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转)
当前,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其中,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过去的一年我们组里的每位老师,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在教学能力、教学成绩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然而,反思我们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时,我们却不得不深思。在现实的校本教研中,在我们最基层的教研组中,却存在着对教研的认识与理解的误区,导致行”“为出现偏差。怎样解决教研组教研活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研实体呢?这是我任职教研组长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此,我根据自己的实践调查与研究,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并附上我们组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与同行交流。
问题一:组内教研活动形式化不注重内容。——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内的老师对教研的理论价值认识不够,将教研当作额外的负担。常听有的老师这样说:搞教研,“我哪里有时间,新课都教不完呢?还有的老师说:我们这些教书匠“”能研出名堂来,还要那些专家干嘛?二是老师们为了教研而教研,
把”教研当作展示的窗口,当作作秀的手段,平时没有认真发现现实教育中的问题,而是热衷于搞大课题。
在教研组的活动中,老师们在规定的时间均能到达规定的地点,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把自己当作教研活动的主体,参与的主观能动性不足,积极性不高。
应该说目前大部分地理教研组活动效果不佳,教师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疲于应付”的特点,尚未形成合作研究的实践共同体。
对策:
1、提倡“问题教研”。加深老师们对校本教研的正确认识,理解教研是要发挥我们的群体智慧,去研究我们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在交流中产生更多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并非空洞地、不着边际的谈一些大理论、大框架。
、提倡务实教研。使老师们认识到我们一线教师的教研,”“2”“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的教研,是要研以致用,而并非要研究出多””““么高深的理论成果,根本不需要走过场。
问题二:组内教研活动研教分离不重视教与研的结合。”——“这
一问题一方面表现在教研与教学过程分离。主要原因是我们组内的老师缺乏问题意识,课题意识薄弱,不善于在日常教学实际中捕捉研究的问题。那么究竟怎样解决这一难题,老师们并未作过全面思考,更不用说把它作为课题来研究了。所以,问题就在老师们的无奈声中、埋怨声中依然伴随着学生,始终没能得到解决。
研教分离另一方面表现在:老师们缺乏对某个问题的深入、持”“续研究意识。如,我们组内的一些老师,每月都在更换自己的小课题,他们觉得有很多问题正待解决,而又不知道怎样去研究,以为自己找出一两种策略去解决这个问题就算完事了,就可以研究下一个问题了。所以前期的很多研究都非常肤浅、流于形式,没有深入研究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策略。
对策:
、问题引导学习,使日常教学工作问题化。1首先,树立老师们的问题意识,让老师们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并且在教研时与组内老师进行交流,然后,我们教研组择选共同的、较难的、有价值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本组的大课题进行后续研究。
、关注新问题的生成,不断充实课题的内容。2由于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我们在研究课题时,常常会滋生一些新问题,而这些问题又
是我们以前未曾料到,但却真真实实存在的。这时,我们的教研组绝不能不去面对,而应关注这些新问题,能解决的马上想办法解决,没法解决的,及时纳入课题中,作为一个小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总之,要让组内的老师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科研就是问题教研,”“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服务的,所以必须与课堂接轨,必须实实在在融入教学工作中。
问题三:组内教研活动经验化不重视科研方法。——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组内的公开课不指向教学实践中具体的问题,目的不明确。也就是说,教研往往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上课、听课、评课、经验总结方面,始终是就课论课的形式,而没有指向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每一”“次的教研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所以这样的教研就犹如缺乏灵魂的躯壳,显得苍白无力。
二是教师们只关注个人经验,运用个人经验解决问题,而忽略他人的经验,不会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按原来自己的老路子进行教学,走了很多弯路。
三是个人反思不深刻,缺乏同伴互助,缺少专业引领。有的老师肤浅地认识:个人反思,就是上完课后写一则教学后记;同伴互助,就是教研组的几位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专业引领,就是请几个专家来
点评我们的课堂,作一些指导。当然,这种形式的教研对老师们也或多或少有一些帮助,但它却存在较多的问题,我们不可忽视。比如,这种教研形式封闭、重复的东西太多,各说各的,缺乏真正的交流,构不成群体合作学习等。
对策:
、明确每一次教研的主题,确定公开课指向的问题。1
咱们的组内教研课不能无目的的上,每一节课都应围绕课题展开,这节课究竟研究哪一方面的问题,运用哪些策略,取得的效果怎样,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公开课之后展开的评课、经验交流也必须联系这一
问题,形成解决这一问题的共识,决不能就这堂课论这堂课。
、关注课题研究,撰写阶段总结。2课题确立后,一定要边实践、边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不断丰富和完善。在此期间,组内的老师们都要全面地了解课题的进展,所以必须坚持人人写阶段总结,把大家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共识上升为理论,”“再用这正确的理论去指导教改实践,决不能忽略他人的、集体的经验。
、加强同伴互助,发挥群体智慧。3由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经验有强弱、多少的差异,单兵作战很难胜任教改的实验,所以就应发挥群体智慧,取长补短,互相配合。同伴互助的形式应是多样的:集体备课,优势互补;交流心得,资源共享;解决问题,互相配合;
共同探讨,取长补短;一起研究新教材、新教法,集思广益至此,教研就不再是组长或某个积极分子的事情,而是大……家共同的需要,共同的责任。
、落实专业引领,严防教研低水平重复。4
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如果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导致低水平的重复,甚至平庸化。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我们组内就常常采用以下两种较实际的引领方式:
坚持人人从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收集专家、名师的教学课例、(1)
教育思想和录像资料,在组内教研时进行交流、学习。这样虽没法当面得到专家指导,但也不失为获得专业支持的一种好方法。
请求学校教科室的专业支持。学校教科室的成员都是我校的骨(2)
干教师,是我们的校内名师,他们是专业方面富有优势的一个群体,”“
邀请他们加入我们的教研队伍,就能经常得到他们的建议和引领,我相信,我们组内的教研工作就一定不会顾此失彼,走到岔路上去了。”“
问题四:组内教研活动随意化不明确职责。——主要表现在:组长的作用不够明确,很多教研组长以为自己只是一个活动的安排者、召集人,对教研活动不能做到有效调控;组员的主人翁意识淡薄,总觉得上教研课的人才是主角,自己只是去听课、评课,当当配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