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实验报告)
实验三 土壤吸湿水的测定 实验报告
实验三土壤吸湿水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地点:生地楼实验时间:实验人:一:目的意义风干土中水分含量受大气中相对湿度的影响,土样仍保有一定水分。
在土壤理化分析中,各项分析结果都以“烘干土”作为计算标准,分析是一般都用风干土,计算时就必须根据水分含量换算成烘干土。
因为风干土的含水量因生物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组成不同而差异很大,难以相互比较。
因此分析测定的土样,必须测定其吸湿水含量。
二:实验原理测定时把土样放在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则失去的质量为水分质量,即可计算土壤水分百分数。
在此温度下土壤吸着水被蒸发,而结构水不致破坏,土壤有机质也不致分解。
三:实验仪器分析天平(0.001g)、小铝盒(2个)、烘箱、牛角勺、干燥器。
四:操作步骤1).在分析天平上称出干燥而洁净的铝盒重量(w);2).放入约5g过1mm筛的风干土(称两份土做平行);3).烘干:盖上盒盖,准确称重(w1),再将盖打开放入已预热至105°±2℃的烘箱中,控制在105-110℃范围,连续烘干6-8小时;4).冷却:取出铝盒迅速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冷却至室温,然后取出立即称重(w2);5).称重:再放入烘箱中,烘干3——5小时,在干燥器中冷却,再称重,检验是否恒重。
(占干土重的百分数,准确至0.001)。
五:原始数据记录(1)实验数据(2)数据处理土壤吸湿水含量%=(w1-w2)▪ 100/(w2-w)W——铝盒重量(g)w1——铝盒+风干土重(g)w2——铝盒+烘干土重(g)六:注意事项1.严格控制恒温条件,温度过高,土壤有机质易碳化逸失。
2.按分析步骤的条件一般试样烘6h可烘至恒重,含水较多,质地黏重的样品需8h。
3.在烘干期间不要随意打开烘箱,以免影响烘箱内温度升降变化和使土壤吸湿。
4.平行测定结果用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小数最后一位数。
水分小于5%的风干土样,相差不得小于0.2%。
微机原理实验三实验报告
实验3. 循环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⒈掌握移位指令的使用方法。
⒉学会循环结构程序的编程方法。
⒊利用DEBUG调试程序查看循环程序循环过程中CS和IP的变化情况。
二、实验要求⒈编写程序并上机调试,记录运行结果。
⒉用DEBUG调试程序调试所编程序,查看并记录每条指令内存单元地址及执行结果(包括F标志寄存各位值。
)⒊注意观察并记录每条指令执行后CS和IP寄存器值变化情况,以加深对循环程序的概念的理解。
三、实验内容⒉编写统计15个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程序。
要求:分别统计出低于60分,60-69分,70-79分,80-89分,90-100分的人数,并存放到S5,S6,S7,S8,S9,S10对应内存单元中。
源程序代码;DATA SEGMENTDATA1 DB 55,60,65,88,67,70,75,80,77,85,90,66,95,53,100DATA2 DB 5 DUP(?)DATA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DATASTART:MOV AX,DATAMOV DS,AXMOV CX,15LEA SI,DATA1LEA DI,DATA2AGAIN:MOV AL,[SI]CMP AL,90JB NEXT1INC BYTE PTR[DI]JMP NEXT0NEXT1:CMP AL,80JB NEXT2INC BYTE PTR[DI+1]JMP NEXT0NEXT2:CMP AL,70JB NEXT3INC BYTE PTR[DI+2]JMP NEXT0NEXT3:CMP AL,60JB NEXT4INC BYTE PTR[DI+3]JMP NEXT0NEXT4:INC BYTE PTR[DI+4]NEXT0:INC SILOOP AGAINMOV AH,4CHINT 21HCODE ENDSEND START程序运行结果截图:四、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掌握移位指令的使用方法。
最新实验三霓虹灯控制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三霓虹灯控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霓虹灯的控制机制,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控制实验,了解霓虹灯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其控制方法。
实验将测试不同信号对霓虹灯亮灭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电子电路实现对霓虹灯的有效控制。
实验设备:1. 霓虹灯管若干2. 电源供应器3. 微控制器(如Arduino)4. 电阻、电容等基础电子元件5. 焊接工具和连接线6. 编程软件及电脑实验原理:霓虹灯是一种低气压冷阴极气体放电灯,通常填充有氖气或其他惰性气体。
在高压电场作用下,气体放电产生可见光。
控制霓虹灯的核心在于调节通过灯管的电流和电压,以达到控制灯管亮灭的目的。
实验步骤:1. 搭建基础电路:根据霓虹灯的启动电压和工作电流要求,设计并搭建适合的电源电路。
2. 编写控制程序:使用Arduino等微控制器,编写程序以产生控制信号,实现对霓虹灯的开关控制。
3. 调试实验:将编写好的程序上传至微控制器,并逐步调整参数,观察霓虹灯的响应情况。
4. 功能扩展:尝试实现霓虹灯的亮度调节、颜色变化和闪烁效果等高级控制功能。
5.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观察到的现象,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实验结果:详细记录了不同控制信号下霓虹灯的反应,包括启动电压、工作电流、亮灭时间等关键数据。
实验成功实现了霓虹灯的基本控制,并探索了多种灯光效果。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霓虹灯的基本控制方法,并对其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精确控制电源和编写有效的控制程序,可以实现对霓虹灯的精确控制,为其在广告、装饰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实验报告三:空间分析实验—市区择房
实验三:空间分析实验—市区择房一、实验目的熟练掌握ArcGIS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操作,综合利用各项空间分析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二、仪器设备计算机,Arcgis.城市市区交通网络图(network.shp)商业中心分布图(Marketplace.shp)名牌高中分布图(school.shp)名胜古迹分布图(famous place.shp)三、实验任务找出符合要求的住房区1.所寻求的区域要满足以下条件:①离主要交通要道200m之外,以减少噪音污染(ST为道路数据中类型为交通要道的要素)。
②在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之内,服务范围以商业中心规模大小(属性字段YUZHI)来确定。
③距名牌高中在750m之内,以便小孩上学便捷。
④距名胜古迹500m之内,环境幽雅。
2.对每个条件进行缓冲区分析,将符合条件的区域取值为1,不符合条件的取值为0,得到各自的分值图。
3.运用空间叠置分析对上述4个图层叠加求和,并分等定级,确定合适的区域。
四、实验要点及流程1.加载缓冲区工具点击菜单Tools—>Customize…在“Customize”对话框选择Tools—>Buffer Wizard…,按住鼠标右键将Buffer Wizard 拉入工具栏中。
2.打开地图文档点击菜单File—>Open,打开D:\GIS_Data\Ex1\city.mxd文件。
(1)主干道噪音缓冲区的建立①在交通网络图层(network.shp)上右键选择Open Attribute Table,打开属性表。
②单击Option按钮,选择Select by Attributes,打开Attributes of network对话框。
③在SQL表中,设置查询条件表达式:“TYPE”=‘ST’(需点击“Field”下的“TYPE”,而后单击“Get Unique Values”按钮,则将“TYPE”的全部属性值加入上面列表框中),单击“Apply”按钮,选择出市区的主要道路(图6)。
实验报告3(PN结工艺制备)
学生实验报告(5)运行数据结果保存语句(log),输出结构结果保存语句log 是用来将程序运行后所计算的所有结果数据保存到一个以log为扩展名结尾的文件中的一个语句。
从solve 语句中运算后所得到的结果都会保存在其中。
log outf=diodeex05.log(6)solve 语句,以一定的方式给PN 结外加偏压,将阳极电压从-0.25 提升至-10,间隔为-0.25。
solve vanode=-0.25 vstep=-0.25 vfinal=-10 name=anode(7)保存和绘画IV 曲线图。
tonyplot diodeex05.log -set diodeex05_log.set(8)参数提取语句(extract),根据log 文件获得器件电学参数。
extract init infile="diodeex05.log"extract name="bv" x.val from curve(v."anode",abs(i."anode")) wherey.val=1e-10extract name="leakage" y.val from curve(v."anode",abs(i."anode")) wherex.val=-24.改变器件工艺条件参数(扩散温度﹑热退火时间﹑离子注入角﹑离子注入能量﹑离子注入浓度等),分析工艺参数变化对器件结构及电学特性影响。
四、实验结果(一)器件设计1、器件结构设计如图所示,定义PN结的网络信息x为2.0,y为2.0,该区域块沉积铝厚度为0.2um,刻蚀掉x=1um右边的全部铝(形成铝接触),均匀p掺杂浓度为5e18每立方厘米,对表面进行硼离子注入,pearson分布,浓度为1.0×e15cm-2,离子能为50KeV,注入离子束与晶圆法线的角度为7,注入离子束和仿真面的角度0,硅晶格结构为amorph,从而形成了该结构,包括Al+区域,P+区域,N区域。
实验报告-实验三 利用资源管理器实现文件管理
12、“资源管理器”→选择d:盘→在右边窗口设置显示方式“详细信息”→单击“大小”属性列→按升序排列文件→按ctrl键,同时单击若干小于1MB文件,用鼠标右键拖动到D盘考生文件夹下的my文件夹,在弹出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到当前位置”
1)将某一常用文件夹项目添加“库”;也可以右键单击该文件夹,使用快捷菜单实现
2)创建新“库”,为“库”添加项目
3、使用“查看”菜单或“更改浏览视图”按钮、预览窗格按钮
4、使用“搜索框”的“搜索筛选器”搜索文件(夹):
5、体验“地址栏”路径按钮,实现目录跳转
二、打开D盘考生文件夹D:\ks01\150199990010,在考生文件夹150199990010下完成如下操作:
福建警察学院
计算机应用教学实验报告
计算机应用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地点:三号机房
实验名称
实验三利用资源管理器实现文件管理
指导教师
郑清安
时间
姓名
班级
刑侦一区
学号
组号
同组者姓名
评分
一、实验目的
掌握“资源管理器”窗口构成要素;
掌握查看文件(夹)的方法;
熟练掌握利用“资源管理器”的进行文件(夹)基本操作。
掌握搜索文件(夹)的方法
五、实验体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师签名:
一、打开“计算机”或“资源管理器”,查看构成窗口的要素,并完成以下基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
1、使用“组织”菜单:
1)窗口布局:“组织”——布局——预览窗格、细节窗格、菜单栏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三)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组别第组实验项目同组人完成时间年月日【实验名称】《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制备及性质实验》【实验目的】1、学习从组织细胞中制备酶的方法。
2、掌握多酚氧化酶的作用及各种因素对其作用的影响。
【实验原理】多酚氧化酶为植物体内常见的呼吸酶,其在食品加工中易被氧化而呈现颜色反应,并且对多种植物的抗氧化、抗病原菌侵染等起作用,所以掌握其制备与性质实验要点,对于今后从事食品原料的提取分离与测定有重要意义。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酶,其最适pH值为。
由多酚氧化酶催化的反应,如以为底物,可以被氧化形成邻苯二醌。
由多酚氧化酶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可通过溶液的颜色的变化鉴定,这个反应在自然界中是常见的,如。
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底物是。
和与的结构相似,它们也可以被氧化为各种有色物质。
酶是生物催化剂,其催化活性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以及和等都会改变其生物催化活性。
【材料与设备】1、仪器设备匀浆机,离心机,冰箱,恒温水浴成绩:教师签字:批阅日期:2、材料小刀,纱布,漏斗,其它玻璃器皿3、主要试剂:(1)马铃薯(2)0.1mol/L的NaF溶液:将4.2g氟化钠溶于1000mL水中。
(3)0.01mol/L的邻苯二酚溶液:将1.1g邻苯二酚溶解于1000mL水中,用稀NaOH调节溶液的pH值为6.0,防止其自身的氧化作用。
当溶液变成褐色时,应重新配制。
新配制的溶液应贮存于棕色瓶中。
(4)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5)5%三氯乙酸溶液(6)硫脲(7)0.01mol/L的间苯二酚溶液:将0.11g间苯二酚溶解于100mL水中。
(8)0.01mol/L的对苯二酚溶液:将0.11g对苯二酚溶解于100mL水中。
(9)固体硫酸铵(10)0.8%HCl:19.2mL浓HCl加水稀释到1000mL。
(11)0.2%和0.3%(V/V)的乳酸溶液。
(12)0.5%的碳酸钠溶液(13)0.01%的碳酸钠溶液【实验方法】1、多酚氧化酶的制备每三个小组一起,称取150g马铃薯(新马铃薯可以不去皮),切块后放入匀浆机,加入150mL NaF溶液,匀浆后用四层纱布过滤,静置后取上清液待用。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三
实验三实验项目名称:实验3 文字信息实验过程及内容:一、(一)基础操作1. 启动Microsoft Word 2010,输入个人简历的相关信息。
输入完成后,将文档另存为:个人简历.docx。
(书本案例3-2)1)输入RESUME后按Enter即可换行2)在第五段输入“姓名:马腾飞”时,由于已经输入过一次了,可以直接复制粘贴。
长按鼠标左键选中“姓名:马腾飞”,单击右键,弹出菜单,在菜单中选择复制。
再将光标移动到需要粘贴的位置,在键盘上按“C TRL+V”即可完成。
3)输入完内容后,在左上角点击“保存”,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更改文件名,以及选定保存地址后,单击“保存”。
2. 打开个人简历文档,设置标题“个人概况”格式,字体:楷体、小四,深蓝色,加宽2磅,对整行加下划线、橙色;整行底纹:淡橙色。
(书本案例3-5)1)选中“个人概况”,在弹出的菜单中找到字体选项,点击下拉按钮选择“楷体”,再找到字号选项点击下拉按钮,选择“小四”。
然后找到字体颜色选项点击下拉按钮,选择“深蓝色”。
2)选中“个人概况”,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字体”选项,进入对话框,切换至对话框的“高级”选项卡。
点击“间距”的下拉按钮选择“加宽”,在磅值(B)中更改为2磅。
再切换到“字体”选项卡,点击“下划线类型”的下拉按钮,选择所需的下划线线型,点击“下划线颜色”下拉按钮并选择橙色的下划线颜色。
查看“预览”,确认无误后单击“确定”按钮。
3)选中“个人概况”,点击Word上方的“设计”选项,在最右边的页面背景内点击页面边框,在弹出的对话框内选择“底纹”选项卡,点击“填充”的下拉按钮,选择淡橙色。
点击“应用于”的下拉按钮,选择“文字”选项。
在“预览”区查看,确认无误后点击“确定”即可。
效果如下图所示3.书本案例3-61)选中“个人概况”,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段落”,进入对话框后更改“段前”的数据为1行,“段后”的数据为1行,特殊格式为“无”。
操作系统实验三实验报告
(一)进程创建
编写程序实现创建多个进程,并观察进程的执行情况。通过调用Windows API函数`CreateProcess`来创建新的进程。在创建进程时,设置不同的参数,如进程的优先级、命令行参数等,观察这些参数对进程执行的影响。
(二)进程控制
实现对进程的暂停、恢复和终止操作。使用`SuspendThread`和`ResumeThread`函数来暂停和恢复进程中的线程,使用`TerminateProcess`函数来终止进程。通过控制进程的执行状态,观察系统的资源使用情况和进程的响应。
(一)进程创建实验结果与分析
创建多个进程后,通过任务管理器观察到新创建的进程在系统中运行。不同的进程优先级设置对进程的CPU占用和响应时间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高优先级的进程能够更快地获得CPU资源,执行速度相对较快;而低优先级的进程则在CPU资源竞争中处于劣势,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卡顿或计一个多进程同步的程序,使用信号量、互斥量等同步机制来协调多个进程的执行。例如,实现一个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多个生产者进程和消费者进程通过共享缓冲区进行数据交换,使用同步机制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四、实验步骤
(一)进程创建实验步骤
1、打开Visual Studio 2019,创建一个新的C++控制台应用程序项目。
六、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进程创建失败
在创建进程时,可能会由于参数设置不正确或系统资源不足等原因导致创建失败。通过仔细检查参数的设置,确保命令行参数、环境变量等的正确性,并释放不必要的系统资源,解决了创建失败的问题。
(二)线程控制异常
在暂停和恢复线程时,可能会出现线程状态不一致或死锁等异常情况。通过合理的线程同步和错误处理机制,避免了这些异常的发生。在代码中添加了对线程状态的判断和异常处理的代码,保证了线程控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验报告三
电子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实验报告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地点: L2609
图3. 2
图3. 3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机壳间的感应和干扰,
示波器接在放大器的输出端,用于观察输出信号是否有失真削波现象),因而,测量放大倍数,必须是在输出信号
表3. 2
、研究负载R L的改变,对电压放大倍数A V的影响
将外接载R L分别换成1KΩ、3KΩ和10KΩ,在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测量u o,数据填
3. 3中。
表3. 3
、按照表3. 4测量并绘制该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曲线
表3. 4
表3. 5
图3. 4
五、数据分析及实验结论
、静态工作点的分析:(提示:静态工作点的作用,实验数据是否与理论吻合)。
[北科大]无机化学实验:3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报告)
������⊝(02/H202)=0.68V,小于 MnO2 或 MnO4-,作氧化剂时相应电对的电极电势,则要发
生下列反应:
������������������2 + ������2������2 + ������+ → ������������2+ + ������2 ������������������4− + ������2������ + ������+ → ������������2+ + ������2 上述两个反应可以发生。把 H202 作氧化剂与作还原剂的两个反应合并成一个总反
发生。因为此时������ ⊝ ������������ >0,氧化剂、还原剂浓度或压力的改变不会改变������ ⊝ ������������ 的符 号。
2.H202 的氧化、还原性 H202 中氧的氧化值为-1,它既可作氧化剂,使氧化值降低为-2,生成 H20 或 OH-; 又可作还原剂,使氧化值升高为 0,生成 02。H202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到底起氧化剂 还是还原剂作用,要根据另一个反应物而定。若另一反应物只能作还原剂,如 I-离 子,则 H202 在反应中起氧化剂作用。若另一个反应物只能作氧化剂,如 MnO4-离子, 则 H202 在反应中起还原剂作用。至于反应能否发生,可根据所在两个电对的电极 电势 E 判定。若另一个反应物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如 Fe2+离子,那么可先 写出两个可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是由下列两方面决定的。
(1)电极电势 当反应的速率均很快时,由电极电势决定其产物。如 MnO4-在
酸性条件下被 H2SO4 还原,其还原产物由电极电势决定,锰在酸性介质中元素电势
实验报告三(完整版)
实验报告三实验三、对象和类〔一〕1.实验目的〔1〕结合面向对象思想掌握类的定义以及类中成员的定义,学会设计自己的类。
〔2〕掌握方法重载、尤其是构造方法的重载,深入理解构造函数的作用与调用时机。
附录2packagech3; publicclassPassValueTest{ privateinti=-100;〔3〕理解this关键字同static关键字的意义,掌握成员变量的具体隐藏实现。
〔4〕理解对象同对象引用间的区别,掌握创立对象与调用对象成员的方法,以及对象作为参数与根本数据类型变量做参数的区别。
publicvoidtest1(intb){b=100;2.实验内容和步骤}上机输入程序并调试运行程序。
编译并运行附件1和附件附录12,观察结果分析其原因。
publicvoidtest2(PassValueTestb){=100;packagech3;}publicclassClassLoadTest{static{System.out.println("classloding");publicvoidtest3(PassValueTestb){b=this;}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结果:原因: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PassValueTestobj=newPassValueTest(); inttemp=100;obj.test1(temp);System.out.println(temp);o1.nonstaticmethod();obj.test2(obj); StaticTesto2=newStaticTest();System.out.println(obj.i); o2.nonstaticmethod();}obj.i=100; */PassValueTestnewobj=newPassValueTest();obj.test3(newobj); publicvoidnonstaticmethod(){System.out.println(newobj.i);System.out.println("非静态方法被调用");} }}结果:publicstaticvoidstaticmethod(){原因:System.out.println("静态方法被调用");〔2〕编译附件3,分析结果;将“注释这行〞所在的行注释,再将注释的call2方法去掉注}释,再次编译,观察结果分析其原因。
最新实验三、电机控制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三、电机控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电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2. 学习电机启动、停止、正反转控制的方法。
3. 熟悉电机保护环节的设置和作用。
4. 掌握电机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的实验技能。
实验设备:1. 直流电机或交流电机。
2. 电机驱动器。
3. 控制电路板。
4. 电源。
5. 测量仪器(如电压表、电流表、转速表等)。
6. 连接导线和必要的保护元件。
实验原理:电机控制系统通常由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执行单元组成。
控制单元负责发出控制指令,驱动单元将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机所需的电信号,执行单元即电机本身,根据电信号进行相应的动作。
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改变控制信号来实现对电机的基本控制。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所有设备是否完好,确保电源电压符合要求。
2. 连接电路:按照实验指导书的电路图连接电机控制电路。
3. 启动电机:打开电源,逐步增加电机的供电电压,观察电机启动情况。
4. 正反转控制:切换控制信号,使电机实现正反转,并记录转速。
5. 速度控制:调整控制参数,改变电机转速,并记录不同速度下的电机表现。
6. 位置控制:设置电机转动角度,实现位置控制,并检查控制精度。
7. 保护环节测试:模拟电机过载、堵转等异常情况,验证保护环节的有效性。
8.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电机控制效果,总结实验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实验结果:1. 电机启动和停止过程平稳,无异常噪声。
2. 正反转控制响应迅速,电机转动方向准确。
3. 速度控制实验中,电机转速能够在设定范围内精确调节。
4. 位置控制实验显示电机转动角度准确,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5. 保护环节在模拟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动作,保护电机不受损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对电机的基本控制操作,包括启动、停止、正反转、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
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机控制系统性能稳定,控制效果良好,满足实验要求。
同时,电机的保护环节能够有效地在异常情况下保护电机,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最新实验三实验报告1
最新实验三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物质的热传导性能,并验证傅里叶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对不同材料的热传导实验,了解热流、温度梯度与热传导率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
1. 铜板、木板和玻璃板各一块,尺寸相同。
2. 热源设备,如电热板。
3. 温度传感器,如热电偶。
4. 数据采集器。
5. 绝缘支架。
6. 计时器。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确保所有设备正常工作。
2. 将铜板、木板和玻璃板分别放置在绝缘支架上。
3. 使用热源设备对三种材料的底部进行加热,保持热源功率恒定。
4. 将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材料的上表面,确保传感器与材料表面接触良好。
5. 开始实验,记录热源开启后不同时间点的温度数据。
6. 根据温度数据,计算每种材料的热传导率。
7. 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
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在相同的热源功率和加热时间下,铜板的温度上升速度最快,其次是玻璃板,木板的温度上升最慢。
这与材料的热传导率有关,铜的热传导率最高,玻璃次之,木材的热传导率最低。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傅里叶定律的正确性,即热量的传递速率与温度梯度成正比,与材料的热传导率成正比。
实验结果表明,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能,而非金属材料的热传导性能相对较差。
这一发现对于材料的选取和热管理设计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三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三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等核心功能,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 Windows 10 操作系统环境下进行,使用了 Visual Studio 2019 作为编程工具,并借助了相关的操作系统模拟软件和调试工具。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进程管理实验1、创建多个进程使用 C++语言编写程序,通过调用系统函数创建多个进程。
观察每个进程的运行状态和资源占用情况。
2、进程同步与互斥设计一个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程序,使用信号量来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
分析在不同并发情况下程序的执行结果,理解进程同步的重要性。
(二)内存管理实验1、内存分配与回收实现一个简单的内存分配算法,如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或最坏适应算法。
模拟内存的分配和回收过程,观察内存的使用情况和碎片产生的情况。
2、虚拟内存管理了解 Windows 操作系统的虚拟内存机制,通过查看系统性能监视器观察虚拟内存的使用情况。
编写程序来模拟虚拟内存的页面置换算法,如先进先出(FIFO)算法、最近最少使用(LRU)算法等。
(三)文件系统实验1、文件操作使用 C++语言对文件进行创建、读写、删除等操作。
观察文件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和文件目录的结构。
2、文件系统性能测试对不同大小和类型的文件进行读写操作,测量文件系统的读写性能。
分析影响文件系统性能的因素,如磁盘碎片、缓存机制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进程管理实验结果1、创建多个进程在创建多个进程的实验中,通过任务管理器可以观察到每个进程都有独立的进程 ID、CPU 使用率、内存占用等信息。
多个进程可以并发执行,提高了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2、进程同步与互斥在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实验中,当使用正确的信号量机制时,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协调工作,不会出现数据不一致或死锁的情况。
实验三 定时器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单片机实验题目:实验三定时实验学生姓名: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张涛实验三 定时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片机系统定时器断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 1.定时器/计数器组成框图8051单片机内部有两个16位的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称为定时器0(T0)和定时器1(T1),可编程选择其作为定时器用或作为计数器用。
此外,工作方式、定时时间、计数值、启动、中断请求等都可以由程序设定,其逻辑结构如图所示。
_____INT1(P3.3)_____INT0(P3.2)T1(P3.5)T0(P3.4)图 8051定时器/计数器逻辑结构图由图可知,8051定时器/计数器由定时器 T0、定时器T1、定时器方式寄存器TMOD 和定时器控制寄存器TCON 组成。
2.定时/计数器的方式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定时/计数器的初始化通过定时/计数器的方式寄存器TMOD 和控制寄存器TCON 完成。
1)定时/计数器方式寄存器TMODTMOD 为T1、T2的工作方式寄存器,其格式如下:TMOD D7 D6 D5 D4 D3 D2 D1 D0(89H) TMOD 的低 (1(2)T /C :功能选择位。
0/C =时,设置为定时器工作方式;1/C =时,设置为计数器工作方式。
(3)GATE :门控位。
当GA TE=0时,软件控制位TR0或TR1置1即可启动定时器;当GATE=1时,软件控制位TR0或TR1须置1,同时还须0INT (P3.2)或1INT (P3.3)为高电平方可启动定时器,即允许外中断0INT 、1INT 启动定时器。
TMOD 不能位寻址,只能用字节指令设置定时器工作方式,高4位定义T1,低4位定义T0。
复位时,TMOD 所有位均置0。
2)定时器/计数器控制寄存器TCONTCON 的作用是控制定时器的启动、停止,标志定时器的溢出和中断情况。
定时器控制字TCON 的格式如下:TCON (88H ) 8FH 8EH 8DH 8CH 8BH 8AH 89H 88H(1) TCON.7 TF1:定时器1溢出标志位。
实验报告三(详细设计)
实验序号及实验名称实验三软件项目的详细设计一、实验题目:飞机订票管理系统二、任务概述(1)软件项目整体描述:航空公司为方便旅客, 需开发一个机票预定系统。
为便于旅客由旅行社代替航空公司负责为旅客定票, 旅行社把预定机票的旅客信息, 包括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旅行时间、旅行目的地, 输入机票预定系统的客户端程序, 系统经过查询航空公司内的航班数据服务器后, 为旅客安排航班, 印出取票通知。
旅客在飞机起飞前一天凭取票通知和帐单交款后取票, 系统校对无误后即印出机票给旅客。
要求系统能有效、快速、安全、可靠和无误的完成上述操作。
并要求客户机的界面要单明了, 易于操作, 服务器程序利于维护。
(2)运行环境要求:系统将由两部分程序组成, 安装在各旅行社客户机上的客户程序及航空公司内的数据服务器程序。
根据调研得知所有旅行社的计算机配置均在Pentium 4级别以上, 客户程序应能够在Pentium 4级别以上, Win XP环境下运行。
(3) 条件与限制:软件开发人员在开发的工程中, 使用java进行系统开发, 使用SQL Sever2005版本数据库。
(4)需求概述:航班查询所需数据: 终点站名称(文本数据)。
订票管理所需数据: 航班号、订票数额、日期、客户名称、省份证号码、性别退票管理所需数据: 日期、航班号。
改签管理所需数据: 日期、航班号、起飞时间。
三、逻辑结构设计(1)数据库表①destine(订票人信息表)在此数据表中存放的是订票人的其他信息, 如: 所乘坐的航班号、所乘坐的机舱等级等信息。
订票人的信息表要与航班信息表有所关联。
在该信息表中包含以下字段: destine_id(订票人身份证号码)、flight_no(航班号)、destine_count(订票数量)、destine_date(定票日期)、destine_status(订票状态)、destine _id (订票人身份证号码)、destine_phone(订票人联系电话)、destine_address(订票人地址)、destine_sex(订票人性别)、destine_age(订票人年龄)等字段。
实验三酵母核糖核酸的提取及测定(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三酵母核糖核酸的提取及测定一、研究背景及目的RNA(核糖核酸)属酸性高分子化合物,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由数量不等的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
由于RNA在细胞内能够行使各种各样的生物功能,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调控基因表达、作为核酶催化生化反应活性等,对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发育有着重要作用。
RNA制剂是以RNA及其衍生物为材料,经加工制成的产品,主要包括从富含RNA的生物体中的提取物、自溶物或者降解产物加工制成的各种商品。
核糖核苷酸与其衍生物作为一大类R NA制剂,在生物体内有着诸多的功能,例如: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用货币,cAMP作为第二信使传递胞外信号,CoⅠ、CoⅡ、CoA、FAD作为酶的辅因子在催化反应中起重要作用,UDP等作为单糖载体在糖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等。
此外,鸟苷酸(GMP)和肌苷酸(IMP)是强力助鲜剂,胞苷酸(CMP)和尿苷酸(UMP)可作为生产治疗癌症、肝炎及冠心病等药物的原料;在化妆品中加入核酸或其水解物,可促进皮肤蛋白合成,达到养护皮肤的作用;在农业上,RNA降解物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增产的作用,因此RNA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农业、日化、环境保护等各产业,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形成了一大新兴产业。
[1]可见,无论是科研工作还是商业产品的生产过程,都需要大量的纯品RNA作为原料。
但是RNA的活化能较高,不易直接合成,而天然材料中的RNA往往与细胞内的其他化合物混在一起,故采用廉价、合适的手段分离纯化得到R NA就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人们已经摸索出来了多种多样的方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但其基本的思路和程序大致相似,基本战略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本实验中,我们需要了解R NA制剂开发应用的前景和基本思路,掌握RNA分离纯化的设计思想及主要的操作细节,并以酵母为材料学习RN A提取和测定的基本操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电子通信与软件工程系
课程名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实验题目:C语言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方
法
2018年10月26日
附:实验报告
专业:电子信息类年级: 4 完成日期:2018.10.26 学号:182018010 姓名:叶健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能够使用C语言,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关系运算和逻辑运算。
(2)掌握不同的类型数据之间赋值的规律。
(3)进一步熟悉C语言程序的编辑、编译和运行的过程。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过程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四、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举例说明逻辑运算符的短路特性。
(表达式1)&&(表达式2) 如果表达式1为假,则表达式2不会进行运算,即表达式2“被短路”
(表达式1)||(表达式2) 如果表达式1为真,则表达式2不会进行运算,即表达式2“被短路”
2、举例说明复合赋值运算符的运算顺序?
(1)前置,如++i、--i(先执行i+1或i-1,再使用i值)
(2)后置,i++、i--(先使用i值,再执行i+1或i-1)
3、编写程序:使用条件运算符计算两个数的最大值。
x>y?1:1.5
4、通过课下实践,掌握其他各种运算符的使用方法。
五、实验总结和体会
要注意取地址符&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