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
三国演义中曹操耍弄权数的小故事
![三国演义中曹操耍弄权数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3d0381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1e.png)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被人们赞誉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有人批评他用尽手段,耍弄权术。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则关于曹操耍弄权术的小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曹操这个传奇人物。
故事开始于曹操囚禁了张绣的妻子,张绣为了营救妻子,只得前去投降。
曹操派出夏侯惇去接收张绣,同时让夏侯惇带着张绣的妻子一起前来见他。
当张绣到达时,曹操非但没有恢复他妻子的自由,反而让她和曹操的妹妹结为姐妹,并把她留在自己身边。
这个故事展示了曹操的一贯作风,他用尽手段,无所顾忌地耍弄权术,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小故事虽然只是《三国演义》中很小的一个情节,但却展现了曹操作为一位政治家的政治手腕。
他不仅擅长运用各种权术控制他人,还善于利用人际关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曹操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狡诈阴险的形象,但也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为什么他能够在乱世中立足,成为一代霸主。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在政治上的高明手段。
他不仅在战场上善于运筹帷幄,更在处理政治关系上游刃有余。
他能够以一己之力控制天下大权,这样的政治手腕实属罕见。
在现实社会中,也有许多政治家学习和效仿曹操的权术,试图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然而,曹操的耍弄权术也为后人所不齿。
他对张绣的做法,无疑是用道义原则来压制别人,践踏他人的权益,这种做法不仅在当时,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不能被接受的。
曹操的这种耍弄权术的做法,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反思和启示。
曹操耍弄权术的小故事,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独特魅力和手腕。
他的行为不仅让人们感叹他的智慧和胆识,更让人们陷入对权术和道德的思考之中。
这个故事或许只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小部分,但却对我们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也可以从这个小故事中汲取到很多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需要在权术和道德之间找到平衡点,不能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而践踏他人的权益。
只有用正当的手段和道义来处理政治关系,才能赢得人民的尊重和支持。
三国演义中曹操很聪明的事例
![三国演义中曹操很聪明的事例](https://img.taocdn.com/s3/m/61561f8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3.png)
三国演义中曹操很聪明的事例
三国演义中,曹操被描绘为非常聪明的人物,以下是一些例子: 1. 设计迷惑刘备:曹操为了避免刘备在夺取荆州时与自己正面
交锋,他派遣龚都和滕胤两位谋士去劝说刘备攻取益州,以迷惑刘备。
最终,刘备果然选择了攻击益州,而曹操得以保持荆州的安全。
2. 谋划取荆州:曹操非常聪明地利用了刘备和孙权之间的矛盾,他先派出荀彧和程昱两位谋士去向孙权示好,然后再向刘备发起进攻。
由于刘备和孙权之间存在分歧,孙权没有及时派兵相助,最终曹操成功地占领了荆州。
3. 挑拨离间:曹操在与袁绍作战时,利用袁绍的儿子袁谭和袁
尚之间的矛盾,成功地挑拨离间两人的关系。
最终,袁谭和袁尚之间的争斗导致袁绍军队的溃败。
4. 利用人才:曹操非常重视人才,他在各个领域寻找有才能的人,并充分利用他们的能力。
例如,他招募了荀攸、程昱、郭嘉等优秀的谋士,以及许褚、典韦、张辽等出色的将领。
这些人的才能为曹操的统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总之,曹操在三国演义中展现出了非常独特的智慧和谋略,他的才能帮助他在战争中占据优势,并最终成为了一代霸主。
- 1 -。
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
![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502b54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2.png)
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经验与教训,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历史,因此,历史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希望对您有帮助!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篇一:草船借箭三国时期,魏国占据北方,蜀国占据西南方,吴国占据南方。
有一次,魏国派出大军,从水路攻打地处长江边上的吴国。
不多久,魏军就进发到离吴国不远的地方,在水边扎下营地,寻找时机出兵作战。
吴国的元帅周瑜,在研究了魏军的情形后,决定用弓箭来防守来犯之敌。
可是怎么在较短内造出作战所必需的十万枝箭呢?因为根据当时吴国的工匠情况,要造出这么多箭,至少要用十天时间,而这对于吴国的防守来说,显然等不了这么长的时间!当时蜀国的军师正好在吴国进行访问。
诸葛亮聪明过人,周瑜于是向他请教怎样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战事所需的十万枝箭。
诸葛亮对周瑜说,三天时间就可以了。
众人都认为诸葛亮是在说大话,但是诸葛亮却写下了军令状,如果到时完不成任务,就甘愿被斩首示众。
一直嫉妒诸葛亮才能的周瑜则在暗地里乐开了怀,一心等着诸葛亮完不成任务,命丧黄泉。
话说诸葛亮写下军令状后,并不着急。
他向吴国的大臣鲁肃说,要造这么多箭,用常规办法自然行不通。
接着,诸葛亮让鲁肃为他准备二十只小船,每只船上要军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为幔,并插满草,诸葛亮一再要求鲁肃为他的计谋保密。
鲁肃为诸葛亮准备好船和其他必需品,但并不知道诸葛亮用来做些什么。
诸葛亮说三天时间就能备好十万枝箭,可是第一天并不见到他有什么动静,第二天还是这样,第三天马上就要到了,一枝箭也没有见到,大家都为诸葛亮捏了一把冷汗,如果到时候没有完成任务,诸葛亮的人头可就不保了。
话说第三天半夜时分,诸葛亮悄悄地把鲁肃请到一只小船中,鲁肃问:“你请我来干什么?”诸葛亮说:“请你跟我一起去取箭。
”鲁肃满脸迷茫地问:“到哪里去取?”诸葛亮故作神秘地笑着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于是诸葛亮命令二十只小船用长绳子连接在一起,向魏军的宿营地进发。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故事有哪些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故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f8880b9df8c75fbfc67db20d.png)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故事有哪些曹操作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下面由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故事,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曹操的故事:爱惜人才的曹操曹操非常爱惜人才,为了留住人才甚至可以受辱。
1有一次陈琳写文章把曹操给骂了,而且骂得很难听,基本上祖宗三代全给囊括了。
后来曹操抓住了陈琳,审讯时,曹操问道:“你为什么骂我的祖宗?”陈琳嘿嘿的笑道:“我当时写文章,文思泉涌,骂你骂的起兴,就控制不住把你祖宗也给带上了。
”曹操素知陈琳是个人才,听罢他的话后哈哈大笑,竟然宽恕了他,并把他留在身边视为好友。
曹操的故事:月亮和外国,谁远谁近曹植有数个兄弟,曹操为了从几个儿子中挑选最满意的继承人。
经常出题考他们。
曹植自小就聪明多思,善于应变,每次都给曹操留下深刻的印象。
曹操对他很满意。
曹植7岁那年中秋节,曹操带着妻子儿女在后花园饮酒赏月。
众人在清雅的音乐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475464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b.png)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故事
《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经典的历史小说,其中曹操是一个重要的人物。
以下是曹操的故事: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出生于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市),字孟德。
他年轻时就表现出杰出的才华和领袖才能,因此在二十岁时就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后来,他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逐渐掌握了东汉政权的控制权,成为了东汉末年最强大的政治势力之一。
在政治方面,曹操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削弱宦官势力、减轻赋税、推行法治等,从而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信任。
然而,他也因其冷酷无情和独断专行而受到一些人的批评。
在军事方面,曹操率领军队多次战胜敌人,如赤壁之战、汉中之战等。
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然而,曹操也有其不足之处。
他在赤壁之战后,因失去耐心而发动了屠城行动,从而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
此外,他也因宠爱宦官而受到一些人的指责。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贡献和影响至今仍然被广泛认可。
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才能和勇气,也让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之一。
拓展:
1.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一些人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
是一个冷酷无情、独断专行的人。
你如何看待曹操?
2.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为一个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否如此?
3.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他的行为和决策也受到一些批评。
你如何看待曹操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国演义关于曹操的故事
![三国演义关于曹操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3c51f2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6.png)
三国演义关于曹操的故事
《三国演义》的叙事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当然就是曹操。
曹操与著名的朱元璋、程咬金、孙权等将领一样,被后世以《三国演义》的故事来传颂,成为历史上不朽的传奇人物。
曹操源自豫州寿春郡琅邪乡,被尊为曹公。
儿时便精通诗书,善文章,聪慧过人,喜爱学习,有很高的政治才能,被称为帝王的学者。
他从小受到了家族、村长等人的威望,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受到了父亲的关怀和指导,形成了昂扬青年的性格和气派。
曹操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论调描述了他的英勇行动。
他出使荆州,独立镇守汉中,兵败建业,在官渡大败,以擒获董卓,以大军克制羌、胡乱入,以吕布兵马掸马乱七八糟,被誉为“一代天骄”。
在建安四年,曹操破败董卓,成就天下第一的功勋。
随后,他又建立了东汉末期一个大一统的政权,使自己达到了声名显赫、一代绝响的境界。
曹操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拥有杰出的将领,例如司马懿、荀、郭嘉等,使他的军队变得更加强大。
他最著名的一次战役,就是182年的官渡之战,以史书中的描述为基础,我们可以知道官渡之战是一场激烈的战斗,曹操以强硬的态度和出色的战术,击退了关羽的大军,也可以说是曹操的一次重大胜利。
曹操的生活也充满传奇色彩,他拥有数量庞大的百姓,传说他曾做过一个“下酒菜”的宴会,一夜之间,百姓全部都吃饱了,这说明曹操曾经有过极大的厚待和慷慨。
他也曾大赏歌手,赏赐六百,这说
明他有着对歌舞业的坚定信念。
曹操的一生,被传为佳话,也传为可怕的暴君,但是不管怎样,他都是历史上无可比拟的一个传奇人物,历经磨难,成就不朽的传奇。
三国演义关于曹操弄耍权术的小故事
![三国演义关于曹操弄耍权术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521d53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6.png)
三国演义关于曹操弄耍权术的小故事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为一个精明狡诈、善于权谋的统治者。
其中有一个关于曹操运用权术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曹操是东汉末年乱世的主要角色之一,他秉持着巩固自己权力的目标,经常运用各种权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次,曹操派遣手下文聘前往袁绍的领地河北,与袁绍进行秘密的交谈。
文聘被曹操派去河北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对袁绍势力的详细了解,以便曹操可以制定更好的对策。
然而,袁绍非常警惕,他的手下都很小心翼翼,不愿意透露任何关键信息给曹操。
文聘深知曹操对权谋的娴熟运用,于是决定采取一个狡猾的计策。
他装作与袁绍结怨,打算逃离河北回到曹操身边。
他故意遗漏一些重要的情报,让袁绍的手下以为他真的是失信之人。
袁绍的部下听到这个消息后,开始怀疑文聘的忠诚度,并将此事报告给袁绍。
袁绍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下令将文聘抓捕归案。
文聘被抓住后,袁绍亲自审问他。
袁绍询问文聘为何要背叛,文聘却以“情绪低落,迷失了方向”为由解释自己的行为。
他还故意落泪,让袁绍对他的忠诚感到怀疑。
袁绍因为怀疑文聘为曹操的间谍,最终决定释放了文聘,但将他监视在一旁。
文聘见此机会,秘密将自己隐藏的情报交给了曹操的使者,同时向曹操解释了他之前的行为。
曹操对文聘的聪明才智和忠诚感到赞赏,并奖励他为将军。
这个小故事展示了曹操的权术运用。
他派遣文聘前往敌对势力的领地,通过精心策划的计策,使袁绍怀疑文聘并将其释放,最终成功获取了宝贵的情报。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在权谋方面的聪明才智和善于运用心计,他的手下也充分展示了忠诚和执行能力。
这不仅是《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一个小故事,更是对历史上曹操权谋手段的生动描绘。
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简介
![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30e6ee0b7360b4c2f3f64fe.png)
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简介1、错杀吕伯奢曹操因刺杀董卓不成而逃离洛阳,途中被陈宫所救,共同来到吕伯奢家,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二人,自己前往西村买酒;但曹操却误以为家人的磨刀声是要杀死自己,于是尽杀吕氏家人。
离开吕家后遇见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因担心吕伯奢将告发自己,于是挥剑砍死吕伯奢;2、割发代首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曹操命令官兵不准践踏麦地,否则要杀头。
于是官兵们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蹬过麦田,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
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
他要执法官为自己定罪,被执法官拒绝。
曹操要举刀自杀,被众人劝住。
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
”3、望梅止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途中没有水,带的水也早已喝完,士兵们渴得要命,纷纷停下乘凉,派出去找水的人也没发现水源,曹操急中生智,传令下去说前边有一梅林,时下正是产梅子的季节可以用梅子解渴,士气大振而快速前进。
4、割须弃袍曹操攻打潼关的时候,西凉兵来势凶猛,曹军将士都抵挡不住,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
又听得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惊慌,拿着佩刀马上割了胡子。
军中有人把曹操割胡子的事,告诉了马超。
马超又叫人大喊:“短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听见喊声,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
5、梦中杀人曹操惟恐别人会趁自己睡觉的时候加害自己,常常吩咐左右道:“我梦中喜欢杀人,我睡着的时候大家不要靠近。
”一天白天,曹操在帐中睡觉,被子掉在地上,一个侍卫过来帮曹操把被子盖好。
曹操跳起来,拔剑杀了侍卫,又上床继续睡觉。
醒来之后,曹操故意惊问道:“是谁杀了侍卫?”左右把实情告诉了他,曹操痛哭,命令厚葬侍卫。
从此大家都相信曹操会在梦中杀人。
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
![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177d63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6.png)
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曹操,原名曹孟德,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
下面是曹操的故事:1. 曹操的家世和早年经历:曹操生于155年,家世显赫。
他的父亲是大族人物曹嵩,母亲是公主。
曹操少年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
他十五岁时已经识文断字,懂得音律,通晓礼仪,为人恭敬有礼,受到当时知名人物的赞誉。
2. 曹操的政治生涯:曹操先后为刺史、太守等职,曾领导过许多战役。
他注重军纪,善于组织作战,打败了很多敌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更重要的是,他治理地方的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他勤政爱民,重视人才,开拓生产,平抑物价,改善民生,因此,深受人民喜爱。
3. 曹操的威震天下:曹操迅速拓展势力范围,成为当时江东、荆州、益州等地的统治者。
他有着强烈的征服欲望,为此,他广纳人才并用之。
他任用了徐晃、于禁等能力出众的将领。
他还吸收了荀彧、郭嘉、程昱等文化名士,组成了一批聪明智慧的谋士。
曹操建立了完善的政治制度和组织体系,加强了对地方和疆域的管辖,掌握了全国政权的实际控制。
此时,曹操已经成为了当时的霸主之一。
4. 曹操的最后岁月:曹操在扩张势力时耗费的精力和资源使得他的势力陷入了衰落。
唯一的儿子曹丕意图篡夺其父位,曹操大怒,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镇压。
曹操在内乱和外敌的夹攻中渐渐疲惫不堪,于220年逝世,享年65岁。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被塑造成了奸诈、狡猾、残忍、无情的权谋家。
但实际上,曹操的事迹和历史地位需要准确地评估,不能仅凭小说中的描述就对他做出全面的评价。
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
![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4cee9ca9e314332396893f9.png)
1.误杀吕伯奢:最为民间所不满意的是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所以一个人宁肯自己对不起普天下的人,也不能让天下的人对不起自己,这个人就太坏了,所以老百姓讨厌曹操。
那么我们就要搞清楚这个事情是事实,还是不是事实;如果不是事实,那岂不是一桩冤案吗;如果是冤案的话,我们岂不是就该给曹操平反吗。
那么这个事情史书上的记载是矛盾的,大体上是这样一个故事:就是曹操因为董卓要迫害他,曹操从京城里逃出来,路过了他一个老朋友家,这个老朋友的名字叫吕伯奢,曹操到吕伯奢家里的时候吕伯奢本人不在,于是就发生了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惨案。
2.许攸献计:曹操的奸诈,最能体现曹操这个人奸诈的例子,是在他和袁绍战争中发生的一件事。
我们知道三国时期有三大战役,第一次战役就是曹袁官渡之战,第二战役是曹孙赤壁之战,第三大战役是孙刘彝陵之战。
曹操就是在官渡之战以后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这场战争打得非常地艰苦,非常地艰巨。
当时两军对峙相持不下,而曹军军粮已经不多了,我们知道打仗拼什么?除了拼勇敢、拼武器、拼实力以外,很重要的是拼粮饷,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食这个仗是打不下去的,曹操这个时候实际上是快要断粮了,一筹莫展。
这个时候袁绍阵营里面有一个谋士叫做许攸的突然来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大喜过望,“跣足而出”。
什么叫跣足呢?就是光着脚,那么曹操这个时候跣足而出迎接许攸是什么原因,什么意思,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叫做来不及穿鞋,可能在洗脚在干什么,一听说许攸来了光着脚就往外跑,大喜过望;第二种可能是表示尊敬,因为古礼光脚是尊敬。
我们知道曹操后来地位很高了以后,汉献帝给了曹操一个特殊待遇,叫做带剑鞋履上殿,叫“剑履上殿”,剑就是带剑,你可以佩着剑去见皇帝,履就是穿鞋,这说明一般的人是不能穿鞋见皇帝的。
能不能穿袜子呢,看地位,地位高的人可以“袜而登席”,穿着袜子走到席位上,地位再低一点一定要光脚。
所以光脚可能是表示尊重。
曹操十大经典故事
![曹操十大经典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121b5cd31126edb6e1a102d.png)
曹操十大经典故事1、任洛阳北部尉时棒打权贵作为宦官显族之后,曹操无疑是幸运的,年纪轻轻便获得了在东汉政坛崭露头角的机会。
《三国演义》第1回载:(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
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
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
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
”年轻时的曹操胸怀大志,敢作作当,其所作所为为腐朽的东汉政权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政治空气。
在洛阳北部尉(类似于京城郊县的一个公安局长)任上,他忠于职守,改革吏治,真正做到有令可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面对当权宦官蹇硕的叔叔时,能够不避权贵,一视同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充分显示出一个年轻政治家的胆识与魄力,从而为他后来迈入更大的政治舞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劝何进勿召外兵大将军何进为诛杀宦官当权,决意请西谅剌史董卓领兵进京来“清君侧”。
这绝对是一条愚蠢的“馊主意”。
作为何进左右手的曹操敏感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劝谏何进道:“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
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
吾料其必败也。
”这一建议,表明曹操对时局的清醒认识与勇于劝谏的胆略。
可惜的是,何进不仅没有听信忠言,反倒是怒斥曹操,说他是心怀私意。
其后的事态发展证明,董卓进京,是东汉大乱的开始,也直接导致何进被宦官诛杀。
何进在九泉之下,当痛悔于当初没有听取曹孟德的意见。
3、刺杀董卓,随机应变董卓独断朝纲,祸乱百姓,众大臣却束手无策,此时曹操勇敢地站出来,决心刺杀董卓,为国除害。
他借向董卓献刀的名义接近董卓,伺机刺杀之。
无奈人算不如天算,正当曹操要刺董卓时,不料被董卓发现,大呼曰:“孟德何为?”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
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
”尽管此次刺杀功败垂成,但却足见曹操的勇气与胆识,他超人的智慧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
![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81a86e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1.png)
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不仅必要,而且非常具有实用性,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
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1:曹操快刀斩乱麻曹操小名叫阿瞒,在家排行第三,从小就爱好游猎,游荡无度,带着几个小混混,在街上惹事生非因此在乡人眼里曹操就是一个败家子坏孩子,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而他的两个哥哥却勤奋好学,知书达理,人们都称赞他俩有公侯之相曹操却不以为然,说他两个哥哥是书呆子,成不了大器,等着瞧我曹操一定会比他们更有本事父亲虽恨曹操不争气,但却因他是小儿子而格外宠爱他,对他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天,曹父把他们都叫到书房里,想试试自己的三个儿子哪个更有出息他说:孩子们,你们都快长大成人了,我也老了,以后曹家光宗耀祖的重任就压在你们身上了不知你们这些年学的怎么样?今天我出个题考考他们,看你们谁完成得最快最好两个哥哥听了都跃跃欲试,因为四书五经他们都背得滚瓜烂熟,任取其中的哪一篇文章,他们都会脱口而出,考题肯定出不了这个范围的听到此,二人都面露得意之色,唯有曹操在一旁不露声色,非常镇静曹父叫人拿来一团乱糟糟的麻团,对他们说:这就是今天的考题,你们必须在一炷香的时间内把这团乱麻捋直两个哥哥一听都傻了眼,怎么会有这样的怪题?大哥哭丧着脸说:爹,这么一团乱麻就是捋三天三夜也捋不完,何况是在一炷香时间内,你能不能另出道题?诗书礼易春秋随便哪一本都行曹父气得瞪了他一眼,让他住口又叫老二来做,老二皱着眉说:真是捋起来,恐怕我死了,也捋不完曹父失望地摇摇头,骂道:你们都是没有用的东西,遇事不肯动脑子,就会叫苦,枉我养你们这么多年气得他连曹操也不问了,就把那团乱麻扔在一旁这时,一直没说话的曹操忽然冲出了书房,一溜烟跑得没影了曹父和两个哥哥都吃了一惊,不知他要干什么过了一会儿,曹操跑回来,手里拿着一把菜刀,不等大家回过神,他就对着那团乱麻,嚓嚓一连几刀,把乱麻斩成数段,两个哥哥在旁大喊:阿瞒,你又在这里瞎捣乱,还不快把刀放下曹父见了却十分惊喜:我儿真聪明,快刀斩乱麻,我曹家有望了!于是曹父把曹操叫到身旁,语重心长地说:瞒儿,当今朝廷腐败,宦官当权,民不聊生,天下必将大乱,汉家必将灭亡乱世出英雄,我儿切记,非常年代宜采取非常手段,尤如快刀斩乱麻,切不可循蹈于常规,拘泥于旧制,如此方能成就大事曹操点头,牢记父言后来,黄巾张角起义,天下大乱,曹操在乱世中迅速崛起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诛吕布,败袁绍,平张鲁,一统中原,与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2:曹操盛葬关羽头孙权擒杀关羽之后,正志得意满,其主要谋士张昭求见。
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59f0bf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69.png)
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故事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故事一、曹操的崛起与智略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其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为一个具有智略和野心的形象。
曹操年轻时曾与袁术、袁绍等豪杰相遇,但他却力图自己独当一面,不愿受制于他人。
他通过通过巧妙运用智略,在乱世中奋起,成为了京城的霸主。
二、曹操与刘备之间的纷争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之间的纷争是一大看点。
曹操曾多次采取各种策略来试图击败刘备,然而刘备在诸多艰险的环境中坚持正道,最终逐渐得到人民的支持。
而曹操在战略上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不断使用智计试图将刘备置于劣势。
两人之间的较量,既展现了曹操的狡诈和智略,也体现了刘备的坚持和忠诚。
三、曹操的孤独与权力欲望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虽然在政治上屡屡取得胜利,但他内心却感到孤独。
他追求权力,但这种权力的追求使他变得孤僻冷酷。
曹操的权力欲望导致他对手下属的残酷对待,并不断欺压百姓。
这使得他的周围很少有人真正信任他,也愿意真心与他相伴。
这种孤独与权力欲望的困扰,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四、曹操的骄傲与悔过曹操的骄傲也是其形象的一部分。
他在很多时候都表现出高傲和自负,常常以自己的策略和实力来嘲笑他人。
然而,当曹操过度自信时,他也常常陷入内忧和外患之中。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时而失去信心,时而后悔自己的过错。
这些矛盾的情感让曹操形象更加丰满,也展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挣扎。
五、曹操的传奇经历与英勇形象曹操的传奇经历是《三国演义》中非常让人惊叹的一部分。
他出身低微,但凭借出色的智略和军事才能,迅速崛起。
曹操在战场上展现出英勇无畏的形象,征战天下,收复领土。
无论是在官场上还是战场上,曹操都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军政领袖。
他的传奇经历和英勇形象成为了《三国演义》中一个鲜明的标志。
六、曹操的晚年与身世深处的孤独在《三国演义》的情节中,曹操晚年的形象也很令人感慨。
随着年龄的增长,曹操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和所做的一切。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9ca38c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8.png)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故事多生对于初中历史的兴趣,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历史课程当中的历史故事,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故事1:曹操和华佗曹操一辈子好多心,对什么事都猜三疑四,总怕别人谋害他。
为这事他常常心神不安,吃饭喝水都要先经随从尝过之后自己才敢膳用,不知是谁告诉他,要防中毒的最好办法就是每天吃毒,曹操信以为真,每天便在酒里放起了白信。
一天一点,五日一匙,日久天长,越吃越多,为此,曹操很是高兴。
后来百姓说:曹操吃信,一顿两蛊,指的就是这事。
俗话说:“吃啥,啥害,”话一点也不假,况且,曹操吃的是白信,日子长了,病也就来了。
曹操本来有头痛病,这下又得了个伤脑痧,一痛起来便无法控制,满床打滚,死去活来。
医生用尽良药,均无济于事,他们一个个大眼瞪小眼,束手无策。
在这生死关头,曹操想起了同乡的名医华佗,觉得华佗的医术能治好自己的病,于是,便让长子曹丕乘快马去请华佗。
华佗家与曹操的村庄相隔一里路。
他们从小就玩得来。
稍大,曹操习武,华佗学医,两人各怀有志,来往却也不少,每逢节日便常相见。
后来,曹操当了丞相,他们才断了往来,但曹操对华佗的医术却很了解,华佗除医治疑难杂病外,最拿手的还是治头痛病。
不过,华佗能不能治好自己的病,曹操心里没谱。
华佗随曹丕来到都城,没顾休息,便进了宫,他看过曹操的病,吃惊地对曹操说:“丞相,您吃的白信太多了,光药是不能治这病的。
”曹操急着问道:“那用什么办法可治?”华佗说:“如果要治好这病,就得用刀子把脑壳打开,取出病来,否则,汤药只能维持些日子,日后还会发作。
”曹操听了这话,便马上起了疑心,心想,你华佗这不是谋害我来了吗?自古以来谁开过脑壳治病?想到这里,曹操阴下脸,皮笑肉不笑地对华佗说道:“华佗你真行,安得什么心?多少人害我不成,你胆敢这样害我。
”说着,大叫一声,“来人,给我把这刺客绑下,斩了!”不想,曹操杀了华佗就后悔了,可死不能复生,怎么是好呢?他左思右想,最后传旨厚葬了华佗,并又亲自回乡把华佗一家老小接到都城,抚养起来。
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57539b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3.png)
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故事三国演义中关于三国曹操的故事有:行刺张让、智激袁绍、关羽求妾、谯水击蛟、望梅止渴、文昭甄后、割发代首、迎回文姬、横槊赋诗、悔杀华佗等。
1、行刺张让:曹操曾私入中常侍张让的府邸试图行刺,张让发觉,派人追捕,曹操挥舞着手戟,从庭堂一路打将出来,张让的卫士无法接近他,曹操且战且退,退到垣墙边时,纵身一跳,逾墙而出。
2、智激袁绍:曹操年轻时和袁绍两人常常喜欢做游侠。
他们两人曾经去看别人结婚,乘机偷偷进入主人的园子里,到半夜大喊大叫:“有小偷!”青庐里面的人,都跑出来察看,袁、曹两人便拔刀抢劫新娘。
在他俩跑出来后,中途迷了路,陷入了荆棘丛中,袁绍动不了。
曹操又大喊:“小偷在这里!”袁绍惊恐着急,赶快自己跳了出来,两人终于得以逃脱。
3、关羽求妾:秦宜禄去袁术那里娶了汉朝宗室女为妻子。
他的前妻杜夫人和儿子秦朗留在下邳。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围攻吕布于下邳,关羽屡次请求在城破之后可以纳杜夫人为妾。
曹操见关羽反反复复的请求,怀疑杜氏美貌异于常人,于是亲自去看杜氏,果然美貌非凡。
曹操因此拒绝了关羽纳杜夫人为妾的请求,自己亲自纳杜夫人为妾。
秦朗于是成为曹操的继子。
曹操异常疼爱秦朗,每次宴席看到秦朗,都对宾客们说:“世上还有人像我这样疼爱继子的吗?”4、谯水击蛟:曹操十岁那年,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
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
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
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
后来,有个大人看见一条蛇而恐惧畏缩,曹操大笑,天真地说:“我在龙潭碰到鳄鱼都不怕,你却怕一条蛇,真是可笑!”众人询问,曹操以实相告,无不惊叹少年曹操的胆略。
5、望梅止渴: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
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
他们凭借着这个,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主要故事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主要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7064f0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2.png)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主要故事《说说曹操那些事儿》提起《三国演义》里的曹操,那可真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啊!这家伙的故事那叫一个精彩,让咱来好好唠唠。
曹操这人心思缜密,聪明得很。
就说那“望梅止渴”的事儿吧,他带着大军赶路,士兵们都渴得不行了,他眼珠子一转,指着前面说:“嘿,兄弟们,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酸甜可口啊!”士兵们一听,嘴里顿时泛起口水,精神也来了,大步向前走。
你说厉害不厉害,就这么几句话,解决了大家口渴的问题。
还有一次,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那可是一场生死较量。
曹操这边实力不咋地,兵力、粮草都比不上袁绍。
可咱曹操是谁啊,他那脑子一转悠,点子就来了。
先是奇袭乌巢,把袁绍的粮草给烧了个精光,然后又在战场上指挥得当,把袁绍打得落花流水。
这一仗下来,曹操可是威名远扬啊!从这就能看出来,曹操这人有勇有谋,善于抓住机会。
不过呢,曹操这家伙也有个毛病,就是疑心病太重。
比如说那个“梦中杀人”的故事,他睡觉的时候故意杀掉一个给他盖被子的人,然后说自己在梦中会杀人,让别人别靠近他。
咱说这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啊,简直就是个戏精嘛!害得身边的人都提心吊胆的。
再说曹操他爱才那也是出了名的。
他对关羽那可是真心喜欢啊,又是送金子又是送美女,就想把关羽拉拢到自己这边。
可惜关羽忠心耿耿,就是不跟他。
曹操也不生气,还放关羽走了,这胸怀也是够可以的。
总的来说,曹操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
他有智慧、有谋略,能打胜仗,也爱才如命。
但是他又多疑、自私,有时候手段还挺狠。
不过这也正是他的魅力所在啊!《三国演义》里要是少了曹操,那可就少了好多精彩的故事呢。
所以啊,咱得好好感谢罗贯中先生,把曹操这个人物写得这么生动有趣,让我们在看故事的时候大呼过瘾。
曹操的故事那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咱今天就先说到这儿,下次再接着聊吧!。
曹操三国名人轶事有哪些
![曹操三国名人轶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02d06b5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f.png)
曹操三国名人轶事有哪些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英雄人物,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你知道哪些曹操三国名人轶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曹操三国名人轶事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操三国名人轶事曹操的故事:曹操烧信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
两军实力相差悬殊,袁军数倍于曹军,曹操部将大多认为袁军不可战胜。
但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袁绍弃军逃跑,全部的辎重物资、图册兵藏被曹军缴获。
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现了许多书信。
这名心腹拆开其中一封,看了几眼,立刻脸色大变。
他把所有书信收齐封好,然后抱着信件去向曹操汇报:“主公,这些都是袁绍与人来往的密函!”曹操接过信件,拆开看过几封后,对心腹说:“你去把这些信都烧了吧。
”“烧掉?主公,您不该照着书信把这些叛徒全部抓起来吗?”心腹惊疑道。
曹操摇摇头:“当初,袁绍兵力远胜于我,连我自己都觉得不能自保,更何况是他们。
与袁绍勾结只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啊。
”曹操烧信原来,这些信件都是在许都的官员和曹操军中的部将写给袁绍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诚之语。
曹操命人当众把信件全部焚烧。
那些私通袁绍的部将,原本惊慌不定,见曹操此举,惭愧不已,同时也愈加感激,军中士气更盛。
曹操趁势进击,冀州各郡纷纷献城投降。
曹操实力大为增强,为此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曹操的故事:曹操劝妻曹操一生不光要求自己朴素节俭,对家人的要求也是一样。
曹操坐洛阳的时候,有一天,应别人邀请,和夫人一起去赴酒宴。
酒宴上,夫人见别的女人都衣着华丽,头插金簪玉钗,而自己却是布衣素装,感到羞愧难当,头也不敢抬,眼也不敢睁,恨不得在地上找个缝儿钻进去。
没等酒宴完毕,自己便悄悄地溜了回去。
事后,曹操问:"今天酒宴上,为何不辞而别,有什么心事?"夫人心酸了。
一边流泪,一边嘟囔起来:"在洛阳数你最大,可我穿的是啥?瞧别的女人,一个个穿的是啥?戴的是啥?人人珠光宝气,要啥有啥,可我哩?一身粗布衣,和人家站在一起,简直是天上凤凰和鸡比!"说完,夫人大哭起来。
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00834c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17.png)
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故事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故事一、曹操初现威名在《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中,曹操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角色。
他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一个异常权谋的人物。
曹操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有着引人入胜的情节。
在故事开始阶段,曹操初露威名,展现出非凡的统治才能和军事才华。
他采取一系列策略,成功控制了中原地区,统一了北方的军事力量,并成为了割据一方的霸主。
曹操以其超人的智谋和非凡的军事战略,在混乱的世局中崭露头角。
二、曹操与刘备的故事与此同时,曹操与另外两位重要的角色刘备和孙权展开了一系列精彩的对决。
在曹操与刘备的故事中,曹操首次展现出了他的灵活和机智。
曹操和刘备都是身世显赫、有着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的人物。
刘备是汉室宗亲,曹操是以巧思和勇决出众的人物。
两人相互之间有着深厚的交情,但也不能放下对彼此的戒备。
曹操屡次试图消灭刘备,但刘备凭借着自己的魅力和勇气,付出巨大的努力,始终保持了独立,一方面守成巩固自己的领地,一方面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三、曹操与孙权的故事曹操还与孙权展开了另一场激烈的争斗。
孙权是东南之地吴国的君主,他抵御了曹操多次进攻的压力,并最终与曹操结成联盟,两者共同对抗刘备。
然而,双方之间的联盟并不坚固,因而最终导致了曹操与孙权之间的分裂。
曹操采取了一系列力图占据江南的计划,并试图将孙权打败。
然而,在赤壁之战中,孙权联合刘备一举击败曹操,使得曹操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四、曹操的衰落与结局曹操的统治面临着种种挑战和问题,最终导致了他的衰落。
他固执地追求权力统治和对敌人的压迫,却忽视了自己统治下人民的苦难。
加之,曹操以权谋而非仁义为基础,使自己陷入困境,逐渐失去了人心。
最终,在故事的结局中,曹操的统治被刘备击败,而曹操本人在患病的情况下逝世。
曹操在这个故事中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他既是英勇的军事将领,又是权谋之士。
然而,他的错误决策和盲目的权欲使得他最终未能达到自己的野望,最终逝去而无法统一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不仅必要,而且非常具有实用性,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
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1:曹操快刀斩乱麻曹操小名叫阿瞒,在家排行第三,从小就爱好游猎,游荡无度,带着几个小混混,在街上惹事生非因此在乡人眼里曹操就是一个败家子坏孩子,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而他的两个哥哥却勤奋好学,知书达理,人们都称赞他俩有公侯之相曹操却不以为然,说他两个哥哥是书呆子,成不了大器,等着瞧我曹操一定会比他们更有本事父亲虽恨曹操不争气,但却因他是小儿子而格外宠爱他,对他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天,曹父把他们都叫到书房里,想试试自己的三个儿子哪个更有出息他说:孩子们,你们都快长大成人了,我也老了,以后曹家光宗耀祖的重任就压在你们身上了不知你们这些年学的怎么样?今天我出个题考考他们,看你们谁完成得最快最好两个哥哥听了都跃跃欲试,因为四书五经他们都背得滚瓜烂熟,任取其中的哪一篇文章,他们都会脱口而出,考题肯定出不了这个范围的听到此,二人都面露得意之色,唯有曹操在一旁不露声色,非常镇静曹父叫人拿来一团乱糟糟的麻团,对他们说:这就是今天的考题,你们必须在一炷香的时间内把这团乱麻捋直两个哥哥一听都傻了眼,怎么会有这样的怪题?大哥哭丧着脸说:爹,这么一团乱麻就是捋三天三夜也捋不完,何况是在一炷香时间内,你能不能另出道题?诗书礼易春秋随便哪一本都行曹父气得瞪了他一眼,让他住口又叫老二来做,老二皱着眉说:真是捋起来,恐怕我死了,也捋不完曹父失望地摇摇头,骂道:你们都是没有用的东西,遇事不肯动脑子,就会叫苦,枉我养你们这么多年气得他连曹操也不问了,就把那团乱麻扔在一旁这时,一直没说话的曹操忽然冲出了书房,一溜烟跑得没影了曹父和两个哥哥都吃了一惊,不知他要干什么过了一会儿,曹操跑回来,手里拿着一把菜刀,不等大家回过神,他就对着那团乱麻,嚓嚓一连几刀,把乱麻斩成数段,两个哥哥在旁大喊:阿瞒,你又在这里瞎捣乱,还不快把刀放下曹父见了却十分惊喜:我儿真聪明,快刀斩乱麻,我曹家有望了!于是曹父把曹操叫到身旁,语重心长地说:瞒儿,当今朝廷腐败,宦官当权,民不聊生,天下必将大乱,汉家必将灭亡乱世出英雄,我儿切记,非常年代宜采取非常手段,尤如快刀斩乱麻,切不可循蹈于常规,拘泥于旧制,如此方能成就大事曹操点头,牢记父言后来,黄巾张角起义,天下大乱,曹操在乱世中迅速崛起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诛吕布,败袁绍,平张鲁,一统中原,与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孙权擒杀关羽之后,正志得意满,其主要谋士张昭求见。
孙权问他有什么事,张昭严肃道:“咱们的大祸不远了!”“你这是什么意思?”孙权不解其意。
张昭道:“您杀了关公父子,关公是刘备结义的兄弟,曾誓同生死。
现在,刘备已拥有两川之兵,更加上诸葛亮的谋略,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将领的英勇,一旦刘备知道关羽父子遇害,能善罢甘休么?一定会起倾国之兵,奋力报仇。
我恐怕东吴难于抵御了!”孙权恍然大悟,大惊失色地连连跺脚:“哎呀,我是大大失策了!可事已至此,应该怎么办?”张昭说:“您不必忧虑,我有一计,可转危为安。
”接着就详细讲述此计内容:“现在,曹操拥百万大军,虎视华夏。
刘备要兴兵报仇,必定要与曹操讲和。
假如两处联兵而来,我们就危险了!所以,我们可先派人把关羽的头送给曹操,以明白显示我们之所以擒杀关羽是曹操的指使。
这样,刘备必恨死曹操,西蜀之兵也就不会攻我们,转而攻曹操。
我们则坐山观虎斗,然后从中取事。
这才是上策。
”孙权同意张昭的计策,马上派使者把关羽之头盛入木匣中,送到曹操那里。
曹操因为不久前关羽水淹七军,又大挫曹仁,正坐不安席,看到关羽头颅送到跟前,顿觉解除了心中大患,十分高兴,“云长已死,我终于能睡个安稳觉啦!”曹操话音未落,阶下一人站出来大声道:“这是东吴嫁祸于我们的奸计!”曹操定睛看,原来是主簿司马懿。
忙问他为什么如此说。
“当年刘、关、张桃园结义时,誓同生死。
现在东吴杀了关羽,怕刘备报仇,所以才把关羽首级献给您,以使刘备迁怒于我们,不再攻打东吴,而跟我们算账。
东吴却想在我们和刘备两败俱伤时,坐收渔翁之利!”曹操一拍额头:“你说得有道理。
我该怎么办?”司马懿献计道:“这很好办。
大王可以把关羽首级配上香木刻成的身躯,然后以大臣之礼隆重安葬。
这样一来,刘备就不会恨我们,只会恨东吴而尽全力东征了。
我们却可以观其胜败:刘备胜则也攻东吴,东吴胜就同东吴一起灭刘备。
二处只要有一处被我们消灭,余下那一处也就不会长久存在了。
”曹操大喜。
立刻召见东吴使臣,收下木匣,又命工匠迅速刻一香木躯体,与关羽头颅配在一起。
一切俱备后,曹操率领文武百官,大供牺牲,以王侯之礼隆重为关羽送葬。
曹操还亲自在灵前拜祭,并追赠关羽为荆王,派专门官员长期守护关羽之墓。
这种葬礼,在魏国,可以说绝无仅有;以曹操的身份和人格,对关羽的尊崇礼敬,也可以说无以复加了。
刘备闻知,果然只恨东吴,发誓要倾国出动,与东吴不共戴天。
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3:黄巾降兵成最大扩张资本曹操借献宝刀为由,要想刺死董卓,未能成功,情虚脱逃。
董卓行文各处捕拿他。
这时候,陈宫正做县令。
曹操于路为其所获。
陈宫密问,知其用意,感其忠义,弃官与之同逃。
路过曹操故人吕伯奢家,同往投宿。
伯奢殷勤招待,自己出去买酒,吩咐家人预备肴馔。
曹操心虚,听得厨下磨刀之声,疑其有不良之心。
再听,又听得里面说道:“缚而杀之可乎?”曹操说:“是了。
”就和陈宫拔剑入内,把吕伯奢家人一齐杀死。
直杀到厨下,见绑着一只猪。
陈宫说:“孟德心多,误杀好人了。
”两人只得匆匆起行。
路遇吕伯奢买酒回来,曹操又把他杀掉。
陈宫大骇。
曹操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使天下人负我。
”陈宫闻言,恶其狠心毒手,乘曹操熟睡后,要想把他杀掉。
再一想,这也不是事,就弃了曹操而去。
这是演义上妆点附会的话。
董卓废立后,曹操改变姓名、弃官东归是有的,却并非因献刀行刺。
王允、吕布合谋诛杀董卓,还不能禁李傕、郭汜的造反,以致长安失陷。
单刺死了一个董卓,又将如何呢?曹操路过中牟县(今河南中牟县),为亭长所疑,捉住送到县里。
有认得他的人,把他释放了,这事情也是有的。
然县令并非陈宫。
又曹操过成皋(今河南汜水县)时,到故人吕伯奢家,把他家里的人杀掉,则见于《三国志》注引《魏书》《世语》及孙盛《杂记》。
《魏书》说曹操带数骑到吕伯奢家,伯奢不在。
他的儿子要和宾客(没有亲族关系,也够不上算朋友,而寄食人家的谓之宾客。
文的如门客,武的如上海的老头子家里养活几个白相人,都可以谓之宾客)打劫曹操的马和行李。
“曹操手刃击杀数人。
”《世语》说伯奢不在,他的五个儿子殷勤招待曹操,而曹操“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杂记》说曹操“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无人负我。
遂行”。
这件事的真相未知如何。
然曹操本来是有些武艺的(《三国志;魏武帝本纪》引孙盛《杂语》:说曹操“曾私入中常侍张让室。
让觉之,乃舞手戟于庭,逾垣而出”),汉朝离战国时代近,战国以前本来道路不甚太平。
走路的人要成群结队,带着兵器自卫。
居家的人亦往往招集徒党,做些打家劫舍,或打劫过往客商之事,根本不足为奇。
曹操因疑心吕伯奢家而将其家人杀掉,或吕伯奢的儿子要想打劫曹操而被曹操所杀,都属情理所可有。
不过其中并无陈宫罢了。
《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说:陈宫归吕布后,吕布部将郝萌暗通袁术造反,陈宫亦与通谋。
吕布因其为大将,置诸不问。
则陈宫似乎是一个反复无信义的人。
但《英雄记》的话亦难于全信。
至于张邈,《三国志》说因袁绍和他不和,叫曹操杀掉他,曹操不听,而张邈疑惧曹操终不免要听袁绍的话,因此就和陈宫同反,这话也不近情理。
总而言之,历史上有许多事情,其内幕是无从知道的。
因为既称内幕,断非局外人所能知,而局中人既身处局中,断不肯将其真相宣布。
除非有种事情形迹太显著了,太完备了,才可以据以略测其内幕,此外则总只好付诸阙疑之列了。
陈宫、张邈为什么要叛曹操,似乎也只好付诸阙疑之列。
然而这确是当日东方兵争史上重要的一页。
汉献帝五年夏,曹操东征徐州,张邈、陈宫叛迎吕布。
兖州郡县到处响应,曹操后方的大本营,此时由苟彧、程昱主持,只保守得鄄城(在河南省濮阳东)。
此外则只有范(今河南省范县)、东阿(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两县固守不下。
此时确是曹操生死存亡的一个关头。
倘使其大本营而竟为吕布所破;或者曹操还救,而其主力军队竟被吕布所粉碎;则徐州未得,兖州先失,曹操就要无立脚之地了。
幸得三县固守,而曹操东征的兵力也还强盛,乃急急还救。
此时吕布屯兵濮阳,《三国志;魏武帝纪》说,曹操说:“吕布一旦得一州,不能据东平(汉郡,今山东东平县),断泰山、亢父(今山东济宁县南)之道,乘险要我,而乃屯濮阳,吾知其无能为也。
”遂进兵攻之。
这话亦系事后附会之辞。
吕布的军队是颇为精锐的。
他大约想诱致曹操的兵,一举而击破其主力,所以不肯守险。
果然,战时,吕布先用骑兵去攻青州兵。
青州兵摇动了,曹操阵势遂乱,给吕布打败。
这就是《演义》上渲染得如火如荼的濮阳城温侯破曹操一役。
然曹操兵力本强,又是善能用兵的人,断不至于一败涂地。
于是收兵再进。
相持百余日,这一年,蝗虫大起,谷一斛卖到五十多万钱。
汉朝的一斛,相当于现在的二斗,谷价廉贱时,一斛只卖三十个铜钱。
现在卖到五十多万钱,是加出两万倍了。
物质缺乏如此,军队安能支持?曹操只得把手下的兵遣散一部分。
吕布也只得移屯山阳(汉郡,今山东金乡县)。
如此,吕布的攻势就顿挫了,旷日持久,自然于曹操有利。
到明年,吕布就为曹操所击破,此时陶谦已死。
刘备初与田楷同救陶谦,就离田楷归陶谦,屯于小沛(今江苏沛县)。
陶谦死时,命别驾糜竺往迎刘备为州牧。
刘备遂领有徐州,吕布为曹操所破,就去投奔刘备。
刘备也收容了他。
刘备的才略自然非陶谦之比。
倘使他据徐州稍久,未尝不可出兵以攻击曹操,倒也是曹操一个劲敌。
苦于他旧有的兵力和徐州的兵力都太不行了。
而才得徐州,袁术又来攻击。
袁术本来是和刘备站在一条战线上的,论理他这时候该和刘备联合以攻曹操。
他却贪图地盘,反而进攻刘备。
刘备和他相持,吕布又乘虚以袭其后。
刘备腹背受敌,只得逃到现在的扬州,遣人求和于吕布。
吕布也要留着刘备以抵御袁术,就招他还屯小沛。
于是徐、扬二州,因刘备、吕布、袁术三角式的相持,不足为曹操之患,曹操就得以分兵西迎献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