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春教案

合集下载

玉堂春(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玉堂春(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玉堂春(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玉堂春》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课文理解、词句赏析、艺术特色分析、作者简介及背景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玉堂春》的内容和意义,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型,以及艺术特色分析。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主题思想的把握,以及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风歌曲《玉堂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大意,标注难点和重点。

3. 课文讲解:对课文进行逐句讲解,分析词句、艺术特色,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玉堂春》2. 内容:课文结构、重点词汇、句型、艺术特色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结合具体词句进行说明。

(3)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答案:(2)课文艺术特色分析,如:对仗工整、意境优美、用词准确等。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复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积极参加文学创作活动,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型。

玉堂春教案[精彩]

玉堂春教案[精彩]

玉堂春教案[精彩]玉堂春原名《玉堂春落难逢夫》课堂导入:我想大家都应该听过京剧《苏三起解》,他是根据“三言”之一的《警示通言》中的“玉堂春落难逢夫”改编,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玉堂春》便是这里的一段节选。

1. 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纂辑的短篇小说集,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

2.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

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7)。

主要是对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进行编辑,但实际上,冯梦龙在对其进行编辑的同时,进行了一定的修订。

编辑与修订便是冯梦龙的文本重构。

从“三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冯梦龙的思想极为复杂,但是,我们仍可以从中分辨出其思想的总体结构形式,这便是:以近古新兴的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构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又以吸纳了释道的儒家思想为主导去兼容和消化主情思潮。

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

话本小说集。

明末冯梦龙纂辑。

与冯氏的另二种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古今小说》)、《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冯梦龙纂辑“三言”,收录宋元话本与明代拟话本。

它们都是白话短篇小说。

《警世通言》所收40篇作品,宋元旧作占了将近一半。

《警世通言》中的优秀作品,描写了市民生活,表现了他们在封建黑暗势力统治下所遭受的迫害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

爱情描写在《警世通言》作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般都能反映当时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妇女的不幸遭遇。

3. 冯梦龙(1574一1646),明朝人,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等。

冯梦龙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今苏州)人,出身名门世家,冯氏兄弟三人被称为“吴下三冯”。

其兄梦桂是画家,其弟梦熊是太学生,作品均已不传。

他出生于明后期万历二年。

这时在世界的西方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与之遥相呼应,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也出现了许多离经叛道的思想家、艺术家。

玉堂春(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2)

玉堂春(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2)

玉堂春(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玉堂春》章节,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词学习、语法知识、文章结构分析等。

详细内容涵盖:《玉堂春》的作者介绍、作品背景、诗词翻译、艺术特色、名句赏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玉堂春》的生词、语法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诗词的魅力。

3.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的艺术特色分析,名句赏析。

重点:《玉堂春》的生词、语法知识,文章结构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玉堂春》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作者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3. 课文阅读: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讲解生词、语法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文章结构分析:讲解文章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5.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玉堂春》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

6. 名句赏析:挑选课文中的名句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7.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玉堂春》2. 内容:a. 作者介绍b. 创作背景c. 生词、语法知识d. 文章结构e. 艺术特色f. 名句赏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翻译《玉堂春》中的名句。

b. 分析《玉堂春》的艺术特色。

c. 仿写一首以春天为题材的古典诗词。

2. 答案:a. 名句翻译答案。

b. 艺术特色分析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古典诗词,提高鉴赏能力。

b. 布置一篇关于春天题材的作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c. 开展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诗词的魅力”。

玉堂春落难逢夫教案教学设计

玉堂春落难逢夫教案教学设计

玉堂春落难逢夫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玉堂春落难逢夫》。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玉堂春落难逢夫》的故事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古代文化常识、课文主题思想的把握。

2. 教学重点:课文阅读理解、词汇学习、故事情节分析、主题思想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词汇卡片、课文分析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同时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 生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词,解释生僻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4.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探讨作者的情感表达,理解主题思想。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玉堂春落难逢夫2. 生词:落难、逢夫、才子、佳人等。

3.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4. 主题思想:忠诚、爱情、命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词语造句。

(2)分析课文结构,阐述主题思想。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忠诚、爱情、命运的理解。

答案:(1)略(2)课文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通过讲述玉堂春与王十朋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忠诚、爱情、命运的主题思想。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玉堂春落难逢夫教案教学设计(1)

玉堂春落难逢夫教案教学设计(1)

玉堂春落难逢夫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第七章《元杂剧》第二节《王实甫与<西厢记>》,详细内容为《玉堂春落难逢夫》选段。

该选段为《西厢记》中的经典片段,描述了玉堂春对爱情的忠贞和坚持,展现了古代女性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玉堂春落难逢夫》选段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杂剧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古代女性的地位和命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玉堂春形象的理解,古代杂剧的鉴赏。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把握,人物性格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西厢记》选段文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代女性在爱情中的坚韧和忠贞,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玉堂春落难逢夫》。

2. 讲解:详细讲解选段的故事情节,分析玉堂春、张生等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扮演选段中的角色,进行朗读和表演,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玉堂春落难逢夫》2. 内容:人物:玉堂春、张生、红娘等情节:落难、重逢、团圆性格特点:玉堂春的忠贞、张生的痴情、红娘的善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玉堂春落难逢夫》的故事情节。

分析玉堂春的性格特点,谈谈你对她的认识。

2. 答案:故事情节:玉堂春与张生相爱,因家庭原因被迫分离。

玉堂春在困境中坚守爱情,最终与张生重逢并团圆。

性格特点:玉堂春忠贞、坚韧、善良,对爱情充满信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西厢记》全本,深入了解古代杂剧的艺术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古代女性地位的讨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玉堂春》教学课件.

《玉堂春》教学课件.

《玉堂春》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玉堂春》这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词牌介绍、作者简介、词作解析、艺术特色等。

所选教材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关于《玉堂春》的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玉堂春》的词牌特点,掌握其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 通过对《玉堂春》的词作解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使学生掌握《玉堂春》的艺术特色,提高古诗词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作解析和艺术特色分析。

教学重点:词牌知识、作者简介、词作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玉堂春》词作打印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了解《玉堂春》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一个春日黄昏,词人漫步在花园中,眼前的美景让他感慨万千,于是创作出了《玉堂春》这首词。

2. 讲解词牌和作者简介。

词牌:《玉堂春》为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属于中吕宫调,又名《玉楼春》。

作者:辛弃疾,南宋著名文学家,与苏轼并称“苏辛”,以豪放派词风著称。

3. 词作解析。

请学生朗读《玉堂春》词作,感受其韵律美。

对词作进行逐句解析,分析其修辞手法、意象等。

4. 艺术特色分析。

分析《玉堂春》的意象运用、情感表达和结构特点。

讨论辛弃疾豪放派词风的体现。

5. 例题讲解:以《玉堂春》为例,讲解如何鉴赏古诗词。

提问: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如何表达?解答:主题为描绘春日美景,抒发词人豪放之情。

通过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日景象。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他古诗词进行鉴赏。

七、板书设计1. 《玉堂春》教学课件2. 内容:词牌:中吕宫调,又名《玉楼春》作者:辛弃疾词作解析:意象、情感、结构艺术特色:豪放派词风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对《玉堂春》进行鉴赏,分析其艺术特色。

2. 答案要求:结合所学知识,从意象、情感、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玉堂春(人教版高二选修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玉堂春(人教版高二选修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玉堂春(人教版高二选修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材《玉堂春》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分析《玉堂春》作者背景,诗歌结构与韵律,详细解读诗歌内容,以及探讨其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玉堂春》作者、诗歌结构、韵律特点;2. 培养学生解读古典诗歌能力,提高文学素养;3. 引导学生解《玉堂春》所反映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韵律分析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

教学重点:《玉堂春》作者背景、诗歌结构、韵律特点及诗歌内容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玉堂春》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诗歌探究兴趣;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生平,为学生理解诗歌打下基础;4. 韵律特点讲解:带领学生感受诗歌韵律美,解读其韵律特点;5. 诗歌内容解读:逐句讲解诗歌内容,分析其意象、表达技巧;6. 实践情景引入:设计相关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诗歌意境;7.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8.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作者:王之涣2.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3. 韵律特点:平仄、押韵4. 诗歌内容:描绘春日景象,抒发离愁别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玉堂春》起、承、转、合结构;(2)解释《玉堂春》中平仄押韵规律;(3)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对《玉堂春》理解。

答案:(1)起:描述春天景象;承:描绘离愁别绪;转:表达离愁别绪深化;合:抒发对美好生活向往;(2)平仄:遵循平仄规律,使诗歌朗朗上口;押韵:采用押韵手法,增强诗歌音乐性;(3)结合唐朝安史之乱背景,表现诗人对国家、家乡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玉堂春》作者背景、诗歌结构、韵律特点等内容有较为深入解。

《玉堂春》教案.doc

《玉堂春》教案.doc

1、了解话木小说的发展简史,重点了解“三言”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

2、以所选课文为主,欣赏古代白话小说的人物刻画、语言特点和叙事方法。

3、疏通文意,理清情节。

4、感受人物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悟“世间只有情难朽,世间只有情最苦”这句箴言,正确处理人际交往。

【教学重点】1、介绍话本小说形成的历史及其体制形式,择要介绍“三言”的内容及艺术成就,给学生一个总体的印象。

2、介绍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小说情节与人物的互动关系。

3、就课文节选部分所表现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作一些赏析研讨。

4、进一步探讨小说人物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的特点。

【教学安排】本单元两篇文章,拟以《玉堂春》为讲授课,《情真意切释猜疑》为自学课。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K教学内容》介绍话本小说形成的历史及其体制形式,择要介绍“三言”的内容及艺术成就,给学生一个总体的印象。

K教学过程1一、导语设计:人情世态小说属于通俗小说的一种,又叫“人情小说”、“世情小说”,是指立足于人间社会, 以基本写实的方式来描写家庭生活、婚姻、男女感悄,并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作品。

鲁迅先生在《屮国小说史略》屮,谈到明代小说时,用了大约两章的篇幅讲了“人情小说”。

他说:“当神魔小说盛行时,记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犹宋市人小说'银字儿,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情书也。

二、话本小说与“三言”1、关于“话本”中国小说,经历了六朝的“志怪”“志人”,唐代的“传奇”,在内容和体裁上逐渐丰富成熟。

肇始于唐代,繁荣于宋代的“说话”艺术,使古代小说不可逆转地朝着白话的方向发展,遂成主流,奠定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基本类型。

①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

“说话”艺术产生于唐代寺院的俗讲(讲经)和民间说唱。

寺院僧人在讲解佛教经典时总是有意无意地加入一些通俗的佛经故事来吸引听众,而民间的说唱更是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作为自己取之不尽的素材。

《玉堂春》教案

《玉堂春》教案

《玉堂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第二单元《宋词》中的《玉堂春》。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词牌介绍、词的创作背景、词的全文及注释。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玉堂春》的词牌特点、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通过对《玉堂春》的鉴赏,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评价古典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词中的意象、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重点:掌握《玉堂春》的词牌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玉堂春》。

2. 背景介绍:介绍词牌《玉堂春》的来源、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

3. 诗词鉴赏:带领学生朗读《玉堂春》,让学生品味词的音韵美,同时分析词中的意象、意境,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结合诗词鉴赏,讲解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另一首《玉堂春》的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词鉴赏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词牌:《玉堂春》2. 作者:辛弃疾3. 创作背景:南宋末年,作者流离失所,怀念故土。

4. 意象:梅花、飞雪、故人5. 意境:清冷、孤寂、离愁6. 情感:忧国忧民、思念故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辛弃疾的另一首词《青玉案·元夕》的意象、意境及情感。

2. 答案要点:词中的意象有烟花、灯火、佳人;意境为繁华、喧嚣、喜悦;情感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1. 词牌特点:介绍《玉堂春》的词牌来源、格律、韵律等特点,让学生了解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024年玉堂春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玉堂春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玉堂春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玉堂春》的故事背景、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

2.分析《玉堂春》的艺术特色,如情节安排、人物刻画、语言风格等。

3.培养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玉堂春》的故事梗概及人物形象。

2.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情感变化。

2.作品的艺术手法分析。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玉堂春》原文及注释、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玉堂春》原文,了解故事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玉堂春》的作者、故事背景及主题思想。

2.学生分享预习感受,提出疑问。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教师讲解生词、难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人物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四、艺术特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玉堂春》的情节安排、人物刻画、语言风格等。

2.学生举例说明,分享自己的看法。

五、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玉堂春》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作业布置2.教师批改作业,给予反馈。

【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建议。

3.教师根据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拓展】1.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古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组织学生开展文学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邀请专家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典文学的魅力。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分析能力等。

3.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建议等。

【教学时间】1课时导入与课文阅读1课时人物分析1课时艺术特色分析1课时课堂讨论与作业布置【教学资源】《玉堂春》原文及注释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玉堂春》教案

《玉堂春》教案

《玉堂春》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话本、拟话本”的含义及特点;2、鉴赏一波三折的情节;3、体会富有感染力的语言4、让学生理解“大团圆”结局的原因导入:关于“话本、拟话本”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

相当于现在说的“评书”。

话本:就是说书人说话的底本;拟话本:专指明代由文人整理或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听一段评书(单田芳《曹操献刀》),说一说你认为评书具有的特点?(1)情节:波澜起伏;(2)语言:富有感染力一、曲折的情节1、填一填()的王三官在关王庙遇到了(),无奈之下托他向()求助。

金哥顺利地见到了()的玉姐。

玉姐得到讯息后,让王三官()在()相见。

当天,玉姐骗过(),支开(),寻得三官,抱头痛哭,并给了三官(),让他再来院中。

三官装扮停当后,带着()的皮箱,终与玉姐互述衷肠,并带着玉姐房中的()早早离开。

第二趟,老鸨发现上当,质问玉姐。

玉姐谎称(),将老鸨等人骗到()高声叫屈。

老鸨迫于压力,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事实,并写了()。

玉堂春终得自由。

2、赏一赏本文情节曲折,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能找出来吗?请同学们从下面提供的话题中自选一个话题,写一段50字左右的欣赏文字。

话题:1、课文中的一字、一词之妙2、课文中的一物之妙3、课文中的一场景之妙4、课文中的悬念之妙5、课文中的伏应之妙6、课文中的人物语言之妙7、玉姐性格欣赏二、生动的语言1、人物语言生动活泼、个性鲜明是优秀话本小说的共同特点,在这篇小说中也表现得很突出,你能体会到吗?请找出来,同桌之间按照《金版教程》P21-4的提示选取一句或一段对话读一读,体会人物语言的魅力。

2、用语言描写人物心理先自主分析人物的心理,再阅读资料《金版教程》P21“课堂研讨3”,并试着总结心理描写的作用。

1、金哥听说,口中不语,心内自思:“王三到也和郑元和相像了,虽不打《莲花落》,也在孤老院讨饭吃。

玉堂春落难逢夫教案教学设计

玉堂春落难逢夫教案教学设计

玉堂春落难逢夫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戏剧欣赏与表演》,具体内容为《玉堂春落难逢夫》。

该章节详细讲述了《玉堂春》这出戏的情节、人物关系以及台词对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玉堂春》的故事背景,把握戏剧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通过对台词的分析,理解戏剧语言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激发他们对戏剧艺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玉堂春》的剧情、人物关系和台词对白。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戏剧语言的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剧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玉堂春》的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玉堂春》的剧情、人物关系,分析戏剧语言的特点。

3. 例题讲解:选取一段台词对白,分析其表达技巧和情感内涵。

4. 随堂练习:分组让学生朗读台词,相互评价,提高戏剧表演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玉堂春》剧情梗概2. 黑板右侧:戏剧语言特点、人物关系图3. 中间部分:例题解析、重点知识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玉堂春》中你最喜欢的一个角色,阐述理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对戏剧艺术的兴趣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观看其他经典戏剧作品,如《雷雨》、《茶馆》等,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组织戏剧表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戏剧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讲解深度;2. 教学目标的明确与落实;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处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直观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讲解深度在讲解《玉堂春落难逢夫》时,应深入挖掘戏剧的背景、情节、人物关系以及台词对白的内涵。

玉堂春(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玉堂春(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玉堂春(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玉堂春》这一经典篇目,该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三章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玉堂春》的全文解读,分析其艺术特色,以及深入探讨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玉堂春》的全文,掌握其基本内容。

2. 分析《玉堂春》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玉堂春》艺术特色的分析,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玉堂春》的全文背诵,以及对诗歌内容的深入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玉堂春》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玉堂春》的课文,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的感悟,进而引入《玉堂春》的学习。

2. 诵读:让学生集体诵读《玉堂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解读:详细解读《玉堂春》的全文,分析其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解读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玉堂春》中作者的情感表达,分享各自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1. 《玉堂春》2. 内容:课文全文,艺术特色,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玉堂春》中的意象,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玉堂春》中的意象丰富,如“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这里通过描绘春天的梨花、柳絮等自然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调整。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春天的古诗词,如《春晓》、《春夜喜雨》等,进一步感受古人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创作,以春天为主题,写一首自己的诗歌。

玉堂春(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玉堂春(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玉堂春(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材《玉堂春》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课文《玉堂春》的阅读理解、生词学习、文学常识介绍、课文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玉堂春》的生词、短语及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探讨课文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结构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探讨。

2. 教学重点:生词、短语的学习,课文的阅读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玉堂春》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生词、短语,教师进行讲解。

3.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玉堂春》2. 生词、短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3.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

4. 主题思想:春天的美好、人生哲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下列词语:繁花似锦、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2)分析课文的结构,用思维导图表示。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春天”的理解。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春天的诗歌、散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3. 主题思想探讨的引导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玉堂春教案

玉堂春教案

玉堂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玉堂春》的作者、成书背景、文学价值等方面的知识;2.掌握《玉堂春》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文学特点等方面的知识;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玉堂春》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文学特点等方面的知识;2.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玉堂春》的文学价值;2.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玉堂春》的作者、成书背景、文学价值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的背景和意义;2.阅读法:通过阅读《玉堂春》的文本,让学生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文学特点等方面的知识;3.讨论法:通过讨论《玉堂春》的文学价值、文学特点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写作法:通过写作《玉堂春》的读后感、评论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玉堂春》的作者、成书背景、文学价值等方面的知识《玉堂春》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

这部小说以妓女为主角,描写了她们的生活、爱情和悲剧,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玉堂春》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座丰碑”。

2. 《玉堂春》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文学特点等方面的知识《玉堂春》的主要情节围绕着妓女柳如是和书生李瓶儿之间的爱情展开。

柳如是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妓女,她与李瓶儿相爱并决定私奔。

但是,他们的计划被揭露,柳如是被迫嫁给了一个富商。

李瓶儿为了救柳如是,不惜与富商斗智斗勇,最终成功救出了柳如是。

但是,他们的幸福并没有持续太久,柳如是最终还是被迫回到了妓院。

《玉堂春》的主要人物包括柳如是、李瓶儿、富商、妓女们等。

这些人物形象鲜明,个性鲜明,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玉堂春》的文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描述细腻:小说中的描写非常细腻,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2.情节曲折:小说的情节曲折,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3.语言优美:小说的语言优美,充满了诗意和艺术感染力;4.反映社会:小说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玉堂春》教案

《玉堂春》教案

《玉堂春》教案教法设计:点拨疏通文意、速读概述情节、讨论分析形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言二拍”及作者冯梦龙,疏通文意,理清情节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读把握情节,教师点拨写出故事梗概,品味语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悟“世间只有情难朽,世间只有情最苦”这句箴言,正确处理人际交往。

一、课堂导入:京剧《苏三起解》已是家喻户晓的著名唱段: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言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补充材料:剧《苏三起解》是根据《警示通言》中的“玉堂春落难逢夫”改编。

故事梗概为:明朝时,名妓女苏三和吏部尚书子王景隆结识,改名玉堂春、誓偕白首。

王景隆在妓院被老鸨钱财诈尽,被轰出,苏三私赠银两使回南京。

王景隆走后,老鸨把苏三骗卖给山西商人沈洪作妾。

沈妻与人私通,毒死沈洪,反诬告苏三。

县官受贿,判苏三死罪。

解差崇公道提解苏三自洪洞去太原复审。

途中苏三诉说自身的遭遇,崇公道加以劝慰并当亲人对待,由此苏三推翻了曾在受刑之时说出的“洪洞县中无好人”的说法。

后王景隆考取官员,回山西巡视,反了苏三冤案,喜结成亲。

二、作家与作品冯梦龙,字犹龙,别号龙子犹,江苏吴县人,明末文学家,生卒年代不详。

诗集有《七乐斋稿》,散曲集有《龙子犹散曲》,创作和改订的剧本有《双雄记》《万事足》《酒家佣》《量江记》等多种。

他编选过民间歌曲《山歌》和《挂枝儿》,编辑过故事集《智囊》和小品文集《古今谭概》。

在小说方面,他增补鉴定过《三遂平妖传》《新列国志》《两汉演义》等书,而更重要的是他编写了《喻世明言》(即《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

这三部书,后人简称为“三言”。

“三言”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

“话本”原指“说话人”所用的底本。

后来有一些底本经过“说话人”不断地丰富,经过文人加工,逐渐成为供人阅读的短篇小说。

2024年玉堂春落难逢夫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玉堂春落难逢夫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玉堂春落难逢夫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读》第七章《红楼梦》中的“玉堂春落难逢夫”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王熙凤治理宁国府,贾琏借机私会尤二姐;宝玉误入梨香院,黛玉深夜弹琴寄情;王熙凤设计陷害尤二姐,导致尤二姐落难;贾琏无奈求助玉堂春,玉堂春巧妙化解危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红楼梦》中“玉堂春落难逢夫”一节的情节内容,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 分析王熙凤、贾琏、尤二姐、玉堂春等人物形象,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掌握古典小说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王熙凤的性格特点,理解玉堂春的智谋。

2. 教学重点:掌握《红楼梦》中“玉堂春落难逢夫”一节的情节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红楼梦》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红楼梦》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古典文学名著的世界。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王熙凤、贾琏、尤二姐、玉堂春等人物。

3. 情节梳理:详细讲解“玉堂春落难逢夫”一节的情节,分析人物关系。

4.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王熙凤、贾琏、尤二姐、玉堂春等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

5.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红楼梦·玉堂春落难逢夫》2. 主要人物:王熙凤、贾琏、尤二姐、玉堂春3. 情节概括:王熙凤治理宁国府,贾琏私会尤二姐;宝玉误入梨香院,黛玉弹琴寄情;王熙凤陷害尤二姐,玉堂春化解危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红楼梦》中“玉堂春落难逢夫”一节中的人物形象,结合情节谈谈你对玉堂春的看法。

玉堂春聪明伶俐,机智过人。

她善于观察人心,懂得把握时机。

在尤二姐落难时,她挺身而出,巧妙化解危机。

《三言:玉堂春》教案

《三言:玉堂春》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三言:玉堂春》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话本小说形成的历史及其体制形式。

2.能力目标:了解《玉堂春》这篇小说情节与人物的互动关系。

3.情感目标:研讨《玉堂春》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知识归纳写作背景名妓玉堂春(小名玉姐)与吏部尚书之子王景隆(小名三官)结识,誓偕白首。

但是王三官钱财用尽,被鸨儿轰出妓院,又遭人抢劫,贫困交加,沦落到讨饭度日。

这日王三官到关王庙烧香,不想碰到一个熟人……识记字音磕(kē)头应(yīnɡ)允拭(shì)泪咳(kã)嗽老鸨(bǎo)城隍(huánɡ)钗钏(chuàn)模(mú)样衲(nà)帛丝绦(tāo)半晌(shǎnɡ)掣(châ)脱作揖(yī)器皿(mǐn)收讫(qì)识记字形磕头溘然拭泪试图老鸨衲帛接纳洗涤半晌响应掣脱引擎作揖编辑缉拿算账营帐收讫迄今词语解释应允:答应,允许。

奉承:逢迎,谀媚,用好听的话恭维人。

温存:真情安慰,温顺体贴,休养。

哄诱:诱骗。

收讫:货、款等收清。

重点难点1.这篇小说在心理描写方面好在哪里?请举例说明。

明确:①金哥去见玉姐。

当人面叫“三叔”,在心里叫“王三”。

达到细腻传神的程度。

②老鸨听说王三官“满载金银”回来,“半晌不言……”把老鸨的疑惑、后悔、尴尬、利欲熏心的丑态活灵活现地揭示出来。

③在老鸨呼唤玉姐出来见王三官时,玉姐不语也不答应。

老鸨在这里隐忍不发,不是她有涵养,而是怕失去财神。

与她此前此后开口便骂的行为对比,更见出她扭曲的贪婪而丑陋的人格心理。

2.本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明确:小说通过鸨母与亡八逼良为娼,见利忘义,卑鄙无情的情节,真实地反映了社会黑暗势力的丑陋与罪恶。

语文备课大师。

玉堂春教案

玉堂春教案
第二课时
一、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玉堂春最后的结局。(5—8位同学展示,每人限时3分钟,只用讲解故事梗概。)
二、教师讲解冯梦龙《玉堂春落难逢夫》的最后故事结尾,可以联系《窦娥冤》延伸出去,探讨中国人阅读的倾向——大团圆式结局,并谈到悲剧的价值。
三、分发资料
资料内容:1、冯梦龙及“三言”和话本的相关知识;
模块
《中国小说欣赏·人情与世态》
主备人
杨晗
第三章 第1节 第1—3课时 模块总第1—3课时
课题:《玉堂春》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对中外文学作品的阅读目标定位是“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本单元是“人情与世态”,文章是冯梦龙“三言”之《警世通言》中《玉堂春落难逢夫》一文的节选。《玉堂春落难逢夫》写的是因父死被哥哥卖到妓院的玉堂春与官员儿子李景隆的一段悲欢离合的感情故事。玉堂春,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苏三。节选的文章部分讲述妓院老鸨把钱财使尽的李景隆赶出济源后的故事,苏三暗中救助李景隆,告诫他还乡苦读,自己用计谋让街上的百姓作证,赎回自己自由之身,住在李景隆为她买的百花楼上。本段故事展现了虽为妓女这样的低贱身份,但是依旧拥有过人智谋和勇敢的苏三形象,同时也展示了社会的人情冷暖。
2、比较两篇课文的结局,一为喜剧,一为悲剧,哪篇价值更高,进行自己的辩论。
3、关于“三言”的价值。
笔者认为“三言”作为流传广,影响大,读者多的白话短篇小说,在中国文学史,甚至是世界文学史上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冯梦龙凭借着“三言”故事的通俗性向广大的读者宣传自己的思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三言”其实就是穿着一件市民的外衣,走进市民的生活中,向市民宣传自己认为是正确价值观的导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应该可以算得上是具有市民针对性质的系列教科书,它运用市民自己的故事,教育市民,所以大可把“三言”看作是市民的文学“正衣镜”,而这面“正衣镜”至今对人民生活的和谐、家庭生活的和睦以及个人处事的方式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冯梦龙本身也是平民阶级中的一员,他所受到的教育和广大人民一样,是由统治阶级所主导的,用以控制人民的教育内容。所以我们既可以看到作家的本身局限,也可以看到时代的局限。虽然之前提到了冯梦龙价值观中展现出的积极作用,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对人民“良民化”教育的冲突。说到底,作者其实把自己定位成平民中的高等人,运用统治阶级针对被统治者而制定的那一套思想,二次教化人民,现今后世的我们看到,不乏有讽刺感和悲哀之情。(《民众的文学正衣镜——浅论<三言>中故事的世俗化与积极思想》)

玉堂春落难逢夫教案教学设计

玉堂春落难逢夫教案教学设计

玉堂春落难逢夫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语文》第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详细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明朝末年,玉堂春与王景隆的爱情故事。

玉堂春因家庭变故流落他乡,历经磨难,在南京城遇见了王景隆,两人终成眷属。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能够领会作者通过故事表达的真善美和假丑恶的价值观。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把握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

重点:分析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古代戏曲《玉堂春》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课文朗读: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感,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讲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人物分析:让学生分析玉堂春和王景隆的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品质和性格特点。

5. 故事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探讨故事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课文的问题,让学生即时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玉堂春落难逢夫落难——流落他乡,历经磨难逢夫——南京城遇见王景隆,两人终成眷属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课文中的成语写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答案:略2.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玉堂春和王景隆的爱情故事,谈谈你对真善美的理解。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但在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讲解上,部分学生仍有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明朝末年的历史背景,观看更多关于《玉堂春》的戏曲表演,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法设计:点拨疏通文意、速读概述情节、讨论分析形象、
教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言二拍”及作者冯梦龙,疏通文意,理清情节
2.过程与方法:生自读把握情节,教师点拨写出故事梗概,品味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悟“世间只有情难朽,世间只有情最苦”这句箴言,正确处理人际交往。

第一课时
课堂导入:京剧《苏三起解》已是家喻户晓的著名唱段: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言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补充材料:剧《苏三起解》是根据《警示通言》中的“玉堂春落难逢夫”改编。

故事梗概为:明朝时,名妓女苏三和吏部尚书子王景隆结识,改名玉堂春、誓偕白首。

王景隆在妓院被老鸨钱财诈尽,被轰出,苏三私赠银两使回南京。

王景隆走后,老鸨把
苏三骗卖给山西商人沈洪作妾。

沈妻与人私通,毒死沈洪,反诬告苏三。

县官受贿,判
苏三死罪。

解差崇公道提解苏三自洪洞去太原复审。

途中苏三诉说自身的遭遇,崇公道
加以劝慰并当亲人对待,由此苏三推翻了曾在受刑之时说出的“洪洞县中无好人”的说法。

后王景隆考取官员,回山西巡视,反了苏三冤案,喜结成亲。

一、知识积累
1.正字音
2.辨字形
3.解释词义
4.识记文化、文体常识
①文体常识:
话本说话艺人的底本。

拟话本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
②文化常识
“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三言二拍”的艺术技巧
“三言二拍”的文化价值
二、作者介绍
冯梦龙(1574-
1646),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茂苑野史、墨憨斋主人、姑苏词奴、顾曲散
人等。

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人。

书香门第出身,少有才气,狂放不羁,一生功名
不顺,57岁补为贡生,61岁任福建寿宁知县,4年秩满归乡。

曾参与抗清宣传,后忧愤而死。

冯梦龙长在商业经济活跃的苏州,非常熟悉市民生活,思想上又受李贽影响,是晚明主情、尚真、世俗文思潮代表,一代通俗文大家。

他搜集、整理、编撰的通俗文作品涉及白话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民歌、散曲、传奇等各个方面,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三言”。

冯梦龙的文思想:
1)强调文应表现真情。

《山歌》、《挂枝儿》:“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认为民歌是《诗经》的嫡传,在文人创作走向僵化的当今,大力提倡民歌及民间创作才是“惟时所适”之举。

2)与“礼教”对立的“情教”观。

《情史类略》:“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六经皆以情教也”.“自来忠孝节烈之事,从道
理上做必勉强,从至情上做必真切.”
3)提倡通俗。

“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

”(《古今小说•序》)相反,那些“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辞
或伤于藻绘,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

”(《醒世恒言•序》)
认为小说可以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者汗下。

虽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
未必如是之捷且深。

”(《喻世明言•序》)
“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曰:‘吾顷从玄妙观听说《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警世通言•序》)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明者,取其可以道(导)愚也;通者,取其可
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 (《喻世明言•序》)
2、“三言”: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旧题《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
总称,每集40篇,共120篇。

“三言”几乎收集了宋、元、明三代较秀的白话短篇,包括旧本汇集和新著创作。

宋元
旧作约占1/3,明代新作约2/3。

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它“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

“三言”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

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

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
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

更值得
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补充:
凌濛初与“二拍”
1、凌濛初,别号空观主人,乌程(浙江吴兴)人,18岁补廪膳生。

举不利,转而著述。

55岁任上海县丞,因功拔为徐州判官。

崇祯17年,李自成部进逼徐州,他忧愤而死。

2、“二拍”:是凌著“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简称“二拍”。

崇祯初刊行,每集40篇,一篇重刻,一篇杂剧,故实有小说78篇。

我国文史上第一部个人独创的长篇白话小说——《金瓶梅》。

也是第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线的长篇小说。

我国文史上第一部个人独创的短篇白话小说集——“二拍”。

3、《今古奇观》:明末“姑苏抱瓮老人”编,选“三言”、“二拍”佳作40篇,民间流传较广
二、问题探究
⒈诵读《玉堂春落难逢夫》开篇词《鹧鸪天》初步了解小说情节
⒉速读全文梳理情节, 用树枝图画出文章结构
⒊摘读问中的精彩情节,就小说中表现的“情”、“智”、“义”、说出你的个人见解。

三.课堂反馈练习
见第二教材第35页。

第二课时
三维教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感悟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艺术特色
⒉过程与方法:讨论辨析,归纳总结,研读探究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探讨小说“大团圆结局的文化背景,试从美角度分析:苏三之美
一、回顾小说中的关键情节感受苏三这一人物形象
玉姐救助落难的景隆:善良,纯洁
春院内有情人山盟海誓:多情,专一,坚贞
巧与鸨儿智周旋:机智,泼辣
二、小说中对立着的一组人物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
揭露了以鸨儿为首的社会黑暗势力的丑恶嘴脸和卑劣品质,歌颂了底层妇女聪明智慧和高尚品德。

三.品味艺术特色
⒈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风流才子与青楼美女的爱情
⒉小说结构上的特点
环环相扣,单线发展,依次递进。

⒊人物形象塑造的独特方法
⑴美的形象:
初会时“鬓挽乌云,眉弯新月
⑵美的内质:
救公子,发誓愿,立契约,守节义
⑶起伏跌宕的故事
⑷典型化的手法
四、试就小说“大团圆“的结局谈谈你的看法
故事梗概
吏部尚书王大人革职返乡前,把少公子王景隆留在京城完成未完的业,顺便督促
管家王定把多年前借出去的几万两银子收回来。

爹娘起程回南京后,平日里受爹娘管教甚严的景隆第二天就在胭脂胡同的宜春院里看中了颇有几分姿色的苏三小姐。

苏三小姐虽沦落风尘,但心地善良的她决非见利忘义、水性扬花之辈。

正因为如此,景隆不顾管家王定的再三劝阻,执意与苏三小姐私定终身,并定做一块刻有“玉堂春”的金牌送给苏三。

见景隆身系官家大少爷,且身带万贯银两,宜春院的鸨妈妈干脆把景隆连同他的行李都接到宜春院。

鸨妈妈看中的是景隆手上的钱,而为了苏三,景隆也是出手大方,结果没多长时间,王定收回来的三万两银子被花销一空。

没有了银子,鸨妈妈就开始设法赶景隆走人。

幸亏苏三情义厚,百般阻拦,但尽管如此景隆还是受尽鸨妈妈的欺凌,为此还牵连上苏三。

见赶不走景隆,鸨妈妈又心生一计。

在谎称去吕祖庙上香的路上,把景隆甩弃于闹市之中。

此时,王定已被景隆赶回了南京,可怜孤苦伶仃的景隆由一个花天酒地、挥霍无度的少年公子,沦落为一个栖身于关公庙的更夫,其中人生凄凉的味道算是有了一次切身的体会。

在景隆落魄关王庙的日子里,是酒楼卖瓜子的小金哥和宜春院的门童小厮帮景隆得以再次见到日夜思念的苏三。

后来,景隆用苏三送来的几两碎银,重新打扮一新,并用满满两箱石头当作银两,骗回了鸨妈妈的笑脸相迎。

岂知这是苏三和景隆合演的一出戏。

在苏三的帮助下,景隆趁夜席卷了原本就是自己置办的贵重物品,返回南京发奋读书,从举人到进士,直取金榜二甲第八名,留在刑部听命,不日将择官上任。

景隆离开宜春院后,苏三被鸨妈妈卖给了山西一个叫沈洪的富商。

沈洪被妻子皮氏和奸夫合谋害死后,苏三成了替罪羊,被打入死牢。

一个偶然的机会,苏三的案子被山西报给刑部后落在景隆的手里。

在景隆的直接过问下,苏三很快得到昭雪。

然而,景隆把苏三带回南京后却遭到爹娘的一致反对。

就在苏三看破红尘,为景隆前程大计而决定削发为尼时,景隆毅然弃官不做,与心爱的人儿苏三厮守终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