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说课稿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说课课件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6eba22915f804d2b16c1b2.png)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任务:
画出轴承座的三视图
设定任务主线,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一个具体的工作情境提出 一个真实的工作任务:
某厂需要铸造如图所示 的轴承座组合体,同学 们能不能画一张完整规 范的工程图纸?
展示轴承座的标准画法
(二)探究新知、示例演练
教学过程
知 识 点
假想把组合体分解成若干个部 分,分别分析它们的形状、相 互位置、组合方式及组合体的 形体特征,这种分析组合体的 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
教学 内容
一
知识目标
灵活掌握形体分析法画合体三视视图。 二 能力目标
提高空间想象力;增强物-图转换能力,提高综合分析素质。 三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规范作图的习惯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四
评价目标
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学生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 立自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 重点
利用形体分析 法画组合体视 图的方法
评价内容 作业检查(30分) 教师评价(40分) 优秀作业(10分) 任务完成(10分) 小组互评(30分) 正确程度(10分) 协作精神(10分) 任务完成(10分) 学生自评(30分) 课堂表现(10分) 个人努力(10分)
学生姓名: 组长:
评价主体
评价得分
得分:
阳光小组
快乐小组
【任务】
卓越小组
教学 难点
运用形体分析 法,通过 “分”“合” 的方法,将图 形化繁为简.
1、任务驱动法 2、示范例举法 3、CAD模型辅助法
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是单纯模仿、记忆,而是 一个有目的,主动建立知识的过程。 1、动手操作法 2、合作交流法 3、自主探究法 4、观察发现法 5、CAD三维模型辅助法
说课稿机械制图---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说课稿机械制图---组合体视图的画法](https://img.taocdn.com/s3/m/c8b7deb8910ef12d2af9e779.png)
《机械制图——组合体视图的画法》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一、说教材(2分钟)1、教材地位及作用(1)本节课选自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图》,江西职业学校指定教材的第二章第三节(2)地位作用机械制图课程是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工科类学生必不可少的实用技术。
从整体来看,“组合三视图画法”是第五章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全书的重点部分,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关键一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组合体三视图画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绘图和读图能力都得以提高。
2、下面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直接性目标)学会比较复杂的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能根据形体分析,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
(2)、能力目标(发展性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
提高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可持续性目标):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通过对制图规范的进一步了解,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职业素养。
养成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制图作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方式。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利用形体分析,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尤其是不可见轮廓的处理。
二、说学情(1分钟)学生刚进入中专学习一个多月的时间,有些同学还不能较好地适应中专专业课的学习,学习比较被动。
由于数学上还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不强。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在授课过程中,我借助于实物模型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同学们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基本体的三视图的画法,能进行只有切割或者只有叠加的简单的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基本掌握三视图的画法,具备了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作图方法还需进一步规范。
三、说教法(5分钟)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实物教学法: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印象多媒体教学法:直观、清晰、形象、明了2.讲述法:讲清要点发挥教师主导地位3.提问引导法:增强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4、项目教学法:5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机械制图组合体视图的画法ppt课件
![机械制图组合体视图的画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c8817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15.png)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3、画底板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4、画支撑板
擦去轮廓 线
征;先画可见部分,后画不可见部分
。(3) 检查并加粗图线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4)完成
注意:为提高绘图速度,应
尽可能把三个视图联系起来作 图,并依次完成各组成部分的 三面投影,不要孤立地先完成 一个视图,再画令一个视图。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虚线 画轴承座三视图的过程
虚线(1)
布图 大致确定各投影的位置,画作
图基准线.
(2) 画出各组成部分的投影
先画主要形体,后画次要形体; 先画各形体的主要部分,后画细部特 征;先画可见部分,后画不可见部分 。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无轮廓线 m`
(切点 ) m‘’
画连接板
m 无轮廓线
画轴承座三视图的过程
(1) 布图
大致确定各投影的位置,画作 图基准线.
(2) 画出各组成部分的投影
先画主要形体,后画次要形体; 先画各形体的主要部分,后画细部特 征;先画可见部分,后画不可见部分 。
机械制图组合体三视图画法说课稿
![机械制图组合体三视图画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24f1c3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4.png)
机械制图组合体三视图画法说课稿机械制图组合体三视图画法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机械制图组合体三视图画法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领导,专家,同仁: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机械制图第五章《组合体视图》中的第五节"组合体视图的画法"的第一课时,下面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是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机械制图》第五章组合体中的第五节。
从整体来看,“组合三视图画法”是第五章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全书的重点部分,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关键一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组合体三视图画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绘图和读图能力都得以提高。
第五节内容共分4个学时,本节为第1、2课时(共90分钟),主要为老师讲解。
2.教学目标(1)知识学习目标能够根据不同的模具形体或已知视图,运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组合体,分析选择主视图,选择基准,完成三视图,在画的过程结合线面分析法,不断总结、体会,以掌握和提高制图的能力。
(2)能力素质目标通过分析讲解,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提高作图水平。
让学生从模仿学习,向不断提高自己理解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发展。
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运用形体分析,画组合体三视图。
通过归纳后的顺口溜:“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先关键后其它(先画最能反映该部分形状特征的'视图,先画可见部分再画虚线部分),三个视图一起画”。
要求学生熟记顺口溜,分析理解,并充分感受其在画图过程中的应用,熟练掌握制图技巧。
(2)难点: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运用形体分析法,通过“分”、“合”的方法,将图形化繁为简,“分”:把复杂的组合体分成若干个基本体,单独画出基本体的三个视图,要求三个视图一起画。
机械制图-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机械制图-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92d5a5ab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77.png)
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内容提要
一、画组合体视图的步骤 二、画拨叉三视图
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一、画图步骤:
1.形体分析 把组合体分解为若干个基本形体,分析其组合形式,分析各邻接表面间的
连接关系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为下一步画图做好准备。 2.视图选择 ①选择主视图。主视图的选择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组合体的放置位置,二
分析它的相互位置。然后确定主视图,确定主视图的放置位置,确定主视图 的投射方向。再定比例、选好图幅。
先选择好基准绘制出基准线,再分别绘制组合体各个部分的草图,绘制 完成以后进行检查和描粗。 本节的难点:绘制相切部位的投影
感谢聆听
是组合体主视图的投射方向。组合体的放置一般是自然放置,比较大的底面在 下,小的部分在上。主视图投影方向的选择原则是能使主视图尽可能多地反映 出组合体形状的主要特征。
②确定其他视图。确定俯视图和左视图。
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3.定 比例,选图幅 4.布图打底稿:
布图时,算好各视图的总体尺寸,预留标注空间,画出基准线。 基准线画好后,将组合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用细实线逐个画出。画图顺序一般 为:先画大的形体,后画小的形体;先画主要轮廓,后画细节部分;先画实线, 后画虚线;先画定位尺寸全的部分,后画连接部分。 5.检查,描深 底稿画完后,逐个视图检查,改正错误。然后,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各种线 型描深所有图线。先描深细线,再描深粗线;描深粗线时先描深曲线,再描深直 线。几种线型重合时,按“粗实线、细虚线、细点画线、细实线”的顺序优先选 画排序在前的线型。
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例: 画出如图所示拨叉的三视图。
(1)形体分析:拨叉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拨 叉1、竖板2、圆筒3、肋板4。这四个部分之间经 过堆叠、相交、相切形成综合类组合体。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https://img.taocdn.com/s3/m/bf00e42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2.png)
布置视图时,应根据各视图每个方向的最大尺寸,考虑视图间 留出标注尺寸的位置和适当间隔,要注意布图均匀合理。
视图确定后,可以先在图上绘制出确定各视图位置的基准线, 这样的基准线有:底面的积聚直线、大端面的积聚直线、对称图形 的中心线(对称平面位置)或回转体的轴线、对称中心线。
当两组成部分的表面不平齐时,中间应有线隔开。如图4-2b所示, 上下两形体的相应表面没有对齐,不在同一平面内,主、左视图中应 画出两表面的分界线。
(a)
(b)
图4-2 两形体表面平齐与不平齐
(2)相交 当两组成部分的表面相交时,在相交处应画出交线。如 图4-3 所示,底板的前后平面分别与圆柱面相交,相交处产 生交线,则主视图中应画出交线的投影。
最常见的形式。如图4-1c所示的轴承座。 需要注意的是:组合体是一个整体,组合形式是我们分
析组合体的方法,而不是它形成的方法。
2.表面连接关系
组合体上相邻两表面的连接关系可分三种情况:平齐与不平齐、相 交、相切。 (1)平齐与不平齐
当两组成部分的表面平齐(即共面)时,两表面之间不应画分界线。 如图 4-2a所示,上下两形体的相应表面平齐连成一个平面,结合出没 有分界线,因而主视图上箭头所指之处不应画线。
图4-3 两形体表面相交 图4-4 两形体表面相切
(3)相切
当两组成部分的表面相切时,在相切处一般不画出分界线。如图 4-4 所示。底板的前后平面分别与圆柱面相切,相切时面与面之间是 光滑的过渡。但在特殊情况下,当两圆柱面的公切面垂直与投影面时, 应画出相切的素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也就是画出了两面的分界线。 如图4-5所示。
3)视图中的虚线最少。 具体的做法是:先将图4-7a所示的组合体按自然位置
(完整版)组合体视图画法教案
![(完整版)组合体视图画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5de72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dc.png)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01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对组合体的形成、分类、视图画法和尺寸
标注等知识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
技能提升情况
02
通过实践练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形体分析能力和绘图技
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习态度与习惯
03
学生普遍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按时
完成作业和课堂任务。
表面交线的分类
根据两立体表面的相对位置,表 面交线可分为相贯线和截交线。
表面交线在组合体视图中的识别
识别方法
在组合体视图中,表面交线通常表现为视图中的图线或图线的 组合。识别表面交线需要分析视图中图线的形成原因和含义, 判断其是否为两个或多个立体表面的交线。
识别步骤
首先分析组合体的结构特点,确定可能产生表面交线的部位; 其次根据投影规律,在相应视图上寻找表面交线的投影;最后 根据表面交线的性质,判断其类型及空间位置。
局部放大图
对于组合体中细小结构或 复杂部分,可以采用局部 放大图进行详细表示,以 便于理解和加工。
简化画法
对于某些不影响整体理解 的局部细节,可以采用简 化画法进行表示,如省略 某些圆角、倒角等。
注意事项
在使用局部放大图和简化 画法时,应注意保持与原 图的投影关系一致,并标 注必要的尺寸和说明。
04
通过大量的空间思维训练题和实例分析,提高学 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为后续的组合体 视图识读打下基础。
典型组合体结构分析举例
叠加型组合体 以叠加型组合体为例,详细讲解其结构特点、视图表达方 法和识读技巧,通过实例演示叠加型组合体的视图绘制过 程。
切割型组合体 以切割型组合体为例,介绍其结构特点、视图表达方法和 识读要点,通过实例演示切割型组合体的视图绘制过程。
(完整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教案
![(完整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abbfb70722192e4436f648.png)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机械制图》第一篇第四章第二节。
本节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综合应用,又是从投影理论过渡到识读机械图样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第二节内容是将空间形体或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绘图的能力得以提高。
2.教学目标 (1)知识学习目标能够根据不同的模具形体,学会判断组合体类型,分析选择主视图,选择基准,画三视图,在画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体会,以掌握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2)能力素质目标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小组内互助,让学生有模仿学习的机会,通过画、量、讲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规范作图的习惯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运用形体分析法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通过归纳后的顺口溜:“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先关键后其它,三视图一起画”,要求学生熟记顺口溜,并学会分析方法;在具体任务驱动下,借助多媒体演示,通过分组协作解决问题。
(2)难点:主视图的选取以及组合体空间形状的想象。
利用橡皮泥辅助想象,读画结合,突破难点。
所教授的对象是09机电班新生,他们的文化理论基础不佳,接受新知识能力反应较慢,学习习惯较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欠高,班级整体学习气氛欠浓,因此,如何培养班级学生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1、教法“创设任务情境—引导自主探究—进行归纳总结”采用任务驱动法,精讲多练,充分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有机贯穿在任务之中,让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达成教学目标。
(1)任务驱动法:采用任务驱动,带动每位学生参与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制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说课稿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7209d036f1aff00bfd51e0e.png)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第五章第四节。
从整体来看,“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是第五章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全书的重点部分,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关键一节,学习本节内容既可以使学生巩固前面学习的“组合体的分析方法、组合体的表面交线”等知识点,也为学生学习后面的“看组合体视图,补视图和缺线”等知识点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节内容共分4个学时,本节为第1课时(共45分钟)。
2.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运用形体分析,画组合体三视图。
确立依据:组合体是由多个基本几何体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只有理解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及表面接触方式(相接、相切、相贯),才能进一步了解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分界线特点,从而画出组合体的三视图,所以我将“运用形体分析,画组合体三视图”作为为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三视图的思维分析、判断能力的养成。
确立依据:学生在学习组合体知识时,无论是根据立体想象平面,还是根据平面想象立体,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这不是短时间内能达到的,所以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很困难。
故我将“三视图的思维分析、判断能力的养成”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组合体模型,学会判断组合体类型,分析并选择主视图,选择基准,画三视图,在画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体会,从而掌握和提高制图的能力。
2、能力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判断出组合体的各种组合形式(切割、叠加、综合)。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养成手、脑并用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他们做一名有知识、有能力的现代技术专业人才的自信心。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形体分析法、组合体的组合形式以及组合体的表面交线等关于组合体的相关知识,为本节知识的引入做好了铺垫。
机械制图第组合体三视图PPT课件
![机械制图第组合体三视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9f728f5ef7ba0d4a733b69.png)
考虑形状特征标注尺寸示例2 半径尺寸应标注在显示圆弧的视图上
考虑集中标注尺寸示例1
考虑形状特征 标注尺寸示例3
缺口的尺寸应 标注在显示其 真形的视图上
考虑集中标注尺寸示例2
标注尺寸要排列整齐1 同一方向几个连续尺寸尽量标注在同一条直线上
标注尺寸要排列整齐2 要避免尺寸线、尺寸界线与轮廓线相交
通常以零件的底面、端面、对称面和轴线作为基准。
⑶ 总体尺寸 零件长、宽、高三个方向的最大尺寸。
总体尺寸、定位尺寸、定形尺寸可能重合,这时需 作调整,以免出现多余尺寸。
一、组合体尺 寸标注示例
定 形 尺 寸
定 位 尺 寸
总 体 尺 寸
不 标 注 总 体 尺 寸 的 例 子
考虑形状特征标注尺寸示例1 直径尺寸宜标注在非圆视图上
图线为 交线的
投影
图线为平面 的投影
视图中线框、图线的含义
未封闭的图 框为圆柱面
的投影
图线为圆柱 面轮廓素线
的投影
未封闭的图框为 平面的投影
视图中线框、图线的含义
4. 善于构思物体的形状 ( 1 ) 看视图
( 1 ) 想形状
二. 看图的基本方法 形体分析法
看图的方法 面形分析法
看图的步骤:
1.看视图抓特征
A.视图中每一个封闭线框的含义可能是:
(1) 平面
(2) 曲面
(3) 平面与曲面相切连接
B. 视图中每一图线的含义可能是: (1) 垂直面的投影; (2) 两表面的交线;可能是平面与平面的交线,也可能是 平面与曲面的交线。 (3) 曲面转向轮廓线。 3. 应善于抓住视图中形状与位置特征进行分析。
图框为平面 的投影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正式版】组合体视图画法 说课PPT
![【正式版】组合体视图画法 说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8a0e6f4eb0717fd5370cdce5.png)
基准线是指画图时 测量尺寸的基准,每个 视图需要确定两个方向 的基准线。通常用对称 中心线、轴线和大端面 作为基准线,如右图所 示
画轴承的轴线及后端面定位基线
画形体的顺序:
先实后空; 注意:①相切的位置是光滑过渡,不要画出轮廓线
下面以轴承座为例,介绍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拿到物体后,先分析它的形状和结构特点,是由哪几个基 本体组成的,再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然后选择视图。
轴承座形体分析:组合形式,堆积形成。
⑴ 符合自然安放位置; 2、选择主视图 尽量反映组合体的形状特征 灵活掌握形体分析法 。 拿到物体后,先分析它的形状和结构特点,是由哪几个基本体组成的,再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然后选择视图。 3、选比例及图幅 根据国标要求选取适当图幅 5、轻画底稿 先主后次,先粗后细,先实后虚 3、选比例及图幅 根据国标要求选取适当图幅 4、布置视图 用中心线或主要轮廓线定位 3、选比例及图幅 根据国标要求选取适当图幅 它们的组合形式及相邻表面之间的连接关系为:支撑板和肋板堆积在底板之上。 重点:运用形体分析,画组合体三视图 。 轴承座形体分析:组合形式,堆积形成。
它们的组合形式及相邻表面之间的连接关系为:支撑板和肋板堆积在底板之上。
图所示。 5、轻画底稿 先主后次,先粗后细,先实后虚
2、选择主视图 尽量反映组合体的形状特征 轴承座形体分析:组合形式,堆积形成。 轴承座形体分析:组合形式,堆积形成。 先画轮廓,后画细节。 在选择视图时,首先要选好主视图。 (d) 画支承板的三视图 通常用对称中心线、轴线和大端面作为基准线,如右图所示 (c) 画底板的三视图 2、选择主视图 尽量反映组合体的形状特征 拿到物体后,先分析它的形状和结构特点,是由哪几个基本体组成的,再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然后选择视图。 画轴承的轴线及后端面定位基线 (d) 画支承板的三视图
第五章机械制图组合体视图课件
![第五章机械制图组合体视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b9686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6f.png)
(b )
图5-17 轴承座
圆凸台
圆筒 支撑板 底板
加强肋板
一、 组合体的画图步骤
• 2.选择视图
• 选择视图首先需要确定主视图。 • 通常要求主视图能较多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即尽量将组成部分的形状和相互关系反映在主 视图上,并使主要平面平行于投影面,以便投影 表达实体。图5-17a的轴承座,从箭头A方向看去 ,所得到的视图满足所述的基本要求,可以作为 主视图。 • 主视图确定之后,俯视图和左视图也就随之确定 了。底板需要水平面投影表达其形状和两孔中心 的位置;肋板则需要侧面投影表达形状。因此, 三个视图都是必需的,缺少一个视图都不能将物 体表达清楚。
宽度方向尺寸基准 (后端面)
长度方向尺寸基准 (对称面)
高度方向尺寸基准 (底面)
图5-18 轴承座画图步骤
图5-20
图5-20
第七节 看组合体视图
看图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叫做形体分法,一 种叫做线面分析法。
二、 线面分析法
线面分析法就是运用线面的投影规律,分析视图 中的线条、线框的含义和空间位置,从而看懂视 图。 下面以图5-22所示的压块为例,说明用线面分析 法看图的方法。
• 当圆柱与圆柱、圆柱与圆锥轴线相交,并公切于 一圆球时,相贯线为椭圆,该椭圆的正面投影为 一直线段,水平面投影为类似形(圆或椭圆)(图514)。
• 当两圆柱轴线平行或两圆锥共顶相交时,相贯线 为直线(图5-15)。
图5-13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一)
图5-14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二)
图5-15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三)
1 用形体分析法先做主要分析
图5-22 用线面分析法看图
2 用线面分析法再作补充分析
组合体视图(画法、看图) 课件
![组合体视图(画法、看图)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b88a0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b.png)
§4 读组合体投影图
读图和画图是我们认识物体 的两个相反的过程。
读 图 是分析视图上的线框和图线
想像出物体的空间形状
读图的基本方法
形体分析法 线面分析法
视图上的线框一般有三种含义: (1) 平面的投影 (2) 曲面的投影 (3)孔洞或组合表面的投影
视图上的图线一般也有三种含义: (1) 有积聚性的平面或柱面的投影 (2) 表面交线的投影 (3) 曲面界限素线的投影
先圆弧、后直线;应先水平 后竖直再倾斜。
7.标注尺寸,完成全图
§3 组合体投影图上的尺寸标注
3.1 标尺寸的要求 正确:尺寸标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即严格遵守
国家标准《机械制图》(GB/T16675.2–1996) 的规定。
完全:尺寸标注要完整,要能完全确定出物体的
形状和大小,不遗漏,不重复。
清晰:尺寸标注要合理,安排要清晰。
3.3 尺寸分类和尺寸基准
1.尺寸基准
确定尺寸位置的几何元素(点、直线、平面)称为尺寸基准。
2.定形尺寸
确定组合体各组成部分形状大小的尺寸。
3.定位尺寸
确定各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尺寸。
4.总体尺寸
组合体的总长、总宽、总高尺寸。
3.4 标注尺寸应注意的问题
1. 尺寸应该标注在反应形体特征的视图上 2. 同一形体的尺寸应该尽量集中标注 3. 尺寸排列要清晰,平行的尺寸应按“大尺寸在外, 小尺寸在内”的原则排列
4. 内形尺寸、外形尺寸应分别标注在视图的两侧
5.同轴回转体的直径,应尽量标注在非圆视图上
6. 应该尽量避免在虚线上标注尺寸
1. 尺寸应该标注在反应形体特征的视图上
2. 同一形体的尺寸应该尽量集中标注
《机械制图》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机械制图》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https://img.taocdn.com/s3/m/b957d29c0066f5335b812147.png)
选择原则: 1)安放平稳; 2)反映形状特征及其相对位置; 3)其余视图虚线少。
B C
D A
综合考虑,选择A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6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3.选比例、定图幅
视图尽量选择1:1的比例,根据 物体三个视图所占面积,视图间标 注尺寸的位置、间距,标题栏所占 位置选用合适的标准图幅。
4.布图、画基准线
机械制图
MECHANICAL DRAWING
目录
CONTENTS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以轴承座为例绘制三视图
3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1.形体分析
组成 位置关系 相邻表面连接方式
4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1.形体分析
该轴承座可以分解成四 部分。
支撑板
底板
圆筒 肋板
5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2.选择主视图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步骤
1、形体分析 2、选择主视图 3、选择比例、定图幅 4、布图、画基准线 5、画底稿 6、检查、描深 7、标注尺寸 8、填写标题栏
22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练习
画下面组合体的三视图,尺寸自定。
23
谢谢观看
Thanks for looking
2 6
圆筒的转向轮 廓线在支撑板 内,不再画线
2 13 13
16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5.画底稿
1)画底板 2)画圆筒 3)画支撑板 4)画肋板
17
圆筒的转向轮 廓线已在肋板 内,不再画线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5.画底稿
1)画底板 2)画圆筒 3)画支撑板 4)画肋板
18
支撑板与肋板结合面 已融在组合体内,不 再画线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说课PPT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说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cf060c1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d.png)
能够根据给定的视图绘制出组合体的 三维模型。
作业布置与要求
对于复杂的组合体,需要提供详 细的尺寸和比例信息。
作业完成后,需要进行互评和教 师点评,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 足和改进方向。
01
完成至少两个组合体的三视图绘 制,要求线条清晰、比例准确。
02
03
04
作业需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并 注明完成时间和姓名。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总结
组合体的基本概念
介绍了组合体的定义、分类和构成方式,使 学生对组合体有了初步的认识。
视图的基本原理
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组合体的构成方式,选 择合适的视图表达方式,并进行了实例演示
。
组合体视图的绘制方法
讲解了正投影、斜投影、透视图等基本原理 ,以及如何通过视图来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尺 寸。
组合体的分析方法
0102Biblioteka 03结构分析对组合体的各个组成部分 进行分析,了解其结构特 点、连接方式和相对位置。
功能分析
根据组合体的用途和功能, 分析其组成部件的作用和 工作原理。
运动分析
对于有运动部件的组合体, 需要分析其运动方式和运 动范围,以便正确绘制视 图。
组合体视图的绘制步骤
绘制基准线
根据组合体的特征和尺寸 ,绘制基准线,作为绘制
俯视图
从上面看物体所得到的图形,通常放 在中间。
组合体视图的特点与作用
特点
组合体视图能够完整、清晰地表达物 体的形状和结构,方便进行技术交流 和指导生产。
作用
组合体视图是工程图样中常用的表达 方法,用于指导生产、检验和装配等 环节,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 本技能之一。
03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技巧
机械制图-组合体三视图画法
![机械制图-组合体三视图画法](https://img.taocdn.com/s3/m/f7f8723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4.png)
肋板 支承板
1.形体分析
2.选择主视图的投影 方向
底板
例题1:绘制如图所示轴承座的三视图
3.画作图基准线 4.画底板 5.画圆筒 6.画支承板 7.画肋板
例题2:绘制如图所示顶块的三视图
作业 P27 3-9-2
谢谢观看!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A 图的方法和步骤
选择比例 确定图幅
布置视图
绘制底稿
检查描深
选择比例 确定图幅
布置视图
绘制底稿
检查描深
选择比例 确定图幅
布置视图
绘制底稿
检查描深
选择比例 确定图幅
布置视图
绘制底稿
检查描深
选择比例 确定图幅
布置视图
绘制底稿
检查描深
例题:绘制如图所示轴承座的三视图
底板两侧面与直立圆 筒外表面相切
底板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A 形体分析
视图选择
B
C 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1.主视图的选择
A B
通常要求主视图能较多地反映物体的形体特征,即反映各
组成部分的形状特点和相互位置关系
B
A
A 方向获得的三视图
B 方向获得的三视图
2.视图数量的确定
在组合体形状表达完整、清晰的前提下,其视图数量愈少愈好
机械制图
模块三 组合体
01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02
截交线
03
相贯线
04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05
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06
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A 形体分析
视图选择
B
C 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组合体可分为几个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说课稿
南部县升钟职业中学彭斌昌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机械制图》(作者:王幼龙)第五章第四节。
从这一章的整体来看,本章是第一篇的核心内容,也是全书的重点部分,是培养空间想像能力和读图能力的关键一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第二节内容是将空间形体或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绘图的能力得以提高。
第四节内容共分六个课时,本节为教师理论讲解后第三课时,为操作练习课。
2.教学目标
(1)知识学习目标
能够根据不同的模具形体,学会判断组合体类型,分析选择主视图,选择基准,画三视图,在画的过程不断总结、体会,以掌握提高制图的能力。
(2)能力素质目标
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活动,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好帮差,让学生有模仿学习的机会,通过画、量、讲等各种的形式,让学生在团队都是主要参与者,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实践与演示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运用形体分析,画组合体三视图。
通过归纳后的顺口溜:“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先关键后其它,三视图一起画”。
要求学生熟记顺口溜,分析理解,使在画图过程时能充分发挥想象,熟练掌握制图技巧。
(2)难点:运用形体分析法,通过“分”“合”的方法,将图形化繁为简。
“分”:把复杂的组合体分成若干个基本体,单独画出基本体的三个视图,要求三个视图一起画。
“合”:然后将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及表面连接关系将所有组合体组合而成。
二、学生的分析
高一机械班学生群体中,学习基础因招生过程中录取分数不高,文化理论基础不佳,接受新知识能力反应较慢,整体学习气氛欠浓,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欠高,因此,如何培养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成为一节课所要考虑的因素。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项目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PPT),以完成项目为目标,带动每位学生参与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制图过程中每一环节。
(2)张贴法:老师将自己所画的答案张贴,与学生所画的答案对照,能感性直观找出异同点,分析其不同之处,点评合理性,同时指出学生图形中所存在的不足。
(3)要求学生分小组共同讨论完成,自己操作,自己上台分析讲解,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教师只在学生
练习过程和最后讲评中作引导作用,在学生演示过程中起主持人的角色。
2、学法
(1)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复习,特别是对顺口溜的理解。
(2)在操作过程中,基础差的同学在画图过程中及时可以向基础相对好些的同学求教,实现以好帮差的学习方法。
(3)教师少讲,学生多练多讨论,并让学生多些上台讲解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提高演示的能力。
四、教学情景创设
将教室内的课桌椅分成七组,围成四分之三圆弧,上面摆放三张桌子,作学生画图完成后模具的摆放场所,也作为学生讲解的讲台。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1、课的导入(5分钟)
机器中如出现某一零件损坏需要重新加工,那这样就需要将这零件重新画成零件图,然后再进行加工,而我们这一节课就是零件(教学模具)画成三视图的过程。
(1)提问:一般组合体零件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叠加类、切割类)
(2)全体默记一遍叠加类组合体的作图步骤。
顺口溜:先分析后选择,先基准后轮廓,先关键后其它,三视图一起画。
2、课的实施
第一阶段:分发任务,学生分组操作,体现团队协作精神(25分钟)。
每组五位同学:三位同学负责画图(其中两位同学画草图),
一位同学负责上台讲解该组作图过程的分析和主视图、基准选择的思路,一位同学负责模具测量和对各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打分。
分发教具,要求根据实际尺寸按一定的比例,按顺口溜的顺序进行。
第二阶段:学生上台讲述本组操作的分析思考过程(10分钟)。
学生将本组完成的图形张贴在黑板上,教具放在前面桌子,然后进行作图过程的讲述。
讲述内容:a、组合体的类型及组成?
b、主视图方向的选择?
c、长、宽、高方向基准的选择?
其他组成员可以根据讲述情况和张贴图形情况对其进行提问,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情况,及时把握亮点进行鼓掌激励,以活跃课堂气氛。
第三阶段:教师出示答案进行比较,学生对展示结果进行评分,根据打分结果宣布优胜组(5分钟)。
1.教师出示答案与学生所画图形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很直观的对比两张图形中存在的不同之处,然后判断合理性,在这过程中,对存在错误的画法用彩色粉笔特别指出,并作强调。
然后对全部图纸作一个总的点评。
2.学生根据各组展示结果加以评议打分
打分内容包括:a、图纸完成速度
b、图纸完成质量
c、讲述能力
3、宣布评分结果,确定优胜组。
机械制图授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