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专题电大答案形考一
电大《心理学》(本科必修)形成性考核一及答案
电大《心理学》(本科必修)形成性考核一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个体心理: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三部分。
2、认知: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它包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惟和言语等。
3、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性的方法。
4、实验法:有控制的观察。
它是在控制条件下,操作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5、意识:是一种觉知,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是一种心理状态。
6、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7、催眠:是与清醒相对的意识状态。
8、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
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这就是感觉。
9、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就是知觉。
10、绝对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的绝对阈限。
11、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差别阈限,并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该定律的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这一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示:12、似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位置变化。
13、三色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
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红、绿、蓝是基本的颜色感觉,其他的颜色感觉都是由这三种颜色组成的,黑和白的感觉是由视杆细胞产生的。
14、对立过程理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
24秋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是国家开放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学校管理)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3学分,共54学时。
课程编号:03119形考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创立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使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中心领域,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A.冯特B桑代克C皮亚杰D加涅2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是()的基本特点。
A调查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观察法3."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的观点。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B美国心理学家霍尔C美国心理学家华生D德国心理学家斯腾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千()。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在大五人格特质理论中,乐群、自信、活跃、积极情绪、热心属千()的人格特质。
A. 外向性B. 随和性C.尽责性6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的理论,()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依据,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
A场依存型B具体型C场独立型D抽象型7提出“学习即联结”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华生C. 斯金纳D皮亚杰8提出学习的实质就是“反应概率上的一种变化”以及“强化”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 皮亚杰9提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等概念的是心理学家()。
A布鲁纳B班杜拉c斯金纳D奥苏贝尔10提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是心理学家()。
A维果斯基B. 皮亚杰C布鲁纳D班杜拉二、多项选择题11. 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
A. 心理咨询B. 心理治疗C. 教学心理12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要坚持()。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超常规发展原则13. 下列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中,属千质的研究方法的是()。
教育心理专题-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教育心理专题一、名词解释1 .环境在教育心理学里有一种说法,即把环境指为发生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发生影响的事件之总和。
这个说法在界定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因素时,一般地强调了两点:(1)通过“发生影响”这个词语,强调我们所说的“环境因素”应该是显然作用于儿童个体的,于是一般就不去考虑山川草木的自然风光了,因为它们不是为了影响人而存在的,但是广告媒体得算,因为它们就是为了影响人们而存在的;(2)通过“周围”一词,强调环境因素及其作用方式要具体,于是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概念一般也不在教育心理学里使用,因为相对于儿童个体来说,它们及其影响的方式也太抽象了,但是学校教育、家庭教养、儿童同侪之类要讲,因为它们使我们一下子就能想像到场所、人员、行为、话语以及可能的人际相互作用。
答案解释:参考答案: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2.认知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首先尽量利用现有的图式去同化新的对象。
当同化不成时,则顺应新对象,修改已有的或创建新的图式。
按照这样的机制,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在各发展阶段之间,儿童的思维有质的不同,教学因此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次序。
按照布鲁纳的理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他们认识或表征世界的工具,因此学校教学应该起着“磨砺”的作用。
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经历了动作表征、映像表征和符号表征三个阶段,学校教学尤其要注重磨砺后两种表征能力,并且促进儿童从映像表征过渡到符号表征,为此教学要注重于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的过程于是强调学生的发现学习。
按照维果茨基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社会历史文化影响的结果,这样的发展和影响应该理解为儿童在心理上发生的“内化”。
这就提出了如何以使儿童个体的认知发展来促进其“整个人”的发展的重要命题。
为落实这个命题,学校教学非常重要,而一项基本的教学原则可以归结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它指出教学应该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试题及答案
1、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2、遗传是指亲代将基因传递给子代后代的现象..3、环境是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4、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5、图式是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6、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7、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8、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顺应是指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9、依恋在心理学上可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10、儿童社会化是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11、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基因的显性效应告诉我们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差异性..不完全显性的效应不造成“截然不同”而只是程度不同..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则两人的隐性基因就可能组合起来;从而决定生出来的特定子女是近视;这就产生了遗传造成亲子间在是否近视方面有差异..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也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同胞之间的相异性..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于是在先后生育两名孩子时;父母一方的这个隐性基因若与另一方的等位显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不近视的子女;若与另一方的等位隐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近视的子女..这样就出现了遗传造成兄弟姐妹间的差异..12、简述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更善于进行探索了;而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中;才能更真切地体味到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因此布鲁纳很主张通过探索性学习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但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又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布鲁纳提出了“螺旋式课程”的设计思想..13、简述维果茨基关于“内化”的思想..前苏联着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他的儿童认知发展观可以公式化地归结为是不断地“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也就是“内化”..内化的过程很复杂;但是内化的结果却相当明白;就是对学到的特定知识形成信念..14、请写出不安全型依恋的两种不良的发展..安斯沃斯等人发现了三种主要的依恋类型;后来其他心理学家又确认了紊乱型依恋;合起来共是2类4型..1安全型;2回避型;3矛盾型;又名反抗型;4紊乱型..四种依恋只有第一种是安全的;其余三种都属于不安全的依恋..不安全依恋的两种糟糕的发展:一做出自卑的解释;结果心灰意冷;二表现为妒忌、敌视;甚至攻击性行为..15、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相同与差异..儿童游戏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儿童这时才开始真正的社会互动..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是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不同是;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共同的目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和评价同伴的行为..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织起来的;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16、简述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各阶段的典型表现..所谓观点采择;就是指“从他人的眼里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或者说“换位思考”..心理学家塞尔曼认为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阶段0: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阶段3~6岁..此阶段的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会与自己不同;因而往往只按自己的好恶作反应行为..比如因为自己喜欢小猫;就认为霍丽一定会救小猫;并且她的父亲也会高兴的..阶段1: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此阶段的儿童已能认识到别人的观点可能与自己相同;也可能不同;因而开始表现出对他人心理状态的关心..比如认为霍丽的父亲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就不会生气..阶段2: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约8~10岁..此阶段的儿童认识到即使自己和他人得到同样的信息;观点也会有冲突;他们已能考虑到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行为反应..阶段3:相互性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此阶段的儿童不但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而且还认识到他人也会这样做;于是会从第三者的视角来看问题;从而使观点的表达显得更客观;这在书中有例子阶段4:社会性或更深层的观点采择约12岁~成人..如认为霍丽的父亲会生气;并惩罚她;因为父亲通常会惩罚不听话的孩子;但另一些人会说;霍丽父亲的反应取决于他对“服从”强调到什么程度.. 17、论述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拉大和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可以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1学校对儿童少年进行的教育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即知识技能、价值观;以及精神文明..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很少有家庭可以独立地完成..因此若任由家庭对其子女任意实施教育;那么儿童少年之间在上述3个方面会有更大的个体差异..现在;义务教育制度要求学校普遍地对儿童少年实施上述三方面的教育;于是在这些方面就缩小了个体差..2儿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很大;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有很大差异..虽然极少数家庭的教育水准会高于普通学校;但是从全社会看;家庭教育的平均水准是相当低的..但是学校通过义务教育;帮助大部分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的家庭实施对下一代的教育;这就提高了全社会基础教育的水准;缩小了个体差异..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也可以拉大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学校以各方面的专业教师、各种设备器材;满足志趣不同的学生的需要;从而造成个体差异分布的调整..例如子女的基因型会和父母的不同;于是可能这样;即父母无音乐天赋;而子女有..如果没有普及的学校教育;该家庭的子女将因为没有音乐教育的刺激而不能发展其音乐天赋并且研习成才..有了规范的学校教育后;这名学生就可能脱颖而出;学校就在音乐方面拉大了他她与其他条件相似的同学之间的个体差异..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做得非常系统;从校内除常规课程之外开设的“兴趣课”;到学校所在地区里各级校外才艺辅导机构;乃至送到专业机构接受准备性的训练;使才艺潜能不同的儿童少年个体都能更充分地得到发展..18、论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含义和典型现象..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教学含义..体现在:一是皮亚杰独立于学校的教学来考察儿童认知的一般发展..因此;如果他的理论是正确的;那就为学校教学奠定了基础;坚定了我们关于教学的程度要以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的信念;从而不会去拔苗助长..二是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机制的理论启发教师去思考;通过怎样的具体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来同化或顺应一个新样例..这样的思考是与在我国目前颇为流行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接得上口的..19、论述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含义..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我国教师说的“跳起来摘到果子”可以看作“最近发展区”的一个形象的表达..维果茨基的最近概念冲击着流行的学校教学观..根据这个概念把辅助学生学习视为必要的教学环节;教学要向学生提供具有智力挑战性的作业;同伴讨论;合作学习也都是必要的..但是如何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怎样的作业算是“稍稍超出”学生现有的能力班级教学中如何照顾学生之间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没有对这些具体实践问题做出明确的说明;需要我们的教师自己去探索..20、论述培养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几种方法..训练观点采择一个较好的方法是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这要求个体暂时置身于他人的处境;并按这一处境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可见角色扮演促使人们更好地知觉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此处境下的内心感受;从而提高了观点采择能力的水平..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扮演者可以互换角色;其他同学在旁观时练习分析与评论;为也有助于他们克服自我中心;最后教师应有所总结..21、论述柯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研究的教育含义..⑴他都集中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亦即道德观念..因此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重视道德观念的教学..⑵他把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道德推理看成是同义的..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学校进行道德观念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灌输现成的道德观念陈述;而应该讲清理由;讲清理由也不能仅仅按照“因为……所以……”、“假如……那么……”之类的句式来做..柯尔伯格和皮亚杰在研究中采用的对偶故事和道德两难故事启发我们的是:学校道德观念的教学要富有智力挑战性;要使学生在道德行为的矛盾冲突中领悟道德观念及其理由..⑶他探究儿童赖以进行道德判断或道德行为的活思想;这特别值得教师借鉴..。
2020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1-4参考答案必考重点
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1-4参考答案小抄第1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或者说造成亲子间和家族成员间的生物性状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表明人们看到了遗传造成相似性。
而且也造成相异性。
3、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4、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5、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6、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7、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8、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9、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二、简答题:1、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也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同胞之间的相异性。
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于是在先后生育两名孩子时,父母一方的这个隐性基因若与另一方的等位显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不近视的子女,若与另一方的等位隐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近视的子女。
这样就出现了遗传造成兄弟姐妹间的差异。
2、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更善于进行探索了,而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中,才能更真切地体味到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
因此布鲁纳很主张通过探索性学习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但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又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布鲁纳提出了“螺旋式课程”的设计思想。
3、维果茨基关于“内化”的思想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他的儿童认知发展观可以公式化地归结为是不断地“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也就是“内化”。
2023年教育心理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册
《教育心理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参照答案册第1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基因旳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旳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遗传不仅导致亲子相似性,或者说导致亲子间和家族组员间旳生物性状旳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表明人们看到了遗传导致相似性。
并且也导致相异性。
3、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旳外部刺激之总称。
4、认知是心理学旳术语,指旳就是我们平常说旳“认识”。
5、图式指自身有构造,又用于组织其他不一样对象旳动作。
6、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种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旳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7、近来发展区是指小朋友独立完毕智力作业所及旳水平与他(她)通过成人或教师旳点拨而能到达旳水平之间旳区域。
8、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旳心理安全而靠近呵护人。
9、小朋友旳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规定小朋友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旳一般方式行为,就是规定小朋友伴随年龄旳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旳成人那样行为。
二、简答题:1、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也可以阐明遗传也导致同胞之间旳相异性。
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旳隐性基因,于是在先后生育两名孩子时,父母一方旳这个隐性基因若与另一方旳等位显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不近视旳子女,若与另一方旳等位隐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近视旳子女。
这样就出现了遗传导致兄弟姐妹间旳差异。
2、布鲁纳有关“学科基本构造”旳思想布鲁纳旳“学科基本构造”是指学科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旳基本构造,就更善于进行探索了,而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中,才能更真切地体味到学科基本构造旳好处。
因此布鲁纳很主张通过探索性学习来发展学生旳认知能力。
不过学科旳基本构造又是学生不轻易掌握旳。
为了处理这个难点,布鲁纳提出了“螺旋式课程”旳设计思想。
3、维果茨基有关“内化”旳思想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小朋友认知发展旳重要,他旳小朋友认知发展观可以公式化地归结为是不停地“由外向内”旳转化过程,也就是“内化”。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4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4套真题题库及答案(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4套真题题库及答案题库一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客观题一、单选题(共5题,共15分)1.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
正确答案:质的差异 2.经典条件反应学习理论起于()研究。
正确答案:巴甫洛夫 3.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正确答案:概化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4.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以同样的行为方式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这叫作()。
正确答案:同化 5.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是()做的。
正确答案:柯勒主观题二、名字解释(共3题,共15分)1.正强化(试题分值:5分) 答:正强化指学习者行为的结局是出现某个满意子,从而加大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2.知识的表征(试题分值:5分) 答:知识的表征即知识在头脑是什么样子的。
知识一般可以表征为命题、产生式和意象。
3.观点采择(试题分值:5分) 答:所谓观点采择,就是指“从他人的眼里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或者说“换位思考”。
三、简答题(共2题,共40分)1.测量的结果为什么通称为“分数”?简要说明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
(试题分值:20分) 答:因为:(1)科学的或好的测量通常用数字表示结果(4分);(2)虽然测量的结果也可以是文字的,可是文字分数都可以转换成数字的(4分)。
所以中文采用了“分数”这个词。
(2分)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为:(1)当某一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没有很多个体差异时,甚至可以只有两级。
(3分)(2)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是有很多个体差异的,但是我们没必要了解得这么细。
(3分)(3)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从理论上讲会有很多个体差异,但是我们难以制订规则来精细地测量它们,并且当我们的目标是察看普遍的共同性时,那么连续分数也是不必要的,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就行了。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一一、名词解释(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题目1 基因的显形效应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题目2 遗传遗传是指亲代将基因传递给子代(后代)的现象。
题目3 环境环境是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题目4 认知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题目5 图式图式是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题目6 平衡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题目7 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题目8 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
顺应是指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
题目9 依恋依恋在心理学上可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题目10 儿童的社会化儿童社会化是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二、简答题(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题目11 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答: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显性基因具有完全压制隐性基因起作用的机能,当等位基因由显性和隐性基因组成时,总归表现出显性基因的作用、影响或效果。
这告诉我们对一个个体来说,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差异性。
比如对有些人来说,父母都不色盲,子女也不色盲,这是相似性的表现;对有些人来说,虽然父母都不色盲,但是由于父母都带有色盲的隐性基因,因此有可能遗传给子女,造成子女色盲,这就不像父母了。
此外还可以造成同胞之间的相似和差异,比如在多子女家庭里,可能其他孩子都不色盲,唯有一个例外。
电大《心理学》(本科必修)形成性考核一及答案
电大《心理学》(本科必修)形成性考核一及答案电大《心理学》(本科必修)形成性考核一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个体心理: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三部分。
2、认知: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它包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惟和言语等。
3、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性的方法。
4、实验法:有控制的观察。
它是在控制条件下,操作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5、意识:是一种觉知,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是一种心理状态。
6、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7、催眠:是与清醒相对的意识状态。
8、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
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这就是感觉。
9、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就是知觉。
10、绝对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的绝对阈限。
11、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差别阈限,并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该定律的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这一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示:12、似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位置变化。
13、三色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
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红、绿、蓝是基本的颜色感觉,其他的颜色感觉都是由这三种颜色组成的,黑和白的感觉是由视杆细胞产生的。
14、对立过程理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
国开电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成性作业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任务总分:考核任务形式:第1-2章阶段性学习测试题题型:单项选择题、判断正误题、简答题、论述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对青少年期个体发展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B.高级思维能力开始出现C. 逐步向新的社会角色过渡D. 辩证思维高度发展2.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观点,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是()A.自我的成长与完善B.自我接纳C.自我认同D.自我控制3.以下对心理健康内涵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心理健康不等于没有心理问题B.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C.心理健康是一种静态的平衡,不会发生明显变化D.心理健康的人会坚持“超道德”观念4.以下关于强迫症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强迫症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B.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疑虑和强迫联想都属于强迫观念C.锁好门又返回去检查、反复思考或掂量某一问题即是强迫症D.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都属于强迫行为5.以下哪项不扈于自我意识的形式? (D )A.自我认识B.自我接纳C. 自我体验D. 自我调控6.以下关于自我、本我、超我的描述,错误的是 (B)A.本我是与生俱来的,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组成,遵循“快乐原则”B.自我是个体理性的部分,信奉"道德原则"C.超我是个体良知的部分,依据社会的道德、法律、伦理等原则D.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对立。
健康个人身上,三者在自我的调和下达到一个平衡状态7.以下关于自我意识内容的描述,错误的是 (C)A.现实自我是个体对自身目前真实状态的整体认识、体验和评价B.理想自我是个体希望达到的自我状态水平,即我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C.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差距的鸿沟是不可跨越的D.不合理的理想自我会使人迷失自我8.以下关于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B)A.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B. 自尊心越来越强,经常产生强烈的挫折感C.对身体格外关注,对身体的自我满意度较低D.自我意识发展稳定性较低,经常处于矛盾状态9.以下关于自卑心理的克服方法,错误的是 (D)A.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B.大胆表现自己C.确定合理的目标,积极面对挫折D.反思自己是否有做得不好的地方10.对青少年来说,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A )A. 同伴关系B.师生关系C.亲了关系D.亲戚关系二、判断正误题(请在题后括号里标明正确"或者错误"X", 每题2分,共20 分)1.关于青春期发育的群体年龄是一个确定的范围,即11-15岁。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答案
(1)安全型;(2)回避型;(3)矛盾型,又名反抗型;(4)紊乱型。四种依恋只有第一种是安全的,其余三种都属于不安全的依恋。
不安全依恋的两种糟糕的发展:(一)做出自卑的解释,结果心灰意冷;(二)表现为妒忌、敌视,甚至攻击性行为。
一、名词解释(共10道试题,共30分。)
题目1
基因的显形效应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题目2
遗传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或者说造成亲子间和家族成员间的生物性状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表明人们看到了遗传造成相似性。而且也造成相异性。
题目3
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基因的显性效应告诉我们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差异性。
不完全显性的效应不造成“截然不同”,而只是程度不同。
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则两人的隐性基因就可能组合起来,从而决定生出来的特定子女是近视,这就产生了遗传造成亲子间在是否近视方面有差异。
题目9
依恋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题目10
儿童的社会化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简答题(共6道试题,共30分。)
题目11
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题目8
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换言之,当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去认识一种新事物时,叫做同化,打个比方,图式好比一个气球,同化好比充气;充气使气球变大,却不改变气球的形状。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顺应。顺应从套用原有的图式为开始,而以形成新的图式为结束。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的机制,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基本的机制。
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阶段 4:社会性或更深层的观点采择(约 12 岁 ~成人)。 如认为霍丽的父亲会生气, 并惩罚她, 因为父亲通常会惩 罚不听话的孩子; 但另一些人会说, 霍丽父亲的反应取决 于他对“服从”强调到什么程度。
三、论述题(共 5 道试题,共 40 分。) 1. 论述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拉大和缩小儿童 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强化一次。 典型的例子是计件报酬制。 可以在短时间里达
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就是
描述的固定比率强化。
( 2)可变比率强化。平均强化比率是不变的,但是行为
次数与 1 次强化的配比不是固定的, 强化次数不受学习者
控制。
( 3)固定时距强化。每隔固定的一段时间就给予一次强
答案: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可以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 异的。
( 1)学校对儿童少年进行的教育可以归为三个方面, 即知识技能、 价值观, 以及精神文明。 这三个方面的教育 很少有家庭可以独立地完成。 因此若任由家庭对其子女任 意实施教育, 那么儿童少年之间在上述 3 个方面会有更大 的个体差异。 现在, 义务教育制度要求学校普遍地对儿童 少年实施上述三方面的教育, 于是在这些方面就缩小了个 体差。
“自发
恢复” 的现象, 即不良行为的消退过程中会出现 “反弹” , 只要能够耐心地继续使用消退法, “老毛病” 不论自发地 恢复多少次,最后总能彻底消除。 3. 分化 与泛化相对立的是分化, 也就是对条件刺激做出精确的反 应。即对目标条件刺激加强保持, 而对非目标条件刺激进 行消退,亦即不重复非目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联 结。一个分化过程就是一个辨别学习过程。 4. 条件刺激的泛化 条件刺激的泛化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反应形成后, 有机体对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作业一(网上)答案
心理学第1次形成性考核作业单项选择题:第1题: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成-----关系。
P69A、正比B、反比C、对数D、指数第2题:思维的主要特征为————。
P116A、间接性和概括性B、分析性和概括性C、间接性和整合性D、分析性和整合性第3题:“月明星稀,月暗星密”这是属于——。
P71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想象第4题: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A、学校教育B、遗传C、社会D、实践活动第5题:学习源于学习者自身需要的动机叫做————。
P234A、成就动机B、内部动机C、外部动机D、主导性动机判断题:第1题:记忆中的再认容易,回忆难。
对客观事物能再认的并不一定能够回忆,而能够回忆的常常能再认。
(正确)第2题:定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起消极作用,因此一定要克服。
(错)第3题:健康是指没有疾病。
(错)填空题:第1题:心理过程有认识过程、————和------。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第2题: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的反映。
个别属性第3题:情感是人对——————是否符合——————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客观事物需要第4题:学习是由————所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和行为的变化。
经验思维第5题: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是_____和——————。
兴奋过程抑制过程 P23第6题:心理现象由————和————两个方面组成。
心理过程个性心理P2第7题:遗传因素是能力发展的——。
前提第8题:据推算,正常人脑可以储存——比特的信息量。
10的12次方-10的15次方 P87第9题:喝过可乐,喝纯净水也觉得有点甜,这反应了心理学中的————现象。
继时对比 P72第10题: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成————关系。
反比 P69论述题:第1题:如何才能有效的培养儿童的良好性格? P216答:儿童是在后天环境中在成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和积极主动性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才逐渐形成他们独有的性格。
电大《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第 1——3 章)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14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
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 运动阶段( 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4.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P58-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P65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
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6 、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P76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
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
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 ( 或称“榜样” ) 的行为 ( 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电大心理健康教育形考
B??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C??给自己设定一个工作期限
D??积极的心理暗示 您的答案:ABCD参考答案:ABC第22题?多选题(3分)?开放教育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
A??学习困扰与学习障碍
B??人际交往问题
C??恋爱心理问题
D??个性与情绪问题 您的答案:ABCD参考答案:ABCD
A??才能
B??技能
C??技术
D??才干 您的答案:B参考答案:A
第16题?多选题(3分)?焦虑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
A??身体紧张
B??过分机警
C??对未来莫名的担心
D??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 您的答案:D参考答案:ABCD第17题?多选题(3分)?下列哪些是焦虑的调节策略( )
A??自我回避
B??自我放松
C??自我疏导
D??自我刺激 您的答案:ABCD参考答案:BCD第18题?多选题(3分)?心理过程包括( )。
A??认识过程
B??情绪和情感过程
C??心理活动过程
D??意志过程 您的答案:ABD参考答案:ABD第19题?多选题(3分)?人际交往中自卑心理最明显的两种表现方式是( )。
A??退缩
B??过分地争强好胜
D??一般途径 您的答案:A参考答案:A
第8题?单选题(2分)? ( )一词被用来描述人们在面对工作、生活、人际关系、个人责任 等的各种要求时所感受到的心理和精神上的紧张状态以及身体疲惫和受折磨的状态。
A??压力
B??情绪
C??意志
D??个性 您的答案:A参考答案:A
第9题?单选题(2分)?( )的应对是指通过直接的行动来改变压力源,处理引起压力的 事件本身,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动手解决。
2021国开学习网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一答案
2021国开学习网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一答案一、名词解释试题1:环境答: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试题2:认知答:“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试题3:图式答:皮亚杰的“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试题4:平衡答:皮亚杰“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试题5:依恋答: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试题6:儿童的社会化答: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二、简答题(答案在最后)试题7:简述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
答: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更善于进行探索了,而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中,才能更真切地体味到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
因此布鲁纳很主张通过探索性学习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但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又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布鲁纳提出了“螺旋式课程”的设计思想。
试题8:简述维果茨基关于“内化”的思想。
答: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他的儿童认知发展观可以公式化地归结为是不断地“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也就是“内化”。
内化的过程很复杂,但是内化的结果却相当明白,就是对学到的特定知识形成信念。
试题9:请写出不安全型依恋的两种不良的发展。
答:安斯沃斯等人发现了三种主要的依恋类型,后来其他心理学家又确认了紊乱型依恋,合起来共是2类4型。
(1)安全型;(2)回避型;(3)矛盾型,又名反抗型;(4)紊乱型。
四种依恋只有第一种是安全的,其余三种都属于不安全的依恋。
不安全依恋的两种糟糕的发展:(一)做出自卑的解释,结果心灰意冷;(二)表现为妒忌、敌视,甚至攻击性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基因的显形效应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遗传
遗传是指亲代将基因传递给子代(后代)的现象。
3.环境
环境是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4.认知
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5.图式
图式是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6.平衡
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7.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8.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
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
顺应是指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
9.依恋
依恋在心理学上可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10.儿童的社会化
儿童社会化是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11.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答: 基因的显性效应告诉我们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 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差异性。
不完全显性的效应不造成“截然不同"而只是程度不同。
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 则两人的隐性基因就可能组合起来, 从而诀定生出来的特定子女是近视, 这就产生了遗传造成亲子间在是否近视方面有差异。
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也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同胞之间的相异性。
例如父母都不近视, 却都带有诀定近视的隐性基因, 于是在先后生育两名孩子时, 父母一方的这个隐性基因若与另一方的等位显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不近视的子女, 若与另一方的等位隐性基因相组合, 那就生育出遗传上近视的子女。
这样就出现了遗传造成兄弟姐妹间的差异。
12.简述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
答: 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更善于进行探索了, 而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中,才能更真切地体味到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
因此布鲁纳很主张通过探索性学习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但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又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布鲁纳提出了"“螺旋式课程”的设计思想。
13.简述维果茨基关于“内化”的思想。
答: 前苏联着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他的儿童认知发展观可以公式化地归结为是不断地“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 也就是“内化”。
内化的过程很复杂, 但是内化的结果却相当明白, 就是对学到的特定知识形成信念。
14.请写出不安全型依恋的两种不良的发展
答: 安斯沃斯等人发现了三种主要的依恋类型, 后来其他心理学家又确认了紊乱型依恋, 合起来共是2类4型。
(1) 安全型;
(2) 回避型;
(3) 矛盾型, 又名反抗型;
(4) 紊乱型。
四种依恋只有第一种是安全的,其余三种都属于不安全的依恋。
不安全依恋的两种糟糕的发展:
(一)做出自卑的解释,结果心灰意冷;
(二)表现为妒忌、敌视,甚至攻击性行为。
15.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相同与差异。
儿童游戏可分为 3个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是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儿童这时才开始真正的社会互动。
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是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
不同是, 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 没有共同的目的, 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和评价同伴的行为。
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织起来的, 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
16.简述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各阶段的典型表现。
答:所谓观点采择,就是指“从他人的眼里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或者说“换位思考"。
心理学家塞尔曼认为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
阶段 0: 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阶段 (3~6岁)。
此阶段的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会与自己不同, 因而往往只按自己的好恶作反应行为。
比如因为自己喜欢小猫, 就认为霍丽一定会救小猫, 并且她的父亲也会高兴的。
阶段 1: 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 (6~8岁)。
此阶段的儿童已能认识到别人的观点可能与自己相同, 也可能不同, 因而开始表现出对他人心理状态的关心。
比如认为霍丽的父亲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生气, 但是如果知道了, 就不会生气。
阶段2: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 (约 8~10岁)。
此阶段的儿童认识到即使自己和他人得到同样的信息, 观点也会有冲突, 他们已能考虑到他人的观点, 并预期他人的行为反应。
阶段3: 相互性观点采择阶段 (10~12岁)。
此阶段的儿童不但能考虑自己和他
人的观点,而且还认识到他人也会这样做, 于是会从第三者的视角来看问题, 从而使观点的表达显得更客观,这在书中有例子
阶段4: 社会性或更深层的观点采择 (约 12岁~成人)。
如认为霍丽的父亲会生气, 并惩罚她, 因为父亲通常会惩罚不听话的孩子; 但另一些人会说, 霍丽父亲的反应取诀于他对“服从"强调到什么程度。
17.论述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拉大和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答: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可以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1) 学校对儿童少年进行的教育可以归为三个方面, 即知识技能、价值观, 以及精神文明。
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很少有家庭可以独立地完成。
因此若任由家庭对其子女任意实施教育, 那么儿童少年之间在上述3个方面会有更大的个体差异。
现在, 义务教育制度要求学校普遍地对儿童少年实施上述三方面的教育,于是在这些方面就缩小了个体差。
(2)儿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很大,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有很大差异。
虽然极少数家庭的教育水准会高于昔通学校,但是从全社会看,家庭教育的平均水准是相当低的。
但是学校通过义务教育, 帮助大部分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的家庭实施对下一代的教育, 这就提高了全社会基础教育的水准, 缩小了个体差异。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也可以拉大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学校以各方面的专业教师、各种设备器材, 满足志趣不同的学生的需要, 从而造成个体差异分布的调整。
例如子女的基因型会和父母的不同, 于是可能这样, 即父母无音乐天赋, 而子女有。
如果没有普及的学校教育, 该家庭的子女将因为没有音乐
教育的刺激而不能发展其音乐天赋并且研习成才。
有了规范的学校教育后, 这名学生就可能脱颖而出, 学校就在音乐方面拉大了他 (她) 与其他条件相似的同学之间的个体差异。
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做得非常系统, 从校内除常规课程之外开设的“兴趣课”, 到学校所在地区里各级校外才艺辅导机构, 乃至送到专业机构接受准备性的训练,使才艺潜能不同的儿童少年个体都能更充分地得到发展。
18.论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含义和典型现象。
答: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教学含义。
体现在: 一是皮亚杰独立于学校的教学来考察儿童认知的一般发展。
因此, 如果他的理论是正确的, 那就为学校教学莫定了基础, 坚定了我们关于教学的程度要以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的信念, 从而不会去拔苗助长。
二是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机制的理论启发教师去思考, 通过怎样的具体教学设计, 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来同化或顺应一个新样例。
这样的思考是与在我国目前颇为流行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接得上口的。
19.论述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含义。
答: 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我国教师说的“跳起来摘到果子”可以看作“最近发展区"的一个形象的表达。
维果茨基的最近概念冲击着流行的学校教学观。
根据这个概念把辅助学生学习视为必要的教学环节; 教学要向学生提供具有智力挑战性的作业; 同伴讨论, 合作学习也都是必要的。
但是如何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怎样的作业算是"稍稍超出”学生现有的能力?班级教学中如何照顾学生之间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没有对这些具体实践问题
做出明确的说明,需要我们的教师自己去探索。
20.论述培养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几种方法。
答:训练观点采择一个较好的方法是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这要求个体暂时置身于他人的处境,并按这一处境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
可见角色扮演促使人们更好地知觉他人的处境, 体验他人在此处境下的内心感受, 从而提高了观点采择能力的水平。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 扮演者可以互换角色, 其他同学在旁观时练习分析与评论, 为也有助于他们克服自我中心, 最后教师应有所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