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论文
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教育问题论文
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教育问题初探摘要:随着国家、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地提高,职业教育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职业技术院校在校大学生人数达到高校在校生总人数的一半左右。
在普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何更好的开展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业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
本文从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特点和生存现状出发,提出了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两手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同时也注重贫困生自身的再教育。
关键词: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广东经济新一轮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珠三角地区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缺口有增大的趋势,广东省政府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招生数量的增加,贫困生数量也随之增长。
如何让这些贫困学生健康地成长与成才,成为珠三角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备受关注的重点。
一、珠三角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现状广东省高职院校70%以上分布在珠三角地区。
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各种消费指数高于广东其他地区,学费和生活的压力给贫困生带来诸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职贫困学生面临学历歧视和经济困难双重压力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发达的经济水平,多样的发展机遇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量的毕业生,就业门槛也随之提升,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成为很多企业招聘人才的基本要求。
这种情况下,高职类学生尚未走出校园,就面临学历的歧视。
珠三角本身属于经济发达地区,消费水平较高。
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面临学费、生活费等经济上的压力,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业和长远发展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2、高职贫困生强于学习忽视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学习是学生的天职,绝大多数贫困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较强的优势。
他们勤奋刻苦、奋发向上, 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 , 因此 , 容易得到老师的赞许、同学的接纳。
在高职院校 ,贫困学生奖学金的获奖率、英语和计算机技能的通过率都较高。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人性化研究[论文]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人性化研究高校贫困生现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特征的问题,大学在对贫困生进行经济方面帮助的同时,必须同时开展思想工作方面的帮助与引导。
针对大学贫困生在求学阶段出现的种种问题,必须从心理层面逐渐向外扩展,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解困和物质解困,帮助其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贫困问题,防止极端事件的发生。
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问题在国家对高校进行扩招后,高校学生规模的扩大以及高校收费制度的实施和收费标准的提高,使原本就矛盾突出的高校贫困生群体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如何更好地对高校贫困生的思想问题、生活问题得到更好、更完善的解决,便成为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研究高校贫困生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校学生工作的更好开展,更加有利于贫困生群体的教育,进而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引导贫困生健康成长,同时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完善。
一、高校贫困生的界定所谓高校贫困生,是指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因家庭经济原因,导致教育费用、生活费用等其他开支无力支付的学生,但是问题在于,目前学术界或者高校存在对贫困生群体的界定较为困难,或者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可操作性问题,因此如何正确制定可量化、可操作的标准便尤为重要。
全国大部分高校将贫困生类型主要分为一般贫困生和特殊贫困生,特困生主要定位于家庭人均生活费不超过100至150元,最高不超过250元。
从实践来看,高校主要从三方面对贫困生进行考量:(1)在校学生每月学习生活消费支出;(2)该生家庭年收入;(3)该生缴纳学费状况。
这三方面充分反映了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
二、高校贫困生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1.金钱与物质的缺乏随着高等学校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并轨扩招”,高校学生面临着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
在这些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农村,还有一些来自于父母双双下岗的城市学生,失去经济来源,还有的学生家庭突然遭遇变故,这些大学生的家庭由于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使得高校贫困生数量急剧增加。
加强贫困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论文]
加强贫困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摘要】随着教育大众化,高职院校贫困生数量不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对处于弱势群体的贫困高职生思想和心理状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合职业教育和学生自身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随着区城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使得贫困高职生数量与比例逐年上升。
已成为较大的特殊群体。
自2007年以来,国家大幅增加了对贫困高职生经济资助的投入,建立了新的“贷、奖、助、勤、补”资助体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的经济问题。
但是,贫困高职生自尊与自卑交织、独立与依赖并存、渴望交往与自我封闭同在。
他们的心理和思想问题需要引起职业教育者高度关注。
如何帮助和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化解压力,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激发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关系到贫困生能否健康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社会和谐与稳定。
一、贫困高职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贫困高职生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的和乐观的。
大多都朝气蓬勃、自尊自强、热情、学习积极、生活乐观、品质优良、个性独立。
但也有少数存在一些心理、思想上的误区和不良倾向,值得教育者高度关注。
一是政治信仰坚定。
他们关心时事,对社会有爱心和责任感。
成长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和平年代的高职生,目睹和感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和巨大变化,对国家前途充满希望,对党信任,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信心。
但少数受社会负面因素影响,在政治信仰上存在迷茫感、模糊感,缺乏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能力。
二是人生观、价值观整体是积极进取的。
多数贫困生在选择人生目标和职业时能以大局为重,自强不息,开拓进取。
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择业观、苦乐观。
仍有部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功利化等不良倾向,不愿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自私自利,讲求实惠,过分崇拜权力与金钱;还有思想上存在“什么都不如人”的悲观厌世等消极情感,人际交往出现障碍。
高校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论文
高校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论文高校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论文1贫困学生的主流思想积极向上,但是个别消极当前高校中,贫困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思想要求进步,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勤奋刻苦的精神考入高等学府,遇到困难相对非贫困生处理起来自主性更强,敢于面对现实,尤其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但是也有一部分贫困学生因为家庭和自身等原因,自卑心较强,性格孤僻,缺乏自主意识,存在等要靠的消极思想,有时正是这一小部分人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到更多的人,尤其值得关注。
2关于加强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的思考(1)加强对贫困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个人能力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贫困学生在大学期间将个人的眼光局限在了学校,而忽视了自身优点和特长的发挥,学校勤工助学的岗位既然有限,那么贫困学生就可以利用自身条件,去试着开拓更宽广的领域。
比如,部分贫困学习成绩较好,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担任家教;还有部分来自边远地区的学生吃苦耐劳,有着良好的品质,可以在学校内一些部门和社会公益性事业(如奥运会、世博会等)上做志愿者,这样不单能自食其力,贴补生活费用,还能锻炼自身能力,磨练意志。
(2)加强对贫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贫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分贫困学生存在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将目光集中在国家助学金上,而轻视了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这些需要努力学习,获得优异成绩才能取得的国家资助,导致学习成绩不甚理想,所以,加强对贫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部分贫困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很重要。
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使广大贫困生继续发扬勤奋刻苦的精神,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通过获得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来促使自己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培育良好的学习能力,这也是为广大贫困学生做长远做打算,使他们将来进入社会以后,具备更优秀的品质和竞争力,面对压力从容不迫,当然,这更是设立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这些奖助学金项目的目的之一。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摘要】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作为高校学生中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奖、贷、助、补、减”为主的多元化的贫困生资助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压力,但如何对贫困生进行精神扶贫是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0154-01一、当前贫困生资助过程中存在的思想问题(一)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道德观念淡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影响。
现实社会中的不良现象使大学生长期以来持有的远大理想目标感逐渐发生动摇,有的甚至被消磨殆尽,致使有的人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甘心堕入社会的大染缸。
有的学生诚信意识谈薄,在填报家庭收入时尽可能的少报或不报,并拖欠学费不交,申请学费减免或资助;有的学生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缺乏崇高理想,为了能得到学费减免或资助,不惜动用一切社会关系开具贫困证明,滋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
(二)贫困生中存在着心理问题自卑是贫困生最典型的心理特征,也是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 其他方面的心理问题都是从自卑开始的。
贫困生不仅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还要担心父母由于多年辛苦积劳成疾的身体,同时害怕因学业差而愧对父母的一片苦心,使得贫困生精神压力大,造成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的情绪状态,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贫困生虽然渴望人际交往,渴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多数贫困生因经济拮据而吃穿俭约,使得他们自惭形秽,担心和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在一起,更害怕和他们说话。
由于害怕遭受挫折和伤害而羞于交际,贫困生把自己包裹起来,不愿轻易袒露心迹,渐渐给人一种难以接近、不合群的感觉,造成部分贫困生组织观念淡薄、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等问题。
(三)贫困生中存在着感恩意识淡薄现象不知恩。
当前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论文
当前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摘要:作为高校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群体,贫困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面临诸多问题。
因此,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当前对贫困大学生教育的迫切需要。
对此提出了几点有效途径: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三是落实各项国家政策,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四是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五是提高贫困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六是培养贫困大学生情绪情感的调控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七是重视校园文化的培育。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康成长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281-03进入新时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经济问题得到明显缓解,但思想、心理问题并没有缓解的迹象,反而越来越严重,这个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为思想、心理问题可能比经济问题更难解决,影响也更大。
“贫困大学生”这一概念是随着高校扩招及收费制度改革出现的。
现在学界对贫困大学生这一概念用的很多,但作出界定的却很少。
陶传谱认为:“贫困大学生是指上学时负担不了学校所规定的各项费用或上学后难以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费用的大学生。
”[1]黄春杰认为:“贫困大学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
”[2]教育部有一个统计资料,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人数在240万左右,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人数约占在校生人数的5%~10%,人数在60万~120万之间[3]。
综合以上认识,我们可以看出,贫困大学生主要是指经济上在当地处于中等以下水平,难以维持正常的学习生活费用的群体,并且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
一、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及问题在笔者问卷调查和个案调查中发现,当前总体而言,大部分贫困大学生思想积极向上,性格乐观开朗,道德品质良好,学习认真刻苦,意志坚定顽强,生活勤俭节约,能吃苦耐劳。
高校辅导员论文:高校辅导员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分析
高校辅导员论文:高校辅导员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分析摘要:贫困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相对特殊群体,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长期以来的工作重点之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为复杂,作为高校辅导员,只有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对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才能做好新时期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一、高校贫困生的思想状况高校贫困生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比一般高校学生承受着更多的压力。
虽然,有些贫困生能够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学习积极、心态稳定,能够在学校和社会的资助下,正确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甚至,一些贫困生自立、自强,通过做家教、打工、勤工助学等,靠自己的努力满足了自己在校期间的花费。
然而,还有很多贫困生不能客观对待生活的艰辛,在思想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对学生的成长、学校和社会的稳定都十分不利。
他们思想上的问题主要有:(一)容易自卑,对自我价值进行否定大部分贫困生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学习上努力、刻苦,成绩往往在班级名列前茅。
但由于生活的拮据、动手能力不强、知识面较窄等自我发展容易受到限制,这就使得他们容易感到自卑,感觉即使自己付出再多努力,也会落后于别人,总觉得目标难以达到,最终对自我价值进行否定[1]。
(二)存在消极等待救援思想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学校补助、企业赞助等帮困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
但却存在一部分贫困生认为这些补助理所当然,他们不珍惜学习机会,“等、要、靠”的思想严重,不懂得感恩社会,不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自己生活的状态,甚至出现旷课等行为。
(三)对当前有压力,对未来有焦虑贫困生总是为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而担忧,在面对家人的辛苦养育和社会的关怀时,学习上的压力也比一般学生大。
加上,毕业后还要还助学贷款、帮助家人以及就业压力等,这些都成为他们的沉重负担。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高职院校中,仍然存在着一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等原因而面临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对于这部分学生,如何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出发,探讨如何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贫困学生健康成长。
在高职院校中,贫困学生的数量并不少见。
他们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缺乏生活的保障,往往容易产生消极的心态和行为。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部分贫困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也存在问题,如消极怠工,钻空子,甚至有的人还会偷盗、吸毒等行为。
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现实教育工作中,大部分高职院校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很多高职院校仅仅停留在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忽视了对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贫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甚至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偏离了正确的价值观,影响了他们的人生发展。
二、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要想改变贫困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1. 加强研究,深入了解贫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
对于贫困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这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深入了解贫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2. 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包括义务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心理辅导等多方面工作。
在高职院校中,应当建立起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包括对贫困学生进行义务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心理辅导等多方面工作。
通过这些工作,可以帮助贫困学生了解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全文如下:摘要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
近年来,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采取有效的策略对加强和改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和教育体制不断改革,高校贫困生呈现上升趋势。
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
我国高校有关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对此,采取有效的策略对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我们国家一直都非常重视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例。
近来,高校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内容针对性不够强贫困大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支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展开。
由于贫困大学生的特殊性,其教育内容应根据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其针对性的教育。
但是一些高校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忽视了贫困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导致其针对性不强。
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群体针对性。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无论在经济条件,还是成长经历以及心理素质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全体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其内容并未有所侧重,致使教育内容缺乏群体针对性。
如高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不仅要讲述祖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且要洞悉贫困大学生对国家、社会的复杂情感,有意识地引导贫困大学生正确地看待贫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是个体针对性不强。
贫困大学生来自不同家庭,由于贫困程度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其表现出个体性与层次性。
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开始不断进行扩招,这高校的贫困生群体所占比重也不断增加,在面对贫困生教育的时候,暴露出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的发展。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受到良好教育,要着重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关键词]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对于高校教育来说,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校园的整体氛围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贫困生作为高校的弱势群体,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往往是被人忽视的一部分。
因此在进行高校教育的时候,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必要性探究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有了非常重大的改革。
因此,对于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贫困生在各大高校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已经成为高校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群体。
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
高校的贫困学生作为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在进行学习和生活的时候,加强对其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问题,不仅会对高校的稳定以及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给他们的家庭带来非常严重的伤害。
因此在进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应该重点对高校的贫困生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
二、问题分析虽然我国对于高校的贫困生加大了重视,各大高校也不断的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下面笔者就针对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首先,在教育中缺乏完整的教育体系。
在绝大多数的高校教育中,高校的管理阶层在对于贫困生进行扶持的时候,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利用物质的扶持上面,而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对贫困学生的心理以及精神上的引导。
因此在对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浅析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析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摘要】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贫困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从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实施路径、实效评估和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了浅析。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加强了我们对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明确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我们强调了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持续跟进这一工作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关注,才能更好地促进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推动他们在全面发展中实现更好的成长和进步。
【关键词】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心理特点、内容、方法、实施路径、实效评估、挑战、必要性、全面发展、持续跟进。
1. 引言1.1 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其对贫困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贫困生通常由于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缺乏对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观念的引导和教育,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而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贫困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念,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避免走入错误的道路。
贫困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缺乏自信和毅力,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心理问题。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增强抗挫折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贫困生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改变现状,实现自我价值,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1.2 贫困生心理特点与教育工作关系贫困生心理特点与教育工作关系密不可分,需要深入理解和关注。
贫困生通常承受着物质拮据、社会地位低下、生活环境恶劣等多重压力,容易感到自卑、沮丧和焦虑。
这些心理特点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认知能力,进而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高校贫困生职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高校贫困生职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摘要】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一个重要的群体,也是影响校园安定的重要因素。
本文分析了高校贫困生职业指导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提出了完善高校贫困生职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职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扩招后使高校学生人数持续增加,贫困生弱势群体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有些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特别是对家境贫困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压力更为突出。
做好贫困毕业生就业中的思想引导工作意义重大,也是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贫困生职业指导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1 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群体,也是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他们家庭经济的拮据,社会关系的薄弱,没有依靠,只能靠自己的打拼。
对于他们的心理压力,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任务更加重大。
目前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贫困大学生占本专科学生总数的26%,而在一些中西部地区的高校,贫困生更多,所占比例超过了30%的高峰。
这一部分人群的上学和就业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贫困大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经济困难的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当然这种情况不能一言以蔽之。
确实有一部分贫困生具有一种自强不息,不等不靠的顽强毅力和拼搏精神,依靠自己的能力主动就业,实现了人生的顺利转折,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部分贫困生,他们被贫困所困扰,自卑和懦弱,等靠和依赖的思想比较严重。
并且陷入了一个择业的误区,甚至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影响社会的稳定。
2 有利于高校贫困生充分就业、就业稳定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贫困大学生能够充分就业,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心。
高校能在学生毕业之际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扶助他们找到一个能发挥个人能力和特长的工作,那么对于他们以后在工作岗位的顺利发展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帮助他们完成人生的顺利转折。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
142926 高等教育论文浅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也在不断增大,尤其是西部高校比例更大,经济困难学生已成为各高校甚至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自从2007年国家实行新的资助体系政策以后,国家及各个高校通过“奖、助、贷、减、绿色通道、勤工助学”等助学手段帮助经济困难学生,与过去相比,全国各个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但由于成长经历、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的差异,经济困难学生中对待学习及生活和未来理想的态度也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类。
(1)积极向上型。
这类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平时关心同学,虽然家庭困难但是品德高尚、自强不息,懂得知恩。
(2)中间型。
这类经济困难学生多数都有点自卑感,有时缺乏自信心。
在学习上还不够主动,平时抱有随大流的态度,对自己的未来和前程还没有很好的打算。
(3)消极不求上进型。
这类经济困难学生由于自身学业成绩差,又对学校或班级的各类活动没兴趣参加,另外也很少受到赞许和表扬,对于前途感到很茫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对策:当前国家、社会及高校都高度关注和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在资助他们的同时让他们懂得感恩才拥有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要积极的开展感恩教育,通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利用相应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知恩、感恩和报恩的人文关怀教育,真正做到以情动情、以德报德的情感及品性教育。
第一,加强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受助学生基本素养的一个标尺。
高等学校收费标准逐年攀升,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已成为媒体报道和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
政府、高校和社会积极采取应对之策,2007年以来,随着国家新的资助体系政策出台,越来越多的经济困难学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资助。
基本上保证了从经济层面上扶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但是与此同时,但是有关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贫困生在思想上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并引导贫困生健康成长,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一大课题。
本文通过对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探寻更加科学合理的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对策,以期能够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帮扶
一、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据教育部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2285.15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527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23.06%。
由贫困而引起的思想问题也暴露出来,因此贫困生问题是当前大学生校园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虽然社会各方面对高校贫困生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怀与资助,特别是2008年以来,国家大幅增强了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
但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物质帮扶,忽视思想教育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已经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以奖、助、勤、补、减为补充的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基本满足了贫困大学生的帮扶需求。
然而由于对受助贫困生后期教育、引导与管理的缺失,从而在一部分贫困生身上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误区,产生了不及时还贷付息和将资助款用于高消费的不良行为。
(二)贫困生的思想教育缺乏系统性
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同的贫困生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
但是目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缺乏稳定的制度保障,往往是除了问题之后才去被动地解决问题,没能够形成贫困生思想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高校对贫困生的责任教育与感恩教育不够
大部分贫困生走向社会以后能够做到诚信自强,勇于承担自我发展的责任,并对学校、社会充满感恩之心。
然而也有一部分贫困生自卑、偏执,沉溺于悲观、焦虑、抑郁的情绪中,对学校与他人充满了对立情绪,对学校和社会资助方反应冷漠,反哺意识淡薄。
(四)高校忽视了贫困生的主体意识
高校贫困生是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主体,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他们自身。
高校贫困生具有学习主动性强、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因此存在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然而,教育者往往易把贫困大学生看作单纯的受教育者,不能很好地针对贫困生存在的特殊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恰当调适好自己的负面心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实施有效的自我教育。
二、改进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帮扶形式,转变贫困生观念
高等教育并非义务教育,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勤工助学等形式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如果完全依赖国家
帮扶,长期以往则会助长他们不劳而获的思想,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勤工助学则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勤工助学岗位的锻炼,不仅能使贫困生在经济上得到补偿而且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能力,增加了社会阅历,开阔了视野,培养了自立自强的意识。
(二)建立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流程
为确保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持续性和系统性,必须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工作流程。
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建立贫困生档案、定性分析、制定工作方案、实施方案、追踪控制、反馈修正方案、完成帮扶工作等一些重要步骤。
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贫困学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一方面是贫困程度有差异,另一方面是贫困特点有不同。
针对贫困生多样化的特点要求贫困生的档案尽可能详细以便于在贫困生管理和帮扶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加强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
要做好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首先要引导贫困生用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贫困,在认识上,做到不以贫困为耻,正确面对现实,把贫困化作自己前进的动力,从而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贫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强化他们对国家、学校和家庭的责任感,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诚信教育,并建立完善的诚信评价机制。
除此之外,还应对贫困生开展感恩教育,通过感恩教育使爱心变成激发贫困生成才的动力,引导他们做一些公益
事业,尽自己的力量来回报社会。
(四)创新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载体,引导贫困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帮助,增强其自信心和自立自强意识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到各类学生组织中去,可使贫困生克服自卑心理,获得更多的自信、更稳定的情绪、更趋完善的个性品质并保持健康心态。
而且在参加各类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可使贫困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这就为贫困生的自我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学生组织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原本自卑、胆怯的同学在各类活动中重新找回了自信,个性得到了张扬,同时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由丽.关于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08).
[2]余磊.和谐社会进程中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黄琳翔,宋洁.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02).。