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古生物学复习提纲

古生物学复习提纲

《古生物学》复习提纲一总论1.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以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

标准化石:分布局限、演化快、特征明显、延续时间短、具有较强的地质年代意义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其是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指相化石:分布广、狭适性、能过明确指示生物生活环境的生物化石2.单名法:用一个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来表示生物分类单元的学名二名法:任何一个物种的正式学名由其归属的属名加自身的种名构成。

三名法:在属名和种名之后再加上亚种名优先律:任何分类单位的正确有效名称是最早正式发表的名称。

3.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化石的形成条件与化石不完整性(地质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化石的形成过程与化石不完整性(从生物群死亡群 埋藏群 化石群的变化)4.试述化石的保存类型:●实体化石:生物遗体保存的化石(1)未变实体化石:生物遗体未经显著变化(2)变化实体化石:生物遗体经过一定的石化作用●模铸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生物体的印模和铸型物。

根据化石与围岩的关系分成4类: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核化石、铸型化石。

●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

●化学化石:分解后的古生物有机组分(如脂肪酸、氨基酸等)残留在地层中形成的化石。

5.化石化作用:从遗体埋藏开始,经历一系列变化成为化石的作用。

1)矿质充填作用:生物硬体组织中空隙,被矿物质沉淀充填,生物硬体变得致密和坚硬。

2)置换作用:生物体原来组分被溶解,并被外来矿物质交代置换,如硅化、钙化、黄铁矿化等3)碳化作用:生物遗体中不稳定的成分分解和挥发,留下较稳定的碳质薄膜保存为化石6.适应趋同:指一些类型不同,亲缘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而在形体上变得相似,不对等的器官也因适应相同的功能而出现了相似的性状。

适应辐射:分类位置相近的生物,由于适应不同的环境而发生的形态分化7.试述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底栖:指生活在水层底部,经常离不开基底的生物,包括表生生物和内生生物。

古生物学复习重点

古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古生物学地史学古生物地史学二、问答题1.试述古生物地史学的发展历史及其相应的重大事件。

第二章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一、名词解释化石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自然分类二名法二、问答题1.试述化石形成的过程及保存条件。

2.简要说明研究化石的方法及意义。

第三章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一、名词解释物种绝灭假绝灭种系代谢生态代替背景绝灭大规模绝灭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特化趋同趋异二、问答题1.论述生物演化的过程、生物进化的特点及规律。

第四章古生物的主要门类(一)——无脊椎动物及半索动物一、名词解释蜓的隔壁和旋脊头足类缝合线四射珊瑚中柱面线胎管线管胞管笔石枝笔石体笔石簇二、问答题1.所学古生物门类中哪些类别具有两个壳瓣?如何从硬体形态构造来区别它们(列表比较)2.试述四射珊瑚的构造带型的特征及地史分布,并各举一例说明。

3.试述不同地质时期蜓的演化特征。

4.论述各地质时期笔石体的特征。

第五章古生物的主要门类(二)——脊索动物及古植物一、名词解释恐龙羊膜卵古植物学石松植物的叶座叶痕二、问答题1.简述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

2.试述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适应环境生存的进步性特点。

第六章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群落特征种生态系统优势种指相化石二、问答题1.举例说明应用古生物学分析环境的方法有哪些?第七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一、名词解释沉积相沉积环境瓦尔特相律相标志交错层理递变层理准同生变形构造地层叠覆律海进海退超覆退覆沉积旋回穿时二、问答题1. 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有哪些?并举例说明之。

2. 简述几种主要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

3. 详细叙述地层形成的沉积作用有哪些?第八章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一、名词解释地层对比地层划分岩石地层单位组年代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延限带顶峰带组合带层型二、问答题1. 试述地层划分的依据和地层对比原则及方法。

2. 列表对比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古生物学复习提纲2012

古生物学复习提纲2012

古生物学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对象
古生物学的概念
化石及其形成条件:石化作用的概念、类型
化石的保存类型: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的概念
古生物的命名:单名法、双名法、书写规范、优先律
古生物学研究意义:生物学意义和地质学意义
生物与环境:物种的概念、水生生物的生活方式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的概念
纺锤蜓目:一般特征、基本构造、地史分布
第三章腔肠动物门
皱纹珊瑚亚纲:内部构造、地史分布
横板珊瑚亚纲:内部构造、地史分布
皱纹珊瑚与横板珊瑚的主要区别
第四章腕足动物门
外部构造:壳喙附近的构造
内部构造:铰合构造和支腕构造
第五章软体动物门
双壳纲:一般特征、外部构造、内部构造。

与腕足动物的区别
头足纲:一般特征、壳体基本构造、体管类型及特征,缝合线的概念、类型、特征及地史分布。

第六章节肢动物门
三叶虫背甲构造:头甲构造和面线类型、尾甲构造和尾甲类型
三叶虫地史分布
第七章半索动物门
笔石的概念、骨骼构造及地史分布
第八章脊索动物门
了解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及其繁盛时代
第九章古植物学
高等植物与低等植物的区别
叠层石概念
叶的组成、叶序、叶缘、叶脉及脉序、叶座的概念、大型羽状复叶的概念、植物发展的阶段性及繁盛时代。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古生物学理论1.古生物学概念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

化石定义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命活动的遗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

化石保存条件有哪些?化石形成条件:1)生物本身条件(硬体、矿物成分)2)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生物方面要求水动力弱,还原条件,细菌分解作用少、酸碱性)3)埋藏条件(埋藏快、沉积细、搬运短、泥质)4)时间因素(时间长)5)成岩条件(压实与重结晶作用)化石保存类型包括哪些?化石的保存类型:1)实体化石:指经石化作用保存下来的全部生物遗体或部分生物遗体化石(包括不完整实体和完整实体)2)模铸化石:指生物遗体在岩层中的印模和铸型印痕化石:生物遗体陷落在细粒碎屑或化学沉积物中留下来生物软体的印痕印模化石:即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包括外模和内模核化石:即生物结构形成的空间或生物硬体溶解后形成的空间,被沉积物充填固结后,形成与原生物体空间大小和形态相似的实体,包括内核和外核铸型化石:是当贝壳埋在沉积物中已形成了外模和内核后,壳质全部溶解,并被后来的矿物质填充所形成的化石3)遗迹化石:指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生活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4)化学化石:地史时期生物有机质软体部分虽然遭受破坏未能形成化石,但分解后的有机成分,如脂肪酸,氨基酸仍可残留在岩石中化石化作用定义化石的石化作用是指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在成岩过程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形成化石的作用化石化作用类型有哪些?石化作用类型:1)矿质充填作用2)置换作用3)碳化作用2.古生物的分类等级由大到小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5界分类系统包括?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3.国际命名法规-------双名法(P26)4.小壳动物群含义小壳动物群:在灯影组顶部,以小壳动物的出现做为寒武系的底界,为第一个带壳动物群埃迪卡拉动物群含义埃迪卡拉动物群:呈印痕状态保存,无硬体骨骼或外壳,一般称为裸露动物群(P279)5.生态因素包括哪些?光、温度、水、海拔高度和水体深度、基底、化学因素(大气成分、水中盐分、酸碱度)、生物因素(P333—P334)水生生物的生活方式包括?底栖生物(固着、移游、孔栖、埋栖)、游泳生物、浮游生物、假浮游生物6.古生物学在地质学中的意义?7.已灭绝的海洋生物类别?举例5个蜓类、四射珊瑚、菊石、三叶虫、笔石、横板珊瑚、智利贝纲等8.双壳与腕足的区别双壳类与腕足类的对比双壳腕足1)单壳两侧不对称两侧对称2)双壳大小一般相等、对称两瓣大小不等、不对称3)双壳分左右壳分背腹壳4)对称面位于两壳接合面垂直于两壳接合面5)固着构造足丝肉茎6)齿与齿窝在每个壳上间列分布于不同的壳上齿在腹壳齿窝在背壳7)韧带有,司开口无,壳的开闭靠闭肌8)孔洞有足丝缺口,无肉茎孔无足丝缺口,有肉茎孔9)外套线有无10)生活环境海水、半咸水和淡水海水古生物学分论1.蜓目1)蜓的归属原生生物界—肉鞭毛虫门—有孔虫纲—蜓目2)蜓的分布时代早石炭世晚期—二叠纪末、二叠纪极盛(石炭纪至二叠纪)3)生活环境水深100米左右热带或亚热带平静正常浅海4)生活方式浅海底栖5)蜓的基本构造(至少5个)基本构造:初房:最初形成的房室房室:初房之后形成的房室壳圈:在个体增长过程中,房室绕一个假想轴旋转,每个旋转一圈为一个壳圈旋壁:壳圈上各房室外部壳壁相连接的部分称旋壁隔壁:旋壁在增长过程中向里弯折的部分旋脊:通道的两侧各堆积起一个旋向的突起物拟旋脊:介于列孔之间各旋向的堆积物隔壁褶皱:隔壁在壳体的两极,弯曲折叠形成通道:每个隔壁的中央底部留一个通孔,借以沟通房室列孔:每个隔壁下部有一排小孔6)F usulinella(小纺锤蜓)的特征?(素描形态构造特征,并标注主要构造名称) 壳体纺锤形。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古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演化历史的学科,旨在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发展和消失过程。

以下是一些古生物学复习资料,供有需要的人学习复习。

1. 古生物化石古生物的化石是研究古生物学的重要依据,它们包括遗骸、骨骼、牙齿、壳体、树干、植物化石等。

通过制备化石标本,古生物学家可以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大小、食性等方面的信息,进而推断生物的生态环境、行为和演化关系。

2. 生物演化生物演化是古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它以各种化石证据为依据,探讨生物的产生、变化和消失等问题。

生物演化包括宏观演化和微观演化,宏观演化研究物种和群体的形态、生态环境、地理分布以及地质时期的演化规律;微观演化研究基因和分子水平的变化和演化机制。

3. 古生物分类学古生物分类学是研究古生物分类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学科,它是古生物学的基础。

古生物分类学的分类方法不同于生物分类学,它着眼于化石形态结构,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将其分为各个类群。

同时,古生物分类学还研究不同类群之间的演化关系,如建立化石脊椎动物的系统发生树等。

4. 古生物地理学古生物地理学是古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古生物的地理分布和演化规律。

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古生物群体的异同,可以推断古代大陆的地质历史和地理环境,进而了解古生物的适应性演化和分布规律。

5. 古生态学古生态学研究古生物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关系,它是综合了地质学、古生物学、生态学和地球化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

通过研究古生物群体的组成结构、食性和生境特征,可以重建古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演化历史,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破坏原因。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古生物学复习资料,希望本文能为想要学习古生物学的人提供一些参考。

《古生物学》课程复习重点

《古生物学》课程复习重点

《古生物学》课程复习重点(64学时)(2013)1 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古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古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化石的定义及其属性分类;化石形成的一般条件、石化作用方式、化石记录的不完备性及其科学意义;化石的保存类型:实体化石、模铸化石(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核化石、铸型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2 古生物的分类和谱系古生物的分类原则和方法:综合分类学、数值分类学、分支系统学,自然分类、人为分类;古生物的分类等级;种的定义和古生物种的特点,地理亚种和年代亚种;古生物的命名法则,单名法、双名法、三名法、优先律;模式种、模式标本(正模、副模);拉丁语缩写词:cf., aff., gen. nov., sp. nov., sp., sp. indet.的含义;生物的分界,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的主要特征及其化石代表,原核生物、古地菌、蓝细菌、叠层石;原生物生物界的主要特征及其化石代表,藻类(沟鞭藻、疑源类、颗石藻、硅藻);真菌界的主要特征及化石代表,地衣;植物界的主要特征;动物界的主要特征及分类谱系,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古杯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苔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3 原生动物蜓类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类;有孔虫目纲的一般特征及分类;蜓类的主要特征及研究方法;蜓壳的基本构造:旋壁、旋轴、房室、隔壁及副隔壁、壳圈、旋脊和拟旋脊、列孔、通道和复通道,蜓壳切面及其所观察的构造,旋壁分层及其类型;蜓类演化趋向;蜓类生态和地史分布;代表性化石:Ozawainella, Fusulina, Fusulinella, Palaeofusulina, Schwagerina, Neoschwagerina。

4 腔肠动物门珊瑚纲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分类;腔肠动物两种体型;珊瑚纲的主要特征与分类;珊瑚虫与珊瑚体;珊瑚体构造:隔壁、横板、泡沫板、鳞板、中柱、中轴;单体珊瑚和复体珊瑚外形;年轮。

四射珊瑚内部构造切面及构造组合(带型):纵列构造、横列构造、边缘构造、轴部构造;隔壁的发生过程及内沟形成;地史分布。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

期末古生物学复习资料1、古生物学:研究全新世以前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

2、化石:保存在岩石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分为遗体化石和遗迹化石。

3、古生物:生活在距今一万年以上的生物,一万年以内是考古学和现代生物学研究的范畴。

4、标准化石: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泛、特征明显、数量丰富,易于识别的化石。

5、指相化石:形成化石的生物常只分布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常能指示某种特定环境条件的化石。

6、试论述化石记录保存的不完备性:化石的形成需要严格的形成条件和保存条件,从形成条件来说,生物化石的形成条件包括生物自身条件(最好有硬体)、埋藏条件(细粒碎屑物掩埋)、时间条件(迅速掩埋此后没有暴露,长期埋藏,长期石化)、成岩条件(经历一定程度、不很严重的压实和重结晶作用)。

从保存条件说,生物遗体必须经过长期埋藏且此后未暴露,处于还原条件下,未经生活的动物吞食和微生物的破坏。

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生物死亡后能够形成化石,已经形成的化石又会经过自然界的地质作用(构造变形作用、风化作用等)的破坏,人类已经发掘的化石只占已经形成的化石的一小部分,未发掘的化石还在经历地质作用的破坏,所以化石记录保存是不完备的。

7、石化作用:使古生物遗体改造为化石的作用。

(1)充填作用:生物硬体的内部孔隙被地下水中的矿物质充填的一种石化作用。

使硬体致密坚硬,质量增加,保持硬体原来的特征。

(2)交代作用:生物硬体的成分被地下水溶失,随后被外来矿物质充填的一种石化作用。

能保持原有的化石形态和结构,如硅化木。

(3)重结晶作用:组成生物硬体的矿物,在地热和地层压力的影响下,发生脱水、晶体变粗、晶格转化或离子析出而造成的一种石化作用,是最普遍进行的一种石化作用。

(4)升馏作用:生物硬体中的H、O、N等组分在地热的作用下挥发转移散失,只留下黑色炭质残余。

这种化石通常为黑色,质软,易磨损。

8、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生物体的结构和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生物种类由少到多,生物类型由低等到高等,生物的生活环境由海生到陆地到空中。

古生物学复习重点总结

古生物学复习重点总结

⊙总论:一、古生物学(概念)-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

其范围应包括各个地史时期的地层中保存的一切与古生物有关的资料。

二、化石(概念):指保存在各地质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三、化石的保存条件:1、生物的自身条件。

需要有能够保存下来的硬体,以矿质硬体为佳。

软体不利于保存。

1)矿化组分:比较稳定的是方解石、硅质化合物、磷酸钙等。

不太稳定的是霰石、含镁方解石。

2)有机质硬体:如几丁质薄膜、角质层、木质物等。

2、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

(1)物理条件:如高能水动力条件下生物尸体易被破坏;(2)化学条件:如水体pH值小于7.8时,CaCO3易于溶解;氧化环境中有机质易腐烂;(3)生物条件:如食腐生物和细菌常破坏生物尸体。

3、埋藏条件。

(1)需要有利的环境,能迅速地将生物埋藏起来,并且不遭受其他因素(如地下水)破坏。

(2)与埋藏的沉积物性质有关:圈闭较好的沉积物易于保存,如化学沉积物、生物成因的沉积物。

(3)一些特殊的沉积物还能保存生物软体部分,如松脂、冰川冻土等。

(4)具孔隙的沉积物中的古生物尸体易被破坏。

(5)基底上的内栖生物,以及一些表栖生物也能破坏沉积物内的生物遗体。

4、时间条件。

1)埋藏前的暴露时间:及时埋藏有利于形成化石;埋藏后不被再挖掘出来。

2)石化作用时间:需要一定的时间,使生物进行石化作用过程。

3)经过地质历史时间的成岩石化作用。

短暂、近期内的生物埋藏不成为化石。

5、成岩石化条件。

埋藏的尸体与周围的沉积物一起,在漫长的地史成岩过程中,逐步石化,形成岩石的一个部分。

石化作用: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化石的过程。

沉积物固结成岩过程中的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都会影响化石的石化作用和化石的保存。

四、化石的保存类型:(一)实体化石(指地史时期中保存下来的生物遗体,为生物遗体的全部或某一部分,多为骨骼部分):1、未变质实体(这类化石很少,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保存。

《古生物学》复习提纲

《古生物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5分,共12分)1.古生物学;古生物学是地质学与生物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研究地质时期生命起源与演化的科学。

课程内容包括:①理论古生物学,主要讲述生物分类、生命起源与生物演化和绝灭等基本理论;②门类古生物学,主要介绍各种化石的基本特征、分类与地史分布等,这对于确定地层的地质年代,恢复古环境以及研究地壳的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①研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构造、分类、个体发育和系统发生、生物演变和环境适应,乃至生物的生理和生物化学等;②研究古生物的地质时间含义、古生物的兴衰与迁移、古生物地理以及古生物与能源、矿产等。

2.地史学;地史学也称历史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地质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包括地球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形成,演化历史和不同圈层(包括宇宙圈)间的耦合关系;在空间上已经扩大到了全球大陆,海洋和深部岩石圈,在时间上已经追溯了40亿年左右。

地史学是一门涉及了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历史性均很强的学科。

3.化石指保存在沉积地层中,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的遗体、遗迹以及古生物残留的有机组分。

4.标准化石指那些演化速度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利用标准化石不仅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也可以用于地层的年代对比。

5.实体化石指生物的遗体或其中一部分保存为化石。

可分为未变实体化石和变质实体化石。

6.遗迹化石指古代生物生活时期在生活场所留下的各种痕迹。

如足迹、粪便、潜穴等7.模铸化石指古代生物遗体在沉积物或围岩中留下的印模和复铸物。

常见的有:外模-生物外表特征保留在围岩上的印模;内模-生物内部特征保留在围岩上的印模;内核-生物遗体中空部分的充填物;复形-生物遗体溶失及其内部空间的充填物;铸形-生物遗体溶失被其它物质注入。

8.物种物种,简称“种”,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

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与其它生物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

古生物学复习

古生物学复习

《古生物学》复习提纲
一、总论
1.化石、指相化石的概念
2.二名法、三名法、优先律
3.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
4.试述化石的保存类型、化石化作用
5.适应辐射与适应趋同
6.试述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
7. 试述古生物学的研究意义
二、原生动物
1.蜓的分类位置
2.蜓的演化及地史分布
三、珊瑚纲
1、四射珊瑚有哪四种构造组合带型?每种类型的时代分布?
2、四射珊瑚的演化趋向
3、横板珊瑚的构造特征
4、造礁珊瑚在古地理、古气候上的意义。

四、双壳类及头足类
1.双壳纲一般特征。

2. 双壳类三种主要生活方式
五、三叶虫
1.三叶虫纲的一般特征
2.三叶虫的地史分布特征
六、腕足动物
1.腕足动物一般特征
2.腕足动物的铰齿在哪一个壳瓣上?
3.比较腕足动物与软体动物双壳纲在硬体上的不同点?
4.腕足动物地史分布
七、笔石纲
1.笔石枝生长方向的几种形式
2.正笔石的十种胞管类型及其特征?
3.笔石的生态及地史分布特征?
4.笔石页岩相?
八、脊椎动物
1.脊椎动物亚门的特征
2.脊椎动物的分类
3.脊椎动物的地史分布
九、古植物学及遗迹学
1.低等植物一般特征?
2.低等植物分类。

3.何谓叠层石。

4.高等植物一般特征?
5.高等植物分类?
6.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
7.遗迹化石及其应用
十、微体古生物
1.微体古生物学的特点
2.微体化石的分类
3.微体化石主要类型
4.微体古生物学的应用十一、古生物综合应用。

最新古生物复习资料

最新古生物复习资料

古生物复习资料第一篇古生物学基本理论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各地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遗迹和遗迹,以及一切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

第二章化石的形成,分类及研究意义第一节化石及其形成过程①化石(概念):指保存在各地质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化石。

强调以下三点:(1)生物特征(形态、结构、文饰、成分、或活动的痕迹)(2)地质历史时期(1万年以后,与文物相区别)(3)岩层中(非现代沉积层)②化石的保存条件:(1)生物本身的条件具硬体的生物保存为化石的可能性较大,软体不利于保存。

其次,具角质层、纤维质和几丁质薄膜的生物,如植物的叶子等。

(2)埋藏条件需要有利的环境,能迅速地将生物埋藏起来,并且不遭受其他因素(如地下水)破坏。

要素是埋藏快、沉积物细、搬运短。

(3)时间因素生物遗体或其硬体部分必须经历长期的埋藏,才能随着周围沉积物的成岩过程而石化成化石。

(4)成岩作用的条件只有在压实作用小,且重结晶作用轻微的情况下,才能保存完好的化石。

③化石化作用(石化作用):从遗体埋藏开始,经过一系列变化成为化石的作用。

化石化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充填作用:指生物硬体内部的各种空隙被地下水中的矿物质所充填的一种作用。

作用:使硬体变得更加致密。

这种石化作用没有改变生物体原来的组织结构,但增加了重量和成分。

(2)交替作用:指原来生物的硬体部分,由于地下水的作用逐渐被溶解,而同时又由水中外来物质逐渐补充代替的过程。

常见的有硅化、钙化和白云石化作用。

作用:这种石化作用保持了原来生物硬体的形态、大小和结构构造(如果溶解和交代速度相当,则可以以分子形式交代,这样可以看清其细胞结构),但改变了生物硬体的成分。

(3)升馏作用:指生物遗体被埋藏后,其中的易挥发成分(氢,氧,氮)经蒸腾作用而逃逸,留下较稳定的炭质薄膜。

如:植物的叶子、笔石和某些节肢动物的化石。

古生物考试重点(经典)

古生物考试重点(经典)

古⽣物考试重点(经典)古⽣物复习资料1.⽣物进化概念:环境之间相互作⽤的变化所导致的部分或整个⽣物种群遗传组成的⼀系列不可逆的改变。

它包括对新环境的适应辐射、对环境变化的调节以及产⽣新型⽣活⽅式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这些适应促使⽣物在发育⽅式、⽣理反应以及种群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产⽣更复杂的改变。

P5~62.⽣物种的概念:⽣物种是指可以相互交配⽽且与其他种群的个体有⽣殖隔离的⾃然群体。

换句话说,⽣物种即指在⾃然环境状况下所有潜在的能相互交配,并能⽣育后代的群体。

3.古⽣物学概念:古⽣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物及其发展的科学,它研究各地质历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物遗体、遗迹及⼀切与⽣物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

4.地层叠覆原理:根据⽣物演化的前进性和不可逆原理来进⾏地层划分对⽐以确定地层层序。

5.⽣物层序律:根据⽣物演化的前进性和不可逆原理来进⾏地层划分对⽐以确定地层层序所以⽤来划分对⽐地层。

(每⼀地层都有其特殊的⽣物群⾯貌,既不同于上覆地层,也和下伏地层不⼀样,称为⽣物层序律。

)6.叠层⽯:⽣物成因的沉积建造,是由藻类(以兰藻为主)捕获和粘结沉积颗粒⽽形成⼀层叠⼀层或⼀层套⼀层(⽣物—沉积构造)由蓝绿藻和绿藻与沉积物组成互层)⽩天⼀种藻向上⽣长,捕获和粘结沉积物颗粒;到晚上,另⼀种藻⽔平地⽣长,把沉积物颗粒牢固地系住。

由菌藻类⽣物集合体与沉积物在⼀定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叠层状的⽣物沉积构造。

7.化⽯的研究⽅法:①、化⽯标本和样品的野外采集②、化⽯标本的揭露和分离③、化⽯的鉴定和记叙④、化⽯的照相、制图和复原⑤、化⽯资料的分析与应⽤8.形成化⽯的条件:1) ⽣物本⾝的条件:⽣物具硬体部分(壳,⾻骼,⽛齿,鳞⽚,蛋)。

硬体多由矿物质组成,⽐较稳定的是⽅解⽯、硅质化合物、磷酸钙等不太稳定的是霰⽯、含镁⽅解⽯有机质硬体如⼏丁质薄膜、⾓质层、⽊质纤维等。

2) ⽣物死后的环境条件★物理条件如⾼能⽔动⼒条件下⽣物⼫体易被破坏★化学条件如⽔体pH值⼩于7.8时,CaCO3易于溶解;氧化环境中有机质易腐烂★⽣物条件:如⾷腐⽣物和细菌常破坏⽣物⼫体3) 埋藏条件与埋藏的沉积物性质有关:a圈闭较好的沉积物易于保存,如化学沉积物、⽣物成因的沉积物,具孔隙的沉积物中的古⽣物⼫体易被破坏b⼀些特殊的沉积物还能保存⽣物软体部分,如松脂、冰川冻⼟等c 基底上的内栖⽣物,以及⼀些表栖⽣物也能破坏沉积物内的⽣物遗体4) 时间条件a埋藏前的暴露时间:及时埋藏有利于形成化⽯;埋藏后不被再挖掘出来;b⽯化作⽤时间:经过较长地质历史时间的⽯化作⽤;短暂、近期内的⽣物埋藏不成为化⽯;5) 成岩⽯化条件埋藏的⼫体与周围的沉积物⼀起,在漫长的地史成岩过程中,逐步⽯化,形成岩⽯的⼀个部分9.植物界与动物界最根本的区别:营养⽅式:植物能进⾏光合作⽤,制造⾷物,为⾃养⽣物; 动物为异养⽣物⽣活⽅式:植物为固着型,动物⼤多为活动型⽣长⽅式不同:动物⽣长的⼀定阶段就不再⽣长 , ⽽植物⼀直长到死10.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Answer1原核⽣物?真核⽣物细菌、兰藻→绿藻⽔⽣植物?陆⽣植物早期维管束植物从 S3出现,具备了陆⽣植物最基本的特点孢⼦植物?种⼦植物种⼦能适应多种环境,抗⼲旱、抗⾼温、耐低温;受精作⽤不再借⽔为媒体,可以脱离⽔环境⽽繁殖后代Answer2 菌藻植物阶段早期维管植物阶段蕨类植物和古⽼裸⼦植物阶段裸⼦植物阶段被⼦植物阶段11.蜓类的演化趋向:壳体由⼩变⼤,壳形⼭短轴型的凸镜形,盘形演化为等轴形的球形和长轴型的纺锤形,长圆柱形;旋臂构造复杂化:旋壁构造复杂化:单层-三层-四层-蜂巢层-出现副隔壁;隔壁褶皱增强:平直—两端褶皱-全⾯褶皱;旋脊:⼀些由粗⼤-细⼩-消失,另⼀些变成拟旋脊;通道⼭单⼀通道演变为复通道或列孔12.简述地球⽣命产⽣的三个阶段原始海洋中的⽆机物(N、H、O、CO、CO2、 H2O、NH3、H2S、HCL、甲Array烷)↓紫外线电离辐射⾼温⾼压能将废物排出体外从此,⽣命开始从化学进化转⼊⽣物进化阶段13.两栖纲的进化意义:①脊椎动物⾸次成功登上陆地,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件⼤事,为全⾯征服陆地打下了重要基础。

古生物学复习重点

古生物学复习重点

珊瑚纲(Anthozoa)
• 1、珊瑚纲的分类位置 • 2、珊瑚的硬体基本构造-纵列构造隔壁、横 列构造横板、边缘构造鳞板及泡沫板、轴 部构造中轴及中柱 • 3、构造组合类型-带型及其时代分布 • 4、珊瑚的古生态-造礁珊瑚与非造礁珊瑚 • 5、古生物钟
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
• 三叶虫头甲构造
三叶虫尾甲构造
古植物学
• • • • • 1、根、茎、叶的形态及功能 2、完全叶与不完全叶 3、叶序及其类型 4、叶的顶端、边缘及基部的形态类型 5、叶脉及其类型

• 完全叶和不完全叶
• 单叶和复叶(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单身复叶)
叶的形状
• 叶的顶端: 急尖、渐尖、 钝圆、凹缺、 小尖头、截 形 • 叶的基部: 楔形、心形、 偏斜、截形、 下延、圆形
地层接触关系、层型 及地层区划
1、整合接触: 连续 小间断 2、不整合接触: 角度不整合 非整合 假整合(平行不整合
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定义
根据岩性(岩性组合)、变质程度或结 构总体一致的特征;符合地层关系所 定义和识别的三度空间岩石体
正常岩石地层单位
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群(Grop) 组(Formation) 段(Member) 层(Bed)
沉积物组分和沉积组合分析
不同大地构造背景下的盆地类型及其特征
类型 特征
稳定型
次稳定型
非稳定型
基质含量最低 >90% 石英岩砾岩; 石英 砂岩; 稳定组分的 主要物质成分组 泥岩 (如高岭石粘 合 土岩) 、可燃有机 岩(如孢子煤、树 皮煤) 微量元素分配类 规则型为主 型 沉积旋回韵律 简单
基质含量 石英含量
地层划分
根据构成地壳的岩层、岩石体不同方面的特 征或属性,按照地层的原始顺序,划分成 不同类型的地层单位,称为地层划分 地层划分的多重性——地层的岩石特征多种 多样,任何一种特征都可以作为划分地层 的依据。因此地层有多少种能够用于划分 的依据,地层就有多少种类别的划分,这 就是地层划分的多重性 如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生态地 层等等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

古⽣物学复习资料期末古⽣物学复习资料1、古⽣物学:研究全新世以前的⽣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

2、化⽯:保存在岩⽯中的古⽣物的遗体或遗迹,分为遗体化⽯和遗迹化⽯。

3、古⽣物:⽣活在距今⼀万年以上的⽣物,⼀万年以内是考古学和现代⽣物学研究的范畴。

4、标准化⽯:演化快、地理分布⼴泛、特征明显、数量丰富,易于识别的化⽯。

5、指相化⽯:形成化⽯的⽣物常只分布在某⼀特定的环境中,常能指⽰某种特定环境条件的化⽯。

6、试论述化⽯记录保存的不完备性:化⽯的形成需要严格的形成条件和保存条件,从形成条件来说,⽣物化⽯的形成条件包括⽣物⾃⾝条件(最好有硬体)、埋藏条件(细粒碎屑物掩埋)、时间条件(迅速掩埋此后没有暴露,长期埋藏,长期⽯化)、成岩条件(经历⼀定程度、不很严重的压实和重结晶作⽤)。

从保存条件说,⽣物遗体必须经过长期埋藏且此后未暴露,处于还原条件下,未经⽣活的动物吞⾷和微⽣物的破坏。

因此,只有很少⼀部分⽣物死亡后能够形成化⽯,已经形成的化⽯⼜会经过⾃然界的地质作⽤(构造变形作⽤、风化作⽤等)的破坏,⼈类已经发掘的化⽯只占已经形成的化⽯的⼀⼩部分,未发掘的化⽯还在经历地质作⽤的破坏,所以化⽯记录保存是不完备的。

7、⽯化作⽤:使古⽣物遗体改造为化⽯的作⽤。

(1)充填作⽤:⽣物硬体的内部孔隙被地下⽔中的矿物质充填的⼀种⽯化作⽤。

使硬体致密坚硬,质量增加,保持硬体原来的特征。

(2)交代作⽤:⽣物硬体的成分被地下⽔溶失,随后被外来矿物质充填的⼀种⽯化作⽤。

能保持原有的化⽯形态和结构,如硅化⽊。

(3)重结晶作⽤:组成⽣物硬体的矿物,在地热和地层压⼒的影响下,发⽣脱⽔、晶体变粗、晶格转化或离⼦析出⽽造成的⼀种⽯化作⽤,是最普遍进⾏的⼀种⽯化作⽤。

(4)升馏作⽤:⽣物硬体中的H、O、N等组分在地热的作⽤下挥发转移散失,只留下⿊⾊炭质残余。

这种化⽯通常为⿊⾊,质软,易磨损。

8、⽣物进化的总趋势:⽣物体的结构和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物种类由少到多,⽣物类型由低等到⾼等,⽣物的⽣活环境由海⽣到陆地到空中。

古生物复习资料

古生物复习资料

古生物复习资料古生物复习资料第一篇古生物学基本理论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各地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遗迹和遗迹,以及一切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

第二章化石的形成,分类及研究意义第一节化石及其形成过程①化石(概念):指保存在各地质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化石。

强调以下三点:(1)生物特征(形态、结构、文饰、成分、或活动的痕迹)(2)地质历史时期(1万年以后,与文物相区别)(3)岩层中(非现代沉积层)②化石的保存条件:(1)生物本身的条件具硬体的生物保存为化石的可能性较大,软体不利于保存。

其次,具角质层、纤维质和几丁质薄膜的生物,如植物的叶子等。

(2)埋藏条件需要有利的环境,能迅速地将生物埋藏起来,并且不遭受其他因素(如地下水)破坏。

要素是埋藏快、沉积物细、搬运短。

(3)时间因素生物遗体或其硬体部分必须经历长期的埋藏,才能随着周围沉积物的成岩过程而石化成化石。

(4)成岩作用的条件只有在压实作用小,且重结晶作用轻微的情况下,才能保存完好的化石。

③化石化作用(石化作用):从遗体埋藏开始,经过一系列变化成为化石的作用。

化石化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充填作用:指生物硬体内部的各种空隙被地下水中的矿物质所充填的一种作用。

作用:使硬体变得更加致密。

这种石化作用没有改变生物体原来的组织结构,但增加了重量和成分。

(2)交替作用:指原来生物的硬体部分,由于地下水的作用逐渐被溶解,而同时又由水中外来物质逐渐补充代替的过程。

常见的有硅化、钙化和白云石化作用。

作用:这种石化作用保持了原来生物硬体的形态、大小和结构构造(如果溶解和交代速度相当,则可以以分子形式交代,这样可以看清其细胞结构),但改变了生物硬体的成分。

(3)升馏作用:指生物遗体被埋藏后,其中的易挥发成分(氢,氧,氮)经蒸腾作用而逃逸,留下较稳定的炭质薄膜。

如:植物的叶子、笔石和某些节肢动物的化石。

古生物复习题及答案

古生物复习题及答案

古生物复习题及答案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古生物地史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地史学:研究层状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时空分布规律(狭义)和形成环境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地质学分支学科.她的核心目标就是建立地球科学的时间坐标。

2 岩石地层单位: 是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构成的三度空间岩层体。

其建立在岩石特征在纵、横两个方向具体延伸的基础之上,而不考虑其年龄。

其地层单位可分四级:群、组、段、层,其中组为最基本的单位。

3 地层对比:地层对比在地层学意义上是表示特征和地层位置的相当,所强调的现象不同,对比的种类也不同。

4 穿时性:在持续地海侵海退的情况下,其地质时代因地而异的一个岩石地层体及其界线与地质时间面或化石带斜交的现象或关系。

5 前寒武纪和前寒武系:无脊椎动物的两侧对称体制进一步发展,出现许多带壳的较高等门类(寒武纪);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中枢神经系统集中化,产生了原始脊索动物和脊椎动物(无颌纲)(寒武纪)6 地层叠覆律:地层在未经过强烈构造变动而发生倒转的情况下,地层的顺序总是上新下老。

7 瓦尔特相律:只有在地理(空间)上彼此有横向毗邻关系的那些相和相区才能在原生的垂向层序上依次叠覆。

8 威尔逊旋回: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untain building and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ocean basin 加拿大学者威尔逊提出的大洋盆地从生成到循环的演化过程。

9 层型: 指一个已经命名的地层单位或其界线的原始(或后来厘定的)典型剖面。

在一个特定的岩层层序内,它们代表一个特定的间隔,或一个特定的界线。

这个特定的间隔和界线就是这些地层单位的单位层型和地层界线的界线层型。

10 旋回沉积作用:当海退序列紧接着一个海退序列时,编形成地层中沉积物成分、粒度、化石的特征有规律的镜像对称分布现象。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简介:古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上古代生物的学科,通过对化石和化石记录的研究,揭示了地球生命演化的历史和过程。

本文主要介绍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重要发现以及对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意义。

一、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 古生物学的定义:古生物学是研究古代生物及其演化史的学科,包括古生物的分类、演化、生态及存在时间等方面的研究。

2. 古生物的特点:古生物是指地质历史上存在过但已经灭绝的生物。

与现代生物相比,古生物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和生态特征。

二、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 化石的收集和分析: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是化石记录。

科学家通过在地层中发现和采集化石,并利用化石的形态、结构、组织等特征进行分类和鉴定。

2. 古生物的时代划分:根据化石记录和地层的分布,古生物学家将地质历史分为不同的地质时期和地质年代,以确定古生物的存在时间和演化顺序。

3. 古生物的生态重建:通过对化石记录中包括的生态信息的分析,古生物学家可以重建古代生物的生态系统和生活方式,揭示古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古生物学的重要发现1. 化石记录地球生命的演化历史:古生物学研究揭示了生命从简单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再到复杂的生态系统的演化历程,追溯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多样性的形成。

2. 揭示生物的适应性演化:通过对古生物形态和结构的研究,古生物学家可以了解生物在长时间演化过程中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和生存竞争。

3. 揭示地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古生物学研究中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如植物叶子的气孔形态、藻类的有孔虫壳等,可以提供关于地球过去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证据。

四、古生物学对现代生命科学的意义1. 生物分类和系统发育关系: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为现代生物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学提供了重要依据,加深了我们对各类生物之间亲缘关系和分类位置的理解。

2. 基因组和演化研究:通过对古生物的基因和遗传信息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基因组在演化过程中的变化和功能的演化。

古生物学总论复习

古生物学总论复习

古⽣物学总论复习第⼀章绪论古⽣物学Paleontology定义:研究地史时期⽣物界⾯貌和发展历史对象:化⽯——地史时期⽣物的遗体及其活动痕迹。

(研究对象为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地层中的⽣物遗体和遗迹,以及和⽣物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质记录)第⼆章化⽯及古⽣物分类系统⼀、化⽯的定义⼆、化⽯的形成条件三、化⽯的保存类型四、化⽯的研究⽅法五、化⽯的分类与命名⼀、化⽯的定义化⽯fossil: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物遗体、⽣物活动痕迹及⽣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假化⽯pseudofossil⼆、化⽯的形成条件古⽣物→死亡→埋藏→⽯化→发掘1、⽣物本⾝的条件2、⽣物死后的环境条件3、埋藏条件4、时间条件5、成岩⽯化条件1、⽣物本⾝的条件⽣物硬体:矿化硬体:矿化程度矿化组分⽐较稳定的是⽅解⽯、硅质化合物、磷酸钙等不太稳定的是霰⽯、含镁⽅解⽯有机质硬体:如⼏丁质薄膜、⾓质层、⽊质物等⽣物软体2、⽣物死后的环境条件,即⽣物死后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物理条件:如⾼能⽔动⼒条件下⽣物⼫体易被破坏化学条件:如⽔体pH值⼩于7.8时,CaCO3易于溶解;氧化环境中有机质易腐烂⽣物条件:如⾷腐⽣物和细菌常破坏⽣物⼫体与埋藏的沉积特性质有关:圈闭较好的沉积物易于保存,如化学沉积物、⽣物成因的沉积物;⼀些特殊的沉积物还能保存⽣物软体部分,如松脂、沥青湖、冰川冻⼟等;具孔隙的沉积物中的古⽣物⼫体易被破坏4、时间条件埋藏前的暴露时间:及时埋藏有利于形成化⽯;埋藏后不被再挖掘出来⽯化作⽤时间:经过地质历史时间的成岩⽯化作⽤;短暂、近期内的⽣物埋藏不成为化⽯5、成岩⽯化条件埋藏的⼫体与周围的沉积物⼀起,在漫长的地史成岩过程中,逐步⽯化,形成岩⽯的⼀个部分沉积物固结成岩过程中的压实作⽤和结晶作⽤都会影响化⽯的⽯化作⽤和化⽯的保存6、⽯化作⽤petrifaction定义: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物体,在成岩作⽤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的改造⽽成为化⽯的过程1)矿质充填作⽤⽣物硬体组织中的⼀些空隙,经过⽯化作⽤被⼀些矿物质沉淀充填,使得⽣物硬体变得致密和坚硬充填作⽤可发⽣在⽣物硬体结构中,如贝壳的微孔、脊椎动物的⾻髓;也可以发⽣在⽣物硬体结构之间,如有孔⾍的房室、珊瑚的隔壁之间2)置换作⽤在⽯化作⽤过程中,原来⽣物体组分被溶解,外来矿物质充填,如硅化、钙化、⽩云化、黄铁矿化等如果溶解速度等于充填速度,原⽣物体的微细结构可以保存下来如果溶解速度⼤于充填速度,则原来的微细结构难以再现3)碳化作⽤⽯化作⽤过程中,⽣物遗体中不稳定的成分分解和升馏挥发,仅留下较稳定的碳质薄膜保存为化⽯通常是⼏丁质的⽣物体发⽣此⽯化作⽤,其⼏丁质成分(C15H26N2O10)为主的植物叶化⽯、笔⽯枝等经碳化作⽤,H,N,O挥发,留下碳质薄膜化⽯2)置换作⽤——硅化作⽤:硅化⽊3)碳化作⽤——碳质薄膜:笔⽯化⽯记录的不完备性:现今我们能够在地层中观察到的化⽯仅是各地史时期⽣存过的⽣物群中极⼩的⼀部分现⽣⽣物:已记录170多万种,估计有500-1000多万种古⽣物:已记录13万多种,⼤量未知三、化⽯的保存类型根据化⽯的保存特点,可分为4类:1实体化⽯2模铸化⽯3遗迹化⽯4 化学化⽯1、实体化⽯body fossil:全部⽣物遗体或部分⽣物遗体的化⽯2、模铸化⽯mode and cast fossil:保存在岩层中⽣物体的印模和铸型(复铸物)根据化⽯与围岩的关系分成4类:(1)印痕化⽯(3)核化⽯(4)铸型化⽯(1)印痕化⽯impression fossil:⽣物软体在围岩上留下的印痕(2)印模化⽯mold fossil:⽣物硬体在围岩表⾯上的印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5分,共12分)1.古生物学;古生物学是地质学与生物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研究地质时期生命起源与演化的科学。

课程内容包括:①理论古生物学,主要讲述生物分类、生命起源与生物演化和绝灭等基本理论;②门类古生物学,主要介绍各种化石的基本特征、分类与地史分布等,这对于确定地层的地质年代,恢复古环境以及研究地壳的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①研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构造、分类、个体发育和系统发生、生物演变和环境适应,乃至生物的生理和生物化学等;②研究古生物的地质时间含义、古生物的兴衰与迁移、古生物地理以及古生物与能源、矿产等。

2.地史学;地史学也称历史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地质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包括地球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形成,演化历史和不同圈层(包括宇宙圈)间的耦合关系;在空间上已经扩大到了全球大陆,海洋和深部岩石圈,在时间上已经追溯了40亿年左右。

地史学是一门涉及了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历史性均很强的学科。

3.化石指保存在沉积地层中,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的遗体、遗迹以及古生物残留的有机组分。

4.标准化石指那些演化速度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利用标准化石不仅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也可以用于地层的年代对比。

5.实体化石指生物的遗体或其中一部分保存为化石。

可分为未变实体化石和变质实体化石。

6.遗迹化石指古代生物生活时期在生活场所留下的各种痕迹。

如足迹、粪便、潜穴等7.模铸化石指古代生物遗体在沉积物或围岩中留下的印模和复铸物。

常见的有:外模-生物外表特征保留在围岩上的印模;内模-生物内部特征保留在围岩上的印模;内核-生物遗体中空部分的充填物;复形-生物遗体溶失及其内部空间的充填物;铸形-生物遗体溶失被其它物质注入。

8.物种物种,简称“种”,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

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与其它生物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

并在自然界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9.双名法2. 生物的命名方法(1)命名法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2)学名(名称)国际通用的拉丁语或拉丁化文字的名称(3)俗名:一切其它文字书写的。

(4)单名法:属及属以上名称双名法:种的名称,属名+种名三名法:亚种名称,属名+种名+亚种名10.埃迪卡拉(Ediacara)动物群指震旦纪后期出现的,主要由腔肠动物(67%水母、海鳃纲)、环节动物(25%)、节肢动物(似三叶虫)(5%)组成的不具外壳的多细胞后生动物群。

我国发现地点:鄂西、陕南、淮南、辽南和黑龙江。

11.澄江动物群澄江动物群: 寒武系底部继小壳动物群之后出现的第一个多门类混生生物群。

主要门类有海绵、腔肠、栉水母、节肢、鳃曳、叶足、腕足、古虫、脊索动物门和步带类(包括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门)、星虫、毛颚动物及藻类。

至2005年已描述160属, 180多种, 新种130个。

最早发现于云南澄江(张文堂, 侯先光, 1985), 寄主地层的沉积环境为正常-风暴浪基面之间,古纬度S11-18 , 年龄520Ma.意义:是寒武纪初期生物大爆发的典型代表。

12.重演律(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生物每个个体从生命开始到自然死亡的整个历程。

即从受精卵起个体死亡为止的全过程系统发生—生物类群的起源和进化历史个体发育与系统发生间的关系—生物总是在个体发育早期体现其祖先特征,然后才体现本身较进步的特征。

因而,生物的个体发育可以看成其类群系统发生的简单缩影重演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简短而快速重演意义—找出生物间的亲缘关系,作为生物分类的依据13.趋同生物亲缘关系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而在形体上变得相似如:鱼、鱼龙、海豚、鲸都呈鱼形;单体四射珊瑚、李希霍芬贝、固着蛤趋同仅是表面现象,并没有改变生物原来的体制。

14.趋异趋异(分歧)—起源于同一始祖类型的生物,由于适应不同的环境而发生物种分化,一个种分化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种。

适应辐射—某一类群的趋异向着各个不同方向发展,适应多种生活环境。

如中生代的爬行动物。

(规模大,较短时间内完成)15集群绝灭(Mass extinction)生物的演化中也包括生物的灭绝和复苏(1)灭绝extinction生物种系的终止、不留下后代(2)假灭绝pseudo-extinction生物种系演变为新种系,而旧类别消失(3)背景灭绝background extinction生物种系的自然更替灭绝,一般0.1-1.0种/Ma(4)集群灭绝mass extinction生物灭绝率突然数十倍地增高波及全球或大区;生态系统发生巨大变化16吕梁构造运动吕梁运动是一种地质构造活动,是古元古代(2500-1800Ma)期间的构造期。

17晋宁构造运动这次运动发生于距今8亿年左右。

分散的古陆核已经联合成为较大陆块,晋宁运动使其焊接,并进一步扩大固化形成为相对稳定的大型板块-扬子板块。

18加里东构造运动加里东运动是古生代早期地壳运动的总称。

泛指早古生代志留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的地壳运动,属早古生代的主造山幕。

欧洲普遍用于早古生代变形的名词。

以英国苏格兰的加里东山而命名,志留系及更早地层被强烈褶皱,与上覆泥盆系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

形成从爱尔兰、苏格兰延伸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加里东造山带。

19印支构造运动是中晚二叠世至三叠纪(257-205Ma)之间的构造期[2] ,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印支运动或称印支事件。

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在中三叠世末期率先完成碰撞、拼合,形成华南板块,20燕山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又称老阿尔卑斯阶段)是晚三叠世到白垩世时期中国广泛发生的地壳运动[1] 。

从2亿1千万年左右开始,到6500万年前结束,在地史上主要属于侏罗纪末到古近纪初这段时期。

在我国许多地区,地壳因为受到强有力的挤压,褶皱隆起,成为绵亘的山脉,北京附近的燕山,是典型的代表。

地质学家把出现在这个时期的强烈的地壳运动,总的叫做燕山运动。

21群落群落:共同生活在一定地区(小生境)的生物自然组合,这些生物在生活期间,在某些方面(如食物链、保护作用、居住条件等)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也即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生态领域内的所有物种的总和群落有4个基本特征:生活于同一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时空范围群落间的生物彼此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每个群落有其特征性的生物(特征种)具有特征性的营养结构(食物链)22窄盐性生物窄盐性生物stenohalina:只能适应正常盐度海水生活的生物(造礁珊瑚、头足类、棘皮动物、部分腕足类)广盐性生物euryhalina:能够适应盐度变化范围较广的生物(双壳类、腹足类、苔藓动物、介形虫等)23共生关系symbiosis共生关系symbiosis:共同生活,互不损害对方共栖commendsalism:一方获益,另一方无碍(麻雀与红脚隼-巢寄生)互惠mutualism:双方获益(造礁珊瑚与虫黄藻、海葵与寄居蟹)竞争关系competition:双方受伤,相互制约对抗关系antagonism:一方受伤害严重(羊与草地)抗生antibosis:一方受害,另一方不获益侵占exploitation:一方受害,另一方获益,如捕食、寄生(寄生虫、狼与羊)24居群population居群population:某一特定时间内,由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同种个体组成的群集。

因此,居群是种内某些个体的集合。

群落是由一个或多个居群组成25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特征种characteristic species:即某一群落所特有的种,该种在其它群落中缺失或少见,可以用来作为该群落标志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指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种,即竞争能力强,最适合于该环境的种。

它可是该群落的特征种,也可以不是26指相化石能够指示生物生活环境特征的化石称为“指相化石”。

不同沉积相所含的化石组合也不相同,而生物对其生活环境变化的反映远较沉积物明显,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好的指示者。

如现代的珊瑚、腕足类、棘皮动物等都是只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如果在地层中找到这类化石,也就可以推断含有这些化石的地层是在海洋中形成的海相地层。

27沉积相28瓦尔特定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亦称相对比原理。

意为相邻的沉积相横向上的依次变化和纵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

29交错层理30平行层理31水平层理32同期异相33鲍马序列鲍马序列:浊积岩的岩性一般由数种岩类(砂、泥质、钙、泥质或火山碎屑)组成频繁的韵律结构。

每一韵律底部常为具递变层理的砂岩(有的为角砾)向上颗粒变细,层理特征也发生相应变化,组成了著名的鲍马序列。

单层的韵律层厚十至几十厘米,但整套的浊积岩可厚达数百至几千米。

34二元结构二元结构是河流沉积物在垂直剖面上的结构。

洪水期河流断面扩大,引起河漫滩洪水流速减小,洪水挟带的细粒泥沙,覆盖在河床沉积物上,形成下部为粗沙和砾石组成的河床沉积物,上部为细沙或粘土组成的河漫滩沉积物,构成下粗上细的沉积结构,叫“二元结构”。

35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相同。

William Smith (1769-1839)----地层学之父于1817年提出。

36角度不整合当下伏地层形成以后,由于受到地壳运动而产生褶皱、断裂、弯曲作用、岩浆侵入等造成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剥蚀。

当地壳再次下沉接受沉积后,形成上覆的新时代地层。

上覆新地层和下伏老地层产状完全不同,其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和风化剥蚀现象。

这种接触关系叫不整合接触或角度不整合。

这种接触关系的特征是: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

37平行不整合在沉积过程中,受到剥蚀,沉积作用间断,后来又下沉接受沉积,故其间缺失部分地层。

因上、下两套地层相互平行,其间存在一个假整合面。

这种接触关系称为假整合或平行不整合。

38群是比组高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它由明显一致的相同岩石特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构成。

群与群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或不整合。

群和组:大都以建群、建组剖面所在的地名命名,如:长城群(Pt),融县组(D3)段和层:大都以岩性命名, 如:砂岩段, 灰岩层.群Group-两个或多个组组Formation-岩石地层学的基本单位段Member-组内命名的岩石实体层Bed-段内或组内命名的独特岩层39组是岩石地层划分的基本单位。

岩性上表现为有一定规律性和均一性,它以某类岩石为主,或几类岩石的联合,或以具有其它一致明显岩石特征组成的岩层体。

组的厚度可大可小,可以从不小于一米至几千米,组的界线划在明显的岩性变化面上,也可以任意选定在岩性渐变带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