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作业指导书
2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施工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施工第一节材料的要求1、水泥:①可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②宜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终凝时间较长(6h以上)的水泥。
③不宜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
④宜采用32.5或42.5级强度的水泥。
⑤路拌法宜选用袋装水泥,厂拌法宜采用散装水泥。
2、石灰:①宜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在野外长时间堆存石灰时应覆盖防潮。
②采用等外石灰、贝壳石灰和珊瑚石灰时,应进行试验,混合料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以采用。
③高速和一级公路应采用磨细生石灰粉。
④石灰使用前7~10d,应充分消除生石灰块,并保持一定的湿度,既不能产生扬尘,也不能过湿成团。
⑤消石灰使用前应过10mm的筛,并应尽快使用。
3、粉煤灰:①粉煤灰中SiO2、Al2O3、Fe2O3的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应大于20%。
②干湿粉煤灰都可以使用,湿粉煤灰的含水量不宜超过35%。
③粉煤灰运输到现场后应具有足够的湿度防止扬尘,多风和干燥季节,应保持料堆表面湿润或覆盖。
④厂拌法宜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散装粉煤灰。
4、集料:①集料的级配组成、强度、压碎值和最大粒径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②最大粒径的要求:高速和一级公路基层时,31.5mm,底基层时37.5mm;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基层时37.5mm,底基层时53mm。
③碎石应筛分为几个不同的粒径,以便于和其他材料混合。
5、土料:①稳定细粒土时,细粒土的塑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和硫酸盐含量应符合规范要求,细粒土应尽可能粉碎或筛除,最大粒径不大于15mm。
②细粒土应在预定的深度范围内采集,不应分层采集不同性质的土,当需分层时,应将土分层堆放在场地,然后从前向后将上下层土一起运输至现场。
6、水泥稳定碎石土、砾石土或含泥量大的砂、砂砾时,宜掺入一定剂量的石灰进行综合稳定,当水泥用量占结合料用量的30%以上时,按照水泥稳定类设计,否则按照石灰稳定类设计。
7、水泥稳定粒径均匀且含细粒很少或不含的碎石、砂砾或砂时,宜在集料中掺入20~40%的粉煤灰或10~!2%的石灰土进行综合稳定。
试验室资质评审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目录一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1)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3)三石灰的有效氧化钙含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5)四石灰的氧化镁含量试验作业指导 (6)五水泥稳定土中水泥剂量测定试验作业指导书(EDTA滴定法) (10)六粉煤灰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12)七粉煤灰烧失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13)八粉煤灰比表面积试验作业指导书 (14)一、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1.依据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2.1目的: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2适用范围: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37.5mm以内(方孔筛)。
3.试验环境:进入试验室内先检查温湿度仪,并在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的温湿度。
4.试验准备:4.2试样制备4.4.1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或木碾捣碎。
土团均应捣碎到能通过5mm的筛孔。
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和机械的破碎率。
4.2.2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捣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5mm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4.2.3如试料中含有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25mm的筛,如存留在25mm筛孔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20%,则过筛料留作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4.2.4如试料中粒径大于25mm的颗粒含量过多,则将试料过40mm的筛备用(用丙法试验)。
4.2.5每次筛分后,均应记录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
4.2.6在预定做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
对于细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g;对于中粒土(粒径小于25mm的各类集料),试样应不少于1000g;对于粗粒土的各种集料,试样应不少于2000g。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作业指导书
1. 检测项目名称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检测包括: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或石灰剂量、石灰有效钙镁含量、粉煤灰细度、粉煤灰烧失量、粉煤灰比表面积。
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水泥、石灰、粉煤灰等工业废渣及其综合稳定材料的物理、力学试验,以及石灰、水泥、粉煤灰等原材料的试验。
3.检测依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4. 最大干密度4.1 本方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材料(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材料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材料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4.2 主要仪器设备击实筒、多功能自控电动击实仪、电子天平(量程4000g,感量0.01g)、电子天平(量程15kg,感量0.1g)、方孔筛、量筒、直刮刀、刮土刀、工字形刮平尺、拌合工具、脱模器、铝盒、烘箱、游标卡尺。
4.3试验步骤4.3.1将已筛分的试样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10~15kg试料。
再用四分法将已取出的试料分成5~6份,每份试料的干质量为2.0g(对于细粒土)或2.5kg(对于各种中粒土)。
4.3.2 预定5~6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0.5%~1.5%,且其中至少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佳含水量。
4.3.3 预定含水量制备试样。
将1份试料平铺于金属盘内,将事先计算得的该份试料中应加的水量均匀地喷洒在试料上,用小铲将试料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然后装入密闭容器或塑料口袋内浸润备用。
粘质土12~24h,粉质土6~8h,砂类土、砂砾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可以缩短到4h左右,未筛分碎石、砂砾和砂可缩短到2h。
浸润时间一般不超过24h。
4.3.4 将所需要的稳定剂水泥加到浸润后的试样中,并用小铲、泥刀或其他工具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
水泥应在击实前逐个加入。
加有水泥的试样拌和后,应在1h内完成下述击实试验。
拌和后超过1h的试样,应予作废。
无机结合料(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公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包括以下步骤:1、原材料试验;2、目标配合比设计;3、生产配合比设计;4、施工参数确定。
一、原材料试验1、本配合比使用的原材料如下:(1)粗集料:15~25mm、10~20mm、5~10mm碎石,产地***。
(2)细集料:0~5mm石屑,产地***。
(3)水泥:P.O42.5水泥,厂家****水泥有限公司。
条款规定:《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实施手册》JTG F20-2015 附录B.2.1条,按照2倍标准差的标准确定级配的上下限控制范围,每档材料需要不少于8次的矿料筛分。
2、筛分结果统计平均筛分曲线及变异系数,按2倍标准差计算各档材料筛分级配的波动范围如下表1~4。
表1:15~25mm碎石筛分结果统计表2:10~20mm碎石筛分结果统计表3:5~10mm碎石筛分结果统计表4:0~5mm石屑筛分结果统计二、目标配合比设计1、选择级配范围(采用细则P19中C-B-3级配)。
2、以集料筛分平均结果构造4条合成级配曲线。
表5:集料组成比例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实施手册》JTG F20-2015 第4.6.7条,特征曲线一般有三条,上限曲线、下限曲线和中线曲线。
表6:合成级配表3、根据JTG/T 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中表4.6.4所推荐的5个水泥剂量,对上述4条级配曲线分别进行击实试验,得到共20组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率,结果见表7。
4、以2.2.3步骤所得到的20组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率分别成型标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经试验得到对应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见表7。
5、根据上述试验结果,考虑设计强度要求与经济合理问题后,确定目标级配为3号级配曲线,其相应矿料组成为(15~25)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碎石:石屑=34:22:17:27;同时确定最佳水泥剂量为3.0%,最大干密度2.220g/cm³,最佳含水率5.6%。
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土工及无机结合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SHJC/ZYZD-(第A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受控状态: 受控 非受控发放编号:发布:年月日实施:年月日(取出有代表性的土样)。
3.实验结果处理5.1按下式计算击实后各点的干密度:式中:ρd—干密度,g/cm3;ρ—湿密度,g/cm3;ω—含水量,%。
同此。
滴定速度不能过快,宜为2滴/s~3滴/s。
5.实验结果处理5.1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用下列相应的公式计算:含水率。
5.实验结果处理5.1计算各试样的含水率:式中符号意义与含水率试验相同。
5.2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下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三点连一直线(如附图5-2中的A线)。
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可通过高含水率的一点与另两点连成两条直线,在圆锥下沉深度为2mm处查得相应的含水率。
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2%时,应重做试验。
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2%时,用这两个含水率的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成一条直线(如附图5-2中的B线)。
5.3在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图上,查得下沉深度为17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2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
5.实验结果处理由贯入量相对应的压力换算成单位压力(P):Kpa。
由于贯入杆面积为19.635cm2,则由CBR仪测得的相应压力÷19.635=单位压力。
再以单位压力为横坐标,贯入量为纵坐标,建立P~L关系曲线,从曲线上分别查出贯入量L=2.5mm、L=5mm时相对应单位压力P值。
如果贯入量为5mm时的CBR(%)大于贯入量为2.5mm时CBR(%),则重做试验。
若结果仍如此,则采用贯入量为5mm时的承载比,取每组三个试件的CBR平均值做为不同击实次数的CBR值。
由三组不同击实次数试件的平均干密度,平均CBR,建立干密度,承载比曲线。
4.4空白标定:即用灼烧土代替土样,取2个试样,其他操作均与土样试验相同,记录硫酸亚铁用量。
5.实验结果处理5.1有机质含量案下式计算5.实验结果处理5.1按下式计算小于某粒径颗粒质量百分数:式中:X—小于某粒径颗粒的质量百分数(%),计算至0.01;A—小于某粒径的颗粒质量(g);B—试样的总质量(g)。
T 0843-2009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制作方法(圆柱形)
5.计算
6.结果整理 (1)小试件的高度误差范围应为-0.1~0.1cm,中 试件的高度误差范围应为-0.1~0. 15cm,大试件的高 度误差范围应为-0.1~0.2cm。 (2)质量损失小试件应不超过标准质量5g,中试 件应不超过25g,大试件应不超过50g。
7.试验说明和注意事项
(2)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至少应该制备6个 试件;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至少应该分 别制备9个和13个试件。 (3)根据击实结果和无机结合料的配合比按式8-14计 算每份料的加水量、无机结合料的质量。
(4)将称好的土放在长方盘内。向土中加水拌料、 闷料。 石灰稳定材料、水泥和石灰综合稳定材料、石灰粉煤 灰综合稳定材料、水泥粉煤灰综合稳定材料,可将石灰或 粉煤灰和土一起拌和,将拌和均匀后的试料放在密闭容器 或塑料袋(封口)内浸润备用。 浸润时间要求为:黏质土12~24h,粉质土6~8h,砂 类土、砂砾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可以缩短到4h左右, 含土很少的未筛分碎石、砂砾及砂可以缩短到2h。 浸润时间一般不超过24h。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间接抗拉强度、室内抗压回弹模量、动态模量、劈裂模量 等试验的圆柱形试件。 2.仪器设备 (1)方孔筛:孔径53mm、 37. 5mm、31. 5mm、26. 5mm 、4.75mm和2.36mm的筛各1个
(2)试模: 细粒土:试模的直径×高=φ50mm×50mm; 中粒土:试模的直径×高=φ100mm×100mm; 粗粒土:试模的直径×高=φ150mm×150mm。
(9)在脱模器上取试件时,应用双手抱住试件侧面的 中下部,然后沿水平方向轻轻旋转,待感觉到试件移动后, 再将试件轻轻捧起,放置到试验台上。切勿直接将试件向 上捧起。 (10)称试件的质量m2。 小试件精确至0.01g,中试件精确至0.01g,大试件精 确至0. 1g。 然后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高度危,精确至0.1mm。 检查试件的高度和质量,不满足成型标准的试件作为 废件。 (11)试件称量后应立即放在塑料袋中封闭,并用潮 湿的毛巾覆盖,移放至养生室。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1、总则为归纳统一路面基层施工所用各种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常规试验方法及判定方法,特制订本作业指导书。
2、相关标准2.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
2.2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2. 3 北京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01-45-2000)3、适用范围适用本检测中心所能承担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项目的试验指导。
4、技术要求4.1 集料压碎值(JTJ034-2000中3.2.4)4.1.1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均≤30%;4.1.2 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基层≤35%,底基层≤40%;4.2 水泥或石灰剂量:石灰土-1%~+%,二灰碎石、砂砾+1%。
4.3 含水量:混合料应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气候炎热时,可大1%~2%);4.4 压实度:[JTJ034-2000中3.1.7(6)]4.4.1 稳定细粒土: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93%以上,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95%以上;4.4.2 稳定中粒和粗粒土: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底基层95%以上、基层97%以上,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底基层96%以上、基层98%以上;4.5 无侧限抗压强度:R≥Rd/(1- ZαCv)(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K取,其他公路K取)[JTJ034-2000中3.3.3第7点]。
5、试验方法:5.1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试验方法5.1.1 本中心采用标准方法JTJ057-94中的烘干法(T0801-94);5.1.2 试验最少数量:稳定细粒土50g(精度0.01g),稳定中粒土500g(精度0.2g),稳定粗粒土2000g(精度1g);5.1.3 烘干箱应事先控制在110℃;5.1.4 试验结果用两位有效数字表示。
5 .2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5.2.1 本方法执行JTJ057-94中的T0804-94;5. 2. 2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试验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word版本
水泥或石灰稳定材料中水泥或石灰剂量的测定方法1 EDTA滴定法(T0809-2009)1适用范围1.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在工地快速测定水泥和石灰稳定材料中水泥和石灰的剂量,并可用于检查拌和摊铺的均匀性。
1.2本办法适用于在水泥终凝之前的水泥含量测定,现场土样的石灰剂量应在路拌后尽快测试,否则需要用龄期的EDTA二钠标准溶液消耗量的标准曲线确定。
1.3 本方法也可以用来测定水泥和石灰综合稳定材料中结合料的剂量。
2 仪器设备(1)滴定管(酸式)50mL,1支。
(2)滴定台,1个。
(3)滴定管夹,1个。
(4)大肚移液管:10mL,50ml,10支。
(5)锥形瓶(即三角瓶):200mL,20个。
(6)烧杯:2000mL(或1000mL),1只;300mL,1只。
(7)容量瓶:1000mL,1个。
(8)搪瓷杯:容量大于1200mL,10只。
(9)不锈钢棒(或粗玻璃棒),10根。
(10)量筒:100mL和5mL,各一只;50mL,2只。
(11)棕色广口瓶:60mL,1只(装钙红指示剂)。
(12)电子天平:量程不小于1500g,感量0.01g。
(13)秒表1只。
(14)表面皿:φ9cm,10个。
(15)研钵:φ12~13cm,1个。
(16) 洗耳球,1个。
(17) 精密试纸:pH12~14。
(18) 聚乙烯桶20L (装蒸馏水和氯化铵及EDTA二钠标准液),3个;5L(装氢氧化钠),1个;5L(大口桶),10个。
(19) 毛刷、去污粉、吸水管、塑料勺、特种铅笔、厘米纸。
(20) 洗瓶(塑料)500mL,1只。
3 试剂(1)0.1mol/m3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简称EDTA二钠)标准液:准确称取EDTA二钠(分析纯)37.23g,用40~50℃的无二氧化碳蒸馏水溶解,待全部溶解并冷却至室温后,定容至1000mL。
(2)10%氯化铵(NH4Cl)溶液:将500g氯化铵(分析纯或化学纯)放在10L的聚乙烯桶内,加蒸馏水4500mL,充分振荡,使氯化铵完全溶解。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包括稳定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2 仪器设备2.1 圆孔筛:孔径40mm、25mm(或20mm)及5mm的筛各一个。
2.2 试模:适用于下列不同土的试模尺寸为:细粒土(最大粒径不超过10mm):试模的直径×高=50mm×50mm;中粒土(最大粒径不超过25mm):试模的直径×高=100mm×100mm;粗粒土(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试模的直径×高=150mm×150mm;2.3 脱模器。
2.4 反力框架:规格为400kN以上。
2.5 液压千斤顶(200~1000kN)。
2.6 夯锤和导管。
2.7 密封湿气箱池放在能保持恒温的小房间内。
2.8 水槽:深度应大于试件高度50mm。
2.9 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或其他合适的压力机,但后者的规格应不大于200kN。
2.10 天平:感量0.01g。
2.11 台秤:称量10kg,感量5g。
2.12 量筒、拌和工具、漏斗、大小铝盒、烘箱等。
3 试料准备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和木碾捣碎,但应避免破碎粒料的原粒径。
将土过筛并进行分类。
如试料为粗粒土,则除去大于40mm的颗粒备用;如试料为中粒土,则除去大于25mm 或20mm的颗粒备用;如试料为细粒土,则除去大于10mm的颗粒备用。
在预定做试验的前一天,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
对于细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g;对于粒径小于25mm的中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0g;对于粒径小于40mm的粗粒土,试样的质量应不少于2000g。
4 按T0804-94确定无机结合料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5 制试件5.1 对于同一无机结合料剂量的混合料,需要制相同状态的试件数量(即平行试验的数量)与土类及操作的仔细程度有关。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步骤、要点与计算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步骤、要点与计算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试验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5m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40mm(圆孔筛)。
试验前的准备:根据集料最大粒径的不同,本试验方法共分为甲、乙、丙三类。
试验前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用木锤或木碾捣碎。
如试料是细粒土,应将已捣碎的具有代表性土过5mm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如试料中含有大于5mm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25mm筛,如存留在筛孔25mm筛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20%,则过筛料留作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如试料中粒径大于25mm筛的颗粒含量过多,则将试料过40mm 的筛备用(用丙法做试验)。
每次筛分后,均应记录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
在预定做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
试验步骤、要点:1)甲法①将已筛分的试样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10~15kg试料。
再用四分法将已取出的试料分成5~6份,每份试料的干质量为2kg(对于细粒土),或2.5kg(中粒土)。
②预定5~6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1%~2%,且其中至少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佳含水量。
③按预定含水量制备试样。
④将所需要的稳定剂水泥加到浸润后的试料中,并用小铲、泥刀或其它工具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
⑤将试筒套环与击实底板紧密联接,并将制备好的试样分五层装入筒内,每层装好后按规定击实次数(27次)进行击实,且最后一层试样击实后,试样超出试筒顶的高度不得大于6mm,否则应作废。
⑥用刮土刀沿套环内壁削挖,使试样与套环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环。
用工字型刮平尺齐筒顶和筒底将试样刮平,擦净试筒的外壁后,称其质量准确至5g。
⑦用脱模器推出筒内试样,并从试样内部由上至下取两个有代表性的样品测定其含水量(两个差值不得大于1%),计算至0.1%。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作业指导书1.依据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 E051-2009;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2.1试验目的: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2.2适用范围: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含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3.试验环境:进入试验室内先检查温湿度仪,并在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的温湿度。
试件养生温度为200C±20C4.试验准备:4.1试验仪器:压力机、试模、脱模器、养生、水槽、路强仪、天平、台称一架、量筒、拌和工具、大小铝盒、烘箱。
4.2试样制备:4.2.1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细粒土,至少制6个试件;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中粒土和粗粒土,至少制9个和13个试件。
4.2.2烧出结合料的含水量,按击实最大干容重计算出试模内装料质量。
4.2.3将试模压柱放入试模下部外露2cm左右,将计算质量的结合料分2-3次准装入试模中,每次装入后夯棒轻轻均匀插实。
然后将上压柱放入试模中。
4.2.4将整个装好结合料的试模放到压力机上(200KN--1000KN的压力机),加压至上下压柱都压入试模为止,静压1min,解除压力,取下试模,拿去上压柱,放到脱模器上,脱出试件。
4.3养生:4.3.1脱模后试件应称取质量,放入20℃±2℃的恒温、恒湿养护箱内,养生龄期为7d。
4.3.2养生期最后一天,应将试件浸水,水深应使水面高于试件顶约2.5cm,浸水前应再次称取试件的质量,养生期间试件质量损失以下要求:小试件不超过1g:中试件应不超过4g:大试件应不超过10g;质量损失超过要求时,应作废。
4.4强度试验:4.4.1将浸水一昼夜的试件从水中取出,用软布吸去试件表面的自由水,称取试件质量。
4.4.2用游标卡尺量出试件的高度。
4.4.3将试件放在压力机(300kN)或路面材料强度仪升降台上,进行抗压强度试验,速率保持约为1mm/min,记录试件的破坏最大压力。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提高公路路面基层、底基层的施工技术水平,保证施工质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的基层、底基层施工。
3 依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4 原材料要求4.1 一般规定4.1.1 在原材料试验评定中,应随机选取具有足够数量的样本进行材料试验。
4.2 水泥及添加剂4.2.1 强度等级为32.5或42.5,且满足要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等均可使用。
4.2.2 所用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应大于6h,且小于10h。
4.2.3 在水泥稳定材料中掺加缓凝剂或早强剂时,应对混合料进行试验验证。
缓凝剂和早强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的规定。
4.3 石灰4.3.1 石灰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表3.3.1-1和表3.3.1-2的规定。
4.3.2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用石灰应不低于Ⅱ级技术要求,二级公路用石灰应不低于Ⅲ级技术要求,二级以下公路宜不低于Ⅲ级技术要求。
4.3.3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层,宜采用磨细消石灰。
4.3.4 二级以下公路使用等外石灰时,有效氧化钙含量应该在20%以上,且混合料强度应满足要求。
4.4粉煤灰等工业废渣4.4.1 干排或湿排的硅铝粉煤灰和高钙粉煤灰等均可用于作基层或底基层的结合料。
粉煤灰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表3.4.1的规定。
4.4.2各等级公路的底基层、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使用粉煤灰,通过率指标不满足表3.4.1要求时,应进行混合料强度试验,达到相关要求的强度指标时,方可使用。
4.4.3 煤矸石、煤渣、高炉矿渣、钢渣及其他冶金矿渣等工业废渣可用于修筑基层或底基层,使用前应崩解稳定,且宜通过不同龄期条件下的强度和模量试验以及温度收缩和干湿收缩试验等评价混合料性能。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作业指导书(2015新版)
标题: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颁布日期: 2015-09-01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1 总则1.1目的规范公司无机结合料(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试验。
1.2 引用标准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T 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2 范围适用于公司无机结合料(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原材料技术要求和配合比设计技术指标。
3 原材料要求3.1 一般规定3.3.1在原材料试验评定中,应随机选取具有足够数量的样本进行材料试验。
3.3.2 再生材料可用于低于原路结构层位或原路等级的公路建设,其技术指标应满足相关要求。
3.3.3 工业废弃物作为筑路材料使用前应进行环境评价,并满足国家相关规定。
3.2 水泥及添加剂3.4.1 强度等级为32.5或42.5,且满足要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等均可使用。
3.4.2 所用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应大于6h,且小于10h。
标题: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颁布日期: 2015-09-013.4.3 在水泥稳定材料中掺加缓凝剂或早强剂时,应对混合料进行试验验证。
缓凝剂和早强剂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的规定。
3.3 石灰3.3.1 石灰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1和表3.3.1-2的规定。
表3.3.1-1生石灰技术要求表3.3.1-23.3.2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用石灰应不低于Ⅱ级技术要求,二级公路用石灰应不低于Ⅲ级技术要求,二级以下公路宜不低于Ⅲ级技术要求。
3.3.3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层,宜采用磨细消石灰。
标题: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设计颁布日期: 2015-09-013.3.4 二级以下公路使用等外石灰时,有效氧化钙含量应该在20%以上,且混合料强度应满足要求。
3.4粉煤灰等工业废渣3.4.1 干排或湿排的硅铝粉煤灰和高钙粉煤灰等均可用于作基层或底基层的结合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释义手册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释义手册(实用版)目录一、《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释义手册概述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方法与技术细节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的应用领域四、最新版《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的修订内容五、结语正文一、《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释义手册概述《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释义手册是一本由《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编写组编著,于 2009 年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本书旨在对《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为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质检、养护和设计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指导。
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方法与技术细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烘干法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含水量2.EDTA 滴定法标准曲线的准备3.击实试验、要点与计算4.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件的制备与养生、强度要求5.劈裂试验试件的制备与养生6.顶面法测定室内抗压回弹模量的试验此外,根据需要还可进行抗拉强度、室内抗压回弹模量和化学分析等试验。
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的应用领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在公路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路面基层材料的试验和施工现场基层质量检测等。
通过这些试验,可以有效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最新版《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的修订内容最新版《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即将发布,本次修订共涉及 5 个修订项目和 3 个新增试验。
具体修订内容如下:1.修订 5 个试验项目:含水量、标准击实,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室内抗压回弹模量2.新增 3 个试验项目:稳定土配合比设计,稳定土中水泥或石灰剂量的测定、石灰的化学分析五、结语《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释义手册》为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对保证公路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
• 其次:将10个搪瓷杯中分别加入2000毫升10%氯化铵溶液,充分搅拌5 分钟(每分钟110-120次),放置沉淀10分钟,这样可得到澄清的悬浊 液,将上部清液移到300毫升的烧杯内,搅匀,加盖待测。
注意事项
(1)在计算6%和14%混合料的组成时,应使混合料的最佳含 水率与施工碾压时的最佳含水率相近。
(2)若土、石灰或水质有变化时,必须重新配制6%和14% (或16%、18%)石灰土标准剂量浸提液,并用它标定仪器。
(3)制备每个样品的浸提液时,搅拌的时间、速度和方式应 力求相同,配制的氯化铵溶液当天用完,不宜放置过久。
• 称取0.8~1.0g(精确至0.0001g)已在180℃烘干2h的碳酸钠(优级纯或基准级)记录 为m ,置于250mL三角瓶中,加100mL水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加入2~3滴0.1%甲基橙指 示剂,记录滴定管中待标定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V1,用待标定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碳 酸钠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将溶液加热至微沸,并保持微沸3min,然后放在冷水中冷 却至室温,如此时橙红色变为黄色,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稳定橙红色时 为止,记录滴定管中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V2。V1、V2的差值即为盐酸标准溶液的消耗 量 V。
• 滴定:用移液管吸取上层(液面下1-2cm)悬浊液10.0毫升,放入200 毫升的三角瓶中,用量筒量取50毫升1.8%氢氧化钠(内含三乙醇胺) 溶液倒入三角瓶中,此时溶液PH值为12.5-13.0(用试纸检测),然后 加入钙红指示剂(黄豆粒大小,质量约为0.2g),摇匀,溶液呈玫瑰 红色。记录滴定管中EDTA二钠标准溶液的体积V1,用EDTA二钠标准液 滴定到紫色时放慢滴定速度并摇匀,直到纯蓝色为终点,记录滴定管 中EDAT二钠的标准溶液体积V2(以ml计,读至0.1ml)。计算V1-V2, 即为EDTA二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
路面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
(3)拌和撒水
7)碾压 (拌压间隔时间不得多于2d)。
a)混合料表面整型后应立即开始压实。混合料的压实 含水量应在最佳含水量的大1%
b)用12—15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度不应 超过15cm 用18—20t三轮压路机或滚动压路碾 压时,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
c)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超高段由内侧肩 向外侧路肩碾压,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的轮宽, 一般需碾比6—8遍。压路机碾压速度,头两遍采 用1档(1.5-1.7km/h)为宜,以后用2档(2.0-2.5 7km/h)路面两侧应多压2—3遍
d)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上“调头” 和 急刹车,
e) 碾压过程中,保持湿润,蒸发太快,应及时补充 洒水,以防表面开裂。
f)石灰土碾压中如出现 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 翻开晾晒或换新混合料重新拌和碾压。
g)在碾压结束之前.用平地机再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 适、路洪和超高符合设汁要求。
线收缩系数 L
LT T
* 经过一定龄期的养生,半刚性基层上铺筑 沥青面层后,基层内相对湿度略有增大, 使材料的含水量趋于平衡,这时半刚性 基层的变形以温度收缩为主。
第三节 石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 (以此为半刚性代表)
石灰土 (石灰不能稳定集料)
1 石灰土基层强度的形成原理 1)离子交换作用 熟石灰溶于水以后易于离解成Ca++和(OH)- 离子
平均干缩系数 ( d ) : 是某失水量时,试件的干缩
应变与试件的失水量之比
对稳定粒料类:干缩特性次序为:
石灰稳定类>水泥稳定类>石灰 粉煤灰稳定类。
对于稳定细粒土:石灰土>水泥土和水泥石 灰土>石灰粉煤灰土。
4.半刚性材料的温度收缩特性 *半刚性材料温度收缩的大小与结合料类型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作业指导书2022新版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作业指导书2022新版一、任务背景无机结合料是指由无机材料制成的用于建造、工程和其他领域的粘结材料。
配合比是指在制备无机结合料时,各种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的比例关系。
合理的配合比可以保证无机结合料的性能和质量,因此编制一份详细的配合比作业指导书对于生产无机结合料具有重要意义。
二、任务目标本次任务旨在编制一份2022年新版的无机结合料配合比作业指导书,以指导生产过程中的无机结合料配合比的确定。
三、作业指导书内容1. 引言在引言部份,介绍无机结合料的定义、用途和重要性,以及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和编制依据。
2. 无机结合料的组成和性能要求详细介绍无机结合料的组成成份,如水泥、石灰、石膏等,并列出各组分的质量比例要求。
同时,列出无机结合料的性能要求,如强度、抗渗透性、耐久性等。
3. 配合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释配合比的基本原理,包括原材料选择、比例关系的确定等。
介绍配合比的确定方法,如试验法、经验法等,并说明各种方法的适合范围和注意事项。
4. 无机结合料配合比的确定步骤详细描述无机结合料配合比的确定步骤,包括以下内容:a. 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列出常用的无机结合料原材料,并介绍其检验方法和标准。
b. 配合比的初步确定:根据设计要求和原材料的性能,初步确定各组分的质量比例。
c. 试验配合比的制备:根据初步确定的质量比例,制备试验配合比的样品。
d. 试验配合比的性能测试:对试验配合比的样品进行强度、流动性、凝结时间等性能测试。
e. 配合比的修正:根据试验结果,对初步确定的配合比进行修正,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5. 配合比的记录和报告说明配合比的记录和报告要求,包括记录表格的填写、试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等。
6.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强调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性,介绍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措施,如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监控等。
7. 安全注意事项列出无机结合料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包括原材料的储存和使用、设备操作、防护措施等。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率作业指导书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率作业指导书10.13.1.1目的和适用范围适用于在工地快速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
稳定土的含水量以千土和结合料合重的百分率表示。
对于粗粒土,因为需要大量酒精,而且火大有危险,所以不宜使用本方法。
如果土中含有大量粘土、石膏、石灰质或有机质,不能使用本方法。
10.13.1.2仪器设备1、蒸发皿,最好是硅石的。
对于细粒土,用直径l00mm的;对于中粒土,用直径150mm的(1个)。
2、长 l 00mm、宽20mm的刮土刀1把。
3、长约 200-250mm、直径约3mm的搅拌棒(金属棒)1根4、称量 100g以上的天平1架(用于细粒土),感量。
.馆。
5、称量 500g以上的夭平1架(用于中粒土),感量。
·Sgo6、纯度高的酒精。
10.13.1.3试验步骤1、将蒸发皿洗净、烘干,称其质量并精确到。
.1 g(对于细粒土)或0. 5g(对于中粒土)(MO.2、对于细粒土,取试样30g左右放在蒸发皿内;对于中粒土,取试样300g左右放在蒸发皿内。
称蒸发皿和试样的合质量,准确到0.1g (对于细粒土)或0.5 g(对于中粒土)(m3),3、对于细粒土,取20一 30 ml左右的酒精;对于中粒土,取200ml左右的酒精。
将洒精倒在试样上,使其浸没试样。
用刮土刀拌和酒精和土样,并将大土块破碎。
4、将蒸发皿放在不怕热的表面上,点火然烧。
5、在酒精燃烧过程中,用金属棒经常搅拌试样,但应注意勿使试样损失。
一般需烧2-3次。
6、酒精烧完后,让蒸发皿冷却。
当蒸发皿冷却到可以用手拿时,即称蒸发皿和试样的合质量,准确到。
. 1g(对于细粒土)或0.5 g(对于中粒土)(MO.10.15.1.4计算用下式计算以干土和结合料合质量的百分率表示的含水量w:w=(m2-m3)*100/(m3-m1),%式中:m1--蒸发皿的质量(g);m2--蒸发皿和湿稳定土的合质量(g);m3--蒸发皿和干稳定的合质量(g)10.15.1.5报告稳定土的含水量圆整至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检测项目名称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检测包括: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无侧限抗压强度、水泥或石灰剂量、石灰有效钙镁含量、粉煤灰细度、粉煤灰烧失量、粉煤灰比表面积。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水泥、石灰、粉煤灰等工业废渣及其综合稳定材料的物理、力学试验,以及石灰、水泥、粉煤灰等原材料的试验。
3.检测依据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4. 最大干密度
4.1 本方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材料(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材料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材料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4.2 主要仪器设备
击实筒、多功能自控电动击实仪、电子天平(量程4000g,感量0.01g)、电子天平(量程15kg,感量0.1g)、方孔筛、量筒、直刮刀、刮土刀、工字形刮平尺、拌合工具、脱模器、铝盒、烘箱、游标卡尺。
4.3试验步骤
4.3.1将已筛分的试样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10~15kg试料。
再用四分法将已取出的试料分成5~6份,每份试料的干质量为2.0g(对于细粒土)或2.5kg(对于各种中粒土)。
4.3.2 预定5~6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0.5%~1.5%,且其中至少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佳含水量。
4.3.3 预定含水量制备试样。
将1份试料平铺于金属盘内,将事先计
算得的该份试料中应加的水量均匀地喷洒在试料上,用小铲将试料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然后装入密闭容器或塑料口袋内浸润备用。
粘质土12~24h,粉质土6~8h,砂类土、砂砾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可以缩短到4h左右,未筛分碎石、砂砾和砂可缩短到2h。
浸润时间一般不超过24h。
4.3.4 将所需要的稳定剂水泥加到浸润后的试样中,并用小铲、泥刀或其他工具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
水泥应在击实前逐个加入。
加有水泥的试样拌和后,应在1h内完成下述击实试验。
拌和后超过1h的试样,应予作废。
4.3.5试筒套环与击实底板应紧密联结。
将击实筒放在坚实地面上,用四分法取制备好的试样400~500g倒入筒内,整平其表面,然后安装到多功能击实仪上,设定击实锤击次数,进行第1层试样的击实。
第1层击实完后,检查该层高度是否合适,以便调整以后几层的试样用量。
用刮土刀将表面“拉毛”,然后重复上述做法,进行其余4层试样是击实。
试样超出筒顶的高度不得大于6mm,超出高度过大的事件应该作废。
4.3.6 用刮土刀沿套环内壁削挖后,扭动并取下套环。
齐筒顶细心刮平试样,并拆除底板。
如试样底面略突出筒外或有孔洞,则应细心刮平或修补。
最后用工字形刮平尺齐筒顶和筒底将试样刮平。
擦净试筒的外壁,称其质量m1。
4.3.7用脱模器推出筒内试样。
从试样内部从上至下取两个有代表性的样品,测定其含水量,计算至0.1%。
两个试样的含水量的差值不得大于1%。
烘箱的温度应事先调整到110℃左右,以使放入的试样能立即在105~110℃的温度下烘干。
4.3.8 按本方法4.2.3~4.2.7的步骤进行其余含水量下稳定材料的击实和测定工作。
凡已用过的试样,一律不再重复使用。
4.4试验结果的计算
4.4.1 稳定材料湿密度计算
按下式计算每次击实后稳定材料的湿密度。
P w=(m1-m2)∕V
式中:P w——稳定材料的湿密度(g∕㎝3);
m1——试筒与湿试样的总质量(g);
m2——试筒的质量(g);
V——试筒的容积(㎝3)。
4.4.2 稳定材料干密度计算
按下式计算每次击实后稳定材料的干密度。
P d= P w∕(1+0.01w)
式中:P d——试样的干密度(g∕㎝3);
w——试样的含水量(%)。
5.最佳含水量
5.1本方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材料(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材料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材料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5.2主要仪器设备
击实筒、多功能自控电动击实仪、电子天平(量程4000g,感量0.01g)、电子天平(量程15kg,感量0.1g)、方孔筛、量筒、直刮刀、刮土刀、工字形刮平尺、拌合工具、脱模器、铝盒、烘箱、游标卡尺。
5.3试验步骤
5.3.1将已筛分的试样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10~15kg试料。
再用四分法将已取出的试料分成5~6份,每份试料的干质量为2.0g(对于细粒土)或2.5kg(对于各种中粒土)。
5.3.2预定5~6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0.5%~1.5%,且其中至少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佳含水量。
5.3.3预定含水量制备试样。
将1份试料平铺于金属盘内,将事先计算得的该份试料中应加的水量均匀地喷洒在试料上,用小铲将试料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然后装入密闭容器或塑料口袋内浸润备用。
粘质土12~24h,粉质土6~8h,砂类土、砂砾土、红土砂砾、级配砂砾等可以缩短到4h左右,未筛分碎石、砂砾和砂可缩短到2h。
浸润时间一般不超过24h。
5.3.4将所需要的稳定剂水泥加到浸润后的试样中,并用小铲、泥刀或其他工具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
水泥应在击实前逐个加入。
加有水泥的试样拌和后,应在1h内完成下述击实试验。
拌和后超过1h的试样,应予作废。
5.3.5试筒套环与击实底板应紧密联结。
将击实筒放在坚实地面上,用四分法取制备好的试样400~500g倒入筒内,整平其表面,然后安装到多功能击实仪上,设定击实锤击次数,进行第1层试样的击实。
第1层击实完后,检查该层高度是否合适,以便调整以后几层的试样用量。
用刮土刀将表面“拉毛”,然后重复上述做法,进行其余4层试样是击实。
试样超出筒顶的高度不得大于6mm,超出高度过大的
事件应该作废。
5.3.6用刮土刀沿套环内壁削挖后,扭动并取下套环。
齐筒顶细心刮平试样,并拆除底板。
如试样底面略突出筒外或有孔洞,则应细心刮平或修补。
最后用工字形刮平尺齐筒顶和筒底将试样刮平。
擦净试筒的外壁,称其质量m1。
5.3.7用脱模器推出筒内试样。
从试样内部从上至下取两个有代表性的样品,测定其含水量,计算至0.1%。
两个试样的含水量的差值不得大于1%。
烘箱的温度应事先调整到110℃左右,以使放入的试样能立即在105~110℃的温度下烘干。
5.3.8按本方法4.2.3~4.2.7的步骤进行其余含水量下稳定材料的击实和测定工作。
凡已用过的试样,一律不再重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