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及调适——以小学品德教学为例
学 风格 有关 。有 的教 师过 于强调 问题答 案 的唯一
德
意愿 , 也 有 发 言 的胆 量 , 但 却 缺 乏 发 言 的能 力 , 主 要
表现 为 : 有 的没有 听清问题 , 或 对问题理解 有偏差 ,
表 现 得 尤 为 明 。
3. 不 会 发 言
笔 存 教 学 巾发 现 , 当下 小学 生 存 课 堂 发 言 _ 【 二
主 存 在 不 愿 发 育 、 不敢 发 言 、 不会发育等问题 。
旦
:
》
1 . 不 愿 发 言
收 稿 日期 : 2 0l 3 — 0 9 —1 3
育
研
答非所 问 ; 有 的思 路 不 够 清 晰 , 逻 辑 比较 混 乱 , 语无
伦次 ; 有 的 口头 表 达 能 力 比较 差 , 言意转换 不畅 , 词
性 , 不 能宽 容不 同意 见 , 从 而 导 致学 生 不愿 、 不敢 发表不 同观点 , 久 而 久之 就 形 成 了 从 众 心 理 。
一
不 断 环 视 四周 , 看其 他同学 的表 现 , 时 不 时 与 教 师 目光 短 暂 接 触 。这 些 学 生 大 多有 发 言 的意 愿 , 但 却
、
学 生 课 堂 发 言 的 主 要 问 题
鼓 不 起 发 言 的 勇 气 。这 种 情 况 在 学 业 水 平 一 般 、 性 格 比较 内 向 、对 发 言 没 有 十 足 把 握 等 学 生 的 身 上
2. 不 敢 发 言
对 知 识 的艘 解 干 f l 『 ^ J 化, 为 良好 的 行 为 打 下 基 础 。
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教育文档资料
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教育文档资料
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
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课堂发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许多老师也认识到课堂发言的重要性,但有时也为课堂“启而不发”而苦恼,
特别是在上研究课、公开课时,更是因课堂发言冷清、沉闷不积
极而陷入尴尬。
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发言呢?这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心理因素。
造成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要还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一是与落后的教学模式有关。
长期的重灌输、轻学法,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联想思维等等常见的思维方法,学生都不曾学会,课堂发言就非常困难。
二是受教师过度包办,其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不放心”,包括在教学行为上讲解过度,时空过度,知识量过度。
致
使课堂教学失去民主性,久而久之,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障碍,
学生不敢说,不想说,不敢做,不想做。
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习惯地认为反正老师要讲的,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同思维、联想思维等常见思维方法长期得不到锻炼,自然,课堂发言就非常困难了。
浅析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
浅析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是指一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心理因素,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这些心理障碍可能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也可能来源于学习环境、家庭教育、社会因素等外部因素。
在面对这些心理障碍时,教育者需要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学生顺利地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浅析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一般特点和类型出发,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讨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心理障碍所采取的教育对策。
一、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一般特点和类型1.一般特点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具有多样性和普遍性。
一方面,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特点多样,个性各异。
学习环境、家庭教育、社会因素等外部因素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影响。
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呈现出多种特点,如焦虑、自卑、自责、消极等。
2. 类型(1)焦虑型:焦虑是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这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安、担心、紧张等情绪,对成绩、考试等事项过分在意,影响了学习效果。
(2)自卑型:自卑是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类型。
这类学生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自信,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4)消极型:消极是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的一种类型。
这类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懒惰,不愿意学习,对学习毫无动力。
以上对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一般特点和类型进行了简要概括,不同类型的学习心理障碍可能会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学生身上,也可能会互相影响。
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是十分重要的。
1. 针对焦虑型学生的教育对策焦虑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紧张、担心等情绪,为了帮助这类学生顺利度过学习过程,教育者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1)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教育者可以及时关心学生的情绪,多方面肯定学生的优点和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
(2)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分解学习任务,减轻学习压力,降低学习焦虑。
浅析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
浅析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1. 引言1.1 学习心理障碍的概念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心理障碍,包括认知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和注意力缺陷障碍等多种类型。
学习心理障碍不同于智力障碍,是指学生因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导致学习困难和学习成绩下降。
学习心理障碍的出现可能与遗传、环境、学习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儿童的学习和成长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小学生中,学习心理障碍比较常见,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学生可能表现为学习逐渐退步、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行为异常等。
学习心理障碍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甚至影响到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了解学习心理障碍的概念,有助于教师和家长及时进行干预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升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整合性的教育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1.2 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1. 学习动力不足:这些学生通常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对学习内容没有持续的探求和学习的欲望。
他们可能表现出无精打采、消极抵触学习等态度。
2. 学习能力有限: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难题或者新知识无法理解消化,表现出学习效果较差,学习成绩比较低。
3. 学习适应能力差:这些学生通常很难适应教学环境和学习节奏,不能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也较为困难。
4. 学习焦虑和压力大:这些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感到焦虑和压力,因为他们觉得很难跟上其他同学的学习步伐,导致学习疲劳和情绪不稳定。
5. 学习态度消极:这些学生可能会表现出对学习任务的逃避和抵触,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工作也比较抗拒,导致学习情绪低落和学习动力不足。
1.3 学习心理障碍对小学生的影响学习心理障碍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学习心理障碍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由于认知障碍或注意力缺陷,学生容易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和挫折,导致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甚至放弃学习的动力。
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
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教学有效调控的主要方法。
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的方法如下:一、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一次讲座中我曾听孟素琴老师讲过,在人的日常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而写只占9%,由此可见听在人的日常言语活动中最重要。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
学生只有学会了倾听,才会思考,才能积极地举手发言。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1.帮助学生树立用心倾听的愿望。
思想支配行动,只有思想上认识到了才能付诸于行动。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给学生讲一些关于认真倾听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明白认真倾听的重要性。
上课时,我还常常对学生讲:“用心听别人说话是对别人的尊重,是最懂礼貌的好孩子。
”“会听的孩子一定是会学习的好孩子。
”就这样,学生在心中慢慢地树立了我要用心听,我要当好孩子的愿望。
2.重复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
这是我在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要用到的方法,学生只要注意听,就能重复。
当然,重复的内容也不能太多。
二、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很多学生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是因为存在心理障碍,缺乏自信,怕回答错了挨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帮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
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心理障碍。
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学好问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强烈的问题意识的突出表现,教学中要顺应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这一规律,创设良好的氛围,尊重和爱护他们的好奇心,这对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这样才能调动大脑积极思维,认真思考问题。
我们当老师的不管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都不能带着情绪上课,我们要把微笑留给学生,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2.鼓励学生“错”,树立自信。
浅谈小学生不发言的原因及其对策
浅谈小学生不发言的原因及其对策楠竹完小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很多年了,但在农村许多学校里,大多数教师还是有这样的体会:在上课提问时,即使是很容易的问题无论教师如何启发诱导,学生们大都无动于衷,令人窒息的课堂气氛严重损害了师生上课的积极性。
学生为什么不发言呢?是教师的提问有难度?还是学生真的不会呢?就此问题,本文作了以下探讨。
一、学生不发言的原因1、学生不发言与学生生理、心理变化有关学生并不是从小就不愿意发言的。
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上课,只要教师一提问题,不管会不会,都是举着手抢着发言的。
有的学生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还把手举得高高,甚至急的站起来喊“教师,教师!我!我!”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表现自己,或者是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他们并不考虑答对答错的后果。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学高年级,由于生理、心理的一系列变化,学生的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情感上也有了重大的变化,学生们的发言便显得谨慎多了。
他们具有初步的评价能力,发言时首先会考虑后果,担心一旦说错时会带来同学们不好的评价,这时过分的自尊心在起着负面作用。
特别是女生,羞耻感更重,使她们的课堂发言更加谨慎了。
2、学生不发言与落后的教育方式有关农村教师教育方式落后,课堂上依然习惯于唱“独角戏”,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了消极的学习习惯。
他们习惯于,也满足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课堂模式。
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他们不愿意作深入思考,认为反正教师一会儿要讲的。
正是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长期得不到锻炼,自然,课堂发言他们也就不够积极主动了。
3、学生不发言与提出的问题有关有些教师备课不够深入,对于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估计不足。
结果一些问题的提问,难度太大,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
学生即使绞尽脑汁也回答不出来,所以只好“望而却步”,甚至干脆不作思考,单等教师自问自答。
还有些提问的问题主旨不明,模糊不清,都可能导致学生因为思考困难而不愿意发言。
浅析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
浅析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
首先介绍了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类型,包括认知障碍、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等。
随后分析了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包括家庭环境、学习压力和心理创伤等方面。
接着描述了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如学习动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等。
最后提出了针对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教育对策,包括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心理辅导和个性化教学等方面。
通过对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类型、原因、表现、教育对策、引言、正文、结论、概述、总结1. 引言1.1 概述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这种问题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类型、原因和表现,以及相应的教育对策,对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促进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希望能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2. 正文2.1 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类型1. 认知障碍:包括学习障碍和记忆障碍。
学习障碍主要表现为困难理解和应用学习内容,记忆障碍则表现为难以记忆学习材料。
2. 情绪障碍:包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焦虑会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抑郁则会使学习兴趣降低。
3. 注意力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注意力,难以持续专注于学习任务。
4. 沟通障碍: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不足、社交障碍等问题,影响学生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互动和学习交流。
5. 动机障碍:包括学习动机不足、成就动机不强等问题,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目标感。
了解不同类型的学习心理障碍对教师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只有正确识别问题的症状,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浅析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
浅析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包括学习动机障碍、学习态度障碍、学习能力障碍等。
学习心理障碍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对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认识和应对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类型、成因以及教育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类型1. 学习动机障碍学习动机障碍是指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
这种情况下,学生通常会表现出懒惰、消极和不感兴趣的态度,丧失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2. 学习态度障碍学习态度障碍是指小学生在学习中对待问题缺乏积极的态度,经常出现消极、抵触、焦虑等情绪。
这种情况下,学生通常会表现出容易受挫、紧张不安、消极悲观的心理状态,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 学习能力障碍学习能力障碍是指小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学习困难和学习障碍,例如理解能力差、记忆力差、逻辑思维能力差等。
这种情况下,学生通常会表现出学习成绩下降、学习方法不当、困惑迷茫等现象。
1. 家庭环境因素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家庭中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都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影响。
如果家庭中存在着家庭紧张、家庭矛盾、家庭暴力等不良因素,都会对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动力产生负面影响。
2. 学校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授课方式、学校学习氛围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影响。
如果学校的教学环境质量较差,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学校的学习氛围不佳,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不利影响。
三、教育对策1.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学习心理的重要因素,家长应当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引导和情感关怀。
家长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积极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
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笔者在笔者与同事交流,发现这种现象不单单存在于数学课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是普遍性存在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发现这样的规律,举手发言的学生总是集中在一小部分同学之中,对于如何调动其他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教学经验出发,对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课堂发言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问答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
通过质疑,让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并通过回答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通过教师的点评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和学习信心。
二、问题的提出为什么很多学生在课堂互动环节不积极发言?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教师教学风格、教学方式的适应性都是影响因素。
除此之外,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原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笔者重点从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羞涩心理、自卑心理、从众心理、依赖心理。
通过学生访谈,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存在羞涩心理。
这部分学生包括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也包括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更集中于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人群,特别是女同学。
在这种羞涩心理的作用下,学生担心回答错了在师生面前出丑,担心回答对了同学议论其爱出风头。
每个学生内心都有表现的欲望,都有成功的欲望。
但是,一些学生因为自己的自卑心理,往往缺乏自信、在课堂发言上消极。
这种自卑可能来自学习成绩、可能来自教师的过批评、可能来自家庭生活、可能来自周围同学的轻视嘲笑。
这种自卑心理容易发生在学生稍差的同学人群中,尤其是农村家庭学生、留守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
在传统中庸之道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在课堂举手发言时会看周围同学的举动,愿意和大家采取一样的行为,也就是从众心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随大流”。
这部分学生缺乏勇气,不利于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成长。
从众心理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中等、中上等学生人群中。
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
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引言在课堂上,学生经常需要进行发言,包括提问、回答、发表意见等等。
然而,有些学生却因为心理障碍而不愿意发言或发言困难,这对课堂教学和学生个人的学习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对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成因分析1. 自我负面评价一些学生可能对自己评价不高,觉得自己的发言不够好、不够有说服力或者会被他人嘲笑,因此会选择不发言。
2. 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是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个体在社交场合下过度紧张和害羞,而有些学生可能正患有社交焦虑,导致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不想发言的行为。
3. 性格有些人天生比较内向,不喜欢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这种性格特点可能会影响其在课堂上的发言行为。
4. 教育环境一些教育环境可能会对学生的发言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教师过于严格、班级中有欺凌行为等等,都会让学生对发言失去信心。
对策建议1. 推行思辨课程学校可以针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培养,开设思辨课程,培养学生的发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更有发言的欲望,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教学方式和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发言积极性。
3. 创造融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组活动等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创造一个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更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4. 倡导积极的心态和评价学校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的心态和自我评价,让他们不再被自我负面评价所束缚,更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结论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解决起来也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推行相关课程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克服课堂发言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课堂表现。
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
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摘要】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成因包括自卑、社交恐惧和焦虑等因素;心理障碍对策可以通过建立信任关系、提供安全环境和鼓励积极表达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建立信任关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支持和理解,提供安全环境可以减轻学生的焦虑和紧张情绪,鼓励积极表达可以增强学生发言的信心和自信心。
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这些对策,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提高学习效果和参与度,同时也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成因,对策,建立信任关系,提供安全环境,鼓励积极表达,帮助,有效。
1. 引言1.1 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或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或想法的心理问题。
这种心理障碍可能来源于多种因素。
学生可能担心自己的发言会被批评或嘲笑,导致自尊心受到伤害。
学生可能缺乏自信,认为自己的观点不够重要或有说服力。
学生可能害怕犯错或说错话而受到惩罚或被认为无知。
还有些学生可能是因为性格内向或社交焦虑而不愿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
针对这些心理障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帮助学生克服。
建立信任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老师和同学可以通过鼓励、支持和倾听来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观点是受到尊重和重视的。
提供安全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
老师可以创造一个包容和尊重多样性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可以自由表达自己而不用担心被批评或嘲笑。
鼓励积极表达也是关键。
老师可以设立一些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的活动来帮助学生逐渐克服不愿意发言的心理障碍。
通过以上对策,我们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而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和交流。
2. 正文2.1 心理障碍成因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成因可以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
个体因素是指学生个人的内在特点和自身心理状态所导致的心理障碍。
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实施方案
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实施方案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课堂正在进行着“以人为本”的深刻改革。
未来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在教学结构上,都将朝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发生转型。
这不仅是我们将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教学现状,学生上课发言不积极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失去自信,担心同学嘲笑等,导致了高年段的语文课堂常出现发言者密实无几,课堂成了为数不多的学生舞台,甚至部分教师只能进行“一言堂”。
课堂沉默的学生因为不发言,不参与,久而久之,对学习环境产生漠视的态度,导致语言能力退化,思维能力下降,丧失勇敢表达自我的勇气,不擅交往,个性无法得到张扬,这些都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成长。
沉闷的气氛、压抑的心情,阻碍了教师、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教学任务完不成,致使课堂不能充分发挥它的阵地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1.关心生活与养成习惯相结合原则。
2.细心呵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3.寻找出教师何种不当的教育行为使学生产生心理困扰并分析成因。
4.结合我校的教育改革提出相应举措。
5.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6.促进师生沟通与互动,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发表个人意见。
真正克服发言时的心理障碍,出现百家争鸣的活跃场面;学生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实现高效的课堂。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构建适合我校学生认知实际的引导发言学习策略。
2.提供基于引导发言学习策略的教学设计。
3.提出克服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方法和经验。
4.挖掘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原因:胆小——不爱思考——思维不敏捷——学习无趣等。
5.培养学生发言的各种品质。
6.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正确地评价每位学生7.注意沟通师生感情情。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1.行动研究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记录其异常的心理和行为,分析其心理特点。
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是为初中的数学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学习阶段。
数学学习不仅仅要教授基本的数学知识,而且还有懂得运用知识分析,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探究,自主将知识内化,转化为学习数学这个学科的能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意义上,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
但是纵观当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课堂上,主动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微乎其微,这种现象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随着小学年级的增高,课堂发言人数明显减少,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单纯讲授式的教学灌入思想,不能引起学生思考,达不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对于教师而言,“启而不发”的苦恼使得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研究课、公开课更因此陷入尴尬之中。
高年级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发言呢?这其中的原因是多维的。
1.自卑心理不同的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拥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和个性人格,高年级学生经过了之前的小学学习阶段,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上有一定的差距,?些原因都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不能客观的评价,从而造成了害羞、敏感、不安的自卑心理。
自卑的学生缺乏安全感,不会去主动展现自己与老师交流想法,认为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不正确或不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如果一旦回答错误更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种种想法使他们在课堂上不会主动举手发言。
2.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在高年级的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学生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与班级的同学已经较为熟悉,拥有自己的“小组织”。
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类,倾向于和自己所在的组织保持同样的意见,并保持同样的行动。
在小学生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还没有完全被培养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再加上自我保护的潜在意识,更容易诱发从众心理。
小学生口头表达心理障碍的调适研究
小学生口头表达心理障碍的调适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心理障碍已成为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小学生群体中更为明显。
而如何调适心理障碍,更加关乎小学生的健康和快乐成长。
本文将从小学生口头表达心理障碍及相关调适对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焦虑有些小学生会在面对考试或其他事情时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症状。
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的表现,担心被其他人评价,甚至会感到自己不够优秀。
2.抑郁一些小学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抑郁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沮丧、失眠等症状。
抑郁症状较长时,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3.自卑在一些小学生中,存在着对自我的否定和自我贬低的心理问题,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不够优秀,不如其他同学等等。
4.成就焦虑成就焦虑是指当小学生成就不如其他同学、父母的期望或社会的期望时,会产生一种焦虑情绪。
在家长的过度期望下,小学生可能会过度追求成绩或其他表现,感到自己始终处于压力下。
1.对话交流和小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是掌握他们的心理问题、诉求以及内心真实感受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小学生在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时必须要感到被理解,这样才能促进他们调适心理问题,缓解负面情绪。
2.鼓励表达家长和老师需要鼓励小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帮助。
当小学生能够真正地表达内心的疑虑、忧虑时,他们就可以理清自己的想法,缓解内心的负担。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长和老师需要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要将小学生成绩作为衡量他们能力和价值的唯一标准,丰富他们的生活经历,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4.增加教育资源建立健康的校园和家庭,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精神生活支持,增加教育资源,帮助小学生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家长和老师要密切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现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障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综上所述,能够针对小学生口头表达的心理障碍,家长和老师应该从对话交流、鼓励表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增加教育资源四个方面入手,引导小学生实现心理调适,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以及对策
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分析以及对策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受梗塞,心理调节和适应机制不良,从而导致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和行为倾向。
其原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学习目标达不到,需要得不到满足,困难又无法克服。
由于受挫折后引发的不同反应,于是就形成了不同的学习心理障碍。
根据调查和心理健康咨询信箱内的信件发现,目前学生中主要存在着焦虑心理、依赖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这样几种较为严重的学习心理障碍。
一、焦虑心理表现及对策焦虑心理表现:为动机强度过高,非常希望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又无从下手,不知怎么办是好。
常处于忧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或造成精神压抑。
如何消除这种焦虑心理,在这里给同学讲一个刊登在2008年《读者》第七期上的真实的故事《朱成:刷新哈佛校史的中国女孩》。
她在2004年9月,竞选为美国哈佛教育研究生学院的学生会主席。
2006年4月,当选为2006—2007届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总会主席。
哈佛大学学生总会主席这个头衔,有着“哈佛总统”之称。
她是怎样成为这样优秀的人才的?我们来看看她是怎样学习的。
她只有5岁就上学了,比班上的同学整整小了2岁,又加上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她都是跑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小朱成感到沮丧。
于是她妈妈告诉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
不过,你要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是:只追前一名。
”小朱成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是,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名、第三名……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小朱成已经跑到队伍的中间位置。
后来,她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申到朱成的学习中。
第一次考试,朱成的成绩在班上属于中游,小朱成也非常着急,妈妈却说:“没关系,你只追前一名。
下次考试时,你赶过一个同学,再一次考试,再超过一个……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正因为有了平常心,朱成的学习不急不躁,一步一步走得特别稳当。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及对策
紧张 羞怯之感 。我 们常见一些 高年级学生站 起来 回答 问题 , 不 的学 生 ,教师 可 以根 据学生 的学 习水平 ,选择难 易适度 的 问 提 名让他 们起来 回答 问题 。如果能 在课前给学生 布置一些 是面 红耳赤 , 就 是语塞气 短 , 眼光不 知投 向何处 。 因此 有的学 题 , 生 即使能够 回答 问题 ,一 想到站起 来 紧张 ,还 不如 坐在下 面 思考 题让学 生有些准 备 ,这 会提高 学生课堂 上 回答 问题 的准
年级到 高年级这 一阶段 心理发 展水平 的变化 。小 学低年 级学 只许说对 不许说 错 , 说错 了就 要受到 严厉批 评训 斥 , 致使 学生 生, 因为年 龄小 , 知识 经验 少 , 还带 有幼 儿 时期 的某 些心 理特 不敢发言 。还 有的老师一 贯施行“ 满堂灌 ” 的教学 方法 , 平时不 点 。他 们对客观 事物 的认识 , 很 少有 自己独立 的看法 , 也 不能 给学生发 言的机会 。 独立支 配 自己的行为 , 因此 他们在 课堂活 动 中, 能按 老师 的要 2 实 践 与 对 策 尝 试 求办事 , 并把它 看成是听 老师 话的表现 。即使站起来不 会或者
上述 这些情况 ,都 是学生 主观方 面 的因素影 响了学 生课 堂发 言的积极性 。此 外还有其他方 面的因素 , 也会对学 生举手
1 高段学 生不爱发 言的心理原 因分 析
要求发 言行为产生制 约作 用 。 如 问题过 难 , 学生的解题 思路无
从 心理学 的角度来看 ,这 种现象 正反 映 出儿 童 由小学低 所依据 , 确实不能做 答 。有 的老师对 学生 回答 问题要 求甚严 ,
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
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是必不可缺的。
课堂上,老师会不断提问,而学生则需要展示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但是,许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心理障碍,害怕发言,导致自己的学习进步受阻。
本文将探讨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
一、成因1.缺乏自信心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些学生缺乏自信心。
他们认为自己的想法不够好,没有把握能够回答老师的提问,所以选择保持沉默。
缺乏自信心也可能是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表现,如自卑、自我怀疑等。
2.害怕被别人嘲笑学生的一个普遍担忧是害怕被别人嘲笑或评价。
他们担心自己的回答会被认为是愚蠢的、无知的、荒谬的或不可接受的,所以选择不敢发言。
3.没有思考完全有些学生急于回答老师的问题,没有完全思考问题的所有方面,错过了回答问题的机会,或者回答了错误的问题。
这种失误会导致尴尬和羞耻的感觉,使学生更加害怕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
4.担心被老师批评有些学生担心老师会批评自己的回答或冒犯到老师。
他们认为,若自己的回答不够准确或接地气,会妨碍上课的进程,导致老师对自己产生不满。
这种担心往往是不必要的,因为老师会理解学生的发言过程并给与正确的指导。
二、对策1.培养自信心帮助学生增强自信,这是缓解课堂发言障碍的最佳方法。
教师和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表扬学生的优点和能力,并鼓励他们参加一些能增加自信的课外活动。
学生也可以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是在学习前预读题目,准备好自己的回答。
2.创造宽松的氛围营造一个支持学生尝试和犯错误的宽松氛围,这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老师应当尝试用嘉奖和赞赏的方式来鼓励学生的讨论和尝试,而不是纠正错误。
3.加强思考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每天设定短暂的思维锻炼来提高自己的思考水平,比如阅读新闻或小说,观看教育性的电视节目等。
这些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清楚自己的想法,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4.接受批评许多学生害怕接受老师或同学的批评,但实际上批评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小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城关回小马丽“一、二年级学生抢着回答,三、四年级尽量少回答,五、六年级基本不愿回答”,这是大多数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困惑。
这些学生的表现实际上就是一种胆怯心理在作怪。
上述现象如不加以控制、纠正,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素质教育的开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我想光在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媒体运用等方面下功夫是不够的,更要深入这部分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激发他们想说、敢说、会说的内在动机。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从心理的角度挖掘小学生课堂发言不踊跃的成因及对策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越是到了中高年级课堂气氛越是显得比较沉闷,举手发言的学生也始终只有那么几个。
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也很少有学生反应热烈,常常看到举起的手犹如大海上的几叶孤舟,没有举手被老师指名回答的也常常敷衍了事,显得百般无奈。
和同事们聊起这一现象,大家也深有同感。
为什么会出现一、二年级学生抢着回答,三、四年级尽量少回答,五、六年级基本不愿回答的怪现象呢?是不是到了高年级学习阶段,学生就不用举手回答问题了呢?显然不是。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试着从学生心理方面分析,通过调查访谈、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归纳总结了学生上课不爱发言的几个心理原因,并制订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学生不爱发言的心理原因分析1、崇师、依赖心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领导者、权威者。
在学生的眼中,老师说的话,做的事都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学生就形成了崇师依赖心理。
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学习上,喜欢让老师点名请他回答,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
否则,他们就像断线的风筝,没有着落,茫然不知所措。
这种崇师依赖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成为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拦路虎、绊脚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致农村小学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的原因一、课题的提出:随着2001 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新课程改革拉开了帷幕,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羞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制定解决农村小学学生的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的对策,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模式变革的要求。
课堂为什么会如此沉寂?是什么造成不敢发言?寻找学生发言的心理障碍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激发学生课堂发言的热情是实现“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有效保障。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在课堂上农村小学学生的发言不仅仅需要自由的空间和自信的心理,更加需要增加其自主性和自觉性。
采用多种多样的灵活教学方法是激励学生自主发言的有效手段。
多一些向课外延伸的实践案例,少一些呆板的题型讲解,立足课堂与知识,多方协作。
在成功教育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指导下,遵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确定三个研究内容:1.调查农村地区小学学生课堂发言的基本现状。
2.分析导致农村小学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的原因。
3.提出解决农村地区小学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对策。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设想:通过农村小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的实践与研究,调查农村地区小学学生课堂发言的基本现状。
分析导致农村小学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的原因。
提出解决农村地区小学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对策。
在调查研究(访谈以及现场观察)的基础上,构建出农村小学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对策。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与成效: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想要农村小学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举手发言,就要针对造成学生课堂不发言的心理障碍采取相关的对策。
1.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很多农村小学学生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是因为存在心理障碍,缺乏自信,怕回答错了挨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帮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
(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心理障碍。
教师要帮学生创造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帮助引导学生克服心里顾虑,用笑容、尊重、鼓励、表扬来来激励学生,真正克服发言时的心理障碍。
(2)鼓励学生“错”,树立自信。
我们要鼓励学生“错”,不要怕学生说错。
这样学生慢慢地就消除了心里障碍,发言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2.学习发言技巧与方法,培养发言能力(1)多听:多听别人发言,学习发言方法与技巧。
在一个班中,多向发言能力较强的同学学习,多听他们是怎样发言的,慢慢地自己也会了。
小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摘要:“一、二年级学生抢着回答,三、四年级尽量少回答,五、六年级基本不愿回答”,这是大多数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困惑。
这些学生的表现实际上就是一种胆怯心理在作怪。
上述现象如不加以控制、纠正,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素质教育的开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我想光在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媒体运用等方面下功夫是不够的,更要深入这部分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激发他们想说、敢说、会说的内在动机。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从心理的角度挖掘小学生课堂发言不踊跃的成因及对策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关键词:羞涩自卑从众依赖一、课题的提出:随着2001 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新课程改革拉开了帷幕,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羞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制定解决农村小学学生的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的对策,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模式变革的要求。
课堂为什么会如此沉寂?是什么造成不敢发言?寻找学生发言的心理障碍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激发学生课堂发言的热情是实现“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有效保障。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在课堂上农村小学学生的发言不仅仅需要自由的空间和自信的心理,更加需要增加其自主性和自觉性。
采用多种多样的灵活教学方法是激励学生自主发言的有效手段。
多一些向课外延伸的实践案例,少一些呆板的题型讲解,立足课堂与知识,多方协作。
在成功教育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指导下,遵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确定三个研究内容:1.调查农村地区小学学生课堂发言的基本现状。
2.分析导致农村小学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的原因。
3.提出解决农村地区小学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对策。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设想:通过农村小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的实践与研究,调查农村地区小学学生课堂发言的基本现状。
分析导致农村小学学生课堂发言的心理障碍的原因。
提出解决农村地区小学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对策。
在调查研究(访谈以及现场观察)的基础上,构建出农村小学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对策。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与成效: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想要农村小学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举手发言,就要针对造成学生课堂不发言的心理障碍采取相关的对策。
1.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很多农村小学学生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是因为存在心理障碍,缺乏自信,怕回答错了挨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帮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
(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心理障碍。
教师要帮学生创造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帮助引导学生克服心里顾虑,用笑容、尊重、鼓励、表扬来来激励学生,真正克服发言时的心理障碍。
(2)鼓励学生“错”,树立自信。
我们要鼓励学生“错”,不要怕学生说错。
这样学生慢慢地就消除了心里障碍,发言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2.学习发言技巧与方法,培养发言能力(1)多听:多听别人发言,学习发言方法与技巧。
在一个班中,多向发言能力较强的同学学习,多听他们是怎样发言的,慢慢地自己也会了。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越是到了中高年级课堂气氛越是显得比较沉闷,举手发言的学生也始终只有那么几个。
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也很少有学生反应热烈,常常看到举起的手犹如大海上的几叶孤舟,没有举手被老师指名回答的也常常敷衍了事,显得百般无奈。
和同事们聊起这一现象,大家也深有同感。
为什么会出现一、二年级学生抢着回答,三、四年级尽量少回答,五、六年级基本不愿回答的怪现象呢?是不是到了高年级学习阶段,学生就不用举手回答问题了呢?显然不是。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试着从学生心理方面分析,通过调查访谈、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归纳总结了学生上课不爱发言的几个心理原因,并制订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学生不爱发言的心理原因分析1、崇师、依赖心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领导者、权威者。
在学生的眼中,老师说的话,做的事都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学生就形成了崇师依赖心理。
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学习上,喜欢让老师点名请他回答,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
否则,他们就像断线的风筝,没有着落,茫然不知所措。
这种崇师依赖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成为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拦路虎、绊脚石。
2、羞涩心理一二年级的孩子心智发育属于低级阶段,我们常说“童言无忌”,他们很喜欢说,尽管说得不怎么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高年级,学生身心的过渡期,有些学生在众人面前讲话会出现羞涩心理,羞于开口、怕出错、不善于合作的心理就显现出来,他们不敢开口,不肯开口,有些学生还会因为发音不准而面红耳赤。
3、自卑心理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挥的开端,自卑的学生一般自我认识都具有模糊性、片面性。
他们往往对自己认识混乱,对自己的状态不清晰、不明确,分不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对自己的了解仅停留在某个方面,尤其对自己的短处和弱点看到的太多,不会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等情况。
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自己信心不足,没有表现欲望,甘愿做忠实的听众。
4、从众心理随波逐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从众心理,所谓从众,就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是明确的,也可能是含糊的)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
学生自信不足的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帮助和矫正,就易形成“随大流”意识。
随着年级的增长,“随大流”的意识有增强的趋势,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心理是:课堂上有那么多人,别人不举手发表见解,我也不讲;只要上课坐好,不干扰别人就行。
二、实践与对策尝试通过探索实践,我认为克服课堂学生发言时的羞涩、自卑、从众、依赖等心理障碍的根本在于提醒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和估计自己。
同时,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进行有意识的对话实践,还要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大致可以按以下几种方法去做。
1、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我们的课堂不需要严厉和苛刻。
学生是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老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话语就是他们的阳光、雨露。
“你真行,再试一试”“你真棒,做的这么好!”等等诸如此类由衷的肯定、诚恳的激励,带给学生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感受,是暖意、是亲近、是成就感、是自信心!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学生心理在完全安全的状态下,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于置疑,敢于大胆创新。
因此,课堂教学中应提倡: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自己或者同学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问题允许发问,教师错了欢迎学生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发表意见应尽可能给予表扬及指点。
在这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没有被同学取笑的苦恼,没有被教师批评的忧虑,能充分享受到发表意见的乐趣。
2、建立师生之间平等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形成人际交流的某些品质。
我认为:如能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与比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真诚的交流,拉近距离,融洽关系,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会产生良好效果。
3、尊重学生,改革评价方式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杜绝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讽刺挖苦,同时避免“廉价的表扬”,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评价要注重情感投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平淡淡,使人感到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到是发自内心的赞赏。
老师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情感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影响下一次发言的积极性。
评价要注意个性特点。
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性格等存在着差异,同样的评价对这个学生是合适的,但却不一定适合另一个学生。
所以对待不同的学生,评价应当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