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理论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2、认识的无限性 (1)认识的对象(客体)即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 (2)认识的主体即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3)认识的基础即社会实践是无限发展的。
结论:追求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四、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2、认识的无限性 3、认识的前进性和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 螺旋式的上升。
高考真题
[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Ⅰ] 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 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 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 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 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 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 意义。
注意: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
知识整合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反复性、无限性,高考常常以漫画、
名言警句等为载体,主要立足于信 息的解读。主观题主要以社会热点 材料为背景,以原因类和认识类等
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形式综合考查对认识的来源、认识
的发展等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一、实践
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 类社会)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 (2)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①在改造自然方面:创造出自然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②在改造社会方面: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烙印。
注意: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 辩证法的思想。
深化拓展 意识与认识的关系
与物质概念对应。
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
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与实
践概念对应。二者都有正确、错误之分。
知识整合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共3条原理)
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1)实践是一种物质性活动。(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3)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 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 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一、实践
1、实践的概念: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是客观的。 实践的主体是人, 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 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 制约,也是客观的。 提示: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 义的思想。
原理内容: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 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有利于推动实践的发展, 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同时要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必修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情分析
考点概览
1.实践: 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认识 的产生和发展这一主线,重点考查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点,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等 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 原因类、认识类为主。关于实践是 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点,认识的
高考真题
[2014· 海南卷] 以往台湾地区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 果以甜而多汁著称。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地区 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 比”,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优质水果带有一定酸 味,以扩大销路。这表明 ①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 ②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 ③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④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 (2)主观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4)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的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的统一,
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 法思想
一、实践
1、实践的概念: 2、实践的特点:
3、实践的三种方式: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变革社会的实践:如革命和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D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来需要机械加 工的产品,现在需要3D打印就能够完成,体现了生产实践活动的 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③符合题意。 通过3D打印,把数字模型文件中的产品变成现实的产品,体现了 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连接纽带,④符合题意 观念的存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现实的存在,①说法错误。 观念的东西属于意识的范畴,现实的存在属于物质的范畴,二者 有着本质的区别。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
(2)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
(3)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才能检验。
注意: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即通过实践,人 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 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
二、真理的相关原理
(1)原理内容: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 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2)方法论:要具体把握每一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要在实践 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如果不顾历史条件的变化,不 顾过程的推移,只是照搬真理,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1、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 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真理和谬误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1)原因: 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 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
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Fra Baidu bibliotek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
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态度: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A
高考真题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过程。因为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由 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 往需要一个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需要一个不断克服 片面性甚至是错误的过程,所以《十万个为什么》第六 版,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启发读者思考,不设 标准答案,①②符合题意。③错在“永无定论”,犯了不 可知论的错误。真理可以被超越,但不可以被推翻,④ 观点错误。故选A项。
三、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
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 真理的客观性包含两重含义: 其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其二,检验真理的标准即实践也是客观的。
(3)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个来源是唯一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 实践。 (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两条,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
人那里获得的经验。
就知识的整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 知来源于实践。
原理内容: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 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有利于推动实践的发展, 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 验和发展真理,同时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三、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
2、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 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指主观认识符 合当地的实际. 指主观认识符 合当时的实际.
3、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 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 但追求真理又是一个无限的过程,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 (2)主观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的社会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 在的。 ②实践的历史性: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 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 件的产物。
四、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1)认识的主体(人)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表现: 主观条件: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 维能力、生理素质的限制。 客观条件:具体的实践水平,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能达到 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
(2)认识的客体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结论: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 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014· 海南卷] 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 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各种形状的 产品的技术;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械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 本,提高劳动生产率。3D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 ①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 ②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差别 ③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 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连接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高考真题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科研人员根据市场需 要,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以扩大销路 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①符合题意。 以往台湾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现在研究如何使水果 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体现了认识受人们实践能力和认识 能力的制约,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认识决定于实 践,但不一定落后于实践。实践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 标准,④说法错误。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 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
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