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生态水文研究

合集下载

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地球上的水文事件,是一种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尚未找到复杂水文现象的科学规律之前,通过建立水文模型来仿真有关水文事件是一种合理、可行的途径。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一些交叉学科的发展,分布式物理模型被广泛提出,并逐渐成为21世纪水文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流域水文模型;研究现状;发展趋势1、前言流域水文模型是为模拟流域水文过程所建立的数学结构,在进行水循环机理的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应用于水文分析、水文预报、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

目前,国内外开发研制的流域水文模型众多,结构各异,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流域水文模型。

2、模型的发展及现状流域水文模型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主要依据传统产汇流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应用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洪水预报等领域。

其间系统理论模型和概念性水文模型得到了快速充分的发展,国外曾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概念性水文模型。

比如,最简单的包顿模型和最具代表性的第Ⅳ斯坦福模型。

包顿模型是澳大利亚的包顿(W.C.Boughton)先生于1966年研制成功的一个以日为计算时段的流域水文模型,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较适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由N.H.克劳福特先生和R.K.林斯雷先生研制的第Ⅳ斯坦福模型(SWM-IV)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有名的流域水文模型,此模型物理概念明确,结构层次分明,为以后许多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此后比较有名的还有萨克拉门托模型和水箱模型。

水箱模型是对水文现象的一种间接模拟,模型中并无直接的物理量,参数简单,操作简便,在我国湿润地区的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中采用较多。

水箱模型由菅原正已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对我国流域水文模型的发展影响较大。

国内的流域水文模型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也得到蓬勃的发展,其中典型代表为赵人俊教授等于70年代提出的新安江模型。

生态水文学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生态水文学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生态水文学模型研究及其应用一、引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水文学模型已经成为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

它们通过描述水文过程和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流域生态系统。

本文将探讨生态水文学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并介绍当前流行的一些模型。

二、生态水文学模型的基础理论1. 生态水文学模型的定义生态水文学模型是基于生态学和水文学原理建立的模拟模型,旨在研究流域生态系统中生态过程和水文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生态水文学模型的分类生态水文学模型可以分为两类:(1)定量模型:以计算机模拟的方式模拟流域的生态和水文过程,比如SAC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等。

(2)半定量模型:基于数据和实验结果构建统计模型,如ET (Evapo-transpiration)、IA (Hydrological)等。

3. 生态水文学模型的应用生态水文学模型可以广泛应用于环境评估、资源管理、水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

三、现有的生态水文学模型1. SWAT模型SAC模型是一个可用于评估流域水文过程和土地利用管理策略的生态水文学模型。

它可以模拟水量、土壤侵蚀、土壤有机质动态、氮和磷循环、陆地生态系统等生态过程。

该模型能够鉴定流域的水资源浪费和土地管理问题,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2. SWMM模型SWMM (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是一种流行的水文模拟工具,可用于研究城市排水系统,以及在城市设计中进行洪水控制和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

3. ET模型ET (Evapotranspiration)模型是半定量的生态水文学模型。

它基于影响植物蒸腾的环境条件对植物蒸腾进行计算。

四、研究案例1. 生态水文学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生态和水文过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流域景观的水文生态特征分析及景观生态规划方法的研究

流域景观的水文生态特征分析及景观生态规划方法的研究
s l p ry n ae ;ln s a ln ig o f e ef uf f e f v
1 问题 的提 出
近几 十年 ,由于城 市经 济的快 速发 展 和城市 规模 的不 断扩 展 ,城市用地模 式发 生根 本性 改变 ,原 有景 观 的各 类 自然要 素 ( 地形 、地 貌 )遭 到破坏 。流域湿 地 的景观 地 如 貌系统的各类 自然要 素是形 成水 文生 态功 能的 基础 ,随着 自然要素连续性 的 日渐破 损和 丢失 必然 会导致 生态 功能 的 故障 ,导致周 围生态 环境发 生 巨大 的改变 …。景 观变 化 结 果不 仅改变了景观 的空 间结构 ,而且影 响景观 中能量 分 配 和物质循环 ,最为 明显 的是 流域 景观结 构破 坏严 重影 响水
中图分类号 :T 8 ;X 21 V 2 3 03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0X( 7o-o6o 087 1  ̄o )20o-6
Hy r lg c e oo ia ha a trs is o i e sn d o o i- c l g c lc r ce it frv r ba i c
Ab t c : Wi e fs e eo me to I a i 0 n r e—s ae c sr t a t t a t v lp n fl b n n a d l g hh d 】 a c l k哪g s i n s ,te f e n t b n s a d c p e n l d u e h v ra d i a k ’ln sa e a i s smeu e a d mo a t u e o g e tcl l ,w ih c u e v r u n io me tlpo lms s c S f e y lg r a a e t tr n d l y s f rf m ra I I i r a hc a s ai s e vrn na rb e u h a v rh  ̄oo y b e k g , o i

新疆金沟河流域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研究

新疆金沟河流域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研究

新疆金沟河流域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研究新疆金沟河流域位于新疆西南部,是新疆境内伊犁河的重要支流之一。

该流域水文形态复杂,地势起伏大,水资源分布不均,水环境问题突出。

本文将从水文水资源和水环境两个方面介绍金沟河的情况。

一、水文水资源1.水资源分布情况金沟河流域的水资源主要来自于降水和冰雪融水。

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00mm,降水集中在6-10月份,其中北部山区和南部山区最为集中。

冰雪融水主要来自于天山山脉和帕米尔高原的积雪和冰川,其中南部山区的天山山脉水资源最为丰富。

2.水文特征金沟河流域的水文特征主要表现在径流量和径流时空分布上。

(1)径流量根据长期平均水文数据,金沟河流域年平均径流量为5.28亿m3,年径流量变化较大,最大年径流量为17.08亿m3,最小年径流量为2.51亿m3。

由于该流域地势起伏大,水资源分布不均,径流量空间分布不均衡,南部山区径流量明显大于北部山区。

(2)径流时空分布金沟河流域径流时空分布特征是季节分化明显,集中度较高。

5-8月份为主要径流期,其中7月份流量占全年的45%以上。

北部山区和南部山区径流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南部山区流量集中在雨季,而北部山区流量则更为稳定,且在冰雪融水期表现更为明显。

总体上,流域内径流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集中度较高。

3.水资源利用现状由于该流域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部山区水资源丰富,北部山区水资源匮乏,因此南部山区的水资源利用率更高。

该地区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占比较大,农业用水主要用于灌溉果树、蔬菜和棉花等作物,而工业用水主要用于冶金、化工和建材等行业。

由于历史原因和水电站的建设,流域内水资源利用和分配存在一定问题,导致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存在一定难度。

二、水环境1.水质状况金沟河流域水质状况较为严峻,主要污染源来自于农业、畜牧业和工业等行业。

由于存在大量的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等污染源,导致河水中的营养物质和重金属超标,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

同时,由于工业废水的排放、生活污水的处理不彻底等原因,导致水污染问题更为严重。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

农户-科技人员-政府 一体化的生态技术研
发试验与示范平台

核心科学问题

科 学
1
干旱环境下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对水分胁迫 的适应机制

题 2 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机理及其生态水文效应
与 总
3
不同尺度生态-水文过程机理与尺度转换方法
体 4 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响

应机制




总体目标
心 通过建立黑河流域集观测、实验、模拟等环
科 节为一体的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平台。
学 问
揭示植物个体、群落、生态系统、景观、流域尺

度生态-水文过程相互作用规律

刻划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内陆河流域生态-

水文过程机理

发展生态-水文过程尺度转换方法

建立耦合生态、水文和社会经济的流域集成模型
系统的流域科学研究支撑体系黑河流域生态水文野外观测试验站网和实验共享平台农户科技人员政府一体化的生态技术研发试验与示范平台多学科多尺度流域数据和模拟共享网络平台外蒙阿尔泰山观测点科学大平台科学大平台干旱环境下干旱环境下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对水分胁迫及其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机制的适应机制地表水地表水地下水地下水相互作用机理及其生态水文效应相互作用机理及其生态水文效应不同尺度生态不同尺度生态水文过程机理与水文过程机理与尺度转换尺度转换方法方法气候气候和和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生态影响下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响水文过程的响应机制应机制揭示揭示植物个体群落生态系统景观流域尺建立建立耦合生态水文和社会经济的流域集成模型揭示揭示植物个体群落生态系统景观流域尺度生态水文过程相互作用规律刻划刻划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机理发展发展生态水文过程尺度转换方法建立建立耦合生态水文和社会经济的流域集成模型提升对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形成及其转化机制的认知水平和预测能力提高单方水产出实现我国流域生态水文研究的跨越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基于水文学方法的珠江流域生态流量研究

基于水文学方法的珠江流域生态流量研究

南 非 的 B M ( ulig lcMehd lg J等 。 B B i n Bok tooo y)【 d 叫 不 同的计算 方法各 有其 适用 条件 、适用 范 围和优缺 点[ 。 在现 阶段 ,由于我 国缺 乏生态 资料 ,栖息地 法 无法使用 ,整体分析法也难于在我 国应用;水力定 额法 需要 现场数 据 ,需要 较长 的时 问和较 大的人 力 和物 力 ,应 用较 为 困难 。水 文学 方法 是最简单 的 、 需要 数据最 少 的方法 ,它仅需 利用水 文资料 中的历 史流 量数 据来确 定生 态需水 。我 国大部分 地 区具 有 较长 的历史 流量 资料 ,因此 ,我 国具 备使 用该类 方
总体而言,河流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可概括为以 下 4类 : (1 )基 于历 史 流 量 基 础 的水 文 学 方 法 ,包 括 Tn at ( enn 法 也称 Mo t a法 ) J7 0- I、 ea na n L、 Q1 法 川 Txs 2 法 l、NG R 法L 、基本 流量法 【、最 小月 平均流 4 ] PP 5 J 6 ] 量法[、逐月最小生态径流计算法[、 7 ] 8 逐月频率计 J 算 法 新 逐 月频率 计算 法L等 ; 9 】 ( 2)基于水 力 学基础 的水 力定 额法 ,包 括湿周
基 于水 文 学方 法 的珠 江 流 域 生 态 流 量研 究
张 强 ,崔 瑛 ,陈永 勤
1 .中l大学 水 资源 与环境 系 ,广 东 广州 507 ;2 香 港 中文大 学地 理与 资源 管理学 系 ,香 港 上 j 125 .
摘要 :珠江流域水资源丰富 , 由于水体污染等原因 ,水质性 缺水 问题较为突 出,区域水环境 、水生态以及水安全等成为急 但
( 4)基 于河流 系统 整体 性理论 的整体分 析法 , 包 括澳 大利 亚 的整 体评 价法 ( oii p rah)圳、 H ltA poc L sc 1

嘉陵江流域的水文概况及研究利用

嘉陵江流域的水文概况及研究利用

嘉陵江流域的水文概况及研究利用冯茜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摘要:本文主要讲了嘉陵江的概况,嘉陵江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还着重讲了嘉陵江的污染情况及其防护和补救措施。

还说了嘉陵江的研究利用其主要体现在了农业,航运,发电等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并预估了嘉陵江的发展前景。

还指出了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在其他工业发展的同时导致嘉陵江水污染,以及造成对生物的危害,和对环境造成的不和谐。

并提出了对人们的一些期望。

在利用的同时,学会好好保护,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工业,这样是不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我们有义务为子孙后代的生存留下一些希望。

关键字:水环境质量;有机物污染;水电开发;合理利用Hydrological survey and Study on the utilization of Jialing River BasinFengXi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Abstract: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Jialing River, Jialing River of suitability of the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of population and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but also focus on the Jialing River pollution and its prevention and remedial measures. Said the study by the Jialing River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agricultural, shipping, power generation, to bring convenience to people's lives, and predicts the prospects of the Jialing river. Also pointed out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resulting in the Jialing River water pollution in othe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harm to the organism, and th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is not harmonious. And come up with some of our expectations. In use at the same time, learn to take care of, not at the expens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t the expense of the environment, this is not in line with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 we have an obligation to leave some hope for the survival of future generations.Key word:The quality of water environment; organic pollution; hydropower development; rational use 1、嘉陵江流域的概况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

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模拟研究进展_王凌河

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模拟研究进展_王凌河

第24卷 第8期2009年8月地球科学进展ADVANCES IN EARTH SC I E NCEV o.l24 N o.8A ug.,2009文章编号:1001 8166(2009)08 0891 08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模拟研究进展*王凌河1,2,严登华2,龙爱华2,杨舒媛2(1.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摘 要:生态水文学作为生态学和水文学的交叉学科,得到了相关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水文水资源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生态水文过程主要包括水文过程、生态过程以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从生态水文学内涵的角度,对山地、湿地、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模拟以及流域集成模拟进展做了阐述,并分析建模的策略和统计了部分生态水文模型,考虑了建模过程中的尺度、数据、精度3个关键问题。

并对生态水文模拟发展趋势做了展望,指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更多的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水文过程模拟建模基础研究; 生态水文过程集成模拟研究; 基于数据库和G I S/ RS技术的生态水文过程耦合模拟研究; 与原型观测相结合的生态水文过程模拟研究。

建立符合我国实情的生态水文模型,是现阶段我国生态水文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关 键 词:生态水文学;生态水文过程;流域;模拟中图分类号:P33 文献标志码:A1 引 言当前人类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水脏、水混与水生态退化并存,突发性水事件频繁发生。

水问题成为继能源问题之后影响社会发展的又一世界性的资源问题。

在1992年都伯林国际水与环境大会上提出的生态水文学概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这也是人类对自身环境恶化的回应[1]。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水文科学协会等相关组织的推动下,生态水文学成为了资源环境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生态水文过程的研究是生态水文学研究的关键。

当前,生态水文学已从最初的湿地扩展到干旱区、森林、河流、湖泊、草地、喀斯特地区、河口湾及海岸地区[2~4],研究重点是陆域生境生态水文过程的研究。

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文循环和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文循环和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文循环和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其流域面积广阔,流经多个省份,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工业和生态发展基地。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如水量减少、水质恶化、洪涝灾害等。

因此,研究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文循环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和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文循环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揭示其相关机理和规律,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支持。

3. 研究内容:(1) 黄河流域水文循环特征分析:通过对黄河流域水文要素(降水量、蒸散量、径流量等)的分析,揭示其水文循环的特征和规律。

(2) 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整理出水利工程的分布和利用率,以及工程建设对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现状。

(3) 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文循环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通过模型模拟和大量实地观测以及数据分析,探讨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文循环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水利工程对流域的水资源调节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4. 研究意义:(1) 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水文循环特征及其改变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有利于揭示黄河流域的水文特点和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2) 评估水利工程的水资源调节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为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支持。

(3) 为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为其他类似流域做出贡献。

5. 研究方法:(1) 统计数据分析法:对历史水文数据和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梳理出水文循环特征和水资源利用现状,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流域水文循环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2) 模型模拟法: 基于现有的流域水文学模型,将黄河流域水文循环的特征与水利工程的利用情况进行集成,模拟其对流域水文循环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河流流域水文过程研究与分析

河流流域水文过程研究与分析

河流流域水文过程研究与分析河流是自然界中重要的水资源来源,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而河流的水文过程研究与分析,则对于科学有效地利用和保护河流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河流流域的水文过程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水文过程概述水文过程是指水分在河流流域中的循环和迁移过程,包括河流的形成、降雨入渗、蒸发蒸腾、地下水补给等。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河流的水资源系统。

降雨是水文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

降雨的分布和强度不仅影响着水库的供水能力,还会影响到农田的灌溉和城市的供水。

同时,降雨过多或过少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过多的降雨容易引发洪涝灾害,而过少的降雨则可能导致干旱。

降雨的入渗是指降水通过土壤表面渗透到土壤中的过程。

入渗速率取决于土壤类型、土壤水分含量等因素。

当降水超过土地的入渗能力时,地表产生径流,进入河流。

而适当的入渗量则可以充实地下水资源,维持河流的正常流量。

蒸发蒸腾是指水分从土壤和植被中转移到大气中的过程。

蒸发蒸腾是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河流流域水资源的重要损失因素。

高温和干燥的环境会增加蒸发蒸腾速率,从而减少可利用的水资源。

地下水补给是指地下水中的水源主要来源于降水。

降水经过入渗后,一部分会进入地下水层供应河流流量及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是维持河流水量和水库水位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水文过程影响因素分析1. 气候因素气候是水文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气候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降水分布和强度,从而影响到河流水量和水质等指标。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速度加快,气温升高导致了土壤水分蒸发速率的增加,降水的分布也变得更加不稳定。

2. 地形因素地形对水文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高山地区的河流流域,由于水流陡峭,河流流速快,径流量大,同时降雨也更为集中。

而平原地区河流流域则相对平坦,水流较缓,径流量小。

3. 土壤因素土壤类型对水文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降雨的入渗速率和贮水能力不一样,从而决定了降雨的径流转化率。

水生态学与流域治理研究

水生态学与流域治理研究

水生态学与流域治理研究水生态学与流域治理研究摘要:水是维持地球生命的重要物质之一,水生态学与流域治理的研究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论文基于大量的文献综述,对水生态学和流域治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论文首先介绍了水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深入探讨了水生态学在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中的应用。

接着,论文分析了流域治理的概念和流域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流域管理在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中的作用。

最后,论文对水生态学与流域治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水生态学;流域治理;生态系统;水资源;流域管理1. 引言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之一,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环境要素。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导致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系统失衡。

因此,研究水生态学和流域治理,探索合理的管理模式和措施,对于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水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水生态学是研究水和水环境对生物体的生活、繁殖和生长等生物学过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水体生态特征、水生态系统组成结构、水生物生态适应和水生态系统恢复等。

水生态学的核心理论是生态学,在研究中综合运用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

3. 水生态学在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中的应用水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通过水生态学的研究,可以对水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估和监测,分析水环境变化对生物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例如,通过生态系统指标的评估,可以对水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4. 流域治理的概念和流域管理的重要性流域治理是指对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方法。

流域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同时维护和恢复流域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河流流域生态水文学研究

河流流域生态水文学研究

河流流域生态水文学研究第一章:前言水是生命源泉,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河流是流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河流流域生态水文学正是探讨河流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本文将系统介绍河流流域生态水文学的相关内容。

第二章:流域水文特性流域水文特性是指一定时间尺度内流域内的水文过程,包括径流和水能等方面。

流域内的水文过程会受到气候、地形、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时间尺度内水文过程也会有所变化。

水文循环是从大气中获取水分,由土壤、植被、岩石等物质转化的、形成流域内径流的复杂过程。

第三章:流域生态系统流域生态系统由流域内的水、土、气、物和生命体系组成,涵盖了流域所有生物、非生物和人类生活的相互作用。

在流域生态系统中,水文过程是重要的耦合方面,并与植被、土壤有着密切的关联关系。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要求对水文过程进行全面刻画和研究。

第四章:流域生态水文模型流域生态水文模型是通过解析流域内不同水文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模拟和预测的一种方法。

流域生态水文模型主要包括物质平衡模型、能量平衡模型、动态分析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流域水文过程,制定流域管理政策和实施保护措施。

第五章:河流污染与生态修复河流水质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问题,与生态系统的健康密切相关。

河流的生态修复包括对河流水体污染的治理和对流域生态系统的修复。

治理流域水质污染涉及到工程技术手段、合理施肥和健康养殖等方面;而流域生态系统的修复则需要坚持生态文明理念,统筹考虑流域内各种生态系统要素,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中得以实现。

第六章:结论河流流域生态水文学研究是通过对流域水文过程和生态系统进行深入探究和理论研究,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生存等多方面目标的科学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该领域的研究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提升,给人类的未来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

科学家
整体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的
立 项 依 据
边界清晰
理想平台
---
流 相对独立的整体 域
以水为主线
相同的
水-生态-经济系统
黑河---科学大平台



系统的流域科学研究支撑体系

II
外蒙阿尔泰山观测点
六个野外站点:4000m2,

1350亩。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 野外观测、试验站 网和实验共享平台
多学科、多尺度 流域数据和模拟 共享网络平台

ASTER,IKNOS,Hyperion

• 雷达卫星数据(ASAR和PalSAR)

• 被动微波亮度温度数据(AMSR-E和SSM/I)



黑河流域数据平台
现 数据基础 有
航空遥感数据 气象水文数据

依托“数字黑河”和基金委“西部 卫星遥感数据 降雨雷达数据
作 基
环境与生态数据中心”建立数据平 台,管理和发布试验数据。
成 4, 典型植被格局生态-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
平 台
5, 流域经济-生态-水系统演变过程
6, 流域生态-水文集成模型与决策支持系统
黑河流域集成研究平台
集 成 平 台
建立遥感-地面观测一体化的、 高分辨率的、能够覆盖流域水、 生态及其他环境要素和社会经济 活动等方面的流域观测系统。
形成标准化的模型驱动数据集、参数 数据集及验证数据集,发展可共享的 流域数据信息系统和模型集成环境。

总体目标
心 通过建立黑河流域集观测、实验、模拟等环
科 节为一体的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平台。
学 问

《内蒙古荒漠草原小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范文

《内蒙古荒漠草原小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范文

《内蒙古荒漠草原小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荒漠草原地区的小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荒漠草原作为典型的生态系统,其水文循环和生态平衡对区域气候、生物多样性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小流域的生态水文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概况内蒙古荒漠草原位于我国北方,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该地区的小流域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特征,是研究生态水文过程的重要区域。

研究区地貌类型多样,包括固定沙地、流动沙地、裸岩等,这些地貌类型对小流域的水文循环有着显著影响。

此外,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也较为丰富,是多种野生动物和植物的重要栖息地。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实地考察、遥感技术、水文模型模拟等方法,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小流域的生态水文过程进行综合研究。

首先,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收集气象、水文、地质等基础数据;其次,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表覆盖信息,分析植被分布及变化;最后,建立水文模型,模拟小流域的生态水文过程,分析水循环、土壤水分、植被与水资源的相互关系。

四、研究结果(一)水循环特征内蒙古荒漠草原小流域的水循环过程受到气候、地貌和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该地区的水循环呈现出蒸发强烈、降水量小、地表径流少的特点。

其中,植被对水循环的影响显著,植被覆盖度高的区域,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渗透增加。

(二)土壤水分变化小流域内土壤水分的分布和变化受到地形、植被和气象因素的影响。

干旱季节土壤水分蒸发较快,土壤含水量较低;而湿润季节则相反,土壤含水量较高。

此外,植被类型和覆盖度也会影响土壤水分的分布和变化。

(三)植被与水资源的关系该地区植被与水资源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植被通过吸收和蒸腾作用消耗水资源;另一方面,植被的存在也有助于保持土壤水分,减少地表径流和风蚀。

此外,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可以促进植被恢复和水资源保护。

白洋淀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演变及其生态系统退化驱动机制研究

白洋淀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演变及其生态系统退化驱动机制研究
白洋 淀 流域 生 态水 文 过程 演 变 及其 生 态 系统退 化 驱 动机 制 研究
王 立 明 ,朱 晓春 ,韩 东辉
(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 , 天津 3 0 7 ) 0 10
[ 要 ] 白洋 淀 是 华 北 地 区最 大 的天 然 淡 水 湖 泊 湿 地 和重 要 的生 态 功 能 区 , 自然 和 人 为 驱 动 影 响下 , 态 摘 在 生 系 统 呈 明显 的退 化 趋 势 。通 过 对 白洋 淀 流 域 生 态 水 文 过 程 演 变 分 析 , 析 了其 生 态 系 统 退 化 的 特 征 及 驱 动 剖
1 2 0 mm 。 0
删l 田 { *

年 份
2 2 白洋淀 概况 .
图 1 白洋 淀 流 域 多年 降 水 量 变 化 趋 势
Fi .1 Annua e i t i n han g lpr cpiato c ge
白洋 淀地 处东 经 153 ~160 北 纬3 。3 1。8 1。7 , 84
“ 北之 肾” 由于特殊 的地 理 位 置 , 华 。 白洋 淀在 涵养 水源、 缓洪 滞沥 、 调节 区域 气候 、 维持 物种 多样 性 等 方 面发 挥 着 重要 作 用 。20 02年 1 1月 , 白洋 淀被 河
北省 政府批 准为省 级湿地 自然保 护 区 。在气 候 和人 类 活动 的影 响下 , 白洋淀 的生 态环 境 受 到严 重 的破
2 自然概 况
2 1 流 域概 况 .
白洋淀位 于海 河 流域 大 清河 水 系 中游 , 制 大 控 清河 中上 游地 区总 面积 3 9 m , 119k 占大 清河 流 域
坏 , 态系 统 急剧 退 化 , 生 引起 了社 会 各 界 的 高度 关

流域水文分析与水文预报方法研究

流域水文分析与水文预报方法研究

3、训练数据来源
训练数据是构建水文预报模型的重要依据,其来源包括历史水文数据、实时 水文数据和相关气象数据等。为了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充分考虑数 据的时空分布和精度水平。
三、实验过程
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进行流域水文分析和水文预报的必要步骤。在本研究中,我们收 集了某流域内的历史水文数据、气象数据等,为后续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二、研究方法
1、水文分析流程
水文分析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成果输出等步骤。具体而言,首 先要收集流域内的水文数据,包括降雨、蒸发、径流等,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整 理和分析,提取其中的特征信息,最后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成果输出,为后续的水 文预报提供依据。
2、水文预报模型
水文预报模型是进行水文预报的核心工具,其构建需要结合流域实际情况和 历史数据。常用的水文预报模型包括神经网络模型、统计模型、物理模型等。这 些模型能够对历史数据进行学习,并利用学习到的知识对未来水文情势进行预测。
2、水文预报的质量评估
在模型训练完成后,我们将实时水文数据输入模型进行预测,并对其预测结 果进行质量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未 来一段时间内的水文情势。同时,我们也发现模型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存在一定误 差,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五、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流域水文分析和水文预报方法的研究,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然而,由于流域水文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和研究。例如,如何更好地利用气象预报信息进行水文预报;如何提高模型的适 应性和泛化能力;如何考虑流域内的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对水文情势的影响等。
4、预测结果
预测结果是水文预报的最终体现。在模型训练完成后,我们将实时水文数据 输入模型进行预测,得到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水文情势。

《2024年SWAT分布式流域水文物理模型的改进及应用研究》范文

《2024年SWAT分布式流域水文物理模型的改进及应用研究》范文

《SWAT分布式流域水文物理模型的改进及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流域水文过程的研究变得日益重要。

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作为研究流域水文过程的重要工具,对于理解流域水文循环、水资源管理、洪水预测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作为一种分布式流域水文物理模型,因其强大的物理基础和广泛的适用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SWAT模型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性。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SWAT模型的改进方法及其在流域水文过程中的应用。

二、SWAT模型概述SWAT模型是一种基于物理过程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可模拟流域内的水文循环过程,包括降雨、径流、蒸发、地下水运动等。

SWAT模型将流域划分为多个子流域,根据子流域的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特征,计算各子流域的水文过程。

SWAT模型具有较高的物理基础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的流域水文研究中。

三、SWAT模型的改进方法尽管SWAT模型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为了进一步提高SWAT模型的模拟精度和适用性,本文提出以下改进方法:1. 优化模型参数:通过引入新的参数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优化SWAT模型的参数,提高模型的模拟精度。

2. 引入新的数据源:利用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等新的数据源,提高SWAT模型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更好地反映流域内水文过程的时空变化。

3. 考虑人类活动影响:在模型中引入人类活动因素,如土地利用变化、水利工程等,以更准确地反映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

4. 完善模型物理机制:针对SWAT模型中存在的物理机制不足,如地下水运动模拟、溶质运移模拟等,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以提高模型的模拟精度和适用性。

四、SWAT模型的应用研究经过改进的SWAT模型可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 水资源管理:通过模拟流域内的水文循环过程,评估流域内的水资源状况,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流域尺度水文循环过程研究

流域尺度水文循环过程研究

流域尺度水文循环过程研究水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而流域是水文循环的重要单位。

流域尺度水文循环过程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水环境保护以及防洪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流域尺度水文循环过程的研究以及可能的应用。

流域尺度水文循环过程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降水、蒸发腾发、径流和地下水补给等。

其中,降水是水文循环的起点,也是流域尺度水文循环过程研究的基础。

通过对降水的时空分布以及特征的分析,可以揭示流域内降水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例如,某些地区的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而在其他地区降水则更为均匀。

这些分析结果对于水资源管理和灌溉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与降水相对应的是蒸发腾发,它是地表水向大气中的转移过程。

蒸发腾发的变化不仅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还与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和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流域内蒸发腾发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分的利用效率,并为农业灌溉和水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径流是流域尺度水文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降水过程中未被蒸发和渗透的水分在地表流动至河流和湖泊的过程。

研究流域内径流的时空分布、径流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并为洪水预警和水资源规划提供有效手段。

除了径流,地下水补给也是流域尺度水文循环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地下水是地下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满足生态用水、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地下水补给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水的形成与补给机制,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流域尺度水文循环过程研究的应用潜力巨大。

一方面,通过对流域尺度水文循环过程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降水和蒸发腾发的变化特征,提前预报干旱和洪涝等极端水文事件的发生,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减轻可能带来的危害。

另一方面,流域尺度水文循环过程的研究还对于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对绰尔河流域水文特征的研究

对绰尔河流域水文特征的研究

【水文水资源】对绰尔河流域水文特征的研究宋庆杰(内蒙古自治区兴安水文勘测局,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摘要]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对流域水文特征进行分析可以为保护经营提出具体意见。

文章从水文特征入手,简析绰尔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绰尔河流域;水文特征;调查研究中图分类号:P641.134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0088(2020)11-0054-021绰尔河流域的概况绰尔河流域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与雅鲁河和洮儿河接壤,水系非常发达。

该流域一旦进入夏季就会变得温热多雨,秋季温差较大,而多数时间都是在冬季度过的,寒冷漫长,是大陆性气候(季风)的典型代表。

由于其天然的气候特征和地理条件,造就了其水文的特殊性,通过气象数据显示,该流域降水量达到426.5 mm(年均降水量)并且呈现出上游到下游递减的趋势,降雨比较集中,通常集中在每年的汛期。

由于受到下游可引水量的制约,长期以往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经济效益也得不到较好的保障。

2水文气象特征2.1水资源绰尔河流域因为常年受到季风影响,每年的汛期都会比较集中,一般在6 9月份,同时该流域的降水量是最大的,可以占据全年的80%左右,等到了春季降水量就会明显减弱,只占全年的13%,进入冬季,降水量是最少的,根据调查显示大约占全年的2.8%以下。

同时降水量差异也比较明显,可以看出年际间变化特征,最大降水量能够突破800mm的数值,而最小年降水量大概只有75.9 241.2mm。

结合以往的资料可以得出,绰儿河流域之所以能够水源充足,完全是靠降水完成补给,平均径流量可以达到20.8亿m3。

在该流域的中下游分别设立了两个水文站,将观测数据经过对比分析后发现,径流量分配(年内)和该流域的降水量基本保持一致,同时径流量(汛期)大约占全年的80% 85%,径流量最小值比较容易出现在1 3月。

结合绰尔河流域的两家观测站给出的数据,资料年限为1956 201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域生态水文模型研究进展摘要:流域生态水文模型是全球变化下流域生态水文响应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定量刻画植被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全球变化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演变的影响机制,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支撑,是生态水文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基于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规律,流域生态水文模型一方面要充分描述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和互为反馈机制,另一方面要精确刻画流域的空间异质性。

本文在分析流域尺度陆地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特点的基础上,将现有流域生态水文模型进行归纳和分类,剖析不同类型模型的优缺点,并总结现有模型应用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最后,对流域生态水文模型存在的关键问题(如植被与水文相互作用机制的描述、模型参数的估计、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等)进行讨论。

在全球变化加剧水资源危机的背景下,传统的水文学研究难以解决流域出现的新问题,生态水文过程的耦合研究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1-6]。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计划(IHP)等都将陆地植被生态过程与水文过程的耦合研究作为核心内容1992年召开的国际水和环境会议首次将生态水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提出,其核心是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揭示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与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解决流域水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指出生态水文耦合研究将是21世纪水文学研究最前沿和最激动人心的创新领域。

流域生态水文模型是定量评估环境变化流域生态水文响应的重要工具,通过定量刻画植被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全球变化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演变的影响机制,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支撑。

目前,国内外对流域生态水文模型已开展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本文主要针对陆地生态系统的流域生态水文模型,在分析陆生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特点的基础上,将现有的生态水文模型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剖析不同类型模型的优缺点,并总结现有模型应用的代表性成果,最后,对流域生态水文模型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

2 流域植被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2.1 流域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机制陆地植被生态过程(碳循环、植被动态生长等)与水文过程通过各种物理和生物学过程发生交互作用,其密切联系和交互作用渗透到水、热、碳等物质和能量传输的各个环节,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水是植被生长的驱动力和制约因素,植物主要的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养分循环,对水分限制具有高度敏感性水循环过程尤其是土壤水的时空变化决定了植被的生长动态、形态功能和空间分布格局另一方面,植被通过生物物理过程与生物化学循环作用于水循环过程,表现为:①植被通过根系吸水和蒸腾作用直接参与水循环过程;②植物冠层通过拦截降水,增大了蒸发量,减少到达地表的降水量,对降水进行了重新分配,如森林③植被枯枝落叶层提高了地表粗糙度,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小洪峰流量,延长地表径流形成时间。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植被冠层气孔行为和土壤水运动是植被与水文相互作用中最为关键两大过程。

由于植物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同时受气孔行为的影响,形成光合作用-气孔行为-蒸腾作用耦合机制。

植被冠层的气孔阻抗控制着植被与大气能量传输和湍流交换,决定了植被蒸腾作用。

而植被冠层的气孔行为取决于叶内保卫细胞和叶表皮细胞的膨压变化,而膨压变化取决于从土壤到叶片的水分供应和叶片蒸腾失水之间的水分收支。

土壤水运动又取决于地表的水循环过程,由此将大气过程、植被生态过程和水循环过程耦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气候变化通过改变降水、温度等影响植被动态生长及植被结构与功能,进而影响水循环过程。

同时,植被通过改变下垫面的基本特征(地表反照率、土壤湿度、地表粗糙度等)调节地气界面的能量交换影响水热过程,从而对气候系统产生作用。

例如,森林的砍伐会增加地面反射率,降低粗糙度,减弱植被对水文循环的调节作用,增加显热交换和地面温度。

尽管人们早就意识到生态系统对气候有重要作用,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深入研究植被变化的气候响应。

最早注意到植被对气候的反馈机制,提出了生物-地球物理反馈机制。

鉴于气候、植被-水文过程之间互为反馈的复杂交互作用,若模拟过程中将任意一个过程进行静态化考虑,都可能因缺乏动态反馈造成模拟结果的严重偏差,因此,在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模拟中,需要动态刻画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的各个环节,力求接近真实情况,以准确预测环境变化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

2.2 流域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的空间异质性受气候、地质条件、土壤和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植被与水文过程交互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在较大的地理尺度上,气候是影响植被-水文相互作用最为重要的因子;在景观尺度上,地形、地貌影响小气候同时影响土壤的发育,控制了物质的再分配(水分、有机质等),尤其是土壤水的空间差异,直接决定了植被生长状况的差异。

在山区或丘陵区,森林生态和水文过程依赖于地形条件,地形的差异造成辐射、降水、温度条件和土壤水出现很大的空间变异性,植被冠层与局地土壤属性的紧密耦合与动态演变形成景观尺度上地貌、土壤、和植被的复杂空间格局。

因此,要合理描述流域尺度的植被-水文过程及其相互作用,需在空间上精确表达各环境要素的一定的精度,只有空间上分布式的模型才能充分体现流域空间单元的环境条件差异。

3 流域生态水文模型研究现状传统的水文和生态模拟研究一直集中于建立单一模型,孤立地看待生态过程与水文过程。

水文模型关注流域的产汇流等物理过程,很少或没有考虑植被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

生态模型则重点关注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垂向机制,基本不考虑或者采用“水桶模型”简化处理土壤水运动,并且忽略水平方向上的侧向径流过程。

流域生态水文模型的兴起一方面得益于地理信息技术、遥感等空间信息获取技术为流域过程模拟提供详细的流域下垫面条件的空间分布信息;另一方面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出现,使得在各个空间单元上耦合田间尺度的生态模型成为可能。

流域生态水文模型的起源有两大分支虑植被的物理和生物化学作用,主要包括植被蒸腾、根系吸水、冠层能量传输及CO交换等过程的描述;②从植被生态过程模拟的角度出发,增加了垂向的土壤水运动和二维水文循环过程的模拟。

3.1 流域生态水文模型的分类目前,国内外对生态水文模型已开展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根据不同的标准,流域生态水文模型有着不同的分类。

以下按照模型中对流域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的描述,将现有模型归为两大类:①在水文模型中考虑植被的影响,但不模拟植被的动态变化,为单向耦合模型;②将植被生态模型嵌入到水文模型中,实现植被生态-水文交互作用模拟,为双向耦合模型。

3.1.1 单向耦合模型单向耦合模型,主要是从水文模拟的角度出发,显式地引入了植被层,在降雨-径流过程模拟中详细描述植被的冠层截留、降水拦截、入渗、蒸散发等生物物理过程,使得模型对水文过程的模拟更符。

但这一类模型仅考虑植被对水文过程的单向影响,不考虑水文过程对植被生理、生化过程及植被动态生长的影响,因此,也就不能描述植被的动态变化(如LAI的季节性增长)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DHSVM模型是单向耦合模型的典型代表,该模型是Wigmosta等开发的具有物理意义的流域生态水文模型。

该模型充分考虑了植被对于蒸散发作用的影响,采用双源模型区分计算植被蒸腾与土壤蒸发,在垂直方向上划分植被林冠层和地面植被层,详细描述冠层内的短波、长波辐射传输,分别计算各层的蒸腾作用。

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结合冠层导度计算蒸散发,冠层导度采用Jarvis 提出的多环境因子的阶乘公式计算。

该模型在空间上为全分布式,通过将流域划分为栅格单元充分体现下垫面的空间异质性,栅格之间通过坡面流和土壤中流的逐网格汇流发生进行物质交换。

3.1.2 双向耦合模型随着生态水文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逐渐认识到植被的生长发育及其季节性变化会对水文过程的重要影响,流域生态水文双向耦合模型开始出现。

双向耦合模型的植被与水文过程的耦合体现在植被为水文模型提供动态变化的叶面积指数、根系深度、枯枝落叶层厚度等,水文模拟为生态过程模拟提供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等。

根据模型中对于植被-水文过程相互作用机制描述的复杂程度,本文将双向耦合模型分为概念性模型、半物理模型、物理模型3大类。

3.1.2.1 概念性模型概念性生态水文模型是主要是在水文模型的基础上,耦合了参数模型(或光能利用率模型)或者经验性的作物生长模型建立起来,主要模型有SWAT 模型、SWIM 模型、EcoHAT 模型等。

其特点是:①采用简单的、经验性的关系计算植被动态生长,大多通过先计算潜在生长,再引入水分胁迫、养分元素胁迫等来计算实际生产,如光能利用率模型;②对于蒸散发的计算,通过先计算潜在蒸发再折算实际蒸发;③这一类模型对流域空间异质性的表达,大多呈空间半分布式,各个子单元之间相互独立。

这一类模型的缺陷主要在于对植物生长和植被-水文相互作用关系的描述缺乏机理性,植被与水文过程之间只是松散的耦合关系,限制了模型对环境变化引起的流域生理生态响应的模拟能:①从水文模拟忽略植被的问题出发,在降雨-径流过程模拟中考虑植被的物理和生物化学作用,主要包括植被蒸腾、根系吸水、冠层能量传输及CO交换等过程的描述;②从植被生态过程模拟的角度出发,增加了垂向的土壤水运动和二维水文循环过程的模拟。

3.1 流域生态水文模型的分类目前,国内外对生态水文模型已开展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根据不同的标准,流域生态水文模型有着不同的分类。

以下按照模型中对流域植被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的描述,将现有模型归为两大类:①在水文模型中考虑植被的影响,但不模拟植被的动态变化,为单向耦合模型;②将植被生态模型嵌入到水文模型中,实现植被生态-水文交互作用模拟,为双向耦合模型。

3.1.1 单向耦合模型单向耦合模型,主要是从水文模拟的角度出发,显式地引入了植被层,在降雨-径流过程模拟中详细描述植被的冠层截留、降水拦截、入渗、蒸散发等生物物理过程,使得模型对水文过程的模拟更符合实际,主要模型有DHSVM模型。

但这一类模型仅考虑植被对水文过程的单向影响,不考虑水文过程对植被生理、生化过程及植被动态生长的影响,因此,也就不能描述植被的动态变化(如LAI的季节性增长)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DHSVM模型是单向耦合模型的典型代表,该模型是Wigmosta等开发的具有物理意义的流域生态水文模型。

该模型充分考虑了植被对于蒸散发作用的影响,采用双源模型区分计算植被蒸腾与土壤蒸发,在垂直方向上划分植被林冠层和地面植被层,详细描述冠层内的短波、长波辐射传输,分别计算各层的蒸腾作用。

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结合冠层导度计算蒸散发,冠层导度采用Jarvis提出的多环境因子的阶乘公式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