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离析问题原因与解决措施

合集下载

混凝土离析处理方案

混凝土离析处理方案

混凝土离析处理方案混凝土离析处理方案引言混凝土离析是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其中的水分和固体颗粒分离,导致一部分水分聚集在表面,形成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液,而另一部分则聚集在混凝土内部。

混凝土离析问题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为了解决混凝土离析问题,本文将针对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和处理方案进行探讨。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混凝土离析问题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1. 骨料过多或过大:当混凝土中的骨料颗粒过多或过大时,容易出现骨料的沉积和聚集,导致水泥浆液上浮。

2. 水灰比过高:水灰比过高会造成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使得水分和颗粒易于分离。

3. 搅拌不充分:搅拌不充分会导致混凝土中的颗粒未能均匀分散,从而产生离析现象。

4. 施工操作不当:施工过程中的振捣力度和时间不当,或者抹灰过早等操作不当,也会引发混凝土离析。

混凝土离析处理方案为了解决混凝土离析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案:1. 控制骨料的数量和颗粒大小: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合理控制骨料的数量和颗粒大小,避免过多或过大的骨料引发离析问题。

2. 严格控制水灰比:合理控制水灰比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水分和颗粒的分离。

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水灰比。

3. 充分搅拌: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充分搅拌,确保混凝土中的颗粒均匀分散,避免离析问题的发生。

搅拌时间和搅拌强度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 控制施工操作: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振捣力度和时间,保证混凝土的致密性。

抹灰操作应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避免过早抹灰导致离析。

结论混凝土离析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通过合理的处理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

在混凝土工程中,我们应该重视混凝土离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处理。

通过控制骨料的数量和颗粒大小,严格控制水灰比,充分搅拌和控制施工操作等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混凝土离析问题的发生,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以上是混凝土离析处理方案的介绍,希望对混凝土工程相关人员有所启发和帮助。

离析混凝土怎么处理[7篇]

离析混凝土怎么处理[7篇]

离析混凝土怎么处理[7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离析混凝土怎么处理的资料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混凝土施工的离析泌水怎么处理混凝土施工一帆风顺当然最好,但遇到棘手问题您也要知道如何解决好。

作为施工中比较常见的麻烦,离析和泌水的处理是必须掌握。

从概念上看,离析是指由于混凝土黏聚性和保水性差,在自身重力作用和其它外力作用下而产生的分离现象,这会增加力诺搅拌泵堵管的可能。

泌水则是指拌合水析出表面,通常,泌水是离析的前奏。

那么今天,力诺就为大家带来离析和泌水的原因及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1)砂率偏低或砂子中细颗粒含量少。

应提高砂率,降低砂中含泥量。

(2)石子级配差或为单一粒径的石子。

调整石子级配,单一粒径的石子应提高砂率。

(3)用水量大。

提高外加剂减水率或增加外加剂掺量,减少用水量。

(4)外加剂掺量过大,且外加剂含有泌水的成分。

减少外加剂或在外加剂中增加增稠组分和引气组分,提高混凝土的粘聚性,防止泌水和离析需要注意的是,施工时也可能会出现滞后泌水的情况,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比如1h)才产生大量泌水的现象,而这时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又会不一样,主要为以下几点:(1)真实砂率低,砂含石过高。

提高砂率,增加真实砂含量。

(2)砂子中细颗粒含量少。

提高掺合料用量,做必要补充。

(3)石子级配不合理、单一粒径。

提高砂率2--5%。

(4)水泥、掺合料泌水率大。

更换水泥、掺合料;外加剂中增稠组分。

(5)粉煤灰颗粒粗、含碳量高:更换粉煤灰。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第2篇混凝土裂缝怎么处理?首先需要查明是否为结构受力裂缝,若为非结构受力裂缝,要根据裂缝宽度分别可以采用水泥浆抹缝或环氧砂浆修补;若为结构裂缝,首先应采用环氧砂浆修补或化学灌浆处理,再进行结构加固。

混凝土裂缝分好几种情况,有通缝的、不通缝的,规则的、不规则,缝隙大的、缝隙小的等,另外还要看裂缝在什么位置,如果在受力较小部位一般为混凝土配比没配好含水率大(水泥不合格偶尔也会有)在混凝土没有足够的强度前在其上面施加大荷载造成的,此情况其实不处理也不会有多大影响,就是可能会给用户造成心理压力。

混凝土泌水、泌浆、离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混凝土泌水、泌浆、离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混凝土泌水、泌浆、离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混凝土拌合物是由于胶凝材料、粗、细骨料、水、外加剂等组分经过计量、搅拌而成的混合物,各物质密度的差异,在重力作用下沉降速率也不相同,必然产生分层现象。

当浆体的黏度不足以阻止粗骨料下沉,将出现骨料下沉,浆体上浮现象,严重时出现上面大量泌水,中间是砂浆层,底层为骨料。

泌水、泌浆、离析都是混凝土拌合物的不良现象,都是混凝土公司需要极力避免的,因为这一现象,在施工泵送过程中造成堵管,浇筑后拌合物分离,产生裂缝以及其他不良质量问题,如空洞。

(一)原材料方面原材料是组成混凝土的必须组分,其质量的变化必然引起混凝土拌合物质量的波动,原材料剧烈波动是造成混凝土拌合物泌水、泌浆、离析的重要因素。

原材料的影响因素,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列举如下,供大家参考:(1)水泥发生变化。

如水泥在水泥厂陈化时间不同,水泥陈化时间短,新鲜水泥吸附较多的外加剂,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水泥活性降低,吸附外加剂能力降低。

当突然变换成水泥厂陈化时间较长的水泥时,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没有及时调整外加剂用量,很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分层。

如,春节放假,水泥在水泥厂或者在混凝土生产线罐中长时间陈化都会造成上述现象。

此外,水泥陈化时间长温度降低,水泥颗粒表面的电荷发生中和,以及水泥石膏发生变化,如无水石膏接触空气部分变成二水石膏,都造成外加剂吸附量降低。

(2)矿物掺合料变化。

主要表现为矿物掺合料的需水量比较原来生产使用的明显降低,造成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外加剂调整不及时造成,泌水、离析。

矿粉的细度与水泥熟料细度不同,熟料细度粗,比表面积小时,容易发生滞后泌水。

此外,陈放时间长的水渣磨制的矿粉容易泌水。

(3)骨料。

粗骨料级配单一,粒径偏大,针片状含量较多,容易造成混凝土拌合物状态差,易泌水。

生产过程中砂含泥量突然变小,造成外加剂吸附降低,导致泌水、离析。

此外,使用含有絮凝剂的机制砂一般外加剂用量偏高,突然使用部分不含絮凝剂的机制砂造成离析、泌水,这种现象往往防不胜防,且难以预防。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混凝土离析是指在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养护等过程中,其中的水分与固体颗粒分离的现象。

离析使得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得以降低,严重时甚至导致混凝土的失效。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的配合比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离析倾向。

如果水灰比过大、水胶比过小或者使用堆积密实的骨料等,都会导致混凝土离析的发生。

2.混凝土搅拌不均匀: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如果搅拌时间过短或搅拌不均匀,会使得混凝土中的水分与固体颗粒分离,从而发生离析。

3.浇筑方式不当:浇筑方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均匀性。

如果浇筑速度过快、高度过大或浇筑工艺不合理等,都容易导致混凝土离析。

4.温度和湿度变化: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如果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引起混凝土内部的应力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离析。

5.骨料形状和颗粒大小:混凝土中的骨料是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形状和颗粒大小对混凝土离析的程度也有直接的影响。

如果骨料形状不均匀、颗粒大小差异大,都会增加混凝土离析的可能性。

6.水质和掺用材料:水质和掺用材料的质量也会对混凝土的离析产生影响。

如果使用水质较差的水源或者掺杂了劣质的添加剂等,都会增加混凝土离析的可能性。

针对混凝土离析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进行预防和解决:1.合理设计配合比:根据混凝土所在的环境和使用要求,合理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证水灰比、水胶比和骨料的比例等参数满足要求,减少离析的发生。

2.优化搅拌工艺: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要保证搅拌时间充分,并采用适当的搅拌设备,确保混凝土均匀搅拌,减少离析现象。

3.控制浇筑速度和高度: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控制浇筑速度,保证浇筑高度适中,避免过快或过高造成的离析。

4.加强养护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后,要及时进行养护,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减少混凝土内部应力变化,防止离析的发生。

5.选择适合的骨料和掺合材料:选择形状均匀、颗粒大小合理的骨料,并保证水质的优良,合理选择和使用掺合材料,减少离析的风险。

混泥土离析

混泥土离析

混泥土离析
混泥土离析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和初凝过程中,由于施工操作不当或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等原因,导致骨料与浆体分离的现象。

离析主要表现为:
1.离析:骨料下沉,浆体上浮,形成明显的分层现象。

2.出血:浆体从混凝土表面渗出,形成水渍。

3.塌落度增大:混凝土流动性增强,塌落度变大。

4.强度降低:混凝土内部结构密实性降低,导致强度下降。

混泥土离析的主要原因:
1.振动时间过长或振动强度过大。

2.混凝土运输距离过远或运输方式不当。

3.水灰比过大或掺合料用量过多。

4.骨料级配不合理或最大粒径过大。

5.施工温度过高或施工环境潮湿。

防治混泥土离析的措施: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水灰比和掺合料用量。

2.采用合理的骨料级配和最大粒径。

3.适当调整振实方式和时间。

4.缩短运输距离,采用密闭式运输设备。

5.控制施工温度和环境湿度。

6.可适当添加减水剂或防离析剂等外加剂。

混泥土离析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还会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渗性能,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混凝土开裂和脱落。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离析现象。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补救方法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补救方法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补救方法混凝土离析是指混凝土中的骨料和水泥浆体分离,形成骨料堆积和水泥砂浆流失的现象。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给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材料选用不当、施工工艺不当、养护条件不足等因素。

本文将对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相应的补救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混凝土离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骨料选用不当。

混凝土中骨料的粒径、形状、含泥量等参数对混凝土的离析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选用的骨料粒径差异过大,或者含泥量过高,都会导致混凝土的离析现象。

二、水灰比过大。

水灰比过大会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容易引起水泥砂浆的分离,从而造成混凝土的离析现象。

三、施工振捣不当。

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如果振捣不充分或者振捣时间过短,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气孔较多,易发生离析现象。

四、养护条件不足。

混凝土在初凝阶段需要进行充分的养护,如果养护条件不足,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水分流失过快,从而引起离析现象。

针对混凝土离析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补救措施:一、合理选择骨料。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要根据工程要求和骨料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骨料的粒径和形状,并控制其含泥量,以减少混凝土的离析风险。

二、控制水灰比。

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要合理控制水灰比,避免过大的水灰比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从而减少离析的可能性。

三、加强施工振捣。

在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过程中,要加强振捣工作,确保混凝土内部气孔减少,避免离析现象的发生。

四、加强养护管理。

在混凝土浇筑后,要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管理,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避免水分流失过快,减少混凝土的离析风险。

综上所述,混凝土离析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其原因复杂多样。

通过合理选择骨料、控制水灰比、加强施工振捣和养护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的离析现象,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保障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希望本文对混凝土离析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混凝土泌水离析原因及解决措施

混凝土泌水离析原因及解决措施
环境因素
1. 气温过高,水化反应快2. 混凝土混合物温度过高
1. 在高温季节采取降温措施,如使用冷水搅拌、遮阳等2. 控制混凝土混合物温度,避免过高
设备因素
1. 搅拌运输车搅拌性能不佳2. 拌筒内留有积水
1. 选用性能良好的搅拌运输车2. 搅拌运输车在装料前必须排尽积水,装料后严禁加水
管理因素
1. 生产过程控制不严2. 原材料检测不到位3. 设备维护不及时
1. 加强生产过程控制,确保质量稳定2. 严格原材料检测,确保质量合格3.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正常运行
配合比设计
1. 砂率偏小2. 胶凝材料用量低3. 配合比设计不合理
1. 增加砂率,提高保水性2. 增加胶凝材料用量,改善拌合物性能3. 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确保科学合理
施工过程
1. 搅拌不均匀2. 运输过程中加水3. 浇筑、振捣不当
1. 加强搅拌管理,确保搅拌均匀2. 严禁运输过程中加水3. 规范浇筑和振捣操作,防止过振
混凝土泌水离析原因解决措施
原因
详细说明
解决措施
原材料因素
1. 水泥质量变化(如陈化时间不同)2. 矿物掺合料变化(需水量变化)3. 骨料级配不合理(粒径偏大、含泥量变化)4. 外加剂使用不当(超量、缓凝组分过多)
1. 定期检查水泥质量,及时调整外加剂用量2. 监控矿物掺合料质量,适时调整配比3. 优化骨料级配,控制含泥量4. 严格控制外加剂用量和配比,避免超量使用

混凝土离析原因及措施

混凝土离析原因及措施

混凝土离析原因及措施混凝土离析是指混凝土在浇筑后发生分层现象,即水泥浆体中的水分和颗粒在浇筑过程中分离,使得混凝土表面出现较多的水分,而内部则较为干燥。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还会影响其外观质量。

本文将从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相关措施进行阐述。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骨料选择和搅拌不均匀:骨料在混凝土中起到填充和增强作用,但如果骨料选择不当或搅拌不均匀,就会导致骨料在混凝土中分布不均匀,加剧离析现象的发生。

2. 水泥浆体粘度过大:水泥浆体的粘度过大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水分和颗粒难以均匀分布,从而造成离析。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水泥的用量过多或水灰比不合理造成的。

3. 混凝土浇筑方式不当:如果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充分或浇筑速度过快,就会使得混凝土中的颗粒和水分分离,产生离析现象。

4. 环境温度和湿度:环境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的凝结过程有重要影响。

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湿度过低,会加快混凝土的凝结速度,增加离析的风险。

为了避免混凝土离析现象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选择骨料:骨料的粒径和形状对混凝土的均匀性有重要影响。

合理选择骨料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内聚力,减少离析风险。

2. 控制水灰比:合理控制水灰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均匀性。

过高的水灰比会导致混凝土流动性过大,易发生离析;而过低的水灰比则会导致混凝土凝结困难,同样容易出现离析现象。

3. 均匀搅拌: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应确保骨料和水泥充分混合,避免出现局部浆体粘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4. 控制浇筑速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浇筑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过快的浇筑速度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颗粒和水分难以均匀分布,而过慢则会导致混凝土过早凝结,同样易发生离析。

5. 控制环境温湿度: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

可以采取遮阳、喷水等措施,以保持适宜的施工条件,防止混凝土过早脱水和凝结。

混凝土离析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其主要原因包括骨料选择、水泥浆体粘度、浇筑方式和环境温湿度等。

泵送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泵送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1 混凝土离析的定义及混凝土离析的表现混凝土离析是指泵送剂掺量超过了其胶凝材料的饱和点,而导致胶凝材料颗粒之间的阻力减小,位移加快的状况。

混凝土离析的现象是:当混凝土拌合物堆成一堆时,拌合物的流动性很好,在一分钟或较长一点的时间内,拌合物表面泌出稀浆向边缘流出,表面露出石子,并且石子表面不沾砂浆。

砂石下沉紧贴底板,用铁锨很难铲动,这种现象也叫扒底。

2 混凝土拌合物离析的危害危害一:若运输车驾驶员为了节省燃油,在运输途中不转罐体,到工地卸料时因罐体严重偏心而不能转动罐体,导致混凝土报废,清除罐体也需要很多时间。

危害二:很容易造成堵泵,离析的料从站底接料到卸入泵斗,只要进行搅拌,就不会扒底。

在连续泵送过程中也不会有问题,当停泵一分钟后就形成堵管(即稀浆上浮,砂石下沉紧贴管壁形成很大的阻力,导致无法泵送)。

危害三:同配合比的混凝土离析的料与不离析的料要降低混凝土强度10% 左右。

危害四:在施工现场浇筑过程中,离析的混凝土拌合物所上浮的稀浆会沿着模板缝流出,污染施工环境,给需方造成较大的清理费用。

3 原材料质量方面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3.1 砂子的含泥量不稳定的原因分析3.1.1 原因分析由于天然砂的资源越来越少,砂子的含泥量也忽大忽小,有时甚至是同一个砂场的砂子,也会存在这一现象。

当含泥量大时,需要多掺加泵送剂,因为泥吸附减水成分;当砂子中的含泥量忽然变小时,如果不减少泵送剂掺量,就会导致混凝土拌合物离析,因为该掺量已经超过了其饱和点掺量。

3.1.2 预防措施要保持砂子中含泥量的稳定性,当检测发现砂子中的含泥量有较大的差别(≥0.5%)时,应分开存放,不得混掺存放。

3.2 粉煤灰质量不稳定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3.2.1 原因分析在每年的四、五月份,大型电厂都要安排检修,致使粉煤灰产量降低。

在此时如果经常变换粉煤灰的等级或生产厂家,当由Ⅲ级灰改换成Ⅱ级灰时,如果不及时改变泵送剂的掺量,就会导致混凝土拌合物离析。

混凝土离析问题原因与解决措施

混凝土离析问题原因与解决措施

混凝土离析问题原因与解决措施摘要:通过分析混凝土离析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影响,并根据混凝土各原材料在混凝土中起的作用,从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波动、成分波动、内在因素等方面分析该材料对混凝十拌合物性能的影响,分析其造成混凝土离析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关键词:泵送混凝土;离析:因素;措施1 前言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同普通混凝土的施工相比具有很多的优点(比如可节约人力、物力、缩短工期等),近年来我国的泵送混凝土发展非常迅猛,泵送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技术已相当普及。

但泵送混凝土普遍具有坍落度大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的难度,特别是混凝土的离析、抓底现象非常常见,严重影响了混凝土表现性能和结构功能。

因此,如何很好的抑制混凝土的离析问题及解决混凝土的离析问题是当前泵送混凝土发展所需研究的重要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从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着手分析造成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供广大同行参考。

2 离析及其危害离析是指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的一种现象。

主要表现为混凝土骨料分离和分层、抓底,和易性差等。

混凝土离析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各方面性能,混凝土离析所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性能,造成粘罐、堵管、影响工期等,降低经济效益。

(2)致使混凝土结构部位出现砂纹、骨料外露、钢筋外露等现象,破坏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影响混凝土的表现效果。

(3)混凝土的匀质性差,致使混凝土各部位的收缩不一致,易产生混凝土收缩裂缝。

特别是在施工混凝土楼板时,由于混凝土离析使表层的水泥浆层增厚,收缩急剧增大,出现严重龟裂现象。

(4)使混凝土强度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破坏结构的安全性能,严重的将造成返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也极大地降低了混凝土抗渗、抗冻等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3 混凝土离析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一般的混凝土拌合物用水量过大、碎石级配较差、减水剂掺量过大等都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补救方法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补救方法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补救方法混凝土离析是指混凝土中的骨料和水泥浆体分离的现象,这种问题在混凝土施工中经常出现,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灰比偏高、振捣不当、骨料粒径差异、施工工艺不当等。

首先,水灰比偏高是引起混凝土离析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高的水灰比会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但同时也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压强度,使得混凝土在振捣后容易发生离析现象。

其次,振捣不当也是混凝土离析的原因之一。

在混凝土施工中,振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振捣不充分或者振捣时间过长都会导致混凝土的骨料和水泥浆体分离,从而引起离析。

另外,骨料粒径差异也会导致混凝土离析。

当混凝土中的骨料粒径差异较大时,容易造成骨料的沉积和分层,从而引起混凝土的离析现象。

此外,施工工艺不当也是引起混凝土离析的原因之一。

如在浇筑过程中未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混凝土的离析,或者浇筑过程中出现了过多的振捣次数和过长的振捣时间,都会导致混凝土的离析现象。

针对混凝土离析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补救措施来解决。

首先,要合理控制水灰比,选择合适的外加剂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同时保证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压强度。

其次,要加强对混凝土的振捣工艺管理,确保振捣的充分和均匀,避免振捣不当导致的离析问题。

另外,要合理选择骨料,控制骨料粒径差异,避免骨料的沉积和分层,减少混凝土的离析现象。

最后,要加强对施工工艺的管理,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混凝土的离析,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效果。

总之,混凝土离析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我们需要从水灰比、振捣、骨料选择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加强管理,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来解决混凝土离析问题,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混凝土离析原因及危害

混凝土离析原因及危害

混凝土离析原因及危害1.骨料粒径不均匀:骨料的粒径大小不均匀会导致在浇筑过程中骨料的分离现象,这种分离会使得混凝土内部的骨料浓度不平衡,造成混凝土内部的空洞和空隙,降低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增加了混凝土的渗透性。

在使用粒径不均匀的骨料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骨料之间的比例,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2.水胶比过大:水胶比过大是指混凝土中水的用量过多,造成混凝土的糊浆过于液态化,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同时,过多的水还会导致水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膜被稀释,从而阻碍了水泥颗粒之间的协同作用,加剧了混凝土的分离现象。

因此,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控制水胶比,遵循合理的配合比。

3.养护不当:养护是指混凝土在浇筑后的一系列保养措施。

不适当的养护会导致混凝土表面过早干燥,导致糊浆中的水分蒸发过快,使得混凝土内部骨料与水泥分离,形成离析现象。

此外,养护过程中还需注意避免温度和湿度剧烈变化,避免混凝土的渗漏现象,以减小混凝土离析的风险。

合理的养护过程和措施对于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减小离析的程度非常重要。

1.强度降低:混凝土的离析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骨料浓度不均匀,从而破坏了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强度。

离析过程中骨料之间的空隙会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使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甚至导致混凝土的开裂现象。

2.耐久性下降:混凝土离析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率增加,从而加大了混凝土受渗透、渗漏的风险。

水、气和其他有害物质会通过离析形成的孔隙进入混凝土内部,引起腐蚀、酸碱侵蚀等损伤,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3.外观不美观:混凝土的离析会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补偿现象,表面不平整,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性。

这对于要求外观效果的建筑物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4.施工困难:混凝土离析会使混凝土浆体变得流动性较差,不易于施工,难以保证混凝土完整性。

这对工地的施工速度和质量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避免混凝土离析带来的危害,应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合适的骨料:骨料的选择应具有适当的粒径分布,遵循合理的骨料比例,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补救方法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补救方法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补救方法混凝土是建筑材料中常见的一种,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混凝土离析的问题。

混凝土离析是指混凝土中的骨料与水泥浆体分离,造成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美观。

那么,混凝土离析的原因是什么?又有哪些补救方法呢?接下来,我们将对此进行详细的探讨。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1. 水灰比过大,水灰比过大会使混凝土中水泥浆体的黏度降低,导致骨料易于沉积,从而引起离析现象。

2. 搅拌不均匀,搅拌不均匀会使混凝土中的骨料和水泥浆体分布不均匀,造成混凝土离析。

3. 骨料粒径差异大,骨料粒径差异大会导致骨料在混凝土中的分布不均匀,从而引起离析现象。

4. 混凝土流动性差,混凝土流动性差会导致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无法充分填充模板,从而造成混凝土离析。

混凝土离析的补救方法:1. 控制水灰比,合理控制水灰比,保证混凝土中水泥浆体的黏度,减少离析的发生。

2. 加强搅拌,加强搅拌过程中的时间和力度,确保混凝土中的骨料和水泥浆体充分混合,避免离析现象的发生。

3. 控制骨料粒径差异,选择骨料粒径差异小的骨料,保证骨料在混凝土中的分布均匀,减少离析的发生。

4. 使用外加剂,在混凝土中添加流动性好的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避免离析现象的发生。

5. 注意施工操作,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控制浇筑速度和振捣方式,确保混凝土充分填充模板,避免离析的发生。

总结:混凝土离析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包括水灰比过大、搅拌不均匀、骨料粒径差异大、混凝土流动性差等。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水灰比、加强搅拌、控制骨料粒径差异、使用外加剂、注意施工操作等补救方法来减少混凝土离析的发生,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离析混凝土

离析混凝土

离析混凝土是指混凝土拌合物中的骨料和水泥浆体分离,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离析现象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骨料沉降、水泥浆体流动性差、搅拌不均匀、浇筑方式和距离等。

骨料沉降是离析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骨料颗粒较大且密度较大,它们在混凝土中的沉降速度较快。

在搅拌和运输过程中,骨料倾向于下沉到混凝土的底部,导致混凝土顶部的水泥浆体贫乏骨料。

这种情况会导致混凝土中骨料与水泥浆体的分离,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水泥浆体流动性差也是离析现象的一个因素。

如果水泥浆体的流动性不足,黏度较高,就无法有效地包裹骨料颗粒,容易发生离析。

这种情况下,离析还可能由于水泥浆体的不均匀分布导致,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搅拌不均匀也是离析现象的一个原因。

搅拌过程中,如果搅拌时间不足、搅拌速度不均匀或搅拌器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中骨料与水泥浆体的分离。

这种情况下的离析通常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不均匀的颗粒分布,影响表面质量和整体性能。

浇筑距离和方式也是离析现象的因素之一。

如果混凝土需要长距离水平或垂直浇筑,或者在浇筑过程中发生过于剧烈的振捣或抖动,也会增加混凝土离析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离析通常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空隙增加,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耐久性和抗渗性能。

综上所述,离析混凝土是一种不良的施工现象,会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为了预防离析现象的发生,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控制骨料的级配和用量、调整水泥浆体的流动性、优化搅拌工艺和浇筑方式等。

在施工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混凝土拌合物的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处理措施作者:李进生刘鑫欣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1期摘要:本文就施工中混凝土离析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离析原因措施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引言在混凝土施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令人烦恼的问题:比如在进行泵送混凝土施工时出现堵管,在进行灌注水下混凝土浇筑时出现导管上浮等现象,给施工造成很大的难度和困扰。

究其原因,是混凝土质量出现了问题,也就是混凝土本身出现了离析、集浆分离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发生。

然而,混凝土离析、集浆分离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应该如何去预防和处理这类问题呢?本文就施工中混凝土离析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

2.混凝土离析及其危害混凝土离析是指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集料下沉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混凝土骨料分离和分层抓底和易性差等。

混凝土发生离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影响施工性能,造成粘罐、堵管、导管上浮等现象,影响工期,降低经济效益。

2.2 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砂纹、蜂窝、骨料外露等现象,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表观形象。

2.3 混凝土的匀质性差,致使混凝土各部分收缩不一致,易使结构产生收缩裂缝。

2.4 使混凝土强度大幅下降,也极大的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渗、抗冻的性能,甚至因此造成返工,给项目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

3.造成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3.1 混凝土原材料的影响混凝土是由水泥、粉煤灰等胶结材料、砂石材料和水及某些外加剂经过搅拌而成的拌和混合物。

他们其中的每一种材料都可以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我现逐一进行分析。

3.1.1 水泥的影响。

大家知道水泥是混凝土中最主要的胶凝材料,其质量的稳定程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稳定。

现在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水泥,常常是供不应求,工地也经常出现停工待货的情况,所以一些水泥生产厂家也是开足马力大量生产,这也就会造成水泥质量的不稳定因素的形成。

自密实混凝土离析的原因

自密实混凝土离析的原因

自密实混凝土离析的原因自密实混凝土离析是指混凝土在浇筑或养护过程中出现的颗粒分离现象。

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在工程中承担着重要的结构和承载功能。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混凝土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离析现象,影响其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的离析主要包括水分离析和颗粒离析两种情况。

水分离析是指混凝土中水分与水泥浆体分离,形成水集聚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浇筑中的振动或流动,较轻的颗粒和水分被甩离,而较重的颗粒则沉积在底部。

导致水分离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水胶比过高:水胶比是指水与水泥的质量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凝结性。

如果水胶比过高,混凝土中的水分较多,容易发生离析现象。

2. 施工振动不均匀: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动是为了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和使其密实。

如果振动不均匀,部分区域的混凝土就会发生离析。

3. 浇筑速度过快:如果混凝土浇筑速度过快,就会导致浇筑面上的水分和较轻颗粒在振动中分离出来。

而颗粒离析是指混凝土中的骨料和水泥分离,造成颗粒的集聚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在混凝土的表面或较干燥的部分发生,导致混凝土表面粗糙、质地不均匀。

颗粒离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骨料过粗或过细:骨料的粒径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凝结性有直接影响。

如果骨料过粗或过细,容易发生颗粒离析。

2. 施工振动不当:振动是为了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使其更加密实。

如果振动不当,就会导致骨料的分离和集聚。

3. 水胶比过低:水胶比过低会导致混凝土凝结不良,骨料与水泥难以黏结,容易发生颗粒离析。

为了减少混凝土的离析现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控制水胶比:合理控制水胶比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凝结性,减少水分离析的可能性。

2. 均匀振动:在混凝土的浇筑和振动过程中,要保证振动均匀,避免出现局部振动不足或过度的情况。

3. 合理选择骨料:选择合适的骨料粒径,避免过粗或过细的骨料导致颗粒离析。

4. 控制浇筑速度: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避免过快的浇筑速度导致水分和颗粒的离析。

混凝土泌水离析问题解决方法

混凝土泌水离析问题解决方法

混凝土泌水离析问题解决方法
一、原因分析
1、水泥细度大时易泌水;水泥中C3A含量低易泌水;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小易泌水;矿渣比普硅易泌水;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易泌水;掺Ⅰ级粉煤灰易泌水;掺非亲水性混合材的水泥易泌水。

2、水泥用量小易泌水。

3、低标号水泥比高标号水泥的砼易泌水。

4、配同等级砼,高标号水泥的砼比低标号水泥的砼更易泌水。

5、单位用水量偏大的砼易泌水、离析。

6、强度等级低的砼易出现泌水。

7、砂率小的砼易出现泌水、离析现象。

8、连续粒径碎石比单粒径碎石的砼泌水小。

9、砼外加剂的保水性、增稠性、引气性差的砼易出现泌水。

10、超掺砼外加剂的砼易出现泌水、离析。

二、解决途径
1、根本途径是减少单位用水量。

2、增大砂率,选择合理的砂率。

3、增大水、水泥用量或掺适量的Ⅱ、Ⅲ级粉煤灰。

4、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且针片状含量小。

5、改善砼外加剂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水、增稠性,或适量降低砼外加剂掺量,搅拌站若降低砼外加剂掺量,又可能出现砼塌落度损失快的新问题。

混凝土离析原理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离析原理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离析原理及预防措施一、混凝土离析的定义及背景混凝土离析是指混凝土中较大的颗粒物质在振动或水平面倾斜的作用下向上浮动,较小的颗粒物质则被挤向下方,最终导致混凝土中颗粒物质的分层现象。

混凝土离析的存在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因此,混凝土离析的预防和控制是混凝土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二、混凝土离析的原因混凝土离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灰比过大:水灰比过大会导致混凝土中水分过多,混凝土的稠度降低,加之振动力度不足,混凝土中的颗粒物质难以均匀分布,从而导致离析现象的发生。

2.颗粒物质过大或过小:颗粒物质过大或过小会导致混凝土的稠度不均匀,从而导致混凝土离析。

3.混凝土中添加的外加剂质量不合格:混凝土中添加的外加剂质量不合格会导致混凝土的稳定性下降,从而引起混凝土离析。

4.振动方式不正确:振动方式不正确会导致混凝土中颗粒物质的分布不均匀,从而引起混凝土离析。

5.温度和湿度变化:温度和湿度变化会导致混凝土中水分的变化,从而引起混凝土离析。

三、混凝土离析的预防措施为了避免混凝土离析,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控制水灰比:通过控制水灰比,可以控制混凝土的稠度,从而防止混凝土离析。

2.控制颗粒物质大小:通过控制颗粒物质的大小,可以控制混凝土的稠度,从而防止混凝土离析。

3.选择合格的外加剂:选择合格的外加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稳定性,从而防止混凝土离析。

4.正确的振动方式:通过采用正确的振动方式,可以使混凝土中颗粒物质分布均匀,从而防止混凝土离析。

5.调整施工时间:调整施工时间可以避免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施工,从而防止混凝土离析。

6.加入防离析剂:加入防离析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从而防止混凝土离析。

四、混凝土离析的处理方法如果混凝土已经发生了离析现象,需要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重新振动:重新振动可以使混凝土中颗粒物质重新分布,从而消除离析现象。

2.加入水泥石灰浆:加入水泥石灰浆可以使混凝土中的颗粒物质重新结合,从而消除离析现象。

混凝土离析问题原因与解决措施

混凝土离析问题原因与解决措施

混凝土离析问题原因与解决措施1 前言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同普通混凝土的施工相比具有很多的优点比如可节约人力、物力、缩短工期等,近年来我国的泵送混凝土发展非常迅猛,泵送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技术已相当普及;但泵送混凝土普遍具有坍落度大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的难度,特别是混凝土的离析、抓底现象非常常见,严重影响了混凝土表现性能和结构功能;因此,如何很好的抑制混凝土的离析问题及解决混凝土的离析问题是当前泵送混凝土发展所需研究的重要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从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着手分析造成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混凝土的离析是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通常表现为粗集料与砂浆相互分离,例如密度大的颗粒沉积大拌工合物的底部,或者粗集料从拌合物中整体分离出来;造成离析的原因可能是浇筑,振捣不当,集料最大粒径过大,粗集料比例过高,胶凝材料和细骨料的含量偏低,与细集料比粗集料的密度过大,或者拌合物过干或者过湿等;使用矿物掺合料或引气剂可降低离析倾向;2 离析及其危害离析是指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混凝土骨料分离和分层、抓底,和易性差等;混凝土离析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各方面性能,混凝土离析所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性能,造成粘罐、堵管、影响工期等,降低经济效益;2致使混凝土结构部位出现砂纹、骨料外露、钢筋外露等现象,破坏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影响混凝土的表现效果;3混凝土的匀质性差,致使混凝土各部位的收缩不一致,易产生混凝土收缩裂缝;特别是在施工混凝土楼板时,由于混凝土离析使表层的水泥浆层增厚,收缩急剧增大,出现严重龟裂现象;4使混凝土强度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破坏结构的安全性能,严重的将造成返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极大地降低了混凝土抗渗、抗冻等混凝土的耐久性能;3 混凝土离析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一般的混凝土拌合物用水量过大、碎石级配较差、减水剂掺量过大等都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但造成混凝土离析的原因远不止这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事实上如果不加强控制,所有混凝土的原材料变化都可能导致混凝士出现离析现象;下面将逐项分析原材料对混凝土离析现象的影响;3.1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最主要的胶凝材料,水泥质量的稳定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水泥质量的变化将会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而且水泥中有多种因素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性能;3.1.1水泥细度的变化众所周知,水泥的细度越高,其活性越高,水泥的需水量也越大,同时水泥细度越大,其水泥颗粒对混凝土减水剂的吸附能力也越强,极大的减弱了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当水泥的细度大幅度降低时,混凝土外加剂的用水量将大幅度减少;水泥细度的下降,容易造成混凝土外加剂的过量,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而且这种离析通常发生在减水剂掺量较高的高强度等级混凝土中;3.1.2水泥矿物组分的变化水泥中最主要的矿物成分 C3S、C2S、C3A、C4AF等,其中C3A、C3S对减水剂的吸附活性较强,因此 C3A、C3S含量高的水泥对外加剂适应性较C3A、C3S含量低的水泥差,当水泥中C3A、C3S的含量较高时,表现为混凝土对外加剂的需求量大;反之,则可适当降低减水剂的掺量,否则混凝土容易出现离析现象;3.水泥中含碱量变化碱含量对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影响很大,水泥含碱量降低,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增强,所以当水泥的含碱量发生明显的变化时,有可能导致混凝土在黏度、流动度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3.1.4水泥存放时间的影响水泥,是一种水硬性胶凝材料,如果存放不好,极易受潮,水泥受潮后需水量将降低;同时水泥存放时间越长,水泥本身温度有所降低,水泥细粉颗粒之间经吸附作用互相凝结为较大颗粒,降低了水泥颗粒的表面能削弱了水泥颗粒对减水剂的吸附,在混凝土试验时往往表现为减水剂的减水增强,混凝土新拌合物出现泌浆抓底的现象;在实际生产中,如果使用长时间存放的水泥,即使混凝土配合比同以前相同以前用该配比生产时混凝土和易性良好,也可能造成混凝土的离析现象当然,水泥存放时间对不同品种的水泥其影响是不一致的,这需要通过试验去了解;表 1是我们对 A、B两种不同厂家 PO32.5水泥的流动度试验数据;从表 1可看出水泥的存放时问将会导致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发生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做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工作时,应特别注意试配时水泥样品与批量供应时水泥的一致性, 这样可有效的保证试配工作的可行性;在生产过程中, 水泥存放时间如果过长最好应将水泥与外加剂做适应性试验,重新确定外加剂的合理掺量,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的良好; 表1水泥流动度试验数据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水泥中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是很多的,也较为复杂,但不管是何种因素的影响,其表现出来的结果是相同的,即:①水泥需水量的变化;②水泥下外加剂的适应性变化;因此,如果是因为水泥的原因导致混凝土的离析,一般的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1水泥进厂后,必须按要求试验项目进行检测,特别注意水泥的需水量情况,发现需水量异常时,及时做水泥与现使用的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必要时重新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2在保证混凝土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基本能保证混凝土的28D强度,适当的调整减水剂的用量;3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改用粉煤灰等掺合料的用量较大的配合比进行生产商品混凝土公司应具备相同强度等级的不同配比,这必须以试验为基础;4用硅粉、沸石粉等少量取代水泥,将能很好的控制混凝土的离析现象,改善混凝土和易性;3.2 外加剂混凝土中使用的外加剂,大多是由减水剂同其他如引气剂、缓凝剂、保塑剂等复合而成的多功能产品,是泵送混凝土不可或缺重要材料,外加剂的掺入极大地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新拌性能和长久性能,但外加剂使用不当将可能导致混凝土的离析1如果混凝土减水剂的掺量过大,减水率过高,单方混凝土的用水量减少,有可能使减水剂在搅拌机内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而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不断的发生作用,致使混凝土到现场的坍落度大于出机时的坍落度; 此种情况极易造成混凝土的严重离析;且常表现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中,对混凝土的危害极大;2外加剂的缓凝组分、保塑组分掺量过大,特别是磷酸盐或糖类过量,也容易造成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3.3 粉煤灰粉煤灰是混凝土重要的掺和料之一,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微珠效应、填充效应和火山灰效应极大改善了混凝土和易性、密实性及强度性能;优质的粉煤灰是配制混凝土的理想材料,能取代10%~30%的水泥,极大的降低了混凝土生产成本;但现在市场上的粉煤灰供应紧张,大部分厂家都不能很好保证粉煤灰品质,粉煤灰质量波动很大,增加了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难度,有时会造成混凝土出现离析的情况;1当粉煤灰的质量突然变好时如细度从19%变为 4%,粉煤灰的需水量降低很大,容易造成混凝土出现突然离析的现象;2同样当粉煤灰的质量突然变差时如细度从19%变为38%,由于粉煤灰的很大一部分重量已失去胶结料的功能,因而外加剂相对胶结料掺量实际上已经提高了,所以会出现混凝土的离析现象表2是对某厂不同细度粉煤灰的试验情况,强度等级为C40,表2中细度最差的粉煤灰配制的混凝土坍落度反而最大; 表2某厂不同细度粉煤灰的试验情况对于粉煤灰应采取如下措施1加强检测,最好能对每车进厂的粉煤灰对进行检测,对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能进场,起到预防作用;2调整粉煤灰的用量,选用掺量较低的配合比进行生产;3当粉煤灰质量较好情况,可适当的减少用水量,加强搅拌;或选用外加剂掺量较低的配合比进行生产;3.4 砂、石骨料砂石料是混凝土中用量最大的材料,砂石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砂石质量的波动容易造成混凝土的离析,而且其造成离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1碎石粒径增大、级配变差、单一级配都容易造成混凝土的离析现象;2砂子中的含石量过大、特别是含片状石屑过大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导致混凝土的严重离析;3砂石的含水率过高特别是砂子含水率过高,大于10%,将使混凝土的质量难以控制,容易出现混凝土离析现象;由于砂子中含水过大,处在过饱和状态,当混凝土拌合料在搅拌机中搅拌时,砂子表层毛细管中的含水不能及时的释放出来,因此在搅拌时容易使拌合水用量过大;同时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骨料毛细管中的水不断的往外释放,破坏了骨料与水泥浆的粘结,造成混凝土的离析泌水;4砂石的含泥量过大将使水泥浆同骨料的粘结力降低,水泥浆对骨料的包裹能力下降,导致骨料的分离, 引起混凝土离析现象;对于由骨料原因导致的混凝土的离析的现象,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调整:1为避免因骨料的问题造成混凝土的离析问题,首先应以预防为主,严格骨料进场的检查制度,保证骨料的质量;2针对以上原因的第 1条原因,可以适当的提高砂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解决离析问题;3对于因骨料中含片状石屑过大造成的离析问题, 单靠调整砂率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应提高混凝土胶结材料特别是掺合料的用量,同时调整外加剂用量;4对于应骨料含水率问题造成的混凝土离析问题应采取延长搅拌时间的手段来解决;提高粉煤灰等掺合料的用量对控制这类离析现象也很有效果;3.5 矿物掺合料的品种、细度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矿物掺合料,一则改善混凝土的各种性能,二则能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矿物掺合料的使用在各混凝土搅拌站非常普遍,如:矿渣粉、钢渣粉、硅粉、沸石粉等;各种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离析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硅粉、沸石粉对抵抗混凝土的离析现象的能力很强,能极大改善混凝土和易性;钢渣粉由于其比重较大,掺入后能提高砂浆的密度,对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帮助;矿渣粉的掺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粘度,混凝土容易离析,其影响程度与矿渣粉的细度关系很大,一般,细度越高抗混凝土离析性能越好,在使用时应引起重视;3.6 其他以上分析了许多有关混凝土离析的原因,但造成混凝土离析的原因远不止这些,如水泥用量、水泥及掺合料品种,计量等问题都是引起混凝土离析的原因;4 结束语1防止混凝土离析最关键在于预防;2当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应认真分析检查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最好采用对比试验的方式进行检查,利用排除法找到原因,对症下药;3离析是泵送混凝土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出现问题时,应及时试验解决问题;。

混凝土离析总结报告

混凝土离析总结报告

混凝土离析总结报告混凝土离析总结报告混凝土离析是指在制备混凝土过程中,水泥浆体中的砂浆和水分向周围渗透,形成水泥浆体内部的团聚,进而导致表面泥浆含量较低,水泥颗粒较多的现象。

混凝土离析对于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水灰比过大:水灰比即水和水泥的质量比。

水灰比过大会使混凝土的流动性变差,水泥浆体内的颗粒易于析出,导致离析现象。

2. 用水不当:使用的水质量较差或用量不合理,都会导致离析现象。

水质较差的情况下,水中含有的杂质会影响水泥浆体的性质,增加混凝土离析的风险。

3. 砂浆中添加剂的不当使用:砂浆中添加剂的类型和用量对于混凝土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添加剂用量过多或添加剂的选择不合理都会导致离析问题。

4. 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振捣不当: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振捣是为了使混凝土内部的颗粒紧密结合,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振捣不当会使混凝土内部的颗粒更容易析出,导致离析问题。

混凝土离析对于混凝土的性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离析会使混凝土表面成分不均匀,导致混凝土表面较为疏松,容易受外界环境的腐蚀,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其次,离析导致混凝土内部空隙增多,使得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另外,离析还会使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降低,使其不满足建筑工程的外观质量要求。

针对混凝土离析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1. 确保合适的水灰比: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在满足强度和流动性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水灰比,避免离析问题的发生。

2. 保证用水的质量:使用符合要求的清洁水,避免水中的杂质对混凝土的影响。

3. 合理使用添加剂: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添加剂类型和用量,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离析性。

4. 控制振捣的力度和时间: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合理控制振捣的力度和时间,确保混凝土内部颗粒的紧密结合,防止离析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离析问题原因与解决措施1 前言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同普通混凝土的施工相比具有很多的优点(比如可节约人力、物力、缩短工期等),近年来我国的泵送混凝土发展非常迅猛,泵送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技术已相当普及。

但泵送混凝土普遍具有坍落度大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的难度,特别是混凝土的离析、抓底现象非常常见,严重影响了混凝土表现性能和结构功能。

因此,如何很好的抑制混凝土的离析问题及解决混凝土的离析问题是当前泵送混凝土发展所需研究的重要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从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着手分析造成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混凝土的离析是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

通常表现为粗集料与砂浆相互分离,例如密度大的颗粒沉积大拌工合物的底部,或者粗集料从拌合物中整体分离出来。

造成离析的原因可能是浇筑,振捣不当,集料最大粒径过大,粗集料比例过高,胶凝材料和细骨料的含量偏低,与细集料比粗集料的密度过大,或者拌合物过干或者过湿等。

使用矿物掺合料或引气剂可降低离析倾向。

2 离析及其危害离析是指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的一种现象。

主要表现为混凝土骨料分离和分层、抓底,和易性差等。

混凝土离析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各方面性能,混凝土离析所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性能,造成粘罐、堵管、影响工期等,降低经济效益。

(2)致使混凝土结构部位出现砂纹、骨料外露、钢筋外露等现象,破坏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影响混凝土的表现效果。

(3)混凝土的匀质性差,致使混凝土各部位的收缩不一致,易产生混凝土收缩裂缝。

特别是在施工混凝土楼板时,由于混凝土离析使表层的水泥浆层增厚,收缩急剧增大,出现严重龟裂现象。

(4)使混凝土强度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破坏结构的安全性能,严重的将造成返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也极大地降低了混凝土抗渗、抗冻等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3 混凝土离析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一般的混凝土拌合物用水量过大、碎石级配较差、减水剂掺量过大等都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

但造成混凝土离析的原因远不止这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事实上如果不加强控制,所有混凝土的原材料变化都可能导致混凝士出现离析现象。

下面将逐项分析原材料对混凝土离析现象的影响。

3.1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最主要的胶凝材料,水泥质量的稳定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的稳定。

水泥质量的变化将会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而且水泥中有多种因素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3.1.1水泥细度的变化众所周知,水泥的细度越高,其活性越高,水泥的需水量也越大,同时水泥细度越大,其水泥颗粒对混凝土减水剂的吸附能力也越强,极大的减弱了减水剂的减水效果。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当水泥的细度大幅度降低时,混凝土外加剂的用水量将大幅度减少。

水泥细度的下降,容易造成混凝土外加剂的过量,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

而且这种离析通常发生在减水剂掺量较高的高强度等级混凝土中。

3.1.2水泥矿物组分的变化水泥中最主要的矿物成分C3S、C2S、C3A、C4AF等,其中C3A、C3S对减水剂的吸附活性较强,因此C3A、C3S含量高的水泥对外加剂适应性较C3A、C3S含量低的水泥差,当水泥中C3A、C3S的含量较高时,表现为混凝土对外加剂的需求量大;反之,则可适当降低减水剂的掺量,否则混凝土容易出现离析现象。

3.1.3水泥中含碱量变化碱含量对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影响很大,水泥含碱量降低,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增强,所以当水泥的含碱量发生明显的变化时,有可能导致混凝土在黏度、流动度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

3.1.4水泥存放时间的影响水泥,是一种水硬性胶凝材料,如果存放不好,极易受潮,水泥受潮后需水量将降低;同时水泥存放时间越长,水泥本身温度有所降低,水泥细粉颗粒之间经吸附作用互相凝结为较大颗粒,降低了水泥颗粒的表面能削弱了水泥颗粒对减水剂的吸附,在混凝土试验时往往表现为减水剂的减水增强,混凝土新拌合物出现泌浆抓底的现象。

在实际生产中,如果使用长时间存放的水泥,即使混凝土配合比同以前相同(以前用该配比生产时混凝土和易性良好),也可能造成混凝土的离析现象当然,水泥存放时间对不同品种的水泥其影响是不一致的,这需要通过试验去了解。

表1是我们对A、B两种不同厂家PO32.5水泥的流动度试验数据。

从表1可看出水泥的存放时问将会导致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发生明显的变化。

特别是在做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工作时,应特别注意试配时水泥样品与批量供应时水泥的一致性,这样可有效的保证试配工作的可行性。

在生产过程中,水泥存放时间如果过长最好应将水泥与外加剂做适应性试验,重新确定外加剂的合理掺量,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的良好。

表1水泥流动度试验数据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水泥中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是很多的,也较为复杂,但不管是何种因素的影响,其表现出来的结果是相同的,即:①水泥需水量的变化;②水泥下外加剂的适应性变化。

因此,如果是因为水泥的原因导致混凝土的离析,一般的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1)水泥进厂后,必须按要求试验项目进行检测,特别注意水泥的需水量情况,发现需水量异常时,及时做水泥与现使用的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

必要时重新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2)在保证混凝土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基本能保证混凝土的28D强度),适当的调整减水剂的用量。

(3)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改用粉煤灰等掺合料的用量较大的配合比进行生产(商品混凝土公司应具备相同强度等级的不同配比),这必须以试验为基础。

(4)用硅粉、沸石粉等少量取代水泥,将能很好的控制混凝土的离析现象,改善混凝土和易性。

3.2 外加剂混凝土中使用的外加剂,大多是由减水剂同其他如引气剂、缓凝剂、保塑剂等复合而成的多功能产品,是泵送混凝土不可或缺重要材料,外加剂的掺入极大地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新拌性能和长久性能),但外加剂使用不当将可能导致混凝土的离析(1)如果混凝土减水剂的掺量过大,减水率过高,单方混凝土的用水量减少,有可能使减水剂在搅拌机内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而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不断的发生作用,致使混凝土到现场的坍落度大于出机时的坍落度。

此种情况极易造成混凝土的严重离析。

且常表现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中,对混凝土的危害极大。

(2)外加剂的缓凝组分、保塑组分掺量过大,特别是磷酸盐或糖类过量,也容易造成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

3.3 粉煤灰粉煤灰是混凝土重要的掺和料之一,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微珠效应、填充效应和火山灰效应极大改善了混凝土和易性、密实性及强度性能。

优质的粉煤灰是配制混凝土的理想材料,能取代10%~30%的水泥,极大的降低了混凝土生产成本。

但现在市场上的粉煤灰供应紧张,大部分厂家都不能很好保证粉煤灰品质,粉煤灰质量波动很大,增加了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难度,有时会造成混凝土出现离析的情况。

(1)当粉煤灰的质量突然变好时(如细度从19%变为4%),粉煤灰的需水量降低很大,容易造成混凝土出现突然离析的现象;(2)同样当粉煤灰的质量突然变差时(如细度从19%变为38%),由于粉煤灰的很大一部分重量已失去胶结料的功能,因而外加剂相对胶结料掺量实际上已经提高了,所以会出现混凝土的离析现象(表2是对某厂不同细度粉煤灰的试验情况,强度等级为C40),表2中细度最差的粉煤灰配制的混凝土坍落度反而最大。

表2某厂不同细度粉煤灰的试验情况对于粉煤灰应采取如下措施(1)加强检测,最好能对每车进厂的粉煤灰对进行检测,对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能进场,起到预防作用。

(2)调整粉煤灰的用量,选用掺量较低的配合比进行生产。

(3)当粉煤灰质量较好情况,可适当的减少用水量,加强搅拌。

或选用外加剂掺量较低的配合比进行生产。

3.4 砂、石骨料砂石料是混凝土中用量最大的材料,砂石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砂石质量的波动容易造成混凝土的离析,而且其造成离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碎石粒径增大、级配变差、单一级配都容易造成混凝土的离析现象。

(2)砂子中的含石量过大、特别是含片状石屑过大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导致混凝土的严重离析。

(3)砂石的含水率过高(特别是砂子含水率过高,大于10%),将使混凝土的质量难以控制,容易出现混凝土离析现象。

由于砂子中含水过大,处在过饱和状态,当混凝土拌合料在搅拌机中搅拌时,砂子表层毛细管中的含水不能及时的释放出来,因此在搅拌时容易使拌合水用量过大;同时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骨料毛细管中的水不断的往外释放,破坏了骨料与水泥浆的粘结,造成混凝土的离析泌水。

(4)砂石的含泥量过大将使水泥浆同骨料的粘结力降低,水泥浆对骨料的包裹能力下降,导致骨料的分离,引起混凝土离析现象。

对于由骨料原因导致的混凝土的离析的现象,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调整:(1)为避免因骨料的问题造成混凝土的离析问题,首先应以预防为主,严格骨料进场的检查制度,保证骨料的质量。

(2)针对以上原因的第1条原因,可以适当的提高砂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解决离析问题。

(3)对于因骨料中含片状石屑过大造成的离析问题,单靠调整砂率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应提高混凝土胶结材料(特别是掺合料的用量),同时调整外加剂用量。

(4)对于应骨料含水率问题造成的混凝土离析问题应采取延长搅拌时间的手段来解决。

提高粉煤灰等掺合料的用量对控制这类离析现象也很有效果。

3.5 矿物掺合料的品种、细度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矿物掺合料,一则改善混凝土的各种性能,二则能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矿物掺合料的使用在各混凝土搅拌站非常普遍,如:矿渣粉、钢渣粉、硅粉、沸石粉等。

各种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离析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

硅粉、沸石粉对抵抗混凝土的离析现象的能力很强,能极大改善混凝土和易性。

钢渣粉由于其比重较大,掺入后能提高砂浆的密度,对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帮助。

矿渣粉的掺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粘度,混凝土容易离析,其影响程度与矿渣粉的细度关系很大,一般,细度越高抗混凝土离析性能越好,在使用时应引起重视。

3.6 其他以上分析了许多有关混凝土离析的原因,但造成混凝土离析的原因远不止这些,如水泥用量、水泥及掺合料品种,计量等问题都是引起混凝土离析的原因。

4 结束语(1)防止混凝土离析最关键在于预防。

(2)当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应认真分析检查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最好采用对比试验的方式进行检查,利用排除法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3)离析是泵送混凝土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出现问题时,应及时试验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