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ppt教学课件
2.赏析“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边塞的寒冷和凄苦,
营造了一种荒凉、凄冷的氛围,为下文表现征人思乡设定了情境。 3.赏析“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尽”和“望”两字 的表达效果。
“尽”字写出了思乡的普遍性,“望”字写出了思乡的情态,都 表现出了征人欲归而难归的愁苦之情,点明诗歌主旨,抒发了强烈的 思乡之情。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唐玄宗天宝十 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次年长安被叛军攻陷。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二 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 同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诗人于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解读赏析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qiǎnɡ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bànɡ
应傍战场开。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勉强。
重阳节有登高、 赏菊、饮酒的
风俗。
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梁萧 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日 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 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
诗意:(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在战乱 中)没有人能送酒来。
典型考题
1.理解性默写。 (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诗人借对菊的怜惜,以“__遥__怜___ _故_园__菊__,__应__傍_战__场__开___”寄托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 的渴望。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重阳节登高却无人送酒,表现诗 人在战乱中的凄苦境况的两句诗是:_强__欲__登__高__去___,无__人__送__酒__来___。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3.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 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 。这句诗是 _正__是__江__南__好__风_,景_,__落__花__时__节__又_。逢君
课堂检测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 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_正__是_江__南_好__风__景,___落__花_时__节__又_逢__君_____。
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 两个意象来传达眷念之情,这样寓情 于景,使情景交融 。另外,诗歌意境 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 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爱恋。
写作特色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全诗意境明朗, 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 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 奇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 “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 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爱恋, 对友人的思念。
思君不见下渝州。
顺流而下
细读 赏析写法、表达效果
山月为仰视所 见的静景
月影随水为俯 视所见的动景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点出了远游的 时令是在秋天。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品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入” 和“流”两个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入”和“流”两个动词写出了
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很多,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 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菊花、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 动。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 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课堂检测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 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_正__是_江__南_好__风__景,___落__花_时__节__又_逢__君_____。
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 两个意象来传达眷念之情,这样寓情 于景,使情景交融 。另外,诗歌意境 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 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爱恋。
写作特色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全诗意境明朗, 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 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 奇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 “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 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爱恋, 对友人的思念。
思君不见下渝州。
顺流而下
细读 赏析写法、表达效果
山月为仰视所 见的静景
月影随水为俯 视所见的动景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点出了远游的 时令是在秋天。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品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入” 和“流”两个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入”和“流”两个动词写出了
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很多,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 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菊花、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 动。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 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26张PPT)
聚焦问题
第 19 页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勉强地想要按照习
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我 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 场旁边盛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的沙漠被月光照得
像茫茫雪原,受降城外的月色让人感觉冷如秋霜。不 知什么地方的人儿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难眠的征人 们个个眺望遥远的故乡。
深度构建
1.尝试当堂背诵。 2.总结两首诗的主题:
《峨眉山月歌》通过写诗人在夜间行舟途中所见山、 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以及空间的迅速转换,展现了 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 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通过写“安史之乱”前后时代的变 迁,流露出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和对繁华时代落幕 、人生凄凉飘零的伤感之情。
研究分享
1.从练字或修辞角度赏析,“强欲登高去,无人 送酒来”。
炼字:①“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 了诗人在战乱中凄凉的心境。②“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 日”,也点明了作诗的时间。 用典:反用陶渊明“王弘送酒”的典故,写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 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 酒助兴,共度佳节。实际上写旅途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 菊可赏,暗寓着题目“行军”的特定环境。
研究分享
1.《峨眉山月歌》中连用 5 个地名极为独特,请 你品味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峨眉山月歌》中连用 5 个地名给人造成空间迅速转 换的感觉,让人感受到行船之快,这样既传达出诗人 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浓浓思念。
研究分享
2.《峨眉山月歌》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 便是“思”,诗人所思为何?请结合全诗内容试着补 充一段诗人的内心独白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李白
七言绝句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诗歌; 2、能解释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 的意思 ; 3、能感悟诗的意境, 从中受到 美的熏陶; 4、能理解诗歌主旨。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24 岁)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 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 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 以前。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P PT课件
合作探究
1.本诗写了哪两个意象 ?运用了怎样的写作 手法?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平羌江—清 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用?
3、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得思想感情?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P PT课件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P PT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P PT课件
分析诗句
前两句(写景):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 。
后两句(抒情):
故乡故人,恋恋不舍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P PT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P PT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P PT课件
课堂作业 扩写: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 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50 字以上。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P PT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P PT课件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幻灯片42张)
2.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D)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 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 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南宋著名爱国 诗人陆游在公元1192年写的一首抒情诗。作者 由于主张坚决抗击金族侵犯者,反对屈辱求和, 触怒南宋王朝的投降派,这时已被罢官,在故 乡闲居多年,而且不得过问政治,甚至不得到 山阴(今绍兴)以外的地方旅行。他的年龄也已 68岁,但他的报国壮志并没有衰退。从这首诗 中可以明显看出这点。
“君问归期未有期”中两个“期”有何不同?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 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 亲人(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 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是写眼前的景还是 想象中的景?如何理解“涨”字?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 错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 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这首秋词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 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 豁达乐观的情怀。
写诗的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郎州司马时所作。永贞元年(公元 805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 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 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 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 低沉下去。《秋词》就是被贬郎州时写的,从诗中可以看 到,刘禹锡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 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 性情是一致的。
谭嗣同早年曾在故乡湖南倡办时务学 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 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 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 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部编七上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完美版)公开课PPT课件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中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 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的心境和 豪迈的胸襟。
夜雨寄北
李商隐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
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他的诗 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 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所作“ 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 诗也常有所寄寓。一些爱情诗和无题 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 诵。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 庭筠合称为“温李”。有《李义山诗 集》传世。
精读细研
何时将要。
回头说,追述。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后两句写诗人的希望,预想将来会面的时候,能把今 夜的情景向妻子诉说,写出了诗人怀念妻子的内心活动。
【译文】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 诉你今夜的秋雨和我痛苦的情等词语,这样写有何作用?
整体感知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诗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秋词(其一)
刘禹锡
liáo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zhāo
晴空一鹤/排云/上, xiāo
便引/诗情/到/碧霄。
精读细研
秋词(其一)
悲叹冷清萧条。
刘禹锡
春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赏析:首句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 对秋天的感觉——寂寞、萧索、悲 凉,“自古”和“逢”,极言人们悲 秋这一传统的时代之久远,以及人 们不可改变的思维模式。
刘禹锡(772—842),字梦
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 学家。刘禹锡诗文俱佳,与白居易 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 柳”。有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 卷,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初中语文精品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40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 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 “诗圣”,与 “诗仙”李白并称为“李杜”。代表 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 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等。
文章主题
这首诗通过对 月夜行船所见的描 写,描绘了一幅优 美的峨眉山夜间的 景象,抒发了诗人 江行思友之情。
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全诗 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 写起,“秋”字既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又 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巧妙。月只“半 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影” 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 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诗词释义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半边,半个。
峨眉山月半轮秋,
月光。 青衣江。
影入平羌江水流。
今夜。 出发。
夜发清溪向三峡,
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思君不见下渝州。
渝州:今重庆一带。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巅悬 挂着半圆的秋月,月影静静地倒 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之中。 夜间乘船从青溪驿出发,直奔三 峡,想念你却难以相见,恋恋不 舍地去向渝州。
诗词释义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烽火台名。在 西受降城附近。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一作“城上”, 一作“城下”。
笛子。
不知何处吹芦管,
指出征或戍 边的军人。 全。
一夜征人尽望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57张PPT)
背景资料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 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 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 说“时未收长安”。因史书载时年九月唐军收复长 安,此诗可能是他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cén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暮春,阴历三月。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指李龟年。
【译文】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我)在这 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
全诗主旨: 运用了对比手法,抒写了时
代的变迁,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 盛日的无限眷恋和伤感之情。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 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背景资料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 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建功立 业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 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 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峨眉山月歌
李白
qiāng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yú
回乐烽前沙似雪,
山峰名。在回
乐县(今宁夏 受降城外月如霜。
灵武西南)。 一作“城上”,一作“城下”。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 月色犹如秋霜。
笛子。
不知何处吹芦管,
全。
一夜征人尽望乡。
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译文】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 个个眺望故乡。
1.理解型默写: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ppt教学课件
潼关
谭嗣同
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1898) ,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 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 弱不振,在浏阳倡立学社。遍历北京、上海、南京,吸收新学知识。1898 年参加戊戌变法,推行新政.变法失败后被杀。有《谭嗣同全集》行世。
背景链接
“剪烛西窗”在本诗中指思念远方的妻子,渴望相聚,在家 中西窗之下秉烛长叙离别之情。后来泛指亲友灯下相聚畅谈。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 宋爱国诗人。他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均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 畅,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代表诗作有《游山西村》《关山月》 《书愤》《示儿》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时将要
回头说,追述
诗意:何时将要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长谈。追述我独居巴山时 面对夜雨的情景。
赏析:第三、四句笔锋一转,写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 共话今宵的情景(虚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 的凄苦转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 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归之情。
主旨归纳
这首诗一反过去的悲秋论调,赞颂秋天的 美好,借白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奋 发进取的豪情与豁达乐观的情怀。
典型考题
1.理解性默写。 (1)《秋词》(其一)中诗人推出证据,写出明丽的秋景,引出豪
迈诗情的两句诗是:__晴__空__一__鹤__排__云__上__,_便__引__诗__情__到__碧__霄___。 (2)《秋词》(其一)中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论调,运用鲜明的对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31张PPT).ppt
赏析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 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 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
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 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 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 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 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 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 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秋高气爽,月在峨眉,影入江流,诗人因月色而发清溪,“月亮走,我也 走”,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乘舟顺流而下,向三峡驶去。看到“影 入江水流”的妙景。诗人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 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 “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全诗表达了诗人 思念故乡、怀念亲友的思想情感。
赏析(其四)
诗写到这里为止,还显得比较平淡,然而这样写,却是为了逼出关键的最后一句。这句承接前句, 是一种想象之辞。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 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 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 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残垣断壁,战血涂地,黄花开在被乱军糟踏得不成样子的帝 都长安可悲可叹。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争忧 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 朴实无华,惜花、思乡、感时伤乱的情绪包容在一起加以抒发;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 嚼,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人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 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 明。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远眺,( 然而在这战
无 人 送 酒 来。
乱的行军途
赏析:劈头一个“强”字,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 中),没有 清景况。 “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次 谁能给我送 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暗寓题目中“行军”的特定环 酒来。
课外古诗词诵读/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精彩课堂用语(听说读问写)(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整体感知
qí
课外古诗词诵读/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dù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féng 落花时节/又逢君。
精读细研
课外古诗词诵读/
相逢
唐代著名的 音乐家。
江南逢李龟年
唐玄宗的弟 弟。
唐 杜甫 经常。
崔涤,在兄弟 岐王宅里寻常见, 几次 中排行第九。 崔九堂前几度闻。 听到
译文: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 眉山上的月亮或友人)了,多么想念你啊!
合作探究
课外古诗词诵读/
1.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 —三峡” 有何作用?
这样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 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
合作探究
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题解:这首诗, 描写和流落的宫廷乐 师李龟年重逢,回忆 当年频繁相见和听歌 的情景而感慨万千。
赏析:一、二句追忆李龟年出入达官贵人之家,间接说明当时的太平繁盛。
译文:歧王府第里经常看见您,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 到您唱歌。
精读细研
这里指今湖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南省一带。
暮春,阴历三月。
正是江南好风景,
课外古诗词诵读/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对提问思考学生激励性语言(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诗人借“ 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 之情,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 。另外,诗歌意境清朗 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 人的眷恋。
课堂小结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船所见的描写, 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景图,抒发了 诗人行江思友之情。
江 南 逢 李 龟杜 年甫
精读细研
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出发。
指清溪驿,在四川 犍为峨眉山附近。
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 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 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
指同住峨 夜发清溪向三峡,、西陵峡组成 。
眉的友人
顺流而下。
思君不见下渝州。 今重庆一带。
末句抒写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精读细研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半圆的秋月,即上 弦月或下弦月。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从“峨眉山月”写 起,点出了远游的时 令是在秋天。此句不 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 美景,同时还暗点秋
夜行船之事。
在今四川峨眉 县西南。
江名,即今青衣江 ,在峨眉山东。
译文:秋高气爽,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 倒映在平羌江那清澈的水面,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
知识备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 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 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 《蜀道难》等。
知识备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知识备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背景资料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 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他乡的宫廷歌唱 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 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课外古诗词诵读/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课堂用语辑录(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背景资料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 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建功立业的政治 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 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 留恋的情绪。
整体感知
qiāng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yú 思君/不见/下/渝州。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整体感知
qiǎng
课外古诗词诵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cén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lián
bàng
精读细研
阴历九月九 日重阳节。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故乡。
译文: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勉强。 岑参
重阳节有登高
(九月九日 重阳节)我 勉强登上高
强
欲
登
高
去,
赏菊、饮酒以 避灾祸的风俗。
知识备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背景资料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 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 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 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因史书载时年九月唐军 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他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