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拓展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知识:

第一章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的教育文献。它比国外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雄辩术原理》)一书还早300多年。《学记》全书虽只有1229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教育的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如“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凌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等观点和主张,这不仅在当时是教育史上的创举,至今还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唐朝得到完善,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第二章

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存在物。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之间又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在教育学上,通常把这些因素归结为: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提供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是有个别差异的,这种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无论对人身体方面,还是心理方面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对身体方面的影响,如根据科学研究,人的身高与日照时间相关,我国北方地区人的身材比南方地区人的身材平均高度要高,就与日照时间长有关;对心理方面的影响,人往往在美的大自然环境中受到陶冶,得到启发。

然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环境影响人,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实现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明的整体水平,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物资生活条件以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道德水平。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2.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方向,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进程和速度

(三)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人之所以为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人不是消极地适应环境。人是一个积极、能动的主体,因此,人的发展与动物的发展的显著区别之一,就在于人的主体自身,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

2.主观能动性通过活动表现出来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一)定向

(二)强化

(三)加速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还因为: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以培养人为目的活动,与环境中的自发影响相比,具有巨大优势。环境影响因素很复杂,方向也不一致,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不能方向一致地去影响他人。学校教育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保证个体沿社会规定的轨道进步。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并进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而环境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片面的,无法与学校教育相比拟。

学校有专门的教育工作者。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在职教师进行工作的,教师受社会的委托来教育学生,他有责任教育好学生。他们明确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得教育规律,掌握了教育艺术,能自觉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教育,教学效率高。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在现代社会表现得更为突出,但我们要客观而辩证地认识这一因素,不能片面扩大其作用,否则会犯“教育万能论”的错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学校和教师,从而有人提出“学校消亡论”“教师取消论”等论点,这是非常肤浅和错误的说法。因为现代技术只可引起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电视和计算机虽可作为教学的手段,但却永远也不能替代学校和教师的作用。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非常复杂,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它们是一个整体系统,我们不能独立地、片面地来分析每一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它们之间性质的差异、力量的强弱、不同的组合、不断地发展变化,致使人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水平和特色。我们应以系统论的观点,从动态上来研究和把握各因素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1、内发论

内发论认为身心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个体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是自然而然的成熟和完善过程。(性善论、遗传决定论)

2、外铄论

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铄力量的推动,包括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和训练等。(性恶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伴随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日渐突出,并日益受到重视,但教育的本体价值功能却受到忽视。研究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对全面正确理解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涵盖两个层面:

一是教育的相对性——是指教育依靠一定的条件而存在,并随着一定条件的变化而

变化。

二是教育的独立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领域,教育具有自己的问题领域与观念系

统及由此而衍生的一系列特有的运行机制、运行规律,使其带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教育的本体功能与派生功能

从教育作用的层次上分类。本体功能是指教育根本的、基础的且是恒常、稳定的功能。这种功能在任何时候都是处于主要的、基础的地位。派生功能是指由基本功能引发出来的功能。

教育的本体功能有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筛选、分层功能。派生功能则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

第四章

义务教育

1619年德意志魏玛共和国公布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入学,否则政府强令其履行义务。一般认为这是义务教育的开端。

定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的界定通常关涉到以下三个问题:

因其“法律规定”,故有强迫性;

因其“必须保障”,故有免费性;

因其是“国民基础教育”,故有普及性。

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经第六届全国人第四次会议通过,于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2006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终身教育

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郎最早提出终身教育理论,指出接受教育应当是人一生不断、反复的过程;提出把工作与学习交替起来,把学校与社会、家庭联系起来,把各种正规教育与非正规形式教育联系起来,在人们需要教育的时候,能以最好的形式为人们提供最好的教育,使教育能贯穿全人生,从出生(甚至生命的形成时)到坟墓。

含义: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个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特性:

⏹普及性

⏹形式多样性

⏹连贯性

⏹自主性

第五章

教师劳动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教师劳动的合作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