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合集下载

常见的天气现象:了解雨、雪、雷暴等

常见的天气现象:了解雨、雪、雷暴等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01 雨 02 雪 03 雷 暴

水蒸气凝结成水滴 水滴在云层中积累到一定程度 云层中的水滴或冰晶降落到地面 形成雨、雪、雹等不同形式的降水
锋面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陆地的冷空气相遇,由于冷空气重,暖空气轻,暖湿气流 被迫上升,遇冷凝结,形成一条很长很宽的降雨带,即锋面雨。
雨的预警:根据 雨情和气象分析, 发布暴雨、雷电、 冰雹等预警信息, 提醒公众注意防
范。
雨的影响:雨对人 类生产生活有重要 影响,如农业灌溉、 水资源补充、气候 调节等,但过量的 降雨也会造成洪涝 灾害和其他不利影
响。

温度下降到冰点以下 水汽凝结成固态 形成雪花 雪花降落到地面形成雪
湿雪:含水量较高,落地后不易滑 落
对交通的影响:雷暴天气可能导致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延误或取消,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物 流运输。
对环境的影响:雷暴天气可能引发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观测方法:通过 气象卫星、雷达、 地面观测站等手 段对雷暴进行观 测,收集数据并 分析。
预报技术:利用 数值预报模式、 气象学原理和经 验,对雷暴的发 生、强度、移动 路径等进行预测。
预报流程:收集 气象数据→分析 数据→制作预报 →发布预报→更 新预报。
注意事项:在雷暴 天气中,应避免外 出,尽量留在室内; 如果必须外出,应 远离树木、电线杆 等高耸物体,避免 造成危险。
汇报人:XXX
冰晶雪:由冰晶形成,落地后不易 融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干雪:含水量较低,落地后容易形 成雪堆
雨夹雪:雨和雪同时存在,落地后 不易分辨
交通:雪会使路面湿滑,影响交通安全 农业:雪对农作物有保温作用,但过多会导致冻害 健康:雪可以净化空气,但雪后天气变冷,易引发感冒等病症 能源:雪覆盖可以减少能源消耗,但雪后清理工作会增加能源消耗

气候变化对阿克苏地区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阿克苏地区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阿克苏地区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会进一步加剧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利于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重点研究气候变化对阿克苏地区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以确保优质高产农作物的形成。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影响引言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农业发展直接影响社会大众的生产生活。

气候是农作物生产和发展中的关键影响因素,气候变化在改变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农业发展环境的同时,进而对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则对农作物生长产生危害,通过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可以对气候变化下的作物种植和管理方法进行优化,进而增强作物产量和品质,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水平。

1、气候变化对阿克苏地区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1.1干旱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不断加剧,阿克苏地区温度逐年上升,且干旱灾害出现频率和危害强度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由于阿克苏属于干旱地区,其少雨少水的气候特征较为明显,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面积较大。

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会加剧干旱地区的缺水现象,同时还会增加干旱灾害出现频率,直接造成阿克苏地区的干旱态势更加明显,严重影响着当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1.2高温、低温灾害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高温和低温灾害较为常见,这也是气候变化的具体体现形式。

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增温趋势较为显著,使得农作物种植区内很容易出现高温灾害现象,进而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不利于优质高产农作物的形成。

在冬季,阿克苏地区低温灾害出现频率较大,因全球气候变暖的出现,使得低温灾害出现频率降低。

农作物光合作用会随着低温的出现而减弱,直接导致吸收热量不足,进而出现死亡或冻蔫的现象,会造成农作物生长缓慢,降低成活率。

气候变化会造成高温频繁出现,会导致农作物蒸腾作用加强,水分流失严重,因高温天气的影响,农作物生长规律被打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品质降低,同时还对农作物产量产生影响。

济宁市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济宁市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造 成难 以估 量 的损 失 , 特别 是 强 烈 的 电磁辐 射 、 电场 、 静 冲
击 波 和高 温 天气 对 工 农 业生 产 的 影响 较 大 , 人类 的 人 身 安 全 也会受 到威 胁『 1 1 。
2 自 0世纪 6 0年 代 以来 。 暴 的年 际 雷 变化 差异 较大 , 16 以 94年 发生 的雷 暴 日数最 多( 7d ,9 8 4 ) 18

所有 雷暴 日数 进行统 计和 分析 。 2 雷暴气候 统计 特征 21 雷 暴年代 际 、 际变化 特征 . 年 从 表 1可 以看 出 ,9 9 2 1 1 5 - 0 0年 济 宁 市共 出 现 雷 暴 日 1 4 , 均年 雷 暴 日数 为 2 . d 2 3d 平 2 39 o0世纪 6 0年代 以 来 . 雷 暴 日数 呈逐 年减 少的趋 势 。
年 的雷 报 日数最 少 (1d 。 体 来看 , 均年 雷 暴 日数 呈现 1 ) 整 平 逐年 减 少 的趋 势 。0世纪 9 2 0年 代 以后 , 雷暴 的发 生 日数 明 显减 少 , 呈波 动 变 化 ;0世 纪 6 2 o年 代 至 7 0年 代 中期 济 宁
研 究 资 料 采 用 1 5 - 2 1 济 宁 市 气 象 站 的 地面 气 9 9 0 0年
22 雷暴 月、 . 季变 化特征
暴 发 生总 日数 的 3 .%; 48 8月雷暴 发 生 目数 为 3 9d, 3 占雷 暴 发 生 总 日数 的 2 .%; 73 6月雷 暴发 生 日数 为 2 0d 占雷 暴 发 1 ,
从 图 2可以 看 出 ,—8月是济 宁市雷 暴 天气 的 多发期 ; 6 11 、2月基本 没 有发 生雷暴 天气 , 次是 2月 , 发 生 1次雷 其 仅 暴 天 气 。 宁 市各 月份 的雷暴 发 生 日数 呈单峰 状 分布 , 体 济 整 分 布 不均 匀 ㈣, 7月的雷 暴 出现 日数 最 高 , 4 2d 占雷 以 为 3 ,

克州气象条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克州气象条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克州气象条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1. 引言1.1 克州气象条件的特点克州位于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干燥,特点明显。

首先是温度低,冬季气温常常在零下,夏季气温虽然不算很高,但仍然有较大的温差。

其次是干燥,全年降水较少,尤其是冬春季节更是干旱严重。

风力较大,特别是冬季风力较强,有时还伴随着风吹雪。

克州地势复杂,山地、草原、荒漠等不同类型地貌交错分布,也给气候带来一定影响。

克州气象条件的特点就是寒冷干燥、风力大、地势复杂。

这些特点对当地的农牧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1.2 农牧业生产的重要性农牧业生产在克州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农业是克州的主要产业之一,粮食种植和畜牧业是农业的两大支柱。

农牧业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也为克州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稳定支持。

农业生产不仅仅关乎粮食安全,也直接关系到当地农民的生计和收入。

畜牧业在克州的经济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养殖业不仅提供了肉类和奶制品,还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地需求,更是为了扩大产出,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克州的农牧业生产对于维护当地经济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发展壮大农牧业产业,才能保障克州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2. 正文2.1 克州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克州位于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年降水量较少,气温波动大,日照时间较短,这些气象条件都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影响。

气温波动大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在克州这样的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温暖,夜晚却会降至零下甚至更低,这种急剧的温度变化会导致农作物受冻受冻,影响其生长发育。

农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覆盖保温、喷洒抗寒剂等来保护农作物。

年降水量较少也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困难。

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水资源较为匮乏,农民们在种植作物时需要更加精细地管理用水,合理安排灌溉时间,确保作物的生长需要。

也需要采取节水措施,如滴灌、集雨等,以保证农作物足够的水分供应。

雷暴天气对无锡市农业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雷暴天气对无锡市农业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无锡 市 位 于长 江 三 角洲 江 湖 间走 廊 部 分 , 处 北 亚热 地
稻 瘟病 等 的发 生 危害 。 总之 , 暴 天气 引发 的短 时强 降 水和 雷 阴雨寡 照对 农作 物生 长较 为不 利 。 伴 随 雷 雨 天气 出 现 的大 风 对 农 业设 施 、 地 蔬 菜 种植 露 和林 果 的 影 响较 大 , 些蔬 菜 大棚 、 用 菌菇 棚 、 禽 栏舍 一 食 畜
31 加强 田 间管 理 。 好病 虫害 防治工 作 . . 做
由于 天气 晴 热 、 后多雷 阵 雨天 气 , 抓住 有 利 天气 时 午 应 机积 极 清沟 排涝 。 于 倒伏 的旱 粮 作物 , 其 尚未 形成 新 根 对 在 前及 时扶 正 。 强肥 水 管理 , 加 重点 做好 农作 物病 虫 害 的监 测
龙 卷风 和冰 雹 , 续超 过 2 rn 导致 房 屋 受损 , 持 0 i, a 树木 折 断 ,
受 灾严 重 :0 5年 6月 2 20 8日下午 锡 山区 和滨 湖区 遭受 雷 雨
大 风袭击 , 直接 经济损 失 2 5万 元 。
该 文对 无 锡 市雷 暴 天 气发 生 特 征 及 影 响进 行 分 析 , 提
现 时必 有 强 烈 的积 雨 云活 动 , 电 、 声 往往 伴 随 阵雨 、 闪 雷 冰 雹、 风、 大 龙卷 风 等 局地 对 流性 天 气 现 象 。 雷 暴 天气 的发 强 生会 带来 严 重灾 害 , 如雷 击危 及 人民 群众 生命 财产 安全 、 引 起 火灾 等 , 局地暴 雨 、 雹或 大风对 农业 生产危 害尤其 严 重 , 冰 还 会 引发 山洪暴 发 、 泥石 流等 地质灾 害f 1 】 。
等 设 施被 大风 掀翻 棚 膜 、 压死 砸 伤家 禽 ; 果遭 受暴 雨 大风 林 袭击 后 , 重时 刮 落 果 实 , 折 枝条 , 水 果 品质 及 产 量 造 严 刮 对 成 不 利影 响 。

雷暴天气对无锡市农业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雷暴天气对无锡市农业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摘要无锡市雷暴天气频发期正值秋作物生长发育后期,灾害性天气在补给作物后期生长所需水分的同时,阴雨、寡照、大风等对作物生长、林果业、设施农业以及养殖业均造成不利影响,雷击还可致使田间劳作农民伤亡。

因此,加强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提高短期中小尺度天气预报预警水平,加大农村气象知识宣传、提高农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是农业增产、增收的保障。

关键词雷暴;农业;影响;防御对策;江苏无锡中图分类号S42;P4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2-0223-01雷暴天气对无锡市农业的影响及防御对策黄葵1郭蓉芳2(1江苏省江阴市气象局,江苏江阴214432;2湖南省常德市气象局)雷暴是一种中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系统,雷暴天气出现时必有强烈的积雨云活动,闪电、雷声往往伴随阵雨、冰雹、大风、龙卷风等局地对流性天气现象。

强雷暴天气的发生会带来严重灾害,如雷击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引起火灾等,局地暴雨、冰雹或大风对农业生产危害尤其严重,还会引发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

无锡市位于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冷暖空气交汇,气象灾害发生频繁,其中雷暴大风、冰雹、飑线、短时强降水等是无锡地区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为雷暴多发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约26.7d 。

1996年9月12日15:00左右,江阴市南闸、要塞等地出现龙卷风和冰雹,持续超过20min ,导致房屋受损,树木折断,受灾严重;2005年6月28日下午锡山区和滨湖区遭受雷雨大风袭击,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

该文对无锡市雷暴天气发生特征及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灾后农业生产建议及气象灾害防御对策,旨在为提高农业抵御气象灾害能力、降低和避免灾害性天气危害提供参考。

1雷暴天气特征分析无锡市地处长江淮河下游,冷暖气流频繁交汇,雷雨天气多发,全年雷暴主要出现在3—10月,以7、8月最多。

2011年7、8月,无锡市几乎每天都有雷雨天气,并伴有短时大风和强降水,雷电强度大、危害重。

许昌市气象灾害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

许昌市气象灾害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

许昌市气象灾害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摘要介绍了许昌市主要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特点,就气象灾害防御进行分析,并提出对主要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以为许昌市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象灾害;类型;农业生产;影响分析;防御措施;河南许昌1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特点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暴雪、干旱、雷电、冰雹、大雾、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霜冻、冰冻、寒潮和霾等造成的灾害。

许昌市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境内气候复杂多变,是河南省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市之一,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全市GDP的3%~5%。

尤其是近年来因气候变化等原因,各种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具有发生种类多、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的特点。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寒潮、连阴雨、雨(雾)淞、雷暴等十多种1],一年四季都可能有灾害发生,“风调雨顺”之年很少出现。

统计数据显示,近50年来,许昌市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多数年份气温偏高。

而季节气温变化趋势不同,冬季和春季气温上升最为显著,而夏季则有明显的降温趋势,“暖冬”、“春热”、“凉夏”出现频次高。

年降水量略有增多,而时空分布不均,春秋季降水减少,而夏季降水显著增加,导致旱涝趋势加剧。

2007、2008年连续2年出现春夏之际大旱;2009年春季,又遭遇了自1951年以来的特大旱情。

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累计降水量仅有6.1mm,比常年同期偏少近9成,全市小麦受旱面积逾10万hm2。

2006年7月2日出现特大暴雨,日降水量达到335.9mm,突破历史极值,全市因此次暴雨损失2亿多元,并出现人员伤亡;2008年6月3日出现风雹灾害,瞬时最大风速达到31.5m/s(11级风力),突破历史极值,也造成了严重灾情。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增强,对全市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深刻影响2]。

盘州市50年雷暴日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盘州市50年雷暴日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1, 10(1), 34-38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21 in Hans. /journal/ccrlhttps:///10.12677/ccrl.2021.101005盘州市50年雷暴日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段盘柱*,李贵琼,王梦云贵州省盘州市气象局,贵州盘州收稿日期:2020年12月18日;录用日期:2021年1月13日;发布日期:2021年1月19日摘要本文利用1961~2010年本站雷暴气象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讨论分析了盘州市50a的雷暴变化特征,得出:盘州市历年平均雷暴日数为75.4天,最多为1982年的102天,最少为1996年的48天。

在年代上以60年代最多,70年代次之,2001~2010年最少仅为64.2天,在季节上一年四季均有雷暴,但主要集中在夏季,其次是春季,冬季的概率最小。

盘州市在50年中雷暴日数发生突变,突变情况为80年代初期发生减少的强突变,具体从1983年~1984年间发生减少突变,总的来说盘州市的年雷暴日数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盘州市,雷暴,变化特征,统计分析Analysis of Climate Change Characteristicsof Thunderstorm Days in Panzhou City in50 YearsPanzhu Duan*, Guiqiong Li, Mengyun WangPan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Guizhou Province, Panzhou GuizhouReceived: Dec. 18th, 2020; accepted: Jan. 13th, 2021; published: Jan. 19th, 2021AbstractBased on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of thunderstorm in this station from 1961 to 2010,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understorm variation in Panzhou city 50a by means *第一作者。

近63年新疆喀什市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近63年新疆喀什市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近63年新疆喀什市雷暴气候特征分析作者:佐热克孜·塞孜丁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0年第02期摘要利用喀什市1951—2013年63年的雷暴資料,通过数理统计和线性分析,揭示喀什市雷暴气候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喀什市历年出现雷暴日数平均为18.6 d,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最多年份的雷暴日为38 d,最少年份的雷暴日为7 d,相差5倍多;喀什市雷暴的出现次数多集中春、夏季,尤其是6月份达到最高值,占全年雷暴日数的29.1%;初雷出现在3月中旬,终雷出现在10月中旬,而且初雷的发生时间呈现出越来越早的趋势,终雷结束时间则越来越晚;近63年来,喀什市雷暴日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36 d/10年。

关键词喀什;雷暴;气候特征;变化趋势;防止措施中图分类号:P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2-091-03DOI: 10.19383/ki.nyzhyj.2020.02.034Analysis of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 of Thunderstorm in Recent 63 Years in Kashi City of XinjiangZUOREKEZI·Saiziding(Kashi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Kashi,Xinjiang 844000)Abstract The climatic chang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hunderstorm weather in Kashi City was analyzed,adapting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 and linearity analysis,by using the thunderstorm climate data of Kashi from 1951 to 2013.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 thunderstorm days of over years was 18.6 d,and the variation of annual thunderstorm days with annual change was significantly,for as the maximum thunderstorm days was 38 d,minimum was 7 d,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was above the 5 times. In the Kashi city theappearance of thunderstorm in focus on spring and summer,specially reached the high level in July that 29.1% of annual thunderstorm days. The first of thunderstorm occurs in mid of March,and about the end thunderstorm was in mid of October,but the time of first thunderstorm was getting early than more and more,and the time of end thunderstorm was late. In conclusion,the thunderstorm days of Kashi City was decreased gradually in recent 63 years,and its climatic tendency rate was -0.36 d/10a.Key words Kashi;Thunderstorm;Climatic characteristic;Change trend;Prevention measures雷暴通常是指由于积雨云引起的强烈的雷电天气想象,或指伴有强烈雷电活动和阵性降水的“局地风暴”或“对流性风暴”系统[1]。

聊城市雷暴大风天气气候特征及其预报

聊城市雷暴大风天气气候特征及其预报

聊城市雷暴大风天气气候特征及其预报作者:王化玲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04期摘要统计分析了1971~2006年聊城市雷暴大风天气的气候规律、天气系统以及雷达回波特征,对其中20次强雷暴大风个例的相关物理量参数和能量、环境风分布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产生雷暴大风的天气系统特征及预报指标。

关键词雷暴大风;特征;预报指标中图分类号S16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4-0313-02雷暴大风是聊城市春夏季节极具破坏性的天气之一。

具有突发性、局地性等强对流天气的特点,给农业、交通、通讯以及电力等带来重大损失。

如:2005年7月12日的一次飑线过程,在短时间内自西向东先后袭击了临清、高唐、东昌府等6个县(市),突发的26.3m/s的强风,使市区局部树木连根拔起,38条高、低压供电线路中断,停电达24h,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

雷暴大风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雷暴大风的预报难度较大[1]。

该文通过统计分析聊城市雷暴大风的气候规律、天气系统特点以及雷达回波特征,找出产生雷雨大风的预报指标,以提高对此类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

1聊城市雷暴大风的气候特征选用聊城市所辖8县(市、区)1971~2006年地面观测及常规历史天气图资料,规定1d内有3站以上瞬时极大风速大于13.9m/s,且至少1站达17.2m/s以上,并伴有雷暴或其他强对流天气,作为一个雷暴大风日。

35年间共出现雷暴大风日116个,平均每年3.3次。

雷暴大风的年际差别较大,最多的是1980年,有9个,1991、1992年和1997年则没有出现。

雷暴大风最早出现在4月,最晚结束于10月,多集中在5~7月,占总日数的70%,其中以7月最多(表1)。

雷暴大风主要产生在午后到上半夜,占总日数的79%,其中16~22时最为集中。

从各站出现的次数看,临清较多,约占总次数的71%,东昌府区最少,只占12%,这可能与下垫面及冷空气路径有关。

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一、引言雷暴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常常伴随着强烈的雷电、强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天气现象。

雷暴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引发山火、洪涝、飓风等自然灾害,甚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了解雷暴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是预测和防范相应天气灾害的基础。

二、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雷暴在中国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根据历史观测数据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特征:1. 地理分布差异: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雷暴活动频繁,呈现出明显的东多西少的特点。

青藏高原和乌鲁木齐河谷地区也是雷暴多发地区。

2. 季节分布差异:雷暴的季节分布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

北方地区雷暴主要分布在夏季,而南方地区则更加集中在暖季和雨季。

3. 日变化差异:雷暴与太阳辐射的关系密切,通常在白天比夜晚更容易发生。

在中国,雷暴活动通常在下午至傍晚时分达到高峰。

三、中国雷暴气候变化趋势近年来,中国雷暴气候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频次增加: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雷暴频次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尤其是东北和北部地区,雷暴的频次增加更为显著。

2. 持续时间延长:近年来,雷暴的持续时间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夏季。

这种变化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3. 强度变化:中国雷暴的强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部分地方的雷暴强度有所减弱,但其他地方的雷暴却变得更加强烈。

这种差异可能与气候变化和地形等因素有关。

四、影响因素分析导致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的因素是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湿度增加,为雷暴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2. 地形和气象条件:中国地域辽阔,地势复杂多样。

地形、地理位置等因素对雷暴的发展和活动有重要影响。

3. 气象系统:中国的雷暴活动常常与锋面、暖湿气流等大尺度气象系统相互作用。

这些系统的变化也可能间接影响雷暴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地理雷暴知识点总结

地理雷暴知识点总结

地理雷暴知识点总结雷暴是一种天气现象,包括雷电、雷雨、暴风等。

雷暴在地理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与气候、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对地理雷暴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一天气现象。

一、雷暴的形成原因雷暴是由于大气中存在不稳定的气团而导致的天气现象。

通常情况下,雷暴是在暖湿气流和冷干气流相遇的地方形成的。

当暖湿气流与冷干气流相遇时,暖空气会被迫上升,形成冷暖空气交汇的结构。

在上升的过程中,水汽会凝结成云,并逐渐形成雷暴云。

当云层内部的水汽和冰粒子碰撞时,会产生静电,最终形成闪电和雷声。

二、雷暴的地理分布雷暴在地理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通常集中在赤道附近和副热带地区。

在赤道附近,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大气环流比较活跃,暖湿气流和冷干气流相遇的机会较多,因此雷暴活动比较频繁。

在副热带地区,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暖湿气流和冷干气流也容易相遇,因此雷暴活动也比较常见。

另外,雷暴在陆地和海洋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由于海洋面积较大,水汽蒸发较多,暖湿气流相对较多,因此海洋地区的雷暴活动相对较频繁。

而在陆地上,由于地表温度差异较大,暖湿气流和冷干气流的相遇机会也比较多,因此雷暴活动也比较常见。

三、雷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雷暴对人类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包括交通、农业、生活等方面。

1. 交通方面:雷暴过程中,会伴随着强风、大雨等天气现象,可能会对交通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大风可能会导致树木倒塌、电线断裂等现象,影响道路的通畅;大雨可能会造成道路积水、泥石流等现象,也会对交通造成一定的困扰。

2. 农业方面:雷暴过程中的强风、大雨等天气现象可能会对农作物造成一定的危害。

例如,大风可能会导致农作物折损、倒伏等现象;大雨可能会导致农田积水、土壤冲刷等现象,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3. 生活方面:雷暴过程中的闪电、雷声等天气现象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

例如,闪电可能会造成火灾、电力设备故障等现象;雷声可能会导致动物受惊、婴幼儿哭闹等现象,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灾减灾对策农业气象灾害是指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包括干旱、水灾、风灾、雹灾、霜冻等。

这些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计,也给国家的粮食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了解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对于保障粮食生产和农村稳定至关重要。

一、农业气象灾害的特征1. 干旱干旱是指降水量明显偏少,土壤含水量明显不足,导致灌溉不足,作物生长受限,甚至造成作物死亡的气象灾害。

干旱是农业气象灾害中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一种。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不足导致作物干旱、生长受限,甚至减产或死亡。

2. 水灾水灾是指降水过多或短时间强降雨,导致河流、湖泊、水库、引黄灌区内河滩农田、排灌渠道被淹没,田间作物被水淹、倒伏,或土壤水分过多导致根系窒息等,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水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河流泛滥,农田被淹,导致作物无法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3. 风灾风灾是指强风对农作物造成的直接破坏和间接影响。

主要表现为风力大,风速快,导致抗风性差的作物遭受破坏,叶片受损,幼苗倒伏,成熟作物摘果,减产或失产。

4. 雹灾雹灾是指在雷暴天气中,大气中的云层内存在冰雹核,降雨时这些冰雹核就能不断吸引水汽凝结成冰雹雨滴,当冰雹雨滴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从云层中坠落到地表造成冰雹灾害。

雹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冰雹对作物造成轻、重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5. 霜冻霜冻是指低温导致植物组织中的细胞间液体结冻而引起的农业灾害。

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作物发育期间,由于低温导致植物组织冻伤,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二、防灾减灾对策1. 提前制定应对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气象灾害,农业部门应提前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包括对各种灾害的特点和危害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完善灾害监测和报警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概括新疆年均雷暴日空间分布特征

概括新疆年均雷暴日空间分布特征

新疆是我国大陆地区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复杂多样。

雷暴天气是新疆夏季气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都有着重要影响。

1. 总体特征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新疆年均雷暴日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特征。

主要集中在其南部和东部地区,尤其是天山北坡、南疆盆地以及巴音布鲁克草原等地区。

而在北部和西部地区,雷暴日的发生次数明显较少。

2. 季节特征新疆的雷暴天气主要集中在夏季,特别是6月至8月这段时间内,雷暴日的频率较高。

而春季和秋季的雷暴日较少,冬季更是极少发生。

3. 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新疆地形复杂多样,既有山地、盆地,又有草原、荒漠等地貌。

这种地形的多样性对雷暴天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山地地形往往容易形成局地性雷暴,而盆地地形则更容易产生大范围的雷暴天气。

新疆地处干旱气候区,日照充足,对大气层的加热明显,有利于对流层的产生和发展,也是雷暴天气频繁的原因之一。

4. 气象要素的影响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是雷暴天气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新疆地处高纬度地区,温度和湿度变化较大,这对雷暴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地区的气压场也具有一定的特点,加之局地的地形和地表气温的差异,都是影响雷暴天气的重要因素。

5. 对新疆社会经济的影响雷暴天气对新疆的社会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雷暴天气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电力设施都有一定影响,另雷暴天气也对居民的生活和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新疆年均雷暴日空间分布特征的概括,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该地区雷暴天气的规律。

这对于预防雷暴灾害、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6. 人类活动对雷暴天气的影响除了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外,人类的活动也对新疆雷暴天气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城市建设和工业化进程所释放的大量废气和粉尘,可能对大气环流和对流层的形成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雷暴天气的发生。

森林的砍伐和植被的改变也对地表温度和湿度等气象要素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了雷暴天气的频率和强度。

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雷暴是一种强烈的天气现象,其带来的强烈雷电、大风和降雨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严峻的影响。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多样,因此其雷暴气候分布特征也极其复杂多样。

本文将探讨中国雷暴气候的分布特征以及近年来的变化趋势。

中国的雷暴活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和西南地区。

东部地区的雷暴活动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以及华南地区。

这些地区多山多水,气候潮湿,是雷暴形成的适合环境。

而西南地区的雷暴活动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以及青藏高原周边地区。

这些地区地势复杂,气候多变,地理环境因素也是雷暴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中国雷暴活动的季节分布特征不太一致。

东部地区的雷暴活动最为集中在夏季,尤其是6月至8月。

这是因为夏季东亚季风的影响,湿热气流易于形成对流层,从而形成雷暴。

而西南地区的雷暴活动则以夏季为主,但在夏季之外的其他季节也有一定的雷暴活动。

这主要是由于西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影响,在较干燥的气候条件下,雷暴形成依旧存在一定的机会。

近年来,中国雷暴气候出现了一些变化趋势。

起首,雷暴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

气候变暖使得大气层不稳定性增强,有利于雷暴的形成。

短时强降雨也增加了洪涝灾难的风险。

其次,雷暴活动迁移的趋势明显。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东部地区的雷暴活动有所减弱,而西南地区的雷暴活动有所增加。

这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地球环流格局变化的影响。

再次,雷暴天气的猜测能力有所提高。

随着气象科学的进步,雷暴的形成机制和进步规律得到了更好的熟识,并且天气猜测技术的提高使得对雷暴的预警变得更加准确和准时。

总的来说,中国雷暴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的分布特征。

东部地区和西南地区是雷暴活动的重点区域。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温顺地球环流格局的变化,雷暴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且出现了迁移的趋势。

然而,随着气象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提高,对雷暴的猜测和预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保卫和应对策略。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摘要:在人们的普遍思维里,农业是靠天吃饭的。

一年风调雨顺,农业就有好的收成,反之就会出现低产甚至农作物绝收,其实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气象与农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因此,了解气象知识可以适当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通过对气象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精准的分析,让气象为我们从事的农业生产服务,将会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基于此,对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气象灾害;农业生产;影响引言:农业气象灾害是由于天气变化引起自然灾害而引发的农业灾害事故。

农业气象灾害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和损失性,因此要积极防御农业气象灾害,妥善采取相关对策。

我国农业生产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大量土地被闲置浪费,并且对环境的破坏也非常严重,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损耗,而且还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从根本上对农业生产进行改革,提高农产品种植效率,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成本,促进粮食增产,实现“绿色”增长。

1农业气象精准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农业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水资源,而水资源获取最主要的途径则是当地的天气状况。

农业生产从业人员能否及时掌握近一段时间的天气状况对整个农业生产活动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全面掌握天气状况,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农业生产效益。

掌握农业气象精准服务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能够加强农民对农业知识和气象知识的了解,使农业生产和农业气象精准服务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农业生产部门开展特色的农业气象精准服务流程,构建卫星遥感精准气象服务站,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气象服务,能够更好地为农村和农民服务,为农业生产和转型提供强强有力的支持。

2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生产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灾害性天气不仅在短期内对农业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恶劣的灾难性天气会给农业生产带来长期伤害。

灾害性天气对互助县农业生产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

灾害性天气对互助县农业生产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

灾害性天气对互助县农业生产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互助县农业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灾害防范存在诸多短板,需从提升灾害风险认知水平、健全气象服务投入保障机制、专业化人影作业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灾害防范保障。

一、互助县农业灾害性天气概述互助县是青海省农业大县、农区畜牧业大县和生猪养殖大县,全省重要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和菜篮子生产基地,全县种植面积105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8。

互助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错过渡地带、祁连山脉达阪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2500米。

年平均气温 4.1℃ ,年平均降水量502.5毫米,降水分布北多南少,每年以以7、8 两个月降水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年均冰雹天数为5.5天、雷暴大风日数46天。

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互助县干旱、霜冻,夏季冰雹、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秋季连阴雨等各类灾害性天气多发频发,对农业产业发展和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危害。

互助县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冰雹、暴雨洪涝、干旱、低温冻害等。

通过统计2016至2022年的灾情数据,冰雹灾害最频繁,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冰雹灾害局地性强、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农业危害大,累计受灾面积65579.3公顷,造成的经济损失20557.7万元;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强度大,2016-2022年累计造成经济损失8958.45万元;干旱成灾范围广、经济损失严重,近7年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为21346.2万元,其中2017年7月9日~20日出现大面积干旱共造成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48073公顷,造成农业经济损失15545万元;霜冻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发生较多,近7年全县霜冻造成12589.1公顷农作物受灾,农业经济损失为3725.8万元。

二、农业气象灾害防范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一是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偏弱。

目前,互助县共有雨量监测站27个,其中国家站1个,区域站26个。

而互助县因地形复杂,区域性局部性强对流天气多发频发,存在很大监测盲点。

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之浅析

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之浅析

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之浅析摘要:本文介绍了主要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特点,就气象灾害防御进行分析,并提出对主要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以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象灾害;农业生产;影响分析;防御措施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ypes and features of mai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th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on the analysis, and proposes to the mai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defense measures, think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o provide reference.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mpact analysis; prevention measures s1611、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特点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暴雪、干旱、雷电、冰雹、大雾、大风、低温、高温、霜冻、冰冻、寒潮等造成的灾害。

江西境内气候复杂多变,尤其是近年来因气候变化等原因,各种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具有发生种类多、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的特点。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霜冻、寒潮、连阴雨、雨(雾)淞、雷暴等十多种,一年四季都可能有灾害发生。

2、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是干旱和雨涝,不仅发生频率高,甚至相伴出现,危害也最重。

其次是低温、霜冻、连阴雨等,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影响,但发生频率较低,危害相对较轻。

2.1 干旱。

是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而形成的一种气象灾害。

《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将干旱划分为5个等级,并评定了不同等级的干旱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①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无旱象;②轻旱,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③中旱,特点为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④重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离,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⑤特旱,特点为土壤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

聊城市雷暴大风天气气候特征及其预报

聊城市雷暴大风天气气候特征及其预报

聊城市雷暴大风天气气候特征及其预报摘要统计分析了1971~2006年聊城市雷暴大风天气的气候规律、天气系统以及雷达回波特征,对其中20次强雷暴大风个例的相关物理量参数和能量、环境风分布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产生雷暴大风的天气系统特征及预报指标。

关键词雷暴大风;特征;预报指标雷暴大风是聊城市春夏季节极具破坏性的天气之一。

具有突发性、局地性等强对流天气的特点,给农业、交通、通讯以及电力等带来重大损失。

如:2005年7月12日的一次飑线过程,在短时间内自西向东先后袭击了临清、高唐、东昌府等6个县(市),突发的26.3m/s的强风,使市区局部树木连根拔起,38条高、低压供电线路中断,停电达24h,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

雷暴大风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雷暴大风的预报难度较大[1]。

该文通过统计分析聊城市雷暴大风的气候规律、天气系统特点以及雷达回波特征,找出产生雷雨大风的预报指标,以提高对此类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

1聊城市雷暴大风的气候特征选用聊城市所辖8县(市、区)1971~2006年地面观测及常规历史天气图资料,规定1d内有3站以上瞬时极大风速大于13.9m/s,且至少1站达17.2m/s以上,并伴有雷暴或其他强对流天气,作为一个雷暴大风日。

35年间共出现雷暴大风日116个,平均每年3.3次。

雷暴大风的年际差别较大,最多的是1980年,有9个,1991、1992年和1997年则没有出现。

雷暴大风最早出现在4月,最晚结束于10月,多集中在5~7月,占总日数的70%,其中以7月最多(表1)。

雷暴大风主要产生在午后到上半夜,占总日数的79%,其中16~22时最为集中。

从各站出现的次数看,临清较多,约占总次数的71%,东昌府区最少,只占12%,这可能与下垫面及冷空气路径有关。

2产生雷暴大风的天气系统特征2.1500hPa天气系统特征研究表明,雷暴大风多产生于高空经向环流形势下[2,3]。

以500hPa为主,统计116个雷暴大风日影响系统,依次为低槽、冷涡、横槽、西北气流和副热带高压西侧偏南气流。

汕尾市雷暴日气候特征分析

汕尾市雷暴日气候特征分析

区域治理环境治理与发展汕尾市地处祖国大陆东南部沿海,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气候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冬不寒冷,夏不酷热,秋冬春旱,夏涝风灾,危害较重 。

汕尾市属于雷暴多发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雷击事故出现,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雷电灾害出现频率和危害程度也呈逐年增加趋势。

因此,对汕尾市雷暴日气候特征分析,旨在掌握雷电活动规律,为当地顺利开展雷电监测预警、雷电灾害防御等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一、研究资料和方法本文选取汕尾市气象局1981~2010逐月雷暴日数。

季节划分标准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冬季为12到次年2月。

选择线性倾向估计、3年滑动平均法对1981~2010年汕尾市雷暴日年际变化、季变化和月变化特征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一)雷暴日数年际变化1981~2010年汕尾市共有雷暴日数1638d,年平均54.6d,为多雷区。

除1989、1999和2009年外,汕尾市其余年份雷暴日数均超过41d。

近30年汕尾市逐年雷暴日数趋于减少,气候倾向率0.614d/10a(图1),同我国整体年雷暴日数在波动中减少的趋势保持一致。

年雷暴日数最多年份1983年,达81d,最少在1989年,只有34d,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4倍,说明汕尾市雷暴日数年际变化波动较大。

其中有16年雷暴日数低于平均值,占53.3%,剩余14年雷暴日数则在平均值以上,占46.7%。

结合3年滑动平均曲线图,1981~1989年汕尾市年雷暴日数呈逐渐减小趋势;1990~1996年为逐年增加;1997~2002年逐渐减小;2002年往后则逐渐增加。

图1 1981~2010年汕尾市逐年雷暴日数变化趋势(二)雷暴日数季变化1981~2010年汕尾市雷暴天气出现最频繁、最集中的是夏季,近30a汕尾市夏季年平均雷暴日数30.8d,是全年雷暴日数56.4%;春季年平均雷暴日数14.6d,是全年雷暴日数的26.7%;秋季年平均雷暴日数为7.9d,是全年雷暴日数的14.5%;冬季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3d,仅占年雷暴日数的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作者:闫景东
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18年第05期
摘要选取山东省聊城市冠县1970—2013年雷暴天气观测资料,对冠县的雷暴天气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雷暴天气变化规律,探索雷暴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提出雷暴灾害防御策略。

关键词冠县;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农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S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5-117-02
DOI: 10.19383/ki.nyzhyj.2018.05.050
雷暴是伴有雷击及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出现时伴随局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会对农业生产产生极大影响。

冠县地处冀、鲁、豫3省交界处,西北黄泛平原,东靠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窗口,西临中西部地区,境内地势开阔平坦,略有起伏,属温带季风区域大陆型半干旱气候,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均温度为13.3℃,年均日照时数4 432.9 h,年均降雨量为549.9 mm,年均相对湿度66%,年均风速3.4 m/s,年无霜期日数198~227 d。

独特的地理区域位置气候特征影响,导致冠县雷暴天气时常发生,每年都会给当地的农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为此,笔者分析了冠县雷暴天气特征及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防御策略,以减轻雷暴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资料来源于冠县气象局1970—2013年逐日雷暴资料。

雷暴日数统计以地面观测记录为准,资料统计时,观测薄上只记录闪电而无雷暴记录的不作雷暴统计;1 d之内发生数次雷暴时,统计为1个雷暴日。

采用气候倾向率等方法,统计分析雷暴日数年际变化、月际和四季分布特征,并通过雷暴天气折线图及柱形图分析及研究冠县雷暴天气气候特征。

2 冠县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2.1 冠县雷暴天气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冠县雷暴日数总体波动起伏明显,20世纪70年代雷暴日数偏多,20世纪80、90年代年平均雷暴日数变化不大,21世纪以来雷暴日数大都偏少。

据统计资料记录,冠县近44年共出现976个雷暴日,年平均雷暴日数22.2 d。

由图1可知,最多年份雷暴日数为38 d,出现在1977年,最少年份雷暴日数为14 d,出现在1999年,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24 d,要高于年累计平均雷暴日数。

总体来看,1970—2013年冠县雷暴日数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约减少0.2 d,气候倾向率为-2.087 d/10年。

2.2 冠县雷暴天气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冠县年内雷暴日数具有明显的变化特征,1—7月年平均雷暴日数逐渐增加,7—12月平均雷暴日数逐月减少。

冠县雷暴主要发生在4—9月份,占全年雷暴日数的95.1%,7月雷暴日数最多,月平均雷暴日数为7.25 d,3、10、11月偶尔会发生雷暴天气。

从季节来看,夏季(6—8月)雷暴发生最多,占全年的77.5%,春季(3—5月)次之,占全年的14.7%,秋季(9—11月)较少,占全年的7.6%,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无雷暴天气发生。

3 雷暴天气对农业的影响
每年夏季(6—8月)为冠县雷暴活动发生频繁时期,雷暴天气常伴随雷电、暴雨、冰雹及大风等,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雷暴发生时雷电会给电子仪器带来威胁,造成现代化先进农业设备(如农田小气候监测仪、农业气象监测站、设施农业监测仪器、动力机械设备等)的损坏。

夏季雷暴发生时常会引发暴雨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冲毁田地、民宅、桥梁、道路、水利设施等,给冠县农业生产及群众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并且还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雷暴天气常伴随冰雹,雹块在下降过程的机械破坏作用,会导致作物茎秆、枝叶及果实等受到机械损伤,在作物成熟阶段受灾,冰雹可能会导致作物绝收。

雷暴大风灾害会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倒伏及生理机能降低,引发各类灾情。

如秋熟农作物在中期及后期受雷暴风灾会导致茎叶受伤、撕裂及折损,给农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此外,雷暴天气还会给养殖业及林果业发展带来影响。

所以掌握冠县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十分必要,其能夠对当地农业生产进行科学的指导及有效的保护。

4 雷暴灾害防御策略
4.1 加强防雷科普教育,提高当地农民群众防雷减灾的意识
冠县气象部门应大力宣传雷暴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性和科学性,全面提高当地群众对雷暴灾害的防御意识。

首先,应该加强气象科普知识的培训以及宣传,使雷电防灾减灾知识在当地广泛普及。

再者,应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凭借气象、新闻媒体以及教育等相关资源进行广泛宣传,同时依据冠县雷暴实际情况,构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强化对当地群众对于雷电、暴雨、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防御技能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雷暴灾害防御意识和防灾水平。

当地群众在农业生产关键期,应时刻关注天气预报信息,在灾害到来前科学安排好农事活动。

4.2 加强农村雷电天气监测体系建设,提升雷暴灾害预报服务水平
要想做好雷暴天气防御工作,冠县气象部门应争取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强农村地区雷电天气监测体系建设,做好雷暴灾害的综合分析与防御规划。

气象部门可以充分借助于现代化高新技术强化对雷暴现象的监测,建立完善的雷电防御系统及严格维护管理。

要不断提升雷暴灾害预警预测水平,确保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农用气象预报,及时借助于电视、广
播、手机短信、网络等各类途径将雷暴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向广大农户发布,使农户能够提前知晓雷暴天气相关信息,及时采取有效合理的雷暴防御对策,减少或避免雷暴造成的农业损失。

5 结论
(1)1970—2013年冠县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087 d/10年。

冠县雷暴主要发生在4—9月,占全年雷暴日数的95.1%;夏季(6—8月)雷暴发生最多,占全年的77.5%,春季次之,占全年的14.7%,秋季较少,占全年的7.6%,冬季无雷暴天气发生。

(2)雷暴天气常伴随着雷电、暴雨、冰雹及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雷电会造成现代化农业设备仪器的损害;暴雨会引发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冲毁农田等;冰雹和大风均会给作物造成机械损伤,严重时会导致作物绝收。

(3)鉴于雷暴天气的破坏性,要加强防雷科普教育,提高当地农民群众防雷减灾意识;加强农村地区雷电天气监测体系建设,提升雷暴灾害预报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余蓉,张小玲,李国平,等.1971-2000年我国东部地区雷暴、冰雹、雷暴大风发生频率的变化[J].气象, 2012, 38(10):1207-1216.
[2] 于尚友.本溪市区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108,1149.
责任编辑:郑丹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