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
第 中药产地、采集两节。 二 章
1
1 讲 1.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
授 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
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
用药的需要。
2.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
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
一般采收原则。
第 中药的炮制。
1
三
章
第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 2 四 毒性五节。
章
1 讲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火制 授 法等常用炮制方法
(附北豆根) 穿心莲 土茯苓
熊胆(附引流熊胆粉)
蚤休 紫花地丁 败酱草(附墓
头回) 红藤
马勃 马齿苋 鸦胆子 拳参
26
讲 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 授 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
性能特点。 2.掌握药物 20 味,熟悉药物 170 味,了解药物 8 味。 实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 验 同点。 4.了解寒凉伤阳、苦寒败胃、苦 燥伤津、甘寒助湿等药物副作用 的含义。
第 1.清热泻火药
4
二 石膏 知母 栀子 夏枯草
章 天花粉 芦根 淡竹叶 决明 子
寒水石 竹叶 鸭跖草 谷精
草 密蒙花 青葙子
2.清热燥湿药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 苦
参 秦皮 白鲜皮椿皮
3.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附冬藤) 连翘 板蓝
根 蒲公英 鱼腥草 射干
白头翁 大青叶 青黛 贯众
野菊花 白花蛇舌草 山豆根
白蔹 漏芦 山慈菇 四季青 金荞麦 地锦草 绿豆 半边莲 4.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水牛角 5.清虚热药 青蒿 地骨皮银柴胡 胡黄连 白薇
实验:清热药的识别与鉴赏
第 1.攻下药
中药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基本情况1、实验总学时数:92、实验项目数:43、适用专业:适用于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和针推等本科专业。
4、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5、实验教材:自编实验指导。
二、实验教学目的及任务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
通过实验,一方面可以巩固并加深学生对所学中药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中药实验研究的方法和训练实验操作技术。
三、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根据实验报告,评优、良、及格、不及格等级。
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智能热板仪、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五、实验项目实验一、延胡索镇痛作用的观察(热板法)(一)实验类型:创新性实验;(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3-5人;(四)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实验观察延胡索的镇痛作用,并使学生了解热板法镇痛实验的具体做法。
(五)实验内容提要:调节好热板的实际温度后,每次取小鼠1只,放入观察桶内,依次记录自放入观察桶至出现舔足所需时间,作为该鼠的痛阈值,将两次痛阈的平均值作为该鼠给药前的痛阈值。
然后将其分成2组,分别灌服醋制延胡索煎剂和生理盐水。
给药后的15、30、60、90、min测定各鼠痛阈值,将结果记入表内,按不同的时间测定的各鼠痛阈平均值计算用药后痛阈提高的百分率。
痛阈提高率== 给药后平均痛阈值—给药前平均痛阈值×100%给药前平均痛阈值(六)实验器材:RB—200智能热板仪、灌胃针头、注射器、天平、秒表。
实验二、活血化瘀药红花对凝血时间的影响(一)实验类型:创新性实验;(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3-5人;(四)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活血化瘀药红花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加深学生对活血化瘀药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学会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术。
(五)实验内容提要:将小鼠分成3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红花煎液,采用毛细玻管法,分别测定给药前后的凝血时间。
(六)实验器材:毛细管、烧杯、灌胃针头、注射器、天平、秒表。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中药学》是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本课程对于中药学专业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通本课程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方剂学奠定基础,并为其他中药学科以性效为核心进行现代研究提供依据。
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是:掌握中药的性能理论、应用知识,各类药物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以及81味常用(或有代表性)中药的分类归属、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等内容。
熟悉中药的用法、用量,各类药物有关功效的含义以及88味药物的分类归属、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等内容;了解中药的形成与发展、产地、采收与炮制,各类药物的含义以及57味药物的分类归属、功效与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等内容.本课程理论课30学时,于专科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
考核形式:考试。
具体分配如下:期末成绩: 占总成绩的70%期中成绩: 占总成绩的2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总成绩: 100%评分办法:采用百分制总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绪言部分的学习,应掌握中药、中药学的含义,了解中药与中药学的区别、中药学与本草的联系。
二、主要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中药、中药学、本草的含义。
第一章中药知识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药知识的起源、中药知识的积累过程,秦汉以来各历史时期本草学发展的主要成就;熟悉历代重要本草的成书时代、作者、主要特点及学术价值。
二、主要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中药学的发展概况。
自秦汉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本草成就.主要考核:1。
《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雷公炮炙论》、《新修本草》、《本草拾遗》、《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时代、作者(《神农本草经》除外)、主要特点。
2.《食疗本草》、《海药本草》、《滇南本草》、《中国药学大辞典》的主要特点。
3.《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纲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主要价值。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药学课程类型:选修课总学时:36 讲课学时:36 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 制药工程专业先修课程:中医学基础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类中药性能及应用知识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对中药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使学生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应用配伍知识及现代研究,为今后应用及开发中草药奠定基础。
教材重点包括总论部分的第四章中药的性能和第五章中药的配伍;各论各章节的药物功效、适用范围及配伍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为将来从事中药教学、研究及生产等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重点:中药、中药学的概念第二章与第三章中药的产地、采集、贮藏与中药的炮制重点:中药炮制的目的,中药的产地、采收季节与药效的关系。
难点:常用的炮制方法,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第四章中药的性能重点:四气五味的概念,升降浮沉的概念,归经的概念。
难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第五章中药的配伍重点:中药配伍的目的难点:中药配伍用药的原则第六章中药的用药禁忌重点:十八反,十九畏难点:中药配伍禁忌第七章中药的剂量与用法重点: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剂量大小的确定依据。
难点: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不同要求)。
第八章解表药重点: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难点:麻黄等重点药物的性能、功效与应用,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九章祛风湿药重点: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难点:防风等重点药物的性能、功效与应用,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十章清热药重点: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难点:金银花等重点药物的性能、功效与应用,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寒凉伤阳、苦寒败胃、苦燥伤津、甘寒助湿等药物副作用的含义。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医基础学科与中医临床学科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理、法、方、药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对于中医临床专业学生,它是安全有效使用中药的必备知识;对于中药专业学生,它是开展中药药学服务和中药应用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对于其它医药相关专业,它是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的特色理论支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中医药各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促使学生热爱中医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具有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尊重生命,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在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能够充分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利益并发挥中医药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2.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能够在《中药学》:1)总论部分: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炮制方法、用量、用法。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
2)各论部分:掌握约85味常用中药(或有代表性)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配伍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方法;了解其来源(指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约70味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Chinese Material Medicine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
本课程是继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之后的基础课之一.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2、知识要求:通过本学科的学习,可使同学们(1)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各类药物的含义、性能特点、功效、主治、配伍应用和使用注意。
(3)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
(4)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主要的炮制方法。
(5)通过饮片和原药用植物的辨认,掌握80种重点药物的形态特征、生态环境、主要功效及应用。
熟悉80种次重点药物的形态特征、主要功效。
了解100种一般药物的形态特征。
在本院中药标本室和药物植物园进行。
3、能力要求:通过本学科的学习,可使同学们掌握80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典型配伍 (指基本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临床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并了解其来源(指一味药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炮制的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80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药的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了解120种较常用药物的功效、某些药的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余药仅作参考.附药视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作具体要求.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各章学时分配2、各章具体要求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目的要求】1。
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概念;2.熟悉历代主要本草著作等内容;3.了解中药的起源。
【教学内容】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重点难点】中药、本草、中药学的概念;历代主要本草著作等内容;【教学方法】讲述、提要。
中药学教学大纲纲要大纲.docx
中药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参考 累 教 教学目标 学时 计 学 理 实 学 方 论践时 法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22讲 1 .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 总授 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 论用药的需要。
第2.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 一般采收原则 .章第 中药产地、采集两节。
11讲 1 .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二 授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章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2.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第 中药的炮制。
11讲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火制三授 法等常用炮制方法章第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 22讲 1.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四毒性五节。
授 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章2.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举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 意义。
例3.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药物4.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 与药物性味的关系。
影响升降浮 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 导意义。
5.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6.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 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
7.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 中药的配伍22讲 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药物“七 五授 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章第 用药禁忌。
22讲掌握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六授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的内容章第 用药剂量及煎煮时间与方法七章各 1. 发散风寒药论 掌握:麻黄 桂枝 紫苏叶 (附 第 紫苏梗 ) 防风 荆芥 羌活白芷一熟悉:香薷 细辛苍耳子 (附章苍耳草 ) 生姜 (附生姜皮生姜汁 ) 藁本 辛夷 参考:葱白 胡荽 柽柳 (注: 各章节中的附药一般为参考药 )2.发散风热药掌握:薄荷 牛蒡子 桑叶 菊 花 葛根(附葛花) 柴胡 熟悉:升麻 蝉蜕 蔓荆子了解:淡豆豉 (附大豆黄卷 )解表药的识别与鉴赏参考:浮萍木贼实验:解表药的识别与鉴赏22 讲 1.熟悉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授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中医学基础》《中药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医学基础课程实验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适用专业: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分:3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医用化学》等后续课程:《中医诊断》《方剂学》《中医内科》二、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临床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
本课程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的的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人体脏腑与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疾病的防治及康复原则等,是学习中医学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本专业所必须的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并牢固树立热爱中医、献身人类健康事业的专业思想。
(二)课程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⑴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精气、阴阳和五行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和基本内容;经络的概念、组成和生理功能;体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病因的概念及各种病因的性质与致病特点;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基本病机;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⑵熟悉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和生理联系;奇恒之府及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神与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精气血精液的相互关系;十二正经的分布、走向、交接与气血流注;体质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疾病的病程演变;中医预防医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措施。
⑶了解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概况;中医学的科学思维方法;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的形成;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循行、主病;中医学的养生和康复原则。
2.能力培养目标⑴能正确运用中医精气、阴阳、五行、藏象、体质等学说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
⑵应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常见病症的病因病机。
⑶初步具备对常见典型病证进行辩证论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具备对后续中医课程的学习能力。
3.素质教育目标⑴巩固专业思想,树立热爱中医事业、献身中医事业的远大理想。
中药学实践教学大纲范文
中药学实践教学大纲范文中药学实践教学大纲范文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的基础和核心。
中药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中药学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中药学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学实践教学的目标中药学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中药学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准确地辨别和鉴定中药材,熟练掌握中药炮制、配伍和应用的方法,具备中药制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能力,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中药,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
二、中药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中药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中药材的辨识与鉴定、中药炮制技术、中药配伍与应用、中药制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中药临床应用等方面。
1. 中药材的辨识与鉴定中药材的辨识与鉴定是中药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中药材的形态特征、性味归经、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掌握中药材的辨识与鉴定方法。
2. 中药炮制技术中药炮制技术是中药学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中药炮制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技能,了解中药炮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要求。
3. 中药配伍与应用中药配伍与应用是中药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中药的配伍原则和方法,了解中药配伍的禁忌和注意事项,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中药配伍与应用的技巧。
4. 中药制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是中药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了解中药制剂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指标,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中药制剂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
5. 中药临床应用中药临床应用是中药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中药的临床应用原理和方法,了解中药在各类疾病中的应用规律和注意事项,通过临床实习,提高中药的临床应用能力。
三、中药学实践教学的方法中药学实践教学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实验操作、临床实习和综合实践等。
中药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西医结合本科学生使用)Ⅰ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中西医结合本科学生使用。
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中药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和基本实验方法,了解获得中药学知识的科学途径;验证中药中某些重要的基本理论,巩固和加强理论课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训练学生能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边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9学时。
四使用教材:《中药学实验指导》,由中药教研室自编。
Ⅱ正文实验一中药的炮制一教学目的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学会常用的中药炮制方法;训练学生能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中药炮制的含义。
(二)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
(三)熟悉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中药常用炮制方法。
(四)了解修制、其他制法。
三教学内容(一)中药炮制的含义。
(二)中药炮制的目的。
(三)修制。
(四)水制(漂洗、浸泡、闷润、喷洒、水飞)(五)火制(炒、炙、烫、煅、煨)(六)水火共制(煮、蒸、炖、单、淬)(七)其他制法。
(八)炮制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九)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实验二中药制剂(大蜜丸)一教学目的熟悉中药大蜜丸的制剂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扩大知识面。
二教学要求(一)熟悉蜂蜜炼制的目的与方法。
(二)熟悉大蜜丸的制剂工艺。
(三)了解中药蜜丸的临床适应证。
三教学内容(一)蜂蜜炼制的目的与方法。
中药学教学活动大纲
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
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
导意义。
5.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
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6.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
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
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
7.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
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
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 中药的配伍 五 章 第 用药禁忌。 六
实 4.联系牛黄、皂荚、郁金等已学 验 过的具有开窍作用的药物,以扩
大学生掌握开窍药的范围。 5.了解开窍药的用法(内服宜制 成丸散剂,大多不作汤煎服)及注 意事项(只可暂用,不宜久服,忌
~
用于虚脱证)。 6.了解石菖蒲的混淆品种问题。
第 1.补气药
4
掌握:人参 党参 黄芪 白术
十 甘草 熟悉:西洋参 山药 大枣
~
4 讲 1.掌握利水渗潭药的含义、功效、 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授 事项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2.掌握药物 7 味,熟悉药物 3 味, 了解药物 5 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 同点。 4.了解木通与通草的古今名实混 淆及金钱草的品种
第 掌握: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 2 萸
七 熟悉:花椒(附椒目) 丁香(附母 丁香) 小茴香(附八角茴香)
2
2 讲 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药物“七
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
授 伍用药原则。
2
2 讲 掌握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的内容
授
~
章
第 用药剂量及煎煮时间与方法
2
七
章
2 讲 1.熟悉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 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
授 2.熟悉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 (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
《中药学》教学大纲..doc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医基础学科与中医临床学科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理、法、方、药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对于中医临床专业学生,它是安全有效使用中药的必备知识;对于中药专业学生,它是开展中药药学服务和中药应用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对于其它医药相关专业,它是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的特色理论支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中医药各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促使学生热爱中医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与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具有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尊重生命,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在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能够充分考虑患者及家属的利益并发挥中医药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2. 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能够在《中药学》:1)总论部分: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炮制方法、用量、用法。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
2)各论部分:掌握约 85 味常用中药 ( 或有代表性 ) 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配伍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方法;了解其来源(指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适用对象] 中药学(对外交流)、中药学(知识产权保护)、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验学时] 45 学时一、实验教学任务和目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是与《中药药剂学》理论课程密切结合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为主的、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旨在提供中药药剂的制备与相关实验技能的培训。
实验内容包括各种剂型的制备及其质量检查。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1)通过典型药剂的制备,掌握各类剂型的特点、性质、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等,以验证、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为创制新的中药药剂、剂型与工艺打下初步基础。
(2)通过实验与教学见习,了解生产药剂常用设备的结构、性能,以及使用与保养方法。
(3)训练操作技术,培养正确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实事求是的记录习惯和独立总结实验资料的能力。
(4)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查阅并分析有关实验内容的文献资料,培养查阅和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一散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散剂制备工艺过程: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包装。
(2)掌握含特殊成分散剂、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基本操作。
2、实验内容(1)冰硼散的制备(2)苯巴比妥散剂的制备3、实验仪器乳钵、普通天平、药筛(120目)等。
4、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二液体药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溶液性液体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
(2)掌握溶液剂、混悬剂和乳剂中附加剂的使用方法。
2、实验内容(1)碘酊或复方硼酸钠溶液(2)胃蛋白酶合剂(3)复方硫磺洗剂(4)松节油擦剂或液状石蜡乳3、实验仪器烧杯(50ml)、玻璃漏斗(6cm、10cm)、量筒(100ml)、乳钵、普通天平、玻璃棒、滤纸、电炉等。
4、实验学时5学时实验三常用软膏剂基质的制备1、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
(2)根据药物和基质的性质,了解药物的加入方法。
华北理工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64学时-田春雨)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药学课程编号:H15020英文名称:Chinese Materia Medica课程属性:必修课学时: 64学时学分:4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后续课程:方剂学适用专业:中医学专业一、课程简介《中药学》课程是中医药学的必修课程之一,开设在大二上半年,它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前期基础课程的内容为支撑,中药学是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主要介绍功效、性能等中药基本理论以及中药产、制、配伍、炮制等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各论介绍300多种临床常用和有代表性的中药的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
通过对中药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使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的理解和融会贯通的思考能力得以巩固,同时为方剂学及其他中医药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建议学时数:1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
2.能力培养:介绍《中药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3.教学方法:讲授【重点】1.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代表著作。
2.本课程的学习方法【难点】无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建议学时数: 1 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道地药材的概念并举例2.能力培养:中药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中药采集的规律3.教学方法:讲授【重点】1.道地药材的概念、例子【难点】1.产地、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2.药材的多道地性;第三章中药的炮制(建议学时数: 2 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2.能力培养:炮制对中药功效的影响以及炮制的方法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举例式教学法【重点】1.中药炮制的目的;2.火制的几种方法【难点】用同一种辅料炮制中药材,所达到的目的可是多种;第四章中药的药性理论(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1.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