。
但大量事实表明,教师在实施幼儿科学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惑和问题,使她们常常在理念与实践中徘徊——她们或者错误地理解了新理念的内涵,或者中止了自己的改革步伐——这直接影响了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影响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理念与要求的贯彻与实施。
我们发现,就科学教学的层面而言,由于教师们对“幼儿园的探究式科学教学活动的特点是什么?”“它与小学生的探究式科学学习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教师在组织和开展探索式科学活动时,应遵循的原则与策略是什么?”等一系列的重要问题认识不清,是许多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教学活动陷入困境的直接而重要的原因。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组织与实施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组织与实施一、活动目标的确立在组织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时,要明确活动的目标。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们能够掌握哪些科学知识?培养哪些科学技能?提高哪些科学素养?明确了活动目标,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活动。
二、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入手,引导幼儿们观察、思考和探究。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将活动内容与幼儿的兴趣相结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活动过程的设计活动过程的设计要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充分的探究空间。
我们可以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幼儿们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导入环节: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或实验,引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2.探究环节: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和工具,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科学现象,自主进行探究。
3.分享环节:鼓励幼儿们将自己的发现和感受与其他同伴分享,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活动环境的创设活动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富有探究性的环境,让他们在自由探索中感受科学魅力。
1.物理环境:活动场地要宽敞明亮,设施设备要安全可靠,便于幼儿进行探究。
2.心理环境: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关心他们的需求,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探究。
五、活动评价与反馈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给予幼儿及时的反馈,表扬他们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们还可通过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需要我们注重活动目标、内容、过程、环境和评价等方面的设计。
通过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让幼儿们在探索中成长,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学习过程,它更是一次让孩子们自主发现、大胆尝试、不断探索的旅程。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作者:付玉花来源:《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7年第07期贵州省铜仁市第一幼儿园【摘要】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与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探究活动对儿童思维的开发作用,是对其进行相关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仍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需要对其进行形式的更新与实质的探究。
儿童在多种环境探究活动下,不只是思维的开拓,更可以从中获得各种感性的积累。
本文笔者针对探究活动进行了必要性分析,并提出具体应对策略。
目的在于使幼儿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探究活动组织,为其思维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科学探究;指导策略;探究活动;幼儿教育科学探究是整个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
特别是在幼儿阶段,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既可以获得知识来解答自身的疑问,使其求知欲得到满足,更可以锻炼其思维方式和能力,使其获得良性发展。
但是,在我国相关方面的教育系统中的教师常常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仅注重知识和理论性教学,缺乏对儿童创造力的开发与探索,进而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儿童普遍缺乏创造性、缺少实践。
当前,这方面的问题发展已经引起了行业的重视,纷纷开设探究实践与知识相结合的探究活动,从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
一、科学规划环境创设首先,要给予其开放性自由。
只有在其探究环境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基础上,才能更加高效的进行幼儿探究。
这向我们的教育教学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在充分拓展其室内空间,更要在室外开设各种花草种植区,观察角和动手实践区域。
充分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开发幼儿自主操作性,开拓其思维空间,为其进行开放性的自主探究提供外部条件。
其次需要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究。
为其提供必需学生材料,在选取教育教学材料时,要摒弃死板的传统性材料,取而代之的是能够启发幼儿思维的具有一定启发性的材料。
启发性是其进行探究活动的核心动力。
例如通过带声音的玩偶类物品,可以加深儿童对其进行探究的兴趣,从而更加喜欢对其进行探究活动。
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活动指导 幼儿园科学

探究实验活动指导1. 介绍在幼儿园阶段,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幼儿可以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知识,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需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设计,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活动,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开展相关活动。
2. 实验活动设计原则(1)简单易操作:幼儿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有限,因此实验活动应该尽量简单易操作,不涉及复杂的仪器设备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
(2)趣味性:科学实验活动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观察性:实验活动应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他们通过观察现象、总结规律来探究科学知识,从而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4)安全性:在设计实验活动时,要注意保证幼儿的安全,避免使用易碎、刺激性强的材料,避免涉及火、电等危险因素。
3. 实验活动内容(1)水的状态变化实验:利用热水、冷水、冰块等材料,让幼儿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理解水的融化和凝固规律。
(2)植物生长实验:让幼儿在小花盆中播种种子,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他们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3)颜色混合实验:通过调配红、黄、蓝等颜料,让幼儿亲自体验颜色的混合规律,并观察不同颜色混合后产生的新颜色。
(4)浮力实验: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让幼儿体验物体的浮力和密度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和观察能力。
(5)简单机械实验:通过搭建简单的斜面、滑轮等机械结构,让幼儿亲身体验简单机械原理,并初步了解力的作用和机械运动规律。
4. 实验活动指导(1)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场地:在进行科学实验活动时,要选择一个安全、宽敞、通风的场地,避免影响其他幼儿和教师的正常活动。
(2)提前准备实验材料:教师或家长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器具,确保实验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
(3)引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幼儿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下观察到的变化和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策略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策略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科学兴趣的重要途径。
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幼儿园大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可以采取以下指导策略:1. 激发幼儿的兴趣:选择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科学主题,例如动物、植物、天气等。
通过展示相关的实物、图片或视频,引发幼儿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根据所选科学主题,提出引导幼儿思考的问题。
例如:“为什么蝴蝶有翅膀?”,“为什么冰会融化?”让幼儿开始思考和猜测,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 进行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和发现科学现象。
让幼儿观察不同颜色的植物叶子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颜色,或者进行简单的水的沉浮实验。
4. 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和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5. 系统化整理学习成果:帮助幼儿系统化整理他们的学习成果。
可以制作简单的图表、海报或者小册子,让幼儿将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整理起来,并向其他幼儿展示和分享。
6. 鼓励幼儿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在整理学习成果的过程中,鼓励幼儿提出更深入的问题,以进一步扩展他们的思维和知识。
当幼儿对动物感兴趣时,可以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狗会摇尾巴?”、“为什么猫会喵喵叫?”等等。
7. 创设情境和游戏角色: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可以创设情境和游戏角色,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进行科学探究。
扮演科学家、探险家、农夫等角色,与幼儿一起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
8. 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鼓励幼儿主动思考问题、提出观察和实验的想法,并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
通过自主探索,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和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课件
• 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证明,需要运用批判和 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
可编辑课件
(一)什么是探究?
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包括:
I. 进行观察、提出问题; II. 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
道的知识; III.制订调查研究计划; IV.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 V.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 VI.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
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小草 为什么会是绿的? 风是什么?为什么会下雨? 为什么冬天冷、夏天热? 为什么月亮会住在天上? 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鸟儿为什么在天上飞? ……
可编辑课件
3、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
➢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证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 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感性、具体形象,思维常 常需要借助动作的帮助。
➢ 5.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 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
➢ 6.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 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 7.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 念,发展思维能力;
➢ 8.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 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 幼儿一丝不苟地试着,偶尔有一次忘了往脸上 蹭,还马上拿回来再补试一次……三十几次后, 幼儿不试了,终于相信了橡皮泥的黏性。
可编辑课件
5、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 “非科学性”
• 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解释以及所获得的知 识经验受其原有经验和思维水平的直接影响, 从而形成幼儿期所独有的“天真幼稚的理论” 和“非科学性的”知识经验。
可编辑课件
• 孩子自出生之时起,从把各种东西放入嘴里 就开始了运用各种感觉器官与肢体对周围环 境的探索。
可编辑课件
4、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
• 案例:认识橡皮泥的黏性
➢ 一个三岁半的幼儿用橡皮泥做糖球。他把橡皮 泥一小块一小块地揪下来,再用几小块橡皮泥 合在一起做一个糖球。老师发现他每从大橡皮 泥上揪掉一块都在脸上蹭一下。老师好奇地问: 你这(往脸上蹭的动作)是什么意思?幼儿认 真地说:我试试橡皮泥黏不黏。
可编辑课件
教育要求
➢ 1.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 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
➢ 2.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 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 3.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 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 4.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 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可编性辑课和件 功能;
可编辑课件
目录
01 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特点
02 自主探究—幼儿科学教
育的基本方法
03 幼儿探究活动的步骤
可编辑课件
一、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特点
• 探究是科学研究 的基本方法。热 衷探究是科学家 的基本性格组成, 也是儿童的天性。
可编辑课件
案例:为什么周老师的眼睛那么大,郭 子李的眼睛这么小?
•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华东师大出版社P16
可编辑课件
(二)幼儿探究过程的特点
• 1、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与生俱来的。 “如果地面上碰巧有个小坑洞,积了一些雨
水,又出了点太阳,他就变成了孩子的乐园。倘 若成人不加以禁止,并给予积极参与的机会,乐 园又会变成节庆的场合。……”
——《孩子的一百种语言 》
可编辑课件
2、最初关心的问题都和自然环境有关,是基 本的科学问题
可编辑课件
如何回应?
这是你需要思考的问题
可编辑课件
教师通常采取的策略
• 将科学理论或正确答案直接告诉儿童; • 肯定其中某些(某个)儿童的答案,这些
答案通常是老师认为正确的、科学的或是 很有趣的; • 笼而统之说“都正确”,大家的回答都 “非常好”。
可编辑课件
教师的回应:
• 我们怎么知道谁说的是对的呢? • 你能够证明给我们看一看吗?
可编辑课件
• 上述策略可以适当的时候适当采用, 但不能有效挑战儿童已有经验,, 使其已有经验得到不断改造和改组, 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活动。
可编辑课件
小朋友们的一些发现:
• 爸爸眼睛大,我的眼睛就大 • 我的眼睛像爸爸,也像妈妈 • 爸爸的眼睛小,我的眼睛小,妈妈的眼睛也
小。 • 爸爸妈妈的眼睛大,我的眼睛就大。 • 妈妈的眼睛最大,我的眼睛第二大,爸爸的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 组织与指导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可编辑课件
目标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 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 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 境。
➢ 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必须以具体的事物和材料为中 介和桥梁,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 作。
可编辑课件
• 幼儿将脚和鞋子一起踏入雨水坑中,将手插入滑腻 的污泥中,用碎石激起水花,假装费力地涉水过“ 河”,难以言喻的兴奋之情表露无遗。当他们在水 坑中发现光与影的变化,发现水的透明性,发现水 能产生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倒影时,这种兴奋之情更 化作震惊和喧哗…… ———《孩子的一百种语言》
• 风—红旗 • 星星眨眼,手电筒。
可编辑课件
➢幼儿的科Leabharlann 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 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 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
➢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 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
可编辑课件
二、自主探究—幼儿科学教育的 基本方法
• 自主探究:幼儿以类似或模拟科学探究的方式学 习科学。
眼睛第三大。 • 我的眼睛像爸爸,也像妈妈。
可编辑课件
小朋友的新发现
• 爸爸的眼睛比我的大。 • 我的眼睛不像爸爸也不像妈妈,像我舅
舅。 • 妈妈是近视眼,我不是。 • 我的眼睛像爷爷。
可编辑课件
• 可以看出,这个班的儿童对“眼睛有大有小”的 原因是有所认识的。而且在老师不断追问的挑战 下,他们能够通过寻找证据,不断地否定自己的 已有认识,从而不断地接近科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