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丸联合中波高能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后遗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带状疱疹后遗症的中医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b21a99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6.png)
带状疱疹后遗症的中医治疗方法一、引言带状疱疹,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常常伴随着剧烈的神经痛。
尽管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后遗症。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症是由于气血不畅、湿热内蕴导致的。
因此,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的方法主要围绕调理气血、清除湿热展开。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的方法。
二、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的常用方法之一。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包括合谷、曲池、足三里等,针灸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神经痛,还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皮肤修复。
同时,针灸还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预防复发。
三、中药疗法1.内服中药: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症的产生与湿热内蕴有关,因此常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痛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龙胆泻肝丸、湿毒清胶囊等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痛的功效,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瘙痒症状。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还会进行个体化治疗,如加入活血化瘀、养血润燥的药物等。
2.外用中药:外用中药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神经痛、皮肤瘙痒等症状。
金黄散、青黛散等具有消炎止痛、收敛止痒的功效,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同时,中药熏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药液的热力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瘙痒。
四、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通过罐体吸附在患处或相应穴位上,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目的。
拔罐疗法对于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症的神经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一定的帮助。
同时,拔罐还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加速皮肤的修复。
五、按摩疗法按摩疗法可以通过按摩相应的穴位和经络,调理气血,缓解疼痛和瘙痒等症状。
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推拿、点按等。
按摩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瘙痒,同时还可以调节患者的情绪,缓解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
六、饮食调理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饮食调理对于疾病的恢复也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症的患者,中医建议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带状疱疹的伐昔洛韦与理疗联合治疗观察
![带状疱疹的伐昔洛韦与理疗联合治疗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c280779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0.png)
带状疱疹的伐昔洛韦与理疗联合治疗观察作为一名患有带状疱疹的患者,我曾经历了无尽的疼痛和瘙痒。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接受了伐昔洛韦与理疗联合治疗,并详细记录了整个治疗过程和观察结果。
在发病初期,我出现了剧烈的疼痛和皮肤瘙痒。
根据医生的诊断,我患有带状疱疹,这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
医生告诉我,带状疱疹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为了缓解我的症状,医生为我开具了伐昔洛韦片,并要求我进行理疗。
伐昔洛韦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复制。
在治疗期间,我按照医生的建议,每天按时服用伐昔洛韦片。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感到疼痛和瘙痒有所缓解。
这让我对治疗充满了信心。
除了药物治疗,理疗也是治疗带状疱疹的重要手段。
医生为我安排了包括紫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和按摩等理疗项目。
在进行理疗过程中,我感到患处皮肤得到了放松,疼痛和瘙痒感进一步减轻。
理疗师还告诉我,理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皮肤愈合的速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的带状疱疹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疼痛和瘙痒感基本消失,皮肤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继续进行理疗和药物治疗,以巩固治疗效果。
在医生的细心诊断和指导下,我踏上了治疗带状疱疹的征程。
伐昔洛韦与理疗联合治疗成为了我的主要治疗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验到了疾病给身体带来的痛苦,同时也感受到了治疗带来的希望和信心。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其引发的皮肤疼痛和瘙痒让我备受折磨。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选择了伐昔洛韦这种抗病毒药物。
伐昔洛韦是一种高效的抗病毒药物,能够有效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复制。
在服用伐昔洛韦的过程中,我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每天按时服用,感受到了疼痛和瘙痒的缓解。
这让我对治疗充满了信心。
除了药物治疗,理疗也是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生为我安排了包括紫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和按摩等理疗项目。
在接受理疗的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患处皮肤的放松,疼痛和瘙痒感进一步减轻。
龙胆泻肝丸联合抗病毒及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龙胆泻肝丸联合抗病毒及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https://img.taocdn.com/s3/m/feb1ff5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1.png)
龙胆泻肝丸联合抗病毒及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林林【摘要】目的观察龙胆泻肝丸口服联合抗病毒及镇痛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龙胆泻肝丸+肋间神经阻滞+抗病毒治疗;B组:单纯抗病毒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从即刻开始至观察期(20d)结束,A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睡眠状况也明显改善(P<0.01);而B组患者仅在第15天开始疼痛有所减轻,睡眠状况好转.结论采用龙胆泻肝丸口服+肋间神经阻滞行镇痛治疗、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对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缓解和睡眠质量改善有很好的疗效.【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9(010)005【总页数】2页(P427-428)【关键词】带状疱疹;龙胆泻肝丸;肋间神经阻滞;神经痛【作者】林林【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校医院,吉林,吉林,13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1带状疱疹是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发生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其主要特征除了皮肤破损外,还包括沿神经走向的皮肤损区剧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神经痛是常见的伴随症状和后遗症.在临床上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疼痛、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早期明确诊断并在急性期及早实施止痛治疗和综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观察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抑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1 一般资料病例收集时间为2004年1月至2009年4月,全部60例(男36例、女24例),均来自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疼痛门诊、外科门诊和皮肤科门诊,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35岁,平均年龄(59 ±17)岁,病程1~2 d,均有簇集性红斑和水疱,沿一侧神经分布,并有典型的神经痛.全部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龙胆泻肝丸+肋间神经阻滞+抗病毒治疗(30例);B组:单纯抗病毒治疗 (30例).2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平均年龄及平均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1.2 治疗方法A,B两组均接受抗病毒治疗,即阿昔洛韦(10 mg/kg,静脉点滴) +卡马西平(0.1 g,口服) +维生素B1 (20 mg,口服),共7 d.另外,A组患者给予龙胆泻肝丸(6 g,口服,2次/d.口服1周),同时1%利多卡因10 mL +维生素B12 0.2 mg +复方倍他米松1 mL+0.9%生理盐水5 mL肋间神经阻滞,每一肋间神经注射药液2~3 mL,每2天1次.1.3 疼痛程度及睡眠的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量化患者的疼痛(0分为无疼痛,10分为疼痛最强),睡眠质量评分(quality of sleep,QS)量化睡眠程度(0分为无睡眠,10分为睡眠最好).由另外一名医师完成患者疼痛/睡眠程度的评价而不参与患者的治疗,记录每次治疗后即刻,1 h,1,2,3,5,7,14,20 d的VAS和QS评分.门诊或按观察疗效时间行电话随访,所选病例无失访情况.疗效评级:VAS降低程度gt; 75%为疼痛消失,50%~75%为显效,25% ~50%为有效,lt; 25%为无效.1.4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采用SPSS10.0数据处理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lt;0.05为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从即刻开始至观察期(20 d)结束,A组患者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Plt;0.01),其中疼痛消失20例,显效6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达100%,睡眠状况也获得明显改善(Plt;0.01),7 d后睡眠状况基本正常;而B组患者仅在第15天开始疼痛有所减轻,睡眠状况好转.A组20 d后睡眠改善状况亦好于B组(Plt;0.01),1 a内无1例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而B组患者有4例在半年后被确诊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其余无不良反应发生.带状疱疹是由病原体水痘2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当机体初次感染后,临床上表现为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此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并沿脊髓后根或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带状疱疹发病前多有诱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常见诱因之一.当免疫功能低下时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发生改变,从而引发潜伏病毒的重新活动和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病毒沿着周围神经纤维移动到皮肤,在皮肤上产生特有的水疱而导致发病[1 ].有文献报道,水痘2带状疱疹病毒具有亲皮肤和嗜神经性,因此神经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所引起的神经损害主要为炎性脱髓鞘的改变,此过程是可逆的,且疼痛程度与皮肤的表现无明显关联[2 ].另一方面,当潜伏在感觉神经节中的水痘2带状疱疹病毒被重新激活,并沿着外周神经到达发病部位后,引起神经节和外周神经的炎症以及局部的组织损伤.炎症和组织损伤引起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和敏化,并进一步导致中枢的高度兴奋性[3-4 ],临床上表现为疼痛,通常为剧烈疼痛和触摸痛,继而出现皮肤红班、水痘.针对这些机制,我们在本研究中在皮损区沿神经走行区域内实施注射药物疗法,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药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和B族类维生素可起到抗炎、消除水肿、改善皮损区血液循环作用,促使受损神经末梢和皮肤感受器功能恢复.由于激素量很小,对机体的代谢影响没有临床意义.局部麻药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从心理上减轻了患者对疼痛的恐惧.2)龙胆泻肝丸具有清热利胆、利湿热的作用,可以提高免疫力、抗病毒[5- 6].带状疱疹神经痛和后遗症的病理变化较为复杂,不同患者的神经损害部位及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临床治疗上根据带状疱疹的病理过程,以提高疗效和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为目标,在应用鸟苷类抗病毒药物、口服龙胆泻肝丸的同时,行阻滞治疗,并且越早治疗越好,必要时还可适当延长治疗时间.我们认为采取早期、综合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近年主张不同机制的药物联合用药,制定个体治疗方案 [7],对存在中枢性疼痛和本治疗方法效果欠佳或效果不能持久者,可考虑同时使用中枢镇痛药和抗抑郁药,但未来的治疗发展有微创介入射频毁损治疗、脊髓电刺激[8]和预防性疫苗接种[9]等.【相关文献】[1] 赵俊,李树人,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413-414.[2] 赵辩.临床皮肤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53-255.[3] 冯素英,林鳞,吴勤学.302例带状疱疹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21(4):30-31.[4] Schmader K.Herpes zoster in older adults[J].CLin Infect Dis,2001,16(3):42-48.[5] Wu C L,Marsh A,Dworkin R H.The Role of Sym- pathetic Nerve Blocks in Herpes Zoster and Porther- petic Neuralgia[J].Pain,2000,44(3):87-121.[6] Cappuzzo K A,Krogsund R R.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 an Elderly Patient [J].Consult Pharm,2007,22(7) :593-598.[7] Chau S W,Soo L Y,Lu D V,et al.Clinical Experience of Pain Treatment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 Elderly Pat- ients[J].Acta Anaesthesiol Taiwan,2007,45(2) :95-101.[8] Vallejo R,Kramer J,Benyamin R.Neuromodulation of th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Intractable Neck and Upper Extremity Pain [J].Pain Physician,2007,10(3) :515-516.[9] Rothberg M B, Virapongse A, Smith K J.Cost- effectiveness of a Vaccine to Prevent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 Older Adults [J].Clin Infect Dis,2007,44(10):1280-1288.。
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
![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de7b1e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b.png)
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人类为带状疱疹病毒唯一宿主,该病毒是通过人体呼吸道进入血液的,从而在人体出现水痘或者隐性感染,寄生于体内,长期潜伏于脊柱神经根内,一旦患者机体受到某些刺激,比如心理创伤、身心过度疲劳、恶性肿瘤或者生病后体虚等等,导致抵抗力降低,潜伏于脊柱神经根的病毒被激活,从而引发神经性带状疱疹,出现水疱,同时,神经引发炎症,进而坏死,出现神经疼痛。
此病治疗痊愈后会产生抗体,因此,后面不会复发。
一、症状表现患者发病前身体会出现乏力感、低热等等症状,皮肤感觉灼热,神经出现疼痛,而且,痛感明显,一般持续三天时间。
发作部位为肋间神经和三叉神经等区域。
发病初期先出现潮红斑点,然后出现黄豆大小的水疱,水疱晶莹透亮,液体清亮,水疱外周有明显红晕。
皮肤的损害一般都是严重某一个周围神经出现带状排列,多发生于身体一侧,通常不会发生正中线。
此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神经痛,病程为三周左右时间。
二、治疗①中药外治法带状疱疹中药外治法是以抗病毒、消炎、止痛、预防继发感染等等为治疗原则。
先用火丹粉、醋以及少许水调和均匀,将其调和为糊状后备用,然后用生理盐水对患者的患处进行清洗,患处干后,将此糊状药物涂抹于患处,然后覆盖上无菌纱布,每天换药一次,持续换药治疗七天。
有关中医学家认为自制蚯蚓液外涂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良好效果。
另外,也可以用五妙水仙膏均匀涂抹患处,患处干燥后,用生理盐水和棉签清洁后,进行再次涂抹,经过反复的上药涂抹,等患处病变部位发黑后,患处坏死,然后病灶结痂,便可痊愈。
中药外治主要辨证治疗,患者此病多为肝火过旺,湿热过重,以至于正气败坏,病邪气入侵,从而发病,多以清热解毒,去腐生新和止痛法进行治疗。
以上中药外涂治疗均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和去腐生新之效,止痛效果也明显。
而且,中药外涂药物治疗见效快,不会有任何副作用,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多数患者能接受。
②中药内治疗法内治疗法多为清肝火,去湿热,用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外加紫草中药以及板蓝根中药冲剂,对于颜面较差患者,可以外加牛蒡子中药、野菊花中药进行泻火;对于发病于腹部的患者或者下肢发病的患者,可以外加苍术中药和黄柏中药。
治疗带状疱疹的特效方
![治疗带状疱疹的特效方](https://img.taocdn.com/s3/m/32c9f3b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7.png)
治疗带状疱疹的特效方一浩带状疱疹特效方,一般三天--七天左右结疤,十天左右痊愈,并能立止疼痛。
(1)《医宗金鉴》外科中的。
方用:白矾,雄黄各等份,研为细末,凉开水调涂,一日数次。
《金鉴》称:此散治粉丝诸疮,红肿痛痒,疥痱等疾甚效,用鹅翎蘸扫患处,痛痒自止,红肿即消.另取全瓜蒌15-30克,生草6克,红花2克,板蓝根15克.水煎服,日服2次.轻者二三日,重者四五日,率皆痊愈.而其得效之迟速,与瓜蒌用量极有关系,故凡体质壮实者,瓜蒌用量宜适当加重,药后若轻泻一带状疱疹虽然已好,但留下了后遗证,患处局部仍然疼痛的十分严重,此时可以用治带状疱疹后遗证方:方用丁香9克,郁金9克,柴胡9克,枳壳9克,川芎9克,赤芍9克,板兰根30克,甘草9克(疼痛严重者可加用五灵脂,蒲黄,冰片少许共为未,装胶囊,一次3-5克,水送服(五灵止痛散方意)则见效尤速 .(2)玉龙膏治疗方法:乌玉块(黑墨),用温开水研成浓汁(墨汁亦可),地龙数条,放水中祛净泥土,晾干后研成膏状,加等量黑墨浓汁混合,涂患处,每日3次,直至痊愈。
(3)龙凤散方药:龙衣5克,龙须草10克,凤凰衣3克(研成细粉)。
用法:将龙衣、龙须草烧成灰,用凤凰衣粉混合均匀,取药粉适量,香油调成膏状,涂患处。
每日2~3次,治疗3~5日。
注:龙衣即蛇蜕,凤凰衣为鸡蛋壳内的干燥卵膜.(4)烟地药液方药:烟叶15克,**10毫克,75%酒精100毫升。
制作及用法:将烟叶切碎后,放入酒精内浸泡3天,再加入**,搅动后即可使用。
将患处皮肤清洗赶紧,涂上药液。
每日涂药4~6次。
功效:清热解毒,收敛止痛。
(上海助医网 )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多见于成人,其特征为沿身体单侧感觉神经相应皮肤节段出现成族的疱疹,常拌局部神经痛.这种疼痛临床上处理比较麻烦.我在临床上经常用中医中药治疗.只要辨证得当,疗效确切.现我把在中医杂志中看到的,经我临床验真有效的处方奉献大家.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
中药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中药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f954c66de80d4d8d05a4f2f.png)
山西中医 年月第 卷第期 ·· 2018 6 34 6 SHANXI J OF TCM Jun 2018 Vol 34 No 6 47
疗效并不显著,有研究表明:应用ACEI/ ARB 药物可以减
少蛋白尿,但并不本虚标实,肾虚为本,
60 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2 例,女38 例;年龄最 小22 岁,最大81 岁;病程< 3 天21 例,4 ~ 7 天39 例;发病 部位胸腰部48 例,颈胸2 例,其它部位10 例。临床症状表 现符合诊断标准[1]: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烧灼 感、针刺痛、闪电痛等,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皮损 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紧张,基底色红,常 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 可见坏疽性损害。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 或皮疹消退后遗留疼痛。 2 治疗方法 2 1 中药辨证治疗[1]:根据辨证进行不同的处理。以火 毒为主着重清热泻火;以湿热为主,利湿解毒;以瘀滞为 主,行气祛瘀。 2 1 1 肝经湿热:主证:见红斑. 水疱明显. 多发生于肝、胆 经的部位,灼热疼痛,伴口苦咽干,烦渴胃呆,小便黄赤,大 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利肝经湿热。方用 龙胆泻肝汤加减,或龙胆泻肝丸。药用:龙胆草15 g,泽泻 12 g,柴胡10 g,木通、黄芩、山栀子、车前子各9 g,生地 20 g,生甘草6 g,当归8 g。 3 1 2 脾胃湿热:主证:水疱数量多,疮壁较松弛,易破,靡 烂渗液。多发生腹部及下肢,疼痛较肝胆湿热轻。伴口渴 不欲饮,胃纳减退,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缓或 滑。治法健脾脾利湿,清热解毒。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药用:栀子6 g,木通5 g,防风6 g,甘草、陈皮各5 g,官桂 3 g,滑石、泽泻、猪苓、厚朴、茯苓、苍术、白术各9 g。 2 1 3 气滞血瘀:主证:疱疹基底瘀红,血疱或疤疹大部分 已消退已结痂脱落,但患处疼痛。伴精神疲倦,夜睡不宁, 烦躁不安、舌质紫黯、苔白,脉弦。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
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36例临床观察与护理参考模板
![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36例临床观察与护理参考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e097fdade80d4d8d05a4f37.png)
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36例临床观察与护理带状疱疹易侵犯老年体弱者,老年带状疱疹几乎100%发生急性神经痛,30%—50%的患者可遗留顽固性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所致的神经痛是困扰老年人群的顽痛之一,患者不仅情绪低落而且生活质量降低。
笔者通过最近收治的36例患者体会到,早期、合理的治疗和有效的综合护理对促进疾病的康复,防止后遗神经痛起着积极作用。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内科于2007—2009年共收治36例老年带状疱疹。
其中,男24例、女12例。
年龄63—83岁,平均年龄71岁。
均为急性期。
皮疹处有不同程度破溃,病变位于头面部2例、腰腹部27例、胸背部5例、四肢2例。
1.2疼痛程度按疼痛轻重分为:轻度4例(11.1%),自述出现间断性疼痛,患者可忍受,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中度27例(75%),患者自述出现阵发性疼痛,不能忍受,需服止痛药才能缓解,影响了日常生活;重度5例(13.9%),自述持续疼痛,阵发性加重,患者服用止痛药不缓解,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
1.3临床治疗我们采用了中西医联合治疗(1)西医疗法:①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口服、外用)。
②营养神经类:如维生素B1、B12等。
③疱疹局部抗病毒,防止继发感染,保持清洁。
(2)中医疗法:①服用龙胆泻肝丸(6.0gbid)。
②三棱针点刺拔罐法操作要点:用75%乙醇棉球做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由皮损区外缘向中心区快速散刺(以刺破水泡为宜),后用透明玻璃火罐吸拔散刺部位5—10分钟,取下火罐,用消毒干棉球擦净血迹。
有未刺破或再发水泡者,可反复操作。
注意事项:体弱、贫血、低血压等要慎重使用。
2护理2.1一般护理①热情接待患者,安置在舒适、安静、清洁的病房,室内定时透风,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②协助患者卧位,如为胸背部、腰腹部带状疱疹,建议患者侧卧位,穿宽松舒适的全棉内衣,以减少对创面的摩擦,减少疼痛。
③保证患者睡眠,每晚用温水泡脚,以促进末梢血液循环。
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52例
![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52例](https://img.taocdn.com/s3/m/0db73fdf87c24028905fc31d.png)
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52例标签:龙胆泻肝汤;带状疮疹;疗效笔者多年来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2例中,男22例,女30例;其中年龄40~48岁14例;49~80岁38例;病程最短1周,最长1月余。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主证: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基底色红,呈单侧分布,排列呈带状。
皮疹出现前,常有皮肤刺痛或热感,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痛。
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型:皮色鲜红疱壁紧,口苦咽干,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2疗方方法采用胆泻肝汤治疗,处方: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2g,柴胡12g,生地20g,车前子12g(包煎),泽泻12g,木通12g,甘草8g,当归12g。
加减:如血疱坏死加丹皮12g,白茅根12g;脓疱加蒲公英12g,银花12g;发于头面加菊花;发于下肢加牛膝;大便秘结加大黄;如水疱色白或渗出明显,疼痛减轻,湿重于热者,则减去苦寒伤阴的黄芩、栀子、龙胆草减至6g,加白术、陈皮、厚朴、赤芍以渗湿通络;如皮疹色红干瘪,或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加桃仁、红花、川芎、丹参等以活血通络止痛;气虚者,加黄芪、潞党参健脾益气。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约30%,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
3.2治疗结果52例中,治愈37例,好转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3%。
4体会带状疱疹是现代医学病名,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系病毒侵犯神经而发病,皮疹发生在机体的一侧,沿某一神经分布区呈带状排列。
中医在隋代《外科启玄》中称为“蜘蛛痣”。
清《外科大成》称为“蛇串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称“缠腰火丹”。
龙胆泻肝汤是治疗肝胆实火的代表方。
中成药内治及外用治疗带状疱疹
![中成药内治及外用治疗带状疱疹](https://img.taocdn.com/s3/m/af61e425b4daa58da0114a49.png)
中 医认 识 带 状疱 疹 最 早 在 隋代 的 《 病 源 候 论 》 中便 有 记 诸 载 ; 《 十 二 病方 》称 其 为 “ 带 ” 本 草 纲 目》谓 之 “ 带 五 大 ;《 火 疮 ” 外科 正 宗 》 称 之 为 “ 丹 ” ;《 火 ;发 于 腰 部 的 《 医宗 金 鉴 》 则 称 “ 腰 火丹 ” 缠 ;在 中医 外 科 学 中还 有 “ 串腰 龙 ” “ 串疮 ” 、蛇 、 “ 蛛疮 ”等称 谓。带状 疱 疹 属 于 中 医 学 范畴 的络 病 ,是 一 种 蜘 由具 亲 神 经性 的水 痘 . 疱 疹 病 毒 引起 的 急性 、 疹 性 、 症 带状 疱 炎 性 、神 经 性 皮肤 病 ,发病 时可 见 数堆 水 疱 沿 周 围神 经支 配 的皮 肤 节 段 呈 带状 分 布 ,皮 疹 呈 单 侧分 布 ,多 伴神 经 痛 ,有 时疼 痛
日久不愈,形成后遗神经痛。皮疹特点为成群 的水疱,粟粒至
绿 豆 大 小 ,有 的 中 央 可有 脐 窝 ,水 疱 在 红 斑 的基 础 上 出现 ,疱 内容 物 清亮 ,严 重 时 呈 血 性 ,水 疱 间 融 合 ,可 发 生 坏 死 溃 疡 。
r f r n e eee c .
[ e wo d ]H re otr T M; o tra u e n o ea y E t n l p l ai K y r s e s s ; C F r xe l s d t r ; x e a ap i t n p z e e n e h p r c o
带状疱疹治疗方法 简便 、经济 实用 、疗效可 靠,且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预防作 用,可供临床借鉴 。 【 关键词 】 带状疱疹;中成药;内治;外用
[ s a t T o g o s l n e o s c ram n f e e ot e e v n t a r, i a e v la o f hn s Ab t c ] h u hc n ut g h me t e t e t h r s s r nt l a ti rt e wh hh s h a t no C ie e r i t d it o p z ei h re le u c t e u i
带状疱疹治疗的研究现状
![带状疱疹治疗的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4d16f72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3.png)
带状疱疹治疗的研究现状陈雪飞【摘要】带状疱疹病原体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其临床特征是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疱疹,同时伴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疾病,它还可以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常给患者造成痛苦及不便,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它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治疗药物繁多,包括抗病毒药物,中草药制剂,还有激光治疗等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就近几年治疗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供探讨.【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31)010【总页数】3页(P100-102)【关键词】带状疱疹;抗病毒药物;中药治疗;激光治疗【作者】陈雪飞【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感染科,天津 30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2.1+2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erpes 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后可出现沿神经分布的簇集状疱疹,常突然发生,一般以单侧分布多见,多伴有神经痛,愈后极少复发[1]。
感染病毒后可以在易感人群中发生水痘流行,患者不能直接传播病毒,其传播途径常为呼吸道传播,部分患者接触后也可以传染。
临床常见表现形式为水痘和带状疱疹,小儿水痘多见,带状疱疹多见于成人尤其是老年人。
成人带状疱疹感染率约为10%~20%,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为好发人群。
诱发带状疱疹的因素可为局部外伤,急、慢性传染病以及中毒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潜伏在体内再发。
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出现带状疱疹,可伴神经痛,由于某些原因,疱疹消失后,出现的病毒性病理性痛。
现就该病治疗的现状作如下综述。
抗病毒药物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
可以直接抑制病毒或杀灭病毒,通过影响病毒复制周期的某个环节达到抗病毒的目的。
对于带状疱疹来说应做到早期诊断,及时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目前我们临床常用治疗带状疱疹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具有独特的抗病毒作用。
治疗带状疱疹,龙胆泻肝汤有良效
![治疗带状疱疹,龙胆泻肝汤有良效](https://img.taocdn.com/s3/m/7ede7404227916888486d721.png)
中医 多用 龙 胆 泻 肝 汤
中医 药疗 法治疗带 状疱疹 优势较 明 显 , 多内外冶 法联合 ,辨证 分期采 用清 热泻 火 、解毒 利湿 、行气活 血 、通络 止 痛等 法。根据 临床经验 ,常 以龙胆 泻肝 汤为底方 ,根据 辨证加减用 药。 曾有 报道 ,以龙 胆泻肝 汤加减 治疗
只用药3 天 ,故无 明显疗效 。
带状疱疹患者 ,平均治愈天数 为6 天 ,最
快者4 天痊愈 。 也有报道 ,采用龙胆泻旰
汤加减 治疗带 状疱疹 及 其后遗 神经痛 ,
药3 天 后 ,症 状 改 善 不 明 显 ,疱 疹 没 有退 去 迹 象 , 医生 告 知痊 愈 大概
需 要 2—3 周 , 患 者 自觉 疗 程 太 长 ,
,
但 也有 部分患 者疼痛 不显 ,或 者无
伴 有疼 痛 ,因此 ,疼痛 不能作 为诊断 的 依据 。该病 虽然症 状明 显 、营养神经 、止痛
对于带状 疱疹 的治 疗 ,西 医用 药离 不开抗 病毒 、营 养神经 和止痛 ,预 防继 发感 染 、缩短 病程 为治 疗的原 则 ,一般 疗程 为 1 ~2 周 。上述病 例患 者首次 治疗
昔洛 韦胶囊 +非 甾体类抗 炎药 ( 包括 尼
美舒 利校囊 、布洛 芬校 囊 )。各组 治疗 后疼痛消失时 间分别为 ( 5 . 9 4±2 . 5 4)、
(8. 6 0±3. 0 9) 、 (5. 7 7±1. 8 5) 、
经痛 ,治疗 起来相对 有难 度 。中医针 灸
等疗法对这种后遗神经痛 也有良效。 上述 病例 患 者病 情较 轻 ,疼 痛不 明 显 ,因此可 以只予 中药 口服 以及外洗 而 治愈 ,对于病 情严重 ,疱 疹发病 部位特
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20例
![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20例](https://img.taocdn.com/s3/m/14801162a98271fe910ef990.png)
1 资 料 和 方 法
6 。 水 煎 服 , 日一 剂 , 服 1 g 每 共 2剂 , 愈 。 痊
1 I 一般 资 料 .
2 O组病 例 均 为 门诊 病 例 , 中男 l 其 2
2 结 果
例 , 8例 ; 女 年龄最 大 7 5岁 , 最小 3 6岁 , 年龄在 3 5 6~ 0
体 征消失 , 疼 痛 后 遗症 ; 转 : 损 修 复 约 3 % , 无 好 皮 0 疼
痛 明显减 轻 ; 效 : 损修 复不 足 3 % , 有 疼痛 。 无 皮 0 仍
胆草泻 厥 阴肝 经之 热 , 柴胡平 少 阳胆 经之 热 , 二药共泻
肝 胆之 热为 主药 。辅 以甘草 缓 其 急且 护 胃 , 黄芩 清泻 中上二 焦之 热 , 子 、 银 花 、 公 英 清 热 解 毒 , 栀 金 蒲 车前
及 左耳起 小红 疹 , 在 小水 疱 , 热 疼 痛 难 忍。 伴 口 散 灼 苦 , 便 偏 干 , 便 黄 赤 。 舌 红 , 黄 腻 , 弦数 。 辨 证 大 小 苔 脉
为肝 开 窍于 目, 两侧 属 于 少阳 , 症合 参诊 为肝胆 湿 头 脉 热 , 火 上 抗 。 治 以 清 热 利 湿 , 火 。 药 用 : 胆 草 肝 泻 龙
性 或继发 性免疫 缺 陷者更 易发 生 。笔 者在 I 中体会 临床 到 , 发病 机 理 多 与 湿 热 毒 邪 侵 袭 及 肝 胆 火 盛 有 关 。 其 带状疱 疹 在表皮 多发 于肝 、 、 经循 行 区。认为情 志 胆 心 内伤 致肝 胆火盛 , 因脾湿 郁 久 , 热 内蕴 ; 多受 毒 或 湿 外
光 明 中 医 2 0年 1 01 0月 第 2 5卷 第 l 0期
C GMC J M Oco e 0 0 Vo 2 . 0 tb r2 1 . l 5 1
中医治带状疱疹的方法
![中医治带状疱疹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b44135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1.png)
中医治带状疱疹的方法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治疗:中药方剂如龙胆泻肝丸、桂枝加芍药汤、大黄附子汤等有祛风解毒止痛的作用,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和瘙痒感,促进患处愈合。
同时,中药外敷贴、洗液也可以有效促进患处愈合。
2.针灸治疗: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促进机体的自愈能力,来缓解带状疱疹的症状,减轻疼痛和瘙痒感。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患处,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病变组织的恢复,达到缓解疼痛和瘙痒的作用。
4.食疗:中医讲究“养生之道”,食疗在中医治疗中也十分重要。
将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食物加入饮食中,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气血,促进机体的自愈能力。
例如苦瓜、金针菇、莲藕等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建议前往正规中医医院就诊,遵医嘱服用中药或进行针灸等治疗。
龙胆泻肝丸
![龙胆泻肝丸](https://img.taocdn.com/s3/m/705e7ed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8.png)
成分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性状本品为黄褐色的大蜜丸;味苦、微甜。
主要功效清肝胆,利湿热。
适应病症本品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临床应用及指南1、张学红,梁小微等通过龙胆泻肝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得出结论龙胆泻肝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疗效,能够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动学,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其听力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05):1170-1172.)2、童辉,石年等通过龙胆泻肝丸联合泛昔洛韦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得出结论龙胆泻肝丸联合泛昔洛韦胶囊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提高睡眠质量,改善便秘症状,值得临床选用。
(中成药,2017,39(06):1321-1323.)规格每丸重6g。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1-2丸,一日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本品性味苦寒,久服易伤脾胃,故凡脾胃虚弱者不宜久服,孕妇及有胃寒者慎用。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且不成形者,应酌情减量。
5、孕妇慎用。
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方法密封。
有效期36个月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附注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书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龙胆泻肝汤治疗会阴部带状疱疹26例
![龙胆泻肝汤治疗会阴部带状疱疹26例](https://img.taocdn.com/s3/m/7a0d2e6425c52cc58bd6be7b.png)
2 6例 ,其 中男性 1 4例 ,女性 1 2例 ;年龄 最小 4 5岁 ,
最大 8 6岁 ,平 均 年 龄 7 8岁 。 2 治 疗 方 法
会 阴 部 带 状 疱 疹 发 于 前 后 阴 及 大 腿 内侧 , 容 易 感
染溃疡 ,为带 状疱 疹重 症 ,好 发 于 中老 年体 质 虚 弱之
表1 两组平和质、 单纯偏颇体质、 兼夹偏颇体质的例数及构成比
布 和不 孕症患 者 的体质 分布 聚集倾 向基 本一 敛 。
表2 两 组 9种 体 质 的 分 布频 数 ( 次 ) 及 构 成 比
6 讨 论
根据 前期 临床 研究发 现 自然流 产 和不 孕 症 与体 质
均 有 一 定 的相 关 性 ,故 分 析 自 然 流 产 的 体 质 分 布 特 点
面具有 共性 ,故 为不孕不育在 中医研究上可 作为共同体 研 究提供 了临床 研 究基 础 。 由于体 质 受后 天 因素 的影 响 ,具有可调性 ,故具体分析 不孕不育患者 中医体质分 布特 点 ,为 通 过 中 医体 质辨 识 ,及 时积 极 干 预偏 颇 体 质 ,为预 防不 孕不育 的发生提 供研究依据 。
3 . 1 疗效标 准 :根据 笔者 临床经 验拟定 。显效 :疼痛 消 失 ;有效 :疼痛 明显减轻 ;无效 :疼痛无 明显减轻 。
3 . 2 结 果 :治 疗 2个 疗 程 后 , 2 6例 患 者 中 显 效 1 2
例 ,有 效 1 3例 ,无 效 1例 ,总有效 率 9 6 。
疗 1 5天 为 1个 疗 程 。 3 治 疗 结 果
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 P>0 . 0 5 ) 。 自然流产 患者 的各 种类 型体 质 分 布 与 不 孕 症 患 者 分 布 差 异 亦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O . 0 5 ) 。见 表 2 。 因此 , 自然 流产 患 者 的 体 质 分
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冰蚕治疗带状疱疹60例
![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冰蚕治疗带状疱疹60例](https://img.taocdn.com/s3/m/786e85d15f0e7cd185253643.png)
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冰蚕治疗带状疱疹60例摘要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配合冰蚕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60例带状疱疹患者用龙胆泻肝汤配合冰蚕治疗,14天为1个疗程。
结果:痊愈56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龙胆泻肝汤配合冰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带状疱疹是一种皮肤上出现蔟集性水疱,呈单侧带状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的皮肤病。
中医称谓“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或称“火带疮”、“蛇丹”。
《外科启玄.卷七》中叫“蜘蛛疮”、并说“此疮生于皮肤间,与水窠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攒,亦能荫开。
”,多发于春秋季节多见于成年人、老年人。
月经、感冒、某些恶性肿瘤、外伤、情志、疲劳等因素可诱发本病。
临床表现为水疱、丘疱疹、疱液澄清或血疱,基底常绕以红晕、痛如火燎。
大部分病人患病后不再复发。
笔者自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冰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6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例,均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其中女42例、男18例,平均年龄62岁、最大年龄80岁。
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发生之前常有轻度全身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
在即将出现皮疹的部位皮肤不适、局部疼痛、在出现全身或局部前驱症状1-4日后、皮肤出现群集的小水疱或丘疱疹。
疱液澄清或血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基底常绕以红晕。
一般不超过躯干中线。
皮损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第一分支区、亦可见于腰腹部、四肢及耳部等。
局部淋巴结常肿痛。
2 治疗方法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冰蚕外用治疗。
药物组成:龙胆草10g黄芩10g山栀子10g泽泻10g木通10g车前子15g当归10g柴胡10g生地10g甘草6g发于颜面颊部者,加菊花10g;发于眼部者,加石决明20g、谷精草10g;发于胸肋部者、加郁金10g、川楝子10g元胡10g;发于腹部、下肢者,加黄柏10g、苍术10g。
热盛者均可加大青叶15g 、板蓝根15g 、1天1剂,水煎3次取汁混匀、分3次服,14天为1个疗程。
龙胆泻肝丸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
![龙胆泻肝丸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7781a3d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6.png)
龙胆泻肝丸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龙胆泻肝丸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功效。
膦甲酸钠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常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本文将就龙胆泻肝丸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进行详细介绍。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病毒性感染,其特点是沿着皮肤一侧的神经分布的区域出现疱疹状的皮疹,伴有剧烈的疼痛和神经痛。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病毒原因进行治疗,如抗病毒药物(如膦甲酸钠)、镇痛药物等。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具有很好的疗效,龙胆泻肝丸就是其中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
龙胆泻肝丸由苦参、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青皮、柴胡、半夏等多种中药组成。
它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功效,可以改善病人的肝气郁结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有助于各种病毒感染的治疗。
膦甲酸钠是一种抗病毒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病毒DNA合成来发挥抗病毒作用。
它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量,从而缩短带状疱疹的疱疹期和愈合时间,减轻病人的疼痛和不适感。
龙胆泻肝丸与膦甲酸钠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优势在于二者的作用机制不同,可以相互协同,从而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龙胆泻肝丸可以改善病人的肝气郁结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损伤的神经的修复和愈合。
而膦甲酸钠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量,从而缩短疾病的病程和减轻疼痛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龙胆泻肝丸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显著。
一项关于龙胆泻肝丸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显示,与单独应用膦甲酸钠相比,联合使用龙胆泻肝丸能够显著缩短带状疱疹的病程和减轻疼痛症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龙胆泻肝丸联合膦甲酸钠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缩短带状疱疹的病程、减轻疼痛症状,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对于带状疱疹患者来说,及早采取合理的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龙胆泻肝丸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
![龙胆泻肝丸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feef221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6.png)
龙胆泻肝丸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
其主要表现为疼痛、皮疹和神经系统症状。
目前,治疗带状疱疹的常规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和止痛药。
与单一药物治疗相比,联合药物治疗可能会更有效。
龙胆泻肝丸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泻火解毒、清热泻火、行气活血、祛风散寒、平肝除湿的作用。
它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膦甲酸钠是一种骨代谢调节剂,已被证明对神经性疼痛和炎症具有镇痛和消炎作用。
根据临床实践,联合应用龙胆泻肝丸和膦甲酸钠可能对治疗带状疱疹产生积极作用。
方法本研究参照相关的临床实验指南,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
共招募了1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治疗组患者接受龙胆泻肝丸和膦甲酸钠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安慰剂和膦甲酸钠治疗。
治疗期为7天。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疼痛评分、皮疹消退时间、临床治愈率和不良反应。
疼痛评分采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分值范围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皮疹消退时间是指从出现皮疹至消退的时间。
临床治愈率是指患者体征和症状完全消失的比例。
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痛和皮疹恶化等。
结果治疗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皮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不显著。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应用龙胆泻肝丸和膦甲酸钠可以显著缓解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和皮疹,并且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这可能是由于龙胆泻肝丸具有清热泻火、行气活血、祛风散寒、平肝除湿的作用,可以消除病毒和炎症引起的痛苦和不适。
膦甲酸钠可以减轻炎症和神经性疼痛,并且可以增强龙胆泻肝丸的疗效。
龙胆泻肝丸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
![龙胆泻肝丸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91d5288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3.png)
龙胆泻肝丸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感染疾病,它的特点是在神经节中潜伏多年,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病毒就会复活活跃,引发疼痛和严重的皮肤疱疹。
带状疱疹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目前,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中医药在临床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龙胆泻肝丸和膦甲酸钠已经被应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结合临床研究和医学实践,探讨龙胆泻肝丸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
一、龙胆泻肝丸龙胆泻肝丸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苦参、龙胆草、黄芪、白芍、制香附、白术、薄荷、栀子、细辛等多种药材组成。
龙胆泻肝丸具有清热解毒、泄火利湿、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治疗疼痛、红肿、瘙痒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带状疱疹属于“丹毒”范畴,是由于病毒入侵引起的湿热毒邪所致。
龙胆泻肝丸正好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活血的功效,因此在治疗带状疱疹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临床研究表明,龙胆泻肝丸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的疼痛、瘙痒和红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膦甲酸钠膦甲酸钠是一种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等病毒感染性疾病。
膦甲酸钠能够抑制病毒DNA的合成,阻断病毒的复制和扩散,从而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和并发症。
临床研究显示,膦甲酸钠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显著。
使用膦甲酸钠可以减轻疼痛、加速皮肤疱疹的愈合,缩短疾病的病程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膦甲酸钠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临床实践中,龙胆泻肝丸与膦甲酸钠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两者具有互补的优势,可以在不同方面对疾病进行干预和治疗,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龙胆泻肝丸与膦甲酸钠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带状疱疹是以疼痛为主要表现之一,常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龙胆泻肝丸具有活血化瘀、舒肝解郁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和不适感;而膦甲酸钠则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扩散,减轻病毒引起的神经炎症,从而减轻疼痛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胆泻肝丸联合中波高能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7-09T11:05:37.0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徐丽红柴宝钟萍王鹏[导读] 近年来经常用中波紫外线照射来治疗带状疱疹,中波紫外线能被表皮组织吸收,因而对皮肤组织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效应。
徐丽红柴宝钟萍王鹏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052)
【摘要】目的:观察龙胆泻肝丸联合中波高能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25例予龙胆泻肝丸口服,及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治疗,外用阿昔洛韦软膏;对照组25例予龙胆泻肝丸口服,外用阿昔洛韦软膏。
治疗时间为10天,治疗结束后,评估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92.00%,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龙胆泻肝丸联合中波高能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龙胆泻肝丸中波高能紫外线带状疱疹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1-0100-01 带状疱疹是一种在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从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们应用龙胆泻肝丸联合中波高能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以观察其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0例带状疱疹的门诊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按随机数字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
1.2 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1]带状疱疹诊断标准。
1.2.2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带状疱疹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①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
②辨证分型热重于湿。
1.4排除标准(1)三叉神经分支带状疱疹及无疹型带状疱疹。
(2)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3)一周内服用过抗病毒的药物。
(4) 有心、肝、肾损害,影响药物在体内代谢者。
1.5治疗方法
1.5.1治疗组:(1)龙胆泻肝丸(山西旺龙药业有限公司)口服,6克/次,2次/日; (2)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治疗,采用美国TheraLight公司生产的DuaLight UV120-2型高能紫外线治疗仪,有UVA/UVB双光谱输出,用于治疗带状疱疹时采用304nm波长,每三天照射一次,共治疗三次,照射剂量分别为120mJ/cm2、150mJ/cm2、180mJ/cm2;(3)阿昔洛韦软膏外搽,2次/日。
治疗时间为10天。
1.5.2对照组:(1)龙胆泻肝丸(山西旺龙药业有限公司)口服,6克/次,2次/日。
(2)阿昔洛韦软膏外搽,2次/日。
治疗时间为10天。
1.6疗效评判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皮疹消退,临床症状消失,无疼痛后遗症。
显效:皮疹消退超过30%,疼痛明显减轻。
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
1.7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包,计数资料统计分析采用方差检验。
2 结果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3 不良反应
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
4 讨论
带状疱疹属于传统医学的“缠腰火丹”、“蛇串疮”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蕴积,夹风邪上串头面而发;或夹湿邪下注,发于阴部及下肢;火毒炽盛者多发于躯干。
龙胆泻肝丸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既能泄肝胆实火,又能利肝经湿热,搏火除湿为主药,栀子、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辅;车前子、泽泻、木通导湿热从水道而去;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使邪去不伤阴;柴胡疏肝理气,引药直达病所;甘草护胃和中,调和诸药。
全方具有清肝泻火,利胆除湿,解毒止痛的作用。
现代药理证明,龙胆泻肝丸有抗病毒、抗炎消肿作用。
能治疗急性炎症,减轻毛细血管扩张和渗出,增加体液排出;增强免疫功能,改变机体对组织胺的反应性。
近年来经常用中波紫外线照射来治疗带状疱疹,中波紫外线能被表皮组织吸收,因而对皮肤组织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效应。
紫外线具有良好的干燥、杀菌、消炎作用,对皮肤浅表组织内的细菌或病毒具有直接杀灭作用,以及加速血液循环、镇痛、促进上皮再生作用,故采用紫外线照射可直接杀灭疱疹病毒、预防细菌感染、促进水疱吸收、止痛、加速皮损修复与愈合,从而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且不良反应少,治疗简单、安全[3]。
304nm中波高能紫外线是不同于窄谱中波紫外线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能量高,疗效肯定。
其优点: 1. 输出能量高,光斑面积为1.9cm2,能精确照射病灶部位;2.治疗时间短,每光斑治疗时间为UVB:1-12秒(对应0.3J-3.0J治疗剂量);3. 操作灵活,方便照射患者身体各部位。
与传统的窄谱中波紫外光相比,其能量高的特点可使治疗周期缩短,治疗次数减少(每周2次),每次治疗时间缩短,小光斑可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靶向性,减少正常皮肤的副损伤,提高患者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提示龙胆泻肝丸联合中波高能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 04:301-30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6.
[3]伍玲.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