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去括号教案人教版【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去括号》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去括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15ab5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2.png)
第2课时去括号【知识与技能】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过程与方法】经过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uh,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u-0.5)h,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ukm,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u-0.5)km,因此,这段铁路全长(单位:km)是100u+120(u-0.5)①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u-120(u-0.5)②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100u+120(u-0.5)=100u+120u+120×(-0.5)=220u-60;100u-120(u-0.5)=100u-120u-120×(-0.5)=-20u+60.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120(u-0.5)=+120u-60 ③-120(u-0.5)=-120u+60 ④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教学说明】上一栏目中问题,应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示.【归纳结论】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每一项都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化简下列各式:(教材第66页例4)(1)8a+2b+(5a-b);(2)(5a-3b)-3(a2-2b).【教学说明】讲解时,先让学生判定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去括号后,要不要变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为了防止错误,题(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号内,然后再去括号.解答过程按课本,可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例2 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km/h,水流速度是akm/h.(教材第67页例5)(1)2h后两船相距多远?(2)2h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教学说明】教师操作投影仪,展示例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为(50+a )km/h ,乙船速度为(50-a )km/h ,2h 后,甲船行程为2(50+a )km ,乙船行程为2(50-a )km.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所以两船相距等于甲、乙两船行程之和.去括号时强调: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2,括号前是负因数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都要变号.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2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2.教材第67页练习.3.一本书第一天看了x 页,第二天看的页数比第一天看的页数的2倍少25页,第三天看的比第一天看的一半多42页,已知三天刚好看完这本书.(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这本书的页数;(2)当x=100,试计算这本书的页数.4.有这样一道计算题:计算(2x 3-3x 2y-2xy 2)-(x 3-2xy 2+y 3)+(-x 3+3x 2y-y 3)的值,其中x=2012,y=1.甲同学错把x=2012看成x=-2012,但计算结果仍正确,请你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教学说明】本课时的内容是有关于去括号的问题,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向学生强调去括号时应注意符号的变化.【答案】1.(1)12x-6 (2)-5+x (3)-5a+5 (4)5y+12.解:顺风飞行4小时的行程为4(a+20)千米;逆风飞行3小时的行程为3(a-20)千米;两个行程相差4(a+20)-3(a-20)=4a+80-3a+60=(a+140)千米.3.(1)x+(2x-25)+(21x+42)=27x+17; (2)将x=100代入原式得27×100+17=367.因为化简结果与x的取值无关,所以x=2012与x=-2012对计算结果没有影响,从而结果仍正确.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学生作总结后教师强调要求大家应熟记法则,并能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运算.法则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去括号是代数式变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号时,括号连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去括号规律可以简单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当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数字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本课时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对这个法则的不断强化,使学生牢牢记住变形时的符号变化.作者留言: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2.1《去括号》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2.1《去括号》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63177b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6.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2.1《去括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1《去括号》是整式运算的一个基本内容。
学生在学习了整式的加减法、乘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去括号运算。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理解去括号在整式运算中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去括号的方法,提高整式运算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式的加减法、乘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去括号运算时,容易出错,对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掌握不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去括号的原则,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去括号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
2.提高学生整式运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
2.在实际运算中灵活运用去括号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
3.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去括号的方法。
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PPT课件。
3.练习题。
4.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整式运算中的去括号问题。
例如,计算“(3x+2)-(2x-1)”,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去掉括号。
2.呈现(10分钟)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
①当括号前面是正号时,去掉括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②当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掉括号,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去括号的练习题。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错误的原因,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检查去括号的正确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运算中,如何灵活运用去括号的方法?举例说明。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2整式的加减2去括号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2整式的加减2去括号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481a4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8.png)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代数运算指南》: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包括整式的加减、乘除等。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整式加减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问题解决策略》:这本书提供了一系列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包括代数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学习到更多的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重点题型整理
1. 去括号
(1)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例题:去括号:-(a + b)= -a - b
(2)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例题:去括号:-(a - b)= a - b
2. 合并同类项
(1)找出整式中的同类项,即具有相同字母和相同指数的项。
(2)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找零、面积计算等。
例题:综合应用:计算购物找零:28 - 5(3 + 2) - 1 = 28 - 5*5 - 1 = 28 - 25 - 1 = 2
5. 整式加减的实际应用
(1)将整式加减应用于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面积等。
例题:实际应用:计算购物找零:32 - 5(4 + 2) = 32 - 5*6 = 32 - 30 = 2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这两个重点内容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特别强调了这两个重点,并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通过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小组讨论,我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2024-2025学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第3课时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2024-2025学年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第3课时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https://img.taocdn.com/s3/m/77b525a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69.png)
第3课时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教学目标课题 5.2 第3课时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授课人素养目标 1.会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2.知道解方程的基本思路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教学重点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活动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设计意图为后面学习去括号解方程作准备.【知识回顾】1.在前面的课时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当中有哪几个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2.你能快速求出方程6x-7=4x-1的解吗?移项,得6x-4x=-1+7.合并同类项,得2x=6.系数化为1,得x=3.3.去括号:(1)(3a+2b)+(6a-4b);原式=3a+2b+6a-4b.(2)(-3a+2b)-3(a-b);原式=-3a+2b-3a+3b.(3)-(5a+4b)+2(-3a+b).原式=-5a-4b-6a+2b.今天我们将在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解方程的方法.【教学建议】提醒学生注意:(1)移项时要变号.(2)去括号注意两点:①如果括号外的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都要改变符号;②将括号前的乘数与括号内的式子相乘时,乘数应乘括号内的每一项,不要漏乘.活动二:交流讨论,探究新知设计意图继续强化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方程模型的能力,并引出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学会求其解探究点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材P124问题3)某工厂采取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kW·h(千瓦时),全年的用电量是150000kW·h.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的用电量是多少?问题1设去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的用电量是xkW·h,请你根据题意说一说相等关系是怎样的?并列出方程.问题2我们前面学过了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对于这个方程,如果要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求解,你觉得需要先对方程作怎样的变形?将方程中的括号去掉.问题3请你结合去括号的知识,解这个方程.【教学建议】让学生对比本节课与上节课解方程的过程,体会其中增加的步骤.方程左边去括号,得6x+6x-12000=150000.移项,得6x+6x=150000+12000.合并同类项,得12x=162000.系数化为1,得x=13500.由上可知,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的用电量是13500kW·h.【对应训练】教材P126练习第2题.活动三:巩固提升,灵活运用设计意图规范展现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设计意图构建方程模型解决涉及顺、逆水的行程问题,并进一步展现去括号等解方程的步骤.例1(教材P125例5)解下列方程:(1)2x-(x+10)=5x+2(x-1);(2)3x-7(x-1)=3-2(x+3).解:(1)去括号,得2x-x-10=5x+2x-2.移项,得2x-x-5x-2x=-2+10.合并同类项,得-6x=8.系数化为1,得x=−43.(2)去括号,得3x-7x+7=3-2x-6.移项,得3x-7x+2x=3-6-7.合并同类项,得-2x=-10.系数化为1,得x=5.例2(教材P125例6)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水而行,用了2h;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水而行,用了2.5h.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km/h,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问题1这道题中哪一个量是不变的?这艘船往返的路程.问题2根据题意你能得出怎样的相等关系?顺水速度×顺水时间=逆水速度×逆水时间.问题3题中涉及顺水、逆水因素,这类问题中又有哪些基本相等关系?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问题4根据前面的分析,求出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解: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km/h,则顺水速度为(x+3)km/h,逆水速度为(x-3)km/h.根据往返路程相等,列得方程2(x+3)=2.5(x-3).去括号,得2x+6=2.5x-7.5.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0.5x=-13.5.系数化为1,得x=27.答: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27km/h.【对应训练】教材P126练习第1,3题.【教学建议】请两个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解方程,教师讲解正确的解题步骤,提醒学生注意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以减少解方程中的运算错误.【教学建议】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知晓:(1)找到一个不变的量,这个不变的量能以不同式子表示,是列方程的核心.(2)在匀速运动中,“路程=速度×时间”是基本的相等关系.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随堂训练】见《创优作业》“随堂小练”册子相应课时随堂训练.【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解带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时,步骤有哪些?2.去括号时要注意什么?3.在行程问题中,涉及顺、逆水问题时,速度分别是怎样计算的?【知识结构】【作业布置】1.教材P130习题5.2第2,4(3),7,11,13题.2.《创优作业》主体本部分相应课时训练.板书设计第3课时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1.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2.涉及顺、逆水的行程问题教学反思1.注意去括号的符号问题:无论是整式中的去括号化简,还是解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时的符号处理都是学生最容易犯错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了解去括号背后的原理,同时也要让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练习以巩固所学.2.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列方程和解方程是学习方程时的两个重点内容,一般的解法都较容易掌握,在每一个课时都需要注意在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语言正确地表达.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具体的分析.解题大招利用方程同解求字母的值先求出其中一个不含字母参数的方程的解,再将其代入另一个方程,求出待求字母参数的值.例若关于x的方程x-3(kx+1)=8的解与方程2(x-2)+5=3x+2的解相同,求k的值.解:方程2(x-2)+5=3x+2,去括号,得2x-4+5=3x+2.移项,得2x-3x=2+4-5.合并同类项,得-x=1.系数化为1,得x=-1.把x=-1代入x-3(kx+1)=8,得-1-3(-k+1)=8.解得k=4.培优点根据几何图形面积构建方程模型例如图,长方形纸片的长是15cm,沿图中方式剪去两个宽为3cm的长条(阴影部分),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原长方形纸片面积的35.求原长方形纸片的面积.分析:设原长方形纸片的宽为xcm,再列式表示剪完后剩下部分的相邻两边的长,再根据面积关系建立方程求解.解:设原长方形纸片的宽是xcm,则它的面积是15xcm2.剪去两个宽为3cm的长条后,剩下部分也是一个长方形,长为15-3=12(cm),宽为(x-3)cm,面积是12(x-3)cm2.根据题意,得=12(x-3).15x×35即9x=12(x-3).解得x=12.则原长方形纸片的面积是15×12=180(cm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487ed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a.png)
§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充分注意变号法则的应用。
2.数学思考:利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计算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发展学生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3.解决问题:经历计算并视察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过程,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视察、分析、归纳能力。
4. 情感态度:通过共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计算,视察、分析和归纳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重点)2.会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难点)三、学法指点1.教法:发现尝试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思路:设置新旧知识冲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技能3.学法:计算视察归纳——去括号法则——练习巩固。
引导学生由数到式,由特殊到一般,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创设情境引发冲突)用PPT 演示:1.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什么?2.计算:3ab-a2-ab+2a2设计意图: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承上启下。
(二)探究新知你能利用乘法分配律把括号去掉吗?⎪⎭⎫ ⎝⎛+⨯326112 ⎪⎭⎫ ⎝⎛-⨯-314112 带号乘带号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请你类比上面的方法将下列各式的括号去掉:(1)2(x+8)=2x+16(2)-2(x+8)=-2x-16(3)2(x-8)=2x-16(4)-2(x-8)=-2x+16视察讨论:去括号前后,括号内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归纳并板书去括号法则:1.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本来的符号相同;2.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本来的符号相反.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视察四个式子的异同。
根据计算结果,引导学生视察分析,并总结得出结论,从而训练学生的视察思维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3去括号(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3去括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d02c3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e.png)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去括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去括号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去括号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去括号的知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
最后,我注意到在总结回顾环节,虽然大部分同学能够掌握今天所学内容,但仍有少数同学对去括号的知识点存在疑问。为了确保每个同学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决定在课后对这部分同学进行个别辅导,解答他们的疑问。
c.设计实际情境题目,如购物打折、体重增减等,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包含括号的数学表达式,并运用去括号方法解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去括号》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简化算式或解决问题时需要去掉括号的情况?”(如购物时计算折扣后的价格)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去括号的奥秘。
-去括号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能够将去括号的方法应用于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如简化算式、求解方程等。
-运算规则的理解与掌握:理解去括号过程中符号变化的规律,掌握相关运算技巧,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去括号》优质课教案_1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去括号》优质课教案_11](https://img.taocdn.com/s3/m/fec52f2dde80d4d8d15a4fc1.png)
课题: 《去 括 号》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去括号法则,运用法则,能按要求正确去括号。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去括号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充满了探索与创造,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4)、美育目标:通过去括号使代数式化简,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去括号法则。
难点: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法则。
三、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讲练结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四、教材分析: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它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整式乘除、分式运算、解方程和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故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关注学生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 情境导入戴老师昨天抵达邵东买了邵东特产玉竹片a 克装的3袋,b 克装的5袋。
如果我将a 克装的送朋友2袋, b 克装的送朋友2袋,那我一共还剩下多少克呢?(请列出式子,可列出几种?)[设计意图]以邵东特产为对象,贴近学生生活。
提出问题,引入课题,让学生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环节二 合作探究,归纳规律观察交流,达成共识:去括号的法则: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正负号;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正负号。
[设计意图]从一般到特殊,从几个具体的实例得出a+(b+c)=a+b+c ;a-(b+c)=a-b-c ,让学生自己观察,并用自己的话总结得出去括号的法则,意在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与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保持着自信的教态、洋溢着诚信、友善的笑容,体现了当代名师敬业爱生的精神与态度。
环节三 团队合作,积分游戏1分题:+(-x-y )=-x-y2分题:直接加分 3分题: 4分题:-3(x-y )=-3x+3y[设计意图]通过积分游戏,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去括号的法则。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2去括号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2去括号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358dd6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10.png)
4.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了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以及同伴评价。这种反思与评价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训,提高学习效果。
5.作业小结:我布置了一些实际问题作为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解答。这种作业布置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设计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商品的实际价格,引出“去括号”的概念。这种情境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一系列与去括号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中,我以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入去括号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去括号的目的和意义。通过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去括号的法则,并能够正确合并同类项。同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去括号过程中的易错点,提醒他们在解题时注意避免这些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人性化的语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这份教学案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教学策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例如,在讲解去括号法则时,我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思考、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去括号》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去括号》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afa61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7.png)
《2.2 去括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去括号的意义;(2)会去括号,并能利用去括号法则进行简单的化简。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去括号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理解去括号法则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掌握去括号法则,并利用去括号法则进行简单化简。
教学难点:括号前有系数时,注意括号中各项都要与系数相乘。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合并同类项,而且在小学就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并进行简便运算,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对于七年级学生用字母表示数以及式的运算不太熟悉。
本节课要让学生明白,数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律在式的运算中仍然成立,让学生通过类比学习,充分体会“数式通性”,引导他们每一个运算步骤都要有依据,为后面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打好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分析:(地位和作用)“去括号”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是中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整式的化简和整式的加减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等后续数学知识做好准备,同时也是以后分解因式、解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接受这个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的转换过程,同时它也是一个难点。
因此,去括号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与活动:本节课的教学。
主要分下面几个环节:(一)微课教学,以旧探新【微课教学】(1)背景知识:把下列各式化简:①)5-(-(-+②)6(2)去括号的基本类型讲解:①)2--x+x②)8(-(+(3)去括号法则归纳:法则1: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法则2: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https://img.taocdn.com/s3/m/e8c2cd97c8d376eeafaa3164.png)
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
•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
这段铁路全长为
100t+120(t-0.5)千米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t-0.5)=+120t-60 ③
-120(t-0.5)=-120+60 ④
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思路点拨: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鼓励学生
通过观
察,试用
自己的语
言叙述去
括号法
则,然后
教师板书
(或用屏
幕)展示:
解答过程
按课本,
可由学生
口述,教
师板书.
老师让
学生上
黑板
全班集中
交流以上
结论,归
纳引出去
括号法
则。
两个学生
上黑板做
题,其他
同学在练
习本上完
成。
2024去括号与去分母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4去括号与去分母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c56dc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c.png)
2024去括号与去分母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法则。
2.能够熟练运用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法则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法则。
难点:运用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法则进行混合运算。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去括号1.导入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那么大家知道如何去掉式子中的括号吗?2.探索我们来观察一个简单的例子:\(2\times(3+4)\)。
大家觉得去掉括号后,这个式子会变成什么?很好,去掉括号后,式子变成了\(2\times3+2\times4\)。
这就是去括号的法则,即乘法分配律。
3.练习下面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一下去括号的法则。
题目1:\(5\times(2+3)\)题目2:\(4\times(62)\)题目3:\(3\times(24)\)经过刚才的练习,大家应该已经掌握了去括号的法则。
记住,当我们遇到括号前面有乘号时,要将括号内的每一项分别乘以括号外的数。
第二课时:去分母1.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去括号的法则,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去掉式子中的分母。
2.探索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frac{2}{3}\times(4+5)\)。
去掉分母后,这个式子会变成什么?对,去掉分母后,式子变成了\(2\times4+2\times5\)。
这就是去分母的法则,即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
3.练习下面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一下去分母的法则。
题目1:\(\frac{3}{4}\times(52)\)题目2:\(\frac{5}{6}\times(7+3)\)题目3:\(\frac{2}{5}\times(94)\)经过刚才的练习,大家应该已经掌握了去分母的法则。
记住,当我们遇到分母时,要将分子乘以分母的倒数,然后进行计算。
第三课时:混合运算1.导入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分别学习了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法则,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进行混合运算。
去括号-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去括号-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944e1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7.png)
去括号-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加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以及去括号后的最简形式。
2.能够正确去掉括号,并会应用分配律把式子拆开。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应用去括号法则。
二、教学重点1.去括号法则的学习和运用。
2.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3.应用去括号和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应用分配律。
2.运用分配律拆开式子。
3.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引入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去括号和分配律的思想。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共同研究一个问题,配合完成一个问题,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教师引入例如,一个表达式(a + b) × c,其中有括号,后面出现了× c的乘号。
我们想要用乘法分配律去掉括号,但这样要怎么操作呢?2. 理解加法分配律通过引入适当的例子,如3 × (4 + 2) = 3 × 4 + 3 × 2,让学生理解加法分配律。
3. 理解乘法分配律引入例子,如2 × (3 + 4) = 2 × 3 + 2 × 4,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
4. 与学生一起应用分配律通过引入表达式(a + b) × c,与学生一起运用乘法分配律去掉括号,即(a+ b) × c = ac + bc。
5. 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巩固加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第二课时1. 教师应用例子引导针对去括号问题,引入问题2(x + 3) + y(x + 3),并以具体操作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去掉括号,发现结果为 3x+2y+6。
2. 提出类似例子如(a + b) × (c + d)或(a - b) × c + (a - b) × d,与学生一起去掉括号,让学生发现这些式子可以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3. 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巩固去括号和分配律的应用。
初中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案
![初中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61901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e.png)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掌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分解、知识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
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
课型:新授课
教具:课件、小棒
课时:一课时
设计理念:1、本节课借助多媒体及动画演示,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学生们动脑、动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数学直觉能力,还启发了学生的探索灵感,从中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力、素质”,同时也获取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2、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思考、讨论、探讨的气氛,要为他们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境界,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方法、科学精神。
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去括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去括号](https://img.taocdn.com/s3/m/400cd6bb84868762caaed5ac.png)
去括号【学习目标】1. 理解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会用去括号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类比,让学生经历去括号法则的探索过程,掌握去括号的方法。
3.通过观察、猜想、整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去括号法则【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利用10分钟精读一遍教材P65下――P67上,用红色笔进行勾画重难点;再针对预习案二次阅读教材,解答预习案中的问题;疑惑随时记录在我的疑惑栏内,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2.利用25分钟独立完成探究案,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用红笔做好标记。
3.预习后,A层同学结合探究案进行探究、尝试应用,B层力争完成探究点的研究,C层同学力争完成探究点,保持卷面整洁,独立完成,不能讨论。
带★题目选作。
预习案【预习自学】1.你记得乘法分配律吗?用字母怎样表示?2.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12×(1∕6 + 2 ∕3)= ←(注意项数)-12×(1∕4 + 1∕3)=← (注意各项的符号)3.用类比方法计算下列各式:(1)2( X + 8 )=←(注意项数)(2)-3( 3X + 4 )=← (注意各项的符号)(3)-7(7Y-5)=← (注意各项的符号)4.通过上面的3个例子,你能够发现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吗?项数吗?你明白它们变化依据呢?5.去括号:(1)+ ( X + 3 )=(2)-( X - 3 )=【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案探究点:整式化简例4 化简下列各式:(1)8a + 2b + ( 5a – b ) (2) ( 5a - 3b ) – 3 ( a² - 2b )小结:【例5 】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km∕h,水流速度是a km∕h,(1) 2 h 后两船相距多远?(2) 2 h 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小结:【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练习1.化简:(1)-5a + (3a – 2) – (3a –7) (2) 1∕3(9Y–3) + 2(Y+1)(2) (2X–3Y) + (5X +4Y) (4)(8a-7b)-(4a-5b)★ 3.能力提升(你能行)若当X=1时,多项式a³x+bx+1的值为5,则当x=-1时,多项式1∕2a³x+ 1∕2bx+1的值为_____________【课堂小结】1.知识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数学思想方法: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0abac0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8.png)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整式的去括号法则.2.内容解析整式的去括号法则是本小节的主要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它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解方程的基础.本节课类比数的运算,让学生体会在数的运算中遇到括号时怎样去掉括号,去掉括号的理由是什么.在学生搞清楚数的运算中去括号的算理后,可以让学生归纳得出式子中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学习将为学习整式加减的运算做好铺垫,使得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学习水到渠成.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经历去括号法则的推导过程,体验“数式通性”的数学研究方法.(2)能熟练、准确地应用去括号法则,并能进行整式的化简.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使学生明白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数的运算中去括号的方法在式的去括号中仍然成立,由学生归纳得出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准确地化简例2中的4道小题,掌握去括号的过程中应对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都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是“整式的加减”的第三节课.括号中符号的处理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掌握去括号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去括号的依据,并进行一定量的训练.学生在进行去括号时,有时不能做到改变括号内每一项的符号;括号前有数字因数,去括号时经常没有把数字因数与括号内的每一项相乘,出现漏乘的现象.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括号中符号的处理四、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是“整式的加减”的第三节课.本节课先通过三个问题引出列出三个等量关系。
最新2024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2 第2课时 去括号--教案
![最新2024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2 第2课时 去括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6e2c7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b.png)
4.2 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去括号教师追问:通过这两个式子的计算,同学们对前两个含字母的式子的化简有没有什么思路呢?学生尝试解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结构相同,用字母b代表数字2,因此根据分配律(1) 92b+72(b-0.15)= 92b + 72b - 10.8= 164b - 10.8(2)92b-72(b-0.15)= 92b + (-72)·b - (-72)×0.15= 92b - 72b + 10.8= 20b + 10.8定义总结:师生活动:教师提问:括号里的符号相同,为何去括号后符号会不一样?教师可提示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适时更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与填空: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讨论:比较+ (x - 3) 与- (x- 3) 的区别.师生活动: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得出:+(x- 3) 与-(x- 3) 可以看作1 与-1 分别乘(x- 3).教师追问:同学们可以将这两个式子去括号吗?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予以适当评价与引导,得出结果:+ (x- 3) = x- 3;-(x- 3) = -x + 3.例题精析例1 化简下列各式.(1)8a + 2b + (5a-b);(2) (5a-b) - 3(a2- 2b).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请学生代表上台板书,教师给予恰当评析,肯定学生的成绩,对出现的疑问给予鼓励,帮助他们形成正确认知.练一练1.判断下面去括号的算式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并改正.- (a-b) = -a + b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梳理并完善知识思维导图.1.数式类比,提升迁移能力。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去括号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去括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6fd4f380eb6294dd886c98.png)
由于上边已经对本问题的难点做了分解突破,所以这里采用学生完成的方式,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根据情况也可适当点拨.
教师归纳点评:行程问题中最基本的关系式是路程=速度×时间,具体的问题中注意分析等量关系,尤其是一些 隐含的等量关系.另外这样的问题中还应当关注具体的各个量之间的关系.类似的还有风速问题等.
师:这两个方程与上面几个方程有什么不同,怎样解这两个方程?
生:进行观察、讨论、交流.
师: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这个方程化成上面几个方程的形式,然后再向x=a形式的方程化归,也就是先去括号,然后师生共同回忆去括号的方法,教师板书解答过程.
解:(1)去括号,得
2x-x-10=5x+2x-2,
移项,得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活 动1:复习引入
练习:解下列方程.
(1)3x+5=4x+1;(2)9-3y=5y+5;
(3) x-6= x;(4)2x-25=20-4x.
学生完成以后,与同学交流复习学过的知识.
活动2:探究新知
例1解下列方程:
(1)2x-(x+10)=5x+2(x-1);
(2)3x-7(x-1)=3-2(x+3).
加强
练习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去括号教案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掌握去括号的方法步骤.
过程方法
探索去括号的步骤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1.去括号解方程.
2.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
难点
将实际问题抽 象为方程的过程中,如何找等量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括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去括号的意义;
2.会去括号,并能利用去括号的法则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去括号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理解去括号法则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1.去括号的法则。
2.利用去括号法则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有系数时,注意括号中各项都要与系数相乘。
教材分析: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也是以后学习整式乘除、分式运算、一次方程和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故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关注学生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教具:电脑、投影仪、课件资源、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设计:
不同表示方法,让学生更形象更具体地体会去括号法则的合理性,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来发现并亲身体会去括号法则的过程和数与式之间的关系,收到效果较好。
但在教学中还应给予学生较多的思考反思总结的时间效果会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