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含答案
7李商隐诗两首
![7李商隐诗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06953b0902020740be1e9bba.png)
男儿有求安得闲。
第二单元
【注】
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
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二单元
12.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作内容的真实性。
)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 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
人 教 版 语 文
筹所以计数计数的用具 . 臣请为将军筹之谋划;计划 . 筹 非经国远筹计策,计谋 . 无复鸡人报晓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 .
第二单元
庄生晓梦迷蝴蝶迷恋,沉醉 . 迷不知吾所如分辨不清 迷 . 棋迷沉醉于一物一事的人 . 以迷天下之主迷惑 . 海外徒闻更九州副词,再,还 . 劝君更尽一杯酒副词,再,又 . 更 仍更被驱遣副词,还,还是 . 更无休止副词,更加 .
人 教 版 语 文
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 明了本诗的题旨。
第二单元
②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
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命题分析】 文意的能力。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与诗歌相关的 此题综合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理解
版 文
如“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结合具体诗句”语 等;其次要看哪些诗句是写景,写了什么景,如此写景是 如何表现平实、有韵味的;哪些诗句是叙事,叙了什么事, 有何目的;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第二单元
【答案】
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
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理解性默写完美版
![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理解性默写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d113c483c4bb4cf6ecd172.png)
《锦瑟》(后接题库答案)。
是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年华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缘之一。
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
《蜀道难》中有,。
《琵琶行》中有,。
《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是,。
意思是借两个古人典故,表达对美好感情的追怀又生出凄凉悲慨,也是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的例证之一。
3、《锦瑟》中,。
是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描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
4、,。
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
《马嵬》1、《马嵬》中,。
直接表现了唐玄宗逃难途中落魄境地,通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昔乐今苦,昔安今危。
2、,。
是从对比角度写李.杨的爱情悲剧。
3、《马嵬》是,。
用对比手法警示后世、点明题旨。
《锦瑟》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是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年华往事追忆。
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缘之一。
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
《蜀道难》中有又有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琵琶行》中有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是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意思是借两个古人典故,表达对美好感情的追怀又生出凄凉悲慨,也是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的例证之一。
《马嵬》1、《马嵬》中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直接表现了唐玄宗逃难途中落魄境地,通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昔乐今苦,昔安今危。
2、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是从对比角度写李.杨的爱情悲剧。
3、《马嵬》是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用对比手法警示后世、点明题旨。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e39fb8af1ffc4fff47acaa.png)
【练】人教必修3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资料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琴弦.(xuán)宵柝.(tuò)未卜.(bǔ)B.晓.梦(xiǎo)惘.然(mǎnɡ) 虎旅.(lǚ)C.晓筹.(chóu) 马嵬.(wéi) 杜鹃.(juān)D.沧.海(cānɡ) 锦.瑟(jǐn) 贵妃.(fǐ)2.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C.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D.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3.品味下面诗句,选出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B.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5.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一弦一柱思华年....B.只是当时已惘然C.望帝春心..卢家有莫愁..托杜鹃D.不及6.下列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千载谁堪伯仲..周遭在..间B.山围故国C.沧海..可到家..月明珠有泪D.犹及清明7.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用典)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对偶)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拟人)8.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
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7《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马嵬驿兵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7《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马嵬驿兵变](https://img.taocdn.com/s3/m/8d4254f4bb4cf7ec4afed0a7.png)
马嵬驿兵变潼关是首都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道路狭窄。
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守。
叛将崔乾佑在潼关外屯兵半年,没法打进去。
潼关的守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起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
关里的烽火台接到信号,也一座接一座放“平安火”,一直传到长安,让长安人民放心。
叛军攻不进潼关,但唐内部却发生内讧。
哥舒翰主张坚守潼关,等待时机;郭子仪、李光弼也从河北前线给唐玄宗上奏章,他们请求引兵北上,攻打安禄山的老巢范阳;要潼关守军千万不要出关。
但是,宰相杨国忠却反对这样做。
有人对杨国忠说:“现在重兵都在哥舒翰手里,如果哥舒翰打胜了,回到长安,你的宰相位子就保不住了。
”杨国忠自己知道他这个宰相最不得人心,听了这番话,更加害怕,就在唐玄宗面前说潼关外的叛军已经不堪一击,哥舒翰守在潼关按兵不动,会丧失歼灭叛军的时机。
昏庸的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话,接二连三派使者到潼关,逼哥舒翰带兵出潼关。
哥舒翰明知出关没有好处,但是没法违抗皇帝的圣旨,痛哭一场,只好带兵出关了。
关外的叛将崔乾佑早已养精蓄锐,只等唐军出关。
崔乾佑派精兵埋伏在灵宝(在今河南省西部)西面的山谷里。
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一出关,就中了埋伏,几乎被叛军打得全军覆没。
二十万人马只剩下八千。
哥舒翰还想收拾残兵,他的部下先乱了起来,叛军乘胜打进潼关。
哥舒翰也被俘虏了。
潼关一失守,关内就没险可守。
从潼关到长安之间的一些地方官员和守兵,都纷纷放弃城逃走。
开始,哥舒翰还派人到长安告急。
后来,告急的文书中断;晚上,烽火台上的“平安火”也见不到了。
到这时候,唐玄宗才感到形势危急,着急起来,要杨国忠想办法。
杨国忠把文武百官召集起来商量,大家都只能干着急,谁也想不出一个好主意来。
杨国忠知道留在长安,没有生路,就劝玄宗逃到蜀地去。
当天晚上,唐玄宗,杨国忠带着杨贵妃和一批皇子皇孙,在将军陈玄礼和禁卫军护送下,悄悄地打开宫门,逃出了长安。
他们派个宦官先到沿路各地,要官员准备接待。
哪知道才到咸阳,派出的宦官和县令都已经逃了。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7 李商隐诗两首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7 李商隐诗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24cf6c6e312b3169a451a44e.png)
课时分层作业(七) 李商隐诗两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加点词,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庄生晓梦.迷蝴蝶B.此情.可待成追忆C.无复鸡人报.晓筹D.如何四纪.为天子D[古义:十二年为一纪。
今义:一百年为一世纪。
]2.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导学号:45412059】A.庄生晓梦迷蝴蝶B.蓝田日暖玉生烟C.空闻虎旅传宵柝D.不及卢家有莫愁C[C项,是写当时真实的唐玄宗、杨贵妃的逃难生活,是诗歌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B.庄生晓梦.迷蝴蝶C.沧海月明珠有泪.D.当时七夕笑.牵牛B[“梦”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梦。
]4.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对偶、拟人)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对偶)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拟人)B[不是借代,是比喻,诗人自比为长城。
]5.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请根据律诗的特点,选出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导学号:45412060】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____①____。
月榭故香因雨发,____②____。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A.①别树羁雌昨夜惊②风帘残烛隔霜清B.①风帘残烛隔霜清②别树羁雌昨夜惊C.①残烛风帘隔霜清②别树羁雌昨夜惊D.①昨夜别树羁雌惊②风帘残烛隔霜清A[律诗起承转合中,中间承转是两副对联。
对联除对上下句音韵平仄上有严格限制外,词性词义的一一对应也不可忽视。
例如,“他年”与“昨夜”都是表时间的名词,“断”和“惊”都是动词。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晚唐著名诗人。
与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B.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192c7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6.png)
“蓝田日暖玉生烟”
戴叔伦:“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 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也。”
三、知人论世
李商隐才华横溢,少有文名,抱负 远大。因无意卷入朋党之争的漩涡, 受到两派的打压、排挤,从此仕途坎 坷,壮志成灰。其,但中年丧 妻,四十六岁就抑郁而亡。
诗人在一霎时中所心神领会的,便 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 众人能不断地去心神领会。本是一片 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 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 而同时在无数心神领会者的心中显现 形象。
——朱光潜《诗的境域》
作业:
1、背诵诗歌。 2、课外阅读李商隐的无题诗。
锦瑟
李商隐
“义山的《锦瑟》、《碧城》、 《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 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 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 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 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 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梁启超《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一、紧缩诗歌
为便于理解,请大家试着把 这首诗改为七绝、五绝。看看 改后的诗大致表达了什么内容。
二、体味情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句 中的“此情”究竟是一种怎 样的情?
“庄生晓梦迷蝴蝶”
《庄子·齐物论》:“不知周之 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望帝春心托杜鹃”
“春心”伤春之心,比喻 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 念。
“沧海月明珠有泪”
张华《博物志》:“南海外有鲛 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 则能出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7《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写作借鉴:《马嵬(其二)》写法简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7《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写作借鉴:《马嵬(其二)》写法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0232be84868762caaed5b7.png)
《马嵬(其二)》写法简析
1.多角度的对比
本诗共有三组对比:
马嵬之变⎩⎪⎨⎪
⎧ ⎭⎬⎫虎旅传宵柝鸡人报晓筹——对比 ⎭⎬⎫六军同驻马七夕笑牵牛——对比
评说感慨⎩⎨⎧⎭
⎬⎫四纪天子卢家莫愁——对比 2.巧妙的对偶
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
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
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
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同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
如“驻军”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
高中语文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7b5c074ed5bbfd0a7856732d.png)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1.作家作品李商隐(813—约858),字_________,号_________,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晚唐诗人,与_________齐名。
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_________。
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绹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2.写作背景《锦瑟》大约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
也就是在这一年,漂泊一生的诗人离开了人世。
可以说,这首诗是他留在人间的最后的辉煌。
《马嵬》是写马嵬杨贵妃之死。
对于此事,当时的文人交口称颂,把唐明皇说成爱江山舍美人的“圣明天子”,把倾国之罪归于“女祸”杨贵妃。
李商隐针对这一片荒谬鼓噪,据实评论,将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把唐玄宗荒淫误国的历史事实和虚伪自私的面目向世人毫发毕露的揭示出来。
3.诵读诗歌,给加线的字注音。
锦瑟()弦()柱惘()然马嵬()未卜()宵柝()晓筹()驻()马4.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1)望帝春心tuō()杜鹃(2)cāng()海月明珠有泪(3)只是当时已wǎng()然(4)空闻虎旅传xiāo()柝(5)如何四jì()为天子1.义山玉谿生杜牧“温李”《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3.sèxián wǎng wéi bǔtuòchóu zhù4.(1)托(2)沧(3)惘(4)宵(5)纪1.《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有何特点?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高中语文二轮人教版必修三配套练习: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高中语文二轮人教版必修三配套练习: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4c7dd73c3968011ca300915e.png)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唯有多情成佳作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锦瑟.(sè)改弦.更张(xuán)惘.然(wǎnɡ) 他生未卜.(pǔ)B.宵柝.(tuò) 沧.海桑田(cānɡ)晓筹.(chóu) 泥.古不化(nì)C.庇.护(pì) 心宽体胖.(pán)逮.捕(dài) 众口铄.金(shuò)D.谄.媚(chǎn) 缠绵悱.恻(fěi)勾.当(ɡōu) 瞠.目结舌(chēnɡ)2.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B.此情可.待成追忆可:难道,哪能C.望帝春心..托杜鹃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D.此日六军..同驻马六军:六支军队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千载谁堪伯仲..周遭在..间 B.山围故国C.沧海..可到家..月明珠有泪 D.犹及清明4.下列对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格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用典)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对偶、借代)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对偶)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拟人)5.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李商隐,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生活在朋党斗争十分激烈的唐中叶后期,一生不得志,没有任过重要官职,四十六岁便忧郁而死。
B.李商隐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优秀的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600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C.《锦瑟》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其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给人以迷惘的感觉。
D.《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他通过对史实的描述和对比,把罪责归给了杨贵妃,为唐玄宗辩护。
6.文学常识填空及名句默写。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ppt课件精要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ppt课件精要](https://img.taocdn.com/s3/m/a2516683168884868662d646.png)
提醒你夯实基础
加点字 读音
马嵬.
wéi
宵柝.
tuò
可 可.待 kě 可.汗 kè
更 更.换 gēng 更.加 gèng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二十二分。
2.解多义 锦瑟无端五十弦(来由,缘故) 东坡右手执卷端(事物的一头)
端 今有难,无他端(办法)
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理由)
不及卢家有莫愁(如,比得上) 望尘莫及(赶得上)
“徒闻”九州
首联
可叹
“此生”已休
“空闻”宵柝
颔联
可悲
“无复”报筹
马嵬(其二)
颈联 “六军”驻马 可笑
“七夕”盟誓
尾联 “四纪”天子 可讽 “不及”莫愁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二十二 分。
提升你的素质
深情绵邈、典丽精工 李商隐的诗歌内容丰富,师承极广,继承了屈原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阮 籍旨趣遥深、难以猜测的风格,杜甫的忧国伤时的精神和沉郁顿挫的诗风, 韩愈的雄奇奔放,李贺的幽冷奇艳,六朝诗歌的精工秾丽,以及民歌的清新流 丽。以《锦瑟》《马嵬》为例,可见其深情绵邈、典丽精工的特点。 构思缜密,情致深蕴。李诗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力避平直之语,诗 中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造成一种缠绵顿挫、缜密深曲的特色。精确 的对偶、工丽深细的语言、和美婉转的音律,外形特别美丽,意义往往隐晦。 《锦瑟》中,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蓝田生烟等典 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传 达出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思的意境。
及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达到)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趁)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和)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二十二分。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锦瑟》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锦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4b093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7.png)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典)
1、庄周梦蝶 一日,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
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他不由纳闷:不知是我做梦变成了 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 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化用这一典故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 分虚缈的心灵寄托。 2、望帝啼鹃
隐的心中留下了永久的伤痛。
李商隐
于是,他写下了系列《无题》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如: 无题
其一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其二 •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有一首七夕那天写的《曼倩辞》 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间。 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 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盛年时即郁郁而逝。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毕生。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 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真可谓:诗人不幸,诗歌幸。
首 联: 锦瑟无故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无缘无故
锦瑟想到什么?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
比兴
青春年华
年已半百的自己,流逝 的青春年华
美好的瑟啊,你为何无缘无故有五十条弦呢?你的一音一节都使我回想 起美好的青春年华,并为美好年华的流逝而伤感、无奈的情怀。
颔 联、颈联用了四个典故,转达了怎样的情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7《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李商隐《马嵬》赏析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7《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李商隐《马嵬》赏析1](https://img.taocdn.com/s3/m/e85b17dc81c758f5f61f67c1.png)
李商隐《马嵬》赏析【原作】马嵬——[唐] 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马嵬:原诗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
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
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
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当时七夕笑牵牛:意思是说当年七月七日李、杨在长生殿夜半私语的时候,还以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会面一次,不及他们天天在一起。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嘲讽唐玄宗虽多年做帝,并不能长保他的妃子,不及普通人家能始终相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https://img.taocdn.com/s3/m/5e0338ee6bd97f192379e905.png)
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
• 4、主题除了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外,还有 寄兴说等等。
八、作业布置:
1、熟读背诵; 2、完成课后练习; 3、预习《林黛玉进贾府》。
二、背景知识
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 蜀地避难。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今天的 陕西兴平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 杀死杨贵妃。唐玄宗被迫令杨贵妃自缢, 史称“马嵬之变”。后代许多诗人都写了 有关此事的诗歌,例如白居易的《长恨 歌》。李商隐咏叹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有两 首,这是其中第二首。
• 马嵬贵妃墓大约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位 于一高坡小院。
• 王蒙在《双飞集》中说:“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 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 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
• 在这我们追寻逝去的青春,追问淡远的志向,追思无 边的失意,诉说无奈的人情,倾诉浓浓的惆怅——— 真可谓“一篇《锦瑟》解人难”,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可感悟而不可支离,可望而不可及。
四、艺术手法:对比反衬
他生 不能预料—— 今生 缘断悲凉 空闻 今日狼狈—— 无复 昔日安逸 此日 缢死可怜—— 当时 骄奢淫逸 四纪天子 无奈—— 普通卢家美满
五、叙事结构特点
贵妃缢死君王怅, 玄宗逃难奔蜀忙。 六军哗变马嵬殇, 帝妃永离空断肠。
玄宗逃难奔蜀忙, 六军哗变马嵬殇。 贵妃缢死君王怅, 帝妃永离空断肠。
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令狐楚(牛党)赏识而中进士,
唐代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解析
![唐代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a3f6c6524de518964b7d9b.png)
烟 雨 迷 蒙
章法结构
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 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 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 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 “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 “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 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 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 波澜起伏。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诗选读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此为李商隐于巴蜀时寄 给妻子的诗。长安在巴蜀 东北,故称寄北。诗写自 己独居巴蜀的寂寞和对妻 子的思念。
鉴赏要点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 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 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 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 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 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 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 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 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结构分析:
锦瑟年华:追忆青春年华,感叹年华虚度,功业无成。 庄生迷蝶 望帝托心 怀恋美好事物,感叹怀才不遇,痛苦哀号。 海月珠泪 蓝田玉烟 美好事物不长,感叹才遭压抑,令人伤悲。 追忆此情 从追梦中醒来,当时就已怅惘,今日更甚。
3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人教版)
![3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08a359f61fb7360a4c6579.png)
7.该诗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该诗于典故传说的运用中使用了象征的手法,使诗作更 耐人寻味。 诗以埋怨锦瑟起兴,提出“思华年”主题,三、四句使用“庄 周梦蝶”“杜宇啼春”的典故分别喻往事如梦和感伤不已。五、 六句又将典故与传说糅合在一起,“沧海月明”“鲛人泣珠” 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之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蓝田 日暖”“良玉生烟”,湿润迷蒙又邈远难觅,表现了
9.按时间的发展应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 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谋篇布局上却不是 这样的,请说说《马嵬(其二)》一诗在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倒叙,从整体上看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 上看倒叙突出因果。
理想的幻灭和诗人的彷徨与悲伤。用典故和传说构成了迷离 不定的意境,象征地表现了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复杂而微妙 的情感——悲剧性的惘然。全诗语言含蓄而略显晦涩,将朦 胧的情思寓于朦胧的境界之中,抒发了诗人难言之隐痛。
(二)阅读《马嵬(其二)》一诗,完成8~9题。 8.仔细阅读《马嵬(其二)》一诗,谈谈这首诗的“诗眼” 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诗眼”是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 愁”。②它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诗歌前面三联对李、杨二人 以前事迹的描述以本联作结,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 “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李、杨悲剧 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于政事、任 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致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a8e2090567ec102de2bd89eb.png)
人教版语文必修37李商隐诗两首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鉴赏: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的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
这首诗表面写蝉,实际上是写自己。
首联闻蝉鸣而起兴。
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
但这样的鸣声是白费,是徒劳,因为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
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
颔联从“恨费声”里引出“五更疏欲断”,用“一树碧无情”来作衬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达到了抒情的顶点。
“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
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就寄托身世遭遇说,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是有理的。
咏物诗既以抒情为主,所以这种无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颈联,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
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所以称“薄宦”。
经常在各地流转,好像大水中的木梗到处漂流。
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
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作者思归就更加迫切。
尾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
“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圆合。
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
(限时15分钟)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琴弦.船舷.玄.奘炫.耀B.蝴蝶.通牒.碟.片堞.墙C.沧.海苍.茫粮仓.怆.然D.晓筹.田畴.踌.躇祷.告解析:A项,xián,xián,xuán,xuàn;B项,全都读dié;C 项,cāng,cāng,cāng,chuàng;D项,chóu,chóu,chóu,d ǎo。
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1d976592c1c708a1294a4433.png)
•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 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 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 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 【答案】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 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4.按时间的发展应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 “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 谋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其二)》在叙 事结构上的特点。
• 【对应考点】分析诗歌的谋篇布局。
• 【提示】联系诗歌内容的先后顺序,并分析这种写 法的作用。
• 【答案】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 法。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
字音
1.生字音积累
马嵬.( wéi )
宵柝.( tuò)
报晓筹.( chóu )
当当..夜时ddàānngg
空空..缺闻kkòōnngg
2.古今异义词 (1)一弦一柱思华.年. ( 古义: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今义:青少年时代 ) (2)望帝春.心.托杜鹃 ( 古义: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 美好事物的怀念;今义:指羡慕异性的心理 ) (3)只是当时已惘.然. ( 古义:迷惘,茫然;今义:失意的 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 3.词类活用 庄生晓梦.迷蝴蝶 ( 名词作动词,做梦 )
• 墨弄风流李商隐
• 名吟一句,风流千古。
• 那是个思想灵魂飞入了梦与现实之外的诗人,蓝田 日暖玉生烟。他一生于官场潦倒无功,却在诗文中 倾注了举世惊叹的情思,夜吟应觉泪光寒。他用精 妙奇丽的一行诗,便可道尽沧海万物的明丽惆怅。 他是晚唐文坛的巅峰人物,是我心中的一代风流诗 人——李商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 李商隐诗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 李商隐诗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901406fbaeaad1f346933fd9.png)
4 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号玉谿生,有《李义山诗集》。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智慧的你,可以对上吗?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东风无力百花残 。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相见时难别亦难 , _________________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第二级 蜡炬成灰泪始干
––第二级 第二级 •– 第二级 •第三级 第三级
• •–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三级 第四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 第五级 » 第五级
卫辉市一中 李玉生 制作: 卫辉市一中 李玉生
504460772
sj18749156472
1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3第二单元 李商隐诗两首 人教版必修 1第一册第一单元 沁园春·长沙
––第二级 第二级 •– 第二级 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 •第三级 •第三级 第三级 第四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三级 公主的宫女、后随公 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 – 第四级 » 第五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 第五级 » 第五级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 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 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他有些留传至今, 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诗词就像一碗清酒,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历久弥香。
它浓缩了深邃的体悟,是诗人用一生的执着写就了这华美的诗章,让生命之花绽放其中。
在我眼中,李白好杜甫好,元好问好纳兰容若好,但最好的还是李商隐。
【课内挖掘】课内素材儿嫁给他。
就这样,李商隐虽有“欲回天地”的政治雄心,也有蔑视“古圣先贤”的进步思想,可惜他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却终成晚唐诗坛一大家,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传唱的诗篇。
李商隐虽然没有像庄子所说的“游刃有余”,但面对厄运,能矢志不渝,终有所成就。
[运用角度] “不向命运低头”“志气”“壮志难酬”等。
2.自唐以来,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著名的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的《马嵬》、苏轼的《荔枝叹》、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的《长生殿》等。
而对李、杨二人的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这些作品所表现的态度褒贬不一,李商隐别出心裁,在将《长恨歌》的故事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浓缩之后,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杨贵妃的死与海外招魂的对比中,在和平时期的“鸡人报晓筹”与逃亡时期的“虎旅传宵柝”的对比中,在长生殿“七夕盟誓”与马嵬坡“六军驻马”的对比中,在四纪为君而不能保一妇人与民间夫妇尚可白头偕老的对比中,诗人批判的锋芒直指唐玄宗。
同时,诗人也感慨了人生无常、富贵难安。
这是永远困惑人类的生命主题,也是文学的永恒话题。
面对不能预测的命运,即使贵为天子,也难避免。
全诗又于有情人与无情世事的对比中,凸显了人生的无常。
[运用角度] “得与失”“看问题的角度”“人生无常”“情感与时代”等。
【课外运用】1.我暗叹你苦苦地执着于这风雨飘摇的乱世,然而啼血一叹“古来才命两相妨”,却将你的耀眼光芒和着“一把辛酸泪”共同淹没在朋党之争的喧嚣中,埋藏进风烛晚唐的冷漠里,终于竹死桐枯。
盛唐气魄不再,你吼不出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语;夹在牛李党争的细琐中,你体味不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当一个盛世的黄昏降临,你只能长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一个朝代的秋天飘然而至,你在“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慨叹中昏昏欲睡。
十七岁的你已少有才名时,尚可以挥洒“雏凤清于老凤声”的骄傲,然而十年一瞬,百年一念,“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是不是你对人世间终也不悔的执着与悲鸣?2.她的美艳在华夏千年史册上无人比肩,她的柔情让父子两代为之神迷,她的故事烙刻着红颜祸水的万世骂名。
中国历史的悠悠长卷,烙刻着这么一个充满色彩、同时又具有争议性的人物——杨玉环。
听到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你想到的是“四大美人”还是“安史之乱”?如果不分青红皂白,都把责任往女人头上推的话,那显然是不公平的,正如杨玉环所承受的爆发“安史之乱”最大元凶的污蔑。
这显然是儒家思想“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大肆影响而一发不可收拾造成的结果。
随着唐朝大国的烟飞云散,随着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之花的无情凋谢,杨贵妃也就落下了挥之不去的千古骂名。
一个与唐玄宗生活十几年的弱女子,对政治毫无兴趣,没有任何野心,从没弄过权术,更从未干涉过关于朝政的任何事情。
就算后来杨国忠弄权,也不能和杨贵妃扯上任何关系。
仅凭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深厚爱情,就落下了狐媚圣上的罪名,最终甚至还成了爆发“安史之乱”的最大元凶,千百年来人们都在指责杨贵妃,唾弃杨贵妃。
可是,爱情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为什么最终爆发惨不忍睹的战争就是杨玉环一个人的罪过?就只让一个女子背负这样的万世骂名、千古冤屈?难道单单是因为杨贵妃是女人,还是身为一国之君就没有爱的权利?或者真的是没有触碰过政治的杨贵妃亲手毁了这一切?显然都不是吧。
那么,杨贵妃何罪之有?怎堪红颜祸水之骂名?请还她一个清白吧。
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琴弦.船舷.谄.媚垂涎.三尺B.沧.海苍.茫怆.然满目疮.痍C.宵柝.拓.展跅.弛唾.手可得D.畴.昔踌.躇胡诌.未雨绸.缪解析:C项,全都读tuò。
A项,“谄”读chǎn,其他读xián;B项,分别读cānɡ,cānɡ,chuànɡ,chuānɡ;D项,“诌”读zhōu,其他读chóu。
答案:C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B.此情可.待.成追忆可待:可以等待C.望帝春心..托杜鹃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美好事物的怀念D.空闻虎旅传宵柝..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解析:B项,可待:岂待,哪能等到。
答案:B3.对下列诗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B.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蜀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C.当时七夕笑牵牛:唐玄宗和杨贵妃当年七夕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是对唐玄宗迷乱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
D.望帝春心托杜鹃:诗人用“望帝啼春”的典故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欢快喜悦之情。
解析:D项,诗人笔下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诗人悲苦的心灵,深沉的悲伤只能托之于暮春时节杜鹃的悲啼,这是何等凄凉。
答案: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马嵬(其二)》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B.李商隐的一生在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许多像《锦瑟》一般哀婉艳丽的诗篇。
C.智联网近日发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以上的用人企业不会优先录用“海归”,用人成本太高、容易跳槽是用人者拒绝“海归”的主要原因。
D.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雾霾天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解析:A项成分残缺,“记取”缺少宾语,应在“战乱之苦”后添加“的历史悲剧”。
B项主语和谓语不搭配,删去第一个“的”。
C项句式杂糅,“超过”与“以上”,删去其一。
答案:D5.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颔联、颈联的后一句残缺,请根据律诗的特点,选出恰当的一项,填在横线处。
(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
月榭故香因雨发,。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A.①别树羁雌昨夜惊②风帘残烛隔霜清B.①风帘残烛隔霜清②别树羁雌昨夜惊C.①残烛风帘隔霜清②别树羁雌昨夜惊D.①昨夜别树羁雌惊②风帘残烛隔霜清解析:从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严格对仗的角度考虑,只有A项最为恰当。
答案:A6.名句默写。
(1)《锦瑟》中追忆华年往事的起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诗人全部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嵬(其二)》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对比手法来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2)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二、迁移发散(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7~8题。
隋宮李商隐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前两句写隋炀帝南游的豪兴,后两句写国民进贡财物。
B.这首诗对比鲜明,将一人与举国、宫锦与障泥和船帆对比。
全诗无一议论之语,于风华流美的叙述之中,暗寓深沉之虑,令人鉴古事而思兴亡。
C.这首诗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抓住裁剪宫锦这个细节,暗示隋炀帝南游耗费巨大,动用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
D.尾联“障泥”,马鞯,垫在马鞍的下面,两边下垂至马蹬,用来挡泥土。
此联的意思是指隋炀帝南游的人马一半骑马,一半坐船。
E.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咏史诗。
第一、二、四句押韵,无对仗。
解析:A项,一、二句写隋炀帝不听大臣劝阻,执意南游;三、四句写隋炀帝巡游不惜民财,奢侈豪华。
D项,末句是说动用全国的人力裁剪的宫锦一半用作马鞯,一半用作船帆,讽其奢侈之极。
答案:AD8.唐代诗人李益有一首诗歌《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隋宫》为咏史诗,《汴河曲》为怀古诗,借用杜诗来概括,可谓一则“举隅见烦费”,一则“引古惜兴亡”。
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隋宫》为咏史诗,《汴河曲》为怀古诗。
咏史与怀古,性质相近但有区别。
咏史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怀古则多因迹起情,重在抒写历史沧桑之慨;咏史实(史实)而怀古虚(意象)。
《隋宫》抓住“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这一典型事例,表现帝王南游的奢靡浪费,从而寓含奢淫覆国之戒;而《汴河曲》只就“汴水、隋宫、长堤、柳树”等带有沧桑感的物象虚加点染咏叹,抒发今昔盛衰之慨,吊古伤今之情。
而正如杜诗所言,一则“举隅见烦费”,一则“引古惜兴亡”。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访秋李商隐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所作。
9.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酒簿吹还醒”,是经过长久的离别,尝尽愁苦滋味以后,盘纡于胸中的感情的猛然倾泻,给人以十分强烈的感染。
B.诗歌的前两句虚实结合,蕴含着深厚的诗意;“还”“已”二字,使得诗句上下紧密联系,曲折起伏。
C.颔联用“江皋”“落日”“帆席”“归风”四种物象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落日归帆图,颈联则选取“烟”“龙潭”“霞”“鸟道”四种物象组成一幅桂州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