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石头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希腊的石头》的作者、作品背景及古希腊文明。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

(3)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人物塑造。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希腊文明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人性与命运的主题,反思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与抉择。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作品背景及古希腊文明的基本了解。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

(3)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人物塑造的深入解读。

(2)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古希腊的石头》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古希腊文明及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合作探讨。

3. 文本分析:(1)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石头象征命运、时间等。

(2)分析人物形象,如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等。

4. 讨论与交流:(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邀请学生代表进行交流,促进思维碰撞。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人物塑造。

2. 请谈谈你对古希腊文明的了解,以及它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3. 结合个人经历,谈谈你对作品主题“命运与抉择”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古希腊的石头》教学设计

古希腊的石头》教学设计

古希腊的石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希腊文化的相关知识,领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内涵;2.了解本文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联想,提高语言感知能力;3.培养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和热爱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介绍古希腊神话中的“圣斗士”,引入课文。

二、介绍古希腊文化古希腊文化包括古希腊战争、古希腊艺术和古希腊神话,是古典文化的代表之一,在西方和全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

虽然爱琴海文明比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来得晚,但它的影响却更为巨大,其灿烂程度和影响力只有中华文明可以媲美。

古希腊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理想主义古希腊的美学思想强调和谐即美。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提出了黄金比例的观点,并将其运用于绘画和雕刻。

XXX 学派的哲学观认为,宇宙和世界是按照“数”的关系和原则构成的,因此最和谐、最具有数的规律性。

在文学作品中,男性通常具有非凡的力量、英俊的相貌和发达的肌肉,女性则有惊人的容貌和诱人的身材。

神和人一样拥有情感和缺点,只是他们拥有人类没有的神力。

换言之,神只是理想化的人。

②人文主义古希腊文化对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古希腊人重视个人价值,追求自由和享乐。

古希腊神话中经常出现半神般的英雄,如XXX、XXX、XXX等。

神和人一样追求女色,争强好胜。

③理性主义希腊人是奔放的,拥有所谓的“酒神情绪”。

但与其他民族相比,希腊人更加注重理性。

XXX信奉,埃及人崇敬太阳神,印度人则膜拜众多神祇。

希腊人对神的态度不是崇拜,而是追求和向往。

人甚至敢开神的玩笑。

这种理性主义使XXX能够为了真理喝下毒酒。

希腊人将这种理性主义应用到哲学中,思考世界的本源,探讨悖论的逻辑;应用到科学中,研究杠杆、滑轮、浮力,发现数学的奥秘。

④悲剧性自身追求与命运的矛盾形成了悲剧。

虽然每个民族都有悲剧性,但希腊最为浓厚,似乎只有日本可以与之相比。

XXX史诗是悲剧的代表。

古希腊的石头 教案教学设计

古希腊的石头 教案教学设计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教学设计古希腊的石头教案教学设计古希腊的石头一、学习目标1、朗读全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2、品味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二、学习重点品味语言,感受思想内涵。

三、学习建议学习时要准确把握基本内容和作者对古代文物古迹的主要观点,理清思路,根括要点,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做好读书笔记。

四、知识梳理1、正字音炯炯(jing)有神暧(i)昧(mi)亢(kng)奋坚不可摧(cu)葱茏(lng)头颅(l)五采缤(bn)纷神谕(y)呵(h)护坍(tn)塌废墟(x)磨砺(l)甬(yng)道泯(mn)灭2、多音字 (b) 剥夺剥落剥蚀剥削 (bo) 剥花生剥皮(gu) 龟趺龟甲龟鉴 (jn) 龟裂 (qi) 龟兹 (cng)藏躲藏龙卧虎藏匿藏头露尾 (zng)宝藏西藏藏青藏族3、解词义炯炯有神:目光明亮。

暧昧:?(态度、用意)含糊,不明白;?(行为)不光明,不可告人。

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气宇轩昂:气度、气概不平凡。

4、辩词义因而从而进而因而:因果连词。

从而:连词;强调根据上文的条件或者原因推出结果。

进而:表递进,表示在原有基础上前进、深入或者扩大。

竟然果然竟然:出乎意料之外。

果然:在意料中。

发现发明发现:事物或规律本身早已存在。

发明:事物或方法是新创造的。

启示启事启示:动词,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启事:名词,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贯穿贯串贯穿:多指具体事物。

贯串:多指抽象事物。

5、交流作者与作品信息中国文坛之子——冯骥才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著)、《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化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和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古希腊的石头教案目标:1. 了解古希腊文化中石头的重要性和用途。

2. 探索古希腊建筑中使用的不同类型的石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研究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入古希腊文化和建筑的背景知识,并与学生讨论古希腊文化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古希腊建筑中使用的材料,特别是石头的作用。

探索古希腊建筑中使用的石头: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古希腊建筑中使用的一种石头材料。

可以选择大理石、花岗岩、石灰石等常见的石材。

4. 每个小组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关于所选石材的信息,包括特点、用途和在古希腊建筑中的具体案例。

5. 每个小组准备一份简短的报告,向全班分享他们所研究的石材。

实地考察古希腊遗址:6. 安排一次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古希腊遗址。

在考察中,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和感受古希腊建筑中使用的石头。

7.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石材特点和建筑案例,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小组合作项目:8. 学生重新组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研究了不同的石材。

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古希腊建筑模型,使用他们所研究的石材材料。

9. 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和观察,选择适合模型的石材,并合作完成模型的建造。

10. 小组展示他们的模型,并解释他们选择的石材和设计理念。

总结和评估:11. 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古希腊建筑中使用的石材的重要性和作用。

12. 教师评估学生的参与度、研究报告和模型设计,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延伸活动:- 邀请一个专家或学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讨论古希腊建筑和石材的话题。

-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古希腊建筑中的其他材料,如木材、陶瓷等,并比较它们与石材的使用。

-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古希腊建筑模型,使用他们所了解的石材和其他材料。

注意事项:- 教师在整个教案过程中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展顺利。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希腊的灿烂文化。

2.分析作品结构,揣摩作者情感。

3.领会作者在文中体现的尊重历史的真谛。

【教学重点】1.领会尊重历史的真谛。

2.掌握本文视角独特、联想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古代文化的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之路上,高昌古国消逝了。

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本文作者冯骥才先生行走在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雕像间有什么感受?作者又是如何“行走”在古希腊“已经满是裂痕和缺口”的石头间的?面对“古希腊的石头”,冯骥才先生真的是遐想万千。

今天,让我们沿着作者的足迹,走进希腊,走进希腊的石头堆,走进希腊的文明。

二、走进作者、了解文体1、中国文坛之子——冯骥才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著)、《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化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和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中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被誉为“民间文艺救生员”“民间文化遗产的守望者”。

古希腊的石头》教学设计

古希腊的石头》教学设计

古希腊的石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希腊文化的相关常识;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2.了解本文视角独特、XXX丰富的特点;品味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3.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古代文化的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圣斗士”相关希腊神话导入课文。

二、介绍古希腊文化古希腊文化最主要的包括了古希腊战争,古希腊艺术和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

换言之,上述文明以淘汰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希腊文化精神却未被湮没。

其灿烂程度影响力,长久的生命力似只有中华文明方可比拟。

特性:①理想主义古希腊的一个紧张的美学思想就是和谐是美。

古希腊人很早就提出黄金比例的观点,并运用于绘画雕镂。

毕达哥拉斯学派哲学观一最根本的思想,就是宇宙和世界按照“数”的关系和原则构成的,因此是最和谐的、最具有数的规律性。

文学作品中,男性大多具有非凡的力量、漂亮的边幅、发达的肌肉。

女性则有惊世的容貌,诱人的胴体。

神其实与人一样拥有情感、瑕玷,只是他们拥有人不具有的神力,换言之,神只是理想化了的人。

②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决不偶然。

古希腊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希腊人重视个人价值,追求自由,享乐。

希腊神话中经常出现半神般的英雄,像XXX、XXX、XXX等,不需要再举例。

神同人一样,追求女色,争强好胜。

③理性主义④悲剧性。

自身的追求与命运的矛盾,就形成悲剧。

严格说,每个民族都有悲剧性,但希腊最浓,似乎只有日本与其向近。

XXX 史诗就是悲剧的代表。

XXX和XXX是两种典型的悲剧人物。

前者是自身追求与命运矛盾,后者是自身思想与国家使命矛盾。

这里不祥加介绍。

⑤雄伟性。

这点是上面一点的延续。

悲剧不是侧重写悲,而是写悲壮雄伟。

希腊的史诗戏剧大多体现英雄主义色彩,抒情性较强。

语言高亢,句式短促。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希腊的石头》的作者及其背景。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古希腊石头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古希腊石头的认识。

(2)运用比较法,分析古希腊石头的独特之处。

(3)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希腊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文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希腊石头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2)课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古希腊石头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的深入理解。

(2)课文中某些难懂的句子和段落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古希腊石头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古希腊石头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古希腊石头的艺术特点。

(2)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古希腊石头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古希腊石头的独特之处。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古希腊石头的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古希腊的石头》。

2. 图片:古希腊石头的图片。

3. 参考资料:有关古希腊石头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的资料。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希腊的灿烂文化。

2.分析作品结构,揣摩作者情感。

3.领会作者在文中体现的尊重历史的真谛。

【教学重点】1.领会尊重历史的真谛。

2.掌握本文视角独特、联想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古代文化的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之路上,高昌古国消逝了。

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本文作者冯骥才先生行走在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雕像间有什么感受?作者又是如何“行走”在古希腊“已经满是裂痕和缺口”的石头间的?面对“古希腊的石头”,冯骥才先生真的是遐想万千。

今天,让我们沿着作者的足迹,走进希腊,走进希腊的石头堆,走进希腊的文明。

二、走进作者、了解文体1、中国文坛之子——冯骥才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著)、《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化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和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中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被誉为“民间文艺救生员”“民间文化遗产的守望者”。

新课标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新课标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新课标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希腊的石头》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翻译;(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希腊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3)学会关爱自然,保护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表达技巧;(2)理解作者对古希腊石头的独特见解及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语的理解和句子翻译;(2)如何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提出有见地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古希腊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简要介绍古希腊文化及《古希腊的石头》的背景;(3)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大意;(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中生僻词语的含义;(3)教师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表达技巧;(2)每组选取一个角度,阐述对古希腊石头的理解;(3)全班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翻译;(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3)阐述作者对古希腊石头的独特见解及文化内涵。

5. 练习与拓展:(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视野;(3)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或举办讲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拓展活动:关注学生在文学社团或讲座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

新课标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新课标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新课标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掌握《古希腊的石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提高阅读和理解现代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文章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3)通过思考和讨论,提高对古希腊文明的认知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关注。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阅读和理解现代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的理解。

(2)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阅读和理解《古希腊的石头》这篇文章。

(3)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阅读《古希腊的石头》这篇文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

(2)激发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心得。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分享。

4. 思考与讨论:(1)引导学生思考古希腊文明的意义和价值。

(2)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思考与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评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延伸1. 话题讨论:古希腊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方面(如政治、哲学、艺术等)进行探讨。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古希腊的石头教案一、引入1. 引入古希腊文明的背景和重要性古希腊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的文明之一,对西方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是欧洲艺术和文化的重要源泉,并且对政府、法律、社会、科学、哲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的贡献。

2. 提问: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什么东西是经常被用来进行建筑的?二、探究古希腊的石头建筑1. 分析石头的特点和用途石头是古希腊建筑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它由大自然形成,经过了数千年的风化和压力,坚固耐用。

石头也具有美观的特点,可以用来打造建筑物的支柱、墙壁和雕像等。

2. 展示古希腊建筑中的石头材料使用图片或模型展示古希腊建筑中广泛使用的石头材料,如大理石、花岗岩等。

介绍石头建筑的优势和特点,如耐久性、美观性等。

3. 通过图示分析古希腊建筑中常见的石头构件(1)柱子:古希腊建筑中的柱子通常由多个石块组成,有圆柱形和方柱形两种。

圆柱形柱子被称为柱身,通常由多个纵向排列的石柱组成。

方柱形柱子通常用于建筑物的拱门和门廊。

(2)墙壁:古希腊建筑的墙壁由多块石头组成,通常是由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石块砌成。

石墙的厚度和高度可以根据建筑物的需要进行调整。

(3)雕像:古希腊建筑中的雕像通常由大理石制成,具有高度艺术价值。

雕像通常用于装饰建筑物的各个部分,如柱子的顶部、墙壁的装饰等。

4. 分析古希腊石头建筑的意义和影响(1)耐久性和稳定性:石头建筑具有高度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可以经受住自然灾害的考验,长时间保存。

(2)美学价值:古希腊建筑的石头构件具有丰富的装饰性,给建筑物增添了美感。

(3)文化传承:古希腊的石头建筑成为了后世建筑的经典样式,对后来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巩固1. 提问:为什么古希腊的建筑中常常使用石头材料?2. 反思:古希腊文明中的石头建筑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2019年整理】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2019年整理】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新课标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学目标】1. 初步认识记游类文化散文的一般特点, 并能基本读懂记游类文化散文。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探究的精神, 并初步学会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记游类文化散文的一般特点, 并能基本读懂记游类文化散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探究的精神, 并初步学会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

1. 四人小组交流学案上预习作业的字词部分, 互相订正。

过预习, 大家已经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并了解到这是一篇文化散文。

文化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散文样式, 诞生于上世纪80-90年代, 常以游记的形式出现, 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反思和深远的人文关怀。

这类文章中比较知名的有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和张中兴先生的《负暄琐话》等。

咱们同学里面有阅读过这类散文的么?(预设: 有——请读过的同学谈谈感受;没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文化散文, 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初步了解一下文化散文以及如何读懂文化散文。

(板书题目、作者)三、疑难语句的质疑质疑答疑。

1.合作质疑。

学生整理在预习中不理解的疑难语句,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疑难, 进行筛选, 得出成果后在全班交流。

2.循序答疑。

由小组代表提出疑难语句, 然后其他小组代表补充。

最后进行解答。

①学生个人对于别人提出而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分析答疑。

②对于学生无法个人解答的语句, 四人小组合作分析, 并派代表予以答疑。

③对于小组讨论仍无法解答的语句, 老师进行引导答疑。

(在答疑过程中, 教师根据分析板书关键词:修辞、上下文、重点词等)四、课文内容理解方面的质疑答疑。

1.合作质疑。

学生整理在预习中不理解的疑难问题,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疑难, 进行筛选, 得出成果后在全班交流。

3. 循序答疑。

由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 然后其他小组代表补充。

最后进行解答。

①学生个人对于别人提出而自己理解的问题进行分析答疑。

新课标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新课标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希腊的石头》的作者、作品背景及古希腊文明;(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概念、术语和人物;(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希腊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会尊重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注人类命运。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2)重要概念、术语和人物的掌握;(3)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2)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3)古希腊文明的理解和感悟。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古希腊文明,激发学生兴趣;(2)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布置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2)选取代表进行汇报,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概念、术语和人物;(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5. 练习巩固:(1)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3. 深入研究古希腊文明,拓展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了解掌握程度;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2. 对比分析:比较古希腊文明与其他文明的特点,加深对古希腊文明的理解;3.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 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新课标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新课标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希腊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背景;(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现象;(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古希腊石雕的艺术特点和价值;(3)学会如何从文化、历史角度审视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希腊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古希腊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背景;(2)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现象;(3)古希腊石雕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长句和复杂句型的理解;(2)从文化、历史角度审视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古希腊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背景;(2)激发学生对古希腊石雕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2)要求学生查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现象,并进行解释。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古希腊石雕的艺术特点和价值;(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难点进行讲解;(2)从文化、历史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历史观。

5. 练习与拓展:(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3. 阅读拓展:评估学生在推荐阅读材料中的学习效果,提高文化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古希腊的石头》;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化、艺术类书籍和论文;3. 网络资源:关于古希腊石雕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希腊的石头》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3)提高学生对古希腊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主题和象征意义;(2)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古希腊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希腊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真理的品质;(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全球观念。

二、教学重点1.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2. 文章的象征手法和寓意;3. 古希腊文化特点及与现代文化的对比。

三、教学难点1. 文章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寓意;2. 古希腊文化内涵的理解;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古希腊雕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希腊文化;(2)简介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2)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交流对文章主题和象征意义的理解;(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2)分析古希腊文化特点,并与现代文化进行对比。

5. 练习与拓展(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品背景和作者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文章象征手法和寓意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古希腊文化特点的掌握情况;4.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掌握象征手法;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古希腊文化遗址,增强学生对古希腊文化的直观感受。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古希腊的石头》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对古希腊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课文《古希腊的石头》的阅读与理解。

2. 古希腊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介绍。

3. 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主题思想。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古希腊的石头》的阅读与理解。

2. 古希腊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介绍。

3. 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主题思想。

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2. 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主题思想。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古希腊的石头》,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介绍古希腊历史和文化背景。

3.2 教学手段1. 课本:提供课文《古希腊的石头》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2. 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四章:教学安排与进度4.1 教学安排1. 第一周:阅读课文《古希腊的石头》,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2. 第二周:介绍古希腊历史和文化背景,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3. 第三周: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4.2 教学进度1. 第一周:阅读课文《古希腊的石头》。

2. 第二周:介绍古希腊历史和文化背景。

3. 第三周:进行小组讨论。

第五章:教学评估与反馈5.1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交流和合作能力。

5.2 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2. 小组反馈: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材料6.1 教学资源1. 课本:《古希腊的石头》文本。

希腊的石头教学设计一等奖

希腊的石头教学设计一等奖

希腊的石头教学设计一等奖《希腊的石头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希腊的石头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爱琴文明、斯巴达和雅典、全盛时期的雅典、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希腊城邦的衰落、亚历山大帝国。

通过比较斯巴达和雅典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分析亚历山大东侵的后果,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并正确评价伯利克里、亚历山大。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领略古希腊爱琴文明的深厚底蕴,民主制度之完善美和马拉松战役之精神美。

教学建议“古代希腊城邦的兴衰”是本课的重点。

斯巴达和雅典是古希腊城邦国家中最强大的,但斯巴达和雅典属于不同类型的`城邦:两者虽都是奴隶主统治的城邦,但斯巴达是贵族寡头专政的军事大国,被统治者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利;而雅典随着社会的发展,平民上层(富商、船主和手工业作坊主)参政机会不断扩大。

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关于亚历山大,教师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对他作出评价。

建议教师结合课文最后的思考题“想一想,你如何评价亚历山大的东征?”启发学生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发言后,教师针对回答情况作一小结。

“全盛时期的雅典”是本课的重点,其中对伯利克里的评价是本课的难点。

由于雅典在希波战争中起了主要作用,所以也就从战争胜利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它依靠大量流入的奴隶充分发展了经济。

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成为希腊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他十分重视发展工商业和移民,同时实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扩大了平民的权利,当时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了古代世界的高峰。

他还大力提倡文学、艺术,文学家和艺术家受到优厚待遇。

在此时期,文化昌盛,出现大量不朽的文艺作品。

教师可在讲完“古代希腊城邦的兴衰”一目后,可画一张表,逐条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城邦国家进行对比。

条目如下:1、地理位置斯巴达位于希腊半岛南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教学设计古希腊的石头教案教学设计古希腊的石头一、学习目标 1、朗读全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2、品味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二、学习重点品味语言,感受思想内涵。

三、学习建议学习时要准确把握基本内容和作者对古代文物古迹的主要观点,理清思路,根括要点,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做好读书笔记。

四、知识梳理1、正字音炯炯(jing)有神暧(i)昧(mi)亢(kng) 奋坚不可摧(cu)葱茏(Ing)头颅(I)五采缤(bn)纷神谕(y)呵(h)护坍(tn)塌废墟(x) 磨砺(I)甬(yng)道泯(mn)灭2、多音字(b)剥夺剥落剥蚀剥削(bo)剥花生剥皮 (gu) 龟趺龟甲龟鉴 (jn) 龟裂(qi) 龟兹 (cng) 藏躲藏龙卧虎藏匿藏头露尾 (zng) 宝藏西藏藏青藏族 3、解词义炯炯有神 : 目光明亮。

暧昧 :?( 态度、用意 )含糊,不明白;?( 行为)不光明,不可告人。

坚不可摧 : 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气宇轩昂 : 气度、气概不平凡。

4、辩词义因而从而进而因而 : 因果连词。

从而 : 连词; 强调根据上文的条件或者原因推出结果。

进而 : 表递进,表示在原有基础上前进、深入或者扩大。

竟然果然竟然 :出乎意料之外。

果然 : 在意料中。

发现发明发现 : 事物或规律本身早已存在。

发明 : 事物或方法是新创造的。

启示启事启示 : 动词,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启事 : 名词,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贯穿贯串贯穿: 多指具体事物。

贯串 : 多指抽象事物。

5、交流作者与作品信息中国文坛之子——冯骥才冯骥才, 1 942年生,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 ( 与李定兴合著 ) 、《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化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和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长。

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中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被誉为“民间文艺救生员”“民间文化遗产的守望者”。

6、趣说散文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 , 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 , 我开玩笑,打比方说 : 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文。

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

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

不使劲,不刻意,不娇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

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

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在艺术中,深刻的都不是制造出来的。

散文生发出来时,也挺特别的,也不像小说和诗歌。

小说是想出来的,诗歌是蹦出来的 ; 小说是大脑紧张劳作的结果,诗歌却好似根本没有大脑,那些千古绝句,都如天外来客,不期而至地撞上心头。

那么散文呢 , 它好像天上的云,不知由何而来,不知何时生成。

你的生活,你的心,如同澄澈的蓝天。

你一仰头,呵呵,一些散文片片白云,已然浮现出来了。

我喜欢这样的散文 : 它是悟出来的。

7、沉淀人生(冯骥才)所有土地都可以为了一棵树的生长,就看你的根扎得有多深多长。

生命就像蜡烛那样,在光芒和泪珠中慢慢耗掉。

历史的标点全是问号。

历史的幕后全是惊叹号。

如果你不会嫉妨,你就占有了人的一半以上的美德。

我们的半径相等,才能画出一个共同而又完美的圆。

人生最强劲的力量都是你的对手给的。

对手多强,你就有多强。

历史最想告诉我们的是 : 人类没有灭绝,全靠人生的存在。

摆渡者反反复复选择彼岸,结果徘徊了一生。

老人在一个夕阳抒他的银发照成金发的黄昏里,忽然悟到 : 全部人生,不过为了创造几件刻骨铭心的往事而已。

风儿可以吹飞一张大纸,却无法吹跑一只弱小的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是不顺从。

金钱的骄傲,是它自以为可以买到一切 ; 金钱的苦恼,是它无法买到一切。

人类的悲剧是半得不到自由,一半得到了却不知做什么。

书里夹着许多有生命的人,只要你打开书,他们全都能站起来。

留住时间的方式,惟有把它变为珍贵的事物。

痛苦是心灵一块无法化开的结石。

人最深的叹息,是他无法挽回已然流逝的时光。

五、学习过程 1、当作者看到驰名中外的古希腊石头遗迹时,他不由遐想万千,想到了很多很多。

仔细阅读全文,看文中作者究竟想到了什么, 提示:作者由“古希腊的石头”想到人内容共有三层 :古物的两种类 ;古代文明的联系、融合 ;由希腊人对待遗迹的方法和态度想到自己国家的正确的对待古文的的方式。

2、文章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 作者既发现“古希腊石头”身上的两种美,又看到了中外文化在这些古文物上的融合,更从希腊人对待古文物的态度和方法上,找到了我们足以借鉴的对待古文物的方式,那就是 :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才是真正的保护文物。

3、结构与情感示意图 (1)结构与情感示意图 (2)展厅残臂?残缺?石碑雕像??迈锡尼遗址 ?废墟?苏纽海神庙 ??六、同步检测 1.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当然,“文革”美术除外,因为那个极度亢奋朝代的人们全都注射了一种病态的政治素质。

(kng)B. 这座三千多年前用巨石砌成的城堡,如今已是坍蹋的山野上的一片废墟。

(tn)C. 如果细心察看,仍然可以从中清晰地找到古堡的布局,不同功能的房舍与纵横的甬道。

(yng)D. 谢里曼说,在发掘出这些震惊世界的迈锡尼宝藏的当夜,他在这荒凉的遗址上点起篝火。

(u)2. 下列同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举世闻名眉清目朗神彩焕发炯炯有神 B.暧昧不明隐隐约约气宇轩昂神驰万里 C.令人神往五采缤纷战战兢兢突发奇想D.天涯海角浩无际涯了无声息悲痛欲绝 3.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 我静静坐在山顶一块山石上,默默享受着这种奇异和美妙的感受,直到夕阳把整个石碑得金红,仿佛一块烧透了的熔岩。

(2) 被时光的筛子下来的只有这些破碎的房宇、残垣断壁、断碑,兀自竖立的石柱,东一个西一个的柱头或柱础。

(3) 爱琴王如今还在海底吗 ,他到底身在哪里 , 在远处那一片着波光的“酒绿色的海心”吗 A染筛闪B.闪筛染C.筛染闪D.染闪筛4.选出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 ()A. 甚至叫我想起爱琴海的名字来源于爱琴王——那个悲痛欲绝的故事。

B. 我在那些欧洲史上最伟大的雕像中间走来走去,只觉得我的眼睛被那个比传说还神奇的英雄时代所物有的光芒照得发亮。

C.如如果你留意,便会发现时间原来就停留在所有古老的事物上。

比如那深幽的树洞,凹陷的老街,泛黄的旧书,磨光的椅子,手背上布满沟样的皱纹,还有晶莹而飘逸的银发——它们不是全都带着岁月和时间深情的美感吗,D. 凡是懂得这一层美感的,就绝不会去将古物翻新,甚至做更愚蠢的事——复原。

5.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希腊考古博物馆是举世闻名的。

B.教室内静悄悄的,同学们正炯炯有神地听老师讲课。

C.他,天庭饱满,气宇轩昂, 看就不是平凡之辈。

D.他把自己的家乡描述得真是太好的,读起来令人神往。

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在那些欧洲史上最伟大的雕像中间走来走去,只觉得我的眼睛——被那个英雄时代所特有的比传说还神奇的光芒照得发亮。

B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人带到永远。

在岁月的翻滚中,古希腊人的石头已经满是裂痕与缺口,有的只剩下一些残块和断片。

C.我站在雅典卫城上,我发现对面远远的一座绿色的小山顶上,爽眼地竖立着一座白色的石碑。

D.希腊人说他们最得意的三样东西就是:阳光、海水和石头。

作文精彩片段 ?01、巴尔扎克说过 "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 " 。

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人生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可轻言放弃。

《直面苦难》 ?02、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 :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 ; 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 ; 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 ,, 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 ; 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 ; 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03、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

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04、虽然你现在还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

然而只要坚韧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 ;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 虽然你现在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之后,终会占有蓝天。

?05、冰心说道 :"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06 、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 ; 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

悲观的人,所受的痛苦有限,前途也有限 ; 乐观的人,所受的磨难无量,前途也无量。

在悲观的人眼里,原来可能的事也能变成不可能 ; 在乐观的人眼里,原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变成可能。

悲观只能产生平庸,乐观才能造就卓绝。

从卓绝的人那里,我们不难发现乐观的精神 ; 从平庸的人那里,我们很容易找到阴郁的影子。

?07、坚持的昨天叫立足,坚持的今天叫进取,坚持的明天叫成功。

?08、如果只看到太阳的黑点,那你的生活将缺少温暖 ; 如果你只看到月亮的阴影,那么你的生命历程将难以找到光明 ; 如果你总是发现朋友的缺点,你么你的人生旅程将难以找到知音 ; 同样,如果你总希望自己完美无缺,假设你的这一愿望真的能如愿以偿,那么你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

?09、喜马拉雅直冲霄汉,可上面有攀爬者的旗帜; 撒哈拉沙漠一望无垠,可里面有跋涉者的脚印 ; 阿尔卑斯山壁立千仞,可其中有探险者的身影 ; 雅鲁藏布江湍急浩荡,可其中有勇敢者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