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4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大纲

教育心理学期末总复习大纲


二、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学习的实质与过程 2.学习的基本规律
1. 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2.行为分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3.强化 4.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5.消退,惩罚

6.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的应用:行为矫正(行为塑造),程序教学 7. 普雷马克原理(祖母效应)。
第2章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中小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一节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 发展基本特征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小学生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2
早期的迁移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沃尔夫)
二、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三、经验类化说(贾德)
四、关系转换说(柯勒)

现代的迁移理论
五、认知迁移理论 皮亚杰,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观 图式,适应,同化,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认知发展因素 平衡化,成熟,社会性经验,练习与经验

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陈琦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陈琦版

《教育心理学》(陈琦版)复习提纲第一章知识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第二章知识点:传统的智力理论;概念:同化与顺应;图式;最近发展区;认知风格问答: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儿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及其意义;第三章!知识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成长过程;概念:教师行动研究;问答:根据所学的有关理论和知识谈谈如何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第四、五章知识点:加涅和奥苏伯尔关于学习的分类;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强化的分类;概念:普雷马克原理;程序教学;替代性学习与替代性强化;问答:斯金纳与班杜拉学习理论的比较第六章{知识点:科勒的顿悟说;概念:潜伏学习;发现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问答: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比较;有意义学习的条件;第七章知识点:罗杰斯关于师生关系的原则概念:建构主义;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问答:评价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第八章)知识点:概念:学习动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效能感;习得性自弃问答:归因理论及其意义;学习动机的培养第九章知识点:安德森关于知识的分类;迁移的种类;迁移的理论;概念:隐性知识问答: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影响错误概念转变的因素与条件;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第十章!知识点:技能的特点;技能的分类概念:技能;高原现象;问答: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特征变化;心智技能形成的特点;加里倍林的活动内化理论第十一章知识点:问题的成分、种类;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概念:定势;功能固着;创造力;问答:问题解决的过程;专家和新手问题解决的差异;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第十二章知识点:麦基奇关于学习策略的分类;概念:精加工策略;元认知;问答:。

O(≧V≦)O☆家庭教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O(≧V≦)O

O(≧V≦)O☆家庭教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O(≧V≦)O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⑴ 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①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②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
技术。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材料,将这些原则转变为一定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③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⑵ 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①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
②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教育心理学为教育提
供的是一般性的理论指导,教师在应用一般的原理和方法的同时还需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自己的特定问题。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1 凡事欲则立, 不欲则废
Hale Waihona Puke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到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60到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80年代以后)。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呈现出什么新趋势?
⑴ 新时代教育心理学所面临的挑战:
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教育心理学为其提供新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基础。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心理学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②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学教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系统正在发生变革,多媒体网络环境将成为21世纪学习的主要环境,这一新的教学传媒环境给学习和教学提供了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潜在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使得传统学习和教学理论所隐含的某些假设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⑵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 ①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②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 ③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④研究社会性环境的影响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关于“学”方面的研究:①提示学习结果的性质②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分类③阐明学习的过程④阐明有效学习的条件(2)关于“教”方面的研究: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作出有科学依据的回答3、新教师的特点:(三种错误观念)(1)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2)主修某一学科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的全部知识(3)学会教学只不过是经验的积累过程4、教育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1)新手水平(2)高级新手水平(3)胜任水平(4)熟练水平(5)专家水平5、专家教师与新手老师的差异表现在:(1)关于专业知识,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2)关于问题的解决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其专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3)关于洞察力的,专家比新手更有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6、教学专长: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能力包括:知识专长,管理专长,教授专长,诊断专长7、影响教师成长因素:个人因素、情境因素、系统过程8、刻意训练:从新手到专家需要经历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几种主要的形式:(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2)微型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反思训练(5)开展行动研究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1)发生认识论(2)建构主义的发展观(3)认知发展:①图式②同化③顺应④平衡10、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的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结构性(3)次序不变性(4)交叉性1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具体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1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1)将同化与顺应结合达到平衡,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式,并创立新的图式(2)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可以帮助老师识别出学生是否达到掌握某项学习内容所必须具备的认知水平,从而设置适合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目标(3)皮亚杰的理论强调认知发展的累积性,即新的认知结构总是建立在原有的结构之上13、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心理发展的本质: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3)认知发展的三种重要观点:①内化②“最近发展区”理论③支架式教学14、维果茨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1)儿童通过将外部的对话加以内化来学习(2)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3)语言和思维密切而复杂地联系在一起15、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八个互相联系的阶段:(1)婴儿时期: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阶段(2)婴儿后期:获得自主感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3)幼儿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阶段(4)儿童期: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5)青年期:获得同一感避免角色混乱感阶段(6)成人前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7)成人中期: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感阶段(8)成人后期: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16、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1)帮助学生渡过勤奋和自卑危机(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17、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分别为:(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18、柯尔柏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对如何进行道德教育提出的建议):(1)首先要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2)提供稍高于儿童已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思维模式,使之与现有的水平加以比较,引起冲突(3)帮助个体体会冲突,使他们认识到采用下一阶段的判断方式更为合理(4)把下一个道德阶段作为当然道德教育的目标19、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1)权威型教养方式:接受+控制(2)专断型教养方式:拒绝+控制(3)放纵型教养方式:接受+容许(4)忽视型教养方式:拒绝+容许20、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表现在:(1)学业成绩(2)自我价值感(3)心理健康21、同伴关系在个体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表现在:(1)满足儿童多种心理需求(2)为社会能力发展提供背景(3)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22、认知方式:是指学生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所采用的习惯性方式23、认知方式差异:(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2)沉思型与冲动型(杰罗姆﹒卡)(3)整体型与系列型(英国心理学家戈登﹒帕斯克)(4)聚合式思维与发散式思维(5)具体型与抽象型24、智力是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以及有效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等25、认知结构的差异变量:(1)观念的可利用性(2)观念的可辨别性(3)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26、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1)学生对所用感觉通道的偏好(2)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偏好(3)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好(4)对学科选择的偏好27、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识差异的教学手段28、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及其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29、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模型分成四层:(1)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3)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4)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30、性格差异的鉴定方式:(1)自陈量表式测验(2)投射测验(3)情景测验(4)自我概念测验31、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1)有的放矢,培养学生良好性格(2)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教育(3)掌握学生气质和性格特点,发挥教育机制32、特殊儿童是指由于生理、智力、感觉、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无法在正常教育条件下获得学习效果而需要特殊教育措施及服务来发展其潜能的儿童33、特殊儿童的类型:(1)智力超常儿童(2)智力落后儿童(3)特定认知或学习障碍(学习困难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4)社交和行为问题(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自闭症)(5)生理和感觉缺陷(生理和健康损伤儿童、视觉损伤儿童、听力丧失儿童、多种严重残疾)34、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35、我国流行的学习分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学习36、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37、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分类:有意义学习(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创造)和机械学习38、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代表人物: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1)刺激泛化(2)刺激分化(3)消退(4)恢复39、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斯金纳)(1)强化(2)消退(3)惩罚40、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教学应用——程序教学,基本原则为:(1)小步子(2)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3)及时反馈(4)学生自定步调(5)低的错误率41、社会学习论的观察学习方式(班杜拉)(1)直接的观察学习(2)抽象性的观察学习(3)创造性观察学习42、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运动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4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布卢姆)(1)掌握学习(2)自律学习(班杜拉)(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强化)44、布鲁纳认识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3)重视学习过程(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5)提倡发现学习45、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1)激进建构主义(2)社会建构主义(3)社会文化取向(4)信息加工建构主义46、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1)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学习任务(2)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3)强调学生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4)强调学生理解知识建构过程(5)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47、建构主义学习观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和创建与使用、课程设计、学生心理辅导及教师的教育等48、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认识学徒教学模式、随机进入教学、支架式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49、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1)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的心理为主要对象,着重探讨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心理(2)对人性持乐观态度,相信人性善,且具有无限潜能,强调人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基本动机(3)尊重个人心理与行为的完整性(4)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连续的,甚至有部分是重叠的(5)尊重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50、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上提出一些具浓厚人本色彩的教育理念(1)在平常教学中培养健全人格(2)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3)培养团体精神的合作学习(4)推崇人性中心课程(5)提倡情感型的师生关系51、构建出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2)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3)开放课堂教学模式52、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命题、命题网络、图式53、三类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54、同化过程的三种形式的命题学习:(1)下位学习(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2)上位学习(3)并列结合学习55、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观56、为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讲课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讲课速度不宜过快(2)重复比较复杂的材料(3)把重点写在黑板上(4)为学生提供一套完整和便于复习的笔记(5)为学生做笔记提供结构上的帮助57、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把智慧技能分为五个亚类:(1)辨别(2)具体概念(3)定义性概念(4)规则(5)高级规则58、教师需要知道促进辨别学习的下列条件,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1)刺激与反应接近(2)反馈(3)重复59、认知策略是指对人的心理加工过程起控制和调节作用的执行控制过程60、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认知阶段61、认知策略学习的特点:(1)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具有内潜性(2)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模糊性(3)支配认知策略的规则多数是启发式的62、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内部条件:(1)原有的知识背景(2)反省认知发展水平(3)学生的动机水平外部条件:(1)训练方法(2)变式与练习(3)有一套外显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63、简析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与“概念”这两个术语含义的异同:概念只包括本质特征,图式中也包括非本质的特征,如鸟的图式中可包括会飞的特征,但鸟的概念中只有羽毛这一特征64、试比较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的“命题表征”与奥苏伯尔的“命题学习”两者的异同:两者都重视若干概念间的关系。

2019年教育心理学重点(完整版)

2019年教育心理学重点(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考纲链接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广义。

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2)狭义。

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一方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方面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另一方面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符合自身的教学心理及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从而优化教学工作。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地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采取相应的干预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可参照的丰富例证。

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

(2)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影响的方法。

主要有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3)调查法: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定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名词:有意义学习陈述性知识成就动机最近发展区学习风格强化物普雷马克原则程序性知识负迁移自我效能感概念同化策略性知识正迁移教育心理学内部动机上位学习学习迁移替代强化符号学习发现学习先行组织者智慧技能学习学习的顿悟说下位学习特殊学习迁移准备律认知地图相关研究二、简答1.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2.简述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的过程。

3.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4.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5.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6. 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7. 简述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8. 简述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9. 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10.简述当代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2.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3.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

14.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5.简述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16.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17.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内容。

18.简述学习迁移概括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19.什么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类型有哪些?20. 动作技能形成有哪几个阶段?21.简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22.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23.简述动作技能的主要分类。

24.简述品德心理结构的主要构成因素。

25.简述桑代克对于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三、论述1. 试析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2. 举例说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3. 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及其对于教育的意义。

4.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5. 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

6. 试分析比较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奥苏贝尔认知-接受学习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7.试分析学习迁移的产生式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8.试分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教育教学的意义。

9.试分析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在学生行为塑造中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心理学(一)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是研究和运用行为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的学科分支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四、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是围绕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被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桑代克也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发展时期(20世纪20 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广泛吸取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如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新的变化和趋势。

集中表现为:一是内容日趋集中,大都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而组织的。

二是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4、完善时期(20世纪80东代以后)(二)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整理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整理版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整理版10小教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师扮演的角色、良好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特征、专家教师于新手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行为的主要差异1、教师扮演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团体领导者和纪律执行者、家长代理人、模范公民2、良好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特征:特征归结起来,涉及到两方面:教师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

认知特征:研究表明可能包括以下因素: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等。

人格特征: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的人格特征是:①教师的热心和同情;②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3、专家教师于新手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行为的主要差异:①课时计划的差异专家教师:注重课的主要步骤、教学内容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有预见性新教师:注重细节②课堂过程的差异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专家教师:课堂规则明确、能坚持执行新教师:课堂规则较为含糊、不能坚持执行吸引学生注意力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吸引学生注意的方法。

新教师:相对缺乏教材呈现专家教师:注重知识的呈前启后,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新教师:很难做到。

课堂学习专家教师:练习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

新教师:只是必须的过程家庭作业的检查新教师: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常规程序。

教学策略的运用专家教师:教学策略丰富、运用灵活。

新教师:教学策略缺乏、不能合理运用。

③课后评价的差异第二章加涅的学生素质分类及教育意义、最近发展区1、加涅的学生素质分类及教育意义加涅把学生的素质分成三类:先天的素质:信息输入阶段、内部加工阶段、信息提取阶段习得的素质:包括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习得的素质将直接参与学生新的学习,是新的学习的必要条件。

发展中形成的素质:能力、人格特质。

这两种素质不直接参与新的学习,但可以加快或减慢学习的速度,是新的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加涅学生素质观的教育含义:①教学应避免超越人类潜能;②教育应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③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素质的教育。

教育心理学培训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培训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培训复习提纲(李辉)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填选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可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心理动力系统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

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心理状态: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具有作用。

4.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5.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构造、机能、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派。

6.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7.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欣纳。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意识构造)。

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

8.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还有杜威等。

主张研究意识(的功能和作用)。

9.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为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其特点:否认意识、反对内省。

10.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1.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重视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强调研究无意识现象。

12.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认知、人本主义心理学。

13.认知心理学为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1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马斯洛和罗2杰斯,强调以人为本。

15.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16.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2019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详细大纲-11页精选文档

2019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详细大纲-11页精选文档

2019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详细大纲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规律的科学,1879德国冯特将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心理学实验室,因为他被视为科学心理学创始人。

2.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大方面,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去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人格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选)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试,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

临床法:通过谈话,观查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的,综合性的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

个案法:是对某个个人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他的某中心里想象和行为因素的方法。

4.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多选/简答)客观性原则,就是根据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研究其本质、规律和机制。

系统性原则,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就是心理学的研究从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该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并从实际的需要出发,最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5.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多选/填空)描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活动机制,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

6.如何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论述)人们通过描述心理现象,揭示心理活动的内在机理,找到心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明晰了心理活动的规律。

基于对心理现象的规律的认识,人们就可以预测心理活动的发生,展望心理发展的前景,从而设定预期目标,满足生活需求。

同时,人们还可以利用心理行为的规律,改变与人们期待目标不符的行为趋向,矫正已习惯化了的各种不良行为模式,塑造健康人格。

2019年教育类心理学最新最全复习资料

2019年教育类心理学最新最全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不定期更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基本内涵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包括: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第三节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个体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题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

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劳伦兹首先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4. 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填空题1.童年期。

2.少年期。

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填空题3.青年初期。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瑞士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发展历程(1)研究对象: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而不是研究一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在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施教者和受教者)是活动的主体、行为的承担者,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关注的焦点;要密切结合教育过程来探讨、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发展历程: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1)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2)基本作用:3、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在学与教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只适合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作用和实践作用(1)、理论作用(教育心理学从教育过程这一侧面对一些心理规律进行探讨、揭示的心理学规律不仅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半理论,而且为整个心理学理论发展做出了贡献;教育心理学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教育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中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知道);(2)、实践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教育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奠基人和标志性事件(1)诞生的年代: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2)奠基人:桑代克(3)标志性事件:6、教育心理学以下四中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描述性研究,它描述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特定情境中的事实和关系,主要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一种是实验性研究,它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改变情境的某一方面而研究其效应的方法。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复习提纲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1)感知运动阶段(0-2)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2)前运算阶段(2-7)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万物有灵论”现象;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尚未获得物质的“守恒”概念;(3)具体运算阶段(7-11)出现“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思维“去自我中心”(4)形式运算阶段(11-16)命题思维形式的出现;抽象思维为主;能进行系统思维;具有灵活性;建构主义发展观: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适应和建构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技能。

①由于环境的影响,生物有机体的行为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

②这种适应性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建构过程。

适应:①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

②顺应: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

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它是个体为了应付某一特定的情景而产生的认知结构”。

皮亚杰认为:个体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或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的平衡状态。

影响发展的因素:①成熟;②练习和经验;③社会性经验;④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教育价值:①.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②.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获得成效的基本保证。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维果斯基是建构主义者。

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的个体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换的过程。

表现:①随意机能不断发展,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

②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③各种心理机能的关系变化与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内化学说语言的习得,是儿童低级心理机能转化为高级心理机能的必要条件。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概念: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如何教,如何学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2.学习心理学史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3.教育心理学的意义: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

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育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而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

3、1877年,俄国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4、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乌申斯基。

5、1903年,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主要有弗洛伊德的理论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代表人物:布鲁纳,奥苏贝尔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由廖世承1924年编写。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之后)布鲁纳总结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有: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此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原则一、研究方法①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②观察法③调查法(常用方法有问卷法和访谈法)④个案法⑤教育经验总结法⑥产品分析法⑦测验法其中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二、研究原则①客观性原则(前提)②教育性原则(基本伦理道德)③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由教育心理学的应用科学性决定的)④系统性原则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个体的心理发展1、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提纲,加重点,加复习习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提纲,加重点,加复习习题

一、教育学心理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构成学习与教学过程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构成学习与教学过程:1.学习过程(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核心内容、研究的最多时间最长的部分)、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教学前是预测和批评、教学中是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之后是检验和反思)。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及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6.首次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的人是裴斯泰洛奇。

7,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6,什么是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从时间跨度上来说,是人的一生。

从内容上来说,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认识发展主要表现为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

7,心理发展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8,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特点: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2、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特点:①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9,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0、教学前必须明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这是新教学的出发点。

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新的教学,这就是教学的准备性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教学设计一、设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1、设置教学目标的意义(了解)首先,能促进学生学习;其次,能促进课堂行为和交流;再次,有利于教学评价和测验。

2、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了解)表述方法一共有三种,分别是持行为主义学习观的表述、持认知学习观的表述、将两个观点融合在一起的表述。

(1)持行为主义学习观表述出来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学生可观察和测量的变化上,会用“列出、定义、计算”等术语。

行为目标表述法——从具体入手定义:教学目标应当描述学生显示他成就时所做的事情和你是怎样知道他在做这些事的,一个好的目标应该有预期的学生行为——学生必须做什么;行为发生的条件——这种行为如何被识别和测验;行为标准。

(2)持认知学习观表述出来的目标主要强调学生的内在变化,会用“理解、再认、创造、应用”等术语。

认知目标表述法——从一般入手定义:教师应当最先以一般的术语(如理解、鉴赏等)表述一个教学目标,然后列举一些样例行为加以进一步明确,这些样例行为能为学生提供是否达到目标的依据。

真正的目标是理解,理解才是目的。

(3)综合方法将两个观点(即行为主义学习观、认知学习观)融合在一起的表述。

3、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解)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实际这三方面的行为几乎同时发生1)认知目标的6级水平·2)情感目标的5种水平153.动作技能目标的6级水平14、教学目标的设计(了解)(1)列举学习内容和行为,采用“行为——内容矩阵表”的方法。

(2)任务分析,就是将目标化成各级任务、再将各级任务逐级划分成各种技能和子技能的过程。

在考试题中,写教学目标一定是三维的,用下面表格最右边一列的动词。

各水平的要求模仿水平:在具体示范和指导下完成操作尝试、模仿技能性目标动词各水平的要求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知识性目标动词了解水平: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描述、识别、列出列举、举例说出、说出理解水平: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说明、举例说明、概述、区分、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应用水平: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20二、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种类:直接教学、探究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接受学习、发现学习1、直接教学(1)概念(了解):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模式。

该模式尤其适合于教授那些学生必须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或技能。

例子详见表14-8(理解),包括6种主要教学活动,这是直接教学模式的典型框架。

2、探究学习(1)概念(了解):是指学生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例子详见书p457-461包括:1)提出问题: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2)收据数据: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3)形成解释: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4)评价结果: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使解释和科学知识相联系5)表达结果:学习者要阐述、论证和交流他们提出的解释。

(2)探究学习的模式:萨奇曼探究训练模式,施瓦布生物学探究模式,卡普拉斯学习环模式,本伦达兰斯当探-研模式,马西亚拉斯和科考丝社会探究模式(3)归根结底,关键是要训练学生通过收集事实来建立理论科学思维的能力,并交给学生建立一些学术研究技巧和语言,教会学生调查和解释异常现象。

3、基于问题的学习(PBL)(1)概念:是一种让学生通过解决不一定具有正确答案的真实性问题来获取知识的教学,是由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构成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2)基本环节1)呈现问题情境2)研究问题3)3.重新研究问题4)交流与汇报5)反思与评价4、合作学习(1)概念: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化的教学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并获得小组奖励。

该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求知能力,也能发展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

(2)基本要素:1)积极的相互依赖2)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3)个人责任4)社会技能5)小组自加工(3)合作学习的开展模式1)学生小组——成绩分组(STAD)2)团队——竞赛——友谊赛(TGT)3)第二类(‖)交错搭配(jigsaw)4)团队辅导的个别化(TAI)关于其使用对象和开展模式(理解)可参看表14-135、个别化教学(1)概念(含义):为了适应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教学方法。

(2)模式:1)程序教学2)掌握学习3)独立学习4)适应性教学5)个别辅导三、设置教学环境1、课堂空间设计形式和功能(了解)(1)基本型:传统的纵横排列模式。

适于独立的课堂作业,提问回答,有助于学生将注意集中于教师,适于演示,但不适于大组交流。

(2)特殊型:以学生为中心的,如矩形、环形、马蹄形。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但对于不擅长课堂管理的教师应当慎重。

(3)暂时型:如辩论安排和兴趣站,能使教师灵活安排活动,创建小组的凝聚感和合作感,但容易产生纪律问题。

2、课堂空间设计考虑的因素(了解)(1)教室设备的摆放和空间安排(2)教师要考虑可见性(3)课堂设计要尽量灵活(4)维持最大的活动区3、不同教学组织方式的优缺点(理解)1)全班教学:最传统和普通的课堂组织形式。

教师按假想中的平均水平教学,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优点: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最有效的指导和管理大量的学生。

缺点:不能满足个体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2)小组教学:把学生分成5-8人的小组进行学习,合作学习属于小组教学。

优点:1.能弥补全班教学的缺憾,增强学生的合作性和社交技能,培养民主价值观、对人际差异的欣赏。

2.有助于教师通过提问、讨论、检查作业测查某个小组,来监视学生的学习,评定学生的进步。

3)个别化教学:为了适合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程序教学、掌握学习、独立学习、适应性教学、个别辅导。

4、教学媒体(1)概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物质工具。

按照感官来分包括听觉(广播)、视觉(书本、图片)、视听型(电视、电影)、交互型(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当信息的呈现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时,如文字和图片,该信息就是多媒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指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呈现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

(2)选择:使用教学媒体是为了教学遵循一个顺序:从经验的直接动作表征、经验的图像表征到经验的符号表征。

选择时教师要确定学生的当前经验水平,利用教学媒体融入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帮助学生整合新旧经验,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5、教学媒体在教学内容呈现中的特性(了解)在教学中,外加认知负荷、生成认知负荷和内在认知负荷三者总和不能超过工作记忆可获得的资源总量,因此在使用中要减少外加认知负荷,可以考虑下列效应:感觉通道效应,分割效应,预先训练效应,连贯效应,提示效应,空间临近效应,冗余效应,时间临近效应和空间能力效应(P480-481)第十五章课堂管理一、什么是课堂概述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等,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等一系列的活动与措施。

课堂气氛:指班上各种心理学的和社会的气氛。

纪律:指学生行为适当的度,这些行为蕴涵在课堂活动中,表现为指向性的任务。

2、课堂管理的总目标(掌握)1)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3、课堂管理的阶段性(理解)1)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管理目标和要求:直接教课堂规则和程序2)小学中年级的管理:不直接教课堂规则和程序,而是要花更多的时间监控和维持管理系统。

3)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管理:同伴在学生心目中站的地位比较高,学生怀疑教师的权威,教师要想办法处理这些混乱,激励那些不再关心教师观点的学生以及对社会生活感兴趣的学生。

4)高中阶段的管理:管理课程、使学业材料适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帮助学生较多地管理自己的学习。

二、课堂管理过程1、课堂规则和程序设计的构成要实现课堂管理的目标,教师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分为三步。

首先就是确定期望学生的行为;然后是将期望转化为规则和程序;最后是确定后果。

在开学的第一天教学生如何遵守这些规则和程序,并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

维持的最好方法就是防患于未然。

但是,一旦出现了问题,教师应该正确处理。

2、伊伏特逊对课堂规则和程序建立的规定(了解)研究表明开学初的几周教师要在班里建立课堂规则,这会影响这一学年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开学初的几周教师可以这样做:1)开学第一天或第一次班会专门用一些时间讨论规则。

2)和完成其他学习任务一样,系统的讲授课堂程序和规则。

3)教给学生所需的程序,帮助他们处理具体的课堂常规。

4)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使学生在开学的头几天获得高度的成功感。

5)至少在开始几天,开展那些只需要全班注意或只需要简单程序的活动。

6)不要认为学生经过一次尝试后就知道如何执行某一程序,要多做解释。

3、鼓励学生投入学习的具体方法有哪些?(了解)1)教师要注意对教学进程进行监督,并明确教学活动步骤,保证任务的连续,这样可以增强课堂的组织性。

2)加强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性。

3)保证教学的流畅性。

4)保证课堂教学的紧凑。

5)上课时维持团体的注意焦点,保证班上所有的学生都始终投入到课中。

6)课堂自习时维持团体的注意力7)鼓励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4、处理课堂纪律问题的方法(了解)1.非言语线索:如目光接触、手势等2.表扬学生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3.表扬其他作出良好行为的学生4.言语提示:如说:“张某某,请你自己做作业”要比说“张某某,别抄李某某的作业”好。

5.反复提示。

6.应用后果:让学生做出选择,要么听从,要么后果自负,比如让学生站几分钟,让学生放学后留下等。

三、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不良行为如打架、偷窃、毁坏公物、辱骂教师等,可以运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进行矫正162、不良行为矫正的原则(理解)1)识别目标行为和强化:观察行为不良的学生,识别出一个或少数几个行为作为目标行为。

如打扰同伴2)设立基点行为:明确界定目标行为的构成和频率。

如确定为打扰的基点为逗乐、伸头、打断、拿走材料等。

3)选择强化物和强化的标准:如课堂强化物包括表扬、奖品、权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