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导学案
18《一棵小桃树》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
![18《一棵小桃树》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21a43d998fcc22bcd10ddf.png)
18《一棵小桃树》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18《一棵小桃树》导学案【学习目标】1.解除字词障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一棵小桃树的成长过程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过程。
【学习重点】掌握插叙的记叙顺序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了解作者追求人生美好理想的勇气和信心。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喜爱的植物呢?说一下自己喜爱的理由。
贾平凹先生所喜爱的是一棵小桃树,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即便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的小桃树。
世间万物,贾平凹先生为什么单单喜欢一棵小桃树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棵小桃树》,去一探究竟吧。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渺.小(miǎo) 魂魄..(chìluǒ)..(hún pò) 孱.头(càn) 赤裸猥琐..(wěi suǒ) 马嵬.坡(wéi)火灼.灼(zhuó)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1) 竭力保持端正严肃的态度。
(矜持)(2) 摇动。
(撼动)(3) 猛然领悟。
(恍然)(4) 将要开放。
(欲绽)(5) 对自己的过错请求容忍宽恕的意思。
(忏悔)3.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作家。
主要代表作品有《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
他的《浮躁》获得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秦腔》获第一届红楼梦奖首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宽泛,.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
他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
在他的《丑石》《静虚村记》《夜游龙潭记》等篇中,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一艺术特质。
他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
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00622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dd.png)
(3)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举例:整理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加强记忆,提高阅读水平。
2.教学难点
(1)理解小桃树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
举例: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挖掘小桃树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对成长过程的感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修辞手法的重要性,分析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并解决问题。
6.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一棵小桃树》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态度。
举例: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小桃树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掌握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学会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棵小桃树》这篇课文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a7bce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e.png)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一棵小桃树》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于小桃树成长过程中的感悟。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内容上。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针对这一点,我通过提问和案例分析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小桃树在逆境中成长的顽强精神。今后,我还需要子帮助他们克服难点。
3.文化传承与理解: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增进学生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审美鉴赏与创造:
-培养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展现个性,发挥想象,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汇与表达: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如“茁壮”、“倔强”、“憧憬”等,以及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词汇的书写、读音和用法,以及学会欣赏和模仿这些修辞手法。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表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自己对小桃树精神的感悟。这说明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显得比较拘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不够熟悉,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第18课《一颗小桃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第18课《一颗小桃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e7b60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c.png)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记叙文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写作技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学会面对困难,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一颗小桃树》是一篇以小桃树的生长历程为线索的记叙文。它通过描述小桃树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态,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记叙文在实际中的写作技巧,以及如何通过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表达主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小桃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面对困难的态度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主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茁壮、庇护、期满”等,以便于理解课文内容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课文结构:分析课文的记叙文结构,包括时间顺序、事件发展、高潮和结局,明确文章的写作特色和逻辑关系。
-体会修辞手法:识别并理解作者使用的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感悟其对表达文章主题的作用。
第18课 一棵小桃树-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同步导学案(学生版)
![第18课 一棵小桃树-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同步导学案(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9ac79c03d8ce2f006623b4.png)
第18课一棵小桃树
学习目标:
1.梳理小桃树的成长过程,把握文章内容。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感情。
3.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寻找小桃树与“我”的共性,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
4.培养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做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代作家。
2.背景简介
3.给划线字注音
淅淅沥沥()()矜持()摇撼()恍然()拱()
马嵬坡()忏悔()欲绽()孱头()孱弱()
渺小()魂魄()()
4.根据意思,写出相关词语
()竭力保持端正严肃的态度。
()摇动。
()软弱无能的人。
():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将要开放。
()悠闲自在的样子。
()对自己的过错请求容忍宽恕。
()猛然领悟。
三、整体感知
1.听磁带,诵读课文。
(尤其注意带作者感情的句子)
2.感受小桃树生命的成长,完成填表
3.文章3—8段是对小桃树的回忆,文章运用了()的叙述顺序。
4.课文围绕“小桃树”写了哪些情景故事?记请理清文章的思路。
给文章划分段落
5.试着按照时间先后复述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四、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1.谈谈小桃树的形象?
2.文章的主题?
3.文章用了哪些写法?
五、课堂小结:。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一棵小桃树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一棵小桃树导学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b30b420029bd64793e2c44.png)
18 《我的小桃树》预习学案一、给划线的字标出正确的读音花骨( )朵薄()命执著()忏()悔撑( )着打着转( ) 混()乱矜()持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及情感挣扎:猥琐:时隐时现:血气方刚:三、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再仿写。
(1)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
( )仿写:(2)花骨朵在风中摇着,却没有摔下去,像风浪里浪上的灯塔,闪着时隐时现。
()仿写:四、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以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五、你从小桃树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六、你在预习中有呢写收获,遇到了哪些困难或者疑惑,及时和同学交流.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18 《我的小桃树》预习检测(共20分)1.根据拼音写词语.(4分)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miǎo xiǎo();山外的天地这般大,城里的好景这般多.我从此也有了xuè qì fāng gāng()的hún pò( ),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要hōng hōng liè liè( )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那家乡的土院,那土院里的小桃树便再也没有去想了。
2.找出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3分)A.早晨起来,就昕昕沥沥的,我还高兴地说:“春雨贵如油,今年来得这么早!”B.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C.爷爷是喜欢服侍花的,在我们的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
D.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3. 给加点的字注音。
(6分)花骨.()朵薄.()命执著.()撑.( )着打着转.()混.()乱4. 照样子,写词语.(4分)淅淅沥沥(AABB)蝴蝶(连绵词) 5. 理解句子:“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你也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无答案)第18课《一颗小桃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无答案)第18课《一颗小桃树》](https://img.taocdn.com/s3/m/b01801d405087632311212cc.png)
第18课《一颗小桃树》导学案【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卓越者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相关词语,外加课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
2. 学习作者满怀真情,抓住事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 树立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
【重点·难点】1. 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的深刻含义。
【预习·交流】1.走近作家作品;贾平凹,一个追求“有自己声音”的作家,是当代文坛的奇才。
1952年,他生于陕西南部丹凤县棣花村,1972年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
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
现任西安市作协主席、《美文》杂志主编等职。
出版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商州初录》、《土门》、《高老庄》、《怀念狼》、《病相报告》、中篇小说《天狗》、《黑氏》、《美穴地》、《五魁》等,2.2.写作背景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
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
作者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
3. 字词梳理(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忏( )悔矜( )持猥( )琐颤( )抖....(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孱头:垂垂暮老:祸不单行:灼灼:4.自读课文,把阅读后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
【自学·合作】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小桃树主要写了什么?(学法提示:参照插图、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研读·赏析】1. 自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2. 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巩固·拓展】课堂练习:1.请修改以下错别字。
一棵小桃树-学案
![一棵小桃树-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8764c880eb6294dd886cb5.png)
第18课一棵小桃树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梳理小桃树的成才过程,把握文章内容2.领会小桃树蕴含的深刻含义,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3.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做斗争的勇气【重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感情。
【难点】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二.自主预习1.给划线生字注音:伫孱矜持恍然猥琐嵬赤裸摞灼忏悔颤抖涩褪2.词语理解:矜持:拘谨,拘束.( 他第一次上台发言,显得有点矜持.)恍然:形容忽然醒悟.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纤纤:(书)形容细长.孱头:称呼软弱无能的人.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洪灾过后,又遇大旱,今年我省真是祸不单行.)垂垂暮老: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垂垂,渐渐.暮,(时间)将尽,晚.伫立:长时向地站着。
生灵:有生命的东西。
踏青:清明节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
楚楚:(姿态)娇柔;纤弱;秀美。
血气方刚:(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冲劲儿大。
忏悔:①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②向神佛表示悔3.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当代作家。
[1] 2017年3月22日,澳门大学向贾平凹颁授了荣誉博士学位。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创作《废都》。
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18、一棵小桃树导学案贾平凹,1953年出生于陕西一个偏僻的农村,母亲是农民,父亲是教师。
文革的时候,当教师的父亲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开除公职进行劳动改造,家庭受到毁灭性打击。
十三岁的贾平凹也因此受到牵连,初二还没有上完就辍了学,破灭了上大学的梦想,当兵不要,民办教师不要,代课教师也不要。
一棵小桃树-2020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棵小桃树-2020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1b086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c.png)
(1)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尤其是作者通过小桃树所传达的生命哲理。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通过细致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所表达的生命观。
(2)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尤其是如何将这些修辞手法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方法,进而运用到写作实践。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概念。《一棵小桃树》是一篇描写植物生长过程、寓意生命哲理的文章。它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小桃树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变化,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生命的顽强和适应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3)课文写作技巧的把握,如何将这些技巧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反复练习,不断模仿、创新,将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如引导式提问、小组讨论、写作实践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棵小桃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生命的成长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4.注重课后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273ede941ea76e59fa0401.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导学案1.易错字伫(zhù) 孱(càn) 嵬(wéi) 懊丧(sàng) 执着(zhuó) 矜持(jīn) 忏悔(chàn) 撂(liào) 摞(luò) 赤裸(luǒ) 恍惚(huǎng) 涩褪(s è tuì) 猥琐(wěi suǒ) 颤抖(chàn) 幼稚(zhì) 灼(zhuó)2.多音字颤着单凹丧3.形近字4.近义词辨析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矜持拘谨,拘束。
重在强调局促,拘谨。
多用在在众人面前放不开。
一心向善,心如止水的境界。
谦和谦虚,平和。
有谦逊易接近的意思。
5.词语释义伫立:长时向地站着。
生灵:有生命的东西。
孱头:称呼软弱无能的人矜持:拘谨,拘束。
踏青:清明节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
垂垂暮老: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
楚楚:(姿态)娇柔;纤弱;秀美。
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
这里用来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
血气方刚:(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冲劲儿大。
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劣,庸俗卑下。
忏悔:①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②向神佛表示悔过,请求宽恕。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创作《废都》。
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文题解说】“一棵小桃树”是全文的线索,也是作者抒情的对象,很明显的托物言志的散文。
【创作背景】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
七年级语文下册18一棵小桃树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18一棵小桃树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a8db9f48d7c1c709a145c0.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 18一棵小桃树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理解、积累“矜持、执着、猥琐、血气方刚,祸不单行”等词语。
2.找准文章的线索、结构。
3。
了解托物言志散文的写法,领会小桃树蕴含的深刻含义。
4.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做斗争的勇气。
二、重点、难点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感情。
2。
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三、预习案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伫.( )孱.( )嵬.( ) 懊丧.( )执着.( )矜.持( )忏.悔( ) 撂.( )摞( ) 赤裸.()恍.惚( )涩褪..( )猥琐..()颤.抖( )幼稚.( ) 灼.( )3.解释下面词语。
孱头:矜持:垂垂暮老:祸不单行:血气方刚:猥琐:探究案一、自主探究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答:2。
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答:二、合作探究1.文章第一自然段中“我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有写就一个字来……‘我是该给它写点什么了呢。
’”这段话有什么作用?答:2。
课文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是怎样过渡的?答:3。
第三自然段中奶奶的话给了“我”什么启迪?“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是什么意思?答:4.第四自然段中说“它长得很委屈”是什么意思?答:5.第五自然段中,作者拿爷爷待弄的各种各样的花草与“默默地长”的小桃树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答:6.第六自然段中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这几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7。
文章第七、第八两自然段对于自己为什么交代得那么多? 有什么作用?答:8。
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说“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是什么意思? 文章以此作结有什么含义?答:五、拓展延伸读完课文,想一想,本文和《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六、训练案一、基础训练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导学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导学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8ffec3c77da26925c5b0c0.png)
十八.《一棵小桃树》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生字、词、文学常识;感知小桃树与“我”的特殊情感联系,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倒叙与插叙方式。
2.过程和方法目标:进一步掌握融情于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小桃树精神,培养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做斗争的胆魄。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感知小桃树与“我”的特殊情感联系、把握倒叙与插叙方式。
学习难点:融情于景、借物抒情的写法。
课前预学一.上网查阅有关作家贾平凹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并做好笔记。
二.识记字音字形。
有感情、顺畅朗读课文两遍,边读边思考教材中的旁批,自己也加些批注。
读完后合上课本,根据下面的拼音写出汉字。
1.只是常常自个儿chàn()悔。
2.早晨起来,(雨)就xī xī lì lì()的。
3.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duō suo()。
4.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tuì()尽了。
5.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jīn()持的我,原来也是个càn()头。
6.爷爷是喜欢服shì()花的。
7.小桃树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很wěi suǒ()。
8.我慢慢发现我的幼zhì()。
9.爷爷的花事是不弄了,一luò( )一luò()的花盆堆在墙根。
10.也去领略过马wéi()坡前的蜜水桃花,那花儿开得火zhuózhuó()的。
11.又偏苦sèsè()地笑着。
12.我不禁有些chàn()抖了。
13.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luǒ()了。
三.识记词义。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显得庄重、严肃()摇动()猛然领悟()将要开放()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四.积累有特点的词语。
根据印象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ABAB式的数量短语,然后对照课文对照一下。
(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 一棵小桃树
![(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 一棵小桃树](https://img.taocdn.com/s3/m/0dfc68745022aaea998f0ff1.png)
第18课 一棵小桃树
课外赏读
几笔水墨,那蚂蚱,似乎并不就是蚂蚱,那小鱼,似乎 并不就是小。我们当时就嗤地笑了,觉得跟我们的画差 不多呢。于是乎,我们就不敬而远之了,随便着和他对 话,缠他讲城市的故事,日子也觉得有些生气。一天, 他提出要出外作画去,大雪天里,天地一片儿白,有什 么可画的呢?我们很有儿分疑惑,更有了几分好奇,便 闹嚷嚷地跟他了去。
第18课 一棵小桃树
课内精读
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 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 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⑦我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 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 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 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 灵,对吗?
(2) 唉 , 往 日 多 么 傲 慢 的 我 , 多 么 jīn chí ( 矜持 )的我,原来也是个孱头。
(3)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 子也极wěi suǒ( 猥琐 )。
第18课 一棵小桃树
基础检测
(4)我不禁有些chàn dǒu( 颤抖 )了:这花儿莫 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吗?
(5)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yòu zhì( 幼稚 ), 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 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6)这时候,奶奶也去世了,真是huò bù dān xí nɡ( 祸不单行 )。
第18课 一棵小桃树
基础检测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 正. 确.的一项是( B )
A.眼前的这一幕让我忍. 俊. 不. 禁. 。 B.这个老人血. 气. 方. 刚. ,和蔼可亲,没几天我们便和
《一棵小桃树》导学案
![《一棵小桃树》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b65c3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a.png)
《一棵小桃树》导学案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编制人XXX课题【研究目标】备课日期授课日期《一棵小桃树》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思路,了解一棵小桃树的成长过程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研究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寻找小桃树和“我”成长过程的共性,理解作者的人生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重点句段的深刻含义,了解作者追求人生美好理想的勇气和信心。
【研究重点】品味文章中的富含哲理的语言,研究托物言志的写法。
【研究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章的主旨。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1976年,十年文革结束,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
作家XXX在这个大时代的背景之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通过对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
文章最后小桃树保留的花苞,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XXX在中国传统文明中的意蕴在中国传统文明中,桃是一个多义的象征体系。
在人们的文明观念中,桃蕴含着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的原始,有着爱情、吉祥、长寿的风俗象征意义。
这些象征意义以各类不同的形式潜存于民族心理之中并通过风俗活动得以引伸、发展、整合、变异。
桃花象征着春天、爱情、美颜与理想世界;枝木用于驱邪求吉,在民间巫术中源自于万物有灵观念;桃果融入了中国的仙话中,隐含着长寿、健康的寓意。
桃树的花叶、枝木、子果都烛照着风俗文明的光芒,其中施展阐发的生命意识,致密地渗透在中国桃文明的纹理中。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走进XXX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一棵小桃树》,看看小桃树身上承载着作者怎样的人心理想。
二、出示目标三、预反馈1.我读了遍课文,做到读正确、流利;检查生字词情况并解释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
四、自主研究——品读感悟,了解“小桃树”快速阅读文本,标划出描写小桃树生长过程的句子和描述“我”成长历程的句子,想想二者之间有何异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8 一棵小桃树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8 一棵小桃树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4832ff8762caaedc33d43f.png)
18一棵小桃树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忏.悔(qiān)褪.尽(tuì)灼.灼(huó)B.单薄.(bó) 服侍.(sì) 幼稚.(hì)C.颤.抖(chàn) 执着.(huó) 刹.那(chà)D.挣扎.(há) 一摞.(luò) 马嵬.坡(ɡuǐ)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矜持恍然淅淅沥沥B.猥锁魂魄轰轰烈烈C.混乱赤裸垂垂慕老D.哆嗦缈小身飘异乡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父爱的伟大并不总是表现为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更多的是在日复一日、任劳任怨的岁月里,是在平平凡凡、点点滴滴的琐事中。
B.深夜的树林里一片沉寂,只有不时从林子里传的几声时隐时现....令人心里发毛的鸟叫声。
C.大力士比赛中,几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居然把公车拉动了,在场民众无不鼓掌叫好。
D.她先是死了丈夫,儿子又不明原因卧病在床,祸不单行....,只好到处打零工过活。
4.下列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中,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纤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B.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
C.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
D.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
5.请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填字母序号)A.记叙B.描写C.抒情D.议论(1)可怜它年纪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儿!我再也不忍看了,我千般万般地无奈何。
()(2)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高,样子也极猥琐。
()(3)我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
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4)好多年前的秋天了,我们还是孩子。
奶奶从集市上回,带给了我们一人一颗桃子。
《一棵小桃树》优秀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棵小桃树》优秀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cdfd706b14e852458fb57e5.png)
《一棵小桃树》优秀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贾平凹及其作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4.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培养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导学过程【自主学习】1.给加粗字注音矜持()摇撼()拱()服侍()淅淅沥沥()忏悔()幼稚()赤裸()猥琐()马嵬坡()2.根据意思写词语伫立:生灵:孱头:矜持:楚楚:服侍:忏悔: 恍然:猥琐: 执着:祸不单行:垂垂暮老:3.作者名片及叶圣陶介绍贾平凹,原名当代。
1953年出生于陕西农村。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1975年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主要作品有小说《废都》《浮躁》《秦腔》,散文《爱的踪迹》《心迹》《朋友》《我的小桃树》等。
【课堂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读全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二、赏析精彩句子(1)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2)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三、探究写作技巧文章第8、9两段对于自己为什么交代得那么多?有什么作用?四、把握文章主旨(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课后作业】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挑逗(tiǎo)忍俊不禁(jīn)笼罩(zhào)B.猥琐(wěi)孱头(chàn)轰轰烈烈l iè)C.瞬息(shùn)涉足(shè)察颜观色(cá)D.幽寂(jì)藤萝(ténɡ)仙露琼浆(jīnɡ)2.下列各组中均有一个错别字,请画出来并改正在横线上。
(1)辉皇迸溅瀑布繁密___________(2)酒酿花舱枯愧遗憾___________(3)孱头家接渺小赤裸___________(4)花辨幼稚忏悔矜持___________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避免这个错误不再发生,大家召开了紧急会议。
2020新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8一棵小桃树》教案
![2020新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8一棵小桃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4ce1ac84254b35eefd34ba.png)
18一棵小桃树1.梳理小桃树的成长过程,把握文章内容。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感情。
3.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寻找小桃树与“我”的共性,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
4.培养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做斗争的勇气。
一、导入新课一棵普通的小桃树,没有开出鲜艳的花,却牵动着作者的心。
读一读,看看作者是如何喜爱他的小桃树的呢?在“十年浩劫”中,一棵小桃树给了作者怎样的力量呢?用心感悟,你自己就能揭开这些谜底。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分析小桃树的成长经历1.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明确:描写形态、颜色的:“纤纤的生灵”“瘦瘦的,黄黄的”“弯弯的身子”“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态的:“哆嗦”“弯了头,紧抱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摇着”“抖着”“苦涩涩地笑着”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2.“我”的小桃树经历了哪些艰辛与磨难?明确:①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小桃树生长的艰辛与磨难。
②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
——生存环境的恶劣。
③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
”——体会大家对小桃树的嘲笑。
④他们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体会小桃树的坎坷。
⑤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体会小桃树的孤独与寂寞。
3.第10自然段中说:“可怜的小桃树!”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明确: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猥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生字、词、文学常识;感知小桃树与“我”的特殊情感联系,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倒叙与插叙方式。
2.过程和方法目标:进一步掌握融情于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小桃树精神,培养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做斗争的胆魄。
5.答案:略。
6.答案:小桃树是艰难坎坷被摧残的弱小者,但不为困苦所屈服,敢于与与命运作顽强抗争。
它象征作者及那个年代的青少年的生长经历,借以表达只要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这一美好的愿望。
7.答案:示例1: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不能删,这两个“呢”字加深了作者对小桃树爱怜和亲昵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小桃树的怜惜之情。
二.
1.答案:忏。
2.答案:淅淅沥沥。
3.答案:哆嗦。
4.答案:褪。
5.答案:矜, 孱。
6.答案:侍。
7.答案:猥琐。
8. 答案:稚。
9. 答案:摞, 摞。
10.答案:嵬, 灼灼。
11.答案:涩涩。
12.答案; 颤。
13.答案:裸。
三.答案:矜持
撼动
恍然
欲绽
忏悔
祸不单行
四.
1.答案:一片一片。
2.答案:一盆一盆。
7. 这篇文章的很多句子都在句末加了“呢”“吗”等语气词,请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能否删去这些词。
二. 归纳本文的写作手法。
1. 插叙--第3段至8段插叙了小桃树来历、萌芽、生长、开花的过程,突出小桃树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顽强的生命力,插叙使文章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完整。
2.对比衬托--用爷爷各种各样的花草与“默默地长”的小桃树对比,用来反衬小桃树生命力的旺盛,纵使在恶劣环境里也能不屈不挠地生长。
2. 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花事一盛,远近的人都赞赏,爷爷便每天一早喊我们从屋里端出来,天一晚又让我们地端进去。
3. 我渐渐地大了,脾性也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
4. 你你的花事早不弄了,的花盆堆在墙根,它却长着!
5. 如果将上述数量短语改成“一片片”“一盆盆”“一天天”“一摞摞”行吗?为什么?
第一课时课堂研讨活动
一.理清文章思路和内容。
细读精批课文,把握小桃树与“我”的特殊情感联系,完成下列问题。
1.完善下面表格。
大致时间或情境
小桃树的生命状态
“我”的心理(感受)
今天的黄昏
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
①
好多年前的秋天
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
②
那个春天的早晨
③
我执着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哩
春天过后
8. 我慢慢发现我的幼zhì( )。
9. 爷爷的花事是不弄了,一luò( )一luò( )的花盆堆在墙根。
10. 也去领略过马wéi( )坡前的蜜水桃花,那花儿开得火zhuózhuó( )的。
11.又偏苦sèsè( )地笑着。
12.我不禁有些chàn( )抖了。
13.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luǒ( )了。
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④
⑤
⑥
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如今
⑦
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
雨还在下着(呼应第二节)
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
⑧
2. 通过填写上表,大家首先发现,状物散文的行文有这么一个规律:每写一笔“物”的状态后,紧接着就要写出,尽量使“物”染上作者的情感色彩,这叫
三. 识记词义。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显得庄重、严肃( )
摇动( )
猛然领悟( )
将要开放( )
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
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
四. 积累有特点的词语。
根据印象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ABAB式的数量短语,然后对照课文对照一下。
1. 纤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桃花地落了。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他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在他的《丑石》《静虚村记》《夜游龙潭记》等篇中,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一艺术特质。他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的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
作者少年时代努力奋斗,胸怀大志,很像“一个春天长上二尺来高”的小桃树,充满向上的朝气,小桃树就是作者的化身。
第3段作者说埋桃核是“蓄着我的梦”,第6段又说“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第7段写道“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渺小;山外的天地这般大,城里的好景这般多……”
作者写这篇散文就是托物言志,借小桃树谈自己的一些经历,表现自己所受的遭遇,隐隐地透露和抒发自己的慨叹、理想和情志。将小桃树的经历与”我”的经历融为一体,更好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2: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不能删。这三个“吗”中饱含着作者的希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解析: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__托物言志__,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苞,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1975年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78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矛盾文学奖。
主要代表作品有《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他的《浮躁》获得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秦腔》获第一届红楼梦奖首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
课前预学参考答案:
一.参考答案: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作家。1953年出生于陕西一个偏僻的农村,母亲是农民,父亲是教师。文革的时候,当教师的父亲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开除公职进行劳动改造,家庭受到毁灭性打击。十三岁的贾平凹也因此受到牵连,初二还没有上完就辍了学,破灭了上大学的梦想,当兵不要,民办教师不要,代课教师也不要。这使他的性格发生了改变,因要求不能乱说乱动,从此胆怯、自卑、少言寡语。
3.托物言志--借小桃树说及自己和同龄人的一些经历,透露那个时代的人所受的遭遇,
说小桃树长得不是地方,暗示自己从小就生在荒僻落后的小山村;说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暗示作者从小生活在小山村是孤陋寡闻,直到进城上学,才知道山外的天地如此广阔;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的摧残,暗示“文化大革命”危害青年的成长;写风雨中的小桃树仍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暗示即使在那动乱的年代,作者心头的希望仍没有熄灭,还坚信经过自己的顽强奋斗,定会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总之,作者通过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反映了自己对未来,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第二课时课堂研讨活动参考答案:
一.
1.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桃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小桃树从土里拱出芽来的样子,表现了小桃树的弱小,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
2.答案:运用烘托手法,写小桃树虽然弱小单薄,但是生命力顽强,开满了花朵。尽管这样,却没有蜜蜂、蝴蝶飞过,表现了小桃树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
3.答案:“俯”“挣扎”运用动作、神情描写,“千百次”运用反复手法,写出了小桃树在风雨中坚强勇敢的斗争情景,表现了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的精神。
4.答案:“竟”是“竟然”的意思,小桃树在风雨中俯身的瞬间,“我”竟然看到树顶还保留着一个花苞,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我”内心的惊喜、感动。
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苞比作指示灯。写出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对“我”的激励作用,让“我”饱含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写小桃树的磨难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一是绘其形--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瘦瘦的、黄黄的,极猥琐,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二是借人的态度来衬托--大家笑话它,说它没出息,珍视爷爷的花却不理会它,他们曾嫌它,想砍掉它,突出它的孤独寂寞;三是用侧面描写(借弟弟的嘴转述)交代遭受猪的拱折,风雨的摧残。
7.答案:不仅仅是写小桃树,也在暗示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从小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在山中艰难地成长。
1. 只是常常自个儿chàn( )悔。
2. 早晨起来,(雨)就xī xī lì lì( )的。
3. 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duō suo( )。
4. 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tuì( )尽了。
5.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jīn( )持的我,原来也是个càn( )头。
6. 爷爷是喜欢服shì( )花的。
7. 小桃树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很wěi suǒ( )。
④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⑤奶奶去世后。
⑥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⑦开了花了,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⑧我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
2.答案:作者自己的内心感受或活动。
借物抒情。
3.答案:“一棵小桃树”, 萌芽, 艰难地生长, 开花。 插叙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感知小桃树与“我”的特殊情感联系、把握倒叙与插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