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目的时间和实质测试题
九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第2课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知识网络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一:新经济政策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把握:(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5)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6)评价: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开始。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
它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重点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施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间:1928~1937年。
重点:发展重工业。
结果(取得的成就):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力加强。
(2)农业集体化。
总之,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斯大林宣布在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
它既保证了苏联国防、工业的强大,也为苏联社会以后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
难点:评价斯大林模式(1)背景: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2)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3)评价:由于苏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试验,因此这一模式深刻地影响着苏联的历史和命运,也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评价时注意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_28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原因、时间、领导人、主要 内容和特点 2、苏联的成立:时间、全称和加盟的共和国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社会主义工业化 2、农业集体化 3、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背景、标志、特征和影响 4、教训
1、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原因、时间、领 导人、主要内容和特点
合作探究2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三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苏联通过新宪法
比较一下苏联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国家的 工业化有哪些不同?
1、开始的部门不同: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 主义国家从轻工业开始。 2、资金来源不同:苏联主要采取行政手段来保证、 实行高积累多投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来源于殖民 掠夺、向外国借债等。
② 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 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
③ 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 的利益,不能从农民手中拿走太多东西;
④ 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 济效益等;
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并存,大力发展
商品经济
2、苏联的成立:时间、全称和 加盟的共和国
1922年底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 兰和白俄罗斯
1、社会主义工业化 2、农业集体化
3、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背景、标志、 特征和影响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4、教训
①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 发展;
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 称“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 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苏联”全 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 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及练习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教学目标:1.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发展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础知识: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1.实施的原因:1)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对俄国经济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为粉碎国内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发动的反苏维埃政权的战争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
1918年开始实施。
主要内容包括:实行战时总动员;实行粮食等农产品的征购制度;实行全部工商业的国有化,禁止私人贸易;实行义务劳动制和食堂免费就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苏维埃迅速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为赢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但是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2.实施的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3.实施的时间:1921年4.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农业方面:推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流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
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
5.结果:1927年,国民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危机迅速消失,生产逐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思想教育:①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3.能力培养:①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辅以谈话法和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我们在第1课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要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怎样发展经济,以什么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呢?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战争结束了,政权巩固了,这就为布尔什维克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创造了条件。
俄共(布)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实施以后起了什么作用?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板书)1.实施的原因(板书)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对俄国经济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不仅如此,还有更重要的,(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农民开始不满,阶级敌人利用农民的不满,在一些地区组织叛乱。
为此,党需要制订新的经济政策。
再有,为建设社会主义,党制订了俄罗斯全国电气化的远景计划,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大生产。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本课第一目"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讲述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以及历史作用;第二目"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讲述苏联通过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就,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该模式的得与失。
二、课程标准:1.认识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等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客观地叙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同时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播放《大国崛起》视频片段教师:俄国十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诞生了,社会主义作为新生的事物无先例可循,苏俄只能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从今天的俄罗斯联系到前苏联,观看视频自然过渡到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大声的朗读)教师:同学们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方向,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去阅读课文,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设计意图: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
)教师:一个国家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人民的追梦史,苏俄人民的第一个梦想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第一篇章“苏俄梦——富国梦”。
[K12学习]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目的、时间和实质)
![[K12学习]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目的、时间和实质)](https://img.taocdn.com/s3/m/3744084e02768e9951e73883.png)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目的、时间和实质背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目的: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以巩固政权。
时间:1921年,在列宁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实质:社会主义改革(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易错微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引起人民的不能满,苏俄出现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例题1列宁认为,既然不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基于这一认识,苏俄开始实行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五年计划D.农业集体化答案:B解析:列宁在国内战争结合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加剧了国内矛盾,之后实行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答案B。
例题2 《凯歌悲壮》一书认为:苏俄(苏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却年代”。
“退却”是指()A.实行新经济政策B.实现农业集体化C.“斯大林模式”形成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A解析:1921年俄国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发展商品经济,以恢复经济,答案A。
1.1920年,苏俄重工业产量比“一战”前减少87%,轻工业产量也大幅度下降,粮食产量也只有“一战”前的一半。
因此,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2.列宁说:“在战争(指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的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为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俄国实行了()A.新经济政策B.颁布《土地法令》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3.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说:“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土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初三历史重点!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初三历史重点!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使得新经济政策顺利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今天的主要内容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备考有帮助!知识点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⑴ 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3.领导人:列宁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1.时间:1922年底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领导人:斯大林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
4.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后练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巩固新政权。
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此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虽然曾经出现过一定的失误,但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根据所学内容回答:(1)50年代,党和国家是怎样解决农民、农村问题的?(2)探索中前进,难免会出现失误。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50年代的失误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什么?(3)在曲折中前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八大后取得了显著成就,涌现了一批先进的人物。
请你就建设成就和先进人物两方面举例说明,并谈一谈我们应该学习先进人物的哪些精神?答案:(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50年代中期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以后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学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学生可参考P10四点“斯大林模式”弊端,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如国民经济各产业比例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三农”问题、保护资源与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社会主义某某建设等,言之有理即可。
探索新知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哪些进步?
总的说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对于苏俄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有没有数据可以说明?
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苏联”。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另一个重大举措。有谁能给我们讲述一下苏联成立的背景和大致过程?
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是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大创举,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然而,帝国主义国家却对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发动了武装干涉。俄国的地主和资本家、沙皇将军建立了反革命军队,掀起了叛乱。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苏维埃俄国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本课的重点是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难点是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学情分析
要注意借助历史资料,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知道学生初步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
人教版:九下历史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重点总结

人教版:九下历史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重点总结【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时间:1921—1925)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为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和纠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失误。
2、原因(目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3、内容:①农业: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余粮由农民自由处理;②工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型企业;③商业:实行商品自由贸易。
4、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6、结束: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逐渐被斯大林废除。
7、启示:要符合国情,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二)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最初由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四个加盟共和国组成,后发展到15个。
【记忆技巧】:最初四个加盟国:屋外有白鹅。
“屋”:乌克兰;“外”:外高加索联邦;“白”:白俄罗斯;“俄”:俄罗斯联邦。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两个五年计划:(时间:1928-1937年。
)①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特点:重点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服务。
③成就(意义):使苏联由传统农业国变为强盛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并完成农业集体化。
2、斯大林模式形成: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即斯大林模式形成。
3、斯大林模式:①背景: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特点:政治上高度集权;经济上计划经济③实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
④评价斯大林模式(课本内容第9~10页略)弊: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利:①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②为二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人教版:九下历史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重点总结【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时间:1921—1925)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为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和纠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失误。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目标: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严重弊端。
从苏联发展的道路中总结经验教训,既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看到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
教学难点: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弊端。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材料:四年帝国主义战争和三年国内战争,使2000多万人丧生,4000多万人伤残。
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
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煤和铁的产量为1917年的28%和4%,棉织品的产量降到战前的5%。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思考:为什么苏维埃俄国的经济状况会出现如此的困境?学生:因为俄国在经历了1914——1917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又不得不经历了三年的国内战争,长期的战争严重破坏了俄国的经济。
(二)教师引导,自学探究:一、不得不采取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教师:我们上节课学到,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请同学们想一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推行的?学生:国内战争时期,为了集中一切力量战胜敌人。
教师:大致时间是什么?学生:1918年至1920年。
教师: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主要措施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
讨论:你如何看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学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保证了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学生: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尤其是农民的利益,不利于发展经济。
教师:同学们对于问题的看法很全面。
正如同学们所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有力地保障了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但以上的材料也充分说明了展示共产主义政策不利于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对此,列宁同志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
展示材料: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注意: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体现出列宁
( 实事求是、 勇于创新 )的精神
苏联国歌 —— 《牢不可破的联盟》
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 1922年 “苏联”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那时的4个加盟共和国的名称?在地图 上什么位置?后来共有几个加盟共和 国?
俄罗斯、白俄罗斯、 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
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 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 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 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 指的是什么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国内战争已经结束,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 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战时共
两个五年计划完 成之后,苏联由农 业国变成工业国, 工业总产值超过德、 英、法,跃居欧洲
第一位,世界第二 位。工业生产占世界
工业生产的比重,由 沙皇时代的2.6%上升 到1937年的13.7%。
小结: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
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 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 折。
列宁的逝世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一个重大损失。
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 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
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
争。1928开始,苏联开始在全 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
自学指导二 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1、工业化建设:时间: ~ 年;领导人: ; 内容:重点发展 ;结果:苏联由传统的 国 变成了强盛的 国, 力量也大大加强。 2、农业集体化:为了适应 的需要,自 年 代起,苏联开始大规模的 运动。 3、新宪法的制定: 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 布苏联是“ ”,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 体制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 ”。 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积极:它在 的情 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对发挥过 作 用。 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 ;第二,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 了 ;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 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民没有 ,农业产量 长期 。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 下,大量 。
九年级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人)

C、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 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3)列宁意识到“我们错了”后,又是如何改正的?
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 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 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 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A、“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比 较好? 1921年新经济政策。因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 B、“后来苏联的模式”是什么?有何特点?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时间:1921年
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行余粮收集制 中小型企业 国有化
新经济政策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农民交粮食税后,余粮归自 己支配。 除大型企业仍为国家管理外, 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 国资本家经营。
农业 方面
工业 方面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由国 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 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 恢复自由贸易。 方面
2、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 A.十月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苏联成立后 D.两个五年计划后 3、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 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 影响是(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评价
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①②③④(课本P10) 弊:从长远来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① 农、轻、重、比例要协调 ② 既抓产值、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 教训 启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必须切实维护民众利益。 ③ 要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④ 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等; ⑤在政治上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下列表格内容反映了苏俄(联)1921—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年)
1921
1923
1925
粮食产量(亿普特)
23.13
34.55
44.24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斯大林模式的推动
D.农业集体化的成果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B
解析:“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与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相一致,答案B。
例题21921年3月,为缓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俄共(布)“十大”通过了新经济政策,规定()
A.实行全民配给制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Leabharlann 式D.罗斯福新政1.C解析: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与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故选C。
2.A解析:表格反映1921—1925年粮食产量在增加,这一时期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答案A。
3.B解析: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与题目所述论断相一致,答案B。
3.“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这一论断强调的是下列哪一经济举措?()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4.“使国家面临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政权得以巩固;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这里评述的是()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单元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思想教育:①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3.能力培养:①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辅以谈话法和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我们在第1课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要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怎样发展经济,以什么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呢?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战争结束了,政权巩固了,这就为布尔什维克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创造了条件。
俄共(布)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实施以后起了什么作用?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板书)1.实施的原因(板书)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对俄国经济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不仅如此,还有更重要的,(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农民开始不满,阶级敌人利用农民的不满,在一些地区组织叛乱。
为此,党需要制订新的经济政策。
再有,为建设社会主义,党制订了俄罗斯全国电气化的远景计划,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大生产。
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 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启 示)呢?
①一个国家要发展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
③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政策;
④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
⑤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 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 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 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 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 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 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 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 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 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继续实行了
第 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①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②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需要,破坏了生产力发展。
2、时间: 1921~1927 3、内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
①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后来大规模 5、作用: 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巩固了政权,并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
[辨析]:
有人认为列宁推行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济政策,让资本主义在苏俄 复活,是历史的退步。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俄罗斯、白俄罗斯、 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
15
请你从地图上找出最早的4个加盟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目的、时间和实质
背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目的: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以巩固政权。
时间:1921年,在列宁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实质:社会主义改革(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易错微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引起人民的不能满,苏俄出现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例题1列宁认为,既然不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基于这一认识,苏俄开始实行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
答案:B
解析:列宁在国内战争结合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加剧了国内矛盾,之后实行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答案B。
例题2 《凯歌悲壮》一书认为:苏俄(苏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却年代”。
“退却”是指()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现农业集体化
C.“斯大林模式”形成
D.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A
解析:1921年俄国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发展商品经济,以恢复经济,答案A。
1.1920年,苏俄重工业产量比“一战”前减少87%,轻工业产量也大幅度下降,粮食产量也只有“一战”前的一半。
因此,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2.列宁说:“在战争(指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的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为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俄国实行了()
A.新经济政策
B.颁布《土地法令》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3.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说:“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土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文中“另一条道路”是指实行()
A.斯大林模式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4.“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
”1921年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A.夺取十月革命胜利
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推动工业化建设
D.对付美国的“冷战”
1.A 解析: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答案A。
2.A 解析:在国内战争结束后,为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俄国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答案A。
3.C 解析:《十月革命四周年》可知是1921年说的,这一时期列宁根据国情,停止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答案C。
4.B 解析:“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措施是新经济政策,其目的是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