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问题学生的形成及转化工作分析
问题学生的形成及转化工作分析问题学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差生、后进生,这些学生一般不求上进,思想落后,不良行为习惯较多,不努力学习,成绩不好,逆反心理严重。
问题学生在班内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其号召力强,影响面广,产生的危害极大。
所以作为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千万不能因为问题学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
一、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一)社会不良现象的腐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不健康的文艺作品的毒害也随之而来,如各种游戏厅的开放,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暴力、色情内容的侵蚀,毒害着中小学生的幼小心灵,再加上媒体上对一些人学毕业生求职的负面报道,都对中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消极影响,还有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问的不正常交往,也催生了青少年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二)家庭教育的失误一般来说,问题学生的家长是教不得法。
部分家长是道德败坏,五毒俱全,自私自利,行为不检,对学生百般袒护,这样的家长教育的学生自私、品质恶劣、享乐思想严重,还有部分家长由于工作忙,没时问与学生进行沟通,忽视了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任其自由发展,这样的学生一般孤僻、个性-占人说的子不教,父之过,深刻地说明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三)学校教育的失误和偏差现在我们喊着素质教育,实施着应试教育,学习成绩的高低成为了评价学生的一把利器,它造就了一批自暴自弃、随遇而安的后进生。
另外,教师不当的教育方法,比如讽刺、挖苦、训斥、告状、偏爱、体罚等极人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把一部分学生推向了后进生的万丈深渊。
(四)学生的个体发展学生没有培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思想对立和消极,对家长和教师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接受正面引导,没有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对什么事情持我行我素的态度,知错不改,甚至明知故犯,胡作非为,破罐子破摔,久而久之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差生。
二、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一)要善于挖掘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作为差生,也有他的优点,只不过在教师眼里,他们就是害群之马,我们只顾着排斥他们,没有发现他的优点。
问题学生的教育及转化对策
问题学生的教育及转化对策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他们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个人性格、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表现出较为特殊的行为和学习状态。
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教育和转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本文将从问题学生的特点、教育对策和转化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问题学生的特点1. 行为特殊:问题学生的行为往往比较特殊,可能表现为自闭、喜怒无常、攻击性强等,这给教师们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学习态度不端正:问题学生的学习态度可能较差,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对知识的渴望,这会导致他们在学业上的表现不佳。
3. 沟通困难:由于问题学生的性格较为内向或固执,他们往往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比较困难,导致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教育对策针对问题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育对策:1. 耐心倾听:教师需要拥有一颗耐心的心,倾听问题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困扰,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2. 温暖关怀:教师应给予问题学生更多的温暖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家庭的温情,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 个性化教育:针对问题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教师可以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设计特殊的学习计划和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4. 建立信任:教师需要和问题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和目标。
5. 合作教育:倡导学生们之间的合作学习,让问题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感受到成功和成就,从而提升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6. 创新教育:教师可以尝试一些创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如音乐、艺术、体育等,让问题学生在多样化的教育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转化方法除了教育对策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转化方法,帮助问题学生走出困境,实现自我转化。
1. 心理辅导:为问题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调适情绪、树立自信,从而走出心理困境。
浅论小学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浅论小学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摘要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我国小学问题学生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这不仅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且对现行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站在学校的角度,分析了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实现问题学生的彻底转化,保证其能茁壮、健康的成长;关键词问题学生成因转化一、问题学生外在表现事物本质都会以相应的形式表现出来;问题学生也概莫能外,思想上的问题往往以有问题的方式进行反应;一、性格问题:胆小懦弱,说话细声软语,即使面对外来欺负,也不敢据力反抗,包括报告老师、家长;还有,在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过程中,缺乏自我意识,没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与同学交往不主动积极,或者冷漠以对,止步于个人小世界,缺乏这个年龄段应有的好奇或探索精神;二、行为不文明:一方面缺乏文明社会中,人们应有的耻辱感,将不文明言语当成光荣之举,动辄出口成脏,不关心他人的感受;更甚者无端打骂同学,将欺负体力弱小者当成乐事,缺乏应有的爱心和怜悯心,同时,对于力量比自己强大的,百依百顺,百般讨好;三、逃避学习:不认为学习好是种值得骄傲的事情,而是将学习当作一种累赘或者负担,不以好学生为榜样,积极向其看齐,而是想方设法逃避学习,要么是上课三心二意,要么是做作业偷工减料,要么是不断找借口逃课,要么参加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消极被动,有的甚至是与社会无业青年混迹一起;二、问题学生形成原因小学时期的学生心智方面尚是一张待写的白纸,这就决定了无论是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还是优点,都是成年人世界在其身上的投射;当然因年龄尚小,对一些问题缺乏判断力,也是造成问题的内在因素;对此,深入研究和仔细分析,并提出相应转化策略,是目前学校面临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一、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精神文明建设并没有得到响应的重视,致使推动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精神文明的缺位,正好等于是给一些不良的认识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腾开了位置,二者一度甚嚣尘上;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发展尤其迅猛,很长时间内,相应的监管法规不能跟上,使网络成了不受管束的法外之地,进一步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爱吃喝玩乐成了可炫耀的事情,赌、骗、偷、抢等也不再是令人不齿的行为;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小学生行为养成造成了极大影响;二、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了社会的主流观念,作为社会一员,家庭中的长辈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家长的不端行为会对孩子造成极大影响;同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推行一孩政策,家庭多为独生子女,一个孩子上面对应的一般是六个长辈,可谓三千宠爱在一身,娇惯思想严重,孩子好的行为给予夸赞,不良行为也不制止、纠正,时间长了,使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形成了错误的认知,将自己的错误行为也当作了正确的行为;同时,长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孩子犯错不批评则已,一批评就是非打即骂,简单粗暴,无形中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非但无助于问题解决,而且使孩子破罐子破摔;还有不认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站,作用很大,反而认为学校付有教育责任,将孩子的好坏全部寄托到学校身上,致使应有的家庭教育严重缺位;三、学校相关教育滞后;1、虽然我们喊素质教育喊了几十年,素质教育虽然也有所推动,但归根结底仍然是停留“写在纸里、挂在墙上、说在嘴中”的阶段,现行的教育仍是应试教育,学校评判老师的好坏仍然主要取决于考试排名;这直接造成了教师关注的不是学生的成长,以及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而是课堂上学到的课本知识多少,以及成绩如何;学校教育与现实需要严重脱节; 2、教育方式落后;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上,将学生当作了输灌教育的对象,而忽视了即使是问题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善”和“好”的一面,应该采取激发和引导,使“善”和“好”的一面能不断壮大,最终对儿童认识能形成决定的作用;三、转化策略合适、合理的转化策略对帮助问题小学生完成转化极其重要,只有结合每个问题学生的实际,才能实现转化策略的因病施治,最终实现药到病除的目的;一、实现学校与家庭共管;由于小学生是未成年人,小学问题学生的管理归根结底要落到家长与教师的肩上,只有将家庭和学习的力量整合到一起,对问题学生的管理形成合力,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学校必须和学生讲清道理所在,要求其和学校必须建立一定的沟通渠道,在问题学生24小时内形成围墙式的管理,尽力降低其与社会不良人士的接触;学校上学期间,由于学习需要,一般会拒绝社会闲散人士进入,所以管理重点在放学以外的时间里,除了学校教师要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家长要加强对问题学生在家庭外的行踪要有所掌握,对不该去的地方,不该接触的人,严禁孩子接触;同时家长和教师要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让学生从认知上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怎样是好的,怎样是错的,使其逐渐形成明辨是非的判断力;唯有如此,才能在不良行为面前,自身能具备一定的免疫力;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学校要使家长明白,虽然家长是以长辈的角色出现在家庭内,但作为问题学生最亲近的人,其在某种程度上担任着教育的重任,发挥的作用是独一无二和非常重要的;身教胜于言教,所以要使问题学生成功转化,家长必须要从自身做起,在谈吐、行动等各方面做孩子的标杆;要明白的是,这种身教虽然是无声的,但力量是巨大的;他起到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教育观念上,要尽早改正;必须使其明白,对孩子无原则的爱是溺爱,是对孩子的一种无意的伤害;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有错误行为时,要明确提出,并及时予以纠正;改正后,对于孩子出现的好的苗头,要大力给予夸奖,并且鼓励其一定继续保持下去;总之,教育方法千千万,要在摸清孩子个性和导致问题原因的基础上,要因病使治,绝对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对待孩子,这样只能让问题扩大化或者严重化;三、创新教育手段,实现多管齐下;学校要明白自身不仅承担着教书的责任,更承担着育人的责任,应试教育体制是在国家背景下产生的,虽然作为学校来说无力改变,但可以做到尽量给教师一定的时间、精力,鼓励他们重视问题学生的处境,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积极对问题学生进行转化;教师在面对问题学生时,不能一味的说教,而是变“填鸭式”、“输惯式”教育为“启发式”、“引导式”教育;在给问题学生关爱的前提下,问题学生在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可以采取不微笑等方式表明自己对这种行为的否定态度;反之,则要在大力表扬的同时,甚至要给予奖励;特别是,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在班级内树立某方面的标兵,给问题学生以强烈的心理暗示;在给予问题学生奖励的时候也可以让其做先进标兵,从而激发其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争做优秀学生的勇气;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小学生时代尤是如此,并且,因为这个时期在人的一生中起到“始发站”的作用,影响会持续人的一生;所以学校必须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同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学生身上所表现出的问题特点,造成问题的因素、以及对问题学生实施转化的策略都相应地发生着改变,这就决定了我们学校,要掌握变化,善于审时度势,积极创新教育方法,才能真正肩负起国家、社会、人民的期望,为祖国造就更多的栋梁之才;。
浅谈问题学生的疏导与转化策略
浅谈问题学生的疏导与转化策略作为老师或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疏导和转化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重新回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本文将就浅谈问题学生的疏导与转化策略进行一些探讨和建议。
我们需要了解问题学生的特点和原因。
问题学生通常会表现出学习动力低下、焦虑、自卑、消极情绪等特点,导致其学习和生活状态不佳。
这些问题的根源可能是来自家庭、社交、心理等方面的原因,比如家庭环境不稳定、人际关系不和谐、学习压力过大等。
了解问题学生的特点和原因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疏导策略。
我们需要给予问题学生足够的关爱和理解。
问题学生通常会因为心理压力大、自卑等问题而感到孤独和无助,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理解,在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关心和支持他们,并且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在学校中,可以建立导师制度或者心理辅导老师,专门负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和转化。
我们需要激发问题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低下是问题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比如给予他们一些成就感、鼓励他们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
老师们也可以给予问题学生一些额外的关注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第四,我们需要建立问题学生的自信心。
问题学生通常会因为自卑感而导致学习和生活状态不佳,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比如表扬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让他们参加一些能够展示自己特长和才华的活动、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等。
我们也可以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逐步建立自信心。
我们需要积极引导问题学生。
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及时引导他们走出困境,通过积极正面的引导,让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和目标。
我们也可以通过家长和社会资源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家庭困难、学习困难等。
问题学生教育研讨交流会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问题学生教育研讨交流会,并就如何教育问题学生这一问题,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在此,我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我有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一、问题学生的定义及成因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是指在思想、学习、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
他们可能学习成绩较差,纪律意识淡薄,缺乏集体荣誉感,甚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问题学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观念等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
2. 学校因素: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
3. 社会因素:社会风气、网络环境、媒体导向等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冲击。
4. 学生自身因素: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也会影响其成长。
二、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我们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 转变观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摒弃“一刀切”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的基石。
我们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
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与我们沟通交流,从而更好地接受教育。
3.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家庭、学校、社会是学生成长的三个重要环境。
我们要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不良诱惑,让他们在社会大环境中健康成长。
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5. 注重道德品质教育道德品质是学生立身之本。
我们要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摘要:从古至今,世界范围内问题学生在学生群体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
其表现多为交流障碍,学习障碍,行动障碍,心理障碍等。
究其原因,除了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外,外在的环境因素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工作体会出发,针对校园中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总结了当前产生问题学生现象的主要原因,从各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与解决措施,以便促进学生的行为及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问题学生;成因;转化策略;教育引导一、问题学生的概念问题学生这一概念由来已久,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我国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系统关注问题学生研究。
关于问题学生的定义,目前尚无明确权威的统一性评说,但人们一般认为,问题学生即为那些学习差,精神或行为常表现为学习疲倦,顶撞教师,校园暴力,甚至偷窃抢劫等不良行为,进而对其自身成长,学校和谐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产生或多或少影响的一部分学生。
此类学生通常表现为学业不精,品行不端,心理拙劣等现象。
二、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1.家庭因素人们常说,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原件,意指孩子的问题很多时候是父母造成的。
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
问题家庭分类基本有家庭不和谐型,缺少陪伴型,教育不当型。
家庭不和谐型家庭常年吵架,家暴,冷暴力等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种家庭氛围下的孩子缺乏爱,温暖,安全感和幸福感,他们易怒,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
缺乏陪伴型家庭的父母常年奔忙生计,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留守儿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坑可能孤独,自卑不善与人交往。
还有的家庭破碎,单亲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由于缺乏其中一方的引导,导致他们可能形成特殊人格,要么沉默寡言,要么惹是生非。
教育不当型家庭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问题,要么是一味批评,甚至拳脚相加,要么是溺爱不已,大包大揽。
这种氛围下成长的孩子可能会形成胆小怕事,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或者形成狂妄自大,目无尊长,甚至可能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问题学生的教育及转化对策
问题学生的教育及转化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
这些问题学生可能表现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不端、学习态度消极等方面。
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我们不能简单地去责备他们,更应该从教育的角度去寻找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转化对策,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新找到学习的方向。
一、问题学生的原因我们需要去了解问题学生的原因,才能找到有效的对策去帮助他们。
问题学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比如家庭环境不稳定、学习能力有限、性格内向等等。
家庭环境不稳定是导致问题学生的原因之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良好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问题学生可能来自家庭环境不稳定的家庭,可能是父母离异、家庭贫困等原因导致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上出现问题。
学习能力有限也是问题学生的原因之一。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可能天生学习能力就较差,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性格内向是影响问题学生的原因之一。
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因为自卑、害羞等原因而导致在学习和生活上出现问题,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关怀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二、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针对问题学生,我们需要给予他们特殊的教育对策,帮助他们重新找到学习的方向。
教师应该注重对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关心、多鼓励、多帮助问题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关怀,树立自信心,树立正确认识自己的态度。
教师应该注重对问题学生的学习辅导。
针对学习能力有限的问题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次、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让他们以适合自己的节奏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
学校还应该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让学生能够在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
除了在教育上给予问题学生特殊的对策之外,我们还应该从转化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问题学生的教育及转化对策
问题学生的教育及转化对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工作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教育环境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他们可能表现出学习态度消极,行为不端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他们个人的成长,也对整个教育系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帮助问题学生进行教育与转化,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一、问题学生的教育原因分析问题学生的形成,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育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问题学生可能来自不完整家庭,或者是处于单亲家庭中。
由于家庭原因,他们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导致性格的偏差,和不良的行为习惯。
社会环境对学生成长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和社会问题,也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
学校教育的不完善也是问题学生存在的原因之一。
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不足,以及对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不尊重,也会导致学生出现问题。
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关注,需要多方连接,因为问题学生的成长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
首先, 家庭教育需要得到加强,不完整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孩子需要得到额外的关爱与指导,家长需要注重孩子的成长教育,给予他们关爱和尊重。
学校也需要对问题学生进行特殊的关爱和教育。
学校应该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对学习成绩不好,性格偏差等问题学生,学校应该加强对其教育,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加强对学生的塑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社会也需要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组织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引导问题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建立问题学生帮助体系,在心理疏导、行为规范等方面给予问题学生帮助和指导。
三、问题学生的转化对策教育问题学生的我们也要关注他们的转化问题,帮助问题学生改正错误,重新走上阳光大道。
要加强心理辅导,了解问题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1. 引言问题学生在现今的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常见。
问题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逃学、迟到早退、不服从、冷漠等等。
教师和家长都感到困惑和苦恼。
问题学生的产生和存在,既对学生自身成长发展造成影响,也对班级和校园环境危害。
因而,了解问题学生的成因和寻求转化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2. 问题学生的成因2.1 家庭因素家庭是一个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它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
一些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得不到足够的父母关爱和支持,或是从家暴、离异、亲人离世等事件中受到创伤,导致自我认知及人际关系的不健康发展,可能会出现问题行为。
2.2 学校因素学校作为学生重要的成长场所,也为问题学生的产生和存在提供了条件。
班级氛围的不良、学习压力过大、教学质量欠佳等都可能导致学生出现问题行为。
另外,一些学生在校内遭受到诸如欺凌、歧视等不公正待遇,也可能导致其产生问题行为。
2.3 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问题学生最为基础的因素。
身体和心理问题,如自闭症、注意力缺陷、躁郁症等都可能导致学生出现问题行为。
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方式、家庭教育方式等,也对问题行为有影响。
3. 转化策略3.1 家庭教育策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学堂,家庭教育中的“初心教育”和“情感教育”等是孩子成长的优质土壤。
为了减少家庭因素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家长需要重视家庭教育,增加对孩子的关爱和陪伴。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孩子内心状况,为孩子提供正确引导,增强孩子自尊心和责任感。
3.2 学校管理策略学校需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心理防御能力。
学校管理者也应加强对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增强学生班级归属感和紧密程度。
此外,学校也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情况,洞悉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和问题解决方案。
3.3 个人心理调节策略学生个人应通过自我管理和行为调节策略,积极面对问题行为,并寻求解决方案。
学生可通过增加自我控制意识,建立自身信心,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来克服问题行为。
班级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
班级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新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其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但由于生源素质、学生入学后自身发展的差异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环境教育产生的不同影响,导致同一年级、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学习产生分化现象,从而出现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这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
而教育则是要对每一学生负责,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把学困生的转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一、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1、家庭教育上的偏差家庭氛围,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文化程度对学困生的心理,性格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据有关调查资料可以看出,生活在父母不和、离异家庭和专制家庭中的学生易形成孤僻、冷酷、消极、自卑的心理倾向。
从而不利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的家庭重智轻德,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或者进行非打即骂的棍棒教育,或者丧失信心、热心,不管不问,不负责任的推给学校,所有这些违背教育规律、方法的做法,不但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且易激起孩子的对立情绪。
造成学生心理偏差,行为放荡。
2、学校教育中的不当因素当前,由于种种原因,素质教育还没真正落实,德育工作还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还在影响着人们。
还没有真正走出以成绩评校评师的怪圈。
这种不当的教育价值观使许多老师侧重于抓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了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关心,在影响学困生的诸多因素中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两点:第一教师的过激行为。
第二不正当的成绩评定。
3、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公共场所,如舞厅、网吧等纷纷出现,这些对于丰富人们的生活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由于管理跟不上,致使许多学生沉迷于此而荒废了学业,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社会上不良风气,格调低下的书刊,暴力影视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产也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另外,学困生自身特殊心理,诸如,有上进心而懒于行动,渴望得到尊重又不注意自我尊重,好胜而不能取胜,想改而意志薄弱等等都影响学困生的发展。
关于问题学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的分析报告
专题二十品德养成辅导与问题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转化/学习评价作业要求:题目:关于问题学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的分析报告要求提示:选取一类或一个你熟悉的问题学生,分析成因,提出你自己的教育转化策略,并依据自己当前掌握的相关知识适当论证这些策略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留作自己今后学习和实践的参考。
关于问题学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的分析报告一.“问题学生”不是天生的,他的产生与其生活的外在环境息息相关。
1.从家庭因素寻找对策。
2.从学校教育寻找对策。
3.从社会问题寻找对策。
4.从多种外在诱因寻找对策。
二.是从内在心理寻找“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
1.针对不良心理结构寻找对策。
2.针对自卑心理寻找对策。
3.针对心理障碍寻找对策。
4.针对问题行为进行心理分析寻找对策。
5.针对学习困难进行分析寻找对策。
三.是从个案分析寻找“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是实现“问题学生”转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是经验总结中寻找“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
1.帮扶指导方面。
2.谈心说教方面。
3.契机策略方面。
4.全面总结方面。
五.是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寻找“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1.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学生。
2.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
3.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合理评价问题学生,注重评价的艺术。
4.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启发问题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5.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全力营造良好的环境使问题学生自我转化。
六.对问题学生研究的反思“四忌”是:“一忌”翻旧帐。
“二忌”冷漠处之,对问题学生缺乏热情。
“三忌”宽严失度。
“四忌”忽略问题学生的潜力,只克其短未扬其长。
“三进、三出、一跟踪”。
“三进”即:走进班级,走进宿舍,走进学生“;三出”即:从实际出发,从长远出发,从学生出发“;一跟踪”即:持续跟踪,建立问题学生动态跟踪档案。
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一、学习困难的成因
1、缺乏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是指个体能够调节自己行为,改变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态度的能力,能够自我影响和掌控自己的学习和行为,从而取得预期目标的能力。
一些学生缺乏此能力,他们学习效果不好,无法克服困难,容易放弃。
2、思维定势。
学习中有许多因素限制学生的思维,严重制约着学生的思维范围与能力。
思维定势又称为思维偏执,学生的思维总会在其中一方面停滞不前,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很少有新的灵感,也不会尝试新的方法。
3、学习环境的不足。
有些学生拥有较差的学习环境,家庭和学习环境都不太好,没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导致他们的学习效果不佳。
4、情绪不佳。
情绪不佳是指学习者的心理状态不好,对学习或困难的兴趣不足,容易失去信心,影响学习效果。
二、解决学习困难的策略
1、加强自我调节能力。
学生应努力培养自我调节能力,自觉地把控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意识地寻求新的学习方法。
2、多种思维模式。
鼓励学生多元化思维,勇于尝试各种新的思维模式,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及主动创造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3、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探索篇•课改论坛问题学生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和大多数同龄人相比,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的学生。
比如课堂上不能集中心思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去思考、小动作不断、老师提问不知道问的是什么问题更不会回答、不能按要求完成作业、不愿意真诚面对老师、拒绝与老师坦诚对话、对于老师的热情和主动其往往表现出冷漠、逆反,软硬不吃,甚至是对抗……如此种种的不良行为和态度,束缚着这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稍有怠慢,其结果必然是引发问题学生自暴自弃,这些学生若不得到及时的救助,还会越落越远,无可救药!问题学生的教育监管着实成了困扰家长和老师的大问题。
一、问题学生的成因教育是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的,面对问题学生的成因探索,我们需要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学生产生和存在的主客观原因。
1.家庭方面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然而如今的父母却很少能足够重视自己对孩子言传身教的意义。
有的父母因为异地工作需要,顾不上孩子。
孩子也就刚一出生被草草交给爷爷奶奶全权代劳养育。
他们通常只在某一个假期到家探望而已,匆匆来又匆匆去,顾不上多给予老人和孩子一些精神抚育,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
有的父母则因感情原因,最终不考虑孩子心理需要与承受能力等因素说分就分了,导致孩子流浪在离异的父母中间,忍受着他们重建家庭的不悦。
或父爱或母爱的缺失,都是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无法形成的罪魁祸首。
有的父母干脆对孩子不管不顾,只知道自己吃喝玩乐,成天沉迷在扑克、麻将中,这样的家长不但不能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反而直接充当了“反面教材”。
有些表面看似完整的家庭,父母关系不和睦,有矛盾也不避讳孩子,整天吵吵闹闹地生活在一起,让家庭硝烟弥漫,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以上种种情况都是父母对孩子监管呵护不够,从而导致问题学生的产生和存在。
生活中还有的父母全心全意为孩子,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却是没有原则地宠着,结果是溺爱的方式惯坏了孩子。
这种家庭出来的学生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比较自私、思想狭隘,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给人的感觉比较冷漠,反应偏向消极。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心理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完中,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出现了不少问题学生,其中以留守儿童居多。
现从关爱生命的视角,对问题学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转化策略进行探讨。
一、问题成因1.学校教育。
问题学生的产生,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普通中学,基础教育改革依然困难重重,阻力很大。
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评价仍以分数和升学率为主要标准。
强大的升学竞争压力使得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带有极强的功利性,他们把学生从小就固定在“功利场”中,把他们引向一切为个人的、物质的、现实的功利去拼命奋斗的道路。
学校被迫将注意力集中在有望升入高质量学校、提高本校声誉的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忽视了学业一般和较差的学生。
部分学业困难的学生甚至还会遭到老师的歧视,自愿或不自愿地中途退学。
他们丝毫没有愉快接受教育的体验,对学校失去感情,对学习失去兴趣。
2.家庭教育。
不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普通中学问题型学生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塑造孩子心灵的第一位老师。
凡是和睦相处、家教有方的家庭将给学生创造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他们在父母言传身教的感染和熏陶下,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方面都很优秀。
而在不良家庭环境中生活或处于问题家庭中的学生,则多出现成绩不好、心理障碍、不良品行等问题。
有研究指出,父母情绪低沉、抑郁,其子女也易于焦虑,害怕现实。
父母对子女不切实际的要求,容易造成学生精神负担过重而导致神经衰弱。
当今的许多家长常常忽视家庭教育或没有正确运用家庭教育这一途径对孩子进行教育。
3.社会影响。
“学校十年功,社会一分钟”,说明了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无可奈何之情。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日益突出,与之相适应的大众文化和传媒也随之表现为多样与多元,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处于成长中的学生,他们的判断力、控制力和选择力往往都很有限,很难抵制不良文化的诱惑,目前存在的狭隘、抑郁、怯懦自卑、消极颓废、对立破坏等,其原因都与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直接关系。
浅析农村小学问题学生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
浅析农村小学问题学生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摘要: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下,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很严重的不同问题的学生现象,怎样做好转化这些问题学生的工作成为每个农村教师的当前的首要任务,本文将从农村小学问题学生成因展开进行分析及转化教育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成因、问题学生、转变策略引言: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处在一个对外界的事物保持着强烈好奇心的阶段,但由于农村整体教学思想观念的局限性,导致家长、学校老师、社会容易忽视问题学生的教育,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需要首先知道问题学生产生的根源,并制定合理的策略。
一、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1、家庭因素从目前来看,农村的很多家庭都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他们把孩子交给学校后就没事了,他们已经忽视了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也忽视了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这一重要环节。
在农村,一部分问题学生成长于留守家庭,其父母进城打工,生活起居全由老人照看,父母角色的位置空缺,使孩子性格或任性、自私或孤独、封闭,也有一部分家庭中有家庭成员行为恶劣品性不端,孩子容易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响。
他们开始放纵自我,问题学生就这样产生了。
父母的支持能够给孩子树立信心。
只有得到父母的支持和爱,孩子才能更勇敢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
如果孩子整天生活在一个不和睦的家庭中,父母经常争吵,或者是父母对他的学习不闻不问,又或者父母把自己逼得遍体鳞伤,这种种的情况都会让孩子内心感觉到难受和害怕,学习和心理也容易出问题。
2、学校因素在农村读书的孩子,根本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农村的很多学校,很多的老师都是以书本、课堂、考试为三心的教育,有的学校为了能让学生考上个好成绩,排上个好名次,整天就懂得施压给学生超负荷的学习,不是作业堆成山就是整天都以讲课为主,他们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他们都认为只要学生成绩好就行了,其他的德育教育是次要的。
有些老师的品德、业务水平低下,只要学生考不好,就抱怨学生不争气、不懂事、不好管,对待这样的学生冷嘲热讽,甚至还进行相应的体罚,教师的的教学失误与偏差,让学生长期生长在一个有压力的环境,长时间下去,抵触的心理便随之产生。
问题学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分析
问题学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分析在一个班集体里,最让教师伤脑筋、费精力的不是多数普通学生,而是少数问题学生。
本文试图探讨这些少数特殊学生背后的原因。
并就转化的对策作一些探讨。
标签:问题学生;原因:转化路径“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较大偏差的学生。
常常表现为厌学、迷恋网吧、顶撞老师、撒谎、抽烟、喝酒、谈恋爱,甚至打架滋事、偷盗、敲诈钱财。
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被排斥为“异类”。
其实,对这样的学生。
我们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应该付出更多的爱心。
一、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1不当的家庭教育难辞其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对正在成长的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家长的心理也受到扭曲,甚至于集丑习陋习于一身。
种种不良行为,无不是在往孩子纯洁的心灵上“泼墨”,“上梁不正下梁歪”,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又怎么能不出问题呢?2学校教育的缺陷。
学校的教育形式是群体性的教化形式,一个老师负责几十人的教育任务,所以学校不可能像父母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教育的目标,放在一个学生身上-难免会出现教育的疏漏和情感施予的不均匀,导致个别学生思想的失误不能得到及时的校正。
而成为“问题学生”。
素质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等等,但实际教学中,单一的教育评价体系。
不仅限制了教师,而且使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在无人关怀、少人疼爱的氛围中,逐渐失去了对学校生活的兴趣。
当他们把学校当作“牢笼”的时候,校园之外的场所自然就成为了他们的乐园。
于是他们放弃自己厌恶学习。
这样。
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这些学生就成了“问题学生”。
3青春期的特殊时间阶段青春期的年龄是最危险的。
这些学生有着太多的精力和活力。
但心理上又不成熟。
由于在学校里时时感到压抑,于是他们就到校外去寻找能对自己包容、吸纳、同情甚至给予温暖的“巢穴”,这就必然导致学校对这些学生的失控,使学生对学校的感情更加冷漠,而学校和教师也对这些学生进一步失去了信任和信心,要么放任不管,要么求全责备,抱怨这些学生的道德水平急剧下降。
论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论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一、学习压力大
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面临压力,如高考压力、家庭期望、社会
期望等。
这些压力会使学生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导致学习困难。
转化策略:学校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压力,提高自信心。
同时,可以通过丰富课外活动,提供多种多样的学科
选择等方式降低学习压力。
二、学习兴趣不强
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不能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也无法享受
学习的乐趣。
这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动力,出现学习困难的现象。
转化策略:学校或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实际应
用和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鼓励学生在
自己喜欢的方向上进行学习和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三、学习方法不对
学生学习的方法不合适,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这会导致学
习成绩下降,产生学习困难。
转化策略:学校或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
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好
奇心和探索精神,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心理问题
学生可能会受到家庭、社会、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产生心
理问题,如情绪不稳、自卑等。
这些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转化策略:学校或老师可以通过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通过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处理策略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处理策略现代班主任经常花费大量精力处理问题学生,这已成为他们的心病。
每个班级都会存在好与不好、高与低的差别,因此必然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他们会“拖班级的后腿”,成为“麻烦的制造者”。
为了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需要积极分析“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问题学生的成因包括学生自身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等。
学生自身原因可能是因为智力水平落后或研究基础差,导致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或者在相应时间内不能有效掌握知识,形成恶性循环。
家庭原因也可能导致问题学生的出现。
例如,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或过低,或者家庭经济条件过于优越,导致孩子缺乏自我约束力和持续性。
针对问题学生,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策略。
对于学生自身原因,可以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研究计划,帮助他们克服研究上的困难。
对于家庭原因,可以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和家庭作业,同时加强家庭教育。
总之,处理问题学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了解孩子的多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缺乏知识,我们就会变得自大;如果我们不了解,我们就会有偏见。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们可能会陷入思维定势,认为他们教学生的时间越长,就越能了解学生,越有资格给学生下结论。
实际上,时间的累积并不代表了解的加深。
首先,教师的工作只能探测到学生某一时段或某一领域的能力,而不是全方位的;其次,学生往往会因为各种因素而约束自己,伪装自己,教师所看到的并不见得是学生真实的状态。
实际上,“差生”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差,多数“差生”仅是某一方面落后。
我们应该警醒自己,不要过早地下结论或摇头叹息。
我们应该摸索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而不是只看到一方面。
三、信任和期待的感情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信任和期待的感情可以使对方感到一种“被器重”的心理暗示,从而增强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贵港市覃塘三中陈鸿亮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问题学生的种种表现及这种表现背后的成因,总结了一些真正实用的方法和价值观。
每个问题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将问题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类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
对不同的问题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因势利导,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问题学生成因根源转化策略导言一般地,所谓“问题学生”,指那些在成长过程中与同龄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
这些学生往往学业不好,品行表现也差,主要表现在行为上有偏离、情绪上不稳定、同学交往上关系紧张,易出现自卑、抑郁、孤僻等性格现象。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任何学校、班级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人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力却不容低估,如果管理不善,将可能影响整个班级的健康成长,甚至将左右整个班级的发展方向。
从某种意义上说,问题学生是班级的一种隐患,班主任只有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应对,才能教育好这些学生,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避免他们影响其他学生或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现状问题学生的表现令人担忧。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
那些问题学生崇拜金钱,浪费钱物,流行享乐,唯我独尊,高声交谈,大声喊叫,洋相百出,投掷物品,胡打乱闹,不做作业,当面和教师顶嘴,挑衅滋事,乱举手,随意讲话,敲打铅笔,丢弃书本,不参加班级活动,离座,假装无能,装摸做样,问无关的问题,四处乱翻,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断表现出敌视和侵害,根本不努力学习,极端蔑视教师的要求和指示,总在课堂上找麻烦。
这些人的理论是与其被别人当成笨猪还不如被别人当作暴乱分子。
虽不能好好学习却可以好好捣乱,并会联合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引发进一步更大规模的违纪行为。
有些甚至在身体上或言语上攻击教师、学生或者破坏公共财产,做一些与公认的社会道德相反的行为,如欺骗、撒谎、和偷窃等,更有一些不乏违法犯罪。
教师感到个别问题学生简直是无耻之极、毫无责任心,破坏性极强。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现象,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
为了问题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类型问题学生是那些个体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没有得到应有的张扬,不能或基本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品德低劣,或有违法乱纪行为,或经常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学习成绩差等,应该包括:(一)违法型学生违法,一般主要集中在小偷小摸、滋事斗殴、敲诈钱财上。
有些人因一时手头紧又急需要钱或家庭控制得紧,花费又不能自控,而把手伸进了他人钱袋,或者强迫那些身上有钱又胆小怕事或体弱者,遇到反抗或拒绝者便动手打人。
有的学生因男女情恋争风吃醋,发展到拳脚相加,甚至请人“帮忙”,造成打群架。
有的无事生非,瞧着谁不顺眼便对其殴打甚至折磨。
这部分学生危及他人人身安全,扰乱学校正常学习生活秩序,搞得学校和许多学生家庭不得安宁,对学校的危害极大。
(二)乱纪型。
主要表现为学习不认真,生活没规矩,集会无秩序,有意或无意损坏公物。
对学习不感兴趣,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作业抄袭或不做、少做,上课不听,随便与人讲话,投纸条、或干脆睡觉,逃学、泡网吧等,他们精力不放在学习上,学习成绩逐渐下降。
生活不守规矩,在校园内不能按时睡觉和起身,影响他人休息,不打扫教室、宿舍和包干区卫生,自己的东西乱扔乱丢,影响环境卫生。
不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公共场所无视规定,不排队、乱走动、乱说话、瞎鼓掌、吹口哨。
把学校的财产当作自己发泄的对象或武斗的器械,心目中没有集体观念、纪律观念和爱护劳动者成果的观念,任其嘴巴的“自由”,手脚的“自由”,缺乏约束力。
这部分学生在问题学生中所占比例往往最大。
(三)劣德型。
主要表现为:撒谎骗人、挑拨离间、损人利己,往往让别人去违法乱纪,影响集体团结,搞得人们不得安宁。
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危害,给人的初步印象是听话、老实,往往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行为性质很坏。
这部分学生会拉帮结派,做出的事具有爆发性,危害很大。
(四)心理缺损型。
主要表现为:不合群、自我封闭,爱钻牛角尖,行为怪异。
他们或是由于家庭突然变故,或是由于失恋,或是由于学习上连连失利,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常使自己转不过弯来,或自我封闭、沉默不语,或放任自己、不加约束,或伺机报复不择手段,或怀疑一切,什么都看不得等。
这部分学生往往不会对他人造成危害,但做事又往往没有预兆而具有较大的突发性。
(五)其它型。
身体素质差和学习成绩差。
身体素质差者是问题学生。
身体素质差,有多方面的原因,如遗传、生理、病理等原因,也有缺少锻炼的原因。
身体素质差可能不利于学习,会影响学习成绩,但更多地是影响心理,造成心理素质低下。
以心理素质差为因,以学习成绩差为果,可纳入心理缺损者中。
学习成绩差者分问题学生和非问题学生两种。
如果学习成绩差是智力因素造成的,这部分学生不属于问题学生,因为他们发展潜能很小,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如果学习成绩差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这部分学生属于问题学生,主要表现是学习习惯差。
学习习惯差又常常与好动、缺乏上进心、经常违纪相伴随,往往形成“双差”。
以行为习惯差为因,以学习成绩差为果者,可归入违纪者中。
三、成因(一)、家庭原因: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
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个学习场所。
家庭教育监管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是终生的。
部分家庭的家庭教育观念有失偏颇,对学生的监管不力,极易造成子女缺乏学习的原动力。
1、“残缺家庭”造成家庭教育的残缺。
而且这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则变得尤为紧迫。
它包括由于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形成的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孩子成为父母双方的累赘,在经济问题或教育问题上相互推委。
2、“过失家庭”指的是家长或家庭成员道德品质恶劣,或生活作风问题或参与社会犯罪活动而被判刑的家庭。
而这些家庭中由于一方的服刑,也多带来了另一方的离异或离家出走,孩子被迫交于祖父母或成了孤儿。
3、“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或学习,而将孩子寄留家乡,由亲戚托管、监护、教育的孩子。
作为市场经济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农村“留守孩子族群"越来越普遍,其教育与心理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
“残缺家庭”、“过失家庭”造成了物质条件上的困难,父母的犯罪,给孩子带来精神上严重创伤,有的甚至造成恶劣品行。
“留守儿童”非常思念父母,希望与父母相见。
而这些学生与父母相见的次数每年也才1至2次,至使这些学生的性格表现任性、恃强、自我为中心、自私等特点;或有孤独、封闭、畏惧的性格弱点。
加之代养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造成了“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困难、行为纪律散漫、品德不良等问题。
4、家庭教育“尺度”把握不好。
其一、重视分数。
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
“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
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
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
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
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让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其三、“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教授说:“亲情缺失给孩子带来的伤害难弥补”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
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
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
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
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四、“心有余而力不足”。
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
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
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诉苦的现象绝非个别。
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其五、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
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
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
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着数使尽亦束手无策。
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则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然而有好多年轻的家长没有“经营好”孩子的第一课堂,也没有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有些家庭经营得很好也很富有,但物极必反。
富有是好事,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啊!问题是出在富有家长往往忽视对小孩在小节上的培养,如待人接物的礼仪、学习习惯的养成、换位思考的意识等等,这样就会形成自私、任性、放纵、物欲膨胀等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是一群不求进取、贪图享乐的高级宠物。
有些家庭经营得妻离子散,形成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孩子不知该到哪个家好。
破碎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大人离婚是一种解脱,或许也是一种幸福。
但遭殃的是小孩,或许你很有钱,离婚后小孩物质享受不尽,但小孩的精神是空虚的,没有亲情哪有积极进取的激情?有的家庭各方面都较完美,就是溺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从不说“不”!而有些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过于强烈和迫切,对子女在学习上提出过高要求,导致子女厌学而适得其反。
有的家庭因父母的工作需要双亲远离子女,由祖辈或亲戚带养,这也是个问题,小孩与亲生父母本来就有“代沟”,如果由隔代或隔亲带养,相隔不是“沟”而是“河”了。
(二)、学校原因:1、学校管理问题。
勿庸讳言,受升学率和教学质量的影响,太多的教师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优等生的巩固和中等生的提高上,对“问题学生”重视不够。
部分教师心理上一旦将某个学生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后,便对其“深恶痛绝”。
特别是小学生,学习更是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不良的教师言行伤及小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致使问题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差距不断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