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人教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人教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课标要求】1.在等高线地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势图上识别五种要紧的地势类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悬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势图山坡的陡缓。

3.阅读分层设色地势图,说明要紧地势类型及特点。

4.利用等高线地势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山体模型,分层转换为等高线地势图,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势图的方法。

2.通过用彩笔涂色,认识分层设色地势图的原理。

3.通过绘制、分析地势剖面图、判定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重点与难点】1.等高线地势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悬崖)。

2.地势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形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现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收藏着许多漂亮而奇异的天然艺术作品。

有宽敞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立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然而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

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状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势图又是如何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势图的判读”。

二、新课讲解(一)等高线地势图1.读图1.35 地面高度的运算(导学):明白地面高度的运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势图原理》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点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课程标准解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并非是要求只熟悉山地的这三个部位,鞍部和陡崖也是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形部位,尤其是鞍部,尽管容易识别,若不给学生指明,常常被看成山谷。

山峰、鞍部、陡崖比较容易识别,山谷和山脊的区分则相对较难,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做到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转换,是学习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坡的陡缓”,一样需要学生能够做到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转换,能对照地形模型或景观图片自己总结出规律,而不是只让学生记住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之间关系的具体结论,处置不行也会是学习的难点。

“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重在明白得概念,概念明白得了,具体估算确实是简单的数学加减运算了。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要紧的地形类型”,包括识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既要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也要在素描图上识别。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是“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要紧的地形类型”的基础,是学习的重点。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要紧的地形类型”,是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学习的重要功效展现,又是区域地理研究的基础。

因此,本专题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1.通过阅读讲义资料,明白得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某一点的海拔,并准确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

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并判定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3.综合景观图,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类型。

【进程与方式】1.通过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让同窗直观明白得相对高度与海拔的概念。

2.通过观看微课与自画图,着重明白得学习明白得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见的地形部位。

3.通度日动实践,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人教版(new)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人教版(new)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学习目标】1.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掌握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会判断坡度的陡缓、识别不同的山体部位3.区别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学会识别各种地形。

4.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5.能绘制一副地形剖面图。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教学难点:山脊、山谷的判断,河流流向的判断,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点播生自主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小组交流讨论增加学生自助学习,小组合作的能力.等高线地形图出示图1。

34地面高度的计算。

讲授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及如何计算.计算1、甲和乙的相对高度。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与泰山(海拔1532米)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概念应用与计算.讲授等高线、等深线、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及如何绘制等高线。

概念应用观察图 1.35,引导学生观察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抽象过程具体化,突破难点.观察示意图得出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学以致用1、A的海拔是米, B的海拔是米, AB的相对高度是米。

2、图中有甲乙两条登山路线,选择哪条路线比较省力?为什么?巩固与应用合作探究一观察课本P25图1。

36,找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的等高线特点。

出示图片,适时点拨。

补充鞍部和盆地的等高线特点。

完成学案合作探究一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出示课件写出字母代表的山体部位巩固练习承转:人们在使用等高线地引出分层设色地形图概念。

学以致用1、读右侧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 )A.山峰 B.鞍部C.陡崖 D.山脊(2)小河的流向大致为( )A.自东向西 B.自西北向东南C.自南向北 D.自东北向西南2。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⑴图中甲地在乙地的方向,河流丙的流向大致是。

⑵图中B点海拔是米,A点和B点的相对高度大于米而小于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点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种类,掌握判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出不同的地形特征。

2. 能力习得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地形图上的信息,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判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识别不同地形特征。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地形图上的信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图上表示出来呢?引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海拔与相对高度【教师】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绘制的?首先要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

介绍海拔的概念,分析概念中的“海平面”,这个“海平面”相当于标尺中的0刻度。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标志”图。

1956年,我国测绘部门把青岛验潮站多年平均海平面定为我国的海拔基准面。

图中铅锤状雕塑尖部的正下方有一个很深的旱井,井中有一个红色的玛瑙球,球的顶部平面海拔为0米。

出示“中国的疆域及邻国”图,并在图中标注青岛的位置,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的大致位置。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图片,掌握海拔的概念。

【教师】介绍相对高度的概念,强调“另一地点”,引导学生分析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

指导学生读教材第24页图1.35“地面高度的计算”,引导学生分析图中甲、乙两地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强调海拔和相对高度一般都以“米”作为计量单位。

【学生活动】读教材第24页图1.35“地面高度的计算”,巩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并能从图中读取甲、乙两地的海拔和相对高度。

【教师】出示“珠穆朗玛峰”“吐鲁番盆地最低点——艾丁湖”的景观图和海拔数据,引导学生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一。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课题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 4 周第 1 课时(总第6 课时)教学 1.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目标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 1. 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教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重难 3.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材点分计算机演示——①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②经纬先的三种画法、③等高线的画析考点法、④等高线的形状、⑤地形剖面图画法;投影片演示——①有指向标地图、②有经纬网地图、③地形剖面图、④山地不同与部位示意图。

措施设计意图和环节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关注的学生(导入)教师提出问题:1、假如我们随旅行团到达了黄山,你需要一张什么地图?(黄山导游图)2 、2001 年9 月11 日美国世贸大厦被炸,此事轰动了世界,我想知道美国在哪,应该选择什么地图?(世界地图)3 、有一个外地人来北京观光,他住在北京站附近,想去颐和园,不知道要乘什么车,怎么办?(买一张北京交通图)(过渡)通过这些小事例,我们可以知道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的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板书)一、地图的种类(学生活动)一学生朗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第三段学导游图、交通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形图、气候图、等过等教师挂出图幅大小相同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让程学生观察:(学生活动)1、每两人一组上前观察着两张地图有什么不同;2、每个小组讲讲自己观察的结果;3、学生试着总结一下规律教师启发学生观察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地图包括范围的大小、地图内容的详略。

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不同,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也不同。

(板书)二、比例尺的大小(讲解)比较两幅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就要将其转换成分数式,这时分子都是1,若分母大比例尺就小,分母小比例尺就大。

世界地图的比例尺小,中国地图的比例尺大。

(学生活动)分析教材提供的“中国地图”“北京地图”,小组讨论这两幅图的比例尺、范围、内容有什么不同,并填写表格。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实际地形图中的方向辨别:利用地形特征、建筑物等辅助判断。
4.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
-等高线:连接等高点的线,表示相同高度的点。
-等高线的特征:闭合、间隔、交叉等。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通过等高线判断地形起伏、坡度、山峰、山谷等。
5.地形图的实践应用
-地形图在户外活动中的应用:徒步、登山、探险等。
-地形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土地利用、道路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等。
-利用虚拟现实(VR)设备,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地形图判读,增强学习的沉浸感。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地形图的判读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如“地形图上的比例尺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地形图判读内容做好准备。
2.丰富实践环节,增加学生对地形图的绘制和判读的练习,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优化课堂管理,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小组讨论,提高课堂效率。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地理学习,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板书设计
1.重点知识点:
-地形图的基本概念
-比例尺的意义与应用
-方向的辨别
-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如地形图样本、比例尺模型等,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学习地形图判读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如“如何从地形图上找到我们学校的位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地形图判读的学习状态。
互动探究: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地形图的判读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地形图的判读
学生:比例尺、图例、方向。
2.这三个基本要素能帮助我们认识不同地图,这些地图都是绘制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这就是本节课讨论的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地理
年级/册
七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难点名称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山体各个部位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不同地形等高线的形态特点不同;在地形图中识别山体各个部位以及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比较复杂。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想画图,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展示制作山体模型的要求)
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在你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中,标出每条线的海拔。假设第一条等高线海拔为0米,每切割一次海拔增加100米。
2、在图中标出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缓坡、陡坡等。
3、思考:陡坡和缓坡,等高线疏密有何差异?(陡坡——密集,缓坡——稀疏) 山峰、山谷、山脊、陡崖,等高线有何特征?(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到周逐渐降低;山脊——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陡崖——等高线重叠)图1.37中,从B、C两点出发爬向山顶A,哪点更容易?(C点,等高线稀疏,坡缓)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创设一次爬山活动,分组完成,在活动中让学生再次巩固山体各部位
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等高线的原理、绘图方法、及不同地形等高线的形态特征,也是本节的重点。同学们课后画幅地形图,把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就得到了分层设色地形图,颜色不同,海拔高度也不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的判读》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教学目标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变化,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含义和特征;3、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变化,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难点: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和六种山体部位的特征,掌握其判读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出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海拔、相对高度、陆地基本地形类型1、海拔与相对高度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2)等高距(3)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3、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1)五种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判读方法(2)六种山体部位: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判读方法4、地形剖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活动2【讲授】教师精讲考点学生各个击破考点1 海拔与相对高度1、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又叫绝对高度。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非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单位都采用米)。

3、世界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 (中尼边境线上);海拔最低点是:死海。

中国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海拔最低点是:吐鲁番盆地。

考点2 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这样的线叫等高线。

2、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之差。

3、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

考点3 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1、五种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判读方法(可以从海拔和相对高度等进行区别)如下:山地:500米以上,高度和起伏变化很大;高原: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顶部)起伏和缓;丘陵:500米以下,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下;平原:200米以下,起伏很小,宽广平坦;盆地: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区。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和技能。
d.城市
4.地形图的阅读方法:请简述如何判断地形的坡度和如何确定地形的方向和距离。
重点题型整理
本节课的重点题型主要围绕地形图的判读展开,包括地形图符号的识别、地形的高低起伏判断、地形图的阅读方法等方面。以下是五个具体的题型及答案:
1.地形图符号识别题
-题型:请从以下地形图中识别出山脉、河流、湖泊和城市的符号,并说明它们所表示的地形特征。
-答案:
-坡度判断: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倾斜角度和密集程度,坡度越大,等高线越密集,倾斜角度越陡峭。
-方向和距离判断:通过观察等高线的方向和间隔,可以判断地形的方向和距离。等高线的方向通常与地形的高低起伏一致,间隔越小,表示距离越近。
4.地形图应用题
-题型:请简述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说明如何运用地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地形图的判读,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地形图的判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首先,地形图是地图的一种,它通过符号和线条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地形图上的比例关系是指地形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形的比例关系,它帮助我们了解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地形图的分类包括自然地形图和社会经济地形图等,它们分别展示了不同的地形特征和地理信息。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人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

理解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在地图上识别五种地形。

2、过程与方法:学会在地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地不同部位。

学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海拔高度的计算,理解等高线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山峰、陡崖等地形部位。

尤其是山谷与山脊的判读,学生极易混淆。

教学方法:演示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问:1、地图的基本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同学们已经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有了了解,实际上地球表面不是平的,而是高低起伏的。

例如有高山、平原、海洋等等,这些地形是如何在地图上表示一目了然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今天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二、讲授新课师:出示课件并提出问题。

1、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2、乙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3、甲地比乙地高多少米?生:回答(略)。

师: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生:回答(略)。

师: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概念有何异同?生:回答(略)。

师:小结不同点相同点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师: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个练习题吧!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8844米,马里亚纳海沟水深11034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A.2186米B.19880米C.9882米D.19882米师:课件出示图片并提问:谁能说出等高线的定义及特点?生:讨论回答(略)。

师:等高线的特点(见课件)。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都相等。

2、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师:我们再做一个练习题!(见课本第26页活动1图1.38)仔细读图判断: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 容易,为什么?师:课件出示并提问:谁能说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点?生:讨论回答(略)。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等高线地形图【知识与能力】初步学会在等高线上识别地形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并能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

【进程与方式】1、通过亲自参与制作模型,绘制地形图等活动,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2、启发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识别山地的地形部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和参与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等高线形态与地形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个部位。

【教学难点】一、等高线的绘制原理。

二、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与山谷的区别。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和橡皮泥。

【课堂教学】导入:同窗们,咱们前面学习了地图的阅读,地图是咱们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

请欣赏这一组图片:咱们地球表面既有巍峨挺拔的高山,也有平坦宽广的原野,而地图是平的。

同窗们想过没有,高低起伏的地面如何表示在平的地图上的呢?这确实是咱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等高线地形图师:咱们经常使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那么,什么叫等高线?什么叫等高线地形图?(展现投影片)——请看大屏幕,这确实是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请同窗们观看图上有些什么?生:一些线条闭合的曲线上面有数字……师:同窗们观看得很认真。

线条和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生:线条表示等高线,数字表示海拔……师:对。

它们是如何得来的呢?咱们先来了解一个地址的高度是如何确信的,就明白这些数字的来历了(展现投影片)——海拔和相对高度示用意师: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字?生:1000米和1500米。

师:它们的单位是什么?生:米。

这两个数字有什么区别?请同窗们翻到书第24页结合图自学第2 自然段,熟悉海拔和相对高度,同桌讨论再作回答。

……师:预备好了吗?请这位同窗来回答甲点这两个数据有什么区别?生: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量出的高度为1500米,叫海拔。

甲点以乙点为标准量出的高度为1000米,叫相对高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地形图的判读》,属于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能够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地貌、地势等信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为学习地理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但地形图的判读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活动,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能够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地貌、地势等信息。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提高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地理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地形图在地理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

2.难点: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地貌、地势等信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地形图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地形图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操作地形图的判读,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形图、地图册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形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地形图应用场景,引导学生认识地形图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形图,使学生对地形图有直观的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发现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如等高线、陡缓坡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地形图判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地形图来判断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等信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对地形图的判读能力较弱,对地形图的构成和表示方法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表示方法,学会如何通过地形图来判断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等信息。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表示方法,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2.难点:地形图判读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学会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形图,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3.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样本,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不同类型的地形图。

2.准备与地形图相关的案例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地形图,让学生对地形图有直观的认识,引发学生对地形图判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表示方法,如等高线、地形符号等,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地形图判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判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结合案例资料,运用地形图判读方法,分析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如海拔、坡度、地形等,培养学生判读地形图的能力。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形图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判读地形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地形图符号的理解、海拔和坡度的计算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要素,提高学生判读地形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学会正确使用地形图;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地形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及其表示方法;2.难点: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形图分析问题;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形图,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相关素材,如地形图、实际案例等;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3.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判读方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案例,如登山、探险等活动,引入地形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形图,引导学生认识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如海拔、坡度、地形等,并讲解这些要素的表示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相关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会运用地形图分析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个典型地形图,让学生独立判读,并讲解判断过程。

教师点评学生的判读结果,总结判读方法。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4.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

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

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讲授新课(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归纳提升)一、等高线地形图老师利用下图,点拨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读图观察感悟,学会如何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老师通过下图,点拨提升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老师通过下图,点拨提升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程度的关系,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D处为缓坡,E处为陡坡。

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老师再做点拨提升,跟学生一起探讨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图的判读》
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自学
试着准确指出山地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部位。

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利用
请你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一下景区的坡度陡缓。

是王屋山景区的导游,你会对游客们提出哪些警示:
即运用等高线地形模型,
五种常见的山体部位。

图我们要借常规作业:《当堂反馈》上的课堂演练
作业
说明:预习作业、训练作业、当堂检测及巩固作业附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