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的观察与护理共47页
老年护理体温测量操作流程
老年护理体温测量操作流程
1.准备工作
-准备体温计(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或红外线体温计)
-将体温计消毒或擦拭干净
-让老年人做好测量准备,解开衣物或移开遮挡物
2.测量体温
-口腔测温法:将体温计置于老年人舌下,嘴唇轻轻合拢,保持3-5分钟-腋下测温法:将体温计置于老年人腋下,臂膀紧贴身体,保持5-10 分钟
-耳温测温法:将耳温枪对准老年人耳道,测量即可
-肛温测温法: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将体温计缓慢插入老年人直肠内2-3 厘米,保持3分钟
3.读数及记录
-取出体温计,读取并记录体温值
-对于水银体温计,读数时应将目光与液面持平
-记录体温值、测量时间和测量部位
4.后续处理
-将体温计清洁消毒,存放于适当位置
-根据测量结果,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定期监测体温变化,对发热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5.注意事项
-测量前后洗手,保持卫生
-选择适合老年人的测温方式,避免给予不适
-耐心解释,获得老年人的理解和配合
-准确读数,正确记录
-妥善保管和维护体温计
以上是老年护理体温测量的基本操作流程,具体情况还需结合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认知能力等因素进行调整。
规范的体温测量有助于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温度知识点总结
基础护理温度知识点总结温度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参数之一,体温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健康状况及病情变化。
对于基础护理人员来说,了解和掌握温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温度知识点的掌握,可以帮助护士及时发现患者体温异常,及时处理,促进患者康复。
本文将从体温的生理意义、常见体温测量方法、不同年龄段体温特点、体温异常及处理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体温的生理意义体温是反映体内能量代谢和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人体对外界环境温度的适应性本质上是一种维持体内稳态的过程。
体温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其主要作用有:1.维持体内稳态。
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而体温作为生命活动的一个基本指标,是维持体内稳定的一项生理功能。
2.影响代谢。
体温可影响人体细胞代谢过程,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体温升高可以促进代谢加快,而体温下降则可以抑制代谢。
3.调节内分泌系统。
体温可影响垂体、甲状腺和身体其它内分泌腺的分泌功能,进而影响激素水平。
4.保护机体免受严重损伤。
当体温升高(发热)时,可抑制某些病原菌的生长及代谢;当体温下降(降温)时,可减缓细胞活动,降低耗氧量,防止机体对缺氧的危害。
二、常见体温测量方法常见的体温测量方法包括口腔体温、腋窝体温、肛门体温、耳温、额温等。
以下为各种方法的操作要点:1. 口腔体温:将温度计放置在舌下,要求患者闭口,不要大声说话及喝水,保持3-5分钟即可。
2. 腋窝体温:将温度计放入患者腋窝,患者用力夹紧双臂,保持3-5分钟即可。
3. 肛门体温:将温度计插入患者的肛门,保持3-5分钟即可。
4. 耳温:将温度计放入患者的耳朵中,将头侧倾15度,拉直外耳道,保持1-2秒钟即可。
5. 额温:将温度计对准患者额头中央,扫描2-3秒钟即可。
这些测量方法各有其适应人群和特点,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三、不同年龄段体温特点1. 成人:正常体温范围是36.5℃-37.2℃,成人体温不受食物、运动等影响较大。
体温发热护理文书书写
体温发热护理文书书写体温发热是指人体温度升高,通常为38℃以上的症状。
体温发热可能是身体对外界环境或内部疾病进行抵抗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也可能是一种疾病的症状。
在日常生活和护理中,我们需要关注并正确处理体温发热的情况,避免引发其他并发症。
体温发热是常见的症状,可能由于感冒、流感、中暑、排卵、过度劳累、过度活动、药物反应等引起。
而某些疾病如肺炎、膀胱炎、结核病等也会导致体温发热。
对于体温发热的护理工作,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关注:1.观察体温:护士在接触患者时,首先要注意观察他们的体温变化。
我们可以使用电子体温计或红外线体温计等设备测量患者的体温,并记录下来。
另外,还可以观察患者是否有其他与体温发热相关的症状,例如咳嗽、头痛、乏力等。
2.给予适当的服药:对于因感冒、流感等导致的体温发热,可以给予适当的退热药物来控制体温。
但是,在给药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确定合理的药物种类、剂量和用法。
3.维持良好的环境温度和空气流通:在医院或家庭中,要确保患者所处的环境温度适宜,不过热或过冷。
同时,保持空气的流通也是必要的,可以打开窗户或使用空气净化器来保持空气新鲜。
4.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体温发热会导致患者出汗和水分流失增加,容易出现脱水的情况。
因此,护理工作中要及时提醒患者补充足够的水分,可以饮用温水、果汁或清汤等。
此外,合理的营养摄入也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要保证摄取足够的维生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5.注意个人卫生:患者在发热期间往往容易出现出汗、体味等问题。
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保持个人卫生,可以帮助患者擦拭汗水,更换干净的衣物和床单,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6.进行必要的疾病筛查:如果患者的体温发热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护理人员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并与医生一起进行进一步的疾病筛查和诊断,以确定患者的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总之,在护理体温发热的患者时,我们应当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例如年龄、健康状况、病因等,并根据医嘱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措施。
生命体征评估及护理ppt课件
下丘脑体温调 节中枢
三、体温的生理变化
昼夜 年龄:儿童?青壮年?老年? 性别:女>男 运动: 其他:饮食、情绪、药物、 环境:
清晨2时-6时体温最低、午后1时-6时 最高
(一)体温过高的评估
1. 定义
又称发热,由于各种原因使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 上移,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 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正常血压
<130
<85
高血压
140
90
I级高血压(轻度) 140 ~159
90 ~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 90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二、异常血压的评估及护理
(二)低血压(hypotension)
立即清除玻璃碎屑,以免损伤口腔粘膜。 口服蛋清或牛奶,以保护消化道粘膜并延缓汞的
吸收 病情允许者,进食粗纤维食物,以加快汞的排出
。
体温计的消毒及检查
1.消毒
✓ 浸泡于消毒液内,5min后取出冲洗 ✓ 离心机甩下水银(35℃以下) ✓ 放入另一消毒液容器内30min取出,冷开水冲洗 ✓ 消毒纱布擦干,存放在清洁盒内备用
1.操作前的准备
评估患者并解释 患者的准备
体位、情绪 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
,应休 息30min后再测量
护士准备 用物准备
腋下测温法要点 部位:腋窝深处 时间:10min
2、操作步骤
口腔测温法要点 部位:舌系带两侧的舌下热袋 时间:3~5min
直肠测温法要点 部位:肛门内3~4cm ; 时间:3min
婴儿观察护理记录表
地点:
小明的观察护理记录表
日期 时间 体温 体重 喂养方式 奶量
皮肤
脐带
口腔
洗澡 抚触
大便
小便
其他
第 49 页,共 66 页 记录人
地点:
小明的观察护理记录表
日期 时间 体温 体重 喂养方式 奶量
皮肤
脐带
口腔
洗澡 抚触
大便
小便
其他
第 50 页,共 66 页 记录人
地点:
小明的观察护理记录表
日期 时间 体温 体重 喂养方式 奶量
皮肤
脐带
口腔
洗澡 抚触
大便
小便
其他
第 30 页,共 66 页 记录人
地点:
小明的观察护理记录表
日期 时间 体温 体重 喂养方式 奶量
皮肤
脐带
口腔
洗澡 抚触
大便
小便
其他
第 31 页,共 66 页 记录人
地点:
小明的观察护理记录表
日期 时间 体温 体重 喂养方式 奶量
皮肤
脐带
口腔
洗澡 抚触
大便
小便
其他
第 18 页,共 66 页 记录人
地点:
小明的观察护理记录表
日期 时间 体温 体重 喂养方式 奶量
皮肤
脐带
口腔
洗澡 抚触
大便
小便
其他
第 19 页,共 66 页 记录人
地点:
小明的观察护理记录表
日期 时间 体温 体重 喂养方式 奶量
皮肤
脐带
口腔
洗澡 抚触
大便
小便
其他
第 20 页,共 66 页 记录人
地点:
小明的观察护理记录表
DVT(共47张)
第36页,共47页。
介入(jièrù)术后护理
(6)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④出血 用药前了解病人有无出血性疾病,用药后观察有无临 床出血倾向或出血发生,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衄、伤口渗血或 血肿、泌尿道或消化道出血,要特别注意有无头痛、呕吐、意识 障碍、肢体瘫痪麻木等颅内出血迹象,对老年人及儿童,既使凝 血指标正常,也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压及四肢活动等 情况,一旦出现头痛、呕吐、血压突然升高或意识障碍,应立即 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卧床期间定时进行下肢肢体的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应鼓励
病人作足背屈活动,必要时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 缩,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定时更换体位, 1~2h/次,膝下垫枕,避免过度屈髋,鼓励
患者进行深呼吸及咳嗽。 环境:室温22-25°
第39页,共47页。
预见性的护理(三) 注意患者(huànzhě)双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 肉有无深压痛,重视病人主诉, 若病人站立后下肢有沉重、 胀痛感,应警戒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如有改变 应及时通知医师
第30页,共47页。
肺栓塞典型症状:
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但有时肺栓塞症状并不典型。对
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紫绀,高度提示肺栓塞,应立即使患者平 卧,避免(bìmiǎn)做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 吸入,积极配合抢救。
第31页,共47页。
介入 术后护理 (jièrù)
➢ (1)心理护理 ➢ (2)病情观察:观察穿刺部位、穿刺侧肢体、
血液 高凝状态 (xuèyè)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见于休克、创伤、手术、组
织坏死和输血反应等。
药物所致—见于长期使用雌激素导致血管内溶血 等副作 用,肝素治疗病人有5%产生肝素血小板抗体。
体温护理知识点总结初中
体温护理知识点总结初中体温是人体内部环境的一种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人体的代谢活动和自身调节能力。
正确的体温护理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促进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体温护理的知识点总结:一、体温的测量1. 体温测量的方法:体温可以通过口腔、腋下、肛门、耳道等部位进行测量,其中口腔和腋下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在选择测量部位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选取适合的方法。
2. 测量体温的时间:体温的测量时间一般是在早晨起床后,尽量在进食、活动等因素干扰下,获得准确的体温值。
3. 使用体温计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体温计时,要注意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体温计的使用方法要正确,并且要根据使用的体温计类型来进行操作。
二、体温的变化1. 正常体温范围:正常人体的体温范围一般在36.5℃~37.2℃之间,但因人体体温的生理波动性很大,所以个体之间会有一定的差异。
2. 体温的生理变化:人体的体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温度、代谢活动、情绪状态等,所以在不同的情况下,体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
三、体温异常的处理1. 发热: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是由感染、炎症、中暑、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的,需要及时处理。
2. 降温:降温是指体温过高,需要通过冷敷、降温药物等手段进行降温处理。
3. 低体温:低体温是指体温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环境、代谢、疾病等原因引起的,需要及时加强保暖,保持体温稳定。
四、体温护理的注意事项1. 保持环境温度适宜:要保持居室温度适宜,避免受凉或者过热。
2. 合理饮食:要保证合理的饮食营养,避免暴饮暴食或者挑食,保持身体的健康状况。
3. 调整作息时间: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或者睡眠不足,保持身体的代谢和调节功能。
4. 加强体育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代谢和免疫能力,有利于体温的稳定。
5. 注意保暖:在寒冷环境下,要加强保暖措施,避免受凉引起体温的下降。
以上是体温护理的知识点总结,正确的体温护理有助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促进健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内学习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详解演示文稿
概念-作用机制
➢ 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 ➢ 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 ➢ 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 ➢ 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
第15页,共61页。
一、降低脑氧代谢率,改善细胞缺氧状态
➢ 创伤后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细胞继发性损伤,低 温治疗明显降低脑氧代谢率。
概念-适应症
一般认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在7-8分 以下均适合亚低温治疗。也有学者认为ICP在
20-40mmHg加 GCS评分为选择对象。日本学者的
长时间研究结果显示1-2周的长时程亚低温对 GCS<6分患者也有效。故有人主张根据病情及颅
内压的具体情况决定,ICP过高者应延长。
第22页,共61页。
➢ 水毯与患者身体接触,利用温差控制患者的体温,营 造亚低温的环境。
第28页,共61页。
开机前准备工作
新机拆箱后,打开后盖仔细检查各机件是否牢固; 各接口是否脱落;各导线是否松脱.
检查完毕后,从水箱加水口倒入1瓶500ml装的化学 纯(95%)乙醇,然后再加入纯净水至液晶显示板上的 水位显示线(3~4条线显示),也可从排水管观察水位 情况.
科内学习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详解演示文稿
第1页,共61页。
(优选)科内学习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第2页,共61页。
概念-定义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 人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 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 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 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
第3页,共61页。
温度设置有四档,按水温设置键时它们循环被 设定.这四档分别为: 4℃~10℃;10℃~15℃;15℃~20℃; 35℃~40℃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
第4页
正常体温
部位 口温 肛温 腋温
平均温度 37 37.5 36.5
正常范围 36.3~37.2 36.5~37.7 36.0~37.0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
第5页
生理改变
• 体温可随昼夜 年纪 性别活动 药品等出现生理性改变
• 清晨2~6时最低 午后1~ 6时最高 • 儿童青少年体温高于成年人 老年人较低
生命体征评定与护理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
第1页
生命体征是体温 脉搏 呼吸及血压总称
• 体温 机体温度分为体核温度和体表温度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
第2页
体温形成
是由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产生: 1.糖 2.脂肪 3.蛋白质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
第3页
产热与散热
• 产热过程 机体产热过程是细胞新陈代谢过程。 • 散热过程 人体最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
病情观察
• 测量体温 高热病人4h测量体温一次 体温恢正常3d后改为每日2次 物理降温30min后测体温一次
• 观察脉搏、呼吸、血压伴随症状,发烧原因及治疗效果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
第16页
体温过低
• 指体温低于正常范围
• 原因 散热过多 产热过少 体温调整中枢受损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
第17页
发烧分级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
第6页
异常体温
• 体温过高 是指机体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基础护理学生命体征
第7页
发烧分级
• 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烧程度可划分为: 低 热 37.3~38 中等热 38.1~39.0 高 热 39.1~41.0 超高热 41度以上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润滑,将肛 表水银端插入 3~4cm,手扶
第41页
注意事项
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 口鼻手术、呼吸困难者不宜测口温
如有进食、冷热敷,间隔30’再测 咬破体温表:去除玻璃碎屑,口服蛋清、
牛奶,摄 入粗纤维食物
腋窝疾患、出汗较多、肩关节受伤、过 分消瘦,不宜测腋温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第30页
异常体温
体温过低
——体温低于35 ℃
常见于早产儿,重度营养不良,全身衰竭病 人
表现为:躁动、嗜睡、昏迷、心跳呼吸减慢、
血压降低、颤动、肤色苍白、四肢冰凉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第31页
体温过低病人护理
亲密观察病情改变:监测生命体 征每小时1次
保暖办法:新生儿置暖箱中 做好抢救准备 病因治疗
• 散热形式——物理方式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散热方式
– 当外界温度低于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大部分热量可 经过辐射、传导、对流等方式散热
–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蒸发就成为 人体唯一散热形式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第8页
体温调整
生理性 体温调整
行为性 体温调整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第9页
和昏迷病人
B.口温多用于婴儿
C.心脏病患者不宜测量直肠温度
D.
腋温易受环境影响不够准确
E.腋窝如有汗液应擦干稍停片刻再测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第44页
小结
• 正常体温范围 • 体温过高分级 发烧过程 及常见热型和
护理办法
• 体温过低护理办法 • 体温计测量,消毒检测及注意事项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第45页
发热的观察与处理
发热的观察与处理发热是指人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现象。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在36℃-37℃之间波动。
当体温超过37.5℃时,就属于发热状态。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见于感染性疾病。
发热的观察在发现自己或者身边人出现发热时,需要及时进行观察。
观察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体温的测量体温是反映发热程度的重要指标。
需要使用医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在测量体温时,需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测量前要先静置5-10分钟。
•测量时应将温度计完全放置于腋下、口腔或肛门。
•腋下体温法比口腔体温法和肛门体温法相对较为安全和简便。
患者的症状发热常常伴随其他症状一起出现,包括头痛、咳嗽、乏力、肌肉痛等。
需要询问患者有无这些症状,以便尽早发现病情。
发热的时间和频率需要询问患者出现发热的时间和频率,以便判断发热是否规律和持续。
发热的处理在观察完患者的症状和体温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发热的处理。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处理方法:锻炼和休息适量的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身体产生免疫力。
但是在发热期间,建议尽量休息。
如果必须进行锻炼,可以选择轻度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等。
补充水分发热期间,人体代谢加快,会导致水分的丢失。
因此需要补充充足的水分,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活动。
建议每天饮用足量的水,或者适量饮用果汁、茶水等含水量高的饮品。
用药治疗对于中度以上的发热,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物进行治疗。
在使用药物时,需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用量和频率。
•不宜连续使用同一种药物。
病因治疗如果发热是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需要及时进行病因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疾病的种类和情况进行选择。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需要及时进行观察和治疗。
在处理发热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温、病因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建议及时就医。
生命体征课件
第20页/共88页
拓展练习 王女士,68岁,发热5天,体温持续
在39℃以上,24h温差大于1℃,最低 体温37.5℃,皮肤潮红,呼吸、脉搏 加快。
评估患者病情 患者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2/17/2024
第21页/共88页
5.体温过高的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 (5)皮肤护理
(2)对症处理
(6)卧床休息
(3)补充水分和水 (7)安全护理
分
(8)心理护理
2/17/2024
(4)口腔护理
第22页/共88页
发热
2/17/2024
病情观察
① 测量体温: 高热病人每4h测T一次, T恢复正常3d后改为每日1次或2次。 物理降温30min后测T1次,
② 观察: P、R、BP,伴随 症状,发热的 原因及治疗效果 观察饮水量、饮食 摄取量、尿量及体重变化。
第25页/共88页
促进舒适
①休息,减少消耗,高热者卧床休息。 ②口腔护理:唾液分泌减少,抵抗力差,
易发生口腔感染,保持口腔清洁。 ③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压疮。
心理护理
经常探视病人,耐心解释、安慰。
2/17/2024
第26页/共88页
(二)体温过低
2/17/2024
体温过低:体温低于正常范围 体温不升:T<35℃
人体最高耐热为40.6—41.4 ℃,高达43 ℃则 很少存活,直肠温度持续超过41 ℃可引起永 久性脑损伤
第16页/共88页
4.常见热型
稽留热 continued fever 特点:
T 持续在39~40℃,持 续数天或数周,24h波 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病:
急性传染病 如:伤寒 、 肺炎球菌性肺炎
体温的观察与照顾教案
体温的观察与照顾教案引言。
体温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观察和照顾体温,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一些健康问题。
因此,对于体温的观察与照顾,我们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介绍体温的相关知识,并提供一份体温的观察与照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关注和照顾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一、体温的基本知识。
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F)来表示。
正常人的体温范围在36.5℃至37.2℃之间,但也会因个体差异、环境和时间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体温的升高或降低都可能是身体出现问题的信号,因此我们需要及时观察和照顾体温的变化。
二、体温的观察。
1. 观察体温的方法。
观察体温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口温度计、耳温枪和额温枪。
口温度计是最常用的方法,使用时应将温度计放入口中,保持3分钟左右,然后读取温度。
耳温枪和额温枪则是通过测量耳朵和额头的温度来获取体温数据。
在使用这些方法时,需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指导进行操作,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 观察体温的时间。
体温的观察时间应该选择在早晨醒来后、中午和晚上睡前三个时间点进行,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体温的变化情况。
特别是对于有体温异常症状的人群,应该每天固定时间进行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 观察体温的注意事项。
在观察体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观察环境要安静舒适,避免外界干扰影响测量结果;(2)测量体温的部位应该是干燥清洁的,避免出现误差;(3)对于口温度计的使用,应该在使用前和使用后进行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三、体温的照顾。
1. 体温升高的处理。
当体温升高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降温。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处理:(1)服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2)物理降温,如擦浴、冷敷等;(3)保持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
2. 体温降低的处理。
当体温降低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暖。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处理:(1)穿着保暖,增加衣物层次,选择保暖性能好的衣物;(2)保持室温,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受凉;(3)饮食调理,多摄入一些热量高的食物,如姜汤、红糖水等。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及护理演示文稿
第44页,共57页。
血糖、血气、血电解质的监测
严密监测患者的血生化、血气分析等指标,必 要时1小时监测一次。
血糖监测采用快速血糖仪每小时监测1次。 严格遵医嘱配制置换液,需二人查对。 正确留取标本,以免影响化验结果。
第45页,共57页。
出血的预防和监测
第42页,共57页。
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CBP治疗中体温的监测不容忽视!! 1 高温患者有助于患者降低体温 多发性创伤、烧伤、重症胰腺炎等 2 对一些体温不升或体温正常的患者表现 寒战、畏寒
第43页,共57页。
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提高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摄氏度 有自动加温装置的机器及时调整加温档 将置换液放入恒温箱加温后输入 为患者加盖被褥,采取保暖措施 大量置换液的输入更可能发生热源反应,配制
增加超滤以除去额外冲洗液。
避免在血液管路中输血,以免增加凝血危险。
高危患者及合并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可采用无肝素抗凝行
CBP
第28页,共57页。
置换液的配备
配制置换液的原则:无菌操作 现配现用 维持电解质平衡
第29页,共57页。
置换液的配方
A液部分 0.9%氯化钠注射液
灭菌注射用水
5%氯化钙
25%硫酸镁
第31页,共57页。
机器报警原因及处理
空气报警
原因
1.管路安装不妥,各连接处不紧 密
2.静脉壶液面过低、滤网漂浮
3.静脉壶内有气泡或杂质 4.血流量不足 5.静脉壶表面不光洁
处理
1.检查管路安装及各连接处
2.调整液面或更换管路 3.用注射器抽去气泡或更换管路 4.检查血管通路,监测血压 5.用酒精擦拭静脉壶表面或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