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城市生态安全评价论文
宣城生态文明有关文章标题
宣城生态文明有关文章标题标题:宣城生态文明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引言宣城,位于我国安徽省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生态资源丰富的城市。
近年来,宣城市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对宣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一、宣城生态文明的现状和成就1.生态修复与保护近年来,宣城市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大力推进绿化造林、水土保持、河道整治等工作。
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5%以上,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0%以上。
2.绿色产业发展宣城市着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加大对环保、节能、低碳等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绿色产业集聚发展。
全市绿色产业产值占比逐年上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3.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宣城市高度重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废气治理等环保设施,确保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4.生态旅游发展宣城市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出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促进了绿色经济发展。
二、存在问题及挑战1.生态环境脆弱宣城地处丘陵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易受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影响。
2.产业转型升级压力随着绿色发展战略的推进,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如何实现绿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成为一道难题。
3.环保投入不足在环保投入方面,宣城市尚存在不足,部分企业环保设施不完善,污染物排放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三、对策与建议1.加大生态修复力度针对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宣城市应继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2.优化产业结构宣城市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3.提高环保投入比例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4.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共赢。
2021宣威市陡坡地生态整治的必要性与实施方法范文2
2021宣威市陡坡地生态整治的必要性与实施方法范文 宣威市地处长江上游,珠江源头,其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生态功能突出。
针对宣威市陡坡地生态治理的紧迫性,提出宣威市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管理策略,以期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建设好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切实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土地资源现状 宣威市国土总面积6 075 km2,其中槽谷、低山区面积约占28.4%;平坝、浅丘、半山区面积约占56.3%,山区面积约占13.7%;高山区面积约占1.6%.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山、小盆地、峡谷、河槽等多种地貌并存。
全市的土地资源特点是山地多、平坝少,旱地多、水田少,人口多、土地少,土地干、酸、瘦、薄、板结的状况尤为突出。
666.67 hm2以上区域相对连片的小盆坝有板桥、落水至来宾坝子,热水关营坝子,龙场、格宜至宝山坝子,是宣威主要的旱粮生产基地。
耕地面积16.124 hm2,其中:旱地13.72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85.08%,水田8 733.3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42%,近年来全市耕地数量总体变化较小。
按坡度划分:坡度>25度.耕地2.7万hm2,15-25度.耕地3.47万hm2(其中江河两岸、城镇面山、公路沿线、湖库周围等生态区位重要的面积1.97万hm2)。
2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的紧迫性 2.1 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放眼全市广大的农村,大量分布有各种历史原因形成的陡坡地,特别是城镇面山、交通沿线,视力可及范围到处可见坡耕地,宣威市25℃以上陡坡地及生态区位重要的面积达4.67万hm2.大量陡坡耕地生产条件低劣,生产方式落后,难以充分发挥种植农作物的综合效益。
陡坡地耕种时加重水土流失的强度,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是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函需解决的难点间题。
结合“美丽宣威”建设现状分析,宣威市有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的迫切需求,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已经迫在眉睫。
城市生态安全评估研究
城市生态安全评估研究城市是人类生活密集的区域,其生态安全问题既关系到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涉及到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因此,对城市生态安全的评估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生态安全评估的目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评估目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估旨在全面科学地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评估城市的生态安全状况,为制定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来说,城市生态安全评估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政府了解城市生态环境的状况城市生态安全评估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继而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开展全面监测和评估,为形成城市生态建设的整体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 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支撑城市生态安全评估也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城市生态安全评估,可以了解城市在生态系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的建议和改进建议,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 明确城市生态安全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城市生态安全评估还可以明确城市生态安全现状,分析今后城市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城市生态安全保护策略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二、评估指标城市生态安全评估指标是对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的关键标志。
评估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态安全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目前,常见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水环境安全评估指标水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资源因素之一,对于保障城市居民健康和城市生态环境安全至关重要。
水环境安全评估指标主要包括水质、水源地、水体污染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
2、空气环境安全评估指标空气污染是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空气环境安全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城市大气环境的污染状况、大气环境污染物来源和传递等方面。
3、土壤环境安全评估指标土壤是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生态安全、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宣威市林地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宣威市林地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根据宣威市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分析了林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抓好森林资源结构调整和综合开发、将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和核桃干果基地建设相结合、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等措施,以期更好地推动宣威市林业生态建设。
关键词林地;保护利用;现状;问题;对策;云南宣威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物质基础[1-2]。
加强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提升森林资源承载能力,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现代林业、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3]。
1 宣威市林地资源现状宣威市地处云南高原东北部,国土面积60.75万hm2。
据2009年宣威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显示,全市林业用地面积308 854.4 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50.84%。
其中有林地248 020.3 hm2;疏林地984.3 hm2,灌木林地面积44 488.6 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6 532.8 hm2,苗圃地面积19.4 hm2,无立木林地面积2 869.9 hm2,宜林地面积5 927.6 hm2,辅助生产林地面积11.5 hm2,非林业用地面积296 407.6 hm2,其中有林地覆盖率40.98%。
活立木总蓄积11 263 590 m3。
公益林185 166.66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9.95%,其中国家公益林96 633.33 hm2,省级公益林88 533.33 hm2,商品林123 692.67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0.05%。
在历次编制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宣威市加大管护力度,健全了以护林员为主的管护体系,强化了管理,天保一期工程的实施成绩斐然,为天保二期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2 存在的问题2.1 岩溶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宣威市处于世界三大喀斯特地貌集中分布区之一的东亚片区的中心地带,是喀斯特集中分布区,区域内除龙潭镇、得禄乡、杨柳乡大部分、倘塘镇和来宾镇中部少数区域为玄武岩、砂岩、砂页岩外,其余60%以上区域成土母岩均为可溶性碳酸盐石灰岩类,因此宣威市石漠化分布具有分布广、面积大及成片分布的特点,全市26个乡(镇、街道)均有分布。
基于生态足迹的云南省大理州生态安全评价
性越来越大。生态安全作为国家或地区安全的有机 ① 生态足迹( F , E )指特定区域在一定人 口和经济规 组 成部 分 , 重要 性 1益 突 出l】 有 的生 态安 全 模条件下 , 其 3 l。现 _ 2 维持这些人 口自然资源消费、 能源消费和 的评价方法主要有综合指数法 、 景观生态学方法 、 生 吸纳废弃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 包括陆 态系统安全的综合评价法和生态安全承载力 的评价 地和水域 )E ;F表征人类的生态需求 , 即人类社会发 方法 4 31 所有这些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评 展对环境造成的生态负荷 ,其值越大对环境的破坏 种[4 1 。 , [ 价 方 法 复 杂 ,涉及 的评 价 因子 繁 多 ,需 要 人 为 赋 越大 。② 生态承载力( C , E )指—个地区所能提供给 值 ,主观 因素影 响 大 ,评 价指 标和 划分等 级 的标 准 人类 的生 态生产 性土 地面积 总 和 ;C表 征 区域生 态 B 很难 统一 ,因而评价 结果 在不 同 的时空条件 下没 有 系统供给人类 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的能力。 生态 ③
源 的消费量 ,并 与该地 区实际 的生态供 给能 力相 比 较 , 量地 区 的可 持续 发展 。 衡 生态 足迹 指标作 为一种
产生 的废物 的数量 ; 这些资源和废弃物能转换 ②
成 相 应 的生 物 生 产 性 面积 ; 这 些 土 地 在 空 间 上 ③ 衡量 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的生物物理定量评价工 是 互 斥 的 ,即不 同 的 资 源 消耗 只 能 转换 成 一 种类 具, 吸引 众多 学者 进行 了大 量研 究[2 】 89 , 1, 但是 将生 型 的土 地 。 2 “ ,
1
2卷 4 1 期
式 中 :卜 E e 卜
生态安全论文
生态安全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
保障生态安全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生态安全是指保障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条件、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在全球层面上维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生态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重大威胁。
在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保障生态安全已不再是某个国家或地区单独面对的问题,而是需要各国共同合作应对的全球性议题。
为了解决生态安全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管,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促进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培养,推动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加强跨境环境治理,制定共同的环境保护规范和标准,推进国际环保事务的多边和全球化发展。
最后,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积极推动生态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保障生态安全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共同的基本要求和行动目标。
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让人类共同享受地球这个美丽的家园。
我的家乡云南生态文明建设1000字初中版
我的家乡云南生态文明建设1000字初中版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而生态环境作为人与自然共存状况的形式反映,更具体表征着一个地方的发展程度和文明程度。
说到底,一个污染严重、生态恶化的云南,无论经济体量多么庞大,也谈不上真正步入了高度文明的发展之路。
反之,若要实现云南的永续发展、建设好美丽云南,那么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极为关键的一环。
云南,在大家的印象中是个美丽的地方。
像丽江古城、大理、洱海等都是大家很向往的地方。
大家肯定很好奇,像云南这样令人心神向往的地方为什么还会担心生态问题。
其实无论地方生态再好,随着近年来科技的发展,如果没有保护意识,都会影响生态的平衡。
还有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对一些著名的景点也会造成影响。
既然大自然恩赐给我们这么好的生态环境,那我们就应该去好好保护它,不能让大自然精心打造的鬼斧神工消声灭迹。
文明建设的问题也很重要,因为对生态的保护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大家如果自觉处理生活垃圾,进行垃圾分类;自觉保护自然景区;自觉保护古城的建筑;不为了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那生态环境一定更加容易被保护。
这还需要政府的引导与督促,通过各种形式,让大家去文明建设我们的城市,一定能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
让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空气更清新,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云南需要发展,更期待建设一个“美丽云南”,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绿树常存的环境。
这不仅仅是当代青年人的责任,更是今后几代人需要奋斗的方向。
对云南治污,应重点引导,农村居民。
目前云南的农村的生活水平在显著提高,但生产生活垃圾量增大,使集中回收和治理成了难点,这不仅对农村的土地质量、水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生活。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除了作为发展的背景因素外,事实上,对于许多产业来说,生态环境因素本身就是核心竞争力。
比如对于旅游业来说,好的环境带来的就是“人气”和“名气”,带来的就是“真金白银”。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研究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研究论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研究论文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研究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工业文明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人类生存问题,国内外学者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的范畴,井对这一范畴的理论思想展开了研究。
随着理论探讨的逐步成熟,生态文明理念渐渐进入党和政府的决策视野,20xx 年,党的十七x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大新的更高要求之一,在我党的文件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关键字: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工业文明所造成的日益严重的人类生存问题,国内外学者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的范畴,井对这一范畴的理论思想展开了研究。
随着理论探讨的逐步成熟,生态文明理念渐渐进入党和政府的决策视野,20xx年,党的十七x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大新的更高要求之一,在我党的文件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外学者研究和探讨的重点。
美国学者莱斯特·R.布朗认为,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携起手来可以构建出生态经济,井进一步提出了非线性可持续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B模式。
我国有学者认为,要建设生态文明,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等一系列生态产业因。
近年来,如何对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己成为国内生态文明相关研究关注的焦点。
20xx年,北京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课题组分别发布了基于不同评价方法的中匡}省(直辖市、自治区)生态文明排名报告,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这也导致了中国的人均占用量很少,甚至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甚至是世界倒数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国家之一。
宣威市地理环境
宣威市地理环境
宣威市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地处滇、桂、黔三省结合部,是大理—临沧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宣威市地理环境优越,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拥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
自然资源
宣威市地处云南滇西北高原,地形起伏变化,山地、丘陵和盆地交错分布。
市境内有滇西北高原南缘的低山丘陵地貌,也有西南山地的峻峭高峰。
这种多样的地形为宣威市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锡、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
气候条件
宣威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夏季气温适中,冬季温暖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
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发展,宣威市以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同时也适宜种植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
生态环境
宣威市地理环境优越,生态环境良好。
市境内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
宣威市积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的良性互动。
未来展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宣威市地理环境将进一步得到优化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将成为发展的重要支撑。
未来,宣威市将继续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云南省宣威市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要 】本文以云南省宣威市为研究对象 ,运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 N P U E )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 ( E D)提 出的 压力 (rs OC Pe )一状态 (值e s st )一响应
( ep n ) 模型,遵循适用性、科学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的前提 下,构建 7包括3 R so s e 个层次、2 个指标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 4 析法对宣威市2 0 ~20 年城市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宣威市城市生态安全综合得分逐年下降。 O 4 08
6
;
3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城市生态 安全评价的模型 框架 . 11PR . S模型
鑫
o
一
I
2.
目 前 对 生 态 安 全 的 定 量 评 价 中 , 由 于 人 们 对 生 态 安 全 的 内涵 认 识 不足 , 以 及 缺 乏 长期 定 点 监 测 的数 据 , 尚 未 形 成 系 统 综 合 的评 价 指 标 体系及其 研究方 法 。指 标体 系的展 开是在一 系列概念 框架 下实
’
价 和 相关 研究 ,拟 建 了3 个层 次 的宣威 市 城市 生态 安全 指标 体系 。 第 一 层 为 目标 层 , 即 评 价 目标 城 市 生 态 安 全 评 价 的 综 合 指 数 ; 第 二 层 为项 目层 ,包 括 城 市 生态 系 统压 力 、状 态 和 响应 i第三 个 层 次 为指标 层 ,即 表达评 价 因素 的具体 指标 ( 表 1 。 见 )
【 关键词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主成分分析;宣威市
生态安全 ( c l g c l e u i y E o o ia S c r t )是指 某一 国家 ( 或区域 ), 人类赖 以生存发展 的生态 环境系统不 受或少受各系统及 组分问的破坏 或威胁 ,所 呈现出 的整体 健康 与可持续 发展 状态的保障程度 。生态安 全就是要使 生态环境能够有利 于经济增长及 经济活动效率 的提 高 ,有 利于 人类健 康状 况的 改善和 生活质 量 的提高 ,避免 因资源 衰竭 、环 境 污染 和 退化 给 社 会 生 活和 生 产造 成 的不 利 影 响 [ 。生态 安 全 评 】 ] 价指 标 体 系 的构 建是 生态 安全 综 合 评估 的前 提 ,如 何选 取 合 适 的 评价 指 标及 有 效 的 定量 化 评价 方 法 ,建 立 实 用性 和 可操 作 性 较强 的评 价 指 标体 系 ,综 合 评 价研 究 对 象 的生 态 安全 状 态 ,使 生 态 安 全 评 价更 具 有 可 衡量 性 和 可操 作 性 , 已成 为今 后 实 现 区域 可 持续 发展 目标 的重要 研究 之一 。 本文 以宣威 市为研 究对 象 ,以生 态安全 、 生态 学 、地理 学 、资 源与环 境科学及相关 的安全评价理论 为基础,在综合 分析各种评价模 型特 点的基础上 ,采用 目前主要应用 于区域流域生态 安全 评价 的能很 好 地 反 映 可 持 续 发 展 机 理 的 “ 力 (r s ) 一状 态 ( t t ) 一 响应 压 P es Sae ( epn e R s o s )”概 念模型 ( 简称P R S 模型 ),依据适 用性 、代表性和 可操 作性性等 原则构建 了包括 3 个层次 ,共2 个指标 的生态 安全评价 4 指标体系 。并应用主成分 分析法 ,对云 南省宣威市2 0  ̄2 0 年 的生 04 08 态安全情况 进行评价 。这将 有助于加深对 宣威市城市 生态 安全状况的 了解 ,为实现 区域可实现发 展提供应对策略 ,达到生态预警 、调节和 最大限度地减 少环境退化提 供科学依据 ,对 宣威市 的生态环 境保护及 生态安全建 设有着 重大作用 。
宣威城市环境质量现状
宣威城市环境质量现状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宣威城区大气污染源要紧有工业污染源、民用污染源,交通污染源。
工业、民用污染源要紧有点源和面源污染,交通污染源只是线源污染。
宣威城区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大气污染物主若是 SO 2 、 NO x 、TSP 。
工业污染源中大气污染物 SO 2 、烟尘、粉尘都有相应的治理设施,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都有静电除尘、布袋除尘、湿法除尘、燃烧法等治理设施,经催促检查统计,治理设施运行率达 96.5% ,除尘效率、气态污染物净化和回收利用效率高。
随着 2000 年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的落实,工业企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 96% 以上能达标排放。
但民用污染源中大气污染物难以操纵,只能从改变能源结构和燃烧方式,推行型煤,提高城市气化率,慢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安装汽车尾气净化器,提高尾气净化效率,节能方法。
增强绿化,减少自然扬尘污染。
二.水环境质量现状宣威市域内要紧河流有可渡河、格香河、小江,其中格香河流经宣威城区。
随着社会经济、工业企业的进展,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依照宣威市水体功能区划和环境监测站监测,格香河水质有机物污染已达严峻污染程度,其中:氮、磷超过水体功能区划 IV 类、 V 类水体要求。
宣威城区有化工、火电、建材、煤矿、冶炼、造纸等工矿企业,工业废水外排量大,污染负荷重,其要紧污染物有悬浮物、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总磷、氨氮、砷、氰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油和汞。
宣威工业废水外排量大的工矿企业要紧有宣威发电厂、云南滇东磷化工公司、云峰化学工业公司三个污染源。
经 2000 年达标排放催促检查,三个污染源都有废水治理设施,成效良好,在“十五”期间,全市要紧工业废水排放源有望达标排放。
三.固体废弃物环境现状宣威城区固体废弃物按其来源分为工业固体废弃物、城镇生活垃圾。
工业固体废弃物要紧有粉煤灰、煤矸石、炉渣、冶炼废渣四类。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及对策研究——以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及对策研究——以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着愈发严峻的挑战。
城市生态安全已成为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是制定城市生态保护和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对于城市发展和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选取15个副省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和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选取15个副省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城市生态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城市生态安全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现有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梳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构建适用于我国副省级城市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2)以15个副省级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城市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城市生态安全情况;(3)分析城市生态安全情况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统计数据分析等手段收集研究数据,运用SWOT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等定量分析方法,对城市生态安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四、研究预期成果及价值本研究在构建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副省级城市的城市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实际操作的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的成果还将为其他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及动态分析研究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及动态分析研究摘要:城市生态安全是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无论对于生态安全理论的发展还是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均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框架为基础,参考国内外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多种方法,建立了24个指标组成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与熵权组合对指标赋权重,然后对昆明市2000~2010年间生态安全及动态变化进行量化分析。
结果表明,昆明市生态安全状况在经历了不断恶化的状况后正趋于好转的趋势,但是仍有待提高,并针对生态安全问题提出了改进调控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生态安全,生态安全评价,P-S-R,昆明市1相关研究“安全”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状态。
最早提出生态安全概念内涵的是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ASA),它有广义与侠义之分。
广义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次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组成一个复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的反映[1]。
生态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与发展的重要基石和组成部分[2~3]。
城市是人类活动体现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生态安全对于保障人类居住、生活、发展有重要意义。
开展城市生态安全研究,进行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无论是对于生态安全理论研究还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于城市生态安全的概念并未达成共识。
贾良清等认为城市生态安全是指城市生态环境支撑条件以及所面临生态环境问题不对其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即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能够满足其持续生存与发展需求[4]。
施晓清等认为生态安全指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处于正常的状态以及自然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对人类活动的满意支持程度;而城市生态安全是指维护城市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能满足城市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一种城市发展状况[5]。
宣威生态振兴实施方案
宣威生态振兴实施方案宣威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生态环境的地方。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宣威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制定一项科学的生态振兴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一、宣威生态现状分析。
宣威市拥有丰富的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资源,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工业废气、污水排放等问题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宣威生态振兴目标。
1. 实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2. 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生态经济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 实现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
三、宣威生态振兴实施方案。
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对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开发行为,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2. 推动生态产业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3.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工业废气、污水排放等污染源的治理,确保生态环境质量。
4.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风尚。
四、宣威生态振兴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1. 健全相关政策法规。
制定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加强监督检查。
2. 加大资金投入。
增加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投入,支持生态产业发展,推动生态振兴实施方案的落实。
3. 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的生态振兴实施方案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加强组织协调,推动生态振兴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
五、宣威生态振兴实施方案的预期效果。
1.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
2. 生态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对宣威市热水镇天然林保护的思考
对宣威市热水镇天然林保护的思考作者:丁俊勇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24期摘要针对宣威市热水镇天然林保护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为当地天然林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天然林;保护现状;对策;云南宣威;热水镇中图分类号 S718.5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198-02天然林是森林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与人工林相比,具有植物种类丰富、结构多样、组成稳定、生物量大、结构合理、功能更加健全等特点,是自然界中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基因库、储水库、储碳库以及能源库,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抵御自然灾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提供丰富的多种资源等许多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功效,尤其在阻止生态恶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1-2]。
1 热水镇基本概况宣威市热水镇位于云南省东北部,辖22个村委会,国土面积59860hm2,林业用地面积35890hm2(商品林11170.67hm2,公益林24719.33hm2),占土地面积的59.96%,有林地面积26303.73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3.29%,森林覆盖率55.8%。
境内东西宽36km,南北长29km,总体地势,东面从南向北倾斜,南高北低,最高点黎山,海拔2676m,最低处小江岔河,海拔1500m,高低相差1176m。
全镇属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5℃,降雨量1000~1100mm,土壤为石灰岩发育成的山地红壤,地势相对平缓。
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旱冬瓜、滇油杉、栎类等。
2 热水镇天然林保护工作现状全镇有护林员85名,其中天然林保护工程专配护林员69人,镇级护林员17名。
2008年以来,全镇共发生林政案件94起,查处93起,查处率达98.94%,行政处罚65人,补种树木3800株。
共发生森林火灾5起,均属一般森林火灾,过火面积36.67hm2,受害面积0.33 hm2,损失幼树370株,损失活立木蓄积12m3;火案查处5起,查处率、结案率均达100%,处理相关责任人5人。
浅谈宣威市“十一五城考”工作
浅谈宣威市“十一五城考”工作
李萍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导刊》
【年(卷),期】2013(032)002
【摘要】根据宣威市“十一五”期间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成绩及排名,分析宣威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宣威市城市环境质量综合定量考核排名的建议.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李萍
【作者单位】宣威市环保局,云南宣威655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
【相关文献】
1.浅谈地方文献收集工作——以宣威市图书馆为例 [J], 陈丽田;
2.解读城考指标新要求,发挥城考工作新作用 [J], 郭宇宏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掇指标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与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 [J],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一五”“城考”和“创模”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补充说明的函 [J],
5.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做好“城考”培训和管理工作 [J], 曲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治理宣威市水环境的重要性
2001年至2003年建设城区现代化排水骨干管网,老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新开发区和拟建区建成分流制系统,扩大服务面积,使全城污水通畅地排入拟建污水处理厂。控制生产废水排放,各厂废水均自行处理达标后排入河流,不进入城市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厂。
对宣威这一定特区域来讲,水资源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以区域水资源的整体作为规划和开发利用单元进行,而且工程的建设也应考虑水资源系统的整体性。但从利用角度,水资源又是综合的和多功能的,有时多种目标混合在一起,在水资源项目规划和设计时,既要考虑宣威区域内水资源的总体规划状况,又要兼顾各部门及各种利用方式间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宣威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环境具有双重利害性,作为自然属性,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水不仅孕育了生命,而且为人类文明的发生、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将是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同时,水又是一种环境资源,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子,是自然界能量转换和物质运输的载体。但水多、水少、水污染和水高含沙量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洪涝干旱是目前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同时,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严重环境问题中,几乎所有陆地生态系统问题都与水有关,水作为载体参与环境污染物的运输和扩散,并造成自身水质的恶化。对人类的开发利用来讲,水资源也具有利害双重性。若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他不仅能满足人类需求,美化市区环境,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若开发不当,将造成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如海水入侵,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河道淤积等。宣威市在治理水环境的过程中,应抓住存在的利害双重性,发挥水作为物质基础的积极作用,让水更好地服务于决定了宣威市治理水环境的重要性。宣威市境内主要河流有小江、格香河、可渡河三条河流,多年平均降雨1009.8mm,水资源总量25.8 m3。宣威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较小,地下水位较低,水资源总体来说利用率不高,人均占有量低,仅1712.8 m3。远远低于曲靖、全省、全国的人均水资源量。
宣威市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宣威市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摘要介绍了宣威市的基本情况和石漠化土地状况,分析了石漠化动态变化特点及原因,对石漠化治理成效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治理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石漠化;现状;动态变化;成效;治理对策;云南宣威1 宣威市基本情况1.1 自然条件宣威市位于云南省的东北部,处于云、贵2个省交界处,东与贵州省盘县接壤,南与富源县、沾益县相连,西与会泽县隔牛栏江相望,北与贵州省威宁县、水城县山水相依。
宣威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略向东南倾斜。
境内最高点海拔为2 868 m,最低海拔为920 m,相对高差达到1 948 m,国土面积为6 052.62 km2。
全市河流分属长江上游金沙江水系和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及其支流,水资源丰富。
宣威市境内立体气候明显,干湿季分明,冬春干旱多风,干冷同期,夏秋季节雨量集中,雨热同季以及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光照充足、积温偏低,区域之间差异大,年均温13.3~14.5 ℃;日照时数2 108.2 h;年均风速2.1 m/s;年降水量在979.3 mm,但降水年分配不均,降水量主要集中于每年的6—7月;年均霜日37.6 d;年均降雪12.1 d。
境内成土母岩有石灰岩、玄武岩、砂页岩等,以石灰岩居多,约占全市的60%,为云南省岩溶面积第二大县,是典型的石灰岩地区,其次是玄武岩和砂页岩等。
根据宣威市1982年土壤普查资料,全市土壤共有8个土类、19个亚类、36个土属、75个土种。
主要土壤类型有红壤(黄红壤、红壤)、棕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等。
红壤分布面积最广。
1.2 土地利用状况全市土地总面积605 262.0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08 854.4 hm2,非林业用地面积296 407.6 hm2。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248 020.3 hm2;疏林地面积984.3 hm2;灌木林地面积44 488.6 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6 532.8 hm2;苗圃地面积19.4 hm2;无林地面积2 869.9 hm2;宜林地面积5 927.6 hm2;辅助生产林地面积11.5 hm2。
生态文明视域下宣威市森林资源管护措施研究
生态文明视域下宣威市森林资源管护措施研究
丁俊勇
【期刊名称】《农村科学实验》
【年(卷),期】2024()2
【摘要】森林资源管护对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尤其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管护。
云南省宣威市地处长江上游、珠江源头,生态区位十分重要,但生态环境脆弱。
近年来,林业部门通过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覆盖率,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宣威市森林资源管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火灾、病虫害、乱砍滥伐、产业结构问题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该文对宣威市森林资源管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宣威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森林资源管护水平有所帮助。
【总页数】3页(P108-110)
【作者】丁俊勇
【作者单位】宣威市热水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2
【相关文献】
1.生态文明背景下宁夏森林资源管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生态文明视域下云南山地森林资源的社区可持续管理路径
3.生态文明背景下森林资源管护探讨
4.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森林资源管护意义及措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宣威市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摘要】本文以云南省宣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压力(press)-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遵循适用性、科学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的前提下,构建了包括3个层次、24个指标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宣威市2004~2008年城市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宣威市城市生态安全综合得分逐年下降。
【关键词】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主成分分析;宣威市生态安全(ecological security)是指某一国家(或区域),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不受或少受各系统及组分间的破坏或威胁,所呈现出的整体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状态的保障程度。
生态安全就是要使生态环境能够有利于经济增长及经济活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避免因资源衰竭、环境污染和退化给社会生活和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1]。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生态安全综合评估的前提,如何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及有效的定量化评价方法,建立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研究对象的生态安全状态,使生态安全评价更具有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已成为今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研究之一。
本文以宣威市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安全、生态学、地理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及相关的安全评价理论为基础,在综合分析各种评价模型特点的基础上,采用目前主要应用于区域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的能很好地反映可持续发展机理的“压力(press)-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概念模型(简称psr模型),依据适用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性等原则构建了包括3个层次,共24个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云南省宣威市2004~2008年的生态安全情况进行评价。
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宣威市城市生态安全状况的了解,为实现区域可实现发展提供应对策略,达到生态预警、调节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退化提供科学依据,对宣威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安全建设有着重大作用。
1.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模型框架1.1 psr模型目前对生态安全的定量评价中,由于人们对生态安全的内涵认识不足,以及缺乏长期定点监测的数据,尚未形成系统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研究方法[2-4]。
指标体系的展开是在一系列概念框架下实现的,目前被国内学者广泛应用的是联合国经济合作开发署最初针对环境问题提出的表征人类与环境系统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
在该模型中,某一类环境问题可以由3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指标类型来表达:压力指标反映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荷;状态指标表征自然资源、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状况;响应指标则表征人类面临环境问题所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psr概念模型从人类与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出发,对环境指标进行组织分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psr模型框架的本质是为了在压力和状态、状态和响应、压力和响应之间偶然的关系上建立联系。
1.2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城市是一个由“社会-经济-自然”组成的综合生态系统,对其进行生态安全评价涉及的影响因子非常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依据psr模型的基本框架,并参考国内外有关生态安全评价和相关研究,拟建了3个层次的宣威市城市生态安全指标体系。
第一层为目标层,即评价目标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综合指数;第二层为项目层,包括城市生态系统压力、状态和响应;第三个层次为指标层,即表达评价因素的具体指标(见表1)。
1.3 数据获取与处理数据主要来源于2005~2009年《曲靖市统计年鉴》和《宣威市统计年鉴》,依据资料和数据的可得性及代表性,遴选了24个用于宣威市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并选择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利用主成分分析可以从反映城市生态安全综合特征的众多变量中提取几个主成分,分析出影响城市生态安全水平的不宜观测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综合评价模型的权重,计算出综合评价值。
主成分分析法克服了主观赋权易受评价人主观影响的不足,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和质量,处理可信度高[3-5]。
2.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结果按照表1所列出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使用tanagra1.4.3.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宣威市城市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及各准则层指数的度量结果,如图1所示。
2.1 综合指标表2显示了原始变量的总方差解释分析结果,前2个因素的累计贡献率已达92.65%,即可以解释所有原始变量的92.65%的内容。
因此,仅选取前2个主成分作进一步分析。
注:y1、y2分别表示第1、第2主成分;tot.列前面的数据表示该指标在所在主成分轴上所占的百分比,括号内的数据表示该指标在所有主成分轴上所占的累计百分比。
为使初始因子对所有变量的解释更加突出,对初始两种主成分因子进行最大方差旋转,得出旋转因子载荷矩阵图(见表3),来反映各个变量可以由哪些主要解释因素。
分析表3可知,对于第一主成分[y1],影响变量主要反映了资源环境压力指标(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水资源量、城市化水平、污水年排放量)和资源环境状态指标(绿化覆盖面积、人均gdp、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第二主成分[y2],影响变量主要有降水量和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
由图1可知,宣威市城市生态安全综合指标得分从2004年的4.93下降到2008年的-2.87,表明2004~2008年时段内宣威市的生态安全状况在持续下降,尤其是2005年下载速率最快。
由表3可以看出,引起宣威市生态安全下降的主要因子是第一主成分[y1]中的资源环境压力中的人口密度因素导致的,宣威市人口密度由2004年的875人/平方公里迅速增加到2008年度920人/平方公里,再加上污水年排放量增长速率较快,同时也造成了人均水资源量的下降;同时城市化水平也在迅速加快,由2004年的22.89%提高到2008年的33.2%,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多,5年平均增长率为1.82%。
2.2 压力指标压力指标得分由2004年的-2.41上升到2008年2.55,反映出宣威市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在逐年增加。
主要原因是由于市区人口基数大且呈增长趋势,且人均道路面积也在逐年增加,道路建设造成了路面硬化,对地区的环境和气候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在城市化水平迅速增加的同时,工业和生活污水年排放量增长也较快,从2004年的2335万吨到2008年的2505万吨。
2.3 状态指标状态指标得分由2004年的-2.87上升到2008年的2.34,年平均上升率为132.5%。
整体情况良好。
主要表现为:城市绿化面积由2004年的412公顷增加到2008年的51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5.97%增加到8.33%,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由2.42增加到3.19,同时人均gdp和城镇居民最低收入年平均增加值分别为36.43%和7.84%。
2.4 响应指标响应指标得分从2004年的1.97下降到2006年的-0.67,但从2006年开始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从-0.67上升到2008年的-0.22。
由此可见,响应指标在5年的时段内波动较大,在2004-2005年份内下滑最快,并在2006年下滑到最低点,然后从2007年出现缓慢上升。
在2007年政府比较关注环境问题,并加大了投资力度。
如人均gdp由2007年的0.71万元/人增加到2008年的0.86万元/人,污水处理总量由2007年的2398万立方米上升到2008年的2505万立方米,科技拨款每年都有所增加,2006~2007年增长速率开始加快,2007~2008年几乎增长了一倍,由2007年的0.15%增加到2008年的0.29%。
各年的资源环境响应得分排序为:2004﹥2008﹥2005﹥2007﹥2006。
3.结论宣威市是云南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多年来人口增加率均较高,但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云南省人均占有量的1/4,耕地资源质量差,造成粮食与水资源的人口压力较大。
近年来大力开发煤矿资源、建设水泥厂、发电厂、兴建氮肥、磷肥长等工业项目,在推动宣威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使得环境容纳量和承载力不断下降[9]。
通过对宣威市2004~2008年生态安全状况的评价与分析,也进一步印证了宣威市生态安全的总体状况持续下降的趋势。
本文通过psr概念模型研究了宣威市多个生态安全指标与综合指标的关系,可为宣威市今后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及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参考文献:[1]周旭.我国生态安全评价研究综述[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00-206.[2]和春兰,饶辉,赵筱青.中国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3):104-110.[3]廖霞.新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d].新疆大学,2008.[4]吴杰,崔维军.城市生态安全模型及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3):20-23.[5]陈涛.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基于spss主成分分析方法[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29-30.[6]朱海燕.试论云南省宣威市的可持续发展[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05):68-72.项目基金:曲靖师范学院基金资助项目“近30年来曲靖市景观格局动态分析(编号:2009qn019)”。
作者简介:马美,硕士研究生,曲靖师范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区域发展研究。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