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
子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离临床应用还有多远?
子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离临床应用还有多远?刘开江;张殊【期刊名称】《妇产与遗传(电子版)》【年(卷),期】2015(005)001【总页数】4页(P15-18)【作者】刘开江;张殊【作者单位】20000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瘤科;20000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瘤科【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已经在包括乳腺癌在内的一些肿瘤中开展了临床应用。
对于子宫颈癌来说,尽管许多研究已经阐述了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具有以下优点:避免了早期系统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减少淋巴结清扫术带来的并发症、保留淋巴系统的完整性,提高免疫力。
但是,子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意义仍然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对于其有效性仍存在争议,关于该项技术的标准化及临床运用前景仍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一、引言子宫颈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妇科肿瘤,而中国宫颈癌发病率已高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每年约有13.2万新发病例,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而且发病年轻化的趋势也日渐明显。
近年来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得宫颈癌病人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就可以得到诊断和治疗,因为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自然病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尽管国际妇产科联盟(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系统并未将淋巴结纳入分期,但是淋巴结转移一直是子宫颈癌病人复发和死亡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早期宫颈癌病人经典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但是如何降低根治性手术带来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是对每一个妇科肿瘤医师的挑战。
有研究报道,宫颈癌根治术中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可带来众多手术并发症,如淋巴水肿(10%~15%)、淋巴囊肿的形成(>20%)、神经、血管或输尿管损伤、静脉血栓、感染、增加术中出血、增加手术时间等等[1]。
同时研究者发现,在肿瘤直径≤2 cm的病人中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仅为0%~16%,在ⅠB期病人中这一比例为15%~31%,这就意味着许多淋巴结阴性的病人不能从淋巴结清扫术中获益[2];相反,他们还要承受由于不必要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而带来的手术并发症。
《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进展》
《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进展》一、引言宫颈癌作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与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在早期宫颈癌的诊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研究进展对于宫颈癌的预后及治疗策略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综述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概念及意义前哨淋巴结是指肿瘤引流区域内的首个或首个数个淋巴结,是肿瘤转移的第一站。
在早期宫颈癌中,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对于评估肿瘤的转移情况、指导治疗方案选择及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扩散范围,从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三、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方法目前,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检测主要依赖于核素显像技术、染色技术及联合应用技术等方法。
其中,核素显像技术通过标记淋巴液中的放射性核素,观察其引流至淋巴结的过程,从而确定前哨淋巴结的位置。
染色技术则通过使用特定的染料或抗体对淋巴结进行染色,以识别出前哨淋巴结。
联合应用技术则结合了核素显像技术和染色技术的优点,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四、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方面,研究者在检测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和优化,提高了前哨淋巴结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一方面,对于前哨淋巴结阳性的处理策略也日趋成熟。
临床实践表明,通过对前哨淋巴结的准确检测和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早期宫颈癌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五、研究挑战与未来方向尽管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不同患者的前哨淋巴结分布及特点存在差异,这给检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其次,对于前哨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如何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研究。
未来,研究者应继续探索更有效的前哨淋巴结检测方法,并深入研究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的治疗策略,以期为早期宫颈癌的诊治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前哨淋巴结识别对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前哨淋巴结识别对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性研究的
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结转移是其常见的转移路径。
前哨淋巴结活检是目前评估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方法之一。
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有效地减少淋巴结切除量和手术後遗症,提高手术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因此,对其准确性的评估十分重要。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前哨淋巴结识别作为评估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可靠性及准确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早期宫颈癌治疗方案。
三、研究内容和意义:
1.分析前哨淋巴结识别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准确率。
2.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前哨淋巴结识别结果与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关系,以证明其准确性。
3.研究预测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新型诊断技术。
四、研究方法:
1.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组织样本。
2.对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
3.通过影像学(超声、MRI等)和组织免疫组化等方法,并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评估前哨淋巴结识别准确性及其预测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能力。
五、预期结果:
本研究将为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为早期宫颈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
医学论文范文_临床医学毕业论文5000
医学论文范文_临床医学毕业论文5000医学论文范文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定位和活检【摘要】目的: 研究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定位活检方法,探讨前哨淋巴结对盆腔淋巴结状态的预测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早期宫颈癌患者31例,术前宫颈癌周注射亚甲蓝,次日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蓝染的淋巴结即为前哨淋巴结,分析前哨淋巴结(SLN)在盆腔的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SLN识别率为84%(26/31),SLN对盆腔淋巴结状况预测的灵敏性为86%,准确性为96%;假阴性率为14%. 影响SLN识别率的相关因素为肿瘤直径及术前治疗. 结论: 使用亚甲蓝识别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技术是可行的,但其临床应用价值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病例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关键词】宫颈肿瘤;前哨淋巴结;亚甲蓝 0引言广泛全子宫切除加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早期宫颈癌手术的标准术式,但资料显示I和II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16%和24.5%~31%,腹主动脉旁转移率分别为0~2%和1%~19%[1]. 对大部分盆腔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而言,不仅经历了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同时承受着因行系统淋巴清扫术可能引起的并发症风险. 故早期子宫颈癌行淋巴清扫术的价值长期存在着争议. 随着肿瘤治疗愈来愈强调个体化原则,如何避免过度治疗,重视生活质量,恰如其分地实施淋巴结清扫术,成了肿瘤治疗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前哨淋巴结(SLN)研究在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等癌瘤治疗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宫颈癌SLN的研究亦逐渐展开. 我们使用亚甲蓝作为示踪剂,通过对31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探讨其检测宫颈癌SIN的结果,分析SLN在盆腔的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其在SLNB中的临床意义.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20xx08/20xx12在我院手术治疗的早期宫颈癌患者31例,术前均经病理活检确诊、身体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盆腔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拟行宫颈癌根治术(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据FIGO(2000)分期标准为宫颈癌Ⅰb1Ⅱb期,其中I期23例,Ⅱa期7例,Ⅱb期1例;年龄31~62(中位44)岁. 鳞癌28例,腺鳞癌2例,腺癌1例. 其中术前行后装放疗9例. 1.2方法示踪剂用亚甲蓝(北京永康制药厂). 术前当日清晨,取膀胱截石位,暴露及消毒宫颈,用亚1甲蓝共2~4 mL分4点分别注射到宫颈瘤周,注射深度为0.5~1.0cm. 注射后90~120 min常规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术中观察淋巴结是否蓝染,蓝染淋巴结为SLN. SLN及其他淋巴结分开常规行石蜡切片病理检查. 参照美国Louisville 大学SLN活检术评价标准. SLN阳性:SLN有转移;SLN阴性:SLN及NSLN均无转移;假阴性:NSLN有转移,而SLN无转移. 灵敏性计算方法为(SLN阳性病例数/盆腔淋巴结转移病例数)×100%;准确性计算方法为[(SLN 阳性病例数+SLN阴性病例数)/SLN识别病例数)]×100%;假阴性率计算方法为(假阴性病例数/盆腔淋巴结转移病例数)×100%[2]. 统计学处理: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LN的检出率及其相关因素在31例患者中26例成功检测到SLN,SLN识别率为84%(26/31). 26例患者共检出SLN 59枚,每例1~5(平均2.3)枚. 其中1枚者5例(19%),2枚者14例(54%),3枚以上者7例(27%,表1).表1宫颈癌31例临床资料和SLN检出结果 2.2SLN的分布26例识别SLN 的患者中9例来自1侧盆腔,其余17例分布于双侧盆腔. SLN 主要分布在髂内和闭孔,分别是左闭孔组14例(23.7%),右闭孔组12例(20.3),左髂内组10例(16.9%),右髂内组11例(18.6%),左髂外4例(6.8%),右髂外5例(8.5%). 左髂总2例(3.4%),右髂总1例(1.7%). 2.3术中发现和术后病理的符合率术后病理提示共有盆腔淋巴结转移7例,占19%,其中SLN阳性者6例,SLN阴性19例,假阴性即NSLN有转移,而SLN无转移者1例. SLN对盆腔淋巴结状况预测的灵敏性86%,准确性96%;假阴性率14%. 2.4SLN 检测的副作用和并发症本研究组患者术后24 h 内尿液均呈淡蓝色,此外未发现感染、过敏等相关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3讨论 SLN的概念最早于1977年提出. 当时Cabanas在阴茎背侧进行淋巴造影时发现了发生肿瘤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 Cabanas将此种淋巴结命名为前哨淋巴结. 并提出通过SLN活检可了解整个淋巴引流区域的肿瘤转移情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型生物活性染料的问世及核医学技术的发展,SLN活检的临床研究在乳腺癌、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和外阴癌等浅表恶性肿瘤方面已逐渐成熟,尤其是乳腺癌10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其SLN检出率现可达90%~100%,假阴性率为0~10%. SLN正在被推广到大肠癌、肺癌以及头颈部鳞癌等领域,其应用价值在宫颈癌的研究已有5年余的历史[3],国内外2的临床医生正在探索SLN活检取代盆腔淋巴结无转移的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这是当今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 目前SLN活检方法有3种:染料法,核素法和联合法. 这3种方法的检出率依次提高. 但核素法设备要求较高,操作较复杂,且放射性污染的特点限制了其临床上的广泛使用. 相对而言染料法简单实用,无放射污染,无需特殊设备,易于推广我们采用美蓝作为染色剂,早期宫颈癌的SLN识别率为84%(26/31),该结果与Di Stefano等[4]报道相似. 我们发现局部肿瘤直径≥4 cm的宫颈癌患者其SLN检出率为63.6%,远低于肿瘤直径<4 cm者的95.0%检出率. 该结果与Malur等[5]的报道相符. 在国际多项研究中,SLN 主要分布在骼内、外及闭孔区,宫旁SLN 占很小比例. 我们共取得SLN 59枚,主要分布在髂内和闭孔,其中无1枚宫旁淋巴结,分析原因,可能与宫旁淋巴结体积较小,且解剖位置靠近宫颈,手术当中通常不单独分离,病理检查也容易忽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6]. Altgassen等[7]使用稀释5倍的专利蓝作为示踪剂,与未稀释的专利蓝组相比,宫旁SLN识别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也将尝试使用稀释染料注射来获得宫旁SLN.3。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现状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现状宫颈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生殖器肿瘤,淋巴转移是其最重要的转移方式,前哨淋巴结是发生淋巴转移的第一站,通过对前哨淋巴结的应用价值及识别方法的研究,进而判断淋巴转移情况,为早期宫颈癌的治疗、预后提供一定的应用价值。
标签: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前哨淋巴结;分子生物学1SLN的概念及应用价值SLN的概念最早于1977年提出。
当时Cabanas在阴茎背侧进行淋巴造影时发现了发生肿瘤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
Cabanas将此种淋巴结命名为前哨淋巴结。
并提出术中如能用可靠方法识别SLN便可以通过SLN活检了解整个淋巴引流区域的肿瘤转移情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型生物活性染料的问世及核医学技术的发展,SLN活检的临床研究在乳腺癌、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和外阴癌等浅表恶性肿瘤方面已逐渐成熟,尤其是乳腺癌10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SLN检出率可达90%~100%,假阴性率为0%~10%。
由美国国家癌症协会(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组织的一项大宗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NSABP B33-Study)正在进行之中。
其结果将为早期乳腺癌单纯SLN活检术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提供可靠的证据[1]。
SLN正在被推广到大肠癌、肺癌以及头颈部鳞癌等领域,其应用价值在宫颈癌诊治中也已初见端倪。
盆腔淋巴结转移不仅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而且是决定治疗方式的重要指标,术前及术中及时发现盆腔淋巴结在宫颈癌治疗中至关重要。
目前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外现有的辅助检查方法,包括B超、CT、磁共振,均不能准确地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早期宫颈癌患者并不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资料显示Ⅰ期和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16%和24.5%~31%[2],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血管神经损伤、淋巴囊肿、感染、盆腔粘连等,不必要的淋巴清扫会影响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前哨淋巴结检测在宫颈癌诊疗中的临床研究
前哨淋巴结检测在宫颈癌诊疗中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采用纳米炭注射宫颈在对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检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以及前哨淋巴结在宫颈癌临床应用的价值。
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4年6月青州市人民医院妇科的50例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临床分期为ⅠA2期11 例,ⅠB期15 例,ⅡA期24例))。
方法采用纳米炭注射宫颈后,手术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和广泛子宫切除术,术中将黑染淋巴结确定为前哨淋巴结。
切除的淋巴结做常规病理检查。
计算SLN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假阴性率。
结果:纳米炭注射宫颈后,50 例患者中成功检测出前哨淋巴结者为49例,共检出前哨淋巴结115个,占总切除淋巴结的9.98%(115/1152),平均每例 2.3 个,50例患者共清扫出1005枚盆腔淋巴结,平均每例切除20.1个淋巴结。
术后常规病理结果提示共有10例患者检出阳性淋巴结,共计32枚,其中包括9例患者的30枚阳性SLN。
本研究SLN检测的灵敏度为90.0%(9/10),特异度为99.99%(30/32),准确性为100.0%(32/32),阴性预测值为100.0%(32/32)。
结论:纳米炭注射宫颈后手术切除前哨淋巴结及相关淋巴结,对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检验是可行的,且采用纳米炭注射宫颈后行宫颈癌检测前哨淋巴结具有较高的检出率,SLN可较准确地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的病理状态,但还需要进一步较大手术验证。
标签:纳米炭前哨淋巴结宫颈癌一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12月-2014年6月青州市人民医院妇科手术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50 例,无死亡病例。
年龄23~67 岁,中位年龄为45.5 岁,术前均由 2 名主治医师以上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妇科临床医师行双合诊及三合诊检查,进行分期,临床分期为ⅠA2~ⅡA期,均无手术禁忌症,无严重内科合并症,排除妊娠等影响因素,术前均经病理活检确诊为宫颈癌,术前均未行放化疗,术前医学影像学检查及体格检查均未提示淋巴结肿大并且无其他脏器恶性肿瘤病史,采用1994 年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的临床分期标准,50例患者中ⅠA2期11 例,ⅠB期15 例,ⅡA期24 例;1.2 研究方法1.2.1 示踪剂纳米炭。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意义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意义【关键词】微转移;免疫组化;前哨淋巴结;宫颈肿瘤0引言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肿瘤手术后复发和放疗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微转移的检测对肿瘤的诊断、分期、复发和预后的判断、手术、综合治疗的选择具有极其明显的指导作用.我们采用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探讨免疫组化对宫颈癌淋巴结微小转移诊断的准确性.1对象和方法1.1对象xx?05/xx?10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34例,所有病例经体检及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盆腔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患者年龄39.2±6.4岁.鳞癌28例,腺癌4例,其他2例;Ⅰb 期18例,Ⅱa期5例,Ⅱb期11例;G13例,G216例,G315例;术前接受介入化疗5例,腔内放疗10例,介入化疗+腔内放疗6例,未治疗13例.1.2方法手术前1d分别于宫颈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黏膜下10点和2点处注射放射性核素-99mTc标记的右旋糖酐,剂量为每一个注射点74MBq.注药后15,30,60及120min,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以子宫颈为中心,包括盆腔和下腹部行前位淋巴显像.注药后16h经腹施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在宫颈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黏膜下3,6,9及12点处注入美蓝4mL.识别和定位蓝染的淋巴结为SLN,记录注药到淋巴结蓝染的时间及SLN的部位和数目,然后按常规行盆腔淋巴清扫术.将切除的子宫和各组盆腔淋巴结标本送到核医学科,取前哨淋巴结周围的脂肪组织(本底)作为对照,用SPECT进行体外探测,记录比本底计数高10倍以上的高计数热点淋巴结为SLN.将34例患者手术后的全部标本进行HE染色病理检查,104枚SLN进行HE染色,同时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高分子质量和低分子质量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结果判断:胞质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无棕黄色颗粒为阴性.2结果在34例中共检出SLN104枚,单一HE染色无淋巴结转移,而免疫组化抗角蛋白阳性1例(2.94%),1枚淋巴结出现微转移(图1,2).3讨论宮颈癌是全球妇女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位常见肿瘤.据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估计有46.6万的新发病例,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为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2].宫颈癌的主要转移途径为盆腔淋巴结转移,而盆腔淋巴结转移又是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而且也是术后辅助治疗的依据.因此,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就显得极其重要.部分研究显示,宫颈癌微转移的检测有助于预后判断[3].微转移是指用常规检查方法如影像学、常规病理检查方法难以发现的播散并存活于血循环、淋巴结、骨髓及其他组织器官中的肿瘤细胞.淋巴结微转移是指淋巴结切片常规组织学诊断未能检出的转移.在一些实体瘤的研究中,人们已发现微转移的检出率与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并可早期诊断肿瘤的复发和远处转移.文献[4]报道,常规病理检测淋巴结为阴性的患者约30%在10a内局部复发,长期随访有微小转移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和(或)总体生存时间缩短.宫颈癌微转移的检测主要采用免疫组化及PCR技术检测淋巴结、外周血和活检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细胞角蛋白(CK)以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的表达.宫颈癌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应为阳性,而淋巴结为非上皮组织,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应为阴性,若表达为阳性,说明已发生淋巴结转移.我们先对34例患者采用联合法进行SLN识别,然后对检出的104枚SLN进行常规HE染色和S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结果显示,单一HE染色无淋巴结转移,而免疫组化抗角蛋白阳性1例(2.94%).通过免疫组化发现了淋巴结的微转移.研究显示,单一HE染色仍存在一定的漏诊,通过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增加微转移淋巴结诊断的精确性,微转移的检测可以改变一部分患者的治疗决策.对SLN作出准确的病理报告尤为重要,因为要对所有切除的淋巴结进行连续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精确检查是不切实际的.但SLN活检使这些精确的病理学检查成为可能,它可以使病理科医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几个淋巴结的检测上,不仅可以精确地识别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而且可能发现一些存在微小转移的高危人群.前哨淋巴结对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具有指导的作用,这也是前哨淋巴结的另一个意义所在.本研究34例中共检出淋巴结780枚,其中SLN104枚,因此,仅对SLN行免疫组化检测大大地节约了成本.内容仅供参考。
前哨淋巴结识别对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性研究
除+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时, 在宫颈肿瘤周围正常组织 的粘膜下 3 点、 6 点、 9 点、 12 点处注入美蓝 4m l。识别 和定位蓝染的淋巴结为 SLN , 记录注药到淋巴结蓝染 的时间及 SLN 的部位和数目 , 然后按常规行盆腔淋巴 清扫术。 2. 1. 2 联合法: : 手术前 1d 分别于宫颈肿瘤周 99 围正常组织的粘膜下10 点和2 点处注射放射性核素 2 T cm 标记的右旋糖酐 , 剂量为每一个注射点 2m ci。 注药 后 15m in、 30m in、 60m in、 120m in ,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 机断层扫描仪 (SP ECT ) , 以子宫颈为中心 , 包括盆腔 和下腹部行前位淋巴显像。注药后 16h 经腹施行广泛 全子宫切除 +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 术中注射美蓝进行 SLN 的识别和定位 , 具体操作同前。 手术后将手术切 除的子宫 和各组 盆腔淋 巴结标本 送到核 医学科 , 取 SLN 周围的脂肪组织 ( 本底 ) 作为对照, 用 Siem ens 双 探头 SPEC T ( 无准直器) 进行体外探测, 记录高计数热 点比本底高 10 倍以上的淋巴结为 SLN 。 2 . 2 病理检查: 手术后的全部标本进行H E 染色 病理检查; 对 34 例中检出的 104 枚 SLN 同时采用 S 2P 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 免疫组化检测。 结果判断: 胞浆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 性, 无棕黄色颗粒为阴性。 2. 3 SLN 的 评 价 标 准: 计 算 方 法 按 美 国 Cou isville 大学 SLN 评价标准: SLN 阳 性: SLN 有转 移; SLN 阴性: SLN 及非前哨淋巴结 (N SLN ) 均无转 移; 假阴性: N SLN 有转移, 而 SLN 无转移; 灵敏性计 算方法为 ( SLN 阳性病例数 �盆腔淋巴结转移病例数 ) ×100% ; 准确性计算方法为 (SLN 和N SLN 病理检查 符合例数 �SLN 总病例数 ) × 100 %; 假阴性率计算 方 法 为 ( 假阴性 的病例数 �盆腔 淋巴结 转移病例 数 ) × 100% 。 结 果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亚甲蓝用于检测前哨淋巴结预测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Ⅰb~Ⅱb 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40例患者术前注射亚甲蓝示踪剂,注射后等待90~180 min后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以及广泛子宫切除术,在术中把蓝染的淋巴结认定为前哨淋巴结,把所有蓝染的以及未蓝染的切除后的淋巴结分开送检,并分析病理结果。
结果:40例宫颈癌患者中,使用亚甲蓝试剂成功定位出37例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2.5%。
全部40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存在盆腔淋巴结转移,前哨淋巴结阳性11例。
蓝染前哨淋巴结对于盆腔淋巴结转移预测率为92.5%,假阴性发现率为0。
结论:使用亚甲蓝作为示踪剂检测前哨淋巴结是可行的,可以非常准确的识别以及定位前哨淋巴结的位置,判断是否出现盆腔内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宫颈癌是目前世界上较为常见的妇科病恶性肿瘤,其危害了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宫颈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目前,全世界宫颈癌每年新发现的病例大概有50余万,其中85%的宫颈癌患者都集中在发展中国家[1]。
而在我国宫颈癌每年新发现的病例大概有13余万[2]。
盆腔淋巴结的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和手术后治疗的一个重要点,也是决定手术范围和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依据。
笔者从2010年1月开始开展宫颈癌的术前染色法定位前哨淋巴结的研究。
示踪剂的选择主要采用亚甲蓝,主要检测的是宫颈癌前哨淋巴结,主要是通过术后病理来判断盆腔淋巴结是否转移,并且通过免疫组化以及病理切片来检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通过两种方式来提高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诊断为宫颈癌Ⅰb~Ⅱb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取病理活检后确诊,均于本院行宫颈癌根治术,平均年龄49岁(31~72岁)。
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及其微转移研究
3 8・ 1
国 际 妇 产科 学杂 志 2 1 0 0年 l 0月 第 3 7卷第 5期 JIt btt y eo,co e 0 0 V 13 N 5 s nclO tbr 1 , 0.7,0 nO eG 2
.
・
综
述 ・
早期宫颈癌前 哨淋 巴结及其微 转移研 究
王朝红 综述 李 立 审校
【 摘 要 】 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肿 瘤细胞转移 的最早特征 , 宫颈癌患者局部淋 巴结状况 直接影响患者
的预 后 并 决定 着 辅 助 治 疗 方 案 的制 定 。 而对 患 者 盆 腔 所 有 淋 巴结 进 行 评 估 是 一 件 十分 繁 杂 的 事 情 . 哨淋 然 前 巴结 (L 能反 映 整 个 盆 腔 淋 巴结 的转 移 状 况 , 研 究 使 大 多 数 早 期 宫 颈 癌 患 者 避 免 不 必 要 的 盆 腔 淋 巴结 S N) 其
Z a —og L L Gu gi d a U i r LuhuMu ip l hohn, 1 ea m n yeo g, h i ie H s t , t x Mei l n e i o n i L t o o A ad p a m c vs z c a
【 y r s t iecri l epam ; y p oe; e t e l p oe i s;N ol mme s s Ke d 】U e n v c o l s L m hn ds Sni ly hnd o y epa t t i wo r e an s n m bp s aas
清 扫 术 。目前 常用 的淋 巴结 识 别 方法 有 染 料 法 、 射 性 核 素 示踪 法 及 联 合 法 。淋 巴结 微 转 移检 测 法 ( : 疫 放 如 免 组 化 法 、 续 切 片法 、 状 细胞 癌 抗 原 检 测及 淋 巴结 H V 检测 法 等 ) 连 鳞 P 能提 高 S N 的 诊 断 准确 性 。 L
前哨淋巴结检测在宫颈癌诊疗中的临床研究
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临床应用进展
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临床应用进展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临床应用进展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生存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宫颈癌患者来说,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临床应用进展也越来越快。
本文将详细介绍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临床应用进展。
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是一种新的检查方法,目的是为了检查癌细胞是否已经扩散到淋巴结,并且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因为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准确性很高,达到了90%以上。
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实施要求医师精确地定位到哪个淋巴结位于前哨淋巴结,用一种叫作汞池显像的技术,注入无色的示踪剂,将其注入宫颈癌的位置,示踪剂进入淋巴液并进入淋巴液引流的前哨淋巴结。
通过照片、切片对淋巴结进行检测,如果没有发现癌细胞,那么就说明前哨淋巴结中没有癌细胞,可以排除淋巴结转移。
如果在淋巴结中发现癌细胞,那么说明宫颈癌已经出现淋巴结转移了,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临床应用进展包括以下几方面:1. 检测灵敏度提高。
随着手术技术的逐步改进,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检测灵敏度逐渐提高,并且接近于100%。
2. 应用范围扩大。
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逐渐成为临床上的标准检测方法。
3. 治疗效果明显。
通过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可以及早发现宫颈癌的转移,从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并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总之,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师及早发现宫颈癌的转移,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并为医学研究提供更多的丰富数据。
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定位和活检
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定位和活检SLN的概念最早于1977年提出. 当时Cabanas在阴茎背侧进行淋巴造影时发现了发生肿瘤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 Cabanas将此种淋巴结命名为前哨淋巴结. 并提出通过SLN活检可了解整个淋巴引流区域的肿瘤转移情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型生物活性染料的问世及核医学技术的发展,SLN活检的临床研究在乳腺癌、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和外阴癌等浅表恶性肿瘤方面已逐渐成熟,尤其是乳腺癌10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其SLN检出率现可达90%~100%,假阴性率为0~10%. SLN正在被推广到大肠癌、肺癌以及头颈部鳞癌等领域,其应用价值在宫颈癌的研究已有5年余的历史[3],国内外的临床医生正在探索SLN活检取代盆腔淋巴结无转移的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这是当今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 目前SLN活检方法有3种:染料法,核素法和联合法. 这3种方法的检出率依次提高. 但核素法设备要求较高,操作较复杂,且放射性污染的特点限制了其临床上的广泛使用. 相对而言染料法简单实用,无放射污染,无需特殊设备,易于推广. 我们采用美蓝作为染色剂,早期宫颈癌的SLN识别率为84%(26/31),该结果与Di Stefano等[4]报道相似. 我们发现局部肿瘤直径≥4 cm的宫颈癌患者其SLN检出率为63.6%,远低于肿瘤直径<4 cm者的95.0%检出率. 该结果与Malur等[5]的报道相符. 在国际多项研究中,SLN 主要分布在骼内、外及闭孔区,宫旁SLN 占很小比例. 我们共取得SLN 59枚,主要分布在髂内和闭孔,其中无1枚宫旁淋巴结,分析原因,可能与宫旁淋巴结体积较小,且解剖位置靠近宫颈,手术当中通常不单独分离,病理检查也容易忽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6]. Altgassen等[7]使用稀释5倍的专利蓝作为示踪剂,与未稀释的专利蓝组相比,宫旁SLN识别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也将尝试使用稀释染料注射来获得宫旁SLN.。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指导术式选择的临床研究
CHI N J C ANC E R P R EV TRE AT, J u l y 2 0 1 5 , Vo 1 . 2 2 No . 1 3
・ 1 O 5 9・
《 临床应用研究/ 论著l
【 摘要】 目的 评 价 前 哨 淋 巴结 ( s e n t i n e l l y mp h n o d e , S L N) 预 测早期 宫颈癌 盆腔淋 巴结转 移状 态的价值 , 探 讨 其 指 导
经腹 广 泛性 宫 颈切 除 术 ( r a d i c a l a b d o mi n a l t r a c h e l e c t o my , R AT) 的 临 床 意 义 。方 法 2 0 0 3 — 0 2 — 0 1 ~2 0 1 4 — 1 2 — 3 1山 东省 肿
官 颈 癌 前 哨淋 巴结 活 检 指 导术 式 选 择 的 临床 研 究
王 香 。 盛 修 贵 尹 月 菊 李 大鹏 李 兴 兰
1 . 济 南大 学 ・山东省 医学科 学院 医学与 生命科 学 学院 , 山东 济 南 2 5 0 0 2 2 2 . 山东 省肿 瘤 医院妇 瘤科 , 山东 济南 2 5 0 1 1 7
W ANG Xi a n g , SH ENG Xi u — gu i , W N Y u e — j u , LI Da — p e n g。 , LI Xi n g — l a n ’
1 . S c h o o l o f Me d i c i n e a n d L f e S c i e n c e s ,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J i n a n ,S h a n d o n g Ac a d e my o f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
前哨淋巴结检测结果指导早期子宫颈鳞癌患者行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
前哨淋巴结检测结果指导早期子宫颈鳞癌患者行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的临床研究目的评估前哨淋巴结检测对子宫颈鳞癌病患体内淋巴结迁移情况的作用。
并研究讨论子宫颈鳞癌广泛性切除术后经前哨淋巴结检测后的实用性。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2013年确诊的123例早期子宫颈鳞癌病患。
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
对照组病患行一般性治疗,观察组病患手术前对前哨淋巴结进行检测。
若前哨淋巴结发生转移,则进行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手术治疗。
术后对比对照组及观察组手术所用时间,妊娠情况,出血量及病发情况并进行分析。
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病患手术所需时间(241±29.1)min、病发数(1±0.3)、出血量(315±115.8)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14.9)min、(9±0.5)、(411.3±77.2)mL。
观察组术后妊娠(16±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3)。
结论前哨淋巴结具备预测早期宫颈鳞癌病患体内盆腔淋巴结是否转移的功能,在前哨淋巴结检测后对要求保全生育能力的病患进行广泛性切除手术能更安全可靠。
具备良好的临床价值。
【關键词】子宫颈鳞癌;前哨淋巴结;指导;检测;子宫颈鳞癌属于一种病发性较强的恶性肿瘤,多发于年轻女性群体中,且其病发日益趋于年轻化。
由于现今人们对预防癌症认知度较低,早期子宫颈鳞癌病患数量剧增。
治疗早期子宫颈鳞癌病过程中如何保全病患生育能力成为临床界面临的一大重要问题。
有报道称,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能保全早期子宫颈鳞癌病患子宫,使病患经手术后仍能生育能力概率增加。
对病患前哨淋巴结检测能反应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便于安排适合的手术方式,并降低淋巴清扫所引发并发症,效果较好,本院特此研究前哨淋巴结检测对早期子宫颈鳞癌病患行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治疗价值。
观察实验现象,得到如下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2013入住我院确诊为宫颈鳞癌病患123例作为研究对象。
最新单纯前哨淋巴结切除有望替代早期宫颈癌的盆腔淋巴结清扫
最新单纯前哨淋巴结切除有望替代早期宫颈癌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早期宫颈癌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是淋巴结状态。
盆腔淋巴结清扫已成为 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标准手术方式。
近年来,前哨淋巴结(SN)识别被认为是 评估淋巴管转移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转移性疾病的检出率,但就降低复 发率而言,省略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好处尚未得到证实。
近日,《欧洲癌症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and morbidity outcomes in early cervical cancer: Resu Its of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trial (SENTICOL-2)"盆腔淋巴结清扫和早期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and morbidity outcomes in early cervical cancer: Results of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trial (SENTICOL-2)Patrice Mathevet X 0 • Fabric© Lecuru • Catherine Uzan • ... Marc Baron • Anne-Sophie Bats on behalf of the Senticol 2 group • Show all authorsPublished: March 24, 2021 • DOI: https7//10.1016^.ejca.2021.02.009,评估了省略Check for updates1)随机分为单纯SN切除组(SN组)或SN+盆腔淋巴结清扫组(SN + PLND 组)。
所有患者都接受了肿瘤根治性手术。
主要终点是与淋巴结清扫相关的发病率;次要终点是3年无复发生存率。
SN arm N = 105 SN + PLND armN = 101P-valucAll SN410 360Mctastalic N (%) 15(3.7) 11 (3.1) 0.8«M acromclastascs N 5(1.2) 3 (0.8) 0.87(%)M icromctaslascs N 3 (0.7) 6(1.7) 0.4S(%)Isolated lumour cells 7(1.7) 2 (0.6) 0.11N(%)Patients 105 101M acromctaslascs N 3 (2.9) 3 (3.0) 1.()(%)Micromctaslascs N 3 (2.9) 4 (4.0) 0.72(%)Isolated lumour cells 6 (5.7) 2 (2.0) 0.28N(%)两组的转移性SN病例共招募了206例患者,随机分至SN组(105例)和SN + PLND组(10 1例)。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摘要】目的使用亚甲蓝作为示踪剂检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分析影响SLN检出的因素。
方法40例宫颈癌患者Ⅰb~Ⅱb期,术前90~180 min在宫颈肿瘤周围组织中分4点(3、6、9、12点处)注入美蓝2~4 ml,蓝染的淋巴结即定为前哨淋巴结,按常规行宫颈癌根治术,所有淋巴结分组送病理检查。
根据SLN检出率、假阴性率来探讨使用亚甲蓝检测宫颈癌SLN的影响因素。
结果40例宫颈癌患者中淋巴管有蓝色染料摄取患者38例,蓝染淋巴结共67枚,其中左侧44枚,右侧23枚,前哨淋巴结识别成功31例,识别率为81.58%。
成功识别前哨淋巴结的31例中,淋巴结转移28例,其中前哨淋巴结和盆腔淋巴结均转移16例,仅有前哨淋巴结转移12例,其中未行术前放化疗者检出率为100%,26例注射亚甲蓝量为2~3 ml的患者检出率仅为65.38%,显著低于注射量为3~4 ml的患者(100%),最常见部位为闭孔窝淋巴结。
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前行染料法识别前哨淋巴结是安全可行的。
一般注射量为3~4 ml,宫颈癌SLN定位个体差异较大,以闭孔窝最多见,术前治疗对SLN定位无影响。
【关键词】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染料法宫颈癌的主要扩散方式是局部浸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后者又是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盆腔淋巴结的转移与否不仅决定了手术范围,而且也是术后辅助治疗的依据。
自1898年Wertheim首创经腹子宫颈癌根治术以来,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已成为Ⅰb~Ⅱb期宫颈癌的常规术式[1]。
据报道临床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16%和24%~31%[2,3],70%~90%的患者无淋巴结转移,这些患者不仅经历了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同时承受着因行系统淋巴清扫术而可能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及淋巴囊肿、下肢浮肿、感染等并发症的病痛[4],此外,尚有难以估计的免疫系统的损害,故早期宫颈癌是否常规行盆腔淋巴清扫术值得探讨[5]。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DNA倍体与免疫杀伤细胞检测及意义探讨的开题报告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DNA倍体与免疫杀伤细胞检测及
意义探讨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也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死亡原因
的主要之一。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目前,前哨淋巴结技术已成为一种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但其准确性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通过深入研究宫颈癌前哨淋巴
结DNA倍体和免疫杀伤细胞的检测,可以为开展更加准确的早期诊断和
治疗提供有力支撑。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癌前哨淋巴结DNA倍体和免疫杀伤细胞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以期提高宫颈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DNA倍体检测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宫颈癌前哨淋巴结中的DNA进行检测,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进行DNA倍体分析。
2、免疫杀伤细胞检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中的T细胞亚型及其数量,包括CD4+ 和CD8+ T细胞等。
3、数据分析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
统计学分析,比较前哨淋巴结DNA倍体和免疫杀伤细胞在宫颈癌早期诊
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讨其相关性。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
1、探索宫颈癌前哨淋巴结DNA倍体和免疫杀伤细胞分析的可行性
和准确性,为更为精准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揭示前哨淋巴结DNA倍体和免疫杀伤细胞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为指导精准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3、拓展宫颈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范畴,为开展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摘要】目的使用亚甲蓝作为示踪剂检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分析影响SLN检出的因素。
方法40例宫颈癌患者Ⅰb~Ⅱb期,术前90~180 min在宫颈肿瘤周围组织中分4点(3、6、9、12点处)注入美蓝2~4 ml,蓝染的淋巴结即定为前哨淋巴结,按常规行宫颈癌根治术,所有淋巴结分组送病理检查。
根据SLN检出率、假阴性率来探讨使用亚甲蓝检测宫颈癌SLN的影响因素。
结果40例宫颈癌患者中淋巴管有蓝色染料摄取患者38例,蓝染淋巴结共67枚,其中左侧44枚,右侧23枚,前哨淋巴结识别成功31例,识别率为81.58%。
成功识别前哨淋巴结的31例中,淋巴结转移28例,其中前哨淋巴结和盆腔淋巴结均转移16例,仅有前哨淋巴结转移12例,其中未行术前放化疗者检出率为100%,26例注射亚甲蓝量为2~3 ml的患者检出率仅为65.38%,显著低于注射量为3~4 ml的患者(100%),最常见部位为闭孔窝淋巴结。
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前行染料法识别前哨淋巴结是安全可行的。
一般注射量为3~4 ml,宫颈癌SLN定位个体差异较大,以闭孔窝最多见,术前治疗对SLN定位无影响。
【关键词】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染料法宫颈癌的主要扩散方式是局部浸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后者又是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盆腔淋巴结的转移与否不仅决定了手术范围,而且也是术后辅助治疗的依据。
自1898年Wertheim首创经腹子宫颈癌根治术以来,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已成为Ⅰb~Ⅱb期宫颈癌的常规术式[1]。
据报道临床Ⅰ、Ⅱ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16%和24%~31%[2,3],70%~90%的患者无淋巴结转移,这些患者不仅经历了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同时承受着因行系统淋巴清扫术而可能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及淋巴囊肿、下肢浮肿、感染等并发症的病痛[4],此外,尚有难以估计的免疫系统的损害,故早期宫颈癌是否常规行盆腔淋巴清扫术值得探讨[5]。
如何才能既提高患者生存率,又能使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免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由此近几年逐渐进行了子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指最早接受肿瘤淋巴引流的淋巴结,也是最早发生转移的淋巴结[6]。
理论上若前哨淋巴结未发生转移,则其他淋巴结也不存在转移,故可根据前哨淋巴结的检测结果来决定淋巴清扫术实施与否。
恶性黑色素瘤、乳腺癌等浅表肿瘤的SLN活检已成为常规治疗的一部分[7]。
宫颈癌的SLN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8]。
我们于2003年10月起开展了宫颈癌术前染料法前哨淋巴结识别定位的探索研究,使用亚甲蓝作为示踪剂检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判断SLN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及可行性,分析影响宫颈癌SLN检出的因素,并通过多层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来检测SLN,以期提高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8月选择据FIGO(2000)分期标准诊断为宫颈癌Ⅰb~Ⅱb期、术前经病理活检确诊、拟行宫颈癌根治术(广泛全子宫切除+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共40例,平均年龄(45.57±4.69)岁;鳞状细胞癌31例,腺鳞癌5例,腺癌4例。
临床分期Ⅰb1期21例,Ⅰb2期8例,Ⅱa期7例,Ⅱb期4例;病理分级Ⅰ级18例,Ⅱ级7例,Ⅱ~Ⅲ级8例,Ⅲ级5例,其余2例病理分级不详;术前治疗共32例,其中后装治疗(3~4次,15~20 Gy)18例,其中同时介入化疗1次14例,另8例为初治患者,无术前治疗。
1.2方法注射亚甲蓝在术前当日清晨进行,在暴露宫颈消毒后,于宫颈癌周分4点(通常选择3、6、9、12点)注射1%亚甲蓝共2~4 ml,注射深度约0.5~1.5 cm,注射后90~180 min行常规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术中观察蓝染淋巴结位置,并确定蓝染淋巴结为SLN,术后所有淋巴结分组送常规病理检查,其中SLN行多层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查,详细记录宫颈肿瘤特征、蓝染淋巴管和淋巴结的部位和数目。
1.3结果判断标准术中以肉眼辨别,找到有蓝染淋巴结者,判定为SLN识别成功。
术中虽有染料摄取但未发现蓝染淋巴结者定为识别失败。
SLN检出率=检出SLN病例数/研究组总病例数×100%;准确率=SLN病理检查真阴性和真阳性病例总数/检出SLN病例数×100%;假阴性率=SLN病理阴性而非SLN病理阳性病例数/检出SLN患者中盆腔淋巴结转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
2结果本组40例宫颈癌患者中,38例在宫颈癌根治术中均观察到蓝染的淋巴管或淋巴结。
2.1间隔时间指注射亚甲蓝时间与手术开始时间间隔,患者均在注射后90~180 min开始手术,平均间隔时间为132 min。
2.2SLN的识别率40例患者无染料摄取患者2例,淋巴管中有染料摄取患者38例,其中31例成功识别SLN,识别率为81.58%;7例识别失败的患者中,5例肿瘤最大直径分别为4 cm和5 cm,另2例识别失败患者术前曾行1个疗程的介入化疗和4次后装治疗。
总失败率为18.42%。
7例识别失败的患者中,1例一侧盆腔有蓝染的淋巴结,但对侧未找到蓝染的淋巴结;另6例仅见蓝染的淋巴管,而未见蓝染的淋巴结。
2.3SLN的分布31例成功定位SLN共67枚,其中22例为双侧,9例为单侧。
每例患者检出SLN个数为2~5个,平均2.16个,最常见的部位为闭孔窝淋巴结(即位于闭孔神经表面近髂内外静脉汇合处)(44个),其次为髂内淋巴结(13个)、髂外淋巴结(6个)、髂总淋巴结(3个)、宫旁淋巴结(1个)。
仅1例患者在髂总静脉的分叉处找到了蓝染的淋巴结,属髂总淋巴结。
2.4前哨淋巴结检测的假阴性率及准确率31例成功识别SLN的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者28例,无转移者3例;其中SLN有转移,盆腔内非SLN也有转移16例;仅有SLN转移12例;SLN无转移,盆腔内非SLN也无转移2例;未发现SLN转移而盆腔淋巴结有转移者(即假阴性)。
故SLN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准确性为90.32%,假阴性率为0。
2.5术前治疗对检出率的影响8例未行术前治疗者均定位出SLN,检出率为100%,32例术前已行治疗者,23例定位出SLN,检出率仅71.87%,低于术前未行治疗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6亚甲蓝注射剂量对检出率的影响亚甲蓝注射剂量为2~3 ml的26例(24例曾行术前放/化疗),17例检出SLN,检出率仅为65.38%,而另14例(8例曾行术前放/化疗)注射剂量为3~4 ml的患者全部检出SL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7SLN检测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本组患者注射亚甲蓝过程中部分患者诉下腹疼痛,多可耐受,停止注射后自行缓解。
无1例出现感染、过敏等并发症,术后24 h内尿液均呈淡蓝色,此外未发现与蓝染法识别SLN相关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2.8多层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测SLN38例SLN(82枚)行多层切片和免疫组化检查,HE染色提示31例SLN(67枚)转移,其中18例SLN(37枚)多层切片中仅部分切片病理阳性。
SLN单层切片的免疫组化检查,与HE染色相比并未发现更多的SLN有微小转移灶。
进一步对45枚病理检查阳性SLN中的HE染色阴性的切片行免疫组化检查,有30枚SLN发现微小转移灶。
3讨论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中,曾长期以广泛、整块切除为原则,即将肿瘤的原发灶及其周围组织连同区域性淋巴组织完整切除。
子宫颈癌治疗中的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即子宫颈癌根治术是这一原则的典型体现。
20世纪70年代后期,肿瘤治疗愈来愈强调个体化原则,强调避免过度治疗,愈来愈重视生活质量。
一些传统的治疗方法因此受到了挑战,如何恰如其分地实施淋巴结清扫术,成为肿瘤治疗的突出问题。
前哨淋巴结的研究由此成为临床的一个热点。
3.1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方法3.1.1示踪剂的选择宫颈癌SLN识别技术包括以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即核素法)、以蓝色染料作为示踪剂(即染料法),以及同时运用放射性核素和蓝色染料作为示踪剂(即联合法)3种。
3种方法的识别成功率分别为76.2%、55.5%和90%[9]。
核素法的放射性胶体能在SLN内持续性浓聚,便于识别,但需要术中探测仪和相应的显影设备。
染料法简单、经济,无放射性污染,但蓝色染料通过淋巴管比较快,在淋巴结中停留时间短,会给识别带来困难;本研究中使用国内常用的生物染料亚甲蓝作为示踪剂来检测宫颈癌SLN,总检出率为81.58%,假阴性率为0%,与王华英等[10]报道结果相似。
3.1.2注射时间的选择关于SLN的研究中,生物染料均是在麻醉成功后或术中进行注射。
Dargent等[11]使用专利蓝作为示踪剂,进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发现SLN出现蓝染时间间隔为20~150 min(中位时间为52 min),其检出率为89%(31/35)。
本研究中考虑到操作方便,尝试在手术当日清晨注射亚甲蓝,距手术时间至少90 min以上,其中5例患者于注射后近3 h才开始手术,该5例患者检出左侧闭孔窝和左髂外共9个蓝染淋巴结,并没有出现想象的盆腔淋巴结区域大片状蓝染或蓝染消失的情况,认为亚甲蓝在淋巴结中停留时间较长,初步认为注射亚甲蓝的时间选在手术前90~150 min是可行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1例患者发现同侧2个以上部位淋巴结蓝染,而且在部分患者中可观察到2个蓝染淋巴结之间的蓝染淋巴管,这提示间隔时间过长,亚甲蓝可能已引流至下一站淋巴结。
关于宫颈癌SLN研究中亚甲蓝注射最佳时间,仍需要进一步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3.1.3注射剂量Dargent等[11]在研究使用专利蓝作为示踪剂时发现,随着注射剂量的增加,其检出率亦上升,剂量<1.5 ml时,检出率仅50%(3/6),剂量为2 ml时,检出率为83%,当剂量超过4 ml时,检出率为91%,笔者推荐注射专利蓝的剂量至少在2 ml以上。
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亚甲蓝注射量为2~4 ml,发现14例注射亚甲蓝量为3~4 ml的患者全部检出SLN,明显高于注射量在2~3 ml的患者,并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而且注射量较多的患者中,其双侧SLN检出率亦较高。
故本研究初步认为亚甲蓝注射剂量以3~4 ml为宜。
3.2前哨淋巴结定位理论上前哨淋巴结是淋巴转移的第一站。
从解剖学而言,宫颈旁淋巴结离宫颈最近。
有报道宫颈旁淋巴结转移率高达30%[12],此部位淋巴结位于主韧带及膀胱子宫韧带内,手术中随广泛切除的子宫标本切下,很易被临床及病理医师所忽略。
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中,此部位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