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大纲整理

合集下载

最新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完整内容汇编

最新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完整内容汇编

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完整内容内容来源:凯程考研徐影老师。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333教育综合复习提纲

333教育综合复习提纲

333教育综合复习提纲第一部分:数学1. 数与代数- 整数与有理数运算- 代数式的计算与变形2. 几何- 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平面图形的计算- 空间几何的概念与性质3. 数据与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描述与分析- 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语文1. 阅读与理解- 阅读文章的技巧与方法- 文章中的主题与要点提取- 文章的态度与观点分析2. 写作与表达- 写作的组织与结构- 语言的精确与流畅- 表达观点的逻辑与推理3. 古诗文阅读- 古文阅读的技巧与方法- 古文中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方式 - 古文背景与文化理解第三部分:外语1. 听力- 听力材料的理解与把握- 听力技巧的应用与训练2. 阅读- 阅读材料的理解与分析- 阅读技巧的运用与提高3. 口语与写作- 口语表达的准确与流利- 写作结构与表达能力的提升第四部分:科学1. 物理学- 物质与能量的基本概念- 力学与运动的规律- 光学与电磁学基础2. 化学- 元素周期表与基本元素- 化学反应与物质转化- 酸碱中和与溶液浓度3. 生物学- 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 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第五部分:历史与地理1. 历史- 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事件- 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历史人物与历史成就2. 地理- 人口与城市地理- 农业与工业地理- 气候与自然环境第六部分:政治与经济1. 政治- 国家制度与组织- 政治体制与决策过程2. 经济- 市场经济与全球化- 企业与资源配置- 金融与货币政策综上所述,333教育综合复习提纲涵盖了数学、语文、外语、科学、历史与地理、政治与经济等六个学科的核心内容,通过逐一梳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有助于考生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

希望考生能够根据提纲中的各个学科和知识点,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并结合教材和辅导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顺利备考并取得好成绩。

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完整内容

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完整内容

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完整内容内容来源:凯程考研徐影老师。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 梳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 梳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发展;教育应该注重实践,重视学以致用。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希腊哲学家XXX(公元前427——347)提出了“理念教育”思想,主张通过对理念的追求和掌握,达到人的完美。

XXX(公元前384——322)则提出了“德育、智育、体育”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全面发展。

2、现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启蒙时期的教育学思想启蒙运动提出了以理性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人的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

2)实证主义的教育学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证主义兴起,强调教育应该以科学为基础,注重实证研究。

3)批判理论的教育学思想20世纪60年代以后,批判理论兴起,强调教育应该关注社会不平等和权力问题,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社会变革。

4)后现代主义的教育学思想20世纪8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兴起,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多元性和个体差异,重视文化和语境的影响。

3、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现代教育学主要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研究理论、建构主义、情境教育理论等多种理论,这些理论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强调了教育与政治的紧密关系;“道而弗牵,强而XXX,开而弗达”则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理念;“学不躐等”则要求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

在西方古代,XXX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

XXX的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是讽刺,第二步是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XXX的教育思想则体现在《理想国》中,而XXX的教育思想则体现在《政治学》中。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可以追溯到XXX的《大教学论》的出版(1632年),这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XXX主张将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提倡“泛智教育”。

XXX认为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因此“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XXX则在《爱弥尔》中宣扬自然主义教育,而XXX则提出了“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XXX则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

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

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第一篇:教育学概论第一章:教育学的基础概念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1.1 教育学的定义1.2 教育学的特点1.3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2.1 古代教育思想2.2 现代教育思想2.3 教育学的兴起与发展3.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3.1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3.2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3.3 教育学的研究范式第二章:教育学的基本原理1. 教育的本质和目标1.1 教育的本质1.2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1.3 教育的批判性和开放性2. 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2.1 教育的社会作用2.2 教育的个人作用2.3 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3.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3.1 教育学的目的论3.2 教育学的过程论3.3 教育学的方法论第二篇:教育目标与课程设计第三章:教育目标的设定1. 教育目标的概念和特点1.1 教育目标的定义1.2 教育目标的特点1.3 教育目标的分类2. 教育目标的设定原则2.1 合理性原则2.2 可操作性原则2.3 可测量性原则3. 教育目标的制定和评价3.1 教育目标的制定过程3.2 教育目标的评价方法3.3 教育目标的调整与更新第四章:课程设计与实施1. 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1.1 课程设计的定义1.2 课程设计的原则1.3 课程设计的要素2. 课程设计的过程与方法2.1 课程设计的过程2.2 课程设计的方法2.3 课程设计的实施与评价3. 课程设计的发展趋势3.1 跨学科课程设计3.2 素质教育课程设计3.3 创新教育课程设计第三篇: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第五章: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1. 教学理论的定义和特点1.1 教学理论的定义1.2 教学理论的特点1.3 教学理论的科学性2. 教学理论的主要流派2.1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2.2 构造主义教学理论2.3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3. 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3.1 多元智能理论3.2 脑科学与教学3.3 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第六章: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1. 教学方法的基本分类1.1 教学方法的定义1.2 教学方法的分类1.3 教学方法的特点2.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原则2.1 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匹配2.2 学生特点与教学方法的匹配2.3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匹配3.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3.1 科技教育与教学方法创新3.2 课堂教学与教学方法改革3.3 教学方法对教师角色的影响第四篇:教育管理与评价第七章: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1. 教育管理的定义和特点1.1 教育管理的定义1.2 教育管理的特点1.3 教育管理的目标2. 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2.1 教育管理的层次结构2.2 教育管理的职能和任务2.3 教育管理的原则和方法3. 教育管理的关键问题3.1 教育管理与教育资源配置3.2 教育管理与组织机构3.3 教育管理与教育改革第八章: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1. 教育评价的定义和特点1.1 教育评价的定义1.2 教育评价的特点1.3 教育评价的目的2. 教育评价的分类和方法2.1 教育评价的分类2.2 教育评价的方法2.3 教育评价的质量标准3. 教育评价的改革和发展3.1 教育评价的改革背景3.2 教育评价的改革措施3.3 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结语通过对2024年333教育学大纲的综合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4考研教育学333大纲

24考研教育学333大纲

24考研教育学333大纲
2024年教育学333考研大纲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教育学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历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

2. 教育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教育学研究的过程和规范等内容。

3. 教育学专业知识:涉及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及其研究内容、教育学的核心理论和研究方法等。

4.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这部分内容将介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教育学的萌芽、独立、发展多样化以及理论深化等阶段,同时涉及各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5. 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主要探讨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6. 教育的历史发展:这部分内容将分析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特点,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历史演变。

7. 教育概念的界定:主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界定教育概念,以帮助考生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内涵。

8. 人的发展:这部分内容将探讨人的发展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9. 教育与社会发展:主要分析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即社会因素如何影响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总体来说,2024年教育学333考研大纲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学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教育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23考研333大纲

23考研333大纲

23考研333大纲一、考查目标教育学基础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特点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2、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传承文化科学知识来培养人3、学校教育对提高人的现代性有显著作用四、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2023教育综合333考研大纲

2023教育综合333考研大纲

2023教育综合333考研大纲2023年教育综合333考研大纲分为三部分:综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统计与测量学。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三个部分的考研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综合教育学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该部分要求掌握教育学的定义、特点、研究方法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2.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观要求理解教育目标的意义、分类和确定方法,以及教育价值观的内涵和培养。

3.教育学派和教育思潮要求熟悉教育学的代表性派别和相关的教育思潮,如进化主义、功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等。

4.教育心理学要求了解基本的教育心理学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具备分析教育心理问题的能力。

5.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过程该部分重点介绍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问题确定、设计研究方案、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解释和研究报告等。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1.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要求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方法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2.学习与记忆心理学该部分要求掌握学习和记忆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相关的实验研究。

3.智力与智力测试要求了解智力的概念、分类和测量方法,并具备分析智力测验结果的能力。

4.个体差异与教育该部分重点介绍个体差异的概念和分类,以及个体差异对教育的影响和教育干预的方法。

5.社会心理学与教育要求熟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社会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教育统计与测量学1.统计学基础要求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研究方法和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2.教育测量学基本概念该部分重点介绍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包括信度和效度等指标。

3.测验与测量要求了解测验的种类、编制和评估方法,以及测验在教育决策和评价中的应用。

4.教育统计与数据分析该部分要求熟悉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教育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5.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要求了解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和评价模型。

以上就是2023年教育综合333考研大纲的主要内容。

教育综合333考研大纲

教育综合333考研大纲

教育综合333考研大纲(最新版)目录1.教育综合 333 考研大纲概述2.大纲的内容结构3.备考建议正文【教育综合 333 考研大纲概述】教育综合 333 考研大纲是指导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专业科目的参考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

该大纲旨在为考生提供明确的复习方向和目标,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提高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选拔质量。

【大纲的内容结构】教育综合 333 考研大纲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教育学原理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方法等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教育史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国内外教育发展历程、重要教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以及对教育思想演变的认识。

3.教育心理学这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等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教育实践中心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备考建议】针对教育综合 333 考研大纲,以下是一些建议供考生参考:1.系统学习教育学基础知识。

考生需要认真阅读教育学专业教材,理解掌握教育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强化教育史的学习。

教育史部分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考生需要重点掌握我国教育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了解外国教育史的主要内容。

3.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育心理学部分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教育实践中的心理问题。

4.多做真题和模拟题。

通过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考生可以了解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提高应试能力。

5.关注教育热点问题。

考生需要关注国内外教育动态,了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问题,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论述能力。

2024考研311教育学考试大纲

2024考研311教育学考试大纲

2024考研311教育学考试大纲
2024年考研311教育学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对教育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本科优秀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学科素养和进一步发展的潜质。

二、考查目标
1. 掌握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理解和掌握教育实践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

3. 具有发现、分析教育现象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5. 了解国内外教育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 考试时间:180分钟。

3. 试卷结构:试卷满分300分,其中,教育学原理占约60分,中外教育史占约100分,教育心理学占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占约50分。

4. 题型结构:选择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等。

四、考查内容
1. 教育学原理:主要考查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理论,以及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等。

2. 中外教育史:主要考查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变化,以及重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3. 教育心理学:主要考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等方面的知识。

4. 教育研究方法:主要考查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2023年333教育综合考研统考大纲

2023年333教育综合考研统考大纲

随着2023年的临近,教育综合考研统考大纲也已经公布。

这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依据,对于考生来说,全面了解统考大纲,把握考试重点和难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考试科目及内容2023年教育综合考研统考科目包括:(1)教育学原理(2)教育史(3)教育心理学(4)教育研究方法(5)课程与教学论(6)教育管理学(7)比较教育学(8)学前教育学(9)职业教育学。

1.教育学原理主要考查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

2.教育史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国近代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方面的知识。

3.教育心理学主要考查学习理论、动机理论、智力理论、人格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4.教育研究方法主要考查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5.课程与教学论主要考查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6.教育管理学主要考查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7.比较教育学主要考查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知识。

8.学前教育学主要考查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9.职业教育学主要考查职业教育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二、考试难点与重点1.考试难点:(1)教育学原理中的哲学基础、教育史中的中外教育思想史、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教育研究方法中的定量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论中的课程开发、教育管理学中的教育政策与法规、比较教育学中的东西方教育比较、学前教育学中的幼儿发展与教育、职业教育学中的职业教育改革。

(2)跨学科知识点,如教育学原理与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与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论与教育管理学等。

(3)理论与实践结合,如教育学原理与教育实践、教育史与教育改革、教育心理学与教学实践、教育研究方法与教育研究实践、课程与教学论与教学设计、教育管理学与学校管理实践、比较教育学与国际教育交流、学前教育学与幼儿园管理实践、职业教育学与职业学校管理实践等。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教育的概念: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 P4(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分歧国家现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XXX,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现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 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现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P7(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 P7(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 P7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P86、近代教育的特性(1) .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 .初等义务教育广泛施行;(3) .教育世俗化;(4)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现代教育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XXX(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考研《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考研《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大纲四、家庭、社区、人口与学前教育的关系(理解)第三章学前儿童与教师第一节儿童观(理解)一、儿童观的内涵与形态(理解)二、儿童观的演变(识记)三、儿童观的现代化(识记)第二节教师观(理解)一、幼儿园教师及其角色演变(理解、运用)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理解)三、师幼关系(识记、运用)第四章学前教育目标第一节学前教育目标的定位(理解)一、学前教育目标的含义(理解)二、学前教育目标的分类(理解)三、学前教育目标的功能(识记)四、制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识记、运用)五、学前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理解)第二节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识记)一、托儿所目标(理解)二、幼儿园教育目标(识记)三、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识记)第五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的体育(理解)一、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二、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及体育的目标与内容(识记)三、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识记、运用)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智育(理解)一、学前儿童智育的内涵与意义(理解)二、学前儿童智能的发展与多元智能理论(理解)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识记)四、学前儿童智能的培养(运用)第三节学前儿童的德育(理解)一、学前儿童德育的内涵与历史(理解)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社会教育与德育(理解)三、学前儿童道德发展与教育(识记、运用)第四节学前儿童的美育(理解)一、学前儿童美育的内涵与意义(理解)二、学前儿童的审美心理及美感发展的特点(识记)三、学前儿童美感的培养(运用)第六章学前课程第一节学前课程的含义与特点(理解)一、课程的词源分析及含义(理解)二、学前课程的内涵(理解)三、学前课程的特点(识记)第二节学前课程目标(理解)一、学前课程目标纵向体系(识记)二、学前课程目标制定依据(理解)第三节学前课程内容(理解)一、学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识记)二、学前课程内容选择原则(识记)第四节学前课程实施(理解)一、学前课程实施途径(识记)二、学前课程实施(幼儿园教育)原则(运用)第五节学前课程的几种主要模式(识记)一、五指活动课程方案与模式(识记)二、幼稚园行为课程方案与模式(识记)三、蒙台梭利课程模式与方案(识记)四、海伊斯科普(High/Scope)课程模式及方案(理解)五、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与课程方案(识记)第六节我国学前课程的变革与实践(理解)一、百年来我国学前课程变革的基本历程与特点(理解)二、我国学前课程变革中的课程形态(理解)第七章学前教育活动第一节学前教育活动概述(理解)一、学前教育活动的含义(理解)二、学前教育活动的相关理论(识记)三、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理解)四、学前教育活动的类型(理解)五、学前教育活动的特点(识记)第二节学前教育活动设计(运用)一、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本质特点(识记)二、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环节(运用)三、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识记)四、不同类型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规范(识记、运用)第三节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理解)一、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意义(理解)二、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要素(理解)三、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识记)四、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识记)第八章学前儿童游戏第一节学前儿童游戏概述(识记)一、“游戏”的概念(理解)二、学前儿童游戏的特征(识记)三、游戏的分类(识记)四、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价值(理解)第二节学前儿童游戏的主要理论(识记)一、经典游戏理论(识记)二、当代游戏理论(识记)第三节学前儿童游戏指导(运用)一、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意义(理解)二、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原则(运用)三、学前儿童各类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建构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的指导(运用)第四节学前儿童游戏环境创设(运用)一、游戏环境的要求(识记)二、室内游戏环境设置对策(运用)三、户外游戏场地构成(识记)第五节学前儿童游戏与玩具(理解)一、学前儿童游戏中玩具的作用(理解)二、学前儿童游戏中玩具的种类(识记)三、幼儿园中玩具的配备与选择(理解)第九章幼儿园环境第一节幼儿园环境概述(理解)一、环境与幼儿园环境(识记)二、幼儿园环境的重要性(理解)三、幼儿园环境的分类与维度(理解)第二节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理解)一、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原则(识记)二、室内学习环境的创设(理解)三、墙面环境(理解)四、幼儿园的设施与设备(理解)第三节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营造(理解)一、心理环境的内涵(理解)二、心理环境的重要性(理解)三、幼儿园心理环境的主要内容(识记)第十章学前教育衔接第一节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合作与衔接(识记)一、家庭教育的特点(识记)二、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和衔接(识记)。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教育综合》是为招收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二、考试要求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内容1. 教育学原理:教育的本质与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等。

2. 中国教育史:中国古代教育,中国近代教育,中国现代教育等。

3. 外国教育史:外国古代教育,外国近代教育,外国现代教育等。

4. 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发展心理,教育心理等。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 试卷分数:满分为150分。

3. 答题时间:180分钟。

4. 试卷结构:名词解释题(约30%),简答题(约40%),论述题(约30%)。

五、参考书目建议考生阅读以下书籍以备考:1. 叶澜主编,《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张斌贤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4.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注意事项本考试大纲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制定,仅供报考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使用。

其他专业的考生请参阅相应的考试大纲。

七、大纲更新本考试大纲如有变动,将在每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中公布。

2024考研教育综合333全国统一大纲

2024考研教育综合333全国统一大纲

2024考研教育综合333全国统一大纲一、概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作为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综合333是考生备战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

2024年的教育综合333的全国统一大纲的出台对考研备战人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2024考研教育综合333全国统一大纲进行深入解析。

二、大纲内容2024年考研教育综合333全国统一大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化与人类。

下面将针对每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1. 教育学教育学部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教育学概论:主要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范畴以及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2)教育学原理: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标以及教育的基本原则等。

(3)教育史:主要介绍我国和世界教育史的发展脉络、重要事件以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2. 心理学心理学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心理学概论:主要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范畴以及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2)心理学方法:包括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和统计手段等。

(3)心理学分支:主要介绍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等各个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

3. 文化与人类文化与人类部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文化概念与特征:主要介绍文化的基本概念、文化的内涵以及文化的特征和功能等。

(2)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包括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交流与融合,不同文化的包容与和谐等。

(3)文化多样性与文化认同:主要介绍文化多样性的内涵、意义和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等。

三、学习重点针对2024考研教育综合333全国统一大纲,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和实务相结合2024年的教育综合333的全国统一大纲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当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育实务相结合,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应用能力。

2024年 教育学考研 311考试大纲

2024年 教育学考研 311考试大纲

2024年教育学考研311考试大纲2024年教育学考研311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考试性质:311考试是教育学学术硕士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主要测试考生对
于教育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2.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300分。

试卷结构包括选
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等。

3.考查内容: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

4.考试要求: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5.考试大纲:具体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
究方法等科目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等。

此外,大纲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

考生需要认真阅读并掌握大纲的要求,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请以教育部发布的最新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为准。

教育学考研大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考研大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
定性研究
资料来源 研究成果的表现 形式 对研究关注的方 面 分析资料的方法 关心的基本事情 自然情境 文字或图片 过程
定量研究
经过严密控制的情 境 数据 结果
归纳分析 意义与理解
演绎分析 变量与操作
定性研究
学术属性 社会学、历史学、人类 学
定量研究
心理学、经济学、物 理学
1. 2. 3. 4. 5. 6. 选题阶段 研究设计阶段 搜集资料阶段 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总结与评价阶段
教育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 内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 度。 • 外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 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 信度——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 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
• 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 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 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 • 研究目标: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
⒉ 教育研究的意义(袁书P1-3)
(1)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
(2)教育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是教育创新的要 求,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 的要求。 口号: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成为反思型实践者
• 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
• 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 • 理论研究水平:
–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 发生了什么
–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将发生同样现象吗
– 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
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历史阶段
• 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
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 直觉观察时期。

2024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

2024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

2024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引言: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养拥有优秀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学专业人才,教育部精心制定了2024年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旨在全面提升教育学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一、教育学理论基础1.1教育学的概念和特点1.2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3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演进与发展二、教育心理学2.1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2学习理论与学习方式2.3个体差异与学习困难2.4心理健康与学生发展指导2.5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三、教育社会学3.1社会学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3.2社会结构与教育3.3学校与社会的关系3.4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教育变革与发展3.5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四、教育管理与领导4.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4.2学校领导与教育管理4.3教育管理理论与模式4.4教育管理的组织与实施4.5教育管理评估与改进五、课程与教学论5.1课程的概念和分类5.2课程编制与评价5.3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5.4教学方法与策略5.5教学设计与创新六、教育评价与测量6.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作用6.2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式6.3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4教育评价与测量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6.5教育评价与测量的质量保障七、教育技术与信息化7.1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7.2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7.3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7.4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7.5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的管理与评价八、教育法律与政策8.1教育法律制度与政策体系8.2教育法律与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内容8.3教育法律与政策的解读与适用8.4教育法律与政策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8.5教育法律与政策的监督与改进结语:本大纲旨在培养具备教育学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学专业人才,使其能够适应和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为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注:本大纲仅为示例,不代表真实的2024年教育学311教育部指定大纲。

考研教育学311大纲

考研教育学311大纲

考研教育学311大纲
以下是教育学311考研大纲的总体内容概述:
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的定义、性质和目标等基本概念。

2. 教育学的内容、方法和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对象。

3.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主要发展历史和发展阶段。

4. 中国教育制度的演变:中国教育制度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5.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6. 主要教育思想:主要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影响。

7. 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及研究动态: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和研究动态。

8. 教育学的跨学科研究: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交叉研究。

9. 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请注意,以上内容只是大纲的总体概述,具体的章节和细节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

建议你查阅最新的考研教育学311专业大纲以获取更准确和详细的信息。

2024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24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24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2024年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是教育部授权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的教育学专业基础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考试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拔具有从事教育学学科教学、研究和应用工作潜质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教育学学科的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具有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教育工作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结构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等题型。

五、参考书目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以上是关于2024年考研311教育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的相关内容,供您参考。

请注意,具体内容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学专业基础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考研大纲整理
Ⅰ、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

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
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

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五)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l.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