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10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10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10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体会诗句的语言美,感悟比喻的妙处。

3、想象西湖晴雨变幻的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二)、教学重点1、想象西湖晴雨变幻的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三)、教学难点1、想象西湖晴雨的变幻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2、体会诗歌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中华传统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文字线索题导入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2、四川眉山人,曾任杭州通判3、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4、他的诗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方面独具风格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他流传千古的名句1、同学们,你们能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猜出这个人是谁吗?(苏轼)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苏轼的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出示课题)说说诗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地点、事件)(六月二十七日苏轼在西湖边上的望湖楼醉酒题诗)3、那么苏轼在望湖楼上题了怎样的一首诗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读诗歌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第一个展示你的朗读?(齐读)3、读得真不错,同学们,读诗不仅要读响、读准,更要读出诗的节奏,(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划分好的节奏自由练读一下这首诗。

4、谁愿意来读一读?读得真好(如果读不好,师范读,再指名读)5、男女生赛读。

三、检查预习,提出疑问1、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了,但是学习古诗仅仅会读还不行,我们还得理解诗中意思,品读诗中的意境。

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哪些不懂或者难懂得词语,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生提问,相机指导回答)2、相信解决了这些重难点词,你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了,现在再读这首诗,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带着你们的理解在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四、整体感知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大、快、急、来得快、去得也快)五、品读诗句1、这真是一场奇特的雨啊!你从诗中得哪些字眼或诗句中感受这场雨的奇特呢?请默读诗歌,并从信封中取出“共学单”,认真完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第一单元“我是公民”中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素质,公民与社会等。

2. 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使他们理解公民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3. 通过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2. 公民的基本素质3. 公民与社会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第一单元的研究内容,例如:“我们在这个单元中研究了什么?”、“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一个好的公民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等。

(二)复主要内容1.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例如:“作为公民,我们有哪些权利?”、“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等。

2. 公民的基本素质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民的基本素质。

例如:“假设你是一个公民,你在日常生活中会怎么做?”、“你认为一个好的公民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等。

3. 公民与社会通过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公民与社会的关系。

例如:“作为公民,我们在社会中的角色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等。

(三)课堂活动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公民的权利、义务和基本素质。

四、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我是公民”的短文,写出你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理解,以及你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

2. 完成课本上的题,巩固复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我是公民”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也增强了他们的公民意识。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素质等,学生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体验和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备课,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本单元的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情感。

2. 生字词: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阅读。

3. 语法知识:学习基本的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情感。

2. 生字词的掌握:让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阅读本单元的生字词。

二、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对于一些难写的生字词,需要重点讲解和练习。

2. 语法知识的学习:对于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语文。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课文:1. 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情感。

三、学习生字词:1. 让学生自读生字词,尝试拼读和书写。

2. 教师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难写的字词。

四、课堂练习: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三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三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三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巩固和掌握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第一单元中的生字词。

- 学生能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2. 句子-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第一单元中学到的句子结构。

- 学生能够进行句子的仿写和改写。

3. 课文理解- 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

-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感。

4. 语文园地- 学生能够掌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中的知识点,如词语接龙、句子仿写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复习(10分钟)- 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

- 教师通过例句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3. 句子复习(10分钟)- 教师出示句子,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句子结构。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句子的仿写和改写。

4. 课文理解(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主要人物、事件和情感。

-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语文园地复习(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园地中的知识点,如词语接龙、句子仿写等。

- 教师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巩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第一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资源- 课文教材- 生字词卡片- 句子练习题- 语文园地练习题六、教学建议-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辅导。

- 教师要注重课后巩固,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详细内容包括:1. 课文:《草原》、《丁香结》、《古诗两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能够运用到实际语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词语进行句子仿写。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草原、丁香花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语。

(3)分组朗读,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课文。

3. 例题讲解:(1)选取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2)结合课后练习,进行句子仿写。

4.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 内容:(1)草原(2)丁香结(3)古诗两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4)语文园地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进行背诵。

(2)用本课学到的词语,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课文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

本册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
“千亿”, 认识自然数,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 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进一步培养数感。

2. 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会进
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 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 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 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 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
角, 会比较角的大小, 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 认识垂线、平行线, 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
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 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 发展空间观
念。

7. 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 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 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 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蜻蜓》这篇课文的内容和背景故事。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含义。

3.学习并掌握本单元出现的生字词语。

4.提高学生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引导其进行情感、抒情性的表达。

二、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读懂《蜻蜓》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内容。

3.学习掌握生字词语。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较为抽象的理念和思想。

2.掌握较为复杂的生字词语,能够正确运用到日常交流中。

四、教学内容1. 课文学习《蜻蜓》蜻蜓是夏日常见的昆虫,身体修长,双翅轻快。

《蜻蜓》一文生动描绘了蜻蜓在夏日飞翔的场景,通过对蜻蜓的描写,引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课文内容简单生动,语言亲切自然,适合学生阅读,并能引发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2. 生字词语•蜻蜓•翩翩•蜻蜓点水•空旷五、教学步骤1.开场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蜻蜓的了解和感觉,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2.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课文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难点。

4.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感悟和思考,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见解。

5.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他们以蜻蜓为主题,进行情感表达和抒发。

6.总结回顾: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并提出问题和疑惑。

六、教学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和个人表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鼓励他们的优点和进步。

七、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蜻蜓》。

2.思考蜻蜓对你生活的启发,写一篇短文。

3.完成相关的生字词语习题。

八、教学资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小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和课本以上内容为部编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的基本框架,希望教师们能根据具体班级情况和学生特点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一单元第2课《表现形式》教案

第一单元第2课《表现形式》教案

第一单元峥嵘岁月-美术中的历史第2课《表现形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美术表现形式(如雕塑、版画、油画等)在再现革命历史中的特点和作用。

2.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掌握从艺术语言、表现形式等方面赏析美术作品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革命历史的认知和感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 分析不同美术作品中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的运用。

- 理解艺术家如何通过这些手段再现革命历史。

2.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历史意义。

- 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赏析方法运用到实际作品分析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作品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 展示雕塑作品《艰苦岁月》的图片,提问学生:从这件雕塑作品中,你能感受到怎样的革命历史氛围?它是通过哪些表现形式这种氛围的?-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艺术家如何通过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再现革命历史。

2.作品赏析:《初踏黄金路》构图分析(10分钟)- 描述:展示《初踏黄初踏黄金路作品,让学生描述画面的构图、色彩运用等。

- 分析:- 重点分析作品的构图特点,如画面的分割、人物与背景的关系等。

- 探讨色彩在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 解释: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解释构图和色彩所传达的革命历史信息和情感,如丰收的喜悦、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 评价:学生对该版画作品的构图和艺术表现进行评价。

3.作品赏析:《地道战》《遵义会议》(10 分钟)- 描述:分别展示《地道战》和《遵义会议》的油画作品,让学生描述画面的内容、场景等。

- 分析:- 对于《地道战》,分析画面的构图、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色彩的渲染等,体现战斗的紧张氛围和人民的智慧。

- 对于《遵义会议》,分析人物的布局、神态、光线的运用等,展现这一历史时刻的重要性和庄严感。

- 解释:结合历史事件,解释两幅油画作品如何通过艺术表现形式再现革命历史场景和精神。

- 评价:学生对这两幅油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价值进行评价。

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教案概述: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程介绍、课程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1. 了解课程内容,明确学习目标;2. 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目标的明确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教学难点: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一、课程介绍(5分钟)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学习目标的明确(10分钟)1. 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能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2. 学生能够理解相关的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3. 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学习方法的培养(15分钟)1.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2.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分享;3.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知识点的讲解(30分钟)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依次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巩固练习(2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布置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解答。

六、总结和反思(10分钟)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教师进行引导。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学习态度,以及对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进行评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评价结果,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准备。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将能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明确学习目标,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感知音、节、意,初步领会音韵、节奏。

2.能够朗读课文,理解表达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复述。

3.能把有关生活学问或精神境界的道理领会好,记住做好事的道理。

4.了解表现形式和基本脚本理解戏剧意图。

二、教学重点1.学会正确朗读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并记忆课文中含义。

4.了解表现形式和基本脚本理解戏剧意图。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记忆课文中含义。

2.了解表现形式和基本脚本理解戏剧意图。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案、贝尔等录音设备、备好课件PPT、工具书等。

2.学生准备:课前认真预习聪明故事。

五、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节:课文导入(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面课文内容。

2.讲解背景知识,点醒学生识记夗文的精神含义。

第二节:朗读课文(20分钟)1.教师逐段逐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纠正发音、语调错误。

2.学生自读朗读课文。

第三节:理解课文(25分钟)1.教师解释生字解释故事中不常见生词和古词,引导学生主动求求生字解释。

2.教学生根据自己的语言学会幸灾乐祸生字解释课文内容,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节:复述课文(20分钟)1.教师呼吁生生活的痛感自已一笔又一笔将故事时不时施展开来。

2.讲解表现形式和语言检修戏剧意图。

六、教学总结1.复习当天课文,强化记忆。

2.鼓励学生在家认真读书。

七、差异化教育1.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差异化辅导。

2.强调学生个体差异,鼓励每位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以上即为本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复习的重要性。

本教案为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复习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复习的内容包括:小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人民币的认识、角的初步认识以及图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2. 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3. 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和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小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技巧。

2. 人民币的认识和实际应用。

3. 角的概念和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小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的练习题。

3. 人民币图片、角模型和图形面积计算的实例。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找回的钱,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复习。

引导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2. 小数加减法的复习(15分钟)通过练习题,使学生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讲解题目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技巧,如小数点的对齐、进位等。

3. 小数乘除法的复习(15分钟)同样通过练习题,使学生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讲解题目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技巧,如小数点的处理、乘除法的运算顺序等。

4. 人民币的认识复习(10分钟)通过展示人民币图片,使学生复习人民币的种类和面值。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人民币知识解决问题。

5. 角的初步认识复习(10分钟)通过角模型,使学生复习角的概念。

讲解角的分类,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6. 图形面积的计算复习(10分钟)通过实例,使学生复习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讲解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六、板书设计1. 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学会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表达。

5.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拼读。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复述。

3.朗读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对课文内容进行准确的理解。

2.通过课文进行情感认识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本2.黑板、彩笔3.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者故事导入,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重点标出生字词,并逐一进行解释。

•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3. 情感体验•利用音乐、动作、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并进行表达。

4.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诗歌的特点和韵律。

•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5. 听写和朗读•进行课文的听写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练习课文的朗读,重点训练语音语调和停顿的技巧。

6. 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并帮助学生做好课后复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涵盖了诗歌欣赏和文字表达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词语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课后辅导和复习。

下节课将继续强化词语和语句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课文内容。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的教学内容,希朝老师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提升。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设计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设计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设计教案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设计教案篇1教学内容unit 1. how tall are you?设计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二)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三)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五)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七)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八)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九)遵循课时安排的高频率原则,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课时教学教学重点learn the sentences: i’m taller than you, but you are stronger than me. i’m cm tall. i’m 5cm taller than you.教学难点learn the sentences: i’m cm tall. i’m 5cm taller than you.教学资源tape recorder, stickers and word cards.教学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设计教案篇2十二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整册教材编排分析本册教材根据高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以优美的记叙文,诗歌和简单的说明文为主。

通过上述课文的阅读,可以使学生体会寄情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灿烂与伟大;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和历史文化的教育,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提高作为一个现代的科学素质;从小体会明白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几篇课文虽然都是写春的文章,但表述的侧重点不同,从时间上来说,有古代诗歌,当代散文,这说明从古至今春天是人们赞美讴歌的永远主题,从空间上来说,有蜀中的春雨,海滨的春光,江南烂漫的春天,北方人盼春的梦,还有西亚沙漠中的春天,白族山寨中的春,这说明同一季节,不同区域的景致、风俗是不同的,同时也告诉人们无论哪个角落,春天都是人们所喜欢的,都是生命与活力的象征。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教案 第一单元备课 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教案 第一单元备课 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本世纪中国革命为主题,包括阶级、农民问题和人民战争三个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革命过程和主要人物。

同时,本单元也应该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他们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能够阅读、理解文章,了解本世纪中国革命的基本历史事件。

2.能够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价值,并通过阅读和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3.能够较准确地运用语言,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 过程性目标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

5.培养学生的思考智力和语言智力。

6.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和理解中国革命的基本历史事件。

2.掌握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 教学难点3.如何让学生理解文章,并通过阅读和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4.如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老师将中国革命的基本事件进行简单的叙述,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

2.合作学习法:借助小组讨论的方式,集思广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价值。

3.体验式学习法:借助角色扮演、游戏和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涉身体验,深入感受历史情境。

4.情景模拟法:模拟历史情境,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热身活动(10分钟)1.老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课程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老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中国革命吗?”鼓励学生回答。

3.老师提醒学生将听、说、读、写、学的能力运用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阅读课本: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2.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见解和理解。

3.老师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进行集中讲解,同学们可以向老师请教。

第三步:合作练习(30分钟)1.老师将同学分组,让他们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并通过讨论和辩论,达成各自的认识和理解。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5篇)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5篇)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5篇)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1)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学生的常规有了显著的提高,上课、作业、口算等方面都渐入佳境,本班学生总体来说都很乖,加上我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因此,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还比较浓。

有所欠缺的是学生倾听的习惯还有待培养,也要加强平时的思维训练,因为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定式,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班上有4个学生学习有困难,但好在对数学的兴趣还在,对我也比较喜欢,这个学期要努力使他们不掉队,争取帮他们摘掉学困生的帽子。

学情分析期末测评情况:优秀23人、良好3人、中等0人、不及格0人1、知识与技能方面(1)数与代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l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3)统计与概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现象收集资料,能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数据,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2、数学思考方面(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3)在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朋友空间观念。

第一单元(核心素养目标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核心素养目标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第一单元一花一鸟总关情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花鸟”为主题,包含《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 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习作:我的心爱之物”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所选的 4篇课文通过描述不同的事物,寄寓了不同的情感。

教学时以读为主,边读边理解,感受并积累具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和句子。

“口语交际”教学要关注“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习作是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写写它的样子,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心爱之物等,写出自己对这一事物独有的感受。

“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比较、背诵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学习描写事物的方法,积累古诗词。

二、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通过对比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鲜明生动。

三、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白鹭》中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对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进行对比;《桂花雨》中把故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对比;《珍珠鸟》中把大珍珠鸟的“胆小”与小珍珠鸟的“与人亲近”的前后对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

②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学习本单元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事物的美,学会用优美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③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花”“鸟”的内涵,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并且在练习写作时,能够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思维创新。

④审美创造:通过反复品读文章,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结合生活实际感受作者对事物的喜爱之情,并学会热爱大自然。

四、教学重难点:1、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

第一单元鸿雁(教案)

第一单元鸿雁(教案)
第一单元鸿雁(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鸿雁”。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课文阅读:课文《鸿雁》是一首描绘大雁南迁的诗歌,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鸿雁勇敢、坚韧的精神品质。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语文知识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练习等,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课文,突破难点,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鸿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鸿雁精神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同学们对《鸿雁》这篇课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导大家深入阅读和分析课文,我发现大家在理解鸿雁精神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虽然大部分同学能够体会到鸿雁勇敢、坚韧的精神,但仍有一小部分同学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掌握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同学,通过设计更多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同学们在思考问题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在引导同学们思考问题时,我发现有些问题可能设置得过于开放,导致部分同学思考方向偏离主题。为了更好地引导同学们思考,我将在设计问题时,尽量做到既开放又有针对性。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
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能正确使用科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物品的名称;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的密度与水的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物体的密度与水的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运用实验方法来探究问题。

三、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授物体的密度与水的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发现规律。

四、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通过举例介绍密度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步骤二:展示物体的密度
1. 准备一些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如金属块、木块、塑料球等;
2. 请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特点,并猜测它们的密度大小。

步骤三:实验探究
1. 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些实验器材和实验物品,如烧杯、水、物体样本等;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学生们通过实验结果发现物体的密度与水的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

步骤四: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确立物体的密度与水的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帮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

五、教学延伸
通过其他实例和探究,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对物体密度与水相对密度关系的理解。

六、课堂实施效果评价
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够准确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2.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归纳总结物体的密度与水的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
3. 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敏感性和识记能力,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对韵歌,提高学生的音韵感知和审美鉴赏能力;借助《天地人》等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的探索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同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培养,如通过分析汉字结构,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倾听、交流、合作的社交技能,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天地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哪些基本元素组成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语文园地实践:在《语文园地一》的实践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创意表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教学的难点。
举例解释:
-在汉字识记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汉字。例如,展示“天”字时,可以配以天空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汉字意义的理解。
-对于汉字书写,教师需要详细讲解笔顺,并通过示范,让学生模仿练习。同时,设计有趣的活动,如“我来写,你来猜”,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掌握书写难点。
2.教学难点
-汉字结构与笔顺:一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汉字书写,汉字的结构和笔顺是学习的难点。如“天”字先写横再写竖,而“火”字则是从上到下,再从左到右的笔顺。
-对韵概念的理解:对韵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较为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理解韵律的和谐美。
-词汇运用:学生需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学会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例如能够用“金、木、水、火、土”来描述身边的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以“牧童”为题材组织的音乐学习内容。

主要有以下栏目:开心一刻、牛儿谣唱歌、聆听、创编。

教学内容:
开心一刻:牛儿谣
唱歌:歌曲《放牛山歌》、《牧童》。

聆听:合唱曲《牧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创编:家乡的歌
音乐知识与相关文化:轮唱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用嘹亮的声音演唱《放牛山歌》,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牧童》,并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不同音乐情绪。

2、能聆听合唱《牧歌》时感受人声所表现的宽广辽阔的意境;在聆听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是感受钢琴所表现的牧童的劳动场景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了解轮唱的知识,并能在音乐活动中尝试合作的愉快。

4、能用五个音按节奏填唱旋律,并能准确唱出。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放牛山歌》,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牧童》。

2、了解轮唱的知识,并能在音乐活动中尝试合作的愉快。

3、能聆听合唱《牧歌》时感受人声所表现的宽广辽阔的意境
4、能用五个音按节奏填唱旋律,并能准确唱出。

教学准备:
CD 录音机电钢琴
课时划分:
六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做“开心一刻”的活动练习“牛儿谣”。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清晰地朗读歌谣“牛儿谣”,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清晰地朗读歌谣“牛儿谣”,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CD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牛儿谣”。

“牛儿谣”采用了一首北京儿歌的歌词,歌曲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孩子们细心观察事物的情趣。

二、开心一刻“牛儿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清晰地朗读歌谣。

2、师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对歌”的形式。

3、让学生朗读“牛儿谣”,体会一问一答的情趣。

4、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节奏进行朗读。

如:×××××∣×××××××∣×××
什么牛出角不出头?蜗牛出角不出头。

5、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创编内容,与伙伴对答。

三、展示。

分组边读边自编动作表演,比一比哪一组歌谣读得好,动作表演得协调,
四、小结。

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板书设计:
开心一刻:“牛儿谣”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放牛山歌》。

教学目标:
能有感情地用嘹亮的声音演唱《放牛山歌》。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放牛山歌》。

教学准备:CD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心一刻“牛儿谣”。

二、导入歌曲《放牛山歌》。

《放牛山歌》是一首农村题材的四川民歌。

歌曲为六个乐句构成。

旋律以五个音贯穿进行,有着山歌高亢嘹亮的特点。

三、学习新歌。

1、师范唱歌曲。

2、学生欣赏范唱录音,使学生对歌曲有整体的印象。

3、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整地跟唱。

4、指导学生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带有山歌风格的民歌。

四、巩固新歌。

采取多种形式巩固歌曲:
1、分组唱。

2、分组唱。

3、男女生比赛唱。

4、有感情演唱。

五、小结。

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板书设计:
放牛山歌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创编“家乡的歌”
教学目标:
创编“家乡的歌”旋律
教学重难点:
创编“家乡的歌”旋律
教学准备:
CD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放牛山歌》。

二、导入。

三、创编“家乡的歌”。

1、拍一拍4
2、43拍的节奏谱。

2、用五个单音为节奏谱编写旋律。

要求
42拍的旋律结束音在“do ”上,43拍的旋律结束音在“sol ”上。

3、编好后试着唱一唱,然后与伙伴进行自编旋律的接唱比赛。

比一比谁编的旋律流畅、动听。

在互相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编兴趣与能力。

四、评价。

五、小结。

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板书设计:
创编“家乡的歌”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目标:
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牧童》,并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难点:
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牧童》。

教学准备:
CD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放牛山歌》。

二、导入歌曲《牧童》。

三、学习新歌。

1、师范唱歌曲。

2、学生欣赏范唱录音,使学生对歌曲有整体的印象。

3、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整地跟唱。

4、指导学生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带有山歌风格的民歌。

四、巩固新歌。

采取多种形式巩固歌曲:
2、分组唱。

2、分组唱。

3、男女生比赛唱。

4、有感情演唱。

六、小结。

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板书设计:
牧童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牧童短笛》
教学目标:
在聆听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是感受钢琴所表现的牧童的劳动场景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钢琴所表现的牧童的劳动场景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CD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放牛山歌》《牧童》。

二、导入。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和浓郁的江南地方特色的钢琴曲,为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所作。

全曲结构严谨,共分为三段。

三、聆听《牧童短笛》。

1、欣赏《牧童短笛》的第一段,要求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想象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的情景,并在听完后说说感受。

2、聆听第二乐段。

设问:这段音乐描绘了牧童在做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3、完整地听全曲。

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
4、再次完整地听全曲,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边聆听音乐边即兴用动作来表演。

四、小结。

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板书设计:
聆听《牧童短笛》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合唱歌曲《牧歌》
教学目标:
能聆听合唱《牧歌》时感受人声所表现的宽广辽阔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能聆听合唱《牧歌》时感受人声所表现的宽广辽阔的意境
教学准备:
CD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牧童》。

二、导入。

《牧歌》是一首蒙古民歌。

旋律优美抒情,高亢悠扬,加上舒展、悠长的节奏,展现了一望无际、美丽富饶的大草原的迷人景色。

歌曲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的单乐段结构。

三、聆听《牧歌》。

1、初听《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族民歌的音调。

2、复听《牧歌》,在音色上、力度和和声的变化上体会其美感。

3、完整地听全曲。

启发学生想象,如这首蒙古族民歌,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的旋律有很大变化,分别表现了蓝天白云和草原羊群。

4、再次完整地听全曲,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边聆听音乐边即兴用动作来表演。

四、小结。

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板书设计:
聆听《牧歌》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