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公开课)(1)
22《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pptx
1、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
2、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义
3、能否实现?世外桃源美好空想
七、拓展延伸,课堂小结(2分钟)
同学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对“中 国梦”基本内涵的表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可以说这和《大道之行也》的社会蓝图从本质上来说都 是一致的。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分钟) 同学们,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有一个著名的“天下为公”的题词,这一社会理念是从哪儿来的呢? 我们刚刚学过《桃花源记》,桃花源里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 活在一个安定、和平、富足、文明的美好社会中,人们安居乐业,和睦相处,诚信相待。那只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呢?
2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 公开课一等 奖创新教学设计_1
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反复朗读,借助注释理解大意;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归纳、整理重点字词;理解文意,准确翻译;争取当堂背诵。 .对比《桃花源记》,联系当今社会生活,理解“天下为公”和“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意,归纳、积累文言重点字词;背诵课文。 .难点:抓住“天下为公”,领会、理解“大同社会”的丰富内涵。 教学方法: 1.朗读与背诵。联系现实生活,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解;文章简短,力争当堂背诵。 .合作探究。把课堂学习任务分层次梳理,学生合作探究,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地位,恰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先学后教。课堂学习以生生互动为主,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学习问题,对学生解 决不了的,集中归纳,点拨指导。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文言文选自部编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礼记二则》,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
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因为作者是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所以对人类美好的社会生活充满了向往,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
这就是作者描绘的“大同”社会。
学情分析:初中生学习本文不宜要求过高,能粗知内容大意即可,但一定要熟练地背诵全文。
为将来进一步消化它创造条件学习。
教学思路:温故知新,首先从学过的《桃花源记》一文导入新课,再通过读文,译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东晋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是《礼记》中“大同”社会的艺术再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礼记》有关的知识。
3重视朗读,提高朗读能力,疏通文意,并背诵默写全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本文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智慧和精神,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1.要求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背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联系《桃花源记》,并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
(2—3分钟)1、同学们,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
我们学过的《桃花源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其实由陶渊明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的美好社会构想。
那么大同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和陶渊明所描述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呢?今天,让我们带着问题学习《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大道之行也--《礼记》导学案反馈:优秀小组:优秀个人:问 题:个别字音、词义出现错误学习目标:一、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二、了解 “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 ) 幼有所长( )男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 )j ǔguān zhǎngwùfènwéi正字音:请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字音及节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道之行也,天下 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 修睦。
故 人 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 老 有所终,壮 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 寡 孤独 废疾者 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 谋闭 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故 外户 而不闭,是 谓 大 同。
大道之行也(1)大道之行也: (2)讲信修睦:(3)不独子其子: (4)男有分: (5)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也:(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8)外户而不闭:(9)是谓大同:施行和睦儿女职业女子出嫁丢弃、扔憎恶大门理想社会抢答:探究案1(每组每次只能有一名代表)翻译句子的方法(留替调补删)大道之行也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儿女小组讨论,完成探究案展示、点评:各小组任务题号展 示点 评1第二组(口头展示)2第五组(口头展示)3第三组(口头展示)4第一组(书面展示)第二组5第四组(书面展示)第三组展示时,其他同学准备点评、补充、质疑探究4: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人人受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物尽其用、人尽其力探究5:“大同社会”和陶渊明描绘的 “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为什么?两者都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丰衣足食的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课程概述大道至简,行之有效。
这门公开课旨在帮助学员了解和掌握大道,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应用它。
本课程旨在让学员掌握大道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个人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大道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2.掌握大道的原理和应用方法;3.熟悉大道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并能够灵活运用;4.增强工作效率和个人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大道的基本概念1.大道的历史渊源;2.大道的基本概念;3.大道与哲学、文化的关系。
第二部分:大道的原理与应用1.大道的核心原理;2.大道的应用方法;3.大道与创新、思维方式的关系。
第三部分:大道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1.大道在生活中的应用;2.大道在职场中的应用;3.创新与大道的结合。
教学方法1.讲述:教师通过言语和示范的方式向学员传授大道的相关知识和技能;2.讨论:教师引导学员围绕课程内容展开讨论和互动,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道的应用;3.案例分析:教师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帮助学员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大道;4.练习与反馈:教师通过练习和反馈,让学员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大道知识和技能。
教学评估1.学员在课后完成相关作业;2.学员参加课程结束时的问卷调查;3.学员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应用大道,并向教师反馈。
教材1.《道德经》;2.需要的其他阅读材料由教师另行提供。
参考文献1.《道德经》;2.王阳明《传习录》;3.《大道思考》。
教学进度安排课程时长教学内容第一节课了解大道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第二节课掌握大道的核心原理和应用方法第三节课学习大道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结合案例分析第四节课练习与反馈,课程总结和问答总结大道之行,感恩有你。
通过本公开课的学习,学员将会掌握大道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它在生活和工作中。
我们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必将走向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主要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文章《大道之行也》为教材基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掌握作者——西汉初年儒家学者贾谊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
2.课文解析:详细解读文章内容,包括“天下为公”的理念、大同社会的构想、以及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角色扮演活动,虽然让学生们体验到了大同社会的运行机制,但部分学生过于关注表演,而忽略了活动的本质意义。为了使实践活动更具实效性,我将在设计活动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他们在活动中能够真正领悟到“天下为公”的理念。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大道之行也》这篇文章的理解仍有待提高。因此,我决定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巩固他们对文章内容的掌握,并引导他们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在讲授“天下为公”的理念时,我尝试通过现实案例的引入,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这一概念。从课堂反馈来看,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能够结合现实生活,对儒家思想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然而,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太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以后的课堂上,设置更具启发性和趣味性的讨论题目,同时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言,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举例解释:
-通过分析“天下为公”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大同社会的理想状态,强调这是文章的核心观点。
-以文章中的具体句子为例,讲解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如“行大道者,天下为公”,使学生掌握其结构和用法。
-通过对文章中体现儒家思想的句子进行分析,如“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让学生深入了解儒家的道德观念。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课件
1、理解性默写。 课堂小结
⑥《大道之行也》中与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相类似的句子是: ___故__人__不__独__亲__其__亲__,__不__独__子__其__子_______。
⑦《大道之行也》中说生活在“大同社会”里 的每个人应该人尽其力的句子是: ___力__恶__其__不__出__于__身__也__,__不__必__为__己______。 ⑧《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 户”表意相近的句子分别是: _货__恶__其__弃__于__地__也__,__不__必__藏__于__己__;__故__外__户__而__不__闭__。
知道这个成语? 路不拾遗
。还有一个成语和这个成 语的含义很接近,说呀,晚上不用关大门,也不用担心小
偷会偷你家的东西。这个成语是什么? 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打一电影。
天下无贼
情境导入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天下无贼,可 以说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梦想。在两千 多年前,我们的孔圣人也提出了一种社会 模式,他称之为大同社会。大同社会完全 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天下无贼。 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怎样一种社会呢? 它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走进选 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
“大道”与“大同”之间是前提与 结果的关系,施行大道,才能实现社会 大同。
合作探究 文章紧扣哪个四字短语展开对大同 社会的描述?
天下为公。
合作探究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 会的基本特征的?
①人人受到关爱 (人不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 者……皆有所养)
22.2《大道之行也》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大道之行也》教案教学目标:八年级1、反复朗读,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意,理清课文层次。
2、领会本文的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读懂全文大意,积累词语。
2、难点:抓住“天下为公”,领会全文内涵。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前预习1、作品介绍。
《礼记》经典之一,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2“四书”:“五经:”3、给划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选贤与()能()讲信和睦()()故人不独亲其亲()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弃者()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4、背景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
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前,孔于曾加过鲁国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
祭奠结束后,他出来在宗庙门外的楼台上游览,不觉感慨长叹。
孔子的感叹,大概是感叹鲁国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的现状)。
言偃在他身边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息?”孔子回答说:“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孔丘都设有赶上,我对它们心怀向往啊教学过程和步骤:导入自学感知1、全体学生朗读课文请大家记住以上读音,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顺,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课文注解自主翻译课文。
3、(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探究思考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第 1 页共1 页。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兴仁第十中学:秦书媛一、教学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词语,翻译并背诵课文2. 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3. 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二、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全文大意,积累词语2. 领会文章的内涵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齐背《桃花源记》……文中的桃花生活是历代文人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但早在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关于人类美好生活的构想,我们的先哲们把这种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种社会是怎样的。
2.作品与背景简介3.出示学习目标(二)新课学习1.检查预习情况(重点字词的注音与解释)2注意难读字3.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4.围绕以下问题小声读课文: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什么是“大道之行也”?5.自读课文,对课文的字词句进行解释6.学生翻译全文7.齐读课文,思考:(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3)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怎样?8.分析文章的结构9.学生齐读课文,背诵课文(三)拓展练习1、发挥你的想像,把大同社会的场景进行形象的描绘。
2、“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3、你如何看待我们政府今天提倡的和谐社会和这个大同社会的关系?4、在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①诚信。
早在西汉时期,儒家就把讲求诚信作为公民的道德素质提出来作为大同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可见诚信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②关怀弱势人群。
文中提到的“鳏、寡、孤、独、废疾者“正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在古代儒家的政治理想中,就已经把对社会中弱者的关怀提到先进社会基本特征的高度,社会中上层人群生活水平、教育水平等并不是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准,只有最底层的人有所养有所归才是人类进步文明的标尺,所以历来中华民族提倡关怀弱势群体,提倡善举、弘扬怜贫惜弱美德。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ppt课件
幸福就是这样,只要你用心体会,就能收获无限 。
探究课文
天 ?
天
1、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下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无 贼
拓展延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梁惠王上》
带着向往语气朗读全文 勇敢质疑 我们现在的社会 是不是大同社会
一、
通假字:
1选贤与能-通“举”选举,推举
自主学习 掌握文意
• 1.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 留、替、删、调、补 • 2.有疑问的地方可以进行讨论
翻译句子(留替调补删)
大道之行也(留) 讲信修睦(替)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 (补、调) 盗窃乱贼而不作 (留、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 的行为
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二) • 这天,天气晴朗,碧空万里,我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公园中散 步。转了一圈下来,觉得有点累,就坐在路边的椅子上,边喝点 果汁,边欣赏周围的风景。无意中,我看到了高大的梧桐树上有 一个小巧玲珑的鸟窝。我取出随身携带的望远镜,换上黄底镜片 仔细地观察起来。鸟窝中躺着两只雏鸟,只见鸟妈妈咬着虫子, 一点一点地喂给小鸟;一有风吹草动,鸟妈妈就张开温暖的翅膀, 把整个鸟巢遮住;吃完美餐,鸟妈妈就不时地用她的羽毛轻轻地 抚摸着小鸟的身体,多像一个温馨的小家庭呀!原来,幸福就是 躺在父母的怀里,尽情享受家人的呵护。 (三) 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要经过一条距离很长的马路,每次我都会看 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一位9岁的残疾小男孩,因为不幸的车祸, 只能在轮椅上度过。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推着他的轮椅帮他顺 利地穿过马路。听着他那甜甜而开朗的声音,“谢谢哥哥!”我 感到无比的幸福。原来,幸福就是帮助别人后得到的快乐。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课件
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讲信修睦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男有分,女有归——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相同点:人人平等、社会安定、团结和睦、 民风淳朴
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今 天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 是“大同”社会吗?
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有 “大同”的踪影吗?我们的社会 与“大同”相比,有什么差距?
4、作者描绘的大同社会有什么 景象?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 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请你推测当时的现实社会。
理想社会折射出现实社会的 真实情形:
社会变乱纷呈,动荡不安; 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 混乱不堪。
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 “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 “大同”社会? 1、在当时看来:
不满现实,向往美好
2、在现在来说:
激励人们,仍有意义
3、能否实现?
世外桃源,美好空想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大同,指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
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2、“大同”社会的 根本特征是什么?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信修睦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 “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5、故人不独亲其亲
①亲, 用作动词。奉养、赡养。②亲,名词,指
父母。 6、不独子其子
①子, 这里用作动词,抚育。
②子,名词,指子女。 7、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皆有所养
所终:终其天年,养老送终。所用:为社会效力。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大道之行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德育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1、朗读法。
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
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
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
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探究创新法。
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已选好的一张科幻VCD、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精选7篇)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精选7篇)《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篇1学习目标:知识:1、熟读成诵,掌握相关文言词。
2.领会本文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
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情感:联系生活,理解大同社会的意义学习重点: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及意义。
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探究讨论,适度引导。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点燃激情欣赏美好生活的画面,结合《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美好的生活人人向往,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
今天,我们走进古人的理想境界,学习《大道之行也》。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1、出示目标:知识:1、熟读成诵,掌握相关文言词。
2.领会本文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
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情感:联系生活,理解大同社会的意义2、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及停顿。
3、指导朗读,熟悉内容(出示朗读提示)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b.“故人不独亲………”“使老有所终……”中的“人”“使”各统领其下两句和四句,其后一顿;c.“货”“力”两字后一顿,表明观点;d.“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e. “是故”承上作结一顿;f.“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g.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大道之行也》课件(通用10篇)
《大道之行也》课件(通用10篇)《大道之行也》课件 1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好社会构想。
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
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
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
与(jǔ) 矜(guān) 分(fèn) 恶(wù)(2)关注句子停顿。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三、理解文意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屏显如下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
女子出嫁。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
(2)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3)给文章加标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指导朗读。
对诵读作具体指导,在诵读中理清文章层次。
《大道之行也》优质公开课课件 (1)
《礼记》
学习目标
• 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 2、依据注释、疏通文意。 • 3、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礼记》简介: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
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 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 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 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之行也
• 依据注释
疏通文意
参考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 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 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 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 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 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 子要有职业,女子有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 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 (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 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 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 叫做“大同”社会。
理清思路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大道: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 社会 的最高阶段。
大同社会基本特征是什么? 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本文从哪些方面来描述大同社会?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字音
选贤与能
jǔ,通“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 guān,通“鳏”
男有分
Fè n
货恶其弃于地也 wù,
大道之行也_公开课
讨论探究:“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 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有。
“世外桃源”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 来的,从“世外桃源”描写那里的人们“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人闻有此人,咸来闻讯”、“往来中作”、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可感受到“大同” 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讲信修睦”、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谋闭而不 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幸福生 活。“世外桃源”就是艺术地具体再现“大同” 社会的生活风貌。
2、构想的社会制度、人们应有的生活状态是一致的。
孔子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 其用,人尽其力。。《桃花源记》里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美好生 活图景,就是《大道之行也》中所设想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艺术再现。 3、都折射出当时黑暗社会的影子。
比较《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的异同
1、写作意图是一致的。
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争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 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起的社 会环境里,于是,构想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希望生活在一个和 平宁静、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的社会里。
讲信修睦。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 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教学难点:掌握文章的内容意义,熟练背诵文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组织学生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相机引入。
二、初步感知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正。
教师范读。
学生聆听,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加上拼音。
教师领读。
学生跟读,留心容易读错的地方,作上标记。
学生齐读。
一起读课文,准确明白节奏重音等。
教师自渎。
小声跟读,巩固读法。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1)大道之行也:用提示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就是“大道”的内涵。
(2)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要有停顿变化,不能连的太紧。
(3)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意思。
(4)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5)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读。
三、深入探究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学。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主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代表提出问题,教师相机组织解释疑惑或指正引导,形成共识。
目标设计: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2、文中的纲领性句子是什么?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大同”社会的社会局面怎么样?给学生5分钟的探究时间,学生自主开展。
指名发言,教师相机讲解强调。
教师补充古代儒家人的政治理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领悟。
四、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谈谈“大同”社会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
2、你认为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的地方?举例说明。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设计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设计《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设计《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其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一个美好愿景。
1.掌握相关文言词语,翻译并背诵课文2.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1.理解全文大意,积累词语2.领会文章的内涵(一)导入新课1.学生齐背《桃花源记》……文中的桃花生活是历代文人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但早在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关于人类美好生活的构想,我们的先哲们把这种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种社会是怎样的。
2.作品与背景简介3.出示学习目标(二)新课学习1.检查预习情况(重点字词的'注音与解释)2.听录音,注意难读字3.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4.围绕以下问题小声读课文: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什么是“大道之行也”?5.自读课文,对课文的字词句进行解释6.学生翻译全文7.齐读课文,思考:(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3)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怎样?8.分析文章的结构9.学生齐读课文,背诵课文(三)拓展练习1、发挥你的想像,把大同社会的场景进行形象的描绘。
2、“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3、你如何看待我们政府今天提倡的和谐社会和这个大同社会的关系?(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尽管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实现,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的财富……(五)课堂练习(字词句释为主,具体内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